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四代战车将全面量产,一炮击穿并排车队

俄四代战车将全面量产,一炮击穿并排车队,第1张

俄四代战车将全面量产,一炮击穿并排车队

T-14型主战坦克(或称T-14主战坦克)是俄罗斯基于新型履带通用平台“阿玛塔重型履带通用平台”为基础研发的一款坦克。其搭载一门全新设计的125毫米2A82-1M型滑膛炮,而不是因袭沿用了半个世纪的125毫米2A46系列。

在研制过程中,设计生产者尽可能地采用了最新技术。这款坦克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011年宣布的10年20兆卢布武器更新计划中的“主角”之一,每辆造价估计达380万美元。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设备厂总经理亚历山大·波塔波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时表示俄罗斯军队近期将接收第一批新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

塔斯社报道称,首先,T-14坦克必须完成所有的测试,包括验收测试,在此期间俄国防部将对装备进行全面测试和核准。有一批T-14坦克将交付军队;与此同时波塔波夫也透露道T-14坦克不仅在俄罗斯军队中引发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外国客户也非常感兴趣,已经开始询问有关交付或生产许可的问题。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部长丹尼斯·曼图洛夫表示,从2021年开始向俄罗斯军队批量交付T-14坦克,T-14坦克在叙利亚也接受了检测。值得一提的是,在边境地区受到挫折的印度也十分看好阿玛塔,毕竟作为印度坦克科技之花的“阿琼”在平地上都跑得踉踉跄跄,高原上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印度也有高原使用经验,但只有把T-72勉强开到拉达克的本事,功率下降40%且动辄过热也只有硬抗。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印军重装甲部队频频在高原上吃亏之后,印军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款革命性的重型装备握在手中,而短时间内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其他军事大国进口。

波塔波夫称,与其他现代坦克(例如T-72)相比,“阿玛塔”平台拥有更大的现代化升级可能,是“不远未来的坦克”。他说道,“在我看来,T-14拥有非常广阔的未来,当然,时间长短很难预测,但肯定不是10年,可能是50年或更久。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坦克,而且也肯定不会出现。”

可以说,T-14是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坦克,与各国武装部队所装备的其他主战坦克完全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出色的运行特性、无人炮塔和坦克乘员的高保护水平。

坦克乘员在车体内部一个特殊装甲舱中,即使炮塔被直接击中,弹药爆炸,坦克乘员也能够生存下来,据了解,这种无人炮塔车体布局对坦克世界制造业来说是独一无二的,T-14是世界唯一一种坦克乘员舱与弹药舱分离的坦克,这意味着装甲车被击中的情况下,坦克乘员也可能存活下来。

除了极强的防御能力之外,阿玛塔的攻击性能也十分出色: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5毫米2A82-1M滑膛炮,可遥控,能击穿并排两辆坦克车。此外,坦克可以配备152毫米2A83坦克炮。弹药基数为40枚炮弹,可打击7至8公里内的目标。

有军事专家表示,战术和技术性能以及经过实战检验为俄罗斯T-14坦克提供了可靠的声誉,一直以来俄罗斯坦克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形象很高,因为它们在世界许多热点地区都证明了自己的有效性,而阿玛塔坦克的正式服役无疑将会让俄罗斯坦克的出口市场更加平坦,他们装甲部队的实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就启动了第四代主战坦克T一95的研制工作,因原本定于1995年装备部队,故命名为T一 95。后来由于苏联解体、经费短缺且一直保持低调等原因,T一95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据美国《国际展望》2006年10月23日报道,沙特军方正计划拓展渠道,采购300辆以上新一代主战坦克,以替换现役的老式法制AMX一30B坦克。俄罗斯媒体称,俄正在研制的T一95新一代主战坦克极有可能出口到沙特阿拉伯。至此,曾一度音讯全无的T一95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作战性能:至少领先西方10年

