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

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第1张

1,意大利婚俗

意大利人实行婚姻自主,关于订婚、结婚有不少传说。古时没有自由恋爱,有钱有势的人常常强迫妇女成亲,甚至出现抢亲。

意大利人习惯把婚期定在春、秋两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为多。婚礼分为两种,一种是民政婚礼,另一种是教堂婚礼。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进行婚姻登记,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办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

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3,芬兰婚俗

在芬兰,如果一个人将要做新娘或新郎就会被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拖着在公共场所溜达,而且要带着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时节正是芬兰人举行婚礼的最佳季节,这些年轻人实际是在欢送他们即将结婚的朋友,结束单身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风俗起初只有芬兰某些市区极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流行于各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人开始摒弃很多传统仪式和风俗,这种做法持续了一些时间后,芬兰人又开始追求传统的风俗做法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5,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汉族传统婚俗

-婚俗

2009年,在二人转舞台上摸爬滚打13年的丫蛋,终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这一年的丫蛋不仅事业成功,也同时收获了爱情。

他和同是赵家班的男友结婚了。

可惜的是,丫蛋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几年。

再次结婚,他的另一半依然是赵本山的弟子。

也就是这第二段婚姻,让丫蛋直接离开了赵家班!

丫蛋是1987年生人,出生在黑龙江,她的家庭不算一个有钱的人家,

父母全都是二人转的从业人员,父亲是乐手,母亲是唱二人转的,

丫蛋出生之后,父亲给她起了一个吕品的名字,意欲着多张嘴,能吃饱饭,

丫蛋是从小跟着父亲长大的,在丫蛋才刚刚满月的时候,

父母便因为一些原因分离,妈妈留下了小小的丫蛋,便离开了,

俗话说得好,父亲带孩子活着就好,丫蛋跟着父亲一起生活也没少遭罪,

那时候的丫蛋太小,身边根本离不开人,父亲就带着丫蛋一起去剧团工作,

排练期间,丫蛋在襁褓里躺在舞台边上,有时候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有时候安静地睡觉,非常乖巧,

若是父亲上台演出,丫蛋就交给了有空的同事照看,

同事们看着这么乖巧的孩子,也是喜欢的紧,时常逗丫蛋开心,有时还会喂一些丫蛋能吃的东西,

说起来也多亏同事们对丫蛋的好,能让丫蛋在粗心的父亲手里安全长大,

只不过会经常饿肚子,饥一顿饱一顿的。

出生在二人转家庭,又从小就开始接触二人转,丫蛋二人转的天赋也异常的高,

自带喜剧效果,又有着好嗓音的丫蛋,在9岁那年,就开始跟着父亲的剧团演出,

别看丫蛋年纪小,演出时那是一套一套的,

小小的丫蛋也不在乎什么皮子里子,总能将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那时候剧团的演出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仿佛就像一块砖一样,哪里缺,哪里搬,

以至于丫蛋年纪不大,跟着父亲演出倒是也走了不少地方。

1999那年,丫蛋的父亲突然间有了自己办小剧场的想法,

父亲将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来,看着钱不够还找人借了一些,

和人合伙包了一个小型剧场,

然而丫蛋的父亲一辈子都是在二人转的舞台上当乐手,哪里做过生意,

小剧场开起来之后,根本就没有多少收入,甚至还不断地往里面亏钱,

到了最后,连所有的本钱都亏了进去,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每次过年的时候,丫蛋的家里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往来,这些人不是来拜年的而是来要债的,

