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仪式重要吗?

求婚仪式重要吗?,第1张

爱情需要仪式感,特别是现在的青年男女恋爱结婚,一般来说,女方都希望自己心爱的男友能郑重其事的向自己求婚,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现在的女孩基本上不接受男方不求婚就想结婚,所以求婚仪式还是必不可少。

首先说,求婚可以见证两个人的爱情。至于求婚的仪式可大可小,没有必要闹得那么隆重,我倒是不喜欢特别热烈的求婚场面,那只是给别人看的。我觉得求婚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了。简单的求婚仪式,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表达了男方对女孩的爱慕之情,满足女孩的的愿望就可以了。

其次,有的女孩不在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那就没有必要举办一个求婚仪式。两个人恋爱结婚,最主要的是心灵上的契合,即使没有求婚仪式,两个人仍然是相爱相守,幸福一生。相反有的人把求婚仪式搞得特别隆重,让人特别感动结果结婚之后没多长时间,两个人感情并不好,有的甚至以离婚而告终,这样的求婚仪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求婚仪式,只不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过求婚仪式,甚至连结婚的仪式都没有,只不过是两家的亲戚坐在一起吃个饭而已,但是那代人的婚姻仍然非常的幸福。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不管是什么事,都需要有个仪式感,所以你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两两个人喜欢,那就不妨举办一个求婚仪式,让女方成为求婚仪式的主角,独享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总之,要不要求婚仪式,还要看女方有没有这个要求,如果女方不愿意太张扬,就可以免去求婚仪式,如果女方需要,那就,举办一个求婚仪式,毕竟一辈子只有一次婚姻,谁都想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这样的要求也不过分。应该满足女方的要求。

吃年夜饭的时候等吃到气氛比较浓郁时,大家也都喝了点酒。。这个时候你就站起来宣布这件事

当然是对着你的未来老婆说,开场就是今天叔叔阿姨和我老爸老妈都在,我想趁这个机会向XX求婚。。我觉得我们也老大不小了,也是时候该成家立业了。。请叔叔阿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护XX

爱她一生一世,肩负起一个男人所要负起的责任。。也希望各位亲戚朋友可以做个见证。。然后就对你女朋友说,XX我会用我的一生呵护你,嫁给我吧。(说这句话眼睛一定要对着她得眼睛)

基本上这样说就可以了,主要还是你说的时候要诚恳,千万不要向背台词那样,是要发自肺腑的那种情感。。我这些话也是给你作为参考的。。一定要真诚,这很重要。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继续问我。。祝你好运--

习俗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前仪礼是多种多样的。从提亲到举行婚礼之前有许多的讲究。由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千差万别所以婚前仪礼也就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大体上和汉族古代的六礼差不多,只是具体程序和内容有增有减。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中有许多仪礼。如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礼、丧葬仪礼、生日礼、寿礼等。这种种仪礼。在中国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很流行。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婚姻问题。直接和人生仪礼有关。一般都是在举行完成人礼之后。婚姻问题才提上议事日程。

婚前成人礼

成人礼,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曾盛行过。它是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时所举行的仪礼。人类学资料告诉我们原始部落的成人礼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还显得十分残酷。成人礼的主要目的是使受礼者经历种种生理和意志上的磨练。并通过这种磨练的考验,将他们接纳到成人社会中来。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人生仪礼中的一种象征仪式。

中国古代婚俗中,青年男女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要举行成人礼。为男子举行的成人礼叫“冠礼”,为女子举行成人礼叫“笄礼”。《礼记》中说:“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这种冠笄之礼,在中国的朝鲜族中保存得比较完整。朝鲜族的冠礼又叫“三加礼”,即当男子在举行成人礼的时候要三次更换礼服。按顺序有“初加”、“再加”和“三加”三种礼仪。举行初加礼时,先给受礼者梳发髻,并在发髻上罩上网巾,然后加冠。几天之后,举行再加礼。这时将初加时所带的冠巾除去,换上纱帽。实行三加礼时,在纱帽下再添一个幞头。如上三加礼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每次都由主礼者诵读祝词。冠礼结束后受礼者到宗族的祠堂向长辈致礼。女子行笄礼比较简单,盘发插笄即可。朝鲜族的这种成人习俗可能受到古代汉族礼仪的影响。

基诺族婚俗

云南省的基诺族,把成人礼看做是人生中一次巨大的转折。一个男子,只有在举行完成人礼之后,才可以成为村社的正式成员才可以参加未婚青年的成人组织“波勒”,才可以改装易服,穿上绣有象征月亮花卉的衣服,挎上绣有月亮标志和几何花纹的“筒帕”(背包),和姑娘们进行交往。

