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喝酒,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更爱喝酒,其中诗人又占了多数。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对酒情有独钟,只要有酒,什么“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送到当铺换酒钱。酒,在李白这样的诗人们眼中,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酒为欢伯,除忧来乐”,诗人饮酒,总是奔着个目的喝的。要么消磨时光,要么排忧解愁,要么激发灵感,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在竹林之下干什么呢,就是喝酒。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诗句有很多,其中与酒相关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那么,到底哪些诗人是出了名的好酒?甚至嗜酒?又有哪些名酒经常出现在诗人的作品当中呢?
关于古酒,你需要知道这些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讲一讲关于古酒,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古代诗人酒量真的很大?
翻看古代诗人们的著作,若是写到喝酒往往都是豪饮,动不动就是升、斗、斛、石,好像每个爱酒的诗人大口喝酒之前都练过段誉和乔峰喝酒时使的六脉神剑似的。比如李白,他在《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中写“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一发愁就喝个两千石,一石差不多等于一百公斤,二千石喝下去估计六脉神剑的指头都会废了。不仅是李白,恐怕神仙也喝不下去这么多。
其实,这样的说法只是文人的夸张而已,同类型的比如宋末元初诗人黄庚写的“一饮一千石,一醉三千秋”,他比李白谦虚,只道喝了他的一半。有人说,就算李白是吹牛,但陈后主“与其子弟日饮一石。”总归真实些,酒量想必也是很好的。其实也不完全对,如果你能喝个十瓶啤酒,穿越回古代,你也是好酒量。这主要是由于古代酿酒技术不过关,古代酿出的酒相对都比较薄,度数不高。翻看诗人作品,能饮一石以上的诗人基本都是唐朝之前的,唐朝之后大都只能以“斗”计量这和酿酒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做出了解释,大意是都说汉人喝一石酒都不会醉,他自己用酿酒法考证了下,以汉代那种酿酒技术,酿出来的酒只能有点酒味,因此喝得再多也不会喝醉。除了度数低,汉代的一升酒其实也只有如今的两百毫升左右,唐代也仅六百毫升,度数又低,往往喝的时间又长,所以说李白“逾斗不乱”根本不足为奇。
古代的美酒一斤才十块?
古代的酒贵吗?不贵。根本笔者计算,古代的美酒,换成现代的货币一斤也就十块左右,当然不贵。这并不是笔者无中生有,杜甫在《逼仄行》中说“速宜相沽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照他的意思,在他那个时代,一斗酒差不多就是三百钱。有人要说了,李白不也写了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吗?李白与杜甫同一时代,为什么在
李白这儿,一斗又是十千钱呢?
李白的“斗十千”实际上是夸张,同样的字眼王维也用过,王维《少年行》中写“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斗十千”实为用典,这个典故便是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曾描写洛阳饮宴时说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斗十千”是说美酒价格昂贵,而不是说真的一斗十千。那么杜甫“一斗三百钱”的说法是不是靠谱呢?靠谱。唐书《食货志》载,“德宗建中三年,禁民酤,置市酿酒,斛收值三千。”按照唐朝的计量,一斛为十斗,一斗即为三百钱,换算下来,一斤也就十块钱。而杜甫、李白等人本就是爱酒之人,喝得一定不是普通的酒,所以说古代的好酒便宜,也是有理有据的。
中国早在周代便开始禁酒?
中国是最早发明酒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开始禁酒的国家。早在夏代,古人便开始用刑法惩治那些因为纵酒而失职的官员。到了周代的时候,周公特意令自己的弟弟康叔在其管辖之地向全体臣民宣布禁酒令,这就是现存于《尚书》中的《酒诰》,也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禁酒的法律。《酒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只有祭祀才可以饮酒;第二,饮酒不要喝醉;第三,要减少酿酒,爱护粮食。最后,《酒诰》还对商朝遗老和百姓作了告诫,让他们爱护粮食不要饮酒,对于随便聚众饮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杀掉。
周代的禁酒令起初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很快又宽松起来。尤其在周穆王之后,历代帝王都纵情酒色。到了汉初,萧何也曾颁布过法令“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到了三国时,刘备、曹操等人均实行过禁酒。三国名将吕布竟也因为禁酒令而成为阶下囚。据说吕布攻得邳城之后遭到曹操包围,为了防止下属饮酒误事,他特地颁布了“禁酒令”。吕布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侯成。他由于带头找到了战乱中丢失的马匹,为了庆祝,私自酿酒进献给吕布。谁知,吕布非但不领情,反而将侯成暴打了一顿,责备其触犯了禁酒令。侯成等人因此心怀怨念,于是趁吕布睡觉的时候将其捆绑,然后献城投降,吕布也因为禁酒令而成为了阶下囚。
古代贵族的日常用酒竟是黄酒?