可是丫蛋的父亲真的拿不出钱来还债,还要承担丫蛋的上学费用,

思来想去之下,父亲让丫蛋退了学,与自己一起上舞台表演挣钱,

那时的丫蛋刚刚上4年级上学期,也就12岁的年纪,就不得不帮父亲承担家里的重担,

二人转演员都有自己的艺名,丫蛋的父亲因着满脸的络腮胡,被人称为小毛子,

而丫蛋又因为父亲的艺名,被人称为毛毛。

父女两人为了还债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演出生活,

但丫蛋挣得所有钱,全都交给了父亲用来还债,

以至于登台表演这么多年,自己一分钱也没攒下,

不仅如此,为了在舞台上更灵活,冬天的露天舞台上,丫蛋都是穿着很单薄的衣服表演,

即使冻得直打颤,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

夏天的时候,虽然不用顾忌冷不冷的问题,但夏天里的蚊虫却很多,

每当丫蛋开口说话的时候,一个不经意,那些小虫子就被丫蛋吃了满嘴,

在这种环境下,丫蛋每天最期盼的就是春天和秋天的来临,不冷不热,虫子也不多。

本以为这就是丫蛋最苦的生活,直到父亲娶了后娘,

后娘对于前妻留下的孩子,不疼爱都是常有的事,丫蛋也不例外,

继母的到来,让丫蛋在家里的地位更下了一层,家里的所有经济几乎都掌握在了继母那里,

就连丫蛋自己挣得钱也不再是给父亲,而是直接到了继母的手里,

可怜十几岁的丫蛋想要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将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可是自己手里一分钱也没有,更不用说买好看的衣服,

自然是继母给啥穿啥,新衣服更不用想了,丫蛋穿的几乎都是旧衣服,

后来父亲带着全家人来到了铁岭,这里几乎是赵本山的大本营,

在这里,丫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时候的丫蛋已经17岁,快长成了一个大姑娘,由于从小就在二人转的舞台上表演,

所以丫蛋的表演舞台很是成熟,也已经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2004年那年,早就在春晚上成名,并已经彻底打出赵家班名声的赵本山,来到了丫蛋表演的剧场,

赵本山正准备筹拍《马大帅》,来这里想要寻找合眼的演员,

丫蛋则像往常一样登台表演,对于赵本山来找演员的事一无所知,

表演完之后,所有人都被喊到了台上,排排站,

赵本山说了自己来的目的,并且点了几个自己看中的演员,

当丫蛋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既不可思议,又激动,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演戏,还可以被赵本山看中,

丫蛋默默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阵刺痛之后才惊觉,

这不是自己在做梦,瞬间兴奋无比,面上却不动声色,

参演完《马大帅》之后,丫蛋直接成为了赵家班中的一份子,

以前都是丫蛋跟着父亲各处游走,现在突然有了正经的舞台,丫蛋仿佛觉得自己的前方一片光明,

进入赵家班的丫蛋,不仅舞台多了起来,也有了自己的固定搭档,王金龙。

丫蛋刚刚入团时,对于这里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

为了让丫蛋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她的同事们没少给予帮助,

王金龙也是其中的一个,那时的王金龙还不是丫蛋的固定搭档,

但王金龙本身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看着丫蛋一个小姑娘初来乍到,能帮的就多帮了一些,

2007年那年,赵本山给这两个人牵上了红线,让丫蛋和王金龙成为搭档,

这以后,丫蛋再也不是孤身奋战,身边有了王金龙,

他们两个除了固定的演出时间,其余的空闲时间也都是聚在一起排练着二人转,

一段时间相处之后,丫蛋和王金龙之间越来越熟悉,对彼此的一些了解也越来越多,

慢慢的两个人之间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在演出的时候,也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一个眼神就能知道下面自己要做什么,

没过多长时间,丫蛋和万金龙互表了心意,成为了情侣,

谁追的谁,谁先开得口不知道,只知道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刚刚好,

两个人在一起的消息瞒不了赵家班的人,很快就传开了,他们也喜得乐见的班里能成就一对好姻缘,

确定了心意之后,丫蛋和王金龙之间的来往更加多了起来,

她经常会去王金龙的宿舍溜达溜达,每次去都能看见王金龙宿舍乱糟糟的样子,

丫蛋每次都很无奈,叹了一口气,弯腰收拾了起来,

王金龙就在旁边笑吟吟地看着帮自己收拾宿舍的丫蛋,

觉得丫蛋越来越有贤妻那个范儿,突然间就喊了句“老婆”,

丫蛋愣了一下,随后就又害羞地转过了身,不想搭理王金龙,

丫蛋给自己收拾男友宿舍的行为找了个借口“宿舍太脏,味道太大,看不下去,嗯,就是这样。”

