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苏联给了中国哪些援助

抗美援朝时苏联给了中国哪些援助,第1张

一、提供轻武器援助

在进入朝鲜战场的初期,志愿军面临着武器装备不统一的问题。当时志愿军手中的武器还多来自缴获,型号五花八门,规格极其混杂,仅步兵武器就有多达11个品种。

这一情况给弹药供应带来极大的困难,当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有12个军36个师的兵力,但是却仅有6个步枪和机枪弹药基数。针对这一问题,苏联在战斗初期向志愿军提供了大批轻武器援助,包括14万支步枪,26万支自动抢,9000挺机枪,配套175亿发子弹,等等。

二、提供坦克车辆援助

建国之初,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十分诸如坦克与装甲车。针对这一问题,初苏联在1950年以后将众多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运到中国,这其中有T-34坦克300辆,IS-2型重型坦克60辆,ISU-122/152重型突击炮40辆,中国利用这批装备建立训练了3个坦克师和3个独立坦克团。

三、提供战机援助

当时志愿军的空军装备也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空军,早期的志愿军面对敌军拥有优势火力的空军往往束手无策。

针对这一问题,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飞机,苏联最初提供的是米格-9歼击机,然而这种飞机性价比不好,非常不适合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后来苏联于1951年向中国提供了372架先进的米格-15战机,中国用苏联提供的这批战机装备了6个空军师,极大弥补了空军建设得空白。

此后,苏联又陆续向中国出口1000架米格-15战机,由于米格-15的整体性能优于当时美军装备的F-84,因此志愿军空军获得了与美军空军叫板的能力。

四、帮助训练专业化兵种

中国部队使用这些装备。志愿军来到朝鲜战场之初,只有地面炮兵,非常缺乏反坦克炮兵与防空炮兵,后来苏联帮助志愿军组建了相应的兵种。

苏联在帮助中国军队进行训练建设得同时,也将相关的战争经验传授给了中国,包括苏联的大炮兵主义、纵深进攻战术等等,这些战争思想对后世中国军队有着极大的帮助。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

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美援朝

中国少数民族中是白色人种的有: 在中国的五十六的民族当中,属于高加索人(白人)人种的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塔尔族 基本上分布在新疆。

中国的俄罗斯族很有意思,有几万人。

他们也有几百年历史,大概分为这几波。

虽然早在明代,中国北方的鞑靼人之流,就开始和俄罗斯人接触。但中国真正大规模接触俄罗斯人,还是清代。满清刚刚建立之时,俄罗斯人已经彻底征服了西伯利亚。

通过当地的通古斯人的介绍,沙俄得知向东几千公里外,就是中国的黑龙江,那里非常富裕。

这些白俄官兵也自认是“张宗昌的老毛子”。白俄兵不会讲中文,只会说“张宗昌老毛子”这几个字。在作战的时候,友军问白俄兵口令时,他们就答“张宗昌的老毛子”,当时很多人就和他们开玩笑:“你爸爸是谁”白俄兵就答道:“我爸爸是张宗昌!”

这些人大多和中国人通婚,成为了俄罗斯族的主体,但也有一部分咬牙返回了苏联。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有长达10多年的蜜月期。

这一期间,大量苏联专家和军人在中国,仅仅专家就有2万人。

虽然原则上,苏联不允许专家和军人在中国结婚,但俄罗斯人不把男女关系当作什么大事。只要两厢情愿,苏联政府和军队也不管这些事。

一些苏联专家和军人年龄都不打,让他们一直禁欲也不可能。

所以,他们中的一些就娶了中国太太,当时中国也不禁止这种行为,只要明媒正娶不是私下偷情即可。

不过中苏决裂后,苏联专家全部撤退,这些中国太太和混血孩子,基本都被带走。

当然,也有一些太太不愿意离开中国的亲友去异国他乡,就选择了离婚。

他们的孩子,也就成为了崭新的俄罗斯族,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1949年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经常派飞机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轰炸扫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建设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还处于初创阶段,难以担当起防空任务。经过权衡,决定请苏联政府出兵援助我国,担负上海地区的防空任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规定,中苏两国政府保证共同采取措施反对任何外来的侵略。当其中一方遭到攻击时,另一方应全力向其提供军事援助。除此之外,在军事技术合作计划中,还规定了对中国现代化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援助。而且是苏方直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此项援助。苏联党和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出兵援助中国的决定。