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源于中国,并且只有中国才有。我们常常听到的花雕酒、状元红、女儿红等酒,其实都是黄酒。在古代贵族的日常生活中,黄酒是主要的日常用酒,这一点从《红楼梦》中可见一二。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到了一次贾府的日常聚会,文中有这么一段“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又写道“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再次说明,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黄酒是主要用酒。
而在民间,黄酒则是交杯用酒。黄国柱《漫话交杯酒与黄酒》中列举了“ 彩陶双联杯”——交杯酒的原型,并总结说“从考古资料研究,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之前有了谷物酒,这就是最早的黄酒。如果以上双联壶、杯是原始的合卺杯,则杯中之物当为黄酒的原始类型。”这些小知识你知道了吗?
寻找酒鬼,他们已声名在外
言归正传,中国古代诗人是出了名的爱酒,杜甫诗文 1400多首 ,说到饮酒的共有300首 ; 李白诗文1050首, 说到饮酒的有170首; 白居易现存诗 3000多首,其中咏酒的诗就有900多首, 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他写酒的诗人更是比比就是,不过,我们首先要说到的这三位诗人可以说名声在外,名副其实。
诗酒人生陶渊明
魏晋时期比较好酒的诗人当属陶渊明,他本人喜欢喝酒,自己的作品中几乎篇篇有酒,并且还作《饮酒》诗、《止酒》诗以及《述酒》诗,阐述自己对饮酒的看法。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酒鬼”,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这么自我介绍“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酒辙饮,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整个自传全文125字,讲到好酒的就有39字,占了三分之一。陶渊明一生确实贫穷,但即使是家里没东西吃,他也要喝点酒。朋友们救济他的钱,他也总是会拿去买酒。即使公家分田,他也意在全部种高粱,在妻子的再三恳请之下,才同意一半高粱一半稻米。
除了爱酒,陶渊明的饮酒风格和饮酒的意境都比较特别。《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渊明酷爱喝酒,有一年重阳节没有酒了,就在家里的菊花丛中发呆,恰巧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过来,陶渊明二话没说,拿着酒当即对着菊花痛饮起来,直到喝醉了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但却收藏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每当喝到高兴的时候就抚弄一番。有人前来一起喝酒,如果陶渊明先喝醉,就跟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真性情也。难怪李白要把他的这句话写到《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改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醉酒落井贺知章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同样好酒,而且只有喝醉了才能写出好诗句。贺知章喜欢喝酒,在历史上还喝出了一件有趣的事。说有一次,贺知章又喝醉了酒,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地往回走。由于头昏眼花,竟然跌落到路面的井中。幸亏这口井是一口枯井,积土很厚。贺知章掉下去之后竟然毫无知觉,还在枯井里睡了半天,直到后来发现后才被众人拉了上来。这就是那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的故事。
提到贺知章爱酒,那也不得不提贺知章为李白“金龟换酒”的故事。贺知章很早便读过李白的诗句,但是一直未曾见过李白本人。有一次,李白来到都城的消息传到了贺知章的耳朵里,他十分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去目睹李白的风采。李白一身白衣出现在贺知章眼前,他不禁夸了句“好一个诗仙”便主动提出来要为李白接风洗尘。由于遇到知己,这顿饭吃了很久,直到贺知章摸了摸口袋发现自己没带钱。共同参加宴席的朋友都表示愿意替他付,但贺知章灵机一动,想到了自己的佩戴的小金龟,便打算用金龟付酒钱,李白赶忙劝阻,说这小金龟是皇家按品级给的饰品,怎可以换酒的。贺知章大笑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天能够与你结为好友,一个金龟算得了什么,于是便用金龟顶了酒钱,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诗中醉圣李太白
