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是个怎样的城市

广东梅州是个怎样的城市,第1张

梅州

中国广东省梅州

客家人有“中国吉卜赛人”之称,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迁徙民族,也因为他们才华出色,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梅州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誉为“客都”。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兴宁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

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直隶嘉应州。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现梅州城区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梅州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闻遐迩的"客家之都"。"先入为主,后来为客",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步向南迁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围龙屋、汉剧、汉调音乐、客家山歌等无不显现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韵味。广东客家话主要流行于粤东北及粤北,今梅州、河源及韶关、清远所辖地区。客家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

梅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还有历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韩愈的足迹,黄遵宪故居、丘逢甲、叶剑英故居等遗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梅州视察时,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赞美诗句。

近年新开辟了以"三高农业"、生态农业为依托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梅雁螺旋藻养殖基地、华银垦殖场和松口饶志章万亩林果基地等。还有开发利用当地天然资源而建的丰顺温泉旅游度假区。

梅州凝聚了山韵、水韵、花韵、茶韵,可谓韵味无穷。

梅州的风味特产有梅州沙田柚、兴宁龙田龙眼、五华细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产品有兴宁毛笔、珍珠红酒和旅游工艺木雕、竹编、石雕等手工艺品。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是粤菜的一支,其特点是菜品多用肉类,较少水产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朴,味道浓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饪法以砂锅菜见长。客家宴上常见的名菜主要有酿豆腐、盐焗 鸡、梅菜扣肉、八宝窝全鸭、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鲩圆、醋溜鱼等。

自然地理

位置、范围、面积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部连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县,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寻乌、会昌县和本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东源县,东南部邻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潮州市湘桥区、汕尾市的陆河县、潮州市饶平县。全境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全市总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市政府设在梅江区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广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广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头191公里。有民航至广州航线,空中距离为316公里。

地质、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仅占137%左右;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境内山系排列有序,分别由三列东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东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构成。主要三列山脉是东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阳天嶂—项山甑、石寮岽—李望嶂—鸿图嶂—九龙嶂—铜鼓嶂—阴那山(亦称阴那山脉)和凤凰山山脉。梅州市境内主要高峰有铜鼓峰,海拔1560米;项山甑,海拔1530米;凤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阴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鸿图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笔1150米。

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流域13929平方公里;汀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与河源市龙川县的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

气候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平远、蕉岭和梅县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南缘,五华、丰顺、兴宁、大埔和平远、蕉岭、梅县南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这种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形成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势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06—214℃,7月气温最高为283—286℃;1月最低为111—113℃之间。梅县极端高温为1971年7月25日395℃,极端低温为1955年1月12日—73℃。

日照平均年值为17146—201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1—47%,太阳年辐射量高低值为5125兆焦/平方米、4652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降雨日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间。由于山多,台风影响较沿海平原要小,然而台风带来的暴雨降水,又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河水泛滥,水灾成为主要灾害。同时,寒露风低温阴雨和干旱也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历史沿革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年)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年),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客都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500多万人。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名人辈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清乾嘉年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抗日志士、杰出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军事家、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和现代亚洲球王李惠堂等都是梅州人。2003年以来,梅州全面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27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创十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192%和11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49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增365%。

在发展山区经济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梅州市旅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梅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8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434%,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梅州市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依托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温热泉资源优势,梅州明确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热泉康体休闲特品和山水休闲度假名品(简称‘一都三品’)”为旅游发展定位,形成了以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和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五华汤湖热矿泥浴山庄和丰顺千江温泉酒店为代表的热泉康体休闲旅游产品。同时,我市以“创优”为契机,努力强化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一江两岸”亮点工程、两个表演场所(白天和晚上为游客表演的场所)、三个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四条街(鸿都美食一条街、凌风路客家风情购物一条街、义化路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灯一条街)。改造新建一批城区旅游厕所,城市街道实现了“五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底化),使梅州城市功能变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环境更加和谐,空气更加清新,就业更加容易,创业更加适宜,塑造了一个“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正在申报3A级景区有2个。其中,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五指石、长潭、泮坑被列为广东100家假日休闲好去处的景区,叶帅故居、龙鲸河漂流与神光山被列为广东100家观光新亮点的景点。

旅游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五华县,总人口500万,其中客家人占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同时享有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梅州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展示南药文化并融合养生保健为主题的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3A级旅游区2个:五华县独特的温泉泥浴汤湖热矿泥山庄,有“五奇”之称的丹霞地貌平远五指石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国家森林公园1个:兴宁市的神光山旅游区。另有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各类景区景点55个。还有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土围楼,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独具风味的客家美食,丰富多彩的客家特产。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无不彰显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织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客家大千世界。 全市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26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0家、二星级13家。旅游活动的行、游、食、宿、娱、购六要素配套完善,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今日梅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至广州、香港有定期航班直达,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每天数趟列车经停城乡。高速公路西连广州、深圳,南接揭阳、潮汕。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沿梅河高速公路到梅州,仅需4至5小时车程,即可尽享轻松之旅和愉快之旅,完全适宜短线游、周末休闲游和自驾车旅游。 梅州拥有生态公益林6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群山翠绿,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实为天然大氧吧,加上一些高品位的温热泉资源和优质的高山流水,形成优雅的自然生态大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众多景区景点和旅游度假村,是广大游客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佳胜地。探访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体验健身康体的神奇热泉,饱览清纯秀丽的青山绿水——世界客都·休闲梅州,正张开热情温馨的臂膀,欢迎朋友们的光临!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梅州市已发现的矿产有48种,530多处矿床(点)。金属类有铁、锰、铜、铅、锌、钨、锡、铋、钼、银、锑、钒、钛、钴、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属类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钾长石等。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铁、锰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石灰石、瓷土分布广、储量丰富。

