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习俗三拜九叩

中式婚礼习俗三拜九叩,第1张

中式婚礼的讲究很多,要想办一场真正的传统样式的婚礼,就应该仔细了解一下他的习俗。

1、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友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贴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问名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薄礼至女方家,议婚继续进行,也叫过文定或小定。

纳徽:正式送聘礼至女方家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缘;十一月则隐含无尽之意。

亲迎:正式成婚,迎亲表示了男子要求从夫君的强烈愿望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3、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家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4、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吉祥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意谓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

5、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散撒迷。

7、迈火盆:新娘莲步轻移,迈过火盆预示婚后生活红红火火。

8、跨马鞍:利用谐音寄托祝福,预示婚后两人生活平平安安。

  1、三跪九叩其实不很古,这个礼节只是从清朝开始的。

  2、三跪九叩之礼的行礼方式为:听到「跪」的命令时,行礼者跪下,随著「一叩头」、「再叩头」、「三叩头」的三声命令,将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将额头叩向地面。听到「起」的命令时,行礼者起立。如此发令共计三次,行礼人叩头共计九次,因此被称为「三跪九叩之礼」。

  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近义词

  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出自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解释

  叩:磕头。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于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红布挂枝头,俞文芊~,拜了大柳树做干娘。”

  简要介绍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作礼就是拜礼,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科仪对礼拜的规定去做。心礼是不必动作,心念口言,即可感动神灵。 据书籍据载应在周就有三跪九叩礼了!而三跪九叩礼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明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 。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

  清

  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然而,因为各国礼仪习俗不一,遇有拒绝行此大礼的抗议,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轻易屈尊降贵免此大礼自觉有失大国脸面,因此,时有“礼仪之争”。

  康熙

  康熙朝,俄罗斯使团来华访问。大使不愿向皇帝下跪,遂起争执。 当时,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俄罗斯方面认为欧洲外交通行“对等原则”,大使代表沙皇前来与清帝国修好,理应得到平等对待,而非行此有背尊严的臣属之礼。这一争执顿时让双方陷入尴尬。 只因康熙非常愿意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两国在外交谈判内容上争议不大,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撕破关系,无功而返。 此时,礼部想出折衷办法,希望以私人召见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礼,这样对於两国来说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罗斯大使不采纳如此建议。 迫不得已,中国方面唯有请出当时在华传教的一名传教士前来斡旋说项,该名传教士巧妙的根据中国人向来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将头颅外露之一传统,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罗斯,必定向沙皇行脱帽致敬礼,并入乡随俗,尊重俄罗斯传统礼仪。话已说到这份上,俄罗斯大使也就乘机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皆大欢喜。 清朝自视为“天国”,中国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礼仪在传教士的眼内属于“世俗之礼”,理应得到尊重。然而,中国方面对待欧美国家所重视的平等概念却没有认清,认为行“三跪九叩”觐见理所当然,中西文化的冲突然日渐激化。随著中国国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国威仪旧梦的满清终於被迫近的枪炮声警醒,而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後於世界。

  辛亥革命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许多“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注:宋延斋:《蒲圻乡士志》,转引自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此外,以上海为例,色情消费、游乐消费也成为商人、富人等消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三跪九叩的利弊 三跪九叩表层上代表了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但实则这是一中封建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利的作祟。

三跪九叩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

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三跪九叩解说

站立在起步位置,双脚平行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准备起步。起右脚,向前方迈八字大步,走三步,两脚平行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后目视前方,双手拱手作揖三次次,右手前、左手后。

手落下后,右手扶右膝先下跪,然后是左腿下跪,形成双膝下跪的姿势,双手向上分开与肩同宽,手心向内与头平齐。向下叩头一次,手与头同时落地,手心向上,放在头两边。

双手与肩宽和头平齐,连续叩头三次。之后,抬头挺胸,站起身来,先起左腿,后起右腿。至此,完成了走三步,一跪三叩首的礼仪。站在第三步的这个位置,迈右脚,向前走三步,重复做一跪三叩的动作。总共做三次,即三跪九叩。

1三拜九叩是拜三下跪在地上叩九个头,而三叩九拜是叩三个头,拜九下。

2相比较三拜九叩更虔诚。

3三拜九叩: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4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

5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6拜是自祭其身,把自己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

7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

8叩是顶礼恭敬。

9佛教: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10宋道诚《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

11《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

12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13故三拜为礼数也。

14三拜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宝日月星,象征三才。

15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16三拜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

17心态保持平和。

九拜的解释

(1)古代 祭祀 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黄庭内景经·常念》“存漱五牙不饥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 鸡鸣 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

词语分解

九的解释 九 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 多次 或多数: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部首 :丿; 拜的解释 拜 à 表示 敬意 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恭敬 地: 拜托 。 拜谢 。拜读。拜别。 拜谒 ( 拜见 ; 瞻仰 陵墓、碑碣)。 行礼 祝贺 :拜年。拜寿。 用 一定 的礼节授与 某种 名义或职位,或

一跪为一拜,磕一次头为一叩。

也就是说应该先前进半步立于跪垫前,随后右手搭左手虚抱拳(抱拳拱手打招呼是左手搭右手,这是拜吉。右手搭左手是拜凶,一般用于丧葬或打架挑衅),虚抱拳低头鞠躬,手一定要在头上。

然后顺势跪倒,这为一拜。

之后磕头三次,这为三叩。

起身,后退半步。

之后重复动作,直到跪倒三次,磕头九次,这才算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但三拜九叩是大礼,一般只会用于重大场合,比如祭祖或救命之恩。

一般丧葬甚至拜师,有一拜三叩就够了,没有三拜九叩的,因为这不合死者身份。

就像你给一个地位低的人端茶送水拍马屁,这不但不会造成好的效果,反而会让更高位的领导反感,有捧杀之意。

按迷信说法,会让死人的祖宗觉得受到侮辱,容易祸及后人。

所以三拜九叩是不能随便用的,古代皇帝都不会轻易接受三拜九叩。

除非是四世同堂的老者喜丧后可用,也就是爷爷奶奶的母亲父亲。

毕竟已经福荫过三代后人了,即便是死了,也足够称得上为老祖宗,只有这样的人丧礼才会让小辈三拜九叩来答谢祖宗福荫。

便是父母丧葬也不可三拜九叩,这可能会让父母死后不安。

所以丧礼,一拜三叩才是礼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28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