据俄方宣称,T一95新型坦克重约50吨,长、宽和T一72、T一80坦克基本相同,吸收了现役T一90和T一80U型坦克的各种优点,并赋予其更多特种性能,在许多方面上已超过了美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西方坦克若想超过T一95,至少还需要10年。

内部结构采取全新设计。T一95的车体为全焊接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上方有一扇向右开的滑动式舱盖,舱盖上装有3具潜望镜。在需要时,中间的一具可换成微光或红外潜望镜。T一95的底盘是从T一72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每侧有6个挂胶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两侧履带均有张力调节油缸。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主发动机旁装有1台辅助发动机。发动机室顶采用封闭式盖板,排气口在车体尾部,进气口设在炮塔后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进气的净化程度。T一95采取了无人炮塔,前部呈碟形扁平状,炮塔正面倾角达70度,安装有复合装甲,防弹性能一流,与T一72相比小了约四分之一,更为低矮。因此,正面轮廊很小,被敌人火力击中的概率远低于有人炮塔坦克。T一95还采用了一种新的隔舱式设计布局,其火炮安装在尺寸较小的无人炮塔上,炮塔下面有一个全新设计的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机布局沿袭了俄罗斯近30年坦克的设计模式。坦克乘员由驾驶员、炮长和车长3人组成,均位于一个特制的装甲舱内,与自动装弹机、炮塔之间用装甲钢板隔离。这种新的设计使本来以小巧著称的俄式主战坦克外形轮廓更小,重量更轻,便于改进装甲防护及装备先进的设备等,可大大提高坦克的战斗隐蔽性、机动性和运输能力及乘员的安全性。

图文:俄罗斯未来T-95主战坦克侧视结构图

俄罗斯未来T-95主战坦克侧视结构图

车载武器毁伤力强。在武器配备上,T一95除装有145毫米滑膛炮外,还装有2挺机枪。一挺是安装在主炮左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 1250发。另一挺是安装在炮塔顶部的新型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00发,以攻击逼近坦克的敌人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有消息说,高射机枪弹药配有贫铀弹头和钨合金弹头,可轻易穿透30毫米厚的钢板。主炮高低向射界为一5度-+14度,最大俯仰速度5度/秒,炮塔转动范围360度,最高回转速度 20度,秒,最大射速将超过10发/分。主炮配备有145毫米口径的贫铀和钨合金弹芯穿甲弹,储存待发弹估计为55发,均能轻易击毁安装了附加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

其中贫铀弹头穿甲弹能在3000米距离上穿透1100毫米的10层间隔装甲,或在2500米的距离上击穿倾角60度的650毫米厚的轧制土毛质钢装甲板。钨合金弹芯穿甲弹也可在3000米的距离上穿透95C毫米的8层间隔装甲,在2500米的距离上击穿倾角60度的65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板。新型带有贫铀药型罩的三级串联破甲弹,其初速为1180米/秒,对均质装甲的破甲厚度约1050毫米左右,带铜药型罩破甲弹的破甲威力也接近900毫米。

在炮射导弹方面,T一95配备了口径放大的“狙击手”激光制导反坦克/直升机导弹、装甲串联破甲战斗部。该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半自动瞄准线指令制导,与以前T系列使用的反坦克导弹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穿甲能力。导弹最远射程和最佳攻击距离提高到了6000米与5000米,最远距离上的命中率与最佳距离上的命中率则继续保持在至少80%以上。新型串联战斗部能够轻易击穿装有附加反应装甲的坦克,最大穿甲厚度超过1200毫米。