李白爱酒可比贺知章厉害得多,对他来说,有酒才能写出好诗,他常常在街边的酒馆里喝着喝着就醉了。他酒后还特别狂傲,即便是皇上要见他也不理睬。“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的评价。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说,当李白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因而他的好诗,多半是在醉后做的。
有一次,李白和朋友一起在长安的酒肆里喝醉酒了,恰逢唐玄宗作曲,想要李白作词写几首歌词为杨贵妃赏花助兴,于是急召李白。李白醉得一塌糊涂,被迫用冷水洒面。稍有意识后便立即执笔,挥洒自如,不一会儿便写了十几章,便是《清平调词》。唐玄宗十分赞许,看李白衣服破烂,就要赐李白衣服。李白因为酒醉无法更换,竟然伸脚使唤权倾一时的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一时无奈便为他脱靴,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这就是成语“力士脱靴”的典故。
对于李白来说,饮酒是他生命的全部,无论是在当官还是隐居,有钱没钱,他都要喝酒。在一封写给他妻子的书信中,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李白一生爱酒,最终也因酒“水中捉月而死”。
别无他求,这三位嗜酒如命
上述这三位诗人,不仅喜欢喝酒,也喜欢写酒。不过,历史上还有不少大诗人,真的是嗜酒如命,他们爱酒爱到一种境界,有些举动真让人匪夷所思。
阮籍,为好酒甘当芝麻官
比如,同样是魏晋名士的阮籍,他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而他之所以会去当步兵校尉,据说是因为步兵校尉藏了很多好酒。阮籍爱酒世人皆知,有一次,司马昭想叫阮籍去帮他儿子求婚,由于政治上与司马氏不对,阮籍真心不想去。但由于司马氏掌权,直接拒绝恐怕小命不保,于是就醉卧60天,这才让司马昭死心。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喜欢喝酒,据说他饮酒大醉之后,常常一睡十几天,甚至有时“吊庆参请 , 多亦废除“。阮籍可一卧60天,也是多能喝啊!
阮籍还有个邻居是卖酒的,店里的女人姿色艳美,阮籍常常和别人去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史载他醉后就直接睡在那个女人的身边。更有一次,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别人和他说的时候,他正跟别人下棋,听了之后就像没听到似的,直到决出胜负,饮酒二斗,才嚎嚎大哭。爱酒爱到这个程度,也是够够的了。
刘伶,为喝酒对天发假誓
与阮籍同列为“竹林七贤”的刘伶,曾写过古体诗《北芒客舍》,人称“醉侯”,单看这称号,便知道此人与酒是分不开了。而事实也是如此,刘伶嗜酒甚至达到了舍命纵酒的地步。据说,刘伶乘车外出,不仅常常带着酒,还要让一个人带把铁锹跟在后面,并说,如果自己醉死了,就地掩埋算了。这个典故后来一直为文人所使用。
正因为刘伶在酒上面太费钱了,他妻子便将家里的酒壶和酒杯全都摔碎了。既然饮酒的器具都没了,刘伶无奈只好骗他妻子说想要戒酒,并说自己喝酒的时间比较长了,自己是没办法通过意志节制,得用向祖先起誓的方式来约束自己。他妻子一听,还蛮有道理,于是便兴高采烈地为他准备祭祀的酒肉香案。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刘伶却对先祖说自己嗜酒如命,一生离不开酒,一天不喝就觉得像生病了似的。不仅丝毫没有提到戒酒的事情,反而将香案上的酒肉一扫而光,然后继续不省人事了。这件事在《晋书·刘伶传》有记载。
除此之外,刘伶喝酒之后还常有疯狂的举动。据说,刘伶酒喝高兴了就喜欢扒了自己的衣服赤裸地躺在家里的床上,或者蹦蹦跳跳。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在古代,一切都要礼数。有一次,有人突然造访,看到他没穿衣服自己在嗨,刘伶不仅没觉得羞辱,反而对来访者说,这天是我的上衣,房间是我的下裤,你这人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了?直教人哭笑不得。
孔融,反曹操禁酒遭杀害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四岁让过梨,能诗善文的孔融,也是个酒鬼。他喜欢喝酒,家里经常是宾客满座。《后汉书·孔融传》写道“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对他来说,人生在世,有酒,有朋友,基本就算圆满了。孔融与曹操同一个时代,他们之间的过节繁多,最终导致被曹所害。曹操为了防患酒害,节约粮食,于建安十二年颁布了禁酒令。这简直就像是要了孔融的命,于是他两次写信给曹操阐明喝酒的好处,禁酒的坏处。曹操也给孔融回了封信,主张自己的禁酒决定,并且列举了古人因为喝酒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故事。孔融爱酒,又是大文豪,于是收信之后又给曹操写信,称“自古不能无酒,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甚至列举了纣王因宠爱妲己而亡天下对标曹操所言纣王以酒亡天下的例子,并对曹操发问,如果禁酒是对的,那么是不是也要禁止天下人结婚呢?
