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孙权的儿子孙和的在位时间和最终结局

求孙权的儿子孙和的在位时间和最终结局,第1张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被孙权责备或惩罚,一些据理力争的大臣更被杀死。孙权暮年曾有意召回孙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挠而未有成事。孙和之子孙皓(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即位后于元兴元年九月,

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张布杀掉(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被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司马昭派遣原来吴国寿春城的降将徐绍、孙彧领着使命带着书信,陈述国事形势的利害,前来吴国向孙皓说明。

公元265年(甘露元年)三月,孙皓派遣使者随徐绍、孙彧前往魏国,送去给司马昭的回信,说:“知道您以超过世人的才干,位居相国的职任,有移化引导皇帝的功劳,辛勤至极。寡人无德,顺承皇统,想与贤良之士共同拯救乱世,而由于道路阻隔没有实现这一缘份,您的美意真切明显,深沉执着。现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前来宣明我的诚意。”徐绍行至濡须,孙皓将他召回来杀死,将其家属迁徙到建安,起因是有人报告徐绍称赞中原。

同年七月,孙皓派人把朱太后杀害,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便将其兄弟杀害。孙皓荒*好色。张布的女儿曾经很受孙皓的宠爱,孙皓杀掉张布的后一天故意问张美人:“你父亲到哪里去了?”张美人气愤的说:“被奸贼杀死!”气的孙皓命人用木棒锤死了她。后来,孙皓因思念张美人容貌,又命人刻制出她的木像,整天放在座位旁边。有一次,孙皓问左右:“张布还有女儿吗?”有人说有,但已出嫁。孙皓命人马上把他抢进宫,对其大加宠爱,昼夜厮混,不理朝政。孙皓又叫工匠用金子打造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然后让宫人戴上首饰互相摔跤,以此为乐。这些首饰往往早上带上,晚上就坏,坏了马上另作,工匠们也趁机偷盗,于是吴国国库为之一空。尽管后宫佳丽数千,孙皓仍不满足,还要让宦官到处寻找。孙皓还规定,两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每年都要报名,凡年龄在15岁以上的要经过挑选方准出嫁。

孙皓经常在宫中设宴,让大臣们陪饮,而且还逼参加酒宴的大臣喝醉,让侍臣任意嘲弄公卿大臣。他还专门设立黄门侍郎数十人,站在大臣背后。如果那个大臣喝醉后胡言乱语,或略有失礼的话,他们都向孙皓禀报,甚至因为孙皓最恨别人看自己,所以有人看孙皓,也是有罪。于是,因酒醉失态而获罪的官员不少。

孙皓还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有剥人面皮的,有挖人眼睛的等等。残酷至极,亘古未有,加上他荒*无耻,所以,到了吴国末期,孙皓已经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曹魏的曹奂“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本来打算立刻攻伐东吴,但国内赞成及反对征吴的两派发生纷争,使吴国在这段时期得以苟延残喘。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西陵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世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但在陆凯死后把陆凯家人放逐。

公元272年(凤凰元年)秋八月,孙皓征召西陵都督步阐。步阐不回应,据守西陵城投降晋国。孙皓派陆抗攻灭步阐,并大破前来救援的晋朝军队,一时间,孙皓被西陵之战的胜利冲昏头脑,之后屡次兴兵攻打晋朝,穷兵黩武耗尽了吴国的国力。

陆凯、陆抗二人于公元269年(建衡元年)和公元274年(凤凰三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

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挥军南下。在晋军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江陵督伍延、宰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战死,大量吴将投降,江东防线全盘崩溃。

孙皓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王濬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并派人将孙皓送到晋都。

结果280年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孙皓全家移居到了洛阳,以太康元年五月集于洛阳。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

孙皓归晋之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有一回晋武帝与王济下棋,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其实是消遣在皇帝面前坐姿不正的王济[17]。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河南地界。

有7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1、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孙权希望孙登熟读《汉书》,以知晓汉代的历史,认为张昭对历史的研究有师承名家的根基(曾向白侯子安学习过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请托,后来下令其子张休先听从张昭讲授,再回宫转授孙登。

孙登接待他的属官时,并没有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例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同坐车,或者睡在一起。