基诺族的成年礼至今仍保持着十分古老的传统方式。成人仪式充满了神秘色彩。首先,在举行成人礼时受礼者面前的桌子上要放上用芭蕉叶包好的小肉包。小包里面的肉是剽牛祭祖时的祭品。接受成人礼的人获得这种祭品,如同得到了祖先的承认、批准和保护。

其次,要对接受成人礼的人施行种种考验。具体的做法是:青年男女组织的成员在受礼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对其施行突然袭击。他们将受礼者捕获, 并押往群情鼎沸的会场, 制造一种恐怖气氛,以表示受礼者和童年时代的告别。

其三,是对受礼者施行教育。通常由族中的长老带领大家唱本民族的《创世记》:或歌唱传统的生活习愤和应当遵守的法纪;或歌唱本民族的生产过程和经验。以此教育青年们懂得如何恋爱和遵守传统的社会道德。

彝族婚俗

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少女的成年礼。是举行换裙子的仪式。成人礼所换的裙子,是成年的标志。彝族少女的成人年龄,一般规定在15—17岁之间,而且大都是单岁换裙子。换裙子的仪式非常隆重,要杀猪宰羊、大宴宾客。

凉山彝族的投裙子仪式有许多禁忌。特别在是举行换裙子仪式时,不许任何男子在场。 换裙子之前,姑娘的辫子一般是单辫,穿浅颜色的两接裙。裙边镶有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 而在举行换裙子仪式时,姑娘必须梳成双辫,戴上头帕,并且换上红、兰、黑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的长筒百招裙。举行过换裙子仪式之后,就意味着成年,也意味着可以谈恋爱,找情人了。

类似这种女子换裙子,男子穿裤子的成人仪式,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报流行。如侗族的滚泥巴田,傣族的文身、墨齿,也是成年礼的独特表现形式。侗族男孩一生中有三个生日要滚泥巴田。第一次是5岁,第二次是10岁,第三次是l 5岁。侗族谚语说:“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所谓的三次滚泥巴田,就是根据这三句话安排的。前两次由父母带领。到了l 5岁这一次,孩子已长大成人,滚泥巴田的事要由它自己完成,这也是一种考验。

傣族的文身,是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也是对成年男子的一种血的考验。至今在傣族地区,一个文过身的男子,常被姑娘们视为英雄。而没有文身的男子,常常被姑娘们视为怯懦和不勇敢。没有文身的男人,自然得不到姑娘们的喜爱。用植物的汁液染黑牙齿,则是滇西一带傣族男子成人的标志。

成人仪式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生理发育的成熟,同时也表明他有权承担社会赋予他权利和义务。在婚姻习俗中,成年礼则标志着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开始。

达斡尔族婚俗

中国的达斡尔族,聚居在东北地区美丽富饶的嫩江两岸。嫩江左岸的莫力达瓦旗居住最为集中。那里北依新安岭,河流纵横。诺敏河等42条河流灌溉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绵延起伏的森林中有数不尽的珍禽异兽;平原上盛产大豆、高梁、玉米和小麦;水草肥美的地方是天然牧场。达斡尔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婚姻习俗自然也不例外。

达斡尔族历史上曾实行氏族外婚。婚姻习俗中有这样的规定:同一哈拉(氏族)的人不能通婚。过去还不许与外民族通婚。当今有了许多变化,偶尔也有与蒙古人、汉人通婚的。

在达斡尔族中,男子到了成婚年龄,又物色好了对象,这时男方家长请和女方家有亲戚关系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媒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方家的情况,女方父母认为合适时,媒人就斟酒磕头表示感谢和祝贺;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则不让媒人磕头,也不请媒人吃饭。据说,如果女方家请媒人吃饭,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亲事说成后,便准备送“恰安特”(彩礼)。送“恰安特”时,男方家必须请一位比成婚男子大一辈的人,赶上车,同未来的女婿一起,把彩礼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要举行“恰安特”宴,招待亲朋好友。一般的“恰安特”包括猪、白酒、糕点等,最重要的是要送一匹带有缰绳的马和一头乳牛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谢。

在送“恰安特”的宴会上,男方赔礼人要致传统的祝词:

