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周一、周二、周三至周五9:30-15:30(15:00停止售票)、周六、周日9:30-16:30(16:00停止售票)、儿童节、期间 端午节9:30-16:30(16:00停止售票)
门票:不同场馆门票10-45元不等,有团体优惠。
北京天文馆现拥有三个天文台,对观众开放,并有观测任务。 新大楼于2004年12月落成。大楼顶部有两个天文台,一个是太阳天文台,里面装有太阳真空望远镜,可以观察火山爆发、太阳诱饵、暗条、斑点等太阳活动 白天在太阳色球上。 另一个是大众天文台,这里安装了一台400mm的折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夜间观测。 流行的天文台有一个内置的光学折反射望远镜,直径为 40 厘米。 主要用于满足广大观众和青年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时间:周一、周二、周三至周五9:30-15:30(15:00停止售票)、周六、周日9:30-16:30(16:00停止售票)、儿童节、期间 端午节9:30-16:30(16:00停止售票)
门票:不同场馆门票10-45元不等,有团体优惠。
北京天文馆现拥有三个天文台,对观众开放,并有观测任务。 新大楼于2004年12月落成。大楼顶部有两个天文台,一个是太阳天文台,里面装有太阳真空望远镜,可以观察火山爆发、太阳诱饵、暗条、斑点等太阳活动 白天在太阳色球上。 另一个是大众天文台,这里安装了一台400mm的折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夜间观测。 流行的天文台有一个内置的光学折反射望远镜,直径为 40 厘米。 主要用于满足广大观众和青年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时间:周一、周二、周三至周五9:30-15:30(15:00停止售票)、周六、周日9:30-16:30(16:00停止售票)、儿童节、期间 端午节9:30-16:30(16:00停止售票)
门票:不同场馆门票10-45元不等,有团体优惠。
北京天文馆现拥有三个天文台,对观众开放,并有观测任务。 新大楼于2004年12月落成。大楼顶部有两个天文台,一个是太阳天文台,里面装有太阳真空望远镜,可以观察火山爆发、太阳诱饵、暗条、斑点等太阳活动 白天在太阳色球上。 另一个是大众天文台,这里安装了一台400mm的折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夜间观测。 流行的天文台有一个内置的光学折反射望远镜,直径为 40 厘米。 主要用于满足广大观众和青年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北京天文馆景区简介
--------------------------------------------------------------------------------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经常性地组织举行天文讲座、天文培训、天文奥赛、知识竞赛和天文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种科普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我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1995年以来,天文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和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天文馆馆分老馆和新馆两大部分:老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开放设施有天象厅;展览厅;影视报告厅和大众天文台。天象厅内设600席座位,厅内中央安放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它由环墙一周放置的数十台特效投影器一起组成一部完整的天象表演系统。现在这里每天(除周一周二闭馆外)都在巡回放映《到宇宙去旅行》等4—5部天象节目。展览厅常年举办和展出天文知识展,最近该展厅正在举办“神舟飞船——卫星”展。影视报告厅过去经常举办天文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或放映天文科教影片,现在由于建设新馆的需要,暂被用做图书资料阅览室和新馆设备贮藏室。大众天文台原有两座:一座为太阳色球天文台,另一座为大众光学天文台。两座天文台分别各设一架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和130毫米口径的折射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观众和青少年学生对太阳、月亮、大行星、彗星及亮星云的天文观测和教学实践活动。太阳色球观测台现已拆除,太阳色球望远镜将被新馆引进的太阳观测设备所代替。由于老馆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已运行了近50年,无论其建筑规模和设备功能都很难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对此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天文馆的改扩建工程极为重视,并决定投入巨资兴建新馆。
新馆于2001年底在天文馆原址上动工兴建的,总建筑规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开放。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宇宙剧场,容量200席座位。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天文放映设备,它由大型图形工作站和ADLIP激光投影设备组成,能生动形象地演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3D和4D动感天文剧场,其容量分别为48席和196席座位。这两个剧场的演示功能是对宇宙剧场功能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们以其强烈的动感、特殊的视听合成效果为观众营造出很强的临场感、震撼力氛围。太阳展示厅,展览面积300米,以展出太阳和太阳系内容为主。主要展项内容有从太阳真空望远镜观测接收而来的18米太阳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阳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艳丽多彩的太阳光谱投影像;太阳白光、太阳色球全日面和太阳局部活动区的CCD电视图象等。以“快乐探寻宇宙奥秘”为主题的新馆二期展览也于2006年7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分为15个展区,展示内容十分丰富。大众天文台,内置一台口径为40厘米的光学折反式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和满足观众、青少年学生对天文观测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随着新馆的建成开放,必将会极大地丰富北京天文馆的开放展示内容和天文教学的手段,同时为进一步繁荣首都的科技文化市场,促进首都的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历史
北京古观象台建设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世界上依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早在公元1279年(元十六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明正统七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此时观星台和其附属建筑群已颇具规模。
1644年清政权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8件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5件。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装运回国,重新安置在观象台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于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逼北京,为保护文物,将置于台下的浑仪、简仪、漏壶等7件仪器运往南京。这7架仪器在分别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
解放后,北京古观象台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重新对外开放。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和科学界同行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比利时首相伏斯达等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北京古观象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