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陈追了小雨一年的时间,但是小雨依旧没有答应。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陈可谓是用尽了花招。送花、请吃饭、请看**、制造各种偶遇、时不时的嘘寒问暖、早晚必备的短信问候……总而言之,小陈综合了自己的想法、朋友的想法、百度的攻略,频出奇招,但是依旧没有能够牵到小雨的手。
小雨的闺蜜看着小陈追小雨的种种举动,从一开始的冷眼旁观,到最后的临阵倒戈,都劝小雨试试。“恋爱而已嘛,又不是结婚,不合适赶紧撤就是了”这个是闺蜜小A的原话。
可是,小雨并没有答应。她不想因为感动而和小陈在一起,也不想因为习惯而和小陈在一起,那样对小陈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更为重要的是,她不想轻易的开始,一旦开始,她就不想结束。
终于一年之后,小陈偃旗息鼓,再不提喜欢小雨的话。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或许更适合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
又半年,小陈外调,和小雨搭档的男生换成了小天。
两个月之后,小雨告诉闺蜜,她要结婚了,而结婚对象竟然是跌破众人眼睛的小陈。
闺蜜纷纷表示不解,之前小陈追的人尽皆知,小雨都没有答应,怎么反倒分开了,两个人就要结婚了呢?
小雨开玩笑的说,因为爱情啊!
其实,在没有大张旗鼓追求小雨的那半年时间里,小陈依旧默默地关注着小雨的一切。不管是小雨的工作,还是小雨的生活,他在其中都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知道小雨的心结,明白小雨的不安,所以用更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来感化小雨。
温水煮青蛙才是小陈最为高明之处,当然,最关键的是,小雨并不是对小陈没有感觉。
如果决定在一起了,那就好好的在一起,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02
小菲和小何最终还是分手了。
青梅竹马十二年的时光最终还是抵不过小何和同事小朱六个月的相处。
两个人共同的好友还是很多的。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在为小菲抱打不平。
可是,从分手的那一刻开始,小菲看起来一直是那么的淡定,不哭不闹,如常工作,如常生活,只不过多了一个爱好,那就是旅行。
小楠作为小菲最好的朋友,自从小菲分手之后,和小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她怕小菲一时想不开,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小菲倒还是一如既往,长此以往,小楠也就放松了对小菲的关注。但是令她想不到的是,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当然,这个意外并不是小楠以为的小菲会为情自杀这样的意外,而是在小菲分手半年之后,在旅行的途中发生了车祸。等到小楠匆匆感到医院的时候,看到的居然是一个男生握着小菲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她。
小楠压下心中的疑惑,关切地问着小菲的情况。幸运的是,小菲伤的并不是很重,如果不是那个时候小菲正在和小楠微信,恐怕小菲也不会告诉小楠她受伤的事情,以至于让她特意请假过来探望她。
等到那个男生出去买饭的时候,小楠开始了盘问。
小菲说,他叫小哲,我们的关系就是你看到的那样啦!
那你们是如何认识的啊!小楠又问道。
我们是在四个月去厦门旅行的途中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是独自一个人在逛鼓浪屿,你也知道我路痴,然后就随便找了一个人问路,然后就认识了。然后就聊起来了啊!这次他知道我发生了车祸,连夜赶了过来,后来你都知道了啊!小菲微笑着说道。
看着小菲眉眼带笑的样子,小楠停止了继续探寻的心思。因为她知道,她是真的爱他。
小菲没有说出口的是,在和小何分手的时候,她真的痛不欲生,可是她挺过来了。在发生车祸的那一刹那,她脑海中闪现的居然是小哲的面容。在厦门旅行回来之后,小哲就直接表明了对她的好感,可是她迟疑了,她怕再次受到伤害。没有想到,她的心已经替她做好了决定。
这次出车祸,小哲来看她,直接向她求婚了。小哲倒也没有说太多甜言蜜语,只是有一句话倒是触到了他,他说“给我个机会,让我照顾你一辈子”,余生那么短,想爱又何必怕受伤害?
如果我决定和你在一起了,那就是将我的一辈子都托付给你了,答应我,不要放开它,好吗?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97129457
彝族陈小陈与金沙子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当时金沙子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在他的商业聚居区开了大量商店,发展了很多贸易和工业活动。彝族陈小陈的家族也是当地著名的商人家族之一,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地区深耕了几代人,并与金沙子家族保持着紧密的商业往来。双方的合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交往,还包括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双方都秉持着尊重传统文化、珍视文化遗产等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些方面也有长期的合作。
后来,金沙子家族开始衰落,而彝族陈小陈家族依然存续,尤其是近年来在新兴领域和文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双方的合作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调整,但是彝族陈小陈和金沙子家族的合作历史仍旧被人们所铭记,而且彝族陈小陈也在金沙子家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文/小薇猫
前段时间,和CL聊天,偶然看到我们认识的同一个朋友的名字,我和这个朋友是同事关系,这个朋友在CL的手机上备注是“小李”,我惊讶地说“这是她吗?我一般不这样叫,我都叫她小名”,CL也很奇怪,她说我一直都这样叫啊!