后来王金龙时常用“老婆”来打趣丫蛋,不过王金龙确实已经有了娶丫蛋的心思,

并且还已经开始策划了求婚计划,

某一天丫蛋要跟随班组去哈尔滨演出,作为搭档王金龙自然也要去,

王金龙却推脱说自己去不了了,有些事需要处理,

看着丫蛋没有全信自己,王金龙又说了句“是真有急事,得回老家,而且师傅也知道,已经批了假。”

丫蛋这才收起自己的疑心。

丫蛋就这样自己跟着班组去了哈尔滨,演出结束后,丫蛋没有在外面逗留,直接回了酒店,

开门的那一瞬间,一束超大束玫瑰花送到了丫蛋的眼前,

后面还跟着一个人,开口道:“丫蛋,你愿意嫁给我吗?”

丫蛋听出了王金龙的声音,瞬间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并且答应了求婚。

回去之后,丫蛋和王金龙开始着手准备结婚的事项,

两个人一起买了一个一百四十平的大房子,

装修的全程都是由丫蛋在旁边盯着,婚礼的日子也一同定了下来,

在结婚之前,丫蛋也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巅峰,

2008年下半年,本山大叔的助理给丫蛋去了一个电话,

无头无脑的问了一句“你属啥的?”

丫蛋被问的莫名其妙,不过在襁褓中就跟着父亲生活的丫蛋,还真的不天清楚自己属什么,

父亲那些年虽然带着丫蛋,但对于这些,父亲也一直都不清楚,

有时候丫蛋问的时候,父亲也都是敷衍的回应,“应该吧”,

丫蛋给助理说自己需要问一下妈妈,才挂了电话,

丫蛋不知道,这是赵本山在寻找和自己一起上春晚的演员,差点因此错过,

赵本山其实有一些迷信,他觉得自己与属兔的人反冲,

只要和属兔的人同台演出就会有各种小状况发生,才有了助理问丫蛋属相的对话,

由于时间紧急,赵本山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便想着就破这么一次例吧,

丫蛋这就样稀里糊涂的被喊去排演小品,这个小品就是2009年春晚上的《不差钱》。

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丫蛋表现得非常从容,一本正经 搞笑 的模样逗得台下的人哈哈大笑,

从这个时候开始,丫蛋才真正的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里,

同年,张艺谋想要找赵本山合作《三枪拍案惊奇》,主角人选想要从赵家班里挑选,

丫蛋和小沈阳都被选进了剧组,

随着事业的红火,丫蛋也等来了早就定好的婚期,

婚礼办了两场,沈阳一场,老家一场,

结完婚之后,丫蛋和王金龙也马不停蹄的投入事业中,

因着丫蛋的名声,每次丫蛋出现在观众面面前时,都会伴有王金龙的身影,

两年的时间,小夫妻两个参加了各个卫视的春晚以及元宵晚会等节目,忙不得不可开交,

2011年那年,丫蛋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本以为孩子的到来,会让两个小夫妻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谁知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却逐渐的对彼此冷淡了起来,