吴王国太傅张温认为中庶子一职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辅佐太子的职责,应该任用有杰出才能的人担任,孙权听后就任用陈表等四人为中庶子。

后来又因为陈表担任中庶子后,根据朝仪制度,必须时常穿戴官员的冠服入见太子,礼节过于繁缛。孙登于是让他们去除冠服,如同日常头戴裹巾入座即可。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五月,孙登逝世,时年三十三岁。临终前,孙登上书给孙权,提出了几项令国家安定和富强的建议,又推荐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等多位优秀的臣子,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以令吴国昌盛。

孙权在得悉孙登亡故后才看到这篇表章,因此更加悲伤,谈到他都不禁伤心流涕。谥孙登为宣太子。 最初葬于句容,设置园邑依法奉守,三年后改葬蒋陵。

2、孙虑

孙虑(213年-232年),字子智  ,吴大帝孙权次子,生母不详,三国东吴宗室。

孙虑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黄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后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今江西九江西)。

孙虑在半州任职时,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嘉禾元年(232年),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

3、孙和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皇太子、南阳王,吴大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的异母兄,吴末帝孙皓生父。

孙和自幼受到父皇宠爱,赤乌五年(242年),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在南鲁党争中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因而失势。赤乌十三年(250年),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后改封南阳王。

建兴二年(253)年,因有传言诸葛恪欲迎立孙和为帝,孙峻收缴孙和南阳王玺绶并赐死。

孙和长子孙皓即位后于元兴元年(264年)九月,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

4、孙霸

孙霸(?―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和之弟。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八月,受封为鲁王。孙霸有盛宠,与太子孙和不相上下。后来孙霸渐生夺储之心,于是结交大臣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造成朝野动乱。史称“二宫之争”。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秋,孙霸终因为图谋危害太子而被赐死。

5、孙奋

孙奋(?-270年),字子扬(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6、孙休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7、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孙权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孙休

——孙亮

提起关羽,他的勇猛和刚强为世人所称赞,特别是他的忠义侠骨为后人所景仰。当然,令人惋惜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从而导致被擒杀。落得出师末捷身先死的悲惨下场。

而关羽大失荆州固然跟他骄傲自大的性格有关,还一件事有直接关联——那就是他拒绝了东吴孙权的联婚之举。

孙权也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达到索取荆州的目的。

出人意料的是,关羽根本没有给孙权面子,不但拒绝了他,而且是毫无留情地拒绝,并且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虎女焉能嫁给犬子”?

这短短的8个字让孙权颜面尽失。孙权于是痛恨关羽,发誓要夺回荆州。

而关羽之所以会这样铁血无情地拒绝孙权,除了他个性要强,看不起孙权这些客观的因素外,还隐有一个惊天的秘密。

原来关羽的女儿名叫关银屏,在关羽的四个子女中排行第三,又称关三**。据民间传说关三小组在她母亲还在怀她时,就总会梦到一位神仙手持玉如意,在妇人边上守护她。待到临产之时,这个神仙又将一件玉衣盖在妇人身上,然后**降生。

关三**出生后非常可爱。张飞到关羽府中道贺,见了关三**非常喜欢,一时兴起给取了个名字叫关银屏。并且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颗宝珠送给了她作为见面礼,据说比宝珠能够逢凶化吉,起到避邪的作用,重点是冬天可以取暖,夏天可以降温,还能给人带来好的运气。传说这颗宝珠本来是镶嵌在吕布的紫金冠上的,白门楼上被张飞夺得,本想作为传家宝,时代相传,但由于见到关三**太喜欢了,就忍不住送给她了。

关三**渐渐长大成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彰显出来。

一是长相绝美。她长得出水芙蓉,有沉鱼落雁之容,有倾国倾城之貌。

二是多才多艺。她不但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能歌善舞,是位全能型才女。

三是武艺超群。她是关羽的女儿,跟随父亲练功多年,又有张飞、赵云的悉心指导,很快做到了武艺超群,可谓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再加上还拜诸葛亮为师,学习排兵布阵之法,领兵调将之术,已具有不凡的军事才能。

