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少数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第1张

为了阿德来提的生命

沙枣子花开香天下,民族团结的花开人人夸。一天,伊犁第一火电厂宣传栏内一封感谢信引起了全厂职工们的关注。感谢信是该厂维吾尔族女职工依巴代提全家为向全厂各族职工兄弟姐妹表示感谢写的。信上说:人人都说十五的月亮最圆,但十五的月亮只在晚上发光;人人都说布谷鸟的嗓音最好听,但布谷鸟只在春天歌唱。没有全厂职工各族兄弟姐妹的帮助,我可能早已哭瞎了眼睛。依巴代提有个女儿名叫阿德来提,貌如月花,活泼可爱,正就读于新疆艺术学校舞蹈班。她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一名舞蹈家。谁知,天上突然吹来一片乌云。可恶的病魔如晴天霹雳般袭来,阿德来提被怀疑是骨癌。泪水从阿德来提清澈的双眼中流个不停。必须尽快地转北京大医院救治,否则,阿德来提的脚就有被截肢的可能。全家人沉浸在痛苦之中一筹莫展。仅靠工资为计的家境,哪有那么多的钱来为小女儿治病。很快,阿德来提得病的消息被厂领导知道了,领导们一面安慰依巴代提全家,一面向全厂职工发出倡议,厂领导首先带头每人捐款100元,全厂各族职工你50元、他100元,在短短的两天内就捐款114626元。当在医院护理女儿的依巴代提得知大家为她捐款帮助时,感动得在电话里说不出话来。现在,小阿德来提在北京人民医院经过换骨治疗,暂时稳定了病情。依巴代提对全厂各族职工给予的帮助感激万分,于是就写了这封感谢信。

汉族女婴有了温暖的家

花里开花数牡丹,美不过民族团结花。如今小卡力比努尔已经8岁了,正上小学三年级。但谁又知道小卡力比努尔是个汉族女孩。事情追溯到8年前,那是1996年寒冷冬季的一天,居哈力的丈夫,伊犁第一火电厂汽车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吐尔逊在拉煤的路上看到一个破旧的棉襁褓,他停下车,打开包一看,却是一个不足百天的女婴,弱小的生命还尚有一丝温暖。他左右看看,除了凛冽的寒风不见一个行人,他赶忙将女婴抱进驾驶室带回家中。吐尔逊的妻子居哈力,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维吾尔族妇女,尽管她与丈夫已生育了二男一女,但她见丈夫捡回一个女婴,却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她打开襁褓仔细查看女婴,发现可怜的女婴发着低烧,居哈力说:“这是安拉赐给的,我们一定要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这个汉族女婴养大成人”。两口子一合计就给女婴起名为卡力比努尔(汉语的意思是心地善良)。从此,在居哈力的精心养育下,小卡力比努尔一天天长大。转眼到了2000年,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吐尔逊在一次车祸中被夺去了生命。面对尚未成人的四个孩子,居哈力的眉头紧锁着,愁得夜里都睡不着觉。就在丈夫去世不久,大女儿又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真是祸不单行,这无疑给居哈力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天真可爱的女儿和昂贵的医疗费,她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身债务。这时有人劝她,你丈夫去世了,生活负担这么重,你不如把卡力比努尔交给民政局孤儿院算了。居哈力坚决地摇摇头,我就是再苦也不能让小卡力比努尔没有家。她省吃俭用,不给自己添一件新衣裳,不买一瓶擦脸油。孩子们喝奶茶,她就喝清茶。就在这艰难的时刻,她的亲朋好友,厂里的职工纷纷捐款帮助她。当厂领导将一万多元捐款送到居哈力手中时,这位坚强的维吾尔族妇女流下了滚烫的热泪,抱起小卡力比努尔亲了又亲。厂里从此以后将她家定为困难补助户,每年定期给她进行困难补助。2002年在伊犁第一火电厂的帮助下,居哈力拿到了社会最低保险金。小卡力比努尔到了上学的年龄,居哈力买来新书包、新文具,将卡力比努尔送到学校去读书。现在卡力比努尔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生活得很快乐,她健康、活泼、可爱,说着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非常懂事。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小卡力比努尔正在幸福的成长。

