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年度外交晚宴 凯特王妃穿红裙靓丽

英国女王年度外交晚宴 凯特王妃穿红裙靓丽,第1张

  34岁的威廉王子和34岁的凯特王妃

 英国女王年度外交晚宴 凯特王妃穿红裙靓丽:12月8日,英国王室在白金汉宫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英国外交招待宴会,三代王族盛装同堂的画面堪称经典。

 90岁的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和95岁的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居中,两边分别站着68岁的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和69岁的卡米拉王妃(Camilla),以及34岁的威廉王子和34岁的凯特王妃(Kate Middleton)。

 三位男士均为白衬衣黑礼服加蓝色授带的装扮,与婆婆及祖母中规中矩的白色礼服不同,凯特王妃身着一袭火红长裙,青春靓丽又不失端庄。

 凯特身上最耀眼的莫过于她头戴的珍珠泪王冠——威廉生母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最钟爱同时也是英国王室最著名的藏品之一。

 王冠最早属于玛丽女王,1981年查尔斯王子大婚时,伊丽莎白女王将其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戴安娜。去年的外交招待宴会上凯特第一次戴上珍珠泪,被解读为向戴安娜王妃的感人致敬。

 人们还发现,凯特的红色詹妮·帕克汉姆礼服正是她在去年的一次正式国宴上所穿过的,平民王妃的节俭形象再度深入人心。

stuart weitzman 这个牌子有人了解吗

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是高端鞋履品牌,是第一夫人钟爱的品牌,也是明星红毯秀上常见的鞋。设计师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A Weitzman) 1942年出生,是斯图尔特·韦茨曼鞋履公司的创始人和设计师。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A Weitzman) 品牌鞋履,最著名的是使用独特的材质 (如:软木、树脂、壁纸、24K金、钻石等) 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使设计师和他的鞋履扬名全球。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A Weitzman) 品牌鞋履在45个国家均有销售。

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的父亲赛默·韦茨曼 (Seymour Weitzman) 50年代底在马萨诸塞州创建了“赛默鞋”品牌 (Seymour Shoes,也叫Mr Seymour)。60年代起,更步入20岁的斯图尔特便开始为父亲经营家族生意。

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1958年毕业于Gee W Hewlett 中学,1963年从著名的沃顿商学院 (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毕业。1965年父亲去世,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从兄长手中接管了家族企业。1972年兄弟俩把老“赛默鞋”公司卖给了一个西班牙公司,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仍留在该公司继续设计鞋履。1994年,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回购了公司,但将公司保留在了西班牙。

2002年起,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为奥斯卡入围提名的明星提供全球“仅此一双,独一无二”的“百万美元鞋履”设计。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鞋履在奥斯卡红毯上大放异彩。

由于明星们的红毯表现总是被娱乐类和时尚类杂志关注,斯图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奢华鞋履也经常登上《OK!》、《People》、《Lucky》、《InStyle》《Self》等热门杂志封面。

stuart weitzman是什么意思

stuart weitzman

n 斯图尔特·韦茨曼

网络释义 英英释义

斯图尔特·韦茨曼

韦茨曼

斯图尔特韦茨曼

斯图尔特

短语

Stuart A Weitzman 尔特韦茨曼

STUART WEITZMAN 银白带钻

Stuart Weitzman Chantelle Weitzman女款优雅浪漫纽贝里水晶花边高跟鞋 ; 西班牙Stuart

更多网络短语

权威例句

1

We sat down to get a second take on WILEF with Barbara Kolsun, EVP of General Counsel at Stuart Weitzman voice 跟读

FORBES: How Do We Get More Women Leaders In Law

百科

Stuart Weitzman

logo国家:美国

创建年代:1986年

产品类别: 鞋品

创始人: Angela Missoni

雇员:300人(美国),2000人(西班牙)

stuart weitzman怎么读

读法:美 [ˈstuərt ˈwaɪt ən] 中文意思: n 斯图尔特·韦茨曼;韦茨曼;斯图尔特-韦茨曼;斯图尔特韦茨曼;凉鞋 短语: 1、Stuart A Weitzman 尔特韦茨曼 2、Stuart Weitzman Guything 流苏牛津鞋 3、Stuart Weitzman Strategy 西班牙Stuart 4、Stuart Weitzman Rhapsody 西班牙Stuart 5、Stuart Weitzman Mainstay 真皮拼接裸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sandal 英 [ˈsændl] 美 [ˈsændl] n凉鞋 例句: A sandal with a sole made of rope or rubber and a cloth upper part 由绳子或橡胶做的鞋底和布鞋帮组成的一种便鞋。