当时,国民党空军拥有各类飞机约240架。其中美国的P-51战斗机110架、P-47战斗机48架、B-24轰炸机21架、B-25轰炸机28架和英国产轰炸机16架,以及一些P-38侦察机等。

苏联政府对国民党空军的实力和将担负的任务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决定组建一个独立防空部队集群航空兵,赴华担负上海地区的防空任务。

苏联独立防空部队集群负责人是:司令巴茨斯基中将,副司令斯柳萨耶夫中将,参谋长维索茨基近卫军上校等。集群由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第52高射炮兵师、第1高射炮探照灯团和第64近卫无线电技术营组成。其中第106歼击航空兵师是集群的主要打击力量。该师师长亚库什上校、副师长诺维茨基上校、参谋长科马罗夫中校。该师下辖3个团,装备各类飞机126架。其中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装备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40架;第351歼击机航空兵团装备拉-11和拉-9活塞式歼击机40架;第829混合航空兵团装备图-2轰炸机10架、伊尔-10攻击机25架和一些伊尔-1飞机。除此之外,该师还辖有一个独立运输大队以及其他保障部队,装备10架里-2。

如果说第106师是集群的主要打击力量,那么,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则是主力中的主力了。当时,正值世界各国空军开始由活塞式飞机向喷气式飞机过渡。该团装备的米格-15歼击机是苏联军队的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5的军方试验就是在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进行的。该团是空军和防空军第1个装备米格-15的团,可见该团的分量非同一般。但米格-15性能到底如何,当时还从没有接受过实战检验。第106航空兵师的师部设在加里宁区的维巴尔索夫机场,属莫斯科防空区;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则隶属于莫斯科军区第324歼击航空兵师,驻扎在莫斯科郊区的库宾卡;第351歼击航空兵团则驻扎在我国辽东半岛,隶属第83混合航空兵军;第829混合航空兵团就是在我国辽东半岛组建的。

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是莫斯科军区空军的一支中坚力量。莫斯科军区空军的地位要远远重要于其他任何军区空军的地位。该军区空军司令、近卫军中将瓦西里・约瑟夫・斯大林,正是苏联人民的领袖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小儿子。虽然斯大林对自己的儿子没有特殊的关照,但在保障和装备方面该军区无疑仍享有"特权"。该区的很多部队都得到了最新式的技术和武器装备,油料的供应也都大大地超过了标准。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也在其中。在战后,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多次参加过莫斯科的空中阅兵,所以素有"校阅部队"之称。

1950年2月中旬,集群航空兵接到了任务和转场到战区的命令。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的任务是:阻止国民党军队轰炸上海市,并阻止其舰船在扬子江中通行,以此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正常集结,并为中国人民最后战胜国民党军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一切必须的保证。

转场到战区,对远在莫斯科的第106师师部和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来说,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比已在辽东半岛的第351和第829两个团要多得多。2月13日晚,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瓦西里・约瑟夫・斯大林来到库宾卡机场。他刚一到,就向驻扎在机场的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发出了战斗警报。全体人员刚集合,他就命令:"明天3时前,全团人员要转场到莫斯科中心机场。"2月14日早晨,全团人员集中在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官邸前,斯大林中将亲自下达了作战任务并致词,对出国执行有重大意义任务的下属们送行。所有军官都换穿了便装并交出了个人的文件。但是全团并不能立即出发,因为,有部分人员还在休假和疗养,要等人员到齐才能出发。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1950年2月18日22时,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由莫斯科的亚拉斯拉夫火车站乘专列向远东出发了。第106师属莫斯科军区防空军。2月15日,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师长亚库什在师部全体军官大会上下达了任务:一、师部全体人员准备于1950年2月17日出国;二、2月16日全天和17日上午进行文件清理工作。第二天,莫斯科军区防空军司令莫斯卡连科中将来到维巴尔索夫机场。在出国全体人员大会上,司令员下达了转场作战任务,并说明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意义。这位享有极高卫国战争荣誉的将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军官们和其他人员表示欢送,并恳请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辱没全师军人和苏联武装力量全体人员的荣誉。2月17日,师指挥部乘火车出发,奔赴远东。

