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舞狮文化,你了解多少?

对于舞狮文化,你了解多少?,第1张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历史长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典礼,民间都用舞狮前来助兴这一风俗。繁华热闹,其实这也意味着安定,安康,同时也是热闹非凡。

       据历史记载舞狮艺术文化来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盛行,从今天来看有千年的历史了。

       关于舞狮文化的说法不一,有传说记载,舞狮文化最早是从西域传进来的,我们在佛教的历史中都晓得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之后在历史的开展过程中随着佛教传入到我们中国,这个时分的舞狮子活动也走进了中国。有很多人都晓得狮子在西汉的时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狮子和孔雀是从西域带回来的贡品。还有一段传说记载狮舞的技术是来自西凉的“假面戏”。如今也有人以为狮舞是产生于军队,从此传到民间的。说法不一,无从考证。但是都有根据,但是今天很难判别了,但是在我们历史上记载在唐代的时分狮舞这个活动曾经是十分的普遍了。曾经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严重节日的时分宫廷或者是军队都会有舞狮子的大活动。

       我们在现场或者是电视上都能看到打扮各异,形态万千的狮子,特别是在锣鼓和乐器的烘托下,舞动的狮子活灵敏现,让人叹为观止。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中,有些地方以为舞狮子能够驱邪辟鬼,能够祈求安定,能够保佑安全。所以在大型活动的时分都会舞狮助兴,以盼美妙。

       随同社会的进步和开展,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游走在海外的华人,他们把我们外乡文化带到了国外,在外国也兴起了舞狮子。我们熟悉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有的地方的人们还组织起了醒狮会和舞狮子的组织,以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特别是过节和过年的时分,更是繁华特殊,有舞狮子的活动更有生机。

       不论今天怎样看,我们回忆历史,瞻望将来,舞狮子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珍宝,作为一门共同的艺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

1、梦见舞狮并放鞭爆的吉凶指数

得长辈或上司之惠助,再加上自身之勤勉,而于中年或壮年可获得相当之发展,但因基础运劣之故,于成功之后,又会有很多次之再成败,生涯多劳,难亨安逸,幸而水在土上,池塘之家,亦顺天然之景故,虽是相克,凶意则微。吉多于凶

吉凶指数:91(仅供参考)

2、梦见舞狮并放鞭爆的宜忌

「宜」宜玩游戏,宜拍照,宜分享旅游攻略。

「忌」忌围观,忌清理马桶,忌乘大巴。

3、梦见舞狮并放鞭爆的预兆

梦见舞狮并放鞭爆 ,家庭运乱波,对家人、夫妇间有些话是不能冲口而出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嘴争辩只会让气氛越来越紧绷而已。很可能对方愤怒的外表下其实内心里是渴望爱情的一颗心。另外对交通路线上需多加注意,平常不大行走的道路最好避免。

本命年的人梦见舞狮并放鞭爆,意味着有财利可得,慎防口舌是非,丰收之运。

出行的人梦见舞狮并放鞭爆,建议有惊无险,宜退守,延后几天再出行。

梦见舞狮并放鞭爆,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 4 ,桃花位在 西北方向 ,财位在 正东方向 ,吉祥色彩是 橙色 ,开运食物是 猕猴桃

怀孕的人梦见舞狮并放鞭爆,预示生男,秋占生女,身体多保养。

恋爱中的人梦见舞狮并放鞭爆,说明速战速决,马上行动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舞狮并放鞭爆,代表虚有其表,多亏损,应该转变行业。

梦见自己舞狮,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白色 ,幸运数字是 1 ,财位在 正南方向 ,桃花位在 正东方向 ,开运食物是 海带

怀孕的人梦见舞狮孑,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流产,忌动土。

上学的人梦见别人舞狮,意味着不能如愿录取。

怀孕的人梦见舞狮游泳,预示生男。四月生女。

上学的人梦见舞狮表演,意味着口试方面小心,有希望录取。

恋爱中的人梦见舞狮斗,说明经过一阵暴风雨,是否能圆满要靠缘份了。

已婚女子梦见狮子,预示会诞下一名可爱健康的另婴。

梦见女子舞狮 ,今天的你更喜欢独自一个去完成工作/学业,独立性强、容易操作的任务比较适合你!学习上的状态仍未恢复,但是记录心情能写出不错的小散文哦!此外今天对你有关键作用的人物,是蛮注重感情的人。有人情味的谈话和细节举止,会提升你在他心目中的魅力,以情动人更容易让你成功。。

梦见舞狮斗,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红色 ,幸运数字是 3 ,桃花位在 西南方向 ,财位在 正西方向 ,开运食物是 辣椒

恋爱中的人梦见自家进舞狮人舞狮子,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自己舞狮,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动胎气流产。