2、stuart whitman 美 [ˈstuərt ˈwɪtmən] 斯图尔特·惠特曼;史特·徫曼 例句: Stuart Whitman is one of the brands of choice for fashionable aging baby boomers 斯图尔特·惠特曼是时尚老龄化婴儿潮一代的首选品牌之一。

Stuart Weitzman5050怎么判断正品与否

Stuart Weitzman SW5050如何辨别真假 SW5050辨别真假的方法1、鞋楦先说鞋楦,2015年在鞋楦的设计上有做改变,15年的鞋头相对更尖些,某宝有很多仿货还是沿用之前的设计,因为毕竟重新开一个鞋楦磨具成本太高,这么细小的改变不长时间的留心观察很难发觉,因此仿货一般不会在这上面花大价钱填坑,大家买的时候要注意,这点也是最好区分的。

2、面料50%弹性面料搭配50%小羊皮,这也是“5050”名称的由来,小羊皮的特点纹理细腻、丝滑,手感柔软,但十分耐磨,面料成本相对较高,一些高端品牌特别热衷于用上等的小羊皮。市面上很多仿货是牛皮来冒充羊皮,我们用某宝买的仿货对比下,这个不用上脚就能比较出来,很明显羊皮的皮质更细腻,从外观上泛哑光,上脚的服帖程度明显不一样。

左边打X的为某宝假货更重要的是正品内里是羔羊皮也是相当柔软,摸起来像是婴儿的肌肤,假货的内里一般会用廉价的猪皮。大家留意到了么,正品的内里是灰色的哦,有些仿货用的是黑色。

咱们一起感受下皮子的质感和颜色。当然市面上也是有里外羊皮稍好的仿货版本,但上脚是绝对能感受出来,长靴来讲过膝款就是最舒适的高度,但这意味着对料子的要求也高,讲求薄软舒适,仿货为了降低成本用廉价略质的羊皮做出来的鞋子,穿起来真的会很不舒服,这个真的是要去专柜试穿下,上脚感受也是分辨真假货的重要方法。

小壮插播个小段子:之前微信上有位姑娘在某宝买了双SW其他款,让我看真假,我一下子就笑了,同样的一对鞋子,左右脚纹路竟然都不同,一个纹路略细,一个纹路明显粗糙像是不同皮质,姑娘说跟店家换了好几次了都这样,虽说动物的皮革是天然的纹路规则不可控制,但是同一批面料的纹路不可能差别那么大,大厂的QC是不会那么瞎的,让这种货出厂,老外气吐血的节奏。3、弹力布重点重点:就是这个弹力布也是有讲究的,正品是莱卡弹力布,这也是5050正品穿脱轻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市面上很多仿货为了价格低成本,用的勒死人的尼龙布,为了达到所谓的修腿效果。尼龙布一开始可能会看上去紧绷,穿不了许久就会松懈,逐渐失去弹力,如果5050变得不包腿了看上去松垮垮的,真的是奇丑无比,不好意思穿出去,想到这些就觉得真是不能图便宜买假货,穿不久的话就没那么便宜了不是么!内里弹力布与皮子拼接处的走线做工应该精致工整。

4、鞋盒长筒靴的鞋盒是和鞋子大小一致的,有很多廉价货为了节省成本还是用的原来版本的小盒,鞋盒的中间会有Stuart Weitzman的银色标志居中。注意查看鞋盒的质量和字体是否有误。

当然,鞋盒真不一定鞋真,但鞋盒假则鞋必假。5、鞋底我看网上其他5050的辨别真假的帖子会拿鞋底说事儿,但长时间跑专柜或者关注代购的朋友你就会发现,批次不同,年份不同,也许是代工厂不同,鞋底也不一样。

因此鞋底不能作为重点判断标准。小壮以上就是小壮多年做服装经验积累,和大家分享,可能不是很全面,我国的复刻经验不断更新,因此辨别方法也是有时效性的,不能保证终身受用,但至少短期内是有参考价值的,真心希望在实际购买中能够帮到您。

玛丽@斯图亚特的历史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Mary I of Scotland,Mary Stuart或Stewart,Mary, Queen of Scots (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是苏格兰的统治者(在位时间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14日)以及法国王后(1559年7月10日至1560年12月5日)。

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恐怕也因此成为苏格兰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 苏格兰女王玛丽与她的表姑——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也就是“血腥玛丽”的生活时期和在位时期都大致相同,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

早年 玛丽一世1542年12月8日诞生在苏格兰西洛锡安地区的林利思哥宫,父亲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母亲是法国权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之妹玛丽·德·吉斯。 在国王罗伯特二世的统治期内确立了苏格兰王位继承规定:罗伯特的所有儿子男性系后裔中的男子(在议会法案中列出)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这是因为罗伯特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孩子受到合法性的置疑。

