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消防部队
官办消防在周代称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一词从日本舶来,才有消防队之称。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在京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这大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消防部队。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这些军士都经过严格训练,责任心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督促居民按时熄灯,消除火灾隐患。为及时发现火警,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点进行扑救;同时迅速报告失火地段的军政长官厢主、开封府尹及负责京都卫戍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丝毫不乱。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
1131年,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此时的消防机构更趋完善。据《梦粱录》记载,临安“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军巡铺”,主要街道均设有“防隅官房”,全城的“防隅巡警”达2300多人,建立望火楼20多处。
为激励防隅军在灭火中奋力向前,将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听从号令,“并力扑灭者”,“支给犒赏”;对那些在灭火中受伤者,“差医诊治”,给假疗养;对个别“不竭力,诸如玩忽职守,不听命令,贪生怕死者,定依军法治罪”。
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在天津划分了租界,为防租界内火灾,意大利侵略军招募华人组织官办救火会,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清政(蟹)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救火会便交由我国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便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次年,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随后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地相继建立消防队。这些消防队初建时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成立巡警部,下设有消防处。消防队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统带”,副职称作“邦带”。皇家消防队队员是从年轻力壮、忠于皇帝的太监中挑选出来的,其职责是驻守皇宫、西苑和颐和园,保障皇家安全。那时所使用的消防设备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皇家消防队员操练的地方,是在紫禁城御膳房附近,因为那里有一道长长的防火墙,屋顶上有两个排气天窗。
古代消防设施装备
水袋,唐代开始用皮袋、溅筒灭火器灭火。北宋仁宗时,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据公亮《武经总要前集》载:“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缚于袋口。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水囊“如囊,以猪牛胞盛水”,“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麻搭,以八尺杆系散麻二斤,醮泥浆皆以蹙火”。
水缸,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内曾有大缸308尊。由于历史的变迁,现还剩200余尊。故宫内的大缸,分为铜鎏金吉祥缸、烧古青铜缸和铁铸大缸三类。第一类铜鎏金吉祥缸,是比较贵重的,这种缸明代数量较少,到了清代多起来。
太平缸
故宫内的殿宇楼阁均为砖木结构,很容易着火。一旦发生火灾,不及时浇水扑救,火势会迅速蔓延。为此,紫禁城的建设者们对防火特别重视。在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缸,称之为“门海”,每尊可贮水3000多升,过去由几十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每天派劳役从井内吊水,一担一担把缸打满。夏天要保证水质干净,没有异味;冬天除在缸口加盖之外,还在大缸外围包上一层棉絮外套,在特别严寒的季节里,要把缸架在特制的石圈上,下燃炭火,昼夜不熄,以免缸水冻结。
机桶,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卫军兼管。清康熙年间,始有防范火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人数不下200人。火班又称机桶处,机桶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这种国产救火器具原置于消防队队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品标牌为“水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还收藏有一种马拉救火机桶,是从外国进口的洋货,外国人叫它为“泵浦”,现代人称之为消防水泵,是100多年前制造的。当时的机桶,已经安装了四个轮子,是消防车的前身或雏形。
消防船:古代的119
古代消防法规
《周礼·官·小司寇》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即消防人员手摇木铃在居民密集区挨门挨户宣传,提醒居民防患火灾。明代又出现了既防火又缉盗的铜铃夜巡制:“初更遣军人摇振,环城巡警”;到了清朝,统治者把这份差事推给了平民百姓。据《杭州治火议》载:先立三十家牌,以牌中各户轮流为首,每首值十日,每日早晚则值者至各家呼“清查火”,挨各家“查家”一遍,答曰“查讫”,然后至第二家亦如是。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围绕“以法治火”,都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法典。在“殷王法”中,有“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残酷的刑罚手段,即遗弃在道路上的灰烬复燃后酿成火灾的,要处以断手的刑罚。秦代商鞅变法时,有“弃灰于道者,黥”的刑罚。周朝不仅设立了“火官”,而且颁布了“火禁”,规定“二月,毋焚山林”,并告知庶民“城中失火有燃烧房屋之忧,野中烧荒有焚及山林之害”。西晋的《晋律》和南北朝的《大律》中,均有《水火篇》。汉代的“火禁”规定:“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
《唐律》(永徽律)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其中关于用火管理的刑罚有失火、放火等条款,均列入《杂律篇》中。规定:“诸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山林者流两千里;其在外失火而延烧者各减一等”,“诸于库藏及仓内,皆不得燃火,违者徒一年”,“诸失火及非时烧田群者笞五十,延烧人舍宅及财物者杖八十。”为方便耕种而点火烧田野要在收获季节之后进行,“非时”是指2月1日至10月30日之前,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不同,所以又规定“若乡土异宜者依乡法”,何时准烧日,依照地方的法规(乡法)执行。
宋代的火灾较多,带来的损失严重,所以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也比较严厉,并且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失职官员也予以治罪。宋代首次制定了关于军队救火方面的规定。辽、金、元代,以法治火的力度较大。尤其是元代,有关火灾处罚的规定较为完备,不仅有对失火、放火的处罚规定,而且对百姓的日常防火也有明确规定,如“诸城郭人民,邻甲相保,门置火瓮,积水常盛,家设火具,每物须备”;“凡救火之具不备者罪之”。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有些城市还规定了夜间禁止使用灯火的规定。《大明律》明确区分了“失火罪”与“防火罪”,增加了对离守人员趁失火之机侵吞财物以监守自盗论处的条款,强调对放火犯要查实证据,以防出现诬陷和不实之词等。清代于乾隆五年(1740年)重新制定了《大清律例》关于火灾处罚的条款,与《大明律》基本相同。