机动稳定性能独特。T一95配备了GTD一1250型燃气轮机的改进型,功率介于1200千瓦至1500千瓦之间。西方坦克发动机的高功率和可靠性,以及苏联坦克发动机结构新颖、重量轻的特点,该发动机都拥有。加上T一95装备了全自动的传动装置,其最大越野速度达N8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 700千米左右。T一95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一种智能悬挂装置,在每个车轮处都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在车辆重心附近还装有纵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随时监测车辆运动状况,并根据需要给制动器下达指令,以保持车身最佳姿态。俄车辆设计局曾经用一辆T一72B改装了一套智能悬挂装置,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型车相比,其越野速度提高了1倍,平台的稳定性提高了近10倍。车辆稳定性的提高,可提高武器的射速和车辆行进间射击的车速,显著提高探测系统和火控系统的效率。据俄军披露,智能悬挂装置可将车辆震动、纵向摇动及横向摆动减小至1/8,从而有效消除乘员的紧张和疲劳,提高战斗力。另外,这套系统能在不平的地形上实时调整车姿和车高,不仅扩大了武器平台发射阵地的可选范围,而且还可以缩短武器平台的暴露时间。

火控系统反应灵敏精确。T一95安装了新型火控系统,目标信息将通过光学、电视和红外多渠道获取,与其铰连的是一部激光测距仪和“演技场”一1 全自动防护系统。该火控系统包括1台激光测距仪和In雷达,具备对昼夜移动目标完全自动跟踪、识别、选定等全面功能,大大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射击的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而且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此外,车长与炮长配备的瞄准镜都具有自动跟踪功能,且两者可以互相切换,实现信息共享。据称,T一95在运动中射击的命中率接近于静止间射击的命中率,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

综合防护能力更强。T一95在防护措施上做到了主动/被动结合、常规/非常规结合。在硬防护方面,T一95采用了模块化装甲并广泛应用强度高、韧性好的钛合金做装甲与结构材料,顶部采用了第三代主动反应式装甲。其车体正面和火炮正面复合装甲的抗打击能力将达到或超过1500毫米厚的钢板,而模块化装甲可使坦克根据威胁与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更换,更换时只需打开装甲间的焊接点即可。在车体材料应用上,T一95注重采用隐身材料并改进外形设计,大大减弱了热、声、磁和目视等信号特征。在主动防护方面,T一95安装了“窗帘”一1光电干扰装置和“演技场”一1全自动主动防护系统。“窗帘”一1光电干扰装置不仅可提高坦克的隐身性能,还可对敌方制导炮弹和导弹导引头实施干扰,解决了坦克机动性和防护性相互矛盾的问题。“演技场”一1全自动主动防护系统,由外挂式爆炸反应式装甲块、传感器网络、小型拦截器和电子计算机组成,可360度全方位拦截以70- 700米,秒速度飞行的反坦克导弹。如敌方来袭,该系统能立即判断出来袭弹的类型和大小,并指令适当位置和适当数量的爆炸反应式装甲块起爆,使来袭弹不能穿透坦克主装甲。此外,T一95还装有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污染地区使用的自动探测、报警及保护系统,还将采用主/被动探雷装置,可以使车辆避开、提前引爆地雷。该系统既能在车辆停止时使用,也能在运动时使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新一代T一95坦克凭借其低矮的外形、强大的杀伤力、机动力和防护力,足以在与任何一种坦克的对决中占据优势。俄专家称,T一95坦克的设计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坦克防护和机动性之间的矛盾,战技术性能大大优于西方的最新式坦克。待其正式列装投入战场后,将成为俄军最具威胁力的陆战钢铁“杀手”。

俄军认为,其现有坦克的数量和质量足以应付局部战争,在今后20年内用不着采购新坦克,而应把重点放在对现有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上。鉴于经费短缺的矛盾难以在近期内得到根本解决,俄军有意将T一95坦克在小量列装部队的同时,积极向国外出口创汇,以筹集足够资金改进升级其现役坦克。此前BMP一 3改进型步战车出口阿联酋、科威特就曾使俄罗斯大尝甜头。由于沙特军方正在考虑对其坦克装备进行更新的具体方案,所以争取T一95外销沙特成了俄方的一大奋斗目标。据悉,为了加快T一95坦克的列装与出口速度,俄国防部已加大了拨款幅度。目前T一95坦克已完成了沙漠条件下的一系列测试,预计将从2007 年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以满足俄军方和国外客户的需求

您好!

