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简介
太平公主的出生史上无明确记载,大约出生在665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有人依 《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令月嘉辰”一词并未直接体现公主姓名 ,故“令月”之名有争议)。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可能有 两种意义,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 喜参政,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 的。
太平公主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 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也有非常杰出的政治才能,据传武则天考虑过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 ,但太平公主在复杂的政治压力下,没能当上女皇。
太平公主图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遭到表哥 。武则天不能容忍有人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 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 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 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 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 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 公主(城阳公主)。永隆二年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 了7年,育有两男两女。到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 武则天,杖一百,饿死狱中。
后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 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载初元年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 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 主与武氏联姻,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 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燕帖木儿(1285年-1333年),又作燕铁木儿,元朝时期钦察人,是土土哈孙,床兀儿的第三子,自少年为宗王海山宿卫,从镇漠北。大德十一年,从海山南还,海山(武宗)即位,授同知宣徽院事。
皇庆元年,袭父职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二年,加太仆卿;三年,迁同佥枢密院事。致和元年,进金枢密院事。致和元年(1328年)8月15日,泰定帝因酒色过度暴崩于上都。
身为群臣之首的倒剌沙没有什么远见,只顾在新帝登基前这段真空期陶醉于“代理天子”的 中,也没有及时推拥泰定帝之子尽快接班。结果,远在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先发制人,趁百官聚集兴圣宫议事之机,他率阿剌铁木儿、孛伦赤等十七人,手执利刃乱晃,一脸泪水地号叫:“武宗皇帝有两个儿子,天下正统当归他俩,有敢不从者,杀无赦!”事起仓促,满朝文武均没明白过味儿来。
燕帖木儿几个人冲进人群就把为首的大臣诸如乌伯都剌平章以及中书省的主要官员朵朵等人全绑了起来,关进大牢。然后,燕帖木儿与支持自己的蒙古宗王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率兵守住大内,推出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分别任命“自己人”塔失海牙等人掌握中书大权,四处调兵遣将,守御关隘,“征诸卫兵屯京师,下郡县造兵器,出府库犒军士。”
1328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公历1328年10月16日),身在大都的图贴睦尔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文宗的任命燕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封太平王。元文宗杀掉倒剌沙和天顺帝小孩子之后,派臣下数次往返,迎接大哥回大都“登基”。
天历二年(1329年),阴历正月乙丑(公历1329年2月27日),和世悚在和宁即帝位,由此,这是为元明宗。阴历八月四日,元文宗与元明宗兄弟俩在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见面,仅仅过了四天,三十岁左右正当年且身强力壮的元明宗就一夕“暴崩”。