贵方的少女,

我方的郎,

千里姻缘系双方。

选定这良辰吉日,

我将微薄的恰安特献上。

山间的幼松稚柏,

今已挺拔健壮

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

都已长大而且年龄相当。

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

我把喜酒斟满举起,

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

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

女方的父母接过陪礼人道过来的酒,回敬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路途遥远让你们饱受辛苦,送来的恰安特项目,请求你代我向族人们备述。”于是陪礼人接着唱道:

恕我们礼物的微薄

带来了七条生命的恰安特。

这颗虔诚的心,

深深感到忐忑不安。

带给男亲家的礼,

有带缰绳的宝马一匹,

它有星辰般的限睛,

苍狼一样的耳朵;

它有干犴达犴似的飞腿,

水獭一般的毛色:

那奔跑驰骋的动作,

轻捷灵活,狐狸也难比过;

泽地草丛上从不栽跟斗,

飞岭过岩不失前蹄;

只需要喝一声“托”!

能将兔子赶上;

只要呼一声“哲”!

一定能把黄羊赶上。

还带来偶蹄双角的家畜一头

特别献给女亲家,

是补偿乳汁的报酬。

这头两年三犊的乳牛,

日产三顿奶子不发愁。

自养的生猪五头,

自酿的米酒十篓;

熟制的奶皮20张

皮厚均达一指以上;

仿照树木拧做的油炸糕,

不多不少一百二十个。

媪妇们巧做的点心,

无奇无缺整整八个。

以上是恰安特的项目.

由我向亲家一一尽述。

尊贵的您是否如数受用.

请自己来握柄决定。

整个送礼的过程和内容,通过祝词来表达。席间,女婿要给岳父母和参加宴会的老人们磕头。老人们送给新女婿一些钱和钱褡子。女家如果生活富裕,不仅让新女婿将带来的马牵回去,而且还送一匹好马给新姑爷。在如上仪式进行过程中,未婚的姑娘都要回避,她是不能见未婚夫的。

达斡尔族的婚俗,充满了北方民族豪迈,爽直的风格,“恰安特”仪式上的祝词家们,为定亲礼宴增加了不少戏剧色彩。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之一。 “拉祜”是该民族的自称。 “拉”的意思是“虎”。在火边把肉烤到发出香味的程度叫“祜”。因此拉祜族也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实行民族内婚,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在婚姻形式上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多妻为传统所不许。在拉祜族中,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享有充分的自由,很少由父母包办。

民间传说有一对恋人真诚相爱。两家的老人上山打猎,一家打得一头刺猪,一家打得一头马鹿。分肉时,一家看到刺猪毛粗、以为它一定比马鹿大但得到的肉却很少。于是两家产生了不和,不同意儿女们的婚事。这一对恋人最后服毒自杀了。他们死后埋葬他们的

坟堆上长出一棵七里花香树。两家养的蜜蜂专采这棵树上的花蜜。两家的老人吃了蜂蜜,又想起死去的儿女,便哭着来到花香树下两家人又和好了。从此,拉祜族的父母便不再干涉儿女的婚事。拉祜族青年结婚时总是点一对蜂蜡拜堂,表示对创造自由婚姻而死去的这对恋人的怀念。

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是十分有趣的。如果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姑娘,总是先要做一番侦察。偷偷地看这个姑娘是否勤快:是否尊敬老人:蹲下时是否双腿并拢等等。如果这些都使小伙子满意就找个机会枪走这位姑娘的头巾。头巾被抢去时,姑娘在后面紧追,企图夺回自己的头巾。而小伙子跑到幽静处便停下来和姑娘对歌,并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在这段间隔时间里,姑娘也在偷偷侦察小伙子的所作所为。看他是否起得早干活是否起劲,走路快不快,力气大不大等。如果女方满意就按时约会。如果不满意,就会失约。被抢去的头巾由长者出面要回。

抢头巾,是拉枯族青年对爱情的一种试探。如果成功,各自回家告诉父母。男方父母得知此讯,赶快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媒人带着一对蜂蜡、一瓶酒,同时带上一斤烟和茶,来到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的人没有说请坐,媒人是不能随便坐下的。等女方家的人请媒人坐下时.

