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满族有祭天、祭祖风俗,有孝敬长辈,重视礼节规矩的传统。
满族人不哄打乌鸦,反而对其倍加珍爱。在满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木杆子,木杆子上面有一个斗,在斗里装有猪肉、猪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来喂乌鸦和喜鹊。
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满族过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须用一块布蒙起给他躲着吃。
妇女怀孕后不能参加他人婚礼,更不允许侍奉祖先神。怀孕5个月时不能到马棚,不许牵马,不准听说某人难产,不能到产房去,说笑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产房不许设在西屋,产房中不能有玉器。临产期间,男人不准进产房。他们认为男人进产房很不吉利。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扩展资料:
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以前的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中国网-满族的民族禁忌
中国网-满
前世,我修炼了,对你求婚,你说:等等吧,只能同船渡。后来,我又修炼了,对你求婚,你说:等等吧,只能拉拉手。如今,我又修炼了,对你求婚,求求你,别说了,嫁给我吧,等的我花儿都快谢顶了。
我发现我一刻也离不开你了,我要捧着一颗挚诚的心对你说:我真心爱你!希望你能嫁给我!
如果你愿意,请不要对我存有怀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好好疼你,好好爱你,让天地为鉴,时间为证,用我最真挚的爱,温暖你的一生。
MAN LOVE求婚策划
我想给你一份喜悦让你天天快乐;我想给你一份问候让你没有烦恼;我想给你一份付出不要回报;我想给你一份真情让你样样都好;我想给你一份爱让你幸福。
任何事我都想和你分享,因为除了你我再也找不到另一个与我相配的女人。
每天脑海里都是你,每天心里都是你。我多希望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到你在我身边!有你,有阳光,那便是最幸福的事情。嫁给我吧,我会我们的未来去奋斗去努力!
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这种结婚抬花轿的习俗呢?最大的原因就是结婚抬花轿给人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不过,关于结婚抬花轿这样一个习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而且结婚当天用花轿迎娶新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的问题呢?选择这种中式婚礼的人其实也是希望能够热热闹闹,并且不走寻常路。基本上路程比较近的新人会更倾向于这种结婚抬花轿的风俗形式,一切都会显得与众不同。那么,结婚抬花轿有哪些讲究呢?
首先,结婚抬花轿的花轿一定要花,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好是可以在花轿上面挂一些彩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装饰品,这样就会让整个花轿的队伍有一种喜气洋洋的结婚的气氛。花轿两边的装饰也是不能忽视的,一定要把结婚的花轿装饰的好看。此外,花轿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可以选择花窗轿,这种轿子的通风透气性是比较好的,而且新娘在花轿里面也不会觉得晕,而且价格方面也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说是物美价廉的一种类型,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其次,结婚抬花轿的人数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结婚抬花轿的轿夫人数是有不能随随便便的,四人或者8人是比较合适的,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抬大轿。在花轿行进的过程当中,会有唢呐和铜锣,一路上吹吹打打,整个结婚抬花轿的队伍会非常地热闹。需要注意的是花桥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男方的家里,所以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因此,结婚抬花轿也需要是专业的抬轿人,这样才能够让花轿更加的稳一些,而且结婚抬花轿还需要根据路程的远近来确定花轿走的快慢。
最后,我想说只有结婚抬花轿的快慢合适,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到达男方的家里,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等到结婚花轿到了男方家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有炮手放炮,而且还有一个车马前面有一些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言八句。一般来说,会说进门吉祥话的轿夫在结婚抬花轿的时候是站在前面的,这样才可以喊吉祥话喊的好,喊得响亮。以上便是我的回答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婚礼上求婚的话怎么说
在婚礼上新郎可以说一点比较肉麻的话,就像“嫁给我吧!嫁给我以后,我就是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因为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就是你!”这样的,虽然这种话在平常听起来比较酸,在婚礼上绝对合适,我还记得我闺蜜结婚的时候她老公说的那话快把我们都酸倒了,最后交换戒指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文艺青年,后来才知道因为每一枚乐维斯都需要实名制定制,所以这句话是戒指的寓意,亏他还说得那么感动,都不是原创的。除了说些肉麻的话,还要向女方的父母做出保证,以后一定会照顾她的,好让老人放心。
结婚那天求婚台词怎么说?谢谢
单膝跪地,手举鲜花,亲爱的嫁给我吧!