其实曾经我也这么叫过这个朋友,但是朋友跟我说,她不喜欢我这样叫她,总觉得跟领导似的。后来我就改叫小名了。
仔细想想,自己工作了这些年,也是一直被这么称呼过来的,每次一听到“小何”,我一下子就知道是上司或领导叫我了,感觉很别扭,第一反应是有些排斥。
也许,这是在工作中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称呼了,有些人的名字比较拗口,叫全名不合适,再者,作为职场新人,同事、领导不会特意记住你的名字,谁知道你明天还能不能看到你,这样简单多了。
然而,被叫多了,却越发对这个称呼爱不起来,并且身边的朋友们也跟我一致认同。这些称谓,已经逐渐不合时宜,在年轻一辈中不适用了。
通常,这是上级对下级的常用称呼,这种情况在年龄大的很常见,年长者会特别热衷于将自己的地位(或者说层次?)与后进的年轻人区分开来。以一些较正式的昵称来称呼,譬如你到了一个新单位,别人叫你小李什么的,显得年长者的经验比你丰富,见识比你多,自然你要将他认作Mentor。不是说马首是瞻,至少要是不反对他,当然也包含关爱之意。
如果不够熟悉,只知道姓,这样称呼,有点瞧不起别人,自己卖老显辈分的味道。年龄和你差不多大的领导,这样称呼只是在强调我是你的上级,自我有一种优越感。再者,试想如果你的领导比你年龄小一些,他也这样称呼你的话,是不是很可笑?
现在在职场中,强调平等关系,即使是领导对下属,虽然是管理和领导的关系,也不应该是指手画脚、高人一等点的心态,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要让你的下属能顺利地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领导也要能够平易近人,尊重且与下属平等相处。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言行中亲切、随和待人,而用“小李、小张”之类的称谓,就会让下属产生威严感和距离感,使人觉得高不可攀,让人敬畏、害怕,这样就会影响到融洽的人际关系,也间接影响到下属的士气和工作的开展。
老同事对新入职员工比自己年轻的一种称呼,同样是一种优越感,我比你熟悉工作,我经验比你丰富,这种情况正常应该在入职几年后消失,如果超过3年同事还这样称呼,且年龄差别不大,职位平级,只有证明称呼者自我优越或者不够关系还不够亲密,实在是不礼貌,长期下去,相信同事关系也会变得很生硬。
不管你是职高一等的老手还是新近入行的新手,都应绝对弃绝不平等的关系,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间相处的大忌。
可以说这是一种古老的手段,类似于套近乎,对后辈施加些影响力,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这是“展示权力感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
年轻人习不习惯呢,我认为这种方法在年轻人中的效力不如上一辈人们强了。调查一下就知道了,大家都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听起来觉得对方比自己社会、工作地位高,听起来很不舒服。
如果遇到重名的同事,比如姓刘,有小刘,小小刘。这样更加没存在感了,听起来更不舒服。
古人说直呼其名大不敬,这个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改变观念,记住别人的名字才是真的礼貌,西方就做得比较好。有一个比较大的案例: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纪念碑上几乎记全了名字,再看看我们南京大屠杀纪念碑有几个名字?之前没有搜集完全是一方面,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从未好好记得一个人的名字,都是老王老张,小郭小杨这么叫着。
名字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 也是代表我们一个个体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便于别人记住,别人记住你,才能显示出你的价值。 如果自己的名字别人都不能叫那你取毛名字啊!
我一直尝试无视别人对我的这种做法,但每次被比自己还小的人称呼为小加姓,就很不爽,早就已经有数不清的羊驼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在我内心奔腾。所以,心里自然而然也就竖起一道墙了,不可能和他们走的太近了。
那么,如果你不喜欢这个称呼,会怎么做?
如果你一进入公司,在对大家介绍自己的时候,就不要说自己叫小什么,先说出自己的大名,再告诉他们可以叫我的昵称XX——“你们可以叫我XX。”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想要一下子让别人不喊你的“小+姓”,还是比较困难的,也需要大家的思想转变。当别人依然这么叫的时候,告诉别人该怎么称呼你就好了。这样别人也会知道你不喜欢这个称呼,怎么称呼你比较能接受。
不过像我身边所了解到的公司,其中创意、媒体、广告行业,员工年龄差距不大,也就不太有领导下属那么层次分明的关系了,大家都用昵称称呼,也比较亲切,能拉近距离感。
如果称呼“小+姓”不好的话,应该如何称呼?