媒人便说:“这里有一点酒,一点烟和茶,我们大家一起来吃吧。”

女方的父母推辞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你到底来我家做什么”

媒人说:“我是受人之托,来你家分养一个小崽母鸡做种的。”意思是说,我是来求亲的。女方父母说:“我家有是有,就是离不开娘。”

媒人说:“不要紧,我们会很好地喂养她。”

女方父母又说:“如果你家也有小公鸡要配的话,还是我家先喂养三个月吧。”意思是说,这门亲事是同意了,不过要男方到女方家先上门三个月。即结婚后先过三个月的“从妻居”生活。

得到这样的喜讯,媒人的说媒使命就算完成了。然后通知男方家筹办聘礼。如果男方家富裕,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酒、肉和米。因为拉祜族实行入赘婚,女方家并不要求很多的彩礼。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云南、湖南三省,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湖北一些地区也有居住的。由于人口众多,分布较广,在历史发展中,各地的风俗习惯产生许多差异,婚俗也是如此。

贵州黔西北一带的苗族,未婚约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和恋爱自由。在踩花山、跳月等大型的民间节日活动中,青年男女可通过情歌对唱寻找伴侣。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可互许终身。同时男方将这一事情告知父母,说媒提亲。除特殊情况外,这里的苗族父母对儿女的婚事一般不加阻拦。提亲时,男方家长请一位男媒(不用女媒),提一壶洒,拿两把面条,一斤白糖到女家去。媒人到了女方家,将礼物放在桌子上,并不马上提及亲事。

等吃过晚饭后,媒人才对女方父母说:“某家请我来提这门亲事青年人互相间的感情如何我们不晓得。但你家祖祖辈辈都很勤劳心肠又好,你家这个姑嫂又生得乖巧,所以就来提亲,送一壶酒来给你们解渴。”媒人的言辞十分委婉和诚恳。女家老人听了很感动,于是 说:“空手来就行了,何必带洒来呢”这天晚上媒人就住在女方家中。

第二天早晨,媒人要走了。女方家长假意说:“你把这壶酒拎回去吧!我们没有福气喝呀。”媒人忙说:“留在这里吧,过几天我再来看它。”实际上,是留下礼物,让女方家中再好好商量一下,过几天后媒人再来探询。这算是第一次提亲。

第二次提亲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家还是请原来的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这时女方家长会说:“我家姑娘还小,一不会打床,二不会搓麻,你们的寨子大,若是姑娘不得穿的,到那里就会害羞罗,还是等几年再提亲吧。”媒人则很风趣地说:“人家只是来买个坛子,至于盛坛子的坛箩么,以后由他们自己去编吧,把酒吃了罗!”意思是说,人家主要是看中了你家的姑娘,有了人,穿戴自然会有的。经再三推让,女方家长才打开酒瓶,斟酒给大家喝。至此婚事就算成了八九分。接着媒人又说:“这门亲事算是定下了,多谢他家的好酒。我也好回去对他家说,姑娘还小,要留她在家做三年穿戴,以后去安家了,一辈子才有穿戴。”至此提亲的仪式便告结束。男方准备一二年后来娶亲就是了。

有些苗族地区说媒要往返三次。所请的媒人,必须是能说会道的人。

第一次前往女家村寨时,媒人提一壶酒到熟人家中送酒作谢,并请这位熟人代为打听女方是否已经许配人。如果女方已许人,提亲即可作罢。如果女方没有许人,媒人便告诉男方家。

第二次,媒人空着手去女家求亲,并向女方父母说:“某家想娶你家的姑娘背水给他家喝。”这句话似乎很不礼貌,但在离水源比较远的苗族山寨,背水主要是妇女的事,所以背水成了找媳妇的代名词。媒人如此说,女方父母是不会见怪的。这时如果女家用酒招待媒人,就表示谢绝媒人。如果不用酒招待,就表示同意这门亲事。于是媒人高兴而归,报告男方家,可做婚事的准备。

第三次,媒人去女家主要是定结婚日期。结婚日期一般定在秋后。因男女双方是自由恋爱,提亲仪式往往很简单。如果是父母包办婚姻男女两家又都认可,男方家宰一头羊送到女方家,女家退回一半,表示不愿再增加男方的负担,提亲仪式也算告成。

居住在云南文山一带的苗族,未婚的青年男女往往在跳月或踩花山时,对歌相识,真诚相爱。这时,男女双方都必需请煤人向对方家长求亲。男方请的媒人到了女家,要与女方父母商定姑娘的身价,并用带来的酒肉请女方的姑舅表亲吃“平伙肉”。这也算是提亲仪式。从商定姑娘的身价这一习俗来看,这种婚姻还带有买卖婚的性质。

佤族婚俗

中国云南省的酉盟、沧源、孟连和澜沧县,位于澜沧江和怒江之间,这里山岭连绵,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风光。习惯上将这一地区称为阿佤山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佤族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比较缓慢。以西盟为主的阿佤山中心地区,还保留者原始公社制残余,刀耕火种,刻木记事。今天,阿佤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的愚昧、荒凉已不复存在。层层梯田伸入云端,到处欣欣向荣,兴旺发达。