水资源 梅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相当大数量的过境水。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包括本市产水量和过境水量)2597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13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2718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水量6363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12065万千瓦时,境内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达80—90℃,流量达4459公升/秒。

动物资源 梅州市山地众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

植物资源 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就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旅游资源 梅州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热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楼榭,修葺许多名寺古迹,增添食宿游乐设施。境内主要旅游区(点)有:千年古刹阴那山灵光寺,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清末爱国诗人、政治家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千佛塔,泮坑瀑布,梅县雁鸣湖、雁南飞旅游度假村、阴那山天文科普园、松源王寿山,兴宁合水湖山、神光山,五华益塘水库、热矿泥山庄,平远南台山、五指石,蕉岭长潭胜景、丘逢甲故居、释迦文化中心,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丰顺汤坑温泉、龙归寨飞瀑、龙鲸河漂流等等

一般指梅州,世界客都,国际大城市客都——指世界亿万客家人之都梅州市。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今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共2区1市5县,500多万人。

梅州是客家人地区,说起美食,大家都会想到客家第一菜,十三酿菜之一的客家酿豆腐,客家盐h鸡,梅菜扣肉,客家开锅肉丸,客家牛肉丸红,仙人,甜(年糕),酿,客家腌面,娘酒。客家盐h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客家烧鲤、客家娘酒鸡、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盐h鸡爪、客家猪肚包鸡、客家鱼丸、客家牛肉丸、长乐烧酒、梅县麦芽糖、平远慈橙、青榄、梅干菜、米、黄、鸡颈板、珍珠红酒、菊花糕、三及第汤、客家盐卤鸭掌、大田果合柿饼、棉洋桃驳李、大埔豆腐干、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饼等。

客家盐h鸡

客家盐h鸡是广东梅州传统名菜。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h。盐h鸡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鸡肉,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体生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鸡肝性味甘微温,能养血补肝,凡血虚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另外能养心安神、滋阴润肤。

梅州盐h鸡爪

梅州盐h鸡爪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粤菜系。最早源于广东梅州市,在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的梅城大街小巷都有梅州盐h鸡爪。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盐h鸡爪是从客家盐h鸡中延变出的客家小吃。

营养学家指出,由于人们一天中会食用各种食物,平均起来,鸡肉中的胆固醇含量最高。胆固醇会极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几率,如果老年人、女性每天都吃鸡肉,那么势必会有多余的胆固醇存积在体内,这不但不利于健康,也会增加心脏病、脑血栓诱发的几率。

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是一种黄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或黑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与鸡等一起煲。现在科学证明客家娘酒营养非常的丰富,其中含有四十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等物质,是啤酒、葡萄酒营养价值的数倍之多。有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近来研究还证明有丰胸的作用。

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客家酿豆腐成菜后,鲜嫩滑香,营养丰富。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汉族传统名菜,属粤菜客家菜,广东省客家招牌。制作材料有五花肉、梅菜干、葱白、姜片等。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梅州腌面

梅州腌面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客家人经过几次大迁移后,把中原部分饮食方式带到南方的结晶,形成了的独特地方美食。许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怀家乡腌面的味道,即便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挡不住因腌面情结勾起的乡情。如今,梅州的梅州腌面不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思乡的眷恋。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素来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市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被称为”山城“,后来以“世界客都”之称而闻名。

       梅州是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在客家人漫漫南迁的过程中,梅州是客家人最后一个落脚点,同时也是客家人走向五湖四海的始发地之一。在粤东、赣南,闽西等地,客家人主要聚集在梅州,故也将梅州称为闽粤赣边区的客家大本营。

       在历史上,客家人多次进行迁移,其中有六次规模比较大。 第一次发生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为防南方百越(粤)族侵犯,派往南方的50万大军在秦灭后留居驻地,后与当地越族人长期共处,成为赣南、粤北、粤东客家人最早的祖先。第二次,永康之乱,加之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灾民纷纷南逃,一部分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当地把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上出现。第三次发生在五代十国动荡时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断,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于是先民南迁至赣南、闽西、粤北地区定居,当中就有一部分来到了梅州。

       第四次是宋末,金人入侵、元军南下,为躲避战乱,中原汉人又一次渡江南迁。宋灭亡后,部分先民入梅州、惠州一带,自称为“客家人”。第五次是明末清初,赣南、粤东、粤北客家人人口增长,又向川、湘、桂、台、粤中、粤西迁徙。 今天四川的客家人就是这个时期迁入的。最后一次是太平天国时期,以客家人为基础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客家人迫于清政府的压力,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成为我国华侨中第一批客家人。

       漫长的迁徙,使中原地区的汉人聚集在梅州,成为客家人。梅州也因此成为”世界客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2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