梦见舞狮子,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 ,财位在 西南方向 ,桃花位在 正北方向 ,幸运数字是 3 ,开运食物是 鸡蛋

本命年的人梦见舞狮,平顺如意,慎防官符,诉讼。

中国舞狮火遍tiktok,还有哪些传统项目深受国外观众喜爱?其实在国外的油管上经常会有一些国外华人,或者是国外外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兴趣,这些外国人发布一些宣传中国文化传统的视频,这些视频在国外的油管上也是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所以说关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国民本身也要有一定的自信。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火遍世界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自媒体创作者传播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走向国外民众的视野,比如说中国传统的舞狮,中国春节的相关习俗,还有中国的一些美食文化,被国外大众所喜欢,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油管上李子柒的相关视频获得了超过千万级别的关注度,千万级别在国外来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二,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国外许多民众关注,主要还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也只有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上升被媒体宣传,被大众所了解,这些国外的民众才会有意愿去了解这个国家的相关的风土人情。毕竟没有人会选择在一个充满战乱。治安条件极其差的国家去旅游。所以我们国家的国力兴盛,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宣传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三,事实证明,世界民众对美好的东西都是比较喜欢的

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美好的东西都是喜欢的,都是憧憬的。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有相当的文化自信,并且在未来努力的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继续传播。

以上,欢迎大家评论补充,写作不易,欢迎各位点赞关注。

在长期的流传中,通过民间艺人不断的创造,形成了不同地区的舞狮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如北京高碑店的《舞狮》,以狮头重量见长,狮头重达90余斤;河北徐水县的舞狮动作矫健,能跃上五张方桌子,在桌面上表演;

安徽的《手狮子》小巧玲珑;山东的《大狮子》在硝烟弥漫中,腾空蹿跳,既惊险又显勇猛;

四川的《高台狮子》和《地盘狮子》以演绎破阵法为特色:.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舞狮子的习俗,青海省藏族的《雪狮》就很有特点。广东醒狮舞以其独特的造型、雄壮的鼓乐、南派武功等特色,在国内外都获得很高的声誉,影响甚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狮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是北狮的发祥地。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发展。

徐水狮舞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

引狮郎在整个狮舞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狮舞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狮舞的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

徐水狮舞在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并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曾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河北省杂技家协会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为“杂技狮舞之乡”。由于狮舞道具昂贵、培养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狮舞面临传承危机,亟待有关部门加以抢救、扶持。 山西襄汾其陶寺的狮舞始于隋唐时期,历经宋元明清,经久不衰,被称为“天塔狮舞”。 天塔狮舞具有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征。塔台高高耸立,动作大起大落,令人惊叹;表演过程内含科学的力学原理,再加上安全的保护措施,看上去险实则无险;狮子眼、舌、尾活动自如,能做出口吐条幅之类的表演,使人感到稀奇。

天塔狮舞在力量中融入技巧,特技中渗透文化,堪称一绝;这种高台表演,空中造型优美,显示出动人的魅力。

天塔狮舞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高超的绝技。天塔狮舞曾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山西省第一届及第三届广场文化节金奖。

抢救、保护、研究狮舞,对美学、民俗学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武,且狮舞风俗由来已久。

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狮舞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等翻桌动作。跳桌是整个表演中难度较高的,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跳桌到最高时,由九重桌子堆叠起来约有三丈二尺高,一个“绝”字就落在最高的第九重桌子的四只脚上——桌脚朝天,一个艺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跨步移动,脱鞋脱袜,尽显绝技。

黄沙狮子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期盼,从大年三十开始到二月初二这一段时间,艺人们要走村串乡地去表演。黄沙狮子的中心区域黄沙洋及其传播地的百姓们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都祈盼狮舞为他们赐吉祥,消灾降福,热热闹闹地度过节庆。

黄沙狮子在民俗学、社会学、美学、人类学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异,如今健在的能够表演黄沙狮子的老艺人不到10人,这种极具观赏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面临断代和失传危机。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狮舞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狮舞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狮舞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广州市的沙坑醒狮的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狮舞和少狮三大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一年四季,开张庆典锣鼓声不断,逢年过节,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各镇、乡村群众性的狮艺普及也盛况空前。广东醒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为广东特有的民间舞品牌。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狮舞源于佛教,最早以“花会”形式出现,肇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乡村的房屋门口,桥头两侧、公共场地等尚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狮,人们以狮子为避邪之物、吉祥象征,并在敬神祭祖时,以舞狮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良好愿望。狮舞一般在正月或喜庆节日由狮子班达一特定组织进行活动。每遇狮子班进村演出,都有专人报信,而且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非凡,示意吉祥降临。