作为一个军迷,我很负责任的的回答楼主这个问题。

首先说梅卡瓦,实际上,梅卡瓦的出现确实给陆军界带来了震动,但是,梅卡瓦仅仅只适合在中东地区战斗,特别是以色列。对以色列来说,它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基本上是“死不起人”。而梅卡瓦的设计者塔尔将军,他对坦克制造的工艺一窍不通,仅凭自己对坦克和以色列战争局面的理解造就了梅卡瓦:前置引擎(后置容易被攻击),超厚装甲,全方位防护,自控机枪。所以,梅卡瓦是一辆防护性能高的坦克,不是一辆就有超强攻击力的坦克(梅卡瓦的主炮才105mm)。(参见《世界军事》今年7月上号)

接着说豹式。我不太清楚你指的豹式是二战德军的V号坦克还是现代德军的主战坦克。根据问题,就认为它是现代的吧。豹式坦克的确是一辆性能超前,威力强大,具有时代意义的坦克。豹式有1和2两个版本。豹1是世界上第一辆三代主战坦克,他是冷战时期美军和德军合作研究失败的产物(因为种种原因,该计划流产),导致了现代美军和德军的坦克不一样(美军是M1,德军是豹1)。豹1的综合性能好,并且采用了楔形装甲(就是有很多棱面的那种),他的速度不慢,造价又比M1等便宜,维护成本低,防护与M1的乔巴姆装甲相当,因此十分强大。楼主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西方坦克银杯奖,豹式好像一直是No1!豹2呢,是豹1的改型,火力很强大(一门120mm莱茵金属产的44倍径炮,后来改成55倍径的,射程更远),防护好像世界前3吧。豹2一直是世界坦克排行榜No1!因此,豹式坦克的综合性能强,可以算第一。(参见汤姆克兰西《装甲骑兵团之旅》)

T系列呢,我可以说,俄系坦克是这个世界上最实用,参战次数最多的坦克。经过实战的历练,使俄系坦克都获得了很多的评价,这对俄国军工产业研发下一代坦克很有帮助。著名的例子:T34,T55,T72,T64,T80(T80是T64改型,T90是T72改型)由于T34是二战坦克,这里就不提了。现代俄国军工企业认为,坦克的炮塔要小,抗压要强,炮口径要大。因此,俄系坦克的造型都是“龟”的样子。俄系坦克中的T72具有代表性,它的产量大,参战多;它的造价远远低于西方坦克,而威力又不小。但是,俄系坦克的防护不行,都是小型圆炮塔,容易遭炮弹侵彻;再加上俄系坦克采用自动装弹机,容易“殉爆”。但是,它的威力和产量,足以让它排第二了。

最后,我还要评价一辆我很不想评价的坦克:99式。99,我一定告诉楼主,99不是一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坦克!它的造型,它的火炮,全都是仿俄!所以请不要被一些所谓“爱国主义”者给迷惑了!我国的现代军工离欧美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研制能力低下,再加上无休止的仿俄,使我军的装备质量大大下降!99式,许多人说它能战胜M1等西方坦克,我看就是不能!先说99的武器:125mm大炮,炮射导弹及炮弹。那么我要问了,炮大就一定有用吗?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很大,对坦克而言,就是要多方面协调才能打好炮。而99的火控系统,信息化程度有西方厉害么?125mm炮虽然射程远,但是我们还不一定能在这个距离发现人家,等我们发现了,人家已经开炮了!防护也不好,自动殉爆(装弹)机。所以99式没有西方坦克厉害,在战争中占劣势。

分析结果:豹式第一,理由:综合实力。

T系列第二,理由:大产量好维护,形成数量优势,但防护差,信息化极差。

梅卡瓦第三,理由:防护好,威力不行。

99最后,理由:完全仿制,威力一般,防护差,信息化程度差。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楼主有帮助!