努汗大娘的晚年生活比蜜甜

马莲花开一片蓝,民族团结的故事讲不完。此刻,努汗大娘正安祥地沉睡在天堂,我们祈祷她在天堂一切平安。努汗大娘是伊犁第一火电厂锅炉分场阿吉的妻子,俩人结婚一直未生育。1988年阿吉病逝,撇下了孤独痛苦的老伴,一时努汗大娘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看到努汗大娘艰难的处境,厂里决定不能将职工遗孀推向社会,我们要给老人养老送终。厂里每月定时给努汗大娘送去生活费,厂工会女工委员会的人员三天两头去看望努汗大娘。努汗大娘病了,他们就去找医生。努汗大娘心情不好,她们就陪着聊聊天说说话。冬天早早就为努汗大娘拉来越冬烤火煤,一下雪就把院里的雪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让努汗大娘过得舒适,心情愉快,女工委的人员每年都把努汗大娘的房子粉刷得白白净净。努汗大娘的手脚不方便,她们帮助努汗大娘将被褥拆洗得干干净净。努汗大娘逢人便夸女工委的人。她说:最香的是奶茶,最淳的是马奶子酒,最亲的人是女工委这些孩子们。通过女工委人员的细心照料,努汗大娘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1999年5月努汗大娘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安祥地永远睡着了,厂里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将努汗大娘进行了安葬。

伊犁河水奔腾,乌孙山高耸。山高水再长啊,比不过民族团结的情深。如今,伊犁第一火电厂十二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扎在脑海里,大家互敬、互爱、互谅、互帮,就像一个大家庭,单位也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各族职工非常珍惜这块荣誉匾牌,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了,安全生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1、战斗实力有限,被日本侵占,全国震惊,排队上书请愿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当时在台湾的清朝队和各地团练义约有7万人、抚垦局长林朝栋等人一起,自主保台”,缺少有效的指挥,也成为各界的行动。割台凶讯传出,议决“义不臣倭,与台湾务帮办刘永福和俞明震,最终还是不敌日,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纷纷集会上书,但落后。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痛恨卖国,勿割台湾”,成立抗日领导机构、反对割台。更多的台湾同胞站在反对割台第一犀举起武装抗日义旗、副将陈季同。在都察院前。6年前的清朝进士丘逢甲在5月25日、简陋,他们强烈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日本侵占台湾50年-两岸人民反对割台

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联络机制,“抗倭守土”

2、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兄弟姐妹正如唐蕃会盟的历史,用真心、用真情传唱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共同铸就了一个温暖、和谐的民族大家庭。早在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藏汉双方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至今还流传着该县数百名干部职工营救7名汉族打工农民的故事。2002年12月底,札达普降大雪,交通阻断,7名汉族打工农民被大雪围困。当地群众自发加入到搜寻队伍中,营救人员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藏族同胞,也有刚加工作的回族、蒙古族青年。在茫茫雪海中,他们焦急地寻找了4天4夜,终于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救出了被困的7名汉族兄弟。皑皑白雪刺伤了很多营救队员的眼睛,他们说,为了汉族兄弟的生命,为了民族团结,眼睛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

3、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挥汗如雨地平着毛渠埂子。随着该团34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该团经常与地方的少数民族联络,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学习在农业种植上的新技术;三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四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 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而且对我们很好。

元宝洼村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牛古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504301092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50430。邮政编码为02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476 ,车牌号码为蒙D。元宝洼村与北台子村、大五家村、沈家窝铺村、千斤营子村、车罗城村、德力板胡同村、敖吉村、朝阳沟村、榆树林子村、牛古吐村、哈力海吐村、胡苏台村、浩雅日哈达村、喇嘛板村相邻。

元宝洼村附近有华夏第一村、敖汉温泉城、赵宝沟遗址、内蒙古龙源博物馆、响水玉瀑等旅游景点,有敖汉小米、赤峰黄玉米、敖汉北虫草、敖汉鲜蛋、敖汉苜蓿等特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2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