1 对于同龄或者比自己小一点的同事,在正式场合称呼全名,若是三个字称呼名字的后两个字。在私下大家都是同龄人,小名、绰号之类的根据大家的关系远近称呼。
2 对年长的同事,切忌在没有同事说明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称呼其名。比较合适的称呼就是“某工”、“某老师”、“某师傅”。如果关系比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称呼小名、昵称。
3 对于领导的话,最好的就是称呼官职,如“某种"、“某经理”,但有些领导走群众路线,喜欢让别人称呼其哥姐之类的或是直呼其名。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分场合,在正式场合或有外人在的情况下,还是称呼官职为好,私下可以把握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和领导的个人嗜好而定。
为高一新生心理问题把脉
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相比其他年级明显地多,这原因出于什么呢为高一新生心理问题把脉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尽管新学期已经来了,但部分高一新生提起上学就头疼,不想写作业、不想参加学校活动,还想接着玩、看电视、上网。
专家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指出,大概有三类学生比较不适应新学期生活。家长学校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失意型 对于那些没有考上自己预期的学校,或者虽然考上了中意的学校,却没有如愿地进入重点班的学生来说,新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从挫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疏导与教育。
松懈型 有的同学经过初三一年备考,终于考上了理想学校,难免会长出一口气,松懈下来,听课漫不经心,作业稀稀拉拉。对这些孩子,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在高中会遭遇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新的学习生活。
担忧型 对更多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对新学校充满了憧憬,也有着不少担忧。高中新课程究竟是什么与传统课程有什么不同新课程对高考有什么样的影响当这一切都不明晰的时候,他们茫然。这样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多鼓励,排除他们的担忧。
延伸阅读:
高一新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一、 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根据专家提出的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为:
(1)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2)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3)乐于学习。
(4)善与人相处。
(5)善于自我调节。
(6)情绪愉快而稳定。
被测学校高一大多数学生心理状况属于健康水平,他们能客观地对待现实,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乐于学习,并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更大成绩。小刘,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49名,但他入学后,并没有灰心,而是热情关心班集体工作,性格开朗、大方,很快就得到班同学的喜爱,他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与同学互帮互学,到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已进步为20名,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类似的心态健康,学业进步大的学生也不少。
但是,心理不健康的高一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或孤高自傲、或苦闷、失望,自暴自弃,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与周围环境不和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测试的高一学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高傲心理。
在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境优越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所以操纵欲、支配欲极强,别人的行为稍不如意,就要横加干涉,自己却我行我素,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小林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中的佼佼者,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但初中升学试成绩考差了,没能考入预定的学校,而是以第三名进入普通中学,入学后,他显示出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自习课常常讲话,不喜欢上的科目就借故不上课,对教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不接受,甚至认为老师和同学故意针对他。小蒋,中考被我校录取,虽然成绩仅高于录取控制9分,但因父母是建筑公司老总,千万富翁,常常引以为自豪,目空一切,独往独来,什么都不屑一顾,谁的劝导都听不过去。
2 焦虑心理。
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大部分为各校的尖子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往往还是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但进入高中后,尖子云集,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小学或初中时的优势。高一学习科目多,跨度大、难度偏高,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部分学生从原来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变成中等生甚至落后生,如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心理。小王,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一名,由于未能顺利适应高中的学习,半期考试只排在班的二十多名,家长觉得不理解,多次找班主任对小王做工作,小王感到压力很大,整天觉得闷闷不乐,在心理测试中显示为异常焦虑型。
3失落心理。
优秀学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出风头以引人注目,达到心理平衡。小王初中时,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一名好学生,他以高于录取分数4分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中学,但这个成绩只排在班的中下水平,加上前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小王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为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小何忽然变得"活跃",有时,课堂上老师刚说一、两句话,就会大声"插话",常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无何奈何,不得不批评小王几句,小王却暗暗高兴。
4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表现为竭力摆脱对成人的依附和盲从地位,甚至我行我素,你劝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对教师家长的规劝往往采取抵触情绪,甚至强词夺理,高唱反调,这类学生容易做出越轨行为。小张升学考试的成绩刚达到我校重点班录取分数线,但他反应敏捷,自尊心强,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希望把他培养成优等生,经常找他谈话,帮助他克服贪玩好耍的习惯,并在学业上个别指导,严格要求他。可小张没有真正领会老师的关爱,而认为老师的“过分”关心使他没面子,是苛刻他。于是产生反叛心理,拒绝老师的教导,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任何事情,使老师和家长十分为难,其成绩与品行不断滑坡,目前已成为学校心理帮扶的重点对象。
5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主要是缺乏自信、心胸狭隘所致。进入高中后,面对新老师、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班集体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化,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继续保持优势,甚至越学越好,有些学生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时,缺乏自信、心胸狭隘的学生就会因各种各样的竞争受挫而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令别人也不好过!例E:小陈家境贫寒,所以她从小勤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跳出农门,摆脱贫困的生活环境,初中毕业以高分考上了高中重点班,她成了当时本村村民羡慕的对象,不过,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却不断退步,几经努力都没有明显效果,小陈失望了。她看着同室好友小李的进步,内心难以平静,于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凡是到考试前一周,小陈就"犯病"了,有时还"神志不清",弄得好朋友小李不得不放下书本,把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用去陪她看病,为她煮药、打饭、洗衣,小李的考试成绩自然大受影响,小陈却高兴了。