只有在父系灭绝的情况下王位才能传给女性和母系。所有其他的男性系多年前就已去世了,但是阿尔巴尼公爵约翰·斯图亚特(王室近亲,詹姆斯五世的堂伯)在几年前还活着并于1536年去世。

如果他没有先于詹姆斯五世去世的话,玛丽并不一定会继承王位。在这种算是半符合萨利克继承法的情况下,玛丽继承了王位,因为罗伯特二世所有男性系后裔中的男子都已经先于她的父亲去世了。

她的父亲30岁的时候去世,死因可能是霍乱,尽管他同时代的人认为他的死亡应该归因于在Solway Moss战役中败于英格兰以及受到羞辱所导致的悲伤。在福克兰宫,她的父亲获知了她出生的消息,预言道:“魔鬼与之相伴。

它随一个小姑娘而来,也会随一个小姑娘而去!”斯图亚特家族曾通过玛杰瑞(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的女儿)坐上了苏格兰王位的宝座。詹姆士确信玛丽意味着斯图亚特家族在苏格兰统治的结束。

其实,通过玛丽的儿子,他们在统一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治开始了。(玛丽在法国的时候采用了法语的拼法“Stuart",她的子孙们坚持了这种拼法。)

六天大的玛丽成了苏格兰的女王,王位的下一个继承人亚兰伯爵二世詹姆士·汉密尔顿,在1554年以前扮演着摄政王的角色。后来女王的母亲摄政,直到1560年去世。

玛丽出生六个月之后,1543年7月,根据格林威治条约,她应该与英格兰的爱德华六世(他是英格兰的亨利八世的儿子)在1552年结婚,他们的继承人将继承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的王位。两个月以后,玛丽和她的母亲(当初曾强烈反对他们的婚姻),躲进了为玛丽加冕而准备的斯特林城堡。

加冕礼 玛丽于1543年9月9日在斯特林城堡的王家小礼拜堂加冕为苏格兰女王。如此年幼就加冕为女王和独特的典礼,这场加冕一时在欧洲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

加冕那天,玛丽身着缩小了的厚重的王家礼服。她柔嫩的脖子上系着深红色天鹅绒斗篷,下摆为貂皮,带有长袖镶有宝石的绸缎长袍包裹着这个婴儿,她已经可以坐起但尚不能走路。

林斯顿大人怀抱着她庄严地走进王家小礼拜堂。礼拜堂内,林斯顿爵士把玛丽带到圣坛前,轻柔地将她放在已经放置好了的王位上。

然后他起身扶住她,使她不会滚下。 不久,枢机David Beaton便宣读了加冕誓词。

林斯顿大人代替玛丽回答。此后,枢机松开了她沉重的长袍,施以涂油礼,将圣油涂在她的背上,胸部和手掌上。

在寒风下,玛丽开始哭泣。兰诺克斯伯爵授予并将节杖放在她的小手上。

玛丽抓住了沉重的节杖。阿盖尔伯爵五世阿奇博尔德·坎贝尔觐献了国剑。

主教将这把三英尺长的剑束在她的纤腰上。 然后,阿伦伯爵二世詹姆斯·汉密尔顿拿来王冠。

Beaton枢机小心翼翼地把王冠戴在她头上的天鹅绒饰环上。枢机固定了王冠,林斯顿大人将她扶正,兰诺克斯和阿伦伯爵亲吻她的面颊以示忠诚,随后其他的高级教士和贵族跪地,以手触冠,宣誓效忠。

粗暴求婚 玛丽女王登基不久,《格林威治条约》便分崩离析。与苏格兰人联姻的婚约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尤其是亨利八世的猜忌心理,他试图改变协议以便在婚姻开始前占有玛丽。

他甚至还想破坏苏格兰与法国的传统联盟。因为害怕人民起义,苏格兰议会在这年年末解除了这项条约。

但是这并不能使亨利八世满意。他开始谋划“粗暴求婚”计划,即强迫玛丽嫁给他的儿子。

这其中还包含一系列对苏格兰领土的袭击以及其他行动。这一计划一直持续到1551年6月,耗资超过50万镑,许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

1544年5月,英格兰的赫特福德伯爵(即后来爱德华六世时的萨姆塞特公爵)打到了福斯湾,并期盼能攻占爱丁堡俘获还是婴孩的女王,但是玛丽·德·吉斯将女王隐藏在斯特灵城堡的密室中。在这关键时刻,仍然信守亲密同盟的法国人帮助了苏格兰人。