全部手打,鄙视复制。

这个东西啊,很正常,起的是普京的,这个坦克升级,他只是给坦克升级,他还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重型装备,比如战斗机,比如轰炸机,那么也就500辆,其实也不多,但是呢,忧的是北约和俄罗斯参考进了,这个时候俄罗斯给这个他的坦克升级,那么就意味着这些坦克可以直接对准北约,那么这时候北约就会觉得非常有压力

我给楼主分析下各个方面的对比,

先声明一点问题,关于装甲斜面的角度,大致有两种说法:

1垂直为0°,水平为90°

2垂直为90°,水平为0°

这里暂时以第1种说法为准。

先说防护性能

T-34的车体正面是45mm60°,相当于大约90mm左右的垂直装甲;谢尔曼的M4、M4A2和M4A4前装甲是508mm56°,相当于大约89mm的垂直装甲,M4A3为635mm44°,相当于大约94mm的垂直装甲;IV号的装甲一直在变,绝大多数IV号正面都是50mm,H的后期型和J为80mm,都是垂直装甲。

至于侧面嘛,一般这方面对评价的影响不大,但还是说一下,T-34侧面为45mm45°,防护能力不比正面差多少,谢尔曼和IV则差多了,前者为381mm垂直,后者的最终型号也才达到30+5mm垂直。随便说下,IV在H和J之间还有个I型,装备的是斜面装甲,当初H型和I型曾竞争过G型继承人的位置,由于强行改装所造成的问题太多,最终胜出的还是我们熟知的H型。

这么看来,谢尔曼和T-34防护差不多,IV号H则比前面两个要差一些。

要是把侧面也算上的话,那就是T-34最好。

再看火力

射击测试,二战时各国的靶板不一样,K值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测试结果不是很准确,但是战后瑞典曾用各种炮弹对虎式坦克的正面(100mm垂直)进行射击测试,其中包括该三辆坦克的主炮。

IV号的主炮是KwK40,由Pak40改装而成,后者的规格为75毫米46倍径。最初,为了把Pak40装在坦克歼击车上,将径倍缩短为L43,也就是Pak39。但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倍径,德国计算径倍的方法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德国火炮数据上的XX倍径是包含药室在内的,其他国家则不包含药室。Pak39被削去的3倍主要是药室,也就是说,改装后的Pak39威力比Pak40要小得多。后来德国人又打算把Pak40装在坦克上,便利用与Pak39类似的原理造出了KwK40,威力同样小很多。战争后期KwK40的径倍增加到了L48,但是那只是单纯地增加了炮管,药室没有变,所以威力只是稍稍强于原来的L43,但还是远远比不上原版的Pak40。