一般史书上讲是燕帖木儿派人毒死元明宗,其实,肯定是元文宗、燕帖木儿二人合谋,精心算计后,才定下杀元明宗大计,有的史书记载燕帖木儿让太医院史也里牙下毒毒死元明宗。元明宗“崩”后,燕帖木儿立即把行殿内的皇帝玺绶抢出,拥奉元文宗疾驰回上都,七天后,元文宗在上都宣布“复位”。为了“安慰”死人,追谥大哥和世悚为“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
元文宗的儿子皇太子阿剌忒纳答剌病死,为了冲丧,元文宗把另一个儿子古纳答纳送到燕帖木儿家做养子,改名燕帖古思,同时,元文宗本人又下诏养燕帖木儿的儿子塔剌海为养子。
四年,文宗大渐,遗诏立兄明宗之子。已而文宗崩,明宗次子懿U质班即位,四十三日而崩。文宗后临朝,燕铁木儿与群臣议立文宗子燕帖古思。燕铁木儿自秉大权以来,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一宴或宰十三马,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礼三日遽遣归者,而后房充斥不能尽识。
他为了把持朝政,阻碍元惠宗(元顺帝)即位,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因荒*过度不久死去。一日宴赵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鸳鸯会。见座隅一妇色甚丽,问曰:“此为谁?”意欲与俱归。左右曰:“此太师家人也。”至是荒*日甚,体羸溺血而薨。1333年六月,元惠宗在上都登基称帝。
在近现代史上,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复杂。 我们现在都知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有日本方面的影子,其实如果往前推,日本近代史上的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都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影响。
清朝末年和日本幕府末年都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双方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相较于中国,日本受到的压力要小得多,这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所有西方列强都想从中国获得最大利益,在没得手前会暂时忽视日本。 可以说中国是日本防范西方侵略的挡箭牌,日本人也十分留意中国的时局,生怕西方列强在日本也搞类似鸦片战争式的全面侵略。
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中国广西爆发了著名的金田起义,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这也是世界 历史 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1853(咸丰三年)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到1864年(同治三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持续了14年。如果把其后太平军余部与捻军的联合战斗也算在内,则至1868年(同治七年)共坚持了18年。太平军战斗过的省份总计有18省,占领过的城镇达600多个。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了致命打击,现在有些人对太平天国运动颇有微词,泼了不少脏水。中国 历史 上的农民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逆来顺受的,如果不是清朝的统治者腐败到极点,使广大中国人民失去活路与希望,中国是不会爆发如此剧烈的农民起义运动的。
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时,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末年。 因德川幕府设在江户(东京),故德川时期又称江户时代。到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通商。两国政府分别实行“锁国”和“闭关”政策,日本政府严禁日本人出国,中日贸易被严格限制在长崎一地进行。 中国发生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以后,驶往长崎的中国商船大大减少,日本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有关中国太平天国的消息。
江户时代,长崎成为日本人了解国外情况的惟一窗口。 德川幕府主要通过来长崎贸易的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收集外国情报。 当时日本人把中国商船称为“唐船”,把中国商人称为“唐人”或“清商”;称荷兰为“阿兰陀”或“红毛””,把荷兰商馆馆长叫做“甲必丹”。德川幕府规定,在长崎入港的中国商船船主和荷兰商馆馆长,必须经常向管理外贸事务的长崎奉行提供本国情报,回答有关询问。这种报告统称为“风说书”(风说即传闻、传说之意)。中国船主报告叫“唐人风说书”或“清商口单”。荷兰甲必丹的报告叫“阿兰陀风说书”或“ 和兰 风说书”。还有担任翻译的日本 通事 根据外国商人的口述或摘译外国报纸上的新闻,编成“别段风说书”(特别风说书)。
