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风俗特色有哪些

浙江的风俗特色有哪些,第1张

1、西湖香市,是浙江省杭州市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宗教信徒进香拜佛和经商者形成的集市。西湖香市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

2、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十里红妆是古老的传统民俗,这种嫁女的场面。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3、嘉善田歌,是浙江省的地方民歌,属于吴歌的一个品种,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嘉善县申报的“嘉善田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网船会,是浙江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民国时期,清明节、中秋节前后为嘉兴莲泗荡网船会之期,江浙两省附近船户乡民成千上万聚集于连四荡刘王庙,迎神赛会。2011年5月23日,网船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前童元宵行会,盛于清末民初,一直延续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渐消亡。1985年,前童村举办建村761年活动,灯会活动重新恢复,此后年年举行,四乡八方来客人山人海,1986被宁波市命名为“古亭之乡”,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曾来采访和报道过,是当地一著名的灯会地。

俗——台州过年风俗录

春节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喜庆、最温暖也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远方的游回归故乡回到父母身边,出门打工的父亲带回一年的血汗钱与妻儿团聚。与外国的节日相比,甚至与中国普通的节日相比,春节更突出一个家,反映了一个情。家是所有家庭成员的港湾,情是维系家人的纽带。

除了这份浓浓的亲情之外,春节还代表了喜庆,代表着吉祥兆头。从家家户户放鞭炮、谢年,到舞龙舞狮闹新春,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中国大地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正因为传统,就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响。

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台州虽然地域不大,各地春节习俗可不少。台州人过年过元宵到底有哪些民风、民俗?作为一名台州人可不能不知道。

临海人过春节、过元宵习俗

春节习俗

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

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习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

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平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

正月初八俗称“上八”,过去也是张家渡“开市”之日,各家各户初八早饭都要煮米饭吃,叫“上八饭”。过了上八,民间新年礼拜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元宵习俗

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

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

另有说法是方国珍(一说秦鸣雷)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了。

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还有人说临海明代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元宵。

甚至也有人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

传说归传说。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

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元宵活动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间,十四夜为高潮。

黄岩正月半风俗

正月十四间间亮

旧时,每到正月十四晚上,黄岩城里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挂上当地特色的橘篮灯、橘花灯、凤凰橘灯。而城外每片橘林都点上红烛,远远看去,整个黄岩万灯竞放。同时橘乡百姓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这种风俗称为“间间亮”,据说起源于明朝,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余下的倭寇如丧家之犬向内地逃窜。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有的躲进橘林,有的闯进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兵士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烧,搜索残兵。顿时,整个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都灯火辉煌。最终,倭寇被一网打尽。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间间亮”的风俗被流传下来。

不过,自从家家户户有了电灯,这几年城市里推行亮化工程以后,“间间亮”的效果难以再显现出来,这种风俗也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星的乡间舞狮、舞龙表演以及规模稍大的灯会了。

正月十五“放橘灯”

解放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黄岩城外的澄江上都要举行“放橘灯”的活动。据《黄岩县志》记载,这种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

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途经台州。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他晚上登金鏊山观海,忽然见到椒江(澄江入椒江而出海)上飘来无数灯火,感到十分奇怪。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来的橘灯。赵构来到江边观看,并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橘子,取出橘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橘壳制作橘灯,放在江上漂流。

此后,每到正月十五,黄岩城里的男女老少倾城而出,澄江两岸坐满了看“灯”人,临时摆的小摊聚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如横溪、板桥的板龙灯,高迁上屋村的长旗灯,朱溪、下各的跳跳马灯,下塘村的鲤鱼跳龙门灯、田市镇水口山村的卷地龙灯,前王村的轿里狮子灯、推虾灯等等。每逢元宵佳节,仙居山乡各地花灯竞彩,热闹非凡。犹为奇妙的是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又称“唐灯”或“神灯”。传说唐开元年间,皤滩村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此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灯身没有骨架,全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秀才返家后,依样画葫芦进行精工制作。制成后悬挂在自家门口,人见人爱。“神灯”在秀才家落户后,仙女即变作村姑与秀才结为夫妇,夜夜陪秀才诵读诗文。大考之年,秀才喜中状元。后来人们就把这盏无骨花灯称作“状元灯”。随后,状元又把这种灯进献到宫里,从此皇宫就有了“无骨小宫灯”。状元夫人山姑逐渐把这种“神灯”的制作技术传授给皤滩村的村民,从此,这种神灯的制作工艺就长期流传在仙居民间。