1547年9月10日,又被称为“黑色星期六”,苏格兰人在平其克鲁之战中遭到惨败。玛丽·德·吉斯因为害怕女儿受到伤害,暂时将她送到因其摩霍姆修道院,并转而向法国大使马歇德沃依色尔寻求帮助。

法国的新国王,亨利二世,此时正打算透过苏格兰年幼的女王与自己刚出生儿子,王太子弗朗索瓦的联姻来统一法国与苏格兰。这在玛丽看来是解决其麻烦的唯一明智方法。

1548年2月,当玛丽·德·吉。

传说中的STUART WEITZMAN5050到底什么样子

5050是最火也是最经典的了,颜色最多,最供不应求。

尺寸情况:鞋跟高19cm,靴筒高483cm(不包括前半片皮面高出部分),腿围356cm 5050鞋头很圆,非常好穿好走,后跟部分为弹力布包裹,鞋跟基本等同于平跟,矮个子妹子慎选。 reserve款是SW在5050大火之后推出的新款,和5050款非常类似,但是对于5050的小方根进行了加高处理。

尺寸情况:鞋跟高45cm,靴筒高483cm,腿围356cm; reserve的靴筒高度、腿围、鞋头跟5050都基本一样,鞋跟却加高到45cm。即一定程度上增高,又兼顾走路的舒适性。

同样后跟部分为弹力布包裹。 对于各自略矮的妹子们来说,也许reserve是更好的选择。

尚品网有,4000左右 。

在一起了,二人并且也已结婚。在第一季的13集。

故事最后,玛丽答应了费朗西斯的求婚,在婚礼日日益临近的时候,Bash突然带着Lola回到了法国宫廷,玛丽必须决定自己究竟要嫁给费朗西斯还是Bash,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她只有一种选择。玛丽选择了费朗西斯,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

玛丽的母亲、爱尔兰摄政王太后突然抵达法国,她似乎对玛丽另有安排。玛丽王太后的出现令亨利国王和凯瑟琳王后十分担心。为了法国的命运,他们不惜采取一切行动——无论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玛丽的原计划和费朗西斯一起私奔,但遭到了阻止,通过兄弟之间的对话,Bash决定放走玛丽和费朗西斯,让他们远走高飞。

扩展资料:

《风中的女王》剧情简介——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了一个传奇女性的故事:她刚刚出生六天就即位苏格兰女王,但却在法国宫廷里度过了少女时代。她美丽、热情、任性,从小就显露出王者气度,但一生命运坎坷。她一直在追逐真正的统治权,但最终难逃厄运。她就是——玛丽·斯图尔特。当剧情开始的时候,年仅15岁的玛丽在四个密友的陪伴下踏上了法国的土地。

为了确保苏格兰与法国的战略联盟,玛丽被安排与法国王太子弗朗西斯订婚。但是这项协议还未最终达成,一切取决于政治、宗教和各种秘密计划——而不是真诚的心灵沟通。

弗朗西斯王子对这个热情似火的苏格兰女孩很感兴趣,但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不想这么快就结婚,他还想享受青春的快乐——更何况他和一个宫廷女侍长期保持着私情,而且他对法国和苏格兰结盟一事有着不同于父母的看法。

玛丽·安托内特·约瑟芬·让内·哈布斯堡—洛林

1755——1793

法国王后(1774——1792)、奥地利公主

名字也译作:玛丽·安托瓦内特或玛丽·安东尼

出生和定亲

玛丽·安托内特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关于她童年时代的记述可以在法国大使和奥地利廷臣们的报告中找到。这是因为她出生的时候,奥地利和法国就已经在酝酿一种充满情欲和不稳定的联盟形式——联姻。路易十五无意取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年长的女儿们,因为她们太年轻,而且老国王正和杜巴丽夫人共浴爱河,约瑟夫皇储也无意娶路易十五的三个女儿为妻,她们太老,没什么魅力。这样,联姻的重任就放在了年幼的路易·奥古斯都王储和玛丽·安托内特身上。

玛丽·安托内特十几岁时,就成为国家的焦点。她的父亲弗朗茨皇帝1765年去世,此后几年她的身份一直仅次于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她的长兄约瑟夫二世皇帝。在凡尔赛和维也纳之间频繁来往的信件为我们勾勒出玛丽·安托内特童年的形象:乖巧、伶俐、聪慧、有悟性、优雅而轻盈,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轻浮、而且没有求知欲,凡事无法善始善终。