孔融和曹操对着干,曹操便去汉献帝那儿打报告,导致孔融被弃。后来曹操担心孔融的言论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便决定置孔融于死地。他暗中指使他人上书弹劾孔融,说孔融"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于是孔融被杀害,也算是名副其实的爱酒了。
古代名酒,孰香孰醇诗中有
说了这么多诗人爱酒嗜酒的故事,那么在他们的笔下,到底有哪些名酒
经常出现?什么美酒才值得我们穿越回去尝试一番?
腊酒,恐怕是古代诗句中提到最多的名酒了。腊酒是指腊月酿制的酒,腊月酿制,开春饮用,酒的外表虽然有点浑浊,但味道醇美。陆游《游山西村》中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岑参在《送魏四落第还乡》写“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杜牧《惜春》“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好似,饮了腊酒,倒要惜春了。
明·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详细地记载了腊酒的酿造之法“用糯米二石,水与酵共二百斤足秤,白曲四十斤足秤,酸饭二斗,或用米二斗起酵,其味浓而辣。正腊中造煮时,大眼篮二个,轮置酒瓶在汤内,与汤齐滚取出。”《酒经》上载:“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好”。相传,陶渊明于某年腊月来武陵觅仙探源,渔人便以桃源琼液款待。不曾想到,陶渊明饮后,灵感顿发,提笔写下了家喻户晓的《桃花源记》。
桑落酒在古代诗句中的名气也不亚于腊酒。杜甫“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刘禹锡“不知桑落酒,今岁与谁倾。”桑落本是一个时间的概念,通常是指农历九、十月份。后来逐渐成为一类酒的名称,《齐民要术》中谈到黍米造酒法时说,“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意思是在桑叶凋落的时候,取井里的水酿酒,所酿出来的酒风味独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东郡)民有姓刘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
桑落酒很早就是权贵心中的好酒,《魏书·汝南王悦传》说,在北魏时,“清河王怿为元叉所害,悦了无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尽其私佞。”到了唐代,桑落酒成为了宫廷用酒,《旧唐书·职官志》记载道:“若应进者,则供春暴、秋清、酴醾、桑落等酒。”唐代诗人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诗中说:“(桑落酒)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 远送潇湘故人。”可见桑落酒的名贵。
新丰酒是唐代长安新丰所出的一种名酒,经常出现在古代诗句中,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人都在诗句中提到过。号称酒仙的李白更是酷爱新丰酒,他在《杨叛儿》中写道“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后又在《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写道“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王维更是写出了千古名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新丰酒并不是只在唐代出名,实际上早在南北朝时期,新丰酒便名满天下。梁元帝曾写“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自述饮过新丰酒之后如登阳台仙境。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依然有不少诗词大家写到新丰酒。南宋陆游《入蜀记》说:“长安新丰出名酒。”元代宋远《意难忘》下阙道:“年易老,世无穷,春事苦匆匆。更与难,题诗药市,沽酒新丰。”新丰酒何味何色?唐代诗人储光羲的《新丰主人》说它是“满酌香含北彻花,盈尊色泛南轩竹。”意思就是酒味香到“含北砌花”,色泽如同“南轩青竹”。更有趣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醉酒,可能就是因为饮用了李白推荐的新丰酒而成为传奇佳话。
“他乡共酌金菊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今日登高樽酒里,金菊清香满手传。”腊月有腊酒,桑落有桑落酒,秋天则有菊花酒。菊花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了解到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一个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苏轼认为菊花的花、叶、根等“皆长生药也”。唐代名将郭震在《子夜四时歌六首》中便提到“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也是说明了菊花酒的延年益寿功能。