2月14日,远东军区空军司令克拉索夫斯基中将来到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驻地--大连机场。他向全团人员下达了任务。2月18日前,全团要与来自第83混合航空兵军的人员配齐。2月17日前,第829混合航空兵团在辽东半岛的大连机场基本组建完毕。

2月26~27日,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地面梯队最早抵达上海地区。一个星期后,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空中梯队也抵达中国的徐州机场。同日,运载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飞机越过中苏边境线。3月3日,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全体人员就已从地面抵达上海,并利用剩下的几天时间准备机场以接收飞机。第829混合航空兵团抵达战区的时间整整是一个月之后。

遗憾的是还没有打仗,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就遭受了损失。在由辽东半岛向徐州转场途中,第351团的马克耶夫中尉驾驶的拉-11飞机的发动机突然熄火,飞行员驾驶飞机滑翔到海岸线,但在迫降时飞机失事。因为马克耶夫中尉既没有使用降落伞,也没有进行无线电联络,飞机就坠落了,所以,领导判断飞行员在空中就失去知觉或牺牲了。除此之外,在这次转场途中,第351团的3架飞机分别在起降时发生了事故,但都被及时修好并恢复了战斗力。

徐州机场是第106师的主要集结机场。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米格-15歼击机要在这里进行组装。第829混合航空兵团也要在这里集结。所以师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对这个重要机场的空中掩护。

在转场的第二天,第351团的飞行员们就开始担负对徐州机场和电台进行空中掩护的任务,阻止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接近机场。在机场,有两个大队处于常备状态,在敌人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大队经常派出飞机升空巡逻。

事实证明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采取的机场保卫措施是及时的。国民党的特工部门很快就得到了苏联空军部队在徐州地区驻扎的情报,并立即派出自己的侦察机对这一地区进行照相侦察。

3月13日10时56分,第351团西多洛夫上尉率领的拉-11歼击机中队,发现在机场南12~15公里、低于自己200米处有一架敌机,他们判断这架敌机是B-25侦察机。B-25侦察机是B-25轰炸机的改型,它是美国北美飞机厂制造的,1941年初开始大批服役。该机是美国在大战中性能最好的、使用最广泛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在它的翼下短舱内安装有2台R-2600型"旋风"发动机,单台功率1700马力。它的翼展206米,长1613米,高495米,时速438公里,升限8230米,最大载重1360公斤。在机头、机尾和机身上下左右设有10多挺127毫米的机枪,有很强的防御火力。

西多洛夫上尉率领的拉-11歼击机,是前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服役前最后的活塞式战斗机,是二战中苏联在拉-9的基础上改进的远程战斗机,它装有1台空冷式发动机,功率1870马力,翼展995米,机长89米,最大时速690公里,升限11000米,装3门23毫米航炮,有很强的进攻能力。

西多洛夫上尉最先发现了敌机,他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自己的僚机和机场指挥所。当地面正在研究收到的情报时,西多洛夫上尉从后上方扑向敌机,隐蔽接近敌人的侦察机至400米,然后用3挺23毫米航炮开火,只用了几发炮弹就击中了目标。B-25开始冒烟,急剧下降高度,企图摆脱苏联歼击机,但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西多洛夫猛地将自己的飞机拉起来,脱离攻击,然后再次冲向逃跑的敌机。敌侦察机已经无心恋战,西多洛夫上尉趁机在近距离把自己的所有弹药都打了出去。B-25开始还可以保持高度,但最后还是掉在了徐州东南50公里处。就这样,第351团的中队长西多洛夫上尉取得了苏联防空部队在中国上空首次空战的胜利,从而揭开了苏联防空部队在华作战的序幕。