2013年的时候,丫蛋出现的地方开始慢慢的看不见王金龙的身影,

在《喜剧人》这档节目中,丫蛋也是独自一个人参加,

随着这样的情况多了,不少人也看出了端倪,纷纷猜测是不是婚姻出问题了,

然而没有一个人回答网友们的问题。

2017年,王金龙在一场直播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

随后丫蛋也紧接着做出了回应,她说自己和王金龙早就分居了4年,

一直没办离婚手续,最近才着手办理,

还有不少人关心小儿子跟着谁,财产怎么分割之类的问题,丫蛋也都给予了回答。

小儿子跟着爸爸生活,不过星期一到星期四小儿子会跟着自己上学,

星期五以及星期末就会回到男方那边,

财产的话,更没有什么纠纷的地方,算是和平离婚,

这种情况,所有人都没想到,就连赵本上在知道两个徒弟婚姻出问题的时候,

也在中间做过多次调解,但感情已经走到尽头的两个人,

如果再强扭在一起,又会幸福到哪里去,两个人便这样离了婚。

爱情没了,还有搭档,离婚后,丫蛋和王金龙还是和以前一样,作为搭档出演节目。

2019年那年,有一段海上求婚的视频被爆出,

里面的男女主角是丫蛋和她的新男友小鹏飞,

小鹏飞也是赵本山手下的徒弟,名气也还算可以,

丫蛋和一群好友,同事在游艇上正在开心玩乐的时候,

小鹏飞突然间单膝下跪像丫蛋求了婚,丫蛋伸出手,让小鹏飞戴上了戒指,

其实小鹏飞也是结了婚又离婚的男人,他的前任也是他的搭档,名叫陈爽,

两个离婚的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再婚后,丫蛋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娃娃,

在今年小女儿过生日的时候,丫蛋还晒出了生活照,

照片中丫蛋的状态非常好,完全是生活在幸福中的样子,

而她和王金龙的儿子也已经10左右,还是和之前一样按着分化的那样带着儿子学习,

这样算的话,丫蛋的大儿子也不算没有父亲或者没有母亲,只是两个人身居在了两个家庭,

但都同样对大儿子一样好,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2018年之后,丫蛋几乎就不在出现在观众面前,她也早就从赵家班离开,

有人说丫蛋是因为两次嫁同门师兄弟,处境尴尬,才选择的离开,

只是这也是一种猜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离开赵家班的丫蛋,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名气,甚至都已经回归为普通人,

现在的她从刘老根的大舞台上走下来,成为了一个网红,变化直达让人不敢认。

不过可惜了这么好的前景,因为自己选择的错误,成为了这样的状态,

不知道丫蛋若是能回到过去,还会不会走这条路,现在的她又是否有过后悔呢?

  丧葬风俗

  停灵

  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要头朝西,脚朝东。死者的嘴里要放一个铜大钱,或者硬币,叫“含殓”。

  要停灵三天。第一天,报丧。通知远近亲友,当晚家人不能睡觉,叫做“守灵”。死者头前放一盏豆油灯。用棉花捻成长捻,一半在碗里,一半在碗边,豆油灯一夜不灭,俗称“照尸灯”。死人,一般要在屋里停放一夜,第二天入殓、祭奠。当人们抬尸首时,不能走门,要走窗户,因为门是留给活人走的。第三天出灵,即出殡。

  祭奠

  第二天,中午开始“祭奠”。亲朋好友得信前来,要献上“帐子”和礼钱。“帐子”就是整幅白布,上边别上用白纸写的大字“某某千古”、“某某万世流芳”等,丧家要把帐子悬挂在灵棚里,供人观看。棺材头旁边,站着一个主持仪式的人,子女和家人跪在棺材两旁,叫做“陪孝”。吊唁的亲友要站在棺材前头,由主持人高喊:“某某老人家,你老听真,这位是你老的什么什么人,前来给你老吊孝来了!”随后向凭吊的人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叩首!”凭吊者三鞠躬后跪下磕头。主持人喊:“平身!”凭吊人起来走开。下面继续第二人。

  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

  满族人家死人成殓后,在院内要挂红色幡旗,有一尺多宽,一丈多长,挂在院内西边一根两丈多高的木头杆子上,满族人认为幡是死者的灵魂。每天太阳出来之前,将红幡挂起,太阳落山之后,将幡取下,放在棺材盖上。

  出殡

  出殡的时候,长子手举“灵头幡”,走在灵车前头。灵车后,其他子女们打着“铭旌”,就是细长的布条,像旗帜一样,结在一根长棍上。布条的周围镶着狼牙边。旗的颜色,要根据死者是哪旗人而定。

  满族死人,不写“殃榜”,这点与汉族不同。所谓“殃榜”,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写明某人某日某时“含殓”,某年某月某日为死者生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四熬日”,某月某日某时辰为“避忌日”,告知亲友,按时参加仪式,按时回避。

  丧葬分类

  满族人的棺材与汉族人的不一样,汉族人的棺材是平顶的,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跟起脊的房屋一样。满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

  棺材不能白茬,要着色,一般是红土色。两边棺材帮,要画上山水花纹、云子卷儿,俗称“鞑子荷包棺材”。棺材头要画云子卷儿和仙鹤等,也有的画上各种花卉,俗称“花头棺材”。