“仙居花灯”曾先后荣获县市花灯大展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优秀艺术作品展银奖”、“浙江省特色灯彩大展金奖”、“1996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展金奖”、“1996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浙江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众多媒体对“仙居花灯”都作了详细的报道。仙居花灯还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啧啧赞叹,被誉为“中华瑰宝”、“灯海明珠”。仙居县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2月,仙居选送的针刺无骨花灯———“龙凤灯”入选国家邮政局的《民间灯彩》五枚邮票图案之一。

天台词调

天台词调”是天台一个古老的剧种,早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就在全县各地盛传,仅城郊一带就有36个戏班,乡间则以石岭、左溪、灵溪、坦头、榧树最为流行。“天台词调”曲牌丰富,共三十来个。有快节奏的像“三五七”,唱起来如行云流水,适于叙事交待;有慢节奏的像“金钟慢”、“二樊”,委婉清丽,擅长抒怀陈衷。探其渊源,可以看出它广泛吸收江西与弋阳腔、东阳的高腔与浙西、南的婺腔和永腔,有南腔风格。

词调的角色行当与古老的昆曲相同,生、旦、净、末、丑全部由男演员担任。小生、小旦以假嗓子念、唱,功力可与京剧相捋。乐器也是管弦丝竹齐全,以适应演出宫廷大戏的需要。“天台词调”的看家戏有《龙虎斗》、《姣姣斩独角龙》、《伐子都》等,还演一些儿女情长的戏,如《拾镯玉》。建国以后曾演出过《红灯记》。

以前天台县城有十大戏台,分别是东门大舞台、妙山佑圣观舞台、也是园、前殿舞台、东岳宫舞台、映台庙舞台、三井殿舞台、金庭舞台、镜中花舞台,此起彼落地演出天台词调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可惜目前这一剧种只有榧树、亭头等村尚能演出。有的山村则与越剧混合演出,只带些词调味而已。

大年初一五味粥

春节早餐,各地风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律吃五味粥。

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番薯、芋艿五种食品合煮的粥。推究起来,原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煮此杂羹。天台素称“佛地”,士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关于五味粥的来历,天台还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部将陈祥率领农民起义军自临海攻打天台城,在东横岭下设营寨。天台百姓痛恨元人残酷野蛮的统治,纷纷响应,主动帮助义军探听军情,筹粮运草。元至正廿七年(1367)底,义军包围县城,与城里士民约定于除夕之夜,里应外合,聚歼元兵。时值雪夜,城外积雪足有尺把厚。守将乌黑尔烈估计义军不会攻城,自去衙门饮酒作乐。到了半夜,三声鞭炮,杀声四起。义军除掉守兵,打开城门,经过一场激战,杀死守将,收复了县城。

第二天正是春节,城里老百姓挨家挨户凑集了米、番薯、芋头,商店、作坊送来了红枣、豆腐,煮成了香喷喷、热腾腾的大米粥,慰劳义军将士。军民同吃一锅粥,五味齐全,人人脸上绽开了笑容。大家高兴地说:“吃了五味粥,就会招来‘五福’。”

从此,天台人民每逢春节早晨,不论贫富家家饱餐一顿美味芳香的“五味粥”。

正月十四“糊辣沸”

将正月十四这一夜定为元宵节不是天台独有,在台州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吃“糊辣沸”闹元宵的习俗,却是天台的一大特色。

说到吃“糊辣沸”,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南宋景德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夜,华灯齐放,士民兴致勃勃地逛街观灯。这时,一位从金兵铁蹄下逃难到江南的老艺人,带着孙女到天台城卖唱糊口。由于长期奔波,劳累过度,昏倒在街道场坦上。附近一位陈老大爷见状,立即舀了两碗“糊辣沸”送去。他俩吃后,精神一振,眼前一片明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有了正月十四吃“糊辣沸”的习俗。

那“糊辣沸”又是怎样一种食品呢?