失败并没有使国民党军队停止活动,第二天,又有一架B-25侦察机企图对徐州机场进行侦察。苏联防空部队得到情报后,拉-11中队立即升空进行截击。12时25分,在机场偏南处,长机杜申上尉发现在距自己左侧3公里处有一架敌人侦察机。地面下达了进攻命令,杜申猛然加速,力争赶上逃向大海的侦察机。瞬间的追击,敌机已在苏联歼击机的火力范围之内了。在距B-25只剩下70米时,杜申才发射了一长串炮弹,炮弹打中了敌机的右发动机。火苗马上从蒙皮下面冒了出来,B-25开始失控右转,杜申发射的炮弹正中要害,B-25二号发动机起火,敌机失去高度,被迫降在距机场4公里的地方。机组一人丧生,其他6人被俘。

为了阻止敌机再犯徐州机场,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19架拉-11被调往上海市江湾机场。此后,敌人停止了对这一地区的侦察,只是时而在上午有P-51双机编队快速在苏联歼击机的活动空域擦边而过。苏联歼击机虽无法截击快速而去的敌机,但对方也无法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侦察。

3月底之前,国民党军队指挥部决定由双机侦察改为对上海市进行集群轰炸。3月20日,敌人的B-25轰炸机由P-51战斗机保驾,企图进行首次轰炸。苏联以长机斯米尔诺夫上尉为首的拉-9双机,与P-51战斗机展开了空战。经过瞬间的空战,国民党的战斗机被迫逃到海岸线以外去了,而苏联的飞机禁止飞到那里去。就这样,敌人的飞机再也没有进入苏联歼击机的防空区域。

1950年4月1日,在集中和准备之后,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开始正式使用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39架米格-15和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25架拉-11,执行保卫上海的任务。剩下的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14架拉-11,则留在徐州机场用于保护机场上准备随时参战的飞机,因为第29歼击航空兵团暂时还要驻扎在这里。第829混合航空兵团主要用于消灭敌人的轰炸机,而第351歼击航空兵团的部分力量,则用于牵制并消灭国民党的轰炸机,其余力量将用于加强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

除此之外,我方还制定了防止敌人从海岸封锁线和在防区进行空降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唱主角的是第829混合航空兵团。其任务是:在第351团拉-11歼击机的掩护下,使用图-2轰炸机消灭敌人军舰和登陆船只;使用伊尔-10攻击机消灭敌人的小型护航舰和登陆的有生力量。此时,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任务是防止敌人战斗机骚扰第829混合航空兵团的作战行动。

由于当时苏联的飞机被禁止穿越上海地区,所以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的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当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如果没有相应的命令同样也不允许进入这一地区。

1950年4月上旬,国民党空军准备大规模行动。4月8、9日两天,敌人指挥部决定对上海和驻扎有苏联空军的机场进行大规模轰炸。敌人准备出动P-51对上海的防空进行侦察,但这次同样一无所获。

4月2日晨,长机古若夫大尉和僚机雷法勒上尉驾驶的拉-11歼击机,通过无线电引导与两架国民党的P-51战斗机接近。P-51绰号"野马",是美国北美飞机厂制造的,被视为二战中美国最好的战斗机,它装有1台水冷式发动机,最大功率1400马力,翼展113米,长985米,高418米,最大时速700多公里,升限12800米,装备6挺127毫米机枪,加装侦察设备后可用于侦察。这两架P-51在高于苏联歼击机200~300米的高度飞行,竟然没有发现苏联歼击机。苏联的带队长机隐蔽接敌,占据进攻的有利位置,突然向敌机开火,并击中了P-51僚机。第一梭子炮弹射出去,敌人的"野马"就栽了下来。

P-51长机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僚机坠落,开始平稳转弯。古若夫向左掉转机头,突然对其进行攻击。在大约70米左右的距离上发出了两梭子炮弹,只见这架长机"野马"脱着长烟掉到海里去了。在这之后,敌人的飞机机群不止一次企图突破上海,但都没有成功。

为了打击敌人的空袭行动,苏联歼击机及时升空,打乱了敌人的计划。国民党飞机在海岸线上遇到严阵以待的米格-15和拉-11,不但不敢接近,而且马上掉头就走。国民党空军副司令承认他们的飞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机组对进行空战的准备不足。