婚礼策划的真谛
珍诚网 / 2015-01-22
婚礼策划,不是简单地堆砌创意而应该是 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延伸。当婚礼有了内容 有了情感有了交流和责任,那才是婚礼。 而不是演出,于是婚礼需要一个主题。主 题婚礼,就是一场婚礼要有一个核心的内 容,整场婚礼无论是里面的微小环节还是 整个婚礼的气氛,都以这个为核心去铺 垫。而这个核心的内容,就是根据新人的 故事而来的。 一场主题婚礼的灵魂,归根结底还是创 意。“主题婚礼”的主题必须是贯穿始终。 这个“始”“终”就是用一张艺术创意的网,捕 捉你人生爱情、生活的一个个“聚光点”。 然后用跟准绳,自始至终贯穿到底,达到 你想要的婚礼效果。办好主题婚礼需要做 到以下6步: 1、 事前准备。 在和策划师沟通之前,让新人自己先准备 一些元素,列如两人的恋爱合影等。 2、 充分准备。 新人与策划师沟通时,敞开心扉,以便确 定一个好的主题婚礼。 3、提炼创意 有了那个“点”,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 的东西去体现。 4、考虑可行性 考虑场地资金等实际因素,对所有的创 意进行分析和帅选。 5、挖掘资源。 发现身边的人力,物力资源、让大家为 你的婚礼动起来。 6、团队合作 通过彩排确定整个团队的协调,每对新人 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特别的。能让来宾感 动和投入,为婚礼设立主题是为了能够更 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主题婚礼”的主题必须是贯穿始终的,包 括文字,录像、音乐等各种表现形式,细 节处侧从迎宾牌、餐桌布置来宾礼物来体 现出来。 1主题婚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模式 化、类似于套餐的主题婚礼,主题和操作 方式都是事先预定的。另一种是从新人本 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创意,寻找主题从而表 现出婚礼的灵魂,后者的效果更好。难度也较高。
2 在婚礼创意前期,婚礼策划师应引导新 人打开心扉。如朋友交谈了解的职业特 点、兴趣爱好、爱情故事,以便帮助新人 找到婚礼创意的主题方向。 3一场真正的主题婚礼表达的主题是真实 感人,要与新人的自身特点相吻合。主题 婚礼最根本的要求是要避免“有形无意”, 即空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都体现不出婚 礼的内涵。还要避免生搬硬套,便得婚礼 主题与新人的背景身份不相配,还有不要 搞得太夸张。婚礼不是舞台剧,体现主 题、点到即可。一场主题婚礼的成功关 键,在于布置节目和仪式。而其中仪式又 不是重中之重,做一个主题婚礼如同做一 个活动策划,都要有创意阶段,准备阶段 和执行阶段。在前期要喝新人沟通交流, 倾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包括提供一些有关 婚礼的“期望与构想”的问答表,整理出一 条清晰的脉络。从中寻找最值得去操作的 婚礼主题。要最大可能地发掘新人自身的 资源。比如要考虑新人本身的职业特点, 人际关系等可以为婚礼提供什么帮助。 所谓三分策划,七分执行。最重要的部分 还是在执行上,现场必须要有一个监控的 团队。在操作上场景装置、道具相对容易 满足,最难的是在仪式方面,婚礼的主题 要从声、光、电、机人各个来表现,用每 一个环节来烘托主题。 有一个主题为“宠物情缘”的主题婚礼,新 人是通过一只小狗而相识的。所以用“宠物 情缘”在适合不过了。这场婚礼在布置上制 造出可爱的感觉,来宾在电子签到后被记 录下来,在婚礼节目中设置抽奖环节,获 奖的宾客得到一张“宠物领养卷”当场抱走 新人特别的小狗,把宠物情缘传递下去。 而全场最大的特点,是由一只聪明的小狗 来传递要交换的戒指,十分有趣动人。 婚礼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仪式,对于 每一对新人来说都是唯一的,如果创意流 行俗套,就无法体现>>
婚礼上新郎向新娘求婚该说什么话啊
我知道阿,说什么话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心。
1、我想陪你走很长很长的岁月,最后化成你眼梢眉角间的一道皱纹。请戴上属于我们的乐维斯!戒指,携手到老,走很长更远的路。
2、我可以不是你第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你第一个牵手的人,不是你第一个拥抱的人,不是你第一个亲吻的人,不是你第一个拥有的人。但希望我是你遇到痛苦第一个想倾诉的人,是你遇到快乐第一个想分享的人,是你遇到挫折第一个能依靠的人,是你今生以后第一个相伴到老的人。所以请将你心里某个第一放心交给 我。嫁给我,好吗
3、以后就别再打电话或是发短信,每天早晨用你泡的咖啡的香味叫我起床,行吗
4、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你的未来,一定要有我。嫁给我,我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5、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在婚礼上,新郎向新娘求婚该怎么说。
是在婚礼上再正式求一次吗?