1852年(咸丰二年,日本嘉永五年)冬,两艘中国商船船主江星畲和杨少棠来到长崎,他们的风说书第一次提到太平天国。 据《清国骚乱风说书》载,他们说“广西贼匪,首姓朱,余党凌十八等。烧香聚众,谋为不法。官府拿捉,拒捕作乱,广西巡抚兴兵伐之,屡次丧师,贼势猖獗。”皇上大怒,“特命两广总督徐广缙为钦差大臣,调各路兵马往剿,连获胜仗,擒其谋臣洪大全,贼匪丧胆,连夜退走数千里外,官兵追之,又获其伪臣洪秀全。贼势颓靡,由是不敢在广西扰乱,窜入湖南,纠合土匪韦正等,攻破道州。”“又窜至湖北源口等处。所喜各省提镇向荣等,率兵会剿,谅可即日荡平。”又说“于十一月间唐船开驾之时闻得,湖北紧要地方名汉口,亦径失守,不知的确。然而果然汉口失所,更易蔓延别处,殊属可惨。”这份材料道听途说不少,但提到洪秀全等人。
据《续泰平年表》载,同年长崎翻译官从中国商人那里听说“贼首朱氏”叫朱天德,是广西省浔州府桂平县煤炭商人,因与附近“山贼”交往被官府逮捕。后来“贼党打破监牢,救出天德归山,与官军开战,夺取四方之地,引起大骚动。”他们打败赛尚阿所率大军,“声称要推翻清朝,夺取帝号”。而且“留发改衣,恢复先朝风俗。” 报告把太平天国革命看成是反清复明运动。 太平天国反对清朝是真,但起义的组织者与明朝宗室后裔毫无关系,最初在紫荆山烧炭人中传播“拜上帝教”的是冯云山等人。
据《海外异说》,1853年春天长崎中国商人说:“广西、湖南、湖北,四年前已有大明余党奋起,愤恨清朝暴政,想要恢复大明。以朱氏为三军大元帅,年号天德。”还说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去年以来接连二百多天大旱,谷物无收,又出了很多蝗虫。老百姓把写有“天德将军退此恶虫”和“咸丰皇帝退此恶虫”的牌子分别插在两块田里。结果插有天德将军退虫牌子的那块田里一夜之间虫就没了,而插有咸丰退虫牌子的那块田却毫无效验。“因此,老百姓认为清朝二百多年的天下一旦让位给大明的时候,就可以一统安居了。” 这个故事反映出中国老百姓对清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以及开始对太平天国寄予同情与期望。
同时,日本幕府和各藩从琉球、朝鲜与荷兰商船及美国、英国、俄国军舰那里也收集到不少太平天国的情报。
据水户藩《见闻录》,琉球商人尚森被日本萨摩藩派往中国经商。1853年4月他从福州发回报告,详述了自1851年(咸丰元年)广西爆发起义,1852年起义军攻入湖南、湖北,1853年(咸丰三年)东下安徽、江西,占领南京、镇江,攻打苏州。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20万大军包围南京。这是准确情报。
据《清朝骚乱风说书》,1853年4月,长崎奉行收到一份来自朝鲜的报告:“去年壬子春,明朱氏后裔,名华,字元晔, 蜀 四川人,年仅二十四,欲兴复先明之大志,乘道光之丧,不用清之正朔制度,更明律明服,建元天德。募兵于广东诸州,渐得十万矣”。“拥元晔为朱新王”。这份报告声称“诸港英夷亦属焉”,“鞑靼亦起兵于北方,檄文声言助朱氏,袭清之旧都据之。”“诸府股栗,京师戒严焉云”。
据《开国起源》,同年6月,宗对马守义和家臣古川将监与佐须伊织向幕府报告从朝鲜那里了解到的近年中国动乱情况:“最初以为是一般盗贼作乱,后来才听说是明代后裔为了恢复前朝。”“这个骚乱主谋者洪姓,党徒皆为中国人”,禁止剃发,恢复明制。报告赞颂起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不犯财货妇女,故庶民安堵,悉皆服从。”叙述起义军先后夺取道州、岳州,攻陷武昌、九江、安庆,清军死伤很多,北京震动,“催促调兵遣将之使者不绝于途。但庶民穷困,财用匮乏,粮秣难继。”他们认为起义“蔓延之势很盛,看来是不容易平定下去的了。” 这个时期日本人还没意识到起义军所打的宗教旗号。
据《幕末外国关系文书》,1854年(咸丰四年)闰七月中国船主江星畲、杨少棠:“原自道光三十年间势甚炽猛,得广西广东无赖贼党无端之合,唤洪秀全、杨秀清者两名为谋主。同类日增一日,协从者不为不多,或二三千人,或四五百人,分股拨往各处,肆行抢劫,甚至打到官府,夺据城池,攻以大炮地雷,颇谙军略者亦多纠合在内。若辈俱皆留发,以红色布裹头,故官兵叫做红巾贼,又叫长发贼也。”这时候日本人得到的太平天国运动信息越来越详细,能够准确探知到起义领袖名字,知道起义军纪律严明。
德川幕府严禁日本人乘船去外国,但日本渔船或运输船在沿海捕鱼或航行时,有时因遭遇风暴漂流到国外,或者遇难后被外国船只救起带到异国。荣力丸是日本摄州卯系郡大石村松屋八三郎的货船,载重量1500石,共有17名船员。1850年(道光三十年)9月15日荣力丸从日本播州大石村起航,航行时遇到风暴,在远江冲遇难,漂流53天后,被一艘美国船救起,这些日本船员被带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第二年美国船把他们转送到香港。1853年2月上旬,荣力丸上的漂流民从香港出发,经过广东等省北上,到达上海。