菊花酒,一般均在重阳节饮。苏辙在《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中提到“清秋九日近,菊酒皆可得。”重阳节饮菊花酒逐渐成了中国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酿造菊花酒,需在重阳节这一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方可饮用。
与菊花酒功能类似的还有一种名酒叫做菖蒲酒,这种酒是用石菖蒲煎汁或酿或浸而成。由于原料菖蒲十分名贵,因此此酒被列为历代御膳用酒。南宋诗人韩淲在《浣溪沙(徐倅生朝)》中便点出了此酒的功效“留得菖蒲酒一杯。与公今日寿筵开。”据说,在明代,每逢“端阳节”这一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宫眷内臣一起品尝,并要穿上“五毒艾补子蟒衣”,举行隆重的饮酒仪式。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写道“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乌程酒,约始于秦代,据明代翻洲人宋雷《西吴里语》裁,秦时今湖州地区有酿酒名家乌氏、程氏,“各善酿酒,合其姓为乌程县。”此酒在两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均负有盛名。唐初诗人李贺《拂舞歌词》中有“蹲有乌程酒, 劝君千万寿”之句。罗隐《乌程》“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度泫然”。羊士谔的《忆江南旧游二首》:“ 金罍几醉乌程酒,鹤舫闲吟把蟹螯。”宋秦少游诗曰:“薄茶便当乌程酒,短艇聊充下泽车。”意在没有酒就拿茶来当酒来喝,口中喝着茶,心里却是感觉尝到酒的味道,此酒便是乌程酒,可见其久负盛名。
箬下酒产于长兴县下箬乡之箬溪北岸,南朝梁代顾野王《舆地记》中说,长兴县南有一溪,两岸盛产箭箬而闻名 , 故名箬溪 , “南岸曰上箬, 北岸日下箬 ; 二箬 , 村名。村人取下箬水酿酒 , 醇美胜于云阳,俗称下箬酒。”下箬酒,又名箬下酒,三国时已闻名东吴。
诗人刘禹锡有诗句云:“ 骆驼桥畔苹风起 , 鹦鹉杯中箬下春。”可见此酒在当时颇有名气。诗人白居易比较喜欢此酒,在《湖上招客送春泛舟》“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以及《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酉殳)酒,相次》“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均有提到,并且曾在宴席上赋诗说:“萍酪箬溪酒,水鲙松江鲈 。”把箬下酒和松江鲈并称旨酒佳肴。
诗人饮酒,但求买醉。扶头酒便是古人在诗句中经常提到的,容易使人醉倒的名酒。
扶头酒,光看这名字便让人不禁大呼“厉害”。杜牧《醉题五绝》中写“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贺铸《南乡子》中道“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更是说“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饮用扶头酒的时间一般是在早晨,因此饮用扶头酒这件事又叫“早饮”、“朝饮”,白居易在《卯饮》诗中曾以“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的诗句抒发他饮用扶头酒的感受。他在《醉吟》诗中又写道:“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醒时。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他饮用扶头卯酒后,“临风朗咏”,“看雪闲行”,悠闲自得,而李清照则是借着饮用扶头酒的酒兴写成了“险韵诗”。
除了上面提到的酒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名酒,比如松醪酒、青田酒、东阳酒、红曲酒等等。诗人与酒,即使再过千年,依旧相互依存。(完)
瞻前顾后的人最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张西望的人最累,因为总觉得自己过得比别人难。
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默默地把这句话记在了本子上面。为什么喜欢这句话,首先,我在这句话上看到当代人的缩影。确切地说,这一句话戳破的是当今社会上一大部分人的心理状态,他们总是会觉得自己很辛苦,每一天都感觉过得好艰难,那么多麻烦的事情困扰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得不到;明明是不对的事情,为什么别人就可以那么无所谓的接受;一些明明貌似成功却棋差一招的错过;总之,每一天都是心里的负能量满满的,再遇到一点点打击,就更加钻在牛角尖里面出不来,先是抑郁,如果得不到疏解,就会慢慢地延伸成为焦虑,这也是现在社急需心理咨询师辅导的原因吧。
