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礼节的详解

三跪九叩礼节的详解,第1张

  1、三跪九叩其实不很古,这个礼节只是从清朝开始的。

  2、三跪九叩之礼的行礼方式为:听到「跪」的命令时,行礼者跪下,随著「一叩头」、「再叩头」、「三叩头」的三声命令,将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将额头叩向地面。听到「起」的命令时,行礼者起立。如此发令共计三次,行礼人叩头共计九次,因此被称为「三跪九叩之礼」。

  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近义词

  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出自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解释

  叩:磕头。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于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红布挂枝头,俞文芊~,拜了大柳树做干娘。”

  简要介绍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作礼就是拜礼,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科仪对礼拜的规定去做。心礼是不必动作,心念口言,即可感动神灵。 据书籍据载应在周就有三跪九叩礼了!而三跪九叩礼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明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 。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

  清

  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然而,因为各国礼仪习俗不一,遇有拒绝行此大礼的抗议,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轻易屈尊降贵免此大礼自觉有失大国脸面,因此,时有“礼仪之争”。

  康熙

  康熙朝,俄罗斯使团来华访问。大使不愿向皇帝下跪,遂起争执。 当时,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俄罗斯方面认为欧洲外交通行“对等原则”,大使代表沙皇前来与清帝国修好,理应得到平等对待,而非行此有背尊严的臣属之礼。这一争执顿时让双方陷入尴尬。 只因康熙非常愿意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两国在外交谈判内容上争议不大,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撕破关系,无功而返。 此时,礼部想出折衷办法,希望以私人召见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礼,这样对於两国来说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罗斯大使不采纳如此建议。 迫不得已,中国方面唯有请出当时在华传教的一名传教士前来斡旋说项,该名传教士巧妙的根据中国人向来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将头颅外露之一传统,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罗斯,必定向沙皇行脱帽致敬礼,并入乡随俗,尊重俄罗斯传统礼仪。话已说到这份上,俄罗斯大使也就乘机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皆大欢喜。 清朝自视为“天国”,中国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礼仪在传教士的眼内属于“世俗之礼”,理应得到尊重。然而,中国方面对待欧美国家所重视的平等概念却没有认清,认为行“三跪九叩”觐见理所当然,中西文化的冲突然日渐激化。随著中国国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国威仪旧梦的满清终於被迫近的枪炮声警醒,而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後於世界。

  辛亥革命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许多“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注:宋延斋:《蒲圻乡士志》,转引自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此外,以上海为例,色情消费、游乐消费也成为商人、富人等消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三跪九叩的利弊 三跪九叩表层上代表了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但实则这是一中封建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利的作祟。

三跪九叩,是指生肖龙,只有生肖龙,才会得到别人的膜拜。

龙人性格分析

  传说中那巨大、宏伟的龙使人们产生无限遐想。所以龙那神奇的品质,不管虚幻与否,肯定也包含在那些出生在龙年人们的心中。在中国,龙象征着皇帝或男性,它代表着权力。在龙年出生的人据说都带着命运之角。属龙的孩子喜欢拣重担挑,喜欢承担重要责任,即使这个孩子在家里最小也是如此。年龄较大的孩子常常能比他们的父母更能担负起抚养属龙人们的弟弟、妹妹的责任。中国人把龙看做是财富和权力的卫士。属龙人当然是属于成功的属相,但属龙人也是权迷心窍的狂妄自大的人。

  属龙人出生时的天气状况对属龙人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在暴风雨中诞生的孩子会走一条暴风雨般的、充满冒险性的生活道路,会历经更多的艰险或磨难。在海和天都很平静的白天出生的属龙人,一生都会得到保护,而且这样的属龙人性情会很可爱。

  值得记住的是:尽管龙使人眼花缭乱,但思想没有深度。只有当属龙人能够控制住那传说般的力量时,才能创造出奇迹。属龙人需要人们充分地信任与理解。

  属龙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对属龙人来说,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不停。尽管属龙人以我为中心,偏见、武断、异想天开,要求极高或蛮不讲理,但从未失去过崇拜者。由于属龙人骄傲、清高、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属龙人异常积极,属龙人不会长久沉没,甚至当属龙人处于忧郁时,会比别人都更快地挣脱出来。属龙人是快活的,并反对斯斯文文。对于需要马上办的事情,属龙人会亲自去办,而不是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属龙人在场时,别人的注意力会转向属龙人,按属龙人的思路办事。在与属龙人接触中,也能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但属龙人本人并不需要别人激励,因为属龙人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