关羽视这自己文武双全的女儿为掌上明珠,是名副其实的“虎女”,而孙权之子乃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是名副其实的“犬子”,因此,关羽义正词严地拒绝孙权的“政治联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拒绝了孙权的求婚,后果很严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乘关羽亲率荆州军北伐,围攻樊城时之际。孙权开始亮剑了,命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吕蒙采用白衣渡江的方式渡江,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擒杀。

关羽死后,除了他的养子关平同样被斩杀外,他的家眷成了阶下囚。好在当时孙权忌惮刘备为关羽而报仇雪恨,于是不敢对乱动关羽的家眷,特别是他的“准儿媳”关三**也敢有非分之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刘备在夷陵之战败北后,病逝白帝城,“辅政大臣”诸葛亮再一次奉行与东吴“联合”之路,关羽的家眷也因此得以回归蜀地。

因为家庭横遭变故,关银屏郁郁寡欢,一心要为父报仇雪恨,于是冬练三寒,下练三伏,磨刀霍霍,以待天时。

后来孟获在南方反叛,诸葛亮请命平定南方,关银屏得知后,主动请缨,定要随军出征。

诸葛亮见她报国心切,只好答应。结果关银屏不但在战场上立下战功,而且还有意外收获——遇到了意中人。

曾劝降马超归蜀的名臣李恢的儿子李遗正巧这次也随军出征,李遗一表人才,又能文能武。结果在诸葛亮的牵线下,关银屏和李遗这对金童玉女结为百年之好。

平定南方后,诸葛亮有派遣关银屏李遗回李恢老家南中俞元,巩固蜀汉后方。关银屏和李遗在俞元安抚当地百姓,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深受百姓爱戴。死后,夫妻合葬于当地,现在澄江仍存有夫妻二人的合墓。

在荆州之战中,孙权利用关羽北上攻打襄樊的机会,派遣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由于关羽将防备东吴的兵力抽调襄樊前线,造成后防空虚。这使得糜芳和傅士仁被迫投降,公安和江陵兵不血刃的落到了东吴之手。由于关羽部下的家眷都在江陵,他们落入东吴之手,得到了东吴的优待。关羽的部下得知消息后,军心离散,大军瓦解。关羽只得走保麦城,后来在突围的时候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孙权要夺回荆州,主要是为了实现他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也是为了他自身的战略安全考虑的。荆州地处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吴的必争之地。但是,孙权拿到荆州就已经达到了他的战略目标,为什么非要杀了关羽不可呢?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是失策的。

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是夺了荆州的土地,刘备还可能忍受,可如果杀了关羽,就必然会引发刘备的报复。关羽是刘备的老部下,两人名为君臣,情同父子。如果刘备不能为关羽报仇,不但自己无法对关羽交代,也无脸面去面对过去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所以,刘备肯定要起兵报复东吴。可刘备和孙权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只会让曹操渔翁得利。

不过,如果我们从孙权的角度来看,杀关羽也是逼不得已的。首先,杀不杀关羽,孙权都要面对刘备的报复。杀了关羽,如同我们上面所说的理由,孙权肯定要面对刘备的报复。那么,孙权如果不杀关羽,让关羽逃回了西川,刘备就不会出兵报复孙权了吗?

这是不可能的。孙权也是从刘备一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我们都知道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密切,刘备对关羽言听计从。再加上关羽的性格,他是一个极端自傲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自傲,才得罪了不少的人。他自傲的资本就是他的才能,由于他才能出众,刘备才让他独当一面。在他守卫荆州的时间里,虽然遭到了曹操和孙权轮番的进攻,他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刘备的重托,守住了荆州。

而这一次他丢失了荆州,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以关羽的性格脾气,他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东吴的背信弃义身上。从此之后,为自己洗刷耻辱就成为关羽的毕生追求。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关羽能够逃回西川,关羽一定会向刘备进言,亲自带兵夺回荆州,向东吴报仇雪恨。而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刘备也肯定会同意关羽的意见。这样,就是孙权不杀关羽,双方的战争依然还是要打。