其次,这句话也指出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类人没有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拥有什么,想拥要什么,能拥有什么。所以才会处于没有目标,茫然不知所措的生活状态。加上遇到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的性子,东想西想,一堆瞎顾虑,没有能针对自身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分清主次,看清本质、源头;因为下不了决心,所以就想看看别人怎么样,给自己找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但是这一对比多了,就挑花了眼,被一些无所谓的东西吸引的转移了方向,与真正的目标越走越远,发现不对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这么糟糕呢,再重新来一轮没有目标、无意义的瞎折腾。周而复始,逾发糟糕。恶性循环。
怎么改变呢,这句话也指明了方向。其实,迷茫是暂时的,同时也是正常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感觉迷茫。要摆脱这种境况,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社会环境以及对未来的需求,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目标可以是任何方面的,比如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确定一种需要的技能培训。然后再定一些阶段目标,当然,这里要选自己跳一跳就能实现的那种,不能太高远,会打击自己信心。等实现后,再定下一个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这样一步一步就能达到最终目标了。通过这样让自己每天有点小进步,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取得收获;然后再定一个新的阶段目标,再努力,再收获。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坚持下去,就像是翻过一座座高山,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心情变得愉悦。
试一下吧,从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开始,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封神中,3000精兵加父兄贴身护卫,千年狐狸精为何还附身妲己
身为守护冀州的一方诸侯,苏护本是忠烈英豪之人,生子苏全忠和女儿苏妲己。
可是,当一国之君商纣王向他父亲提亲时,苏护迎来了人生和事业上的转变。
3月15日,商纣王帝辛自从朝圣女娲宫女娲娘娘后,生了歪斜之心,再看宫中的妃子们,均不堪一视,缺少了欣赏和美感,纣王便直觉后宫生活索然无味,终日朝思暮想,郁郁寡欢。
宠臣费仲和尤浑善于恶意奉承,见缝插针。他们眼见纣王为了女色失魂落魄,就分别献上了一计。
“源易缘”注意到,《封神演义》中,先是费仲劝纣王把心放宽:天大地大、物尽其美,放眼天下,何愁没有大王喜欢的国色天香,绝美女子?
听了费仲的建议,纣王转忧为喜。准备于第二天早朝,传旨四方诸侯,每地选送百名美人送到宫中。
纣王的旨意,却意外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纣王天下大肆选美的人是首相商容。
反对的理由如下:一是北海72路诸侯袁福通等反叛商朝,闻太师平叛未果;二是纣王宫中已有不下千名嫔妃,且大家都是性情和婉,礼度闲淑之人;三是再选美女有些浪费资源,恐怕百姓们会有怨气,有失民望;四是旱涝频发,国家没能风调雨顺,身为君王应该勤修仁政,通达道德,则会天下太平、国富民强。
商容的理由很充足,也非常的有说服力。纣王无力反驳,也不想群臣失和,就将选美之事暂时搁置。
谁知,第二年四方八百诸侯朝歌城内觐见纣王。深受宠幸的费仲和尤浑二人,也得到了诸侯们的厚礼相送。但唯有一人特殊例外,这个人就是冀州侯——苏护。
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没有收到苏护的礼单。尤、浑二人对苏护怀恨在心,伺机准备报复。
诸侯们朝拜完毕,费仲再次趁机进言:既然首相反对大规模的选美,听说苏护家的千金可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何不选进宫中?再说,选一人之女,又不会惊挠天下百姓。
龙心大悦之下,纣王当即宣旨,召苏护进宫商议此事。苏护是个正直忠良之将,当然不会拿着女儿的命运来换前程。
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纣王的求婚后,同时严肃地建议纣王要以国事为重,多留心国家大事,少被奸佞小人谗言误导、误国误民。
“从古到今,谁不愿自己的女儿进宫,食享天禄?女儿做了后妃,父亲就成了皇亲国戚,显赫荣耀,谁人能比?”