韦尔蒙特神甫作为凡尔赛宫廷的代表来教授公主法语,但他很快发现了他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弱点:精力不集中、不好学,她总是逃学,尽管表现得十分艺术(她从不让老师们为此生气)。这些问题同是困扰着安托内特的母亲特蕾西娅皇后。她是个严谨的、本分的人,为了让女儿也变成他这样的一位受人尊敬的王后,在凡尔赛代表向霍夫堡宫提交了婚书之后,皇后让他的女儿在自各儿的卧室里睡了两个月,企图时时刻刻感化女儿,使之成为称职的王后。

1770年,玛丽·安托内特在奥地利宣誓放弃一切在奥特权,她从此由一个奥地利特权公主成为法国太子妃。梅尔西大使的车队带着玛丽·安托内特和她那些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走出奥地利、走出童年,他将要迎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一个完全不适合他的环境,一个葬送他一生幸福、最终埋葬他生命的环境。

国王和丈夫

玛丽·安托内特在斯特拉斯堡被交给法国宫廷,连天来的疲劳、一个小姑娘对大场面的恐惧最垮了这个坚强高傲的女孩儿。她啜泣着投进新侍女长诺艾莱伯爵夫人的怀中。她是以这样一种不合适的方式让法国认识了他,最终也是以一种不合适的方式结束了这段法国之旅。

玛丽·安托内特的婚礼在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小教堂举行。上等贵族们从法国各地赶来观礼,这是凡尔赛的风俗,玛丽·安托内特很可能就是从这时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令人反感和窒息的礼仪。他今后20年还要和这种礼仪斗争。她的丈夫,王太子路易对这种礼仪很漠然,他对什么都很漠然,包括自己的妻子。

1774年,路易十五死在凡尔赛。路易十六顺理成章继承了王位,这四年时间里,玛丽·安托内特从未和丈夫有过“接触”,他们的婚姻甚至还要再等三年才能成为事实。正是因为一个太子妃四年都没有给贵族们带来一个王位继承人,玛丽·安托内特成为王后的时候,尽管她同样是什么改革也没有进行、什么赋税也没有减轻,平民百姓主观的、惯例式的向新王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贵族们则一脸冷嘲热讽,这是这段无后的婚姻令她被感羞辱。对于其他人来说,冷漠善良、缺乏男子气的路易十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因为他几乎没有独立的政治主张,而对玛丽·安托内特来说,他既不是国王,也不是丈夫。

母亲

1776年,作为法国王后兄长的约瑟夫二世来到了法国。他此行的目的在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在德国,人们知道约瑟夫是个作风朴实的皇帝,但在整个欧洲,人们只知道维也纳的主人是玛丽·特蕾西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全面废除农奴制),约瑟夫二世决定在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树立自己开明君主的形象。

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奥地利驻法国大使,玛丽·安托内特的监护人梅尔西伯爵坚持请求他这么做。1770年玛丽·安托内特成了法国太子妃(Dauphine),但这对夫妻的生活从来没有纳入正轨。约瑟夫二世,处于母亲和大使的要求,亲自来到凡尔赛,在这里他了解到路易十六的身体状况,并且全面地了解了玛丽·安托内特的精神生活。临走之前,约瑟夫给玛丽·安托内特留下了一份“指示文件”,这份文件用问答的方式指导玛丽·安托内特的行为举止,此外,皇帝还税服路易国王作了手术解决了他的生理困难。

1777年,在长达七年的等待之后,玛丽·安托内特怀孕了。她生了一个女儿:玛丽·特蕾西娅,昂古莱姆公爵夫人,她是玛丽·安托内特的孩子中唯一活到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一个。1781年,诺曼底公爵路易出生了,他在大革命爆发初期死于软骨病。1785年出生的路易后来被称为路易十七,是法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真正加冕、真正统治过整个国家却被认为是国王的人。1786年出生的苏菲·贝亚特丽克丝只活了11个月,她的死结束了从1770年以来长达16年的婚姻生活,此后,玛丽·安托内特在没有生育。

危机

1785年的钻石项链事件之后,玛丽·安托内特明白在法国内部,又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阻挠她。四年之后,这种力量首先回了巴士底狱,然后摧毁了法国一千年的封建政治。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1791年,王室成员:国王、王后和他们的孩子被革命者送往巴黎。巴黎市长“请求”国王夫妇恩赐巴黎作为王室成员的永久居住地。性格懦弱善良的国王根本没打算和大革命对抗,一切矛头都指向王后。因此,当1792年王室成员逃离巴黎的时候,整个法国愤怒了,他们从瓦伦把王后一家抓回巴黎,迫使他们受审,他们甚至教唆无知年幼的路易王子(路易十七)在法庭上“指正”他母亲的罪行。事实上,一个公正的人必须承认,法庭指正王后的罪状(包括谋害儿子诺曼底公爵、叛国通敌等)她实际上一条也没犯,真正要出死王后的理由是“她是大革命最大的敌人”。