新的生活给佤族婚俗带来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年人已摆脱传统的婚裕。按新的婚俗结成伴侣。但传统的婚俗并没有因此而灭绝,相反还以它独特的民族特色,在佤族中流行着。

佤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定婚,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恋爱。佤族语言叫“飞玉”,即串姑娘的意思。按照低族的习惯,姑娘到15岁时,就要脱离家庭,和年轻的小伙伴们集中睡在一起。到了晚上,小伙子们带着弦子和竹筚,到姑娘们的住处来串门,弹奏乐器,对唱情歌。有的地方还实行一种叫做“散海”的习俗。散海是佤语,意思是“梳头”。这里所说的梳头,不是指姑娘自己梳头,也不是姑娘给姑娘梳头,或小伙子给姑娘梳头,而是姑娘给小伙子梳头。这一习俗十分有趣。

小伙子们到了姑娘们的住处,先唱一首《梳头调》,请姑娘给自己梳头:

阿妹,拿出你的斧头劈木柴。

请用花梳子给我梳头。

花梳子留在你手上,

你的情意我要带走。

佤族青年串姑娘时的梳头,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梳头的目的是为了青年男女之间能够接近,好窃窃私语。在佤族地区,凡是来串姑娘的小伙子,都可得到姑娘们的这种厚遇。如果梳头的时间拖得很长,就说明双方之间都有了情意。佤族对待爱情的态度,往往从这一戏剧性的动作中自然流露出来。

一般来说,通过梳头仪式,小伙子了解到姑娘的态度后,就请一位媒人,并通过媒人送一些钱给姑娘,作为恋爱钱。如果姑娘真心实意地爱这个小伙子,就收下恋爱钱。如果姑娘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把钱退回去。也有的地区小伙子们在串姑娘时,男女双方互赠礼物,男方送给女方手镯、头巾、衣服等。出于礼貌、姑娘必需先收下礼物。即便是自己不喜欢这个小伙子的礼物,也得暂时收下。等这位姑娘和某个小伙子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再一一退回也不晚。

在佤族中,一旦小伙子向某个姑娘求爱,又得到姑娘的同意,别的小伙子便不再来串门。双方的父母如果不同意婚事时,可以进行干涉,但作为儿女的一方,可以听父母的劝告,也可以自己做主。

婚前恋爱的第二阶段是杀鸡看卦,举行“地亚”礼。

佤族的地亚,是抢婚习俗和宗教仪式相结合的产物。青年男女经过长时间的串姑娘,在媒人的撮合下,表示愿意结成伴侣。双方的父母知道后,觉得还应该让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这时就要举行地亚仪式。举行仪礼时,由姑娘的未婚夫和媒人,再约几个青年伙伴,来到姑娘家。当夜深人静时,媒人示意姑娘走出门口,未婚夫跟在后面,刚一出门,即抢下姑娘的包头巾,假装逃跑,姑娘追上去讨包头,后面的小伙子们簇簇拥拥,把姑娘抡到男家。

到了男家,首先杀鸡敬神,以求得到神的保佑,使婚事顺利完成。过了两天,未婚夫同媒人一起带上一束芭蕉,一包茶叶,一包蓝烟,一瓶酒,把姑娘送回娘家,并正式向女方父母求婚。

起初,女方的父母说一些推辞的话,也许会把第一二杯酒倒掉,但最终还是被未婚女婿的诚意所感动,喝下第一杯酒。只要喝了这杯酒,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三阶段是送“都帕”,即送定亲礼。

佤族的定亲礼要送三次,每次都有严格的标准。第一次送氏族酒,规定送6瓶酒,不能多也不能少。其他如芭蕉、茶叶之类,可多可少。这6瓶酒是给同一氏族的各姓当家人吃的,表示同一氏族的人都同意本氏族的姑娘外嫁了。第二次送邻居酒,规定也是送6瓶酒。这6瓶酒是给邻居们吃的、吃了酒的邻居、可以做婚姻的旁证。第三次送开门酒,规定只送一瓶。这瓶洒是专门送给女方母亲的。女方的母亲将这瓶酒放在床头、晚上悄悄地吃。母亲吃了这瓶酒、必然为女儿的幸福向神祈祷。

低族传统的求婚、定亲习裕、包留着许多原始古朴的风貌、也留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痕迹。