  棺材头的横批,一般是“驾鹤西去”。棺材后头,要画上莲花,叫做“脚踩莲花上西天”

  烧饭风俗

  满族丧葬中,有“烧饭”之习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后努尔哈赤等一再告戒要节省食物器具,除烧饭外,也不再焚烧狗马,只将生前所用狗、马在烧纸时,用鞭棍催打狗马从火堆上跳过就可以了。

  出殡回来,要摆筵席宴请参加送葬的亲戚朋友,叫做“辞灵饭”。

  祭奠日期,有“一七”,也叫“头七”,就是人死后的第七天。家人和子女要携带供饭、供果等到坟头焚烧。以后是“三七”、“五七”、“七七”祭奠。

  到了一百天,还要照样祭奠,叫“烧百日”。祭奠完毕,家人和子女在坟前脱去孝服,叫做“脱孝”。

  到了一周年时,要“烧周年”,举动比较大。再以后,要“烧三周年”。每年到了清明节,家人和子女要上坟祭奠。

  用菜风俗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

  菜肴 (8张)

  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尤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常见菜肴

  秫米水饭:将秫米放宽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白肉血肠:将鲜猪血灌入鲜猪肠内煮熟,切片,与白水煮成的猪肉切片后同码盘中,佐以韭菜花、蒜泥、辣椒油吃。

  坛肉:将猪肉切小块,煸炒后加葱、姜、大料、腐乳汁,放坛中文火煨烂。

  豆泥酸菜汤:将泡发的黄豆捣成泥,酸菜切块炒透,放入肉汤、黄豆泥,调好味,炖透即可。

  炸鸡蛋酱:将鸡蛋液搅匀,倒入热油锅中,边搅边炒,再倒入酱油、大酱。食用时配大葱、黄瓜或青菜蘸食(也可拌食)。

  芥末墩儿:将大白菜去老帮,整棵横放,切成3厘米长的圆墩状,用沸水烫一下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生育习俗

  满族十分重视对子女的生育。妇女一旦怀孕,被视为全家吉事,这时婆母便告诉她一些保胎知识和传统禁忌。如:不准孕妇到别人的产房去,不准坐锅台、穿台。不许大哭大笑,不准侍奉祖先神。怀孕五月,不许去马棚,不许牵马等。

  关于婴儿

  小孩出生称“落草”。据说,古时满族妇女在炕上临产时,要卷起炕席,铺上谷草,产妇在谷草上分娩,以后便相沿成习。小孩“落草”后,如果是男孩,要悬一小弓箭于门左,象征其长大后成为一个优秀射手;若是女孩,则门前挂 一红布条,象征吉祥。

  婴儿出生的第二天,要请子妇多、身体好的妇女喂第一 次奶,叫“开奶”。第一个进产房看孩子的外人叫“采生人”。满族认为婴儿长大后性格会像“采生人”的性格,所以十分注重挑选“采生人”。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洗三”,请儿女双全,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给孩子沐浴,也称沐浴礼。沐浴用大铜盆,内放槐树叶、艾蒿,倒上热水后,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则将铜钱、花生和鸡蛋等放入盆内,叫做添盆。

  沐浴过程中,如婴儿放声大哭,则视为大吉大利,这叫“响盆。”

  孩子出生后第七天开始上悠车。

  关于悠车

  悠车也叫摇车,用桦树皮做成,长约13米,宽07米有作,两端呈半圆形,如同小船。后世的悠车多用椴木薄板做成,边沿漆以红色,绘制花纹,书写有吉利话,十分美观。

  悠车挂在房梁上,摇起来十分轻便,为了使婴儿保持胳膊、腿平直和避免翻身时掉下来,一般用布带子把小孩的胳膊肘、膝盖和脚脖子绑在悠车上婴儿下面铺用谷糠装成的口袋,枕头则用小米或高粱米装成。因满族以孩子后脑勺扁平为美,所以使用这样的枕头。