尽管路易十六什么也没做(也许正因为他什么也没做才会落得如此下场),革命法庭还是认为,彻底的革命必须处死“人民公敌”,大量的贵族、政客被送上断头台。前国王路易1793年1月被押赴刑场,而他的妻子,从一开始就态度强硬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特1793年10月16日被送上断头台。

家庭

父亲:弗兰茨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洛林公爵和托斯卡纳大公)

母亲:玛丽·特蕾西娅(皇后,奥地利女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女王)

丈夫:路易·奥古斯都,路易十六(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

子女:1。玛丽·特蕾西娅,昂古莱姆公爵夫人

2。王储路易

3。路易十七

4。苏菲·贝亚特丽克丝公主

其他重要家庭成员:玛丽·安托内特有15各同胞兄弟姐妹,著名的有约瑟夫二世和利奥波德二世等

在波旁家族中,玛丽·安托内特有两个小叔:普罗旺斯伯爵后来成了路易十八,阿图瓦伯爵后来成了查理十世

玛利·安托内特的初吻

女王玛丽·特雷西娅看莫扎特弹得好又很可爱,就把他抱到大腿上,问他要什么奖励,他挣扎地从女王的怀里跳下来,扑过去强吻了女王的7岁的小女儿玛丽·安托内特公主

**<绝代艳后>

1485年,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之子亨利·都铎率领支持者从法国跨过英吉利海峡,在博思沃斯战役中一举击败了约克王朝的理查德三世(Richar dIII),开创了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在位时期(1485-1509),对外奉行与西班牙结盟,对抗法国的战略。为此,其长子亚瑟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订立了婚约。1503年,二人婚后不久,亚瑟王子离奇死亡,死因不明,一说病死,一说死于毒杀。为了维持与西班牙的联盟,亨利七世让年仅12岁的次子亨利与18岁的寡嫂订婚。玛丽正是这桩彻头彻尾的政治婚约的结晶。

亨利八世肖像

跌宕的早年人生

1509年,亨利八世登基,凯瑟琳加冕为英格兰王后。尽管存在较大的年岁差,但二人结婚初期并无太大罅隙,接连生育了五个孩子。但不幸的是,除玛丽公主外,其他子女全部早夭。随着凯瑟琳日益年老色衰,亨利八世拥有一位男性继承人的希望愈发渺茫。他将这一不幸归咎于这桩婚姻,以为自个受到了诅咒。他的这一看法源于《圣经·利未记》中上帝的一句话:「人如果娶兄弟之妻,这本是污秽之事,……他们二人必无子女。」

在生子无望的苦闷中,亨利从年轻貌美的侍女安妮·博琳(Anne Boleyn)的怀抱中找到了情感归宿。凯瑟琳和安妮·博琳这对情敌的身上刻写着鲜明而完全不同的背景和标志。凯瑟琳与亨利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本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且性格温和保守,象征著传统;安妮·博琳则与亨利自由恋爱,她活泼开朗、年轻漂亮,出身于服务国王的英国新贵族阶层,在宗教上,安妮深受大陆新教主义的影响。两位代表着新、旧时代的女性的较量,以安妮·博琳的胜出而终结。亨利与凯瑟琳离婚,凯瑟琳被幽禁。玛丽早年人生的跌宕由此开端。

安妮·博琳

1533年,博琳堂而皇之地取代凯瑟琳成为王后,玛丽的公主身份丧失了合法性。此时的她已17岁,正进入人生最美的年华,但几乎是一夜之间,他从一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沦为平民,不久又成为安妮所生女儿(伊丽莎白公主)的侍女。作为一名生在帝王家的女性,玛丽是极其不幸的。她亲历了自个的妈妈被父亲废黜和囚禁,在妈妈抑郁而终时,她甚至无法见上最后一面。在她37岁成为女王之前,她甚至没有恋爱过,更没有婚姻。在漫长的青年岁月里,天主教信仰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早年跌宕的人生轨迹使她养成了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她成为女王后演变成王国的一场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离婚案还引发了远超婚姻问题自己的连锁反应——英国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当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到达罗马,充当仲裁的教皇畏于凯瑟琳外甥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势而拒绝了他。恼羞成怒的亨利撇开教皇,废黜了凯瑟琳。为了给自个的行为提供合法性,他藉著欧洲宗教改革的东风,宣布与罗马天主教彻底决裂,并在全国发动了清除教皇决定权、没收修道院的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教皇的势力被赶出英国,标志著英国二元政治结构的终结,国王成为英吉利民族的代表和国家的至尊领袖,民族国家的建立迈出关键一步。这场离婚案由此成为英国历史新纪元的引线。在某种意义上,玛丽跌宕的命运乃是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和宗教剧烈变革的产物。