不用说的多好听。用你最大的诚意把你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就好。
别人又不了解你们的事,无非不就说是我会好好照顾你,把你一生交给我之类的
结婚时候第一次向老婆求婚的一段话,说什么好,给个提示
可以结合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写
把大大小小的感动的事情写进去
比如,亲爱的,我们两个认识多长多长时间,这个日子不长也不短,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非比寻常,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不再孤独,你的一点一滴都深深
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你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情话。你的微笑能够温暖寒冬。
谢谢你选择我。让我做你的另一半。我很荣幸。我一定会用我的一辈子来对你好。
让你成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婚礼上安排了求婚环节,但是我特不会组织语言求婚词怎么说呀? 50分
提前写好,背下来。就行了。找人帮你组织语言,你写下来。或者你请的司仪也会编这些,他们是专业的。
马上结婚了,婚礼上要求婚,从感动这一块如何写词
不需要多好词句文笔,只要陈述下你们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使你们愿意共同携手走向幸福
婚礼求婚表白词
首先要提前给你送上祝福啦~~又有一对新人即将诞生,真的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呢~~婚礼上的表白,你可以这么说啊:从相识到相知不知我你走过了多少的春秋,一路的颠簸只有你我知道。从初恋到热恋不知你我伴过多少甜蜜的时光,一生的幸福只有你我约定。在暴雨侵袭,在黑夜降临时,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谢谢你给了我那一米阳光,因为你告诉我不管多苦,有你陪伴。我买不起令人神往的几克拉钻戒,也买不起代表“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的乐维斯钻戒,但是我有一颗坚定并且炽热的爱你到老的心!刘易阳有童佳倩的陪伴,我有你的陪伴,你就是我的童佳倩!!
24号就要结婚了,求一段在婚礼上用的求婚台词。 200分
一首诗就可以表达: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你的深情和决心,一生白头到老比翼双飞不离不弃!祝福你们,白头到老!
婚礼上第一环节求婚,求一朴素感动的词
结婚后,你或许会跟着我受很多苦,但是我一定会把最好的都留给你,把我的一切都给你,谢谢你来到我的世界,我会一辈子爱你护你疼你信你,让你做全世界最幸福的老婆
同姓婚娶,不论辈份。 在努尔哈赤统治前,满族有严重的同姓血缘婚的习俗。明《岷峨山人译语》云:“胡俗妇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妻妾。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建州闻见录》云:“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如多尔衮的亲侄肃王豪格犯了罪,多尔衮即娶豪格之妻为妻,就是“妇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妾”之一例。至于“不择族类”、不分辈份的婚姻就更多了,如努尔哈赤把他的亲妹妹嫁给六祖豹石之子,就是一个实例,又如,皇太极既娶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为孝瑞后,又娶了他的孙女为孝庄后;顺治既娶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为后,又娶吴克善的侄孙女为孝惠后,都是姑侄同嫁一人。
这种不论辈份的“**”的姻亲关系,反映了满族早先氏族制社会中原有的群婚制残余。后来,随着满族的逐渐汉化,封建的“伦常”观念深入人心。不论辈份的婚姻才逐渐减少以至于消失。清天聪五年(1631)有谕旨颁下:“凡取继母、伯婶母、弟侄妇,永行禁止。……如违此例,同族嫁娶,男女以奸论。”(《皇清通志纲要》卷二)
此外满族贵族婚娶都讲究门当户对,不与平民结婚,从清初到清末,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都是牢不可破的。
满族的婚姻礼仪也带有民族的特色。 顺治入关以前,婚礼甚为简单,人关以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渐渐形成一套繁琐细密的礼节,大体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插戴(下小定)——过礼(下大定)——婚礼——回门。”
相看即男家主妇至女家,问女年龄,观看容貌。
插戴叉叫放小定。插戴就是订婚的意思。初“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置聘礼,……”(《辽海丛书·翰苑·蕃夷部》)到清初和中期,演变为“诹吉行插戴礼,至日预扶新人端坐于榻,夫家尊属若姑嫜诸母、诸嫂辈往之女家,以首饰、珠玉亲手簪之”(《听雨丛谈》)。
过礼,或日放大定。实际上就是女方把赔送的嫁妆送到男家,男家也以许多金、银、绸、缎、酒、饼、鹅、羊送到女家。
婚礼时洞房的摆设甚为讲究。由女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铺床被子四周放枣子、花生、桂花、粟子,取意“早生贵子”。后请人在房内彻夜闹腾,名日响房。据说可驱除鬼怪。婚礼前,还要先把花轿放在院子里,叫做“亮轿”,谓在光天化日之下,亮一亮,可避鬼怪。
结婚典礼习俗很多,独具特色的有:新娘到男家,洞房前面的地下放着一火盆,让喜轿抬着新娘由火盆上经过,据说是为了避邪。喜轿到了洞房时,新郎手里拿着弓箭,向密闭轿帘的轿门连射三箭(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这可能是过去游牧骑射时期抢婚遗留下的习俗,要把追赶来的敌人射走。但也有人说是为了赶走跟着喜轿来的鬼怪。
新郎与新娘按男左女右并肩坐在床上帐内,全科人把新郎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据说是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的意思。这就叫做“坐帐”。坐帐后,新郎新娘一起喝“交杯酒”,吃“子孙饽饽”(即煮得半生不熟的饺子,以取“生子”之意)、长寿面。