KwK40在瑞典测试的结果:打穿虎式正面,使用APCBC要600米,用APCR要750米。

T-34也装备过很多炮,但大多数装备都是F-34,规格为762毫米416倍径,还有ZIS-S-53,由SU85的D-5T改造而成,规格为85毫米534倍径。F-34和KwK40的规格差不多,但穿透力却差很多,其实俄国炮的膛压并不比德国低,主要是在穿甲弹(AP)这一方面处于劣势。很多稍微专业点的军迷都认为二战俄国造的炮口动能最低,其实并不是这样,俄国确实造了不少好炮,比如ZIS-4、1067等等,论型号种类,俄国比德国还繁多,不过大家都知道朱可夫的大纵深战略,这种战略需要低成本的武器做先锋,所以俄国高层在选择试验武器时的标准是成本越低越好,而性能方面的要求是:刚好能过及格线,最好60分,601分都嫌高,所以才造成了很多军迷的误会,这是原因一。原因二就是刚刚说的AP了,俄国的AP确实能力较差,二战俄国主要使用两种AP:APHE和APCR。现代的AP都有极大的动能,因此弹头内基本不装药也能造成较大杀伤,但是二战的AP动能都比较有限,所以通常都会有少量装药来提高击穿目标后的爆破杀伤力,但装药量都会被限制在最小,通常是同口径HE的1/4。而俄国不同,他们使用的APHE装药量很大,主要是为了使同一种炮弹能同时具备爆破杀伤和穿甲能力,这同样与朱可夫的大纵深战略有关。而且后期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JS-2的弹药基数只有28发,所以多功能炮弹能减少其选择余地,二战时破甲弹的爆破能力不强,碎甲弹又尚未实用,所以APHE是JS2的最佳选择。但是APHE在全世界也仅仅适用于俄国,因为过多的装药量会严重影响弹芯密度,其穿甲能力所打得折扣出乎意料的大,所以战后基本没人再用了。而俄国的APCR主要是根据英国援助的技术临时仿出来的,而且是低仿,过程也比较匆忙,因此性能也不高,但是还是强过了APHE。APCR的因为有硬化弹芯所以直线穿透力强于其他的AP,但是对斜面装甲最容易跳弹,所以西方在APDS普及之前一般都是APCBC和APCR配合使用。总之一句话,俄国坦克在火力方面肯定总是弱于其他列强的,其实俄国的技术一直都比较粗枝大叶,仅能在宏观方面发达,内涵方面能力较差。

瑞典测试结果:F-34在100米外对虎式正面无解,ZIS-S-53用APHE要300到350米,用APCR要700到750米。

谢尔曼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主炮为M3和M1A2,英国的火炮和炮弹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而美国也借了英国的光,在同口径同径倍的情况下,美英火炮的动能通常都是最高,无论坦克还是战舰。M3规格是75mm/L363和385,,由法国的M1897野战炮发展而来,最初改造出来的M2径倍为L31,装在M3坦克上用于对付非装甲目标,但后来发现该炮动能很高,很适合对付装甲目标,因此被加长径倍作为谢尔曼的主炮。

这里顺便解释下为什么同口径下低速炮对步兵和建筑的杀伤力要强于高速炮,高速炮是为了对付坦克而强行提高动能的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膛压,但是膛压越高了,就需要越厚的炮弹外皮来防止炮弹炸膛,外皮变厚了,炮弹的装药量就变少了,AP还好,但HE的威力则会因此被限制住。比如英国的17磅炮,理论上发射APCBC在2000米外就能打穿虎式正面,发射APDS甚至有可能在500米打穿虎王正面,不过萤火虫的装备数量却很少,因为17磅炮膛压太高,口径又不大,因此打步兵和建筑效果不好,要知道坦克最主要的对手并不是坦克。

正因为M3膛压不是很高,又有较强的侵彻力,所以被用于大多数谢尔曼。但是该炮面对豹式正面或虎式时完全没有能力抗衡,而萤火虫有毛病太多,装备M7主炮的M10只适合快速反应,不适合突击。所以美军决定使用一门新炮。

M5AT规格为762mm/L52,动能很强,但是很重,和德军的Pak40差不多,不太容易快速部署,所以使用率不如M1 57mm/L56AT,但后者的威力又不足以对付虎式和豹式。所以美军把M5改成了M7装在了M10和M18上以便组织快速有效的防御战。

而现在就是要把M5改成车载型,装备在增大炮塔的谢尔曼上用于进攻战,最初改装的M1,径倍增加到了L57,但M1A1为了轻量化又再次变回了L52,M1A1C和M1A2也是如此。

M1A1/M1A1C/M1A2在瑞典测试的结果:发射APC击穿虎式正面需300米,发射HVAP只需1500米(和豹式的KwK42差不多)。

最后结果:M1A2>KwK40>ZIS-S-53。

西线美军1944年末开始大量配发HVAP,东线的苏军在战争后期也受英国军事援助影响而自行研发了APCR(虽然差点);而同一时期,正是德军严重缺乏APCR和APCNR的时候,也难怪41年横扫别人的帝国到44年会被别人横扫,事实证明再NB的人也不能想惹谁就惹谁。