宏村的消防设计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徽黟县宏村,其格局就是为防止火灾而设计的。宏村始迁祖汪仁雅原籍歙县唐模村,在金陵经商,因遭火灾被迫归乡,途经黟县北,寓居奇墅,未料再次遭受火灾。于是,汪氏族众辗转来到黟县“雷冈山下”,于明代初年在现在的地方建村。汪氏族人将山上的溪水拦截引进村,把村中一个天然水窟开凿成“月沼”水塘。明万历年间,汪氏族人又集资在村南面开挖了一座人工湖,并在风水师的指点下,精心构筑了一个奇特而又很具科学性的“牛形村落水系”。那流经家家户户门前九曲十弯的370余丈水圳状似“牛肠”,月沼和南湖形如“牛胃”,配上状如“牛角”的参天古树和象征“牛腿”的四座古桥,在蓝天白云、菜花稻田簇拥下,宏村宛如一头耕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围绕全村的流水,不仅给宏村带来了灵气,还方便了生活用水,调节了气候,美化了环境。
除做足引水工作外,古建筑中往往还设有高明的防火墙以备不测。明代,为确保盛放皇帝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万无一失,仓库除沿护城河设置外,还建造了绝对可靠的防火隔墙。每隔7间房屋空出1间,并将这间房屋的四壁砌成无门无窗的砖墙;然后,在房间内充填三合土,直到顶部用夯压实;最后,封砖盖瓦。这样,从外部看,是一间无门无窗的房屋;从内部看,却是一堵5米厚的防火墙。白壁青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马头墙具有防火和防风双重作用。
徽州古民居的门扇、窗扇在实拼木板上镶贴方砖,外边包以铁条,可谓现代防火门、防盗门的鼻祖;徽州古代寺庙、祠堂等建筑屋脊上怪兽嘴里吐出的曲折金属舌头,实际上是古代的避雷针。运用这些手段同样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扬州古代建筑防火一瞥
“望火楼”瞭望火情可报警
“望火楼”是木结构楼,它位于原教场北首、雀笼巷西边,过去曾是扬州老城区,特别是教场防火的瞭望哨,一旦发现火情,人们便敲“望火楼”的大钟报警。可以说,“望火楼”过去是扬州城市消防的中心,也是扬州消防的历史标志。抗战初期,“望火楼”的紧急钟声又成为扬州防日寇敌机轰炸的警报。
“火巷”防灭火设施齐备
吴道台府建于清代,位于扬州市泰州路中段。吴道台府四周均有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风火墙为浙派建筑风格,呈屏风式,两角上挑如弯弯的小船,寓意其防火功用。风火墙既能防火,也很美观。吴道台府内还有一座长宽各约20多米的消防水池,据说池底与运河相通,长年水质清澈,不易盈亏,既可以赏玩,也做消防应急之用。至于火巷、消防水缸,是过去大户人家常用的防灭火消防设施。
吴道台府弟防火的风火墙
在扬州历史上,风火墙的确起到了阻止火灾的作用,“水字墙”也充分反映出先人们的消防意识和勤劳智慧。东关街一户人家的隔壁一间房屋曾失火,幸亏两屋之间有一道风火墙,“大火在隔壁呼呼直旋,就是没冲过来”。那间烧过的房子,烧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而与风火墙相隔的另外一间房屋却安然无恙、毫发未损。
扬州水致祥巷的水字墙
这“水致祥巷”原名叫“水字墙巷”。在扬州教场街东侧的水致祥巷,系“水字墙”巷之谐音,见证了扬州百年消防史。相传在扬州辕门桥东,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关侯庙。康熙四十二年,僧深玉重修,增祀刘备、张飞,更名三义阁。辕门桥一带多次发生过火灾,三义阁道士认为辕门桥是块火地,便在大殿后砌一堵高大的风火墙,上嵌“水”字,取水能克火之义,以辟火灾。“水字墙”由此传开,并逐渐形成现在的水致祥巷。
古代消防拾趣
我国最早的消防法规。春秋时期,夜晚照明以木柴当火把,为防火灾。在《礼记·少仪》中规定,举行仪式时,点火把的人,用左手举着火把的同时,右手还要抱着未点燃的木柴,因干木柴很容易烧完,必须有备用木柴随时续火;还要准备个大碗,随时接灰烬,使火星不落地。举火把的人一定要坐在房子的角落里,“不让、不辞、不歌”(不准跟别人打招呼,不准讲话,不准唱歌),做到专心守职,心不旁骛……这些规定说明了古人左手常居静职,右手常居动职。用左手举着火把,就减少了明火乱动的危险。右手捧碗随时接灰烬,以防残火落地乱溅。要求举火人坐屋角,是因为屋角不是人们活动中心。这些严格的规定表明,主要都是防止发生火灾。可以说,这是我国消防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消防法规。
喊火烛的由来。我国古人早就有了防火意识。据《周礼》记载,仲春二月,当天上的火星行将出现之日,宫廷中掌管用火的官员要敲着木铎在宫中走动,以做好防火的宣传工作,这便是我国喊火烛的由来。 自西周始,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民间喊火烛经久不衰。每到冬天,时近黄昏,街上就会传来一阵阵“寒冬腊月,火烛小心,水缸满满,灶仓清清”的呼喊声。这时,人们就会去看一看灶门口有没有火种,并将柴草拿净。古时没有钟表计时,人们把一昼夜分成几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又把一夜分为五更天,并存专人按时辰报更喊火烛,以敲打竹制响器发出信号。
倒写的“火”宇。古时,常见不少、作坊或库房、厨房的墙、柱上贴有“火烛小心”的字条,以告诫人们安全用火。这可能是社会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消防的宣传标语。但字条上的“火”字多数都是倒着写的。火灾是人们最犯忌的大事,谁都不会希望火灾“到”了,那为什么还需要倒着写呢,有的老秀才解释:人们看到这倒写的“火”字,就会引起好奇,甚至还会对此发议论。写标语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重视。
作为一名消防员需要承担责任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消防任务。
作为一名消防员需要担起的责任包括:
1、承担责任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普及消防知识。
2、定期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落实防火责任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建立防火检查档案,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防火标志。
4、掌握责任区域的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情况,建立相应的消防业务资料档案。
5、制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事故处置和灭火作战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6、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处理火灾事故。
消防员的职业装备
1、救援工具∶有消防车、曲臂云梯车、直臂云梯车、消防船、艇,有时还会用到直升飞机。
2、防护工具∶防护工具用于确保消防员的人身安全,有滤毒空气呼吸器、防化学腐蚀和高温的防护衣、有害气体报警器、护目镜等。
3、检测工具∶以及一些检测仪,如气体检测仪、有害液体及固体检测仪、非接触型热点探测器。
4、辅助工具∶如防爆手电筒、围堵用堤索、除污冲洗设备等。
有的
包括:《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家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00
其它消防相关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GB4065-1983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剂
2 GB4453-1984 消火栓连接器
3 GB4580-1984 无衬里消防水带
4 GB/T4968-1985 火灾分类
5 GB/T5332-1985 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
6 GB6051-1985 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