而且关羽的军事能力是刘备阵营中最强的,东吴也少有人是他的对手。尤其是当时吕蒙身体不好,生命朝不保夕。如果吕蒙一死,东吴更没法抵抗关羽的进攻了。如果是这样,孙权还不如直接杀了关羽,免得放虎归山,留下后患,为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第二个原因是向曹操递的投名状。这一点是孙权从曹操的角度来考虑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准备以武力夺回荆州的时候,为了免于陷入刘备和曹操的夹击,他不惜向曹操投降。但是从曹操的立场出发,他并不信任孙权。这是因为曹操在过去曾经上过孙权的当,让曹操记忆犹新。

那是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权也是结为了姻亲的关系。曹操和他的部下都以为孙权年轻,加上双方有姻亲关系,孙权会投靠曹操。因此曹操只是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并没有将孙权作为自己的敌人对待。当时,曹操阵营的人竟然还讨论是否孙权会去讨伐刘备,用讨伐刘备的战功作为见面礼呢。可是,接下来的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的迷梦,让他遭受了刻骨铭心的失败。

这一次孙权又故技重施,再来投效曹操。可这回曹操可不会像上一次那样相信孙权了。在这一次,曹操就在战役中做了不少手脚。比如说,他不顾孙权的请求,将孙权要求偷袭荆州的密信一式两份,分别用箭射给樊城和关羽。在关羽得知荆州失守后,赶快向荆州撤军的时候,曹操又专门向襄樊前线的曹军下令,任何人不得追击关羽。

孙权心里也明白曹操的看法。如果在下一步抵抗刘备的报复时,曹操对自己依然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和刘备一起夹击自己,东吴就会处于灭亡的深渊。所以,孙权必须要打消曹操的顾虑,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孙权杀了关羽,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一方面是作为投名状,表明自己已经和刘备决裂,势同水火。另一方面也是孙权的嫁祸之计,企图将刘备的报复引向曹操一方。

第三个原因是为了报复关羽对自己的侮辱。这是孙权从自己个人角度出发做出的决定。关羽为人过于自傲,他看不起东吴君臣,动不动就骂东吴君臣为江东鼠辈。而且还不顾外交礼仪,信口开河。

在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时,关羽不允也就罢了,可他居然在东吴使者面前谩骂孙权,说什么吾虎女安嫁犬子。这种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孙权必杀关羽而后快。

由于以上的原因,孙权对关羽痛下狠手。他在包围关羽的时候就下定了杀死关羽的决心。因此,在吴兵一抓住关羽,便就地杀死了他,了结了孙权的心愿。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却说糜芳闻荆州有失,正无计可施。忽报公安守将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问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势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东吴。将军亦不如早降。”芳曰:“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

芳曰:“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正犹豫间,忽报关公遣使至,接入厅上。使者曰:“关公军中缺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如迟立斩。”芳大惊,顾谓傅士仁曰:“今荆州已被东吴所取,此粮怎得过去?”

士仁厉声曰:“不必多疑!”遂拔剑斩来使于堂上。芳惊曰:“公如何斩之?”士仁曰:“关公此意,正要斩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东吴,必被关公所杀。”正说间,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芳大惊,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见孙权。权重赏二人。安民已毕,大犒三军。

时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议荆州之事,忽报东吴遣使奉书至。操召人,使者呈上书信。操拆视之,书中具言吴兵将袭荆州,求操夹攻云长;且嘱:“勿泄漏,使云长有备也。”

操与众谋士商议,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颈望救,不如令人将书射入樊城,以宽军心;且使关公知东吴将袭荆州。彼恐荆州有失,必速退兵,却令徐晃乘势掩杀,可获全功。”操从其谋,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战;一面亲统大兵,径往洛阳之南阳陵坡驻紥,以救曹仁。

却说徐晃正坐帐中,忽报魏王使至。晃接入问之,使曰:“今魏王引兵,已过洛阳;令将军急战关公,以解樊城之困。”正说间,探马报说:“关平屯兵在偃城,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后一十二个寨栅,连络不绝。”晃即差副将徐商、吕建假着徐晃旗号,前赴偃城与关平交战。

晃却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袭偃城之后。且说关平闻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敌。两阵对圆,关平出马,与徐商交锋,只三合,商大败而走;吕建出战,五六合亦败走。平乘胜追杀二十余里,忽报城中火起。平知中计,急勒兵回救偃城。