玛丽一世女王

血色的即位与统治

1547年,亨利八世驾崩,即便拥有六任妻子,他也没能如愿拥有一个像他本人一样健康强大的男性继承人。第三任妻子简·西摩(Jane Seymour)因难产去世,留下自小体弱多病的爱德华王子,这是亨利八世唯一合法的男性继承人。爱德华九岁时承袭大统,但没来得及亲政就在1553年一命呜呼。命运的指标终于拨转到了玛丽这边。

早在亨利八世临终前,他就对在世都铎家族成员的继承顺序做了安排,根据1544年《王位继承法》,假如爱德华六世无嗣早逝,王位将由玛丽继承,其次是伊丽莎白公主和亨利八世姐姐玛格丽特·都铎的女儿弗朗西斯·布兰登,最后是布兰登的女儿简·格雷。但是,爱德华六世在15岁临终前改变了规则,留下一份出人意料的遗嘱:他剥夺了两位异母姐姐的继承权,王位将由简·格雷继承。这份遗嘱的真实性在当时就受到普遍怀疑,其原因在于格雷郡主此前不久刚刚成为摄政王诺森伯兰公爵的儿媳。当然,不管这一遗嘱是出于爱德华六世本人意愿,抑或是诺森伯兰公爵的阴谋,都必将引发一场激烈的政治冲突。

1553年7月10日,简·格雷在诺森伯兰的操纵下继位,同时,玛丽在萨福克的弗雷林汉姆城堡也宣布自个为女王。在国家分裂的危急时刻,作为国家决定权中枢的枢密院临阵倒戈,抛弃了诺森伯兰公爵,宣布支援血统更近的玛丽,诺森伯兰公爵应声倒台。玛丽是胜利者,她在支持者的簇拥下开进伦敦,走上决定权的巅峰,在她心里,这是上帝对她二十年不公命运和虔诚信仰的报偿。这场政治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是她可怜的外甥女格雷郡主——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她先是被关进伦敦塔,后被秘密处死,在位仅九天,史称「九日女王」。诺森伯兰和他的支持者也走上了断台头。玛丽的统治以一场血腥的政治冲突拉开了序幕。

英国没有女人不得继承王位的法律,早在12世纪,英王亨利一世的唯一女儿玛蒂尔达就差点登上王位。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人们普遍以为假如女人继承王位,国家必将面临或内忧或外患的危险,正如学者尼尔所说:「她必须结婚,要么是和国内的人结婚,要么是和国外的人结婚。假如是和国内的人结婚,由于她的丈夫的决定权会遭到妒忌,国家就有发生内战的危险。假如是和外国人结婚,国家又有并入另一个国家变成一个行省的危险。」人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玛丽的继位和短暂的统治印证了这一看法。

登上王位的玛丽肆无忌惮地运用手中的决定权。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自个父母婚姻的合法性,彻底改变她二十年来「私生女」的身份。她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回报在她最痛苦卑微之时陪伴她的天主教信仰——把英格兰这艘大船重新舶回到教皇的港口。此时,距离亨利八世发动宗教改革已曾经了二十多年,整整一代人生活在反教皇、反天主教的新教主义旗帜之下。因此,玛丽复辟天主教的政策使全国陷入了恐慌状态,而隐藏在英国各阶层的天主教徒开始活跃起来,逃亡在国外的天主教徒也陆续返回英国。玛丽废除了宗教改革的相关法令,又在1554年11月30日,以谦卑的忏悔向教皇的使节波尔枢机主教祈求,让英国重新回到天主教大世界。当波尔庄严地宣布赦免这个国家时,「女王无声地抽泣著,议员们互相拥抱、哭泣,口中回答「阿门!阿门!」。」

玛丽的天主教复辟政策不仅把罗马教会势力重新引入英国,还在全国范围内大肆迫害新教徒。教会中约两千名结过婚的教士(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被驱逐,数百人被送上了绞架。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这样痛斥当时的宗教迫害:「有个怀孕的妇女在烧着的柴堆上生下了孩子。几个公民出于恻隐之心,把孩子从火中救出来了。信天主教的法官又把小孩扔进火堆。听到这样的惨无人道行为,我们究竟相信自个是活在人间,还是活在那些处于备受酷刑煎熬的深渊而拼命把人类推入其中的魔鬼之间?」