瑶族婚俗

瑶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文献记载,瑶族的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休养生息在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史书记载的长沙“五陵蛮”便是瑶族的一部分。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瑶族曾一次又一次被迫迁徙。他们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深山老林中过一山,吃一山,坚苦奋斗,辛勤开垦,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特点。

瑶族人口众多,支系繁杂。有的瑶族自称为“勉”,意即“人的意思”。有的自称为“布努”、“金门”、“垴格劳”、“拉枷”、“炳多优”等。居住在各地的瑶族,又因为起源传说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而有盘古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蓝淀瑶、背篓瑶、平地瑶等

二三十个族称。虽然通称为瑶族,但各地的瑶族仍喜欢使用习惯了的自称。

瑶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许多风俗习惯是很独特的。就以婚礼习俗而言,也和别的民族迥然不同。

居住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在婚礼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请著名的歌手吟诵瑶语称为“沙商”的《说亲词》。这一说亲词包括定亲、娶亲、嘱亲三部分。《说亲词》采用自由体句式。一般不押韵。但讲究排比对偶和反复。《说亲词》有固定的内容,语言朴实、比喻形象。

在瑶族中,青年男女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说合,当他们感情达到愿意结合为夫妻的时候,就告诉双方的家长。双方家长请当地最有名的壮年男歌手充当媒人,主持说亲仪式。一般是各家请两名歌手,男方请的歌手叫“布商”,女方请的歌手叫“赫巴”。布商和赫巴相约见面,通过吟唱《说亲词》来商定婚姻大事。

到了男方家前来定亲的日子。女方家早在大门口摆上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放一个小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子的竹筒。女方请来的赫巴站在桌子旁,恭候男方家布商的到来。桌子上竹筒里的筷子,不是用来夹菜、夹肉的,而是在吟《说亲词)时计数用的。当男方家的布商带领几个贺婚人来到时,赫巴赶快迎上去,表示欢迎。双方致礼后.赫巴回到桌子旁摔起竹筒,一边摇动,一边口诵(说亲词)。诵完一段,便从竹筒中抽出一根筷子,放在布商的面前。布商接着诵答,诵答完一段,将桌子上的筷子拾起来握在手中。这样,一直到赫巴将竹筒里的筷子全部转移到布商手中时,双方才端起酒杯,互相敬酒,定亲仪式就算结束了。

瑶族的布商和赫巴,既是著名的民间歌手,又是出色的祝词赞词家,他们口若悬河,步韵成章,很受瑶族群众的欢迎和尊重。在定亲过程中,代表男方的布商能言善辩,他在婚姻缔结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瑶族的定亲礼个,无论男方或女方家,都十分重视选择胜任此事的布商和赫巴。

像徐晓红这种运气极差的“非酋”,居然抽中了一套高端影楼的免费婚纱照,只可惜她不能去拍。

徐晓红跟男友林洋相恋三年,虽说最近两家在商量结婚事宜,也不至于赶着拍什么婚纱照,叫男方家里听见了,还以为女方等不及了,岂不是掉身价?

难得中一次奖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徐晓红问她爸她妈拍不拍,徐爸说:“我跟你妈年轻的时候拍过,太折腾人了,也没多大意思,要不然送人家得了。”

徐妈却不肯,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跟徐爸商量说:“不然让咱爸咱妈去拍?老一辈还没见识过这东西呢。”

“您说爷爷奶奶?”徐晓红被她妈的建议惊呆了,说:“他们才不会喜欢拍婚纱照呢!就奶奶那个脾气,准会说穿婚纱羞死人,搞不好反过来训我一顿,说浪费钱。”

徐妈便笑道:“那你跟爷爷奶奶解释这是免费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你看他们去不去?”

话糙理不糙,老一辈人对钱的节省出乎想象。

徐晓红的爷爷奶奶果然答应从乡下过来拍照,只是时间没赶好,徐爸徐妈都有事,便让孙辈去陪着,徐晓红又担心两个老年人什么都不懂,问东问西实在太尴尬,便强行拉了林洋陪她一块儿。

影楼足足有三层高,一楼是各种奇装异服,二楼是中式服装,第三层楼才是婚纱专场,一字肩的,鱼尾摆的,有水钻的,带蕾丝的,公主型,蓬裙型,高腰型,拖尾型,上百套婚纱被楼顶巨大的水晶灯照着,圣洁又庄严。

徐晓红看得眼泪都快流了下来,婚纱是女人一辈子的梦想,置身于婚纱的世界,每一件她都喜欢,摸了又摸,简直挪不开眼睛。

负责人说挑好了婚纱就可以开始拍照,徐晓红这才想起她跟林洋今天只是配角,林洋坐在小沙发上吃免费果盘。

徐晓红不满道:“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爷爷奶奶呢?他们又不懂,你不去跟着?”