正遇一彪军摆开,徐晃立马在门旗下,高叫曰:“关平贤侄,好不知死!汝荆州已被东吴夺了,犹然在此狂为!”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军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恋战,杀条大路,径奔四冢寨来。廖化接着。化曰:“人言荆州已被吕蒙袭了,军心惊慌,如之奈何?”平曰:“此必讹言也。军士再言者斩之。”

忽流星马到,报说正北第一屯被徐晃领兵攻打。平曰:“若第一屯有失,诸营岂得安宁?此间皆靠沔水,贼兵不敢到此。吾与汝同去救第一屯。”廖化唤部将分付曰:“汝等坚守营寨,如有贼到,即便举火。”部将曰:“四冢寨鹿角十重,虽飞鸟亦不能入,何虑贼兵!”

于是关平、廖化尽起四冢寨精兵,奔至第一屯住紥。关平看见魏兵屯于浅山之上,谓廖化曰:“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可引兵劫寨。”化曰:“将军可分兵一半前去,某当谨守本寨。”

是夜,关平引一枝兵杀入魏寨,不见一人。平知是计,火速退时,左边徐商,右边吕建,两下夹攻。平大败回营,魏兵乘势追杀前来,四面围住。关平、廖化支持不住,弃了第一屯,径投四冢寨来。早望见寨中火起。急到寨前,只见皆是魏兵旗号。

关平等退兵,忙奔樊城大路而走。前面一军拦住,为首大将,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奋力死战,夺路而走,回到大寨,来见关公曰:“今徐晃夺了偃城等处;又兼曹操自引大军,分三路来救樊城;多有人言荆州已被吕蒙袭了。”关公喝曰:“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

言未毕,忽报徐晃兵至。公令备马。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公曰:“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遂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见之,无不惊惧。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

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

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

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关公上马,引众将急奔襄江上流头。背后魏兵追至。关公急渡过襄江,望襄阳而奔。忽流星马到,报说:“荆州已被吕蒙所夺,家眷被陷。”

关公大惊。不敢奔襄阳,提兵投公安来。探马又报:“公安傅士仁已降东吴了。”关公大怒。忽催粮人到,报说:“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杀了使命,招糜芳都降东吴去了。”

关公闻言,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众将救醒,公顾谓司马王甫曰:“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探马答曰:“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于冓鹿之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

公跌足叹曰:“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管粮都督赵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取荆州。”关公依言,差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来取荆州,自领前队先行,留廖化、关平断后。

却说樊城围解,曹仁引众将来见曹操,泣拜请罪。操曰:“此乃天数,非汝等之罪也。”操重赏三军,亲至四冢寨周围阅视,顾谓众将曰:“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

众皆叹服。操班师还于摩陂驻紥。徐晃兵至,操亲出寨迎之,见晃军皆按队伍而行,并无差乱。操大喜曰:“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遂封徐晃为平南将军,同夏侯尚守襄阳,以遏关公之师。操因荆州未定,就屯兵于摩陂,以候消息。

却说关公在荆州路上,进退无路,谓赵累曰:“目今前有吴兵,后有魏兵,吾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吕蒙在陆口时,尝致书君侯,两家约好,共诛操贼,今却助操而袭我,是背盟也。君侯暂驻军于此,可差人遗书吕蒙责之,看彼如何对答。”关公从其言,遂修书遣使赴荆州来。

却说吕蒙在荆州,传下号令:凡荆州诸郡,有随关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许吴兵搅扰,按月给与粮米;有患病者,遣医治疗。将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动。忽报关公使至,吕蒙出郭迎接入城,以宾礼相待。使者呈书与蒙。

蒙看毕,谓来使曰:“蒙昔日与关将军结好,乃一己之私见;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烦使者回报将军,善言致意。”遂设宴款待,送归馆驿安歇。于是随征将士之家,皆来问信;有附家书者,有口传音信者,皆言家门无恙,衣食不缺。

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众将皆来探问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各将欣喜,皆无战心。