7 GB/T5907-1986 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8 GB/T6244-1986 消防车通用底盘系列、型式、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
9 GB6969-1986 消防吸水胶管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0 GB/T7633-1987 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
11 GB/T7634-1987 石油及有关产品低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法
12 GB8181-1987 消防水枪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3 GB/T8626-1988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14 GB795-1989 卤代烷灭火系统容器阀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5 GB796-1989 卤代烷灭火系统喷嘴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6 GB/T803-1989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指数的测定
17 GB/T11049-1989 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在室温下片剂试验
18 GB/T12474-1990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19 GB/T12513-1990 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20 GB12514-1990 消防接口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1 GB12791-1991 点型紫外火焰探测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2 GB12955-1991 钢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
23 GB13347-1992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
24 GB13463-1992 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25 GB/T13464-1992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26 GB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
27 GB3446-1993 消防水泵接合器
28 GB/T4327-1993 消防技术文件用消防设备图形符号
29 GB14101-1993 木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
30 GB14103-1993 卤代烷灭火系统选择阀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GB14104-1993 卤代烷灭火系统单向阀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2 GB14105-1993 卤代烷灭火系统阀驱动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3 GB14106-1993 卤代烷灭火系统压力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4 GB/T14107-1993 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
35 GB/T14288-1993 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
36 GB/T14402-19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37 GB/T14403-1993 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热量试验方法
38 GB/T14523-1993 建筑材料着火性试验方法
39 GB/T14656-1993 阻燃纸和纸板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40 GB15308-1994 泡沫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
41 GB3265-1995 内扣式消防接口
42 GB154421-1995 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防火性能分级
43 GB/T154422-1995 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大板燃烧法
44 GB/T154423-1995 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隧道燃烧法
45 GB/T154424-1995 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小室燃烧法
46 GB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47 GB15631-1995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8 GB/T15662-1995 导电、防静电塑料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
49 GB/T15929-1995 粉尘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双层振动筛落法
50 GB15930-1995 防火阀试验方法
51 GB15931-1995 排烟防火阀试验方法
52 GB4452-1996 室外消火栓通用技术条件
53 GB/T4718-1996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名词术语
54 GB/T16172-1996 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
55 GB/T16173-1996 建筑材料燃烧或热解发烟量的测定方法(双室法)
56 GB16279-1996 消防车定型试验规程
57 GB16281-1996 有线火警调度台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8 GB16282-1996 119火灾报警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59 GB/T16283-1996 固定灭火系统基本术语
60 GB16668-1996 干粉灭火系统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61 GB16669-1996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62 GB16670-1996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63 GB8624-1997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64 GB16806-1997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65 GB16807-1997 防火膨胀密封件
66 GB16808-1997 可燃气体报警器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
67 GB16809-1997 钢质防火窗
68 GB16810-1997 保险柜耐火性能试验方法
69 GB168401-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
70 GB168402-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
71 GB168403-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
72 GB168404-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 金相法