第二天早晨,新郎就到父亲、母亲处道喜。至于新娘,则仍须在房中床上静坐到第三天的早晨才能下地出房。在这三四十个小时里,新娘照例不准大小便。因此,在结婚前一两天,新娘就不喝水不吃饭,或少吃少喝}只吃鸡蛋,以免在坐床时“丢丑”。这样做,据说为的是“关一关新娘的性子”。到了第三天早晨,新郎和新娘先到祠堂和佛堂前叩头,然后回到家中向父、母行三跪九叩之札,向伯、叔、婶母、姑、兄、姊行叩头礼,“叩头礼”叫做“分大小”,即新娘和家中人开始分清尊卑大小,亲疏远近的关系。
回门在结婚后第三天上午,当天必须回男家。到了第十二天,新郎和新娘又回娘家,这次可以在娘家住些日子。
因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而且也是显示家族地位的一种手段。虽然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在结婚的时候,按照风俗,女性是要坐花轿的。对于一般人家来说,在迎娶妻子的时候,是要有花轿的,这不仅是一种体面,而且也是象征着身份。如果是家族实力比较强大的话,那么就会用八抬大轿来迎娶妻子,这样是最能彰显人的身份。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的话,因为经济的关系,所以只会有一顶花轿。
古代男人在娶妻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三妻四妾”的,而八抬大轿只能是男子的正妻,如果是小妾的话,那么是没有资格八抬大轿的。所以,在古代,结婚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排场来判定女子的身份。小妾的话,一般都只有一顶轿子,大户人家都是直接用轿子将小妾抬进家中。同时,小妾也是不可以从正门过的,只能从侧门进入家们,而且也不用摆酒席,可见小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正妻的话,一般都是名门正娶的,所以会重视很多。不过,在古代轿子也是一种富贵的象征。对于一般人家来说,轿子只有权势富贵的人家在出行的时候才会坐,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并没有条件坐。
在结婚的时候,男子如果用八抬大轿去迎娶新娘的话,其实也是对新婚妻子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表明男方对女方的看重。也正是因为家庭和财力的不同,所以男方在使用花轿迎娶新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家来说,一般都是由两个人抬花轿的。而对于富贵的人家来说,就可以四个人或者是八个人抬轿子了,也就是所谓的八抬大轿。同时,在迎亲的时候,迎亲的队伍以及配置也会不同。
在现代满族的风俗习惯中,对婚礼非常讲究,一般要举行三天,即传说中的三日婚。第一天“响棚”,第二天“亮轿”,第三天“正日”。
响棚
依照满族的风俗习惯,办喜事接新娘首先要选个好时辰,即订立吉日。吉日订妥后,男方就要给女方家送去一坛老酒、一只肥猪,给女方家宴请宾客用。
亮轿
婚礼第二天,依照满族的风俗习惯就是“亮轿”了,即请新娘上轿。届时,新娘要在鼓乐声中挥泪与家人告别,母亲则把新娘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花轿则多是用马拉的,不用人抬,轿门用红绫档帘,轿顶上要有“麒麟送子”木刻,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其次,轿内还要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孩子一般选8至9岁的男孩子,娶亲婆则要是夫妻双全,儿女健康的。
正日
所谓的正日就是新郎迎娶新娘的日子,在清晨新郎披红戴花乘轿或骑马,在伴郎陪的同下鼓乐吹奏,带领迎娶新娘的彩轿去女家迎亲。生命伊始便挂在脖子上的吉祥锁,是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祝福,如今要女儿留下这锁表达了对女儿的恋恋不舍,同时解下这把锁,也标志着女孩子从此成人美好的新生活即将开始。
满族习俗
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满文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以前的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现在,只有黑龙江市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其他地方绝大多数满族人民已通用汉语文。
文化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18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为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
服饰
“发冠”与“旗鞋”
旗装
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发冠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同男孩一样,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颅后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一直到成年方蓄发留辫。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发冠了。
旗头
发冠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发冠”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直筒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天足,着花鞋。但现今的“旗袍”并非历史上满族女子的服装,而是吸收了西方服装裁减方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图为一位满族新娘正在梳理她的结婚发式。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日常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梁、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民族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肠。
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子9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夏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