关公率兵取荆州,军行之次,将士多有逃回荆州者。关公愈加恨怒,遂催军前进。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蒋钦也,勒马挺枪大叫曰:“云长何不早降!”关公骂曰:“吾乃汉将,岂降贼乎!”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不三合,钦败走。

关公提刀追杀二十余里,喊声忽起,左边山谷中韩当领军冲出,右边山谷中周泰引军冲出,蒋钦回马复战,三路夹攻。关公急撤军回走。行无数里,只见南山冈上人烟聚集,一面白旗招飐,上写“荆州土人”四字,众人都叫本处人速速投降。关公大怒,欲上冈杀之。

山崦内又有两军撞出:左边丁奉,右边徐盛;并合蒋钦等三路军马,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将关公困在垓心。手下将士,渐渐消疏。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土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

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紥。”关公从之,催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聚将士商议。赵累曰:“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正议间,忽报吴兵已至,将城四面围定。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关平曰:“我护送汝出重围。”关公即修书付廖化藏于身畔。饱食上马,开门出城。正遇吴将丁奉截往。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关平入城,坚守不出。

且说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因此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当日探知关公兵败,二人正议间,忽报廖化至。

封令请人问之。化曰:“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封曰:“将军且歇,容某计议。”

化乃至馆驿安歇,专候发兵。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

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

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

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次日,请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惊,以头叩地曰:“若如此,则关公休矣!”

达曰:“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车薪之火乎?将军速回,静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

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

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曰:“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孙权曰:“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吕范曰:“某请卜其休咎。”权即令卜之。范揲蓍成象,乃“地水师卦”,更有玄武临应,主敌人远奔。

权问吕蒙曰:“卦主敌人远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毕竟吕蒙之计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扩展资料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

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诟骂孙权为犬,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大局出发,认为应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

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

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

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败走麦城

孙和与孙霸身为孙权的儿子,孙权为何一个杀一个废?孙权建立吴国之后,立了他的长子孙登为太子,可孙登还没有等到继承皇位,就先被他的父亲杀死了,而国不能一日无嗣,孙权便立了孙和为太子。在孙权晚年时,孙权却废掉了孙和与孙霸,这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是两人为了争权而招来的灾祸。当时孙和被立为太子,可孙权没有多加区别两人的身份差别,孙霸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级和品级。所以向着孙和的官员就上奏说要区别太子与孙霸的身份差异,而孙霸知道这消息以后,与孙霸交好的官员就开始跟孙和对着干。

后面又经过一系列事件,两人关系继续交恶,孙权知道两人不和的消息后,就下令二人禁止和宾客的往来,让他们认真学习,可二人身后的大臣在明争暗斗,都想为各自的主子争一口气,但这惹怒了孙权,孙权觉得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储位极大地影响了朝政,使得朝廷产生了裂痕,如果再让二人即位,会造成朝廷更加不安,说不定还会步人后尘,"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

一人立者,安得不乱?"所以孙权就囚禁了孙和,可向着孙和的大臣纷纷求情,但这只让孙权产生不满,更加坚定了他废掉孙和的决心,最终孙权正式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将其曾参与谋害太子的鲁王党羽全寄、吴安、孙奇诛杀。其实孙权也有错,要是他及早地区别孙和与孙霸的身份,对孙霸少点宠爱,可能孙霸就不会有野心,孙和与他也不会争夺。

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仅供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你们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 。

孙权向关羽提亲,想结成儿女亲家,结果被关羽拒绝,孙权之所以主动示好,原因无非有两点,1拉拢关羽。2,分化刘备和关羽的关系

一、孙权主动示好的原因

1、当时刘备取下益州,自立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可在辖区行使君主的部分权力,规格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刘备授予关羽对荆州高度的自治权,大小事情不必汇报。可以说给关羽高度自治权,而关于所辖的荆州地方又颇为敏感,不仅曹、孙阵营的缓冲带,同时又是刘、孙双方的争议地带。因此,牵扯着三方利益。孙权向关羽提亲,初衷自然有拉拢的味道,释放的信号大概是“搁置争议,共同抗曹”。