6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缺乏主见,缺乏原则性,以别人好恶作为行事准则。高一学生来到新的环境,没有了以往的好朋友为伴,内心渴望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特别是住读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长的关心和监督相对减少,难免产生孤独感、恐惧感,心中不踏实,他们更希望尽快溶入新集体,为避免被其他同学排挤,有时明知不对,他们也随大流,人云亦云了。所以,从众心理尤其在住读生中表现突出。小冯来自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进入高中后,同班六位同学住在同一宿舍。有一天,小冯的妈妈找到班主任反映情况说,小冯最近常在周末去游戏机室,父母知道后批评他,但小冯解释说,同宿舍的同学都会打游戏机,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丢面子,同学叫他去不去也不好,并且要求父母给他买一台电脑、增加零用钱。家长劝说无效,便请教师出面做教育工作。
7松懈心理。
初三学年为了升上好的高中,一般都是勤奋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成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飘飘然,或把升大学的希望建立在高三年级再努力上。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并出现令家长和老师吃惊的下滑。小何在初三学年是班的数学科代表,学习认真、主动,成绩不断进步,升中会考以科科138分的成绩考上一所高中重点班,但升上高一后,他的精力却主要放在打球等娱乐活动上,欠交作业、违纪名单上也有了他的名字,常常被老师批评,成绩从入学时的班第二名退到三十多名,原班主任找他谈心,劝他努力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他很不以为然,认为刚刚辛苦了一年,应该玩一玩,而且高一离高考还远,不用太心急,他到高三时自然就会努力了。
8早恋心理。
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神经系统和各生理器官的发育趋向成熟,其性意识快速增强,异性交往的期望越来越强烈,产生怀春的情爱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父母师长的教育使大多数中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过早陷入早恋。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考试和家庭的压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学生情感畸变,这一时期如果老师和父母的关心、指导不当,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促使这类学生寻找新的情感寄托,以获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从而陷入早恋误区。小赵生长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干部家庭,但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她,初三时他同学小何好上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勉强升入高中后,并没有按照父母、教师的正确引导去对待学习生活,经常给在另一所学校的小何通电话、网聊。后来,小何转入同一所高中,两人更是频频相约,迅速成为学校的特辅对象。随着老师较长时间的集中特辅,小何渐渐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有心与小何分手,但小赵无法自拔,还是不断纠缠小何,为不误人误己,小赵的父亲只好让她转到了边远的另一所学校就读。
二、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绪和意志,本身就是优良品德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总伴随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绪的好坏,意志强弱,既影响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形成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二是要注重疏导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尤其是重视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笔者根据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做法和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 转变观念。
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对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教师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发展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教师要认识到,心理辅导是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义务。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和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学校、老师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向上的环境。
3学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要求提高尤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科学分解压力,即学会学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过大,有效减轻学生焦虑程度,考试也能从容应对了。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集体的关系不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向有心理障碍学生"求教",借此对其短处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释放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机会,使之保持愉悦、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优秀生,因此倍受老师、班主任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但有时却制造了一些优秀生长处的副产品-------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重视做好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的同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6心理教育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客观保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又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宽广的胸襟,从而自动地减小或消除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减缓心理压力,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7设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培训课,为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设一个阵地。
心理学表明,人有了心理负担,只有想办法释放出来才可以减轻或者解脱。为此,我校设有心理健康辅导站,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档案室,编印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如《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考试焦虑与自助策略》、《与师生和谐相处的策略》、《学会学习》、《我的学习动机》、《如何面对挫折》、《异性交往的原则》等等。学校还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每天下午由专职的教师负责咨询服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高一上学期完成全级学生的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档案工作,每期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根据心理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历程,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来分析确定学生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