苏护不吃这一套,不仅坚持不同意,为了泄心中愤恨,还在墙上题下了16字反对纣王的诗句: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纣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大怒之下,命北伯侯崇侯虎和西伯侯姬昌联合剿灭苏护。
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苏护虽然先行打败了崇侯虎的五万人马,可是仍然难以化解冀州百姓和一家人的安危。
在姬昌的出面调停下,苏护最终舍小节,而成全了大义。向纣王的强大势力低下了头,同意向纣王献女,转危为安。
网络中,有读者留下互动,问:苏护献女过程中,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有三千精兵护送,还有苏护这位血气方刚的将侯贴身保护,为何妲己会在恩州驿馆出了意外,瞬间被千年狐狸精吸食魂魄,成功附身,进宫迷惑纣王?
一、苏护大意,没听人劝
进献女儿苏妲己前,苏护精心调选了三千精兵,五百家将,喊上儿子苏全忠,一同亲自护送。
途经恩州,接近傍晚。一天的车马劳顿,恩州驿丞不敢慢待苏护一家。但同时提了个建议。
“3年前,驿馆内出现一妖精,凡过往的官人,都不敢在驿馆里休息,也请苏大人一家到行营安歇如何?
苏护痛斥驿丞,太过迷信!先别说真有,或者没有,就是有,天子贵人,也不怕什么妖祟邪魅。
就这样,不信邪的护信,将苏妲己安排到了驿馆中的中常内室里,旁边还有50名侍女,相伴左右。
二、千年狐妖,道行不浅
如果说苏护大意轻信,将女儿送进了驿馆内休息,是导致女儿妲己被附身的原因之一,那么,千年狐狸精自身的道行不得不强调下。
“源易缘”留意到,千年狐妖的藏身之地,是轩辕黄帝的坟墓中。女娲娘娘摇动“招妖幡”后,独留下轩辕坟三妖,还以千年狐狸精为首,这说明,狐狸精不简单。
夜半三更,苏护将精兵强将布置在了馆驿四周,自己在正堂上也不敢休息。旁边还有一根豹尾鞭,用来防身。
“恩州驿内怪风惊,苏护提鞭扑灭灯。二八娇容今已丧,错看妖魅当亲生。”
可是一阵狂风过后,苏护手中的灯便被妖风扑灭,再点亮灯进入妲己的寝榻之后,妲己便不再是以前的妲己了。
三、借体成形,是为天数
《封神演义》原著第4回,“恩州驿狐狸死妲己”一章节中,描写道:一瞬间的功夫,妲己魂魄。已被狐狸吸起,死久之矣。此时的妲己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他锦绣江山。
请留意下:“借体成形,迷惑纣王,断送商朝锦绣江山”一句。
当年,上古正神,人类始祖女娲娘娘为了给纣王一个报应,显现女娲娘娘的灵验。她留下轩辕坟三妖时,对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秘密传旨的内容,正是这个精神。
千年狐狸精先是霸居在恩州之地的官驿中,驿丞和过往的官老爷们都知道这里有妖精,却谁也奈何不了,使得千年狐妖一待就是三年之久。
随后,千年狐妖又多次经历云中子朝歌献剑等生死之劫,却都能安然渡过,这不能不说有女娲娘娘背后的护佑力量所在。
但千年狐妖苦等三年时间,却偏偏选中了苏护的女儿,也不得不叹惜:此是天数,非人力能以改变。
一见到梨花带雨、杏眼桃腮,宛如海棠醉日、九天仙女下凡的妲己,商纣王再也淡定不下来,魂游天外,被妲己迷得朝夕欢娱,不顾朝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