当时上海局势动荡,地方官员和租界的外国人都很害怕太平军进攻上海。租界外国洋行挖沟戒备,派人持枪昼夜值班,荣力丸漂流民有6人被雇去值班。他们在上海逗留40天后,又被遣送到浙江乍浦,于1854年7月乘中国船源丰号回到日本。船员伯耆国河村郡长濑村的利七回家后,改名文太,被任命为藩学尚德馆馆吏。1856年(咸丰六年),文太口述漂流见闻,由藩学尚德馆学者堀熙明等编纂为《荣力丸漂流记谈》,抄本名为《长濑村利七漂流谈》。文太在书中讲述了他所听说的太平天国革命的来龙去脉。文太也把太平天国革命称为“明清骚动”。他说起义最初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发生在广西,首领本是明朝后裔,流落到广西务农,见到鸦片战争后民不聊生、人心思乱,“乘机聚众攻入广西城”,又从香港英国人那里买入大炮武器。“因此才起兵四年,就所向无敌,攻城九十余,夺船六百艘,拥兵二十万。所取之地,都实行明代古法,连衣服、旗章甚至头发也恢复明制。”他还赞扬起义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拥护。文太详细描述了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的经过,当时他们正好来到上海。文太谈到当时上海富绅和外国人十分恐慌态。他们到乍浦后,听说“明军”在8月5日攻入上海城内,激战后又退出县城。 真实 历史 是1853年9月7日,刘丽川领导小刀会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 他们还听说“明军”两次北上进攻北京,“其势二十余万人,船二百艘,势如破竹。”文太并未了解太平天国革命真相,一直以为太平军是“明军”。 这是日本人最早近距离接触到太平军。
1853年12月,到琉球出差的鹿儿岛藩士乡田仲兵卫、川上式部从那霸港的美舰上得到两册香港英华书院编的汉文月刊《遐迩贯珍》。这个刊物上登载了太平军占领南京和英使文翰访问南京的报道。1853年8月《遐迩贯珍》创刊号上刊登了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写的《西兴括论》:太平军“其兵甚众,内有崇奉一上帝笃信我教之徒,其意专与满洲为敌,恢复明朝。”“ 其设立国政,法律严整,又颁发新历书,行军恒有法度,分行皙伍最为肃穆,其意欲灭清朝,扫除土偶木象,专拜独一真上帝,尊呼为天父,又为皇上帝。其长复云,原蒙上帝下凡口敕,屡径晤面等书。其见贻各种书籍,立论具著信服之志”。 日本人第一次知道太平天国信奉基督教。
1854年1月,他们又从俄国、英国军舰那里打听到太平天国首领是太平王,信奉基督教,并把这些情报和《遐迩贯珍》一起送往幕府。据《川路圣谟鲁使应接日记》,同月,幕府官员川路圣谟访问俄国军舰巴鲁拉达号时,曾关切地询问:“北京是否被夺?清帝逃往鞑靼(蒙古)了吗?”俄国人则回答说“没有”。
真正使日本人全面了解太平天国的是中国人罗森。 罗森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第一位赴日本的中国文人,也是近代第一部日本游记《日本日记》的作者。罗森,字向乔,广东南海人。他居住香港期间,友人美国传教士卫廉士担任美国培理舰队日本之行的翻译官。1853年培理舰队首次赴日期间,卫廉士感到与日本人打交道、订协议都离不开汉文,因而1854年培理舰队再次去日本前邀请罗森充任舰队的汉文翻译。
罗森随美国培理舰队于1854年1月从香港出发,穿过台湾海峡,经琉球群岛,2月11日进入日本江户湾,在神奈川举行日美谈判。在美国舰队的武力威胁下,德川幕府被迫接受培理提出的各项要求,3月31日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箱馆等港口, 这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也标志着日本锁国体制正式解体 。 签约后罗森又随培理到下田、箱馆等地巡视, 6月末离开日本,8月初返回香港。
罗森在日本期间,广交日本各界人士,与许多日本文人、学者、僧人接触。不少日本人士也主动与罗森交往、笔谈,并向他打听中国情况。很多日本人与他唱和汉诗、互赠书画,请他题字、写扇面。罗森回到香港后,把《日本日记》交给香港英华书院主办的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刊载。该刊以1854年11月号、12月号和1855年1月号分三期连载。
据《金川游记》,1854年3月28日,罗森在横滨宾馆与一位以井户对马守的家臣身份参加接待美国使团的日本官员,用汉文进行了笔谈,回答了他提出的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问题:
罗森的回答比较符合事实,纠正了不少误传,如指出洪秀全是太平王而不是小刀会,年号不是天德而是太平王,清帝未遁朝鲜等。 他对太平军也没有恶意攻击,只表示双方成败未可知。
罗森处处将日本与中国进行比较,对于日本的种种“落后”之处很是不屑。例如,他以“男女授受不亲”的儒家伦理道德来描写日本的男女共浴,“竟有洗身屋,男女同浴于一室之中,而不嫌避者”。鸦片战争已经发生十几年,在罗森的笔下,仍然流露的是天朝上国俯视东方蛮夷的优越心态,他没有意识到,正在他身边发生的事件即将改变日本的 历史 ,也将改变中国的命运。
罗森还把自己写的一部记述太平天国的著作《南京纪事》借给日本人士平山谦二郎等人。这本书从鸦片战争后的形势讲起,叙述了洪秀全起义经过。称洪秀全“自小素有胆略,结纳英豪,中年读书贫寒,郁郁而不得志”。谈到洪秀全曾在香港跟英国牧师学习耶稣教,读圣书,然后到广西传教。冯云山则是在澳门入教,也去广西传教。为抗拒官府追捕,于1848年举起反旗。书中写道:“洪秀泉(即洪秀全)率其乡民,蓄发易服,禁止掠夺百姓,纪律整齐,行军肃度,立志恢复明朝。”最后提到上海小刀会起义。这部著作很快就被翻译成日文,改书名为《清国咸丰乱记》,在日本广泛流传。 这部书第一次向日本人提供了太平天国革命接近真相的具体介绍,比如拜上帝教等,否定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明清战争”的说法,引起日本人士重视。