反映宗教改革期间宗教迫害的画作1

宗教迫害仅仅是玛丽「血腥」统治的一个层面,她在打击政敌和镇压叛乱方面的记录同样布满「血色」。她的统治是英吉利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一段血色的插曲,使她得到了本不该安放在一位柔弱女性身上的「血腥」的名号。当然,这并不是玛丽人生的最大悲剧,她那被当时人憎恶、被后世人嘲笑的爱情和婚姻才是涂写她悲情人生的最浓重一笔。

悲剧的婚姻与死亡

1554年,玛丽和她的大臣们开始张罗起婚事。她的表兄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Felipe II)也在求婚者行列。菲利普时年27岁,他的求婚显然不是出于对这位年老、矮小、脾气古怪的表姑的爱慕。年轻的菲利普是未来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继承人和西班牙王储,有着极强的决定权欲,假如他成为国王,英国人普遍相信,英格兰王国有沦为西班牙行省的危险。然而,玛丽全然不顾及英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她其实只想找一位能够和她生育子嗣的配偶,但当她认准菲利普以后,却变得极端认真,像一位少女一样憧憬著爱情。在臣民普遍的反对下,她坚持要嫁给菲利普。尼尔指出:「这件婚事是她在统治期间最意气用事的行为。它严重地伤害了英国臣民偏执的岛国情绪,并激起了每一个人对英国的感情。」

结婚后,菲利普当然并不愿意与玛丽长久生活,他非常快就找借口离开了英国。1554年9月,玛丽发现自个停经还伴有晨吐,认为自个怀了孕,宫廷中所有人都不敢打破玛丽天真的幻想,曲意逢迎著古怪的女王。随着玛丽预产期的临近,整个宫廷煞有介事地忙碌起来。到1555年6月,为迎接新生儿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就连向欧洲各国通报喜讯的信件都已写好,随时准备发出。但是,日子一天天曾经,事实还是无情地揭穿了这场闹剧。短暂回到英国的菲利普带着对英国人和夫人的极端厌恶再次离开英国。失去了生儿育女的希望,又受到丈夫的冷落,玛丽真的病倒了,她卧在床上,仍旧每天祷告,然而她所侍奉的「上帝」并没有怜悯她。

反映宗教改革期间宗教迫害的画作2

菲利普在1557年3月又回到英国,他的目的当然不是出于对妻子的思念。他的目的简单而明确,即把英国卷入他对法国的战争之中。「爱令智昏」的玛丽无条件地支援了丈夫。战争让英国人流了血,而且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加莱。尼尔不无同情地指出:「英国流了鲜血,这鲜血是由于她的宗教狂热和对她丈夫的忠诚而流的,而这种狂热并未在人民群众的情感中引起响应。它所导致的后果,只是使玛丽最为珍惜的一切遭到覆灭。」

1558年初,玛丽生命的最后一年,她还在每天祈祷上帝的眷顾,沉浸在幻想当中,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朝气蓬勃又聪慧过人的伊丽莎白公主时,玛丽突然向臣民宣告自个怀孕的讯息。然而,这一次得到的是人们的冷漠和嘲笑,大臣和民众不愿再配合女王出演一出滑稽的闹剧。带着对拥有一位继承人的无限期望,玛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临终的病榻上,她把伊丽莎白公主叫到床前,这是她在世的唯一亲人,也是仇人的女儿。但不管怎样,她已无力阻止伊丽莎白成为继任者,她唯一能做的是让伊丽莎白保证维护天主教信仰,虽然她并不相信她会那样做。1558年11月17日清晨,玛丽去世,带走了一段血色的历史和一段旷世的悲情。

玛丽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公主(即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在那个出身至上的时代,玛丽的身世是显赫的。她的祖父(亨利七世)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父亲更是英国历史上最强有力的君主;她的外祖父母(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夫妻)是西班牙的缔造者;她的丈夫是西班牙帝国的统治者;她的公公(查理五世,也是她的表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她本人则是英国第一位真正的女王。

然而,这身世又是不幸的,少年时代,父亲抛弃了妈妈,使她成为私生女;青年时代,她孑身一人,没有爱情,在恐惧和祷告中度过;中年时期,她的丈夫憎恶她、远离她;她的臣民也不爱戴她,给她按上「血腥者」的恶名;就连她所热爱的上帝也没有怜悯她,既没有给她子嗣,也没有给她健康,让她在绝望与痛苦中死去。她似乎拥有一切,王公贵族无不垂涎;她又似乎一无所有,比普通人更可怜。她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既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也是这场变革的牺牲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42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