这是一种用米粉或“山粉”调成的咸羹,菜肴全部切成小方块,主料选用精肉、冬笋、荸荠、香干、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也有加上猪耳朵、黑木耳、烘鲞的,再调配上一点辣椒粉,烧煮得热气腾腾,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怪不得祖孙俩吃了,人醒志清了。现在“糊辣沸”也有做成甜的。家庭主妇在“山粉”或“番薯粉”中,调配进桂圆肉、红枣、苹果片、莲子,吃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温岭箬山大奏鼓

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记载,温岭箬山大奏鼓是我国唯一一个渔村传统舞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大奏鼓演奏由10来个男性渔民组成,但人数并不限定,可以七八人,也可以十几二十余人。男扮女装,脸上涂白圈红,上身穿桔**的斜襟短袄,下穿深蓝色的大口裤,衣襟的边角上绣着桔红色的鱼纹图案花边,头戴橄榄形的黑色羊角帽,耳朵上挂着“黄金”大耳环,套上手镯脚镯,全部光着粗大的脚板,走起路来忸忸怩怩,活像戏剧中的媒婆那样滑稽幽默。两个扛着大鼓,一个奏大鼓的兼指挥,一个敲木鱼,两个敲小锣,一个敲大钹,一个敲小钹,两个敲钛锣(也是一个一小),他们自由地跳、自由地舞,叉开两腿,摇曳着身子,两只大手有力地挥动着鼓槌,左纵右跳,随着大鼓的节奏,不断变换队形,边敲边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既奔放又含蓄,是灵魂的呐喊,又是生命的细语;既体现了大海的多重性格,又展示了渔民内在的情感冲动及征服大海本质力量的自信。

如今大奏鼓早已不再是箬山的“专利”,已成为石塘大奏鼓、温岭大奏鼓了。在箬山,二三十岁的青年渔民是这一活动的活跃份子,还有很多十二三岁的小学生跟着七八十岁的老渔民学大奏鼓。最近,一支女子大奏鼓队在箬山这块具有丰厚海洋文化底蕴的热土上应运而生。大奏鼓这一健康的群众文艺活动,不仅活跃了海滨渔村的文化生活,还挺进了城市舞台。

扛台阁

扛台阁是温岭渔区元宵文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元宵节的“抓财神”、“抓打生”、“拜茅坑姑娘”等活动不一样,这些活动仅在正月十五进行,而扛台阁这一活动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几甚至是二月初。

台阁是将一张方桌、一张长桌拼在一起,反过来桌脚朝天,用各种彩纸、彩布、彩花扎成彩架,成为一个漂亮的小戏台,上面挂着雪亮的汽灯和相应的戏剧场景,里面有几个五六岁、七八岁长相俊俏的小孩子,化妆成诸如《楼台会》、《霸王别姬》、《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等戏剧造型,由十几个年轻力壮、热心群众性文娱活动的渔民抬着,紧跟着锣鼓和火,随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走街串巷,遍游各村。游行队伍未进村,锣鼓声和人们的喧闹声早已吸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幼,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热情好客的渔区人民,还会以观赏台阁的名义,邀请一些远地村庄的亲属来家做客。

三门

三门人过元宵节,与台州其他一些地方一样,是正月十四,而不是正月十五。

三门人过元宵,一般是中午吃“麦焦”,晚上吃糟羹。三门糟羹非常有名。其做法是青菜、萝卜、笋、粉丝、豆腐干、腊肉、牡蛎等全部切碎,再放进早米粉一起烧,烧成糊状,其滋味多种多样,故而非常好吃。

元宵节,三门人几乎家家都烧糟羹,且要比比谁家烧的滋味好吃。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晚上,三门人吃糟羹是全免费的,什么人都可以到另一个家庭去吃一碗鲜美的糟羹,且主人都以来自己家吃糟羹人多为自豪。这种风俗由来以久,有着古代“天下有饭共吃”大同社会的含义。如果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元宵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元宵节晚上,上一年结婚的新娘子,还得烧几锅甜糟羹,民间称之为“新娘糟羹”,以表示日子过得甜甜美美。“娘糟羹”必须由新媳妇亲手做,然后放鞭炮请全村的人来吃,如果味道好,大家吃得高兴了,那么这位新媳妇就基本确立了在这个村的地位了。如果做得不好,大家背后就会絮絮叨叨。