三拜九叩

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

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里面暗藏养生修炼的口诀。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净化心灵,表示对神仙佛祖们的景仰尊重。二则可使身心慧光圆通,养生修炼。

道教的三拜九叩如下所示:

一:走进庙观后,进入大殿,面对神像,首先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尺远,身心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要存,嘴里舌搅华池甘液自生。静下心神。

二:头脑清静后,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顶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诀通阴阳。子午诀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接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合。男女左右手相反,又称太极诀。然后呼气三口将诀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完腰鞠躬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诀,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向右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分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母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此时脑子里要观想你叩拜的神佛化成一道光进入你的体内。手在做时,意念要到,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此为返老还童式,是为还精补脑。

意念观想自己身上放出万道金光。此是于你叩拜的神佛金合二为一。

五:起身,左手护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入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过泄,此是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母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此是三拜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到位,两脚靠拢立正,弯腰打鞠躬退出大殿。

三跪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跪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修炼三跪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

三跪九叩 sān guì jiǔ kòu

  近 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出自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解释叩:磕头。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于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红布挂枝头,俞文芊~,拜了大柳树做干娘。”

  发展上古的时候,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象现在的日韩,坐在自己的腿上。这样无论是君臣,无论席子的好坏,大家大致上是相当的,无所谓谁给谁跪的道理。因为要跪一起跪。

  那么要表示区别怎么办呢,下对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时候,头弯下去,这是拜,上对下的话表示认真,则是直起身,即所谓“长跪”。如果不尊敬,就是现在的普通坐法,所谓“长跪”。

  到隋唐,渐渐坐在椅子上了。因为唐代比较的君臣一体。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

  但唐朝后期,因为皇帝被太监玩得太厉害,而五代,皇帝地位更低。

  再加上,唐到五代,古代贵族阶层消失,平民阶层兴起。这当然不是坏事。但却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出身低微士大夫,常常有些小家子气,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觉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于是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着了。

  朱熹就为这点很不高兴,说,废座很不好,因为很多问题不是一句话就完了的,君臣要讨论很久,站着很累(见《朱子语类》)。呵呵,要是朱夫子知道后世的大臣连站的权利都没有,要趴在地上,还要自称奴才,不知会怎么想。

  那么宋人的大臣要表示尊敬怎么办呢,基本上是作揖。至于“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仪式才用的。

  后来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是作揖的。

  不过宋既然亡了,跪就成了一种常见的东西了。明初连蒙元的人殉都保留了下来,这个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并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满清入主,才特以加强,除大臣自称奴才(当然,也有自称臣的,但那不过意味他还够不上做奴才的资格)外,也形成了三跪九叩制度。

  后来才闹出来英国使者到北京,要求人家三跪九叩的笑话。

  想当年,唐朝的长安,外国人口何下十万,外国使者也不知有多少,可有人听过三跪九叩?

  明清习俗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 。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

  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然而,因为各国礼仪习俗不一,遇有拒绝行此大礼的抗议,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轻易屈尊降贵免此大礼自觉有失大国脸面,因此,时有“礼仪之争”。

  康熙朝,俄罗斯使团来华访问。大使不愿向皇帝下跪,遂起争执。

  当时,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俄罗斯方面认为欧洲外交通行“对等原则”,大使代表沙皇前来与清帝国修好,理应得到平等对待,而非行此有背尊严的臣属之礼。这一争执顿时让双方陷入尴尬。

  只因康熙非常愿意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两国在外交谈判内容上争议不大,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撕破关系,无功而返。

  此时,礼部想出折衷办法,希望以私人召见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礼,这样对於两国来说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罗斯大使不采纳如此建议。

  迫不得已,中国方面唯有请出当时在华传教的一名传教士前来斡旋说项,该名传教士巧妙的根据中国人向来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将头颅外露之一传统,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罗斯,必定向沙皇行脱帽致敬礼,并入乡随俗,尊重俄罗斯传统礼仪。话已说到这份上,俄罗斯大使也就乘机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皆大欢喜。

  清朝自视为“天国”,中国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礼仪在传教士的眼内属於“世俗之礼”,理应得到尊重。然而,中国方面对待欧美国家所重视的平等概念却没有认清,认为行“三跪九叩”觐见理所当然,中西文化的冲突然日渐激化。随著中国国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国威仪旧梦的满清终於被迫近的枪炮声警醒,而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後於世界。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中国近代改变

  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许多“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注:宋延斋:《蒲圻乡士志》,转引自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此外,以上海为例,色情消费、游乐消费也成为商人、富人等消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93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