73 GB6245-1998 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74 GB7956-1998 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75 GB12441-1998 饰面型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76 GB17427-1998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77 GB17428-1998 通风管道的耐火试验方法
78 GB17429-1998 火灾显示盘通用技术条件
79 GB/T5464-1999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80 GB/T8627-1999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81 GB/T9978-1999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82 GB/T17802-1999 可燃材料动力学常数热分析试验方法
83 GB17835-1999 水系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
84 GB/T17906-1999 液压破拆工具通用技术条件
85 GB17945-2000 消防应急灯具
86 GB6246-2001 有衬里消防水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87 GB/T182941-2001 火灾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紫外光谱法
88 GB18428-2001 自动灭火系统用玻璃球
89 GB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
90 GB18614-2002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
91 GB51351-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部分:洒水喷头
92 GB51352-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部分:湿式报警阀、延迟器、水力警铃
93 GB51353-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3部分: 水雾喷头
94 GB51354-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4部分: 干式报警阀
95 GB51355-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5部分: 雨淋报警阀
96 GB51356-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6部分: 通用阀门
97 GB51357-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7部分: 水流指示器
98 GB51358-20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8部分: 加速器
99 GB12978-2003 消防电子产品检验规则
100 GB14561-2003 消火栓箱
101 GB153221-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1部分: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102 GB153222-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2部分: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103 GB153223-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3部分: 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104 GB153224-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4部分: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105 GB153225-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5部分: 测量人工煤气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106 GB153226-2003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6部分: 测量人工煤气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107 GB19156-2003 消防炮通用技术条件
108 GB19157-2003 远控消防炮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09 GB 40661-2004 干粉灭火剂 第1部分:BC干粉灭火剂
110 GB 40662-2004 干粉灭火剂 第2部分:ABC干粉灭火剂
111 GB 19572-2004 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及部件
112 GB 43511-2005 手提式灭火器 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
113 GB 43512-2005 手提式灭火器 第2部分: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钢质无缝瓶体的要求
114 GB/T 43513-2005 手提式灭火器 第3部分:检验细则
115 GB 8109-2005 推车式灭火器
116 GB 4396-2005 二氧化碳灭火剂
117 GB 13365-2005 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
118 GB 15090-2005 消防软管卷盘
119 GB/T 12553-2005 消防船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20 GB 14102-2005 防火卷帘
121 GB/T 8625-2005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122 GB 16280-2005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123 GB 142871-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124 GB 142872-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2部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125 GB 142873-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3部分: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126 GB 3445-2005 室内消火栓
127 GB 5908-2005 石油储罐阻火器
128 GB 16838-2005 消防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
129 GB 4717-2005 火灾报警控制器
130 GB 4716-2005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131 GB 4715-2005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132 GB 19880-200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133 GB 14003-2005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134 GB/T 11785-2005 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定 辐射热源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