1854年7月,中国商船带来一部中国书籍《粤匪大略》,这本书很快在日本流传。此书是中国人所写,原名《唐山逆匪大略》。同年冬天,日本绿天山房加以训点翻刻出版。这部书写粤西(指广西)山水险恶,“向称多盗之都”。1850年,“浔州桂平县之金田墟,即逆匪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正(韦昌辉)、胡以洸、范连德、罗亚旺等结拜上帝会,自称太平王,竟择于十月内起事”。此书逐年逐月记载战斗情况,叙述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的经过。谈到北伐军从扬州出发,逼近天津,直至兵困山东。最后写到1854年3月,钦差大臣胜保攻陷山东临清州,“贼匪又窜至山东高唐州……现胜保亦在高唐州,观其大势,待胜保南下可一路荡平矣。”《南京纪事》和《粤匪大略》两书使日本人比较全面、真实、具体地了解了太平天国。但《粤匪大略》完全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称太平军为“贼”,攻击太平天国信奉基督教,渲染北伐军的挫折。这些都影响了日本的舆论,以至于1854年7月之后,日本人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有所变化。 《南京纪事》和《粤匪大略》后来在中国反成佚书,可见中国不重视情报工作的状态。
1856年(咸丰六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公开分裂。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争权夺利。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后,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对付杨秀清,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石达开逃往安庆。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天京将士的愤怒,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这就是天京事变。11月底,石达开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对其心存疑忌,处处牵制。1857年(咸丰七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 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本方面收到的信息多次提到清朝方面最终会剿灭叛乱。
1860年(咸丰十年,日本 万延 元年)6月,太平军攻克苏州后一个多月,苏州商人程稼堂带家属逃到日本长崎。他写了一篇《避难纪略》,说:“同月(1860年6月)16日晨,有贼首名忠王贴出安民告示,略谓:此次平定苏州,乃欲铲除欺压 百胜 之贪官污吏,使民苏息,非为杀伐而来。自即日起,凡军中有劫杀百姓、奸掳妇女者,一律斩首问罪。尔等庶民万勿惊恐,老幼妇女有欲迁往他地者,一律准行,云云。两三日内,城门大开,自布告张贴之日起,城内已渐平稳。百姓咸以忠王仁厚,若出城避难,又恐途中颠沛,反遭不测,故安避城中不思出走者较多。”谈到了苏州从事对日贸易的王氏十二家船主尽皆离散。十二家中的宏丰船、吉利船、吉隆船分别在乍浦、吴淞口卸货受阻,影响了中日贸易。当时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开始勾结起来抵御太平天国进军。但程稼堂对上海能否守住表示怀疑。他认为:“据闻上海之地,虽有人欲以银两 仰求 法兰西人协助防守,然食俸之朝廷命官尚且临危惜命,专为谋利而来之外国人,又岂能与贼众血战抵御哉?此断非万全之策也。刻下当地人俱纷纷议论,何时发生意外变故,实难预卜,情况确已十分危殆矣!”因此,他带了全家人从上海登船逃往日本。
由于中日两国的地理位置关系,以及上千年的文化交往,使得日本朝野上下非常重视搜集中国内部的情报。而愚蠢没落的晚清统治者恰恰不重视情报工作,既不睁眼看世界,也不搜集国内人民写的重要资料,这是晚清在国内外事务处理上处处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点,当时中国人普遍没有国家保密意识,既没有害人之心,也没有防人之心,什么都敢给外国人说,贻害不浅。
中国国内情报资料搜集与交换工作长期做得不充分,没有专门的机构持之不懈地搜集国内外情报分析并整理。虽有个别仁人志士写了不少好书,但是没有渠道送到当政者手中,即便当政者看到这些书籍也鲜有重视的例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都是日本人拿着我国发布的内部资料打击我国,而我国对于日本内部的资料几乎一无所知,这都是惨痛的 历史 教训。
限于篇幅,本文暂时写到这里,还没有扣上本文标题,后文展开之后我们再讨论标题话题。
未完待续。
敌烈。在电视剧《燕云台》中,太平王罨撒葛的三弟是敌烈,由王俊彭饰演。《燕云台》电视剧是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由蒋家骏执导,蒋胜男任编剧,唐嫣、窦骁、佘诗曼、经超、谭凯、刘奕君、卢杉、季晨、宁理等主演的古装传奇爱情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