然后是机动性

先说速度,在很多军盲眼里速度是衡量机动性的唯一标准。

中国的参数中常常出现“公路时速”和“越野时速”两个名词,其实这两个名词很容易让人造成误会,所谓“公路时速”并不一定是在公路上,只要路面很平整,哪怕是越野也能跑出这个速度;而“越野时速”则应该是指凹凸不平的路面或沙漠农田等柔软地面。

IV号早期型号机动性良好,实际中曾跑出过45公里以上的时速,在当时算是相当高了。不过那时的IV前甲只有30毫米,其他部位更薄,火力也很弱。随着装甲和火力的不断加强,速度也在不断下降,到H型时,纸面上最高时速为38公里,但从实际中少数能统计到的数据来看,H型从未超过35公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战争后期德军没有实行过大规模装甲突袭的原因。45年保时捷曾计划给IV换个新的发动机,按照军方的要求是:纸面极速能够恢复到至少45公里,但该计划未来得及实施。

再说T-34,T-34-76纸面上最高时速为55公里,实际当中T-34也经常在“车浪”战术中跑到50公里以上,光从速度这一点来说俄国人的坦克在那个时代确实无人能及。

谢尔曼就不太好说了,二战时期的谢尔曼,宏观上有M4到M4A4五个型号,分别使用四个不同的公司的发动机,每个型号下还有多个子型号,即使是同一公司也不会一直使用一直发动机。大多数谢尔曼速度大概都在40公里上下,一般被认为是战争结束前最终型的M4A3E8型在第四装甲师进攻从德国腹部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时曾开出接近50公里的速度,由此判断其极速应该不会超过50公里。

其实对于作战中的坦克来说,加减速、推重比和越野性能远比极速重要,因此可以说极速是机动性参数中最不重要的(对战斗来说),所以那些凭最高时速来判断机动性优劣的基本都是外行中的外行,如果他自称是专家,那肯定是国产的专家。

加减速:IV号>T-34>谢尔曼

推重比:谢尔曼>IV号>T-34

越野性:T-34>谢尔曼>IV号

在这些方面三者基本相当,所以极速最高的T-34机动最好。

首先我不是德棍,不会盲目地YY德国什么都是天下第一,但是客观地来说德国也确实有一些东西无人能比,只是不像德棍们想得那么多而已。比如德国的汽油发动机一直都在世界遥遥领先,整个二战时期无人能及,因此在加减速和推重比一直都领先于世界。即使到现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也只有日本一家能与之媲美。

IV号的越野性倒不是不好,但是比T-34和谢尔曼要差一些。T-34车体较宽,履带也很宽,越野性一直都是最好的。谢尔曼的M4、M4A2和M4A4使用的窄履带,但是M4A1的后期型和M4A3都拓宽了履带,而且谢尔曼虽然在三车之中重量最大,但是优秀的推重比让她在实际行动中显得最轻便,也从侧面加强其越野性。

再来是可靠性

这方面,T-34比谢尔曼稍稍强一点,而二者都能完胜IV号。

在很多人眼里,二战德国武器最大的缺陷就是可靠性不足,不过就德军内部来说,IV号的可靠性其实相当不错了,比起后来的虎式豹式不知强多少倍。IV号的可靠性主要差在传动方面,早期欧洲工业体系完善,但欧洲的设计师脑筋死板,只考虑一味地加强精密度(他们认为这样能提高联动性),完全没有考虑零件增多带来的公差。

与虎式豹式不同,IV的故障率在欧洲来说算是比较低的了。但是和谢尔曼与T-34比较还是相差甚远。

T-34以结构简易而著称,技术上比较粗枝大叶,但可靠性绝对有保障;谢尔曼与T-34相反,运用了很多先进技术,精密度也不低,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与T-34相差不多的可靠性,确实只有美国人才能办到。