2、分化刘备君臣,达到政治平衡

孙刘联盟,虽然孙权年龄比刘备小一轮,但实际东吴比蜀国强大,刘备又娶了孙权的妹妹。这辈分上孙权就已经占便宜了。若孙权和关羽在结成儿女亲家,那刘备岂不是更尴尬。周瑜去世之前,曾经上书孙权,提出过,若蜀国做大,要保住江东东吴的万全,必要时需瓦解刘、关的关系。孙权先前倒是一心抗曹,也就没有把这个思路“贯彻”下来。但如今刘备得势了,情况就微妙起来,这个方针也重新摆上了台面。

二、关羽拒绝孙权的原因

1、出于辈分的考虑,刘备是他“大哥”背地里怎么称呼都行,但在人前是很讲究规矩的和君臣礼仪的。孙权送上的亲事,恰恰乱了这份礼数,关羽拒绝也就自然了。

2、可拒绝就拒绝嘛,何必侮辱来使呢这和关羽性格应该是有关系的(“刚而自矜”)。但也不全是,毕竟关羽不是鲁莽之人,怎么会不顾及孙刘联盟呢。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关羽做出如此过激反应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也给了遐想空间。很大的一个可能是:吴使捎来孙权的意思,借着儿女亲家,结秦晋之好,以此达成孙、关二人私下的利益小联盟。其实就是拉拢关羽,背叛刘备。当然,话肯定说的很隐晦。但关羽看出了孙权的意图,所以大骂来使。

总结:

孙权主动示好关羽,是有政治图谋的,就像当年把妹妹嫁给刘备,也是想将刘备困住。但是关羽对刘备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完全没给孙权面子,大骂来使,可能也是出于传递一种信号,向刘备表明,自己和孙权没有什么私人感情交往。

孙权在关羽这碰了一鼻子灰,心理就嫉恨起来了,但是当时碍于孙刘联盟,和关羽在荆州的势力,他只能暂时忍耐,最后,还是给他等到了机会,一举攻下了荆州。也就是后来发生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斩杀。

  

如果关羽不那么傲慢,关羽就会接受孙权的求婚。这样他就不会死,荆州也不会迷路。至少不是全部。一点不差。在关羽攻下荆州后,关羽向仍占据荆州一小部分的魏军发动了进攻。魏朝,襄阳和樊城崩溃了。离开汉中之战后,曹操立即派遣禹和他的军队去营救樊城。结果,关羽被禁斩首。当时许多徐都以南的土匪,在关羽的封印下,成了关羽的奴才。就连魏晋的荆州刺史胡秀,以及南朝首领傅方,都求助于关羽。当时,关羽以其强有力的嗓音闻名中国。在关羽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时候,曹操为了逃避关羽的追捕,想把都城迁往许昌。不考虑曹操,我们来看看孙权的反应。孙权已经到了江东,所有的大臣都对刘备的顽固态度非常不满,这种顽固态度占据了 jingzhou 不归还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鲁蒙,他多次告诉孙权,刘备和关羽是恶棍,要夺回荆州,必须动用武力。孙权在鲁蒙的劝说下,开始坠入爱河。但是关羽在 的行动让孙权处于劣势。他觉得现在不是关羽和他正面交锋的好时机。于是孙权决定采取怀柔区政策,蜀汉和关羽走得更近,联盟更加巩固。为了加强与关羽的关系,孙权派使者去向关羽求婚。孙权的初衷是让儿子娶关羽,以巩固联姻,但关羽不仅拒绝了孙权的婚事,还羞辱了孙权的使者,处于狂妄自大的状态。关羽的态度激怒了孙权,孙权自己的表示也显得微不足道。他想结婚的愿望证明他已经放弃关羽了。但关羽断然拒绝孙权,孙权很生气。孙权受辱之后,自然会报复关羽。于是孙权和曹操联合起来,双方同意对付关羽。关羽之所以被打败,也是因为他之前有狼,之后有老虎。关羽之死也与他拒绝孙权的婚事有直接关系。如果关羽答应孙权的条件。至少孙权不会偷偷跟在关羽后面。如果后方是安全的,关羽就有一座城可以守住,即使面临失败。因为关羽完全得罪了孙权,孙权就截住他杀了他。荆州也易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