除了吃,元宵节晚上就是玩。三门民间过元宵活动非常多,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亭旁镇杨家板龙。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板龙,创造过吉尼斯世界纪录。

1982年,杨家舞过一次板龙,共138段,全长250米,四五百人的迎龙队伍步行20公里,在三门县城海游镇表演,沿途各村群众,夹道欢迎,轰动全城。后来,杨家板龙逐年增长,目前整条龙长达450米左右,现已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每逢元宵佳节,三声炮响,迎龙队伍出发,火燎照明,鼓乐喧天,板龙率领五兽、鼓亭、台阁、演奏队,狮子先行,白象开路,接着是旌旗、龙筅前导,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杨家板龙曾在1999年的台州民间艺术大荟萃上惊乍全场,获得惟一的一个特别大奖。

元宵过后,三门人的年也就基本过完了。接下来的,就是各奔前程,大家干各自的活去了。

临海市景点

临海古城墙(江南长城)、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龙湾海滨景区、江南大峡谷、羊岩山茶文化园等。

1、临海古城墙(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平面呈方形,城墙周长6287米。西、南二面沿江城墙长2370米,现存高度一般为7米,下宽9米,上宽4米。

2、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由台州府城墙(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园林、巾山群塔等景点组成。

3、龙湾海滨景区:临海市龙湾海滨景区坐落在临海市风景秀丽的东部海岸线上,距市区江南长城50公里,距台州市区20公里,紧邻全国文保单位——桃渚军事古城,是临海桃渚国家地质公园和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市唯一的海滨浴场。

4、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西南12km的尤溪镇,地处浙江中东部,交通发达,浙江各地半径300km以内的地区游客均可一日成行。

5、羊岩山茶文化园:位于海拔780米的羊岩山上,距离临海市区约30公里。总面积3500亩,茶园1500亩,登峰顶可东观三门湾,南瞻临海城,西眺括苍巅,北望华顶云。古以“山顶石壁上有石影似羊”而命名,今因出产“江南第一勾青茶”而闻名。

临海有哪些景点

临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连云港旅游景点 :连岛海滨浴场连云港连岛海滨浴场,是江苏省最大的天然优质海滨浴场,又称苏马湾。连岛景区汇萃青山、碧海、金滩等海滨自然景观和海港、巨堤、渔村、古石刻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每年一度的“连云港之夏”在此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专游客来此避暑度假。连云港旅游景点。门票价格:50元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

2、连云港旅游景点:花果山风景区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属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 米。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名闻海内外。连云港旅游景点。 景点级别:AAAA 门票价格:100元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花果山乡。

临海有哪些旅游景点,括苍山,金山,东湖(古色抄古香),江南长城明朝时修建),紫阳街(有很多访,名字都很好听,是古街,很有风袭味),江南百峡谷,桃渚古城(是东海的沿岸,有龙女洞等,都有小故事的,传神啊!),羊岩山(度产勾青茶叶哦)