林城青狮由20世纪初客居长兴的河南人传入本地。据传授的老艺人讲,古代有一头“青狮”,它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国家,忠贞不屈,死守皇宅,平反了奸贼内乱,皇帝为了奖励它,特赐予王位,钦笔“狮王镇宅”也由此而来,之后经过流传演变,人们扎狮舞狮,狮舞由此而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城青狮活动较频繁,表演范围也较广,除在本县各地演出外,行迹还涉及安徽、江苏等地区。

林城青狮一般由“急急风”锣鼓入场(也可播放专门的音乐),“青狮”浑身为青绿色,狮头较小,每头狮子由两人合扮,前者双手握住狮头道具戴在头上,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的腰带,身披着用麻、羊毛编织加工而成的狮皮。锣鼓一响,一对狮子(一雌一雄)欢跃起舞,表演非常灵活,其动作有蹦跳、欢跳、狮子直立、双狮对吻、搔痒、狮子攀桌、狮下桌前跳、狮下桌侧跳、狮子打滚等,舞狮者动作难度较大,要经过不断艰苦操练方能胜任。

除了正月“拜门子”外,林城青狮还有“打地场”表演,即每逢喜庆佳节在农村村头作集体表演,并由领班人员表演“喊彩”,即一边让狮子舞动一边说唱一些大吉大利的话(俗称“讨吉利”),但没有正规的曲调,领头的狮子则要表演“含彩”,即主人将红包系在一根棒上,在狮子举高,狮子用嘴巴去接红包,跳得越高则红包给的钱越多,俗称“接彩头”。在“打地场”中有一项表演动作当地人称之为“背包”,舞青狮者会在原来表演动作的基础上融合部分武打和杂技动作,技巧更加高,场面也更加精彩。整个狮舞一般情况下表演时间约15分钟,表演三段后方可收锣。 狮子舞在凉州很早就盛行了,到唐代流传到长安,成为宫廷乐舞中不可缺少的节目。当时,无论是宫廷宴会、迎送使节,还是庆功祝捷等仪式中,都以西凉伎表演的狮子舞为主要节目之一。

在凉州,除春节外,在其他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一般的狮子舞,是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俗称“少狮”;另一人为武士,起指挥调度作用。到目前为止,凉州民间有些地方的武士,其扮相仍为“胡人”,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翻腾跃扑,以诱引狮子起舞。耍绣球的武士和扮演狮子的人,都要有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武功和熟练准确的协调配合,才能得心应手,表演自如。狮子舞在表演前和表演过程中,都要放鞭炮为狮子助威。劈哩啪啦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在烟雾腾飞中,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忽而翘首仰视,忽而低头回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忽而又与少狮追逐奔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高明者甚至能模仿狮子的许多动作,如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均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狮子舞另有一种耍法,即两头大狮子,一雄一雌,雄狮全身为金毛,雌狮全身为绿毛,各率两头小狮子表演。表演的程式基本上与上相似,但最有趣的是表演到高潮时,雌狮子有一场“产仔”表演。“产仔”之前,雌狮会有各种“产前征兆”的表演,如直立、翻滚、摇头、甩尾、动睛、抖毛等动作,表现其分娩前的阵痛。紧接着,雌狮俯卧在地,浑身颤抖,显得痛苦万状。此时,引狮的武士将绣球摆到雌狮头前,放炮人手提鞭炮,点燃后绕狮身疾速游走。表演场内锣鼓声更急,鞭炮声齐鸣,只见雌狮在瑟索抖动中渐渐站起,抬腿前行。一抬腿,胯下便滚将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欢跃奔腾,四蹄乱动,脖子上一串金灿灿的小玲铛清脆作响。然后,第二只、第三只……可以接连产下五六只小狮子。“产仔”后的雌狮,满怀做母亲后的欢悦之情,一反前态,与众小狮逗弄嬉戏,异常亲热;观舞的人们也欢呼雀跃。人狮相亲,心灵沟通,忘乎所以,共享天伦之乐。

凉州的狮子舞还有一种惊险绝妙的耍法,即高台狮子舞。旧时的高台狮子舞一般都在正月,城里由商会出面组织,农村由社火会或水系组织。表演前,先用特制的长条木凳搭起一座约十米高的方塔。为了保持稳定,凳脚都垫着厚厚的一层麻纸。表演开始,先由舞狮人手执绣球,在塔下空场中翻一串跟头,耍几样拳脚,然后引出狮子。在锣鼓鞭炮声中,舞狮人攀塔而上,边攀边舞,以各种动作逗引狮子。狮子昂首纵身,在绣球引导下登上木塔,拾级而上,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尤其在攀上塔顶之后,更有一番高难度的精彩表演。表演过后,舞狮人翻下塔顶,狮子口衔木凳,逐层拆卸而下,犹如耍杂技一般,十分惊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64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