  满月后

  孩子满月后正式起名,5岁前举行一次家祭,俗称“跳喜神”,一般只用一天,不杀猪羊,只杀鸡做糕,祭祀祖先,感谢神龙送子在族中公祭时,要举行“换锁”仪式。每个新生孩子每人领取锁带佩带一副,并拜柳求福祭毕,再将锁袋装入子孙袋内保存起来。

  孩子第一次去姥姥家无疑是件大事。当姑奶奶带着可爱的外孙回娘家, 姥姥一家不胜欢喜,待之如贵宾。这时,年轻母亲把孩子的脑袋往房柱上轻轻一撞,表示孩子不仅能在姥姥家住得服(惯),而且将来肯定能长得健康壮实。

  8岁以前,男孩玩具以弓箭为主,也开展比箭法游戏,谁射的准谁就受重视。女孩子则以玩秋千为主要娱乐活动。

  满族没有固定的冠礼。只是由族长或萨满在祖神案前祭祀,将灵佩赐给青年男女。一般小伙前额佩挂野猪獠牙,姑娘多佩带野猪门牙。从此,青年男女就可参加族中的一切社交活动了。

  祭祀习俗

  满族的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整个祭祀过程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祭星4个部分。

  在祭祀的前3天,全族人就要着手准备了:要在院子的大门当中悬上一把谷草,这就是表示从挂草把的日子起,一直到祭祀完毕,不许头戴狗皮帽子和身穿孝服以及身体不洁的女人入门,而且此时也不许周济乞丐。

  此外还要准备一些祭祀的食品,这里最主要的有:黄米饭和几头猪。祭祀的日子一到,主祭人将暂存于外边的祖宗匣子请到家中,放在西炕南头的桌子上,然后再将屋里常设的祖宗匣子取下来放在下边。

  祭祖

  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

  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杀祭时要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的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

  祭神

  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都不许吃。

  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

  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

  之后,主祭人束腰铃、扎裙子,带领众人击鼓祈祷。然后在神位前杀猪祭祀。其次,在杀猪祭祀后,主祭人还要率众人进行背灯祭。此时要将门窗遮闭,不准人出入院内,如有外人来也不许进屋。

  主祭人将灯吹灭,手持铜铃,舞动腰铃,口中念念有词,祭毕,重新点灯,叩首,将祖神像放入祖宗匣子里,双手举起放到西墙祖宗板上,再将门窗打开,准许人出入。

  背灯祭所用的肉,要过3天以后,家人才能吃,但不能送给外人。

  祭神树

  是在日出时将祖先木像请到祭树前,面向东北。将一张干净的纸挂在树上,然后把祭猪抬到神树前,主祭人跪在祭猪的左方,众人跪在其后。在杀祭之前,先用酒或干净的水往猪耳朵里灌,猪感觉痛痒,就摇头摆耳,众人就认为这是神来享用了,如果猪没有什么反应,那么就是不祥之兆。

  杀祭之后,将猪分解成七部分,放到锅里煮,猪胆、下鄂骨及下水等挂在树上。主祭人将肉供上,叩首之后,众人将肉分食,但要把各部分的骨头送到神树前。

  祭天

  满族中称祭索伦杆子,一般是在祭祖后的第二天举行。

  祭索伦杆子用的猪,必须是无伤、纯黑的公猪,杀之前先将猪绑起来,放在索伦杆子前面,烧香祷告,然后再杀。

  猪骨头不能乱扔,要在当天晚上埋在索伦杆子下面,还要将猪脖子里的一块骨头挂在索伦杆子上面,猪胆、猪肠、猪膀胱等物放在索伦杆子上面的斗里,让乌鸦、喜鹊来吃,如果 3 天之内能被吃掉,便认为是很吉利的。

  祭星

  是在月落以后进行的。祭星的日期,不论是在某月,都要安排在初三或初五两天进行。等月落之后,先在上屋北炕当中设一个方凳,点燃香蜡。

  祭星人身穿黄纱袍,手拿血盆、尖刀,在室外西侧,距离祖宗不远的地方,把祭猪杀掉,这时屋内要将灯火熄灭。杀完祭猪后,祭星人咳嗽一声,屋内点灯开门,将猪抬进屋内退毛、分解。然后再将猪抬到原来的地方,叩首祭星,这时屋内再次熄灭灯火。