临海有哪些名胜古迹,中国十大最美海滨城市

1、青岛特色景点推荐青岛港 太平宫 中山百公园 行知玩法提示游海港、 访古迹、赏自然风光

2、大连特色景点推荐碧海山庄 金沙滩度假村清泉寺 行知玩法提示度体验海滨风光、体验古文化

3、三亚特色景点推荐天涯海角 南山别院十八罗汉 行知玩法提示看古迹、观光、赏夜景、登白云山

4、北海特色景点推荐星岛湖问 北海老街 文昌塔 行知玩法提示体 玩水、体验古文化

5、厦门特色景点推荐紫云岩 同安孔庙 中山公园 行知玩法提示赏自然风光、访古建筑答

6、香港特色景点推荐离岛风景 香港岛 海洋公园 行知玩法提示领略大都市风光、观光、休闲

7、深圳特色景点专推荐麒麟山庄 海上属世界新安故城 行知玩法提示赏自然风光、体验海滨风光、访古建筑

8、烟台特色景点推荐林海公园 千佛阁塔山风景区 行知玩法提示游览名胜古迹、赏景秀风光

9、湛江特色景点推荐东海岛 雷祖祠 三元塔公园 行知玩法提示体验海滨风光、访古建筑

10、威海特色景点推荐甲午海战纪念馆 圣水宫 始皇庙行知玩法提示体验古文化、访古建筑、体味当地风俗。

临海周边有哪些旅游景点江南长城,东湖公园,巾山,龙兴寺,郊区一点的话有牛头山,羊岩山,括苍山等等,很多的。

临海旅游景点大全

热门景区榜 完整榜单

No1 紫阳街

具有这种古色风味的街道了,从台州府城下来

公交: 可以坐公交游2路,游二路,游一线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2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2 灵湖景区

环湖一周大约4公里,游玩或健走的人甚多,周边服务设施基本上具备

公交: 可以坐公交临海204路内环,临海618路,临海632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5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3 台州府城墙

风景不错,可以登高望远

公交: 可以坐公交临海517路,临海519路,临海520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41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4 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历史上,临海一直都是台州府的府治所在地,也是台州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公交: 可以坐公交临海201路,临海202路,临海220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14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No5 桃渚风景区

去旅行来到了桃渚古城,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迹之一

公交: 可以坐公交临海651路,临海656路,临海626路等线路到附近

热度: 24万人近期导航来过

临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临海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如下:

1、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滨中路。台州府城,始建于晋,成于隋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总面积共计312平方公里,囊括了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夜月、巾山塔影等名优景点。

2、江南大峡谷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尤溪镇指岩村。峡谷纵深35KM,沿线海拔300M-1200M,呈阶梯上升。山美林密,巧岩丛生,气候宜人。

3、江南大峡谷军事漂流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下双线尤溪镇江南大峡谷内。景区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具有漂流探险、军事训练、亲水休闲等功能,漂流河段分为军事探险漂流和军事休闲漂流,长度都36公里。

4、洛河公园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柏叶东路99号附近。公园为一个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滨河生态休闲公园。

5、羊岩山茶文化园景区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河头镇。茶文化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其中茶园约5平方公里,分别由羊岩茶道、羊岩之巅、茶乐园、茶生态园等四大功能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

临海市旅游景点介绍

临海市旅游景点介绍

临海市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

台州府文庙

台州府文庙,位于市区回浦路与府前街交汇处,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州学之所在。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是明清时期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一度时期,台州府文庙曾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台州府文庙已显斑驳,只有那高翘起的飞檐,还表明它曾经的显赫地位。2001年6月进行修缮,按照《台州府志》等史志记载的孔庙原貌进行。2005年,台州府文庙重新修缮落成。修复后的台州府文庙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潘池,东、西两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殿等,占地5000多平方米。

括苍山

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主峰米筛浪位于临海市括苍镇,是浙江名山之一。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括苍山,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欣赏日出以后又可领略山下雾海抬升成云的云海奇观。

巾子山(巾山)

巾山,位于临海市西南隅,高百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西峰西南侧,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40余年。历为道、佛名山。

桃渚城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临海市区东南约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浙江第一古街。紫阳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江南大峡谷

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境内,东北距临海市区12公里,东临台州市50公里,南连黄岩长潭水库,西融括苍山省级旅游区,峡谷全长约35公里,沿线海拔高度300-900米,呈阶梯式上升。

江南大峡谷以其神秘而诱人,以其秀美而揽胜,境内景点很多,有清澈见底的指岩浴场、美丽幽静的情人谷、惟妙惟肖的鲫鱼岛、深邃险峻的漏斗峡、深不可测的七折潭、峭壁如削的天门岭、碧波荡漾的竹海、涛声阵阵的松林、神秘幽雅的法海寺、古朴原始的坪坑古村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七折潭、羊尾、天门岭),温带绿叶阔叶林原始植被保护区1个,野生植物保护区1个。

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位于临海市的老城区,始建于东晋(一说南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至公元1016年)重建。后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历代均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先生把台州府城墙赞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东湖

东湖位于临海市区。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采纳哦O(∩_∩)O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1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