4月28日这天,国民党的一架P-38侦察机越过海岸线,但很快被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两架米格-15截住。其中僚机首先发现敌侦察机,并按长机命令首先向敌机攻击。只见他在500米的距离上三炮齐射,但由于距离太远,炮弹从P-38右翼擦过。长机紧跟僚机,但他没有向僚机那样,而是在距离敌机大约300多米时才发射了3梭子炮弹。只见敌机开始冒烟,并向左来了个半转弯,苏联歼击机抓住这一战机进行第二轮攻击。敌人的侦察机消失在浓烟之中,没能返回自己的基地。此次胜利虽然只击落了一架国民党的P-38侦察机,但却在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在苏联防空作战史乃至在苏联航空制造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是苏联飞行员使用喷气式飞机取得的首次胜利。

苏联空军首次使用的喷气式飞机就是米格-15型。该机是苏联空军装备的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装有一台最大功率为2700马力的BK-1型发动机,翼展1008米,长1010米,高37米,最大时速1070公里,实用升限15500米,爬升率每秒50米,装备37毫米机炮一挺、23毫米机炮两门,还可加挂炸弹。采用机头进气形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型座舱盖,机翼为后掠35度的中单翼,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两颗炸弹。米格-15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1948年3月投产,12月刚刚开始服役。

1950年5月,国民党空军的战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把轰炸改在夜间行动,使用4台发动机的B-24轰炸机进行。但敌人轰炸机的首次出击就以悲惨的下场而告终。

5月1日,国民党派出一架B-24企图轰炸上海。刚一收到敌人轰炸机飞行的无线电情报,第106歼击机航空兵师师长就命令第2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的4架米格-15升空。其中一个双机编队被引导到6000米高度,另一个双机编队是在近卫军上尉申卡连科的指挥下,在2000~4000米的高度进行搜索。探照灯的光线"抓到了"正在飞往上海的B-24轰炸机,此时,它的高度是2000米,申卡连科立即接敌。虽然高射炮已经开始向敌人轰炸机猛烈开火,炮弹在米格机前进的航路上咆哮,但申卡连科始终没有离开航路,双方迎面相遇了。在距轰炸机还有4~5公里时,申卡连科为了减速,放下了刹车板甚至起落架。这时,轰炸机也发现了苏联飞机。B-24左转弯企图在黑暗中逃跑。这时,申卡连科收起起落架和减速板,咬住轰炸机开火。从HC-23炮射出的第一梭子炮弹打低了,第二梭子炮弹打偏了,第三梭子炮弹是从37毫米口径炮中打出来的,正中B-24的机身和发动机。笨重的轰炸机进入左螺旋,以60~70度的俯冲角栽入地里。后来得知,在B-24领航员座位的后面,坐的是国民党空军第3轰炸机团团长。这一次取得的胜利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是苏联飞行员用喷气式歼击机在夜间取得的首次胜利。这位国民党重型轰炸机团长的丧生,毫无疑问对敌人的战斗士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此以后,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完全停止了到这一空域的活动。

这次被击落的国民党飞机B-24,又称"解放者",是美国在二战中研制的轰炸机。它装有4台R-1830型空冷发动机,单台功率1200马力,翼展3352米,长2047米,高548米,时速480公里,升限8500米,装备机枪10挺、载弹量4000公斤。

与此同时,新任务又下来了。根据签署的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包括空军在内的大批军事装备。第106师又接受了帮助中国空军掌握苏联装备的任务。1950年7月31日,第106师的作战任务实际上已经结束。

从1950年3月8日至8月1日,苏联援华第106师的飞行员们进行了230次战斗飞行,其中夜间飞行11次。进行了7次空战,击落敌机6架,其中1架B-24、2架B-25、2架P-51和1架P-38,没有遭受战斗损伤。数量上的胜利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第106师圆满地完成了他们所担负的保证上海和所属地区安全的战斗任务,没有一颗炸弹落到防区内,企图窜入我国上海的敌机全部被苏联的歼击机消灭和赶跑了。因此,他们使得一同来华援助的第52高炮师的炮兵们无事可做,"失业"了。而且,米格-15歼击机还首创了昼、夜间击落敌机的记录。苏联防空部队集群航空兵的这些战绩,将永远载入中国航空史册。

责任编辑:京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6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