  祭毕,将猪抬回屋内,但不能见灶火。据说,熄灯闭光能使人神之间的距离缩短,既可以“对天直语”,又能使神明直接察觉到祭祀人虔诚的心情。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满族春节

  “阿涅业能业”是满语,即满族的春节,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皇太极继位后,顺治元年( 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庆祝方式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

  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身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

  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庆祝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

  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婚俗

  响棚

  满族办喜事接新娘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吉日订妥后,在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老酒一坛,肥猪一只作为女子宴请亲朋好友所用。

  第一天,娶亲去的人为单数,即新郎、媒人、两个娶亲婆、一个压轿男孩。新郎到女方家,进院首先要到上屋面向西给老佛父叩头。然后有人陪着在一个单独的屋内住下。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

  亮轿

  第二天,选定良辰,请新娘上轿,新娘在鼓乐声中挥泪与家人告别,母亲则把新娘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

  满族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

  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迎娶时,轿内要有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压轿的孩子一般是8至9岁的男孩子,娶亲婆是夫妻双全,儿女双全的土命人。

  迎亲

  迎亲时,新郎骑马,领花轿至女家,新娘上轿,新郎骑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缓随行,名曰“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到屋中行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二根麻秸杆端坐轿中。

  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

  箭射新娘

  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 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 “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虚射四箭。

  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离娘肉

  到了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然后才能动身。

  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

  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随手拿起两串铜钱,给新娘子两个肩头各搭一串。一进门,一个小女孩手拿宝瓶壶,壶中装着粮食,壶口用红布扎着,这时伴娘接过宝瓶壶,给新娘子一个腋窝夹一个,此时还要撒五谷。

  拜堂

  新娘娶到家之后,新郎、新娘拜堂,新娘开脸并改梳发型。再出来拜佛父、拜神竿和神后、拜公婆,款待亲友。在这过程中,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然后将它放在院中的帐篷顶上,盖头揭下后,新郎要用手抚摸新娘的头发。秤杆揭盖头取“称心如意”的意思,抚摸头发,象征白头皆老。

  吃水饺

  新郎新娘结婚当日行完各种礼仪后,需吃子孙饽饽(水饺)。子孙饽饽惯例由女家预备,由送亲太太随嫁妆送至男家。

  它比平日所食水饺略小,饺馅由猪肉、葱、姜、油等配制而成,饺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弯月型。还有一种俗称饸子,需做两个,取其夫妻和合之意。

  新婚宴后送别亲友后,还要举行家宴。这时,新娘要坐在炕下,端菜、端饭,伺候家人。

  洞房

  新娘被搀到屋里后,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被称之为“坐福”。“坐福”时不能下地,到了晚上由伴娘和亲友们送新娘子入洞房。在洞房的炕上插 3支箭,然后再点上长明灯。有些地方,新郎还要求得新娘的同意才能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入洞房上炕时那花烛不能吹灭,要用扇子扇灭。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满族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首先“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并不是写给作家冰心的。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到黔阳古城后,送别朋友所写的,诗的内容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以说王昌龄和现代作家冰心,完全不在一个时代。但是现代作家冰心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出国很多有意义的书。

好比如《超人》、《闲情》、《繁星·春水》、《往事》、《去国》、《平绥沿线旅行记》、《冬儿姑娘》以及《关于女人》等等。而且我记得冰心的很多作品还是上了小学教材,因此大家对她应该是比较了解才对。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早就将小学的内容遗忘,更别提书写内容的作者了。

其实冰心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额,她出生于1900年,享年99岁直到1999年才去世,因此被世人称之为"世纪老人"。1918年冰心受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发表了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冰心还发表了很多的内容,1923年因为冰心的成绩优异,还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1926年留学归来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

抗战时期冰心为了掩饰自己身份,利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并且在各地积极的参与救国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后,冰心还在东京大学任教过,任教期间还在当地的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1980年,冰心最先是患上了脑血栓,后面又骨折,但她还是坚持创作。

期间所写的《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近90岁时冰心还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写作,她的这些作品也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