“你确定他们不懂?”林洋啃了一片西瓜,用西瓜当指挥棒朝那边一指,徐晓红便看见奶奶仰着脖子看一件高高挂起的高领连肩婚纱。

奶奶跟所有女人一样,伸出一只手轻柔地抚过裙摆的褶皱,另一只手则被爷爷牵在手心里,奶奶看婚纱,爷爷看奶奶,他们不时挨着头卿卿我我,爷爷点了点头,而奶奶摇了摇头,转身招了招手。

奶奶把徐晓红叫了过去,偷偷环视四周,说:“真的是免费的吗?”

“唉呀!”

不等徐晓红回答,爷爷拉了奶奶一把,似乎是嫌奶奶丢人,皱眉对她说:“出门在外你少操心,去选你喜欢的,看上哪件跟晓红说一声,问这些问题干什么?”

奶奶缩了缩脖子。

爷爷还保留着徐晓红记忆里一家之主的模样,经常把奶奶训得不敢吭声。

徐晓红忙陪笑道:“东区的衣服是免费的,西区那一排得交钱才能穿,奶奶您可以选东区。”

奶奶说了声好,爷爷却不容置疑地跟奶奶说:“别管那些,我今天带了钱来的,你去选就是了。”

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仿佛是怕自己太小家子气,噤声躲在爷爷后面偷看那些婚纱。

徐晓红一脸震惊,想不到爷爷还有这一面,但奶奶最后还是去了东区。

奶奶挑中了一件最保守的立领婚纱,就像中式秀禾服那样的领子,可以将上半身包得严严实实,工作人员便到库房里拿合适的尺码来。

林洋陪爷爷选西装,徐晓红扶着奶奶到沙发上休息,果盘被林洋吃完了,剩下一碟子**包装纸的陈皮糖,徐晓红给奶奶接一杯温水来,扭头发现奶奶悄悄地把两颗糖放在兜里。

“奶奶!”徐晓红害臊地制止了奶奶的行为,小声道:“这糖您随便吃,不用带回去的。”

“知道知道。”奶奶掏出了一颗糖还回去,剩下一颗死死攥在手里,徐晓红也没办法,把温水递给奶奶,工作人员送了婚纱过来,徐晓红陪奶奶去换衣服。

立领的婚纱勾勒出奶奶纤细的脖颈,尽管上面有许多皱纹,也不那么白皙,但奶奶走起路来从不含胸驼背,这件婚纱很好地衬托出奶奶瘦弱的身材,爷爷也换好了西服走出来,看到奶奶换好衣服的一刻,一个劲说:“蛮好,蛮好嘞。”

“哎呀,一辈子没穿过这种纱纱裙子。”奶奶不停地将裙子往上提,生怕露多了肉,她把刚才的那颗糖塞到了爷爷手里,说:“快吃吃看,好甜哩。”

爷爷又把糖塞回了奶奶手里,说:“你吃,你爱吃糖。”

奶奶白了他一眼:“是谁爱买芝麻糖饼,睡前吃,把牙都吃坏了?还说我吃糖?”

“是我,是我。”爷爷笑了,表面上把糖据为己有,趁奶奶不注意,跟徐晓红说:“你奶奶啊,她才喜欢吃糖呢,那个时候日子多苦哇,你奶奶就没尝过甜头,什么稀罕的好东西尽让给我吃了。真是的,都解放多少年了,自己不晓得享福,一辈子让着我让惯了,你看你奶奶,她是不是太瘦了?”

徐晓红不知道如何作答,她鼻子有点发酸。

她一直以为奶奶是唯唯诺诺的旧社会妇女,出嫁从夫,什么好都想着爷爷,原来奶奶这无条件的爱,爷爷都了然于心。

爷爷奶奶站在白色的幕布前,面对各种长枪短炮的拍摄机器,显得不知所措,爷爷故作镇静,奶奶看到爷爷镇静的模样,才不那么害怕闪光灯,爷爷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爷爷做什么动作,她就做什么动作,出门在外,奶奶只相信爷爷一个人。

拍了十来张并肩依偎的照片,又开始拍有道具的,只怪这家影楼太过尽心,什么捧花啊,水晶灯啊,王冠啊,婚纱照该有的套路的都来了一遍,没有一丝敷衍的态度,恨不得把看家本领都让爷爷奶奶试一遍。

别说两位老人了,就是徐晓红和林洋都快站不住,轮流往一张小马扎上坐下歇息,徐晓红甚至跟林洋悄悄说:“我都不想拍婚纱照了,果然我爸说得没错,太折腾人了。”

林洋深表认同,说:“奶奶气色还行,我看爷爷的腿是不是站不住了,毕竟70多岁的人了,老人家能折腾这么久吗?”

奶奶也担心地问爷爷,说:“休息一下吧,要不然不拍了?反正这新鲜劲也过了,身体要紧。”

爷爷不高兴地撇了撇嘴,说:“我老到这么会儿都站不住了吗?我还不知道你,爱臭美,喜欢照相,以前拍不起,现在有机会了,我就陪你好好儿过把瘾,不然等我死了,你跟谁拍去?”

“呸呸,瞎说什么呢!要死一起死。”奶奶横了爷爷一眼,脸上又忽然挂起了笑容,比刚才放得开了,拉着爷爷这样拍那样拍。

最后一张照片负责人说可以不用拍,那是求婚的场景图,他担心老一辈人男尊女卑观念重,不肯拍,便来询问徐晓红的意见,徐晓红也有些为难,她倒是担心爷爷的腿。

奶奶识趣地说她拍够了,要脱衣服了,谁知爷爷不答应,颤颤巍巍地走到奶奶面前,十分吃力地缓缓单膝下跪,牵着奶奶的手。

奶奶惶恐又羞涩,不停地躲镜头,又骂爷爷:“你干嘛啊,当着孩子们的面,丢人不?快起来,快起来!”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谁跪谁站,老一辈人不兴婚戒,奶奶仅有的金戒指也在特殊年代上交了街道办,两个人两手空空,摄影师便说:“不要紧,不要紧,这样已经很好了。”

他又说:“还没见过哪对老人求婚的。”

“是啊。”徐晓红也笑道,“戒指都没有,走个形式得了。”

却见爷爷拿出了那颗陈皮糖,交到了奶奶手里,闹别扭似的,说:“这么大把年纪了,除了有张结婚证,啥形式都没有,今天我就跟你结婚了。”

奶奶的眼睛变得晶莹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有泪光,为了掩饰自己,只能臭骂爷爷:“老不死的!早不结晚不结,我都七十多了,你才说结婚!”

“七十五。”爷爷坚定地看着奶奶,笑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七八,你七五,大你三岁,你叫我哥哥,现在怎么成了老不死呢?”

奶奶破涕为笑:“就老不死,怎么?七十八的老不死!”

摄影师们都笑了,徐晓红也起哄道:“奶奶,爷爷这是求婚,还不算结婚呐!”

爷爷嘟囔了一声,说:“你们的规矩真是烦!好,好,求婚嘛,那就求婚。”

徐晓红说:“奶奶答不答应?”

摄影师们也跟着起哄:“答应他,答应他!答应他,答应他!”

最后拍了一张拿陈皮糖求婚的照片。

爷爷奶奶穿回了各自的朴素衣裳,徐晓红还沉浸在梦幻的拍摄时间,挽着奶奶的手说:“我没想到奶奶穿婚纱的样子那么好看!奶奶您就是我的女神!”

她跟奶奶自拍了一张,美滋滋地说:“今晚就把跟女神的合照发到朋友圈去。”

“啥女神不女神的。”奶奶打了徐晓红一下。

爷爷倒是帮腔道:“你奶奶也是我的女神。”

“哟,爷爷您还紧跟潮流呢。”徐晓红笑得夸张,林洋却一点笑容也没有,神情凝重。

回去路上徐晓红便给林洋甩了脸子,说:“我说爷爷紧跟潮流,你臭着个脸干什么?”

“你还真是个小猪脑子。”林洋拿手指戳了戳徐晓红的脑袋,说:“爷爷才不是紧跟潮流。别看我们这个年代什么女神都有,跳舞女神,唱歌女神,体操女神,素颜女神你知道爷爷他们对女神的定义吗?一定是最神圣最高洁最美好的形象,所以你能明白奶奶在爷爷心中的分量了吗?我是被爷爷的话给震撼到了,就你呀!什么也不知道。”

林洋说得眼圈都有点儿红,而徐晓红早怔在了原地。

别看有一个人天天骂你不听话,嫌你小家子气,却会给你一颗沾着汗的陈皮糖,陪你完成各种心愿,尊你为女神。

你可以为了他把自己都忘了,而他却记得清清楚楚,这世界不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爱也是。

75岁又如何,熬过来苦日子,爱情就开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00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