最后结果:T34>谢尔曼>IV号

安全性

这方面是俄国人的软肋,俄国人设计武器几乎不考虑成员的问题,俄国坦克安全系数很低,一辆T-34被击毁后,车组成员殉爆率高达78%,一方面是既要注重增大入射角,又要限制体积,结果造成车内空间比较狭窄,不仅降低了人工机效,重要的是减少了逃生空间;另一方同样是为了节省空间,把弹药布置在驾驶舱周围,不仅限制了弹药量,而且在HE和APHE消耗未过半的时候特别容易引爆,T-34的安全性唯一比较好的地方是使用柴油引擎,被引燃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而德国和美国都是使用汽油引擎,如果被敌人从侧面或背面攻击,引擎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被引燃,二战美军士兵都给谢尔曼起了个称呼叫“朗森打火机”,广告语为“一打就着”。

与俄国相反,美国的武器设计一向都是最人性化的,谢尔曼坦克从最初的M4开始安全性就比较高,在设计A1和A3的时候还大量从前线收集士兵关于安全性的实际经验,安全性更上一层楼,上面说过汽油引擎容易着火,设计师就根据这个特点在晚期型号的油箱的内壁装上一层皮囊,减小坦克着火后对车组成员的威胁。弹药也有专门的弹药架存放,不易被引爆,而且弹药仓有一层水套保护着,即使被引爆也会被吸收掉一部分冲击波,增加了成员逃生的机会。

IV号的安全性没什么可说的,不像俄国人那么忽视,也不像美国人那么重视,基本处于平庸的位置。

其他方面就没什么了,有人说俄国坦克空间狭窄,影响人工机效,其实这一点主要是在战后才体现出来的,二战时期的坦克呆在里面都很难受,只不过俄国比较严重而已,而且T-34操作简单,这在人工机效上抵消了舒适度的影响。

一向注重人性化的美国可能在人工机效上比较占优势,但在谢尔曼上这个优势不是很大。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个人觉得谢尔曼和T-34基本相当,而IV号比前两者稍微差一些。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战争片,一定要说是,它也只是一部扯到两个民族生存斗争“大战略”的战争片。它是一个露骨的政治寓言,明喻暗喻指代漫天飞舞,甚至赤裸裸的宣传说教直接扔在观众脸上。虽然遗传了俄国**传统的闷,却又搭上了现代欧洲“作者**”的车,导演兴之所致,爱扯啥就扯啥,结构叙事什么的都滚他娘,只有中心思想一直很专注。镜头语言算得上有力,但如果要完全理解,你需要有俄国人/德国人和中国二战迷宅男的闷骚,还需要懂得一点德意志和俄罗斯。

  

  我最喜欢的镜头是白虎在少校(情报军官)的视角下第一次出场。东欧春日静谧的树林,小睡醒来正在恍惚,洪荒巨兽无声出现,虎式88炮巨大的炮口消焰器昂首挺立,犹如过度发达的龟头直指T34的菊花。接着瓦格纳的宏大音乐响起。这一幕噩梦的感觉营造得相当成功。白虎是什么,到这里不言自明:德国人的武力,德国人的征服欲望,德意志民族强迫症一样的不安全感,俄国人永恒的噩梦。瓦格纳已经够明白了,前面安排那个被俘的党卫军用大白话说“白虎是我们德国人的战斗精神”,简直是大败笔,你要玩作者**,就不能去照顾小白的接受度。导演这个错误后面还会一再地犯。

  

  现在先跳到最后说说元首的镜头。有人说那是一间“豪华的别墅”,有人说那是不是暗示希特勒二战没死,导演听了会吐血。那不是什么豪华的别墅,那是“瓦尔哈拉”,日耳曼神话中战士死后灵魂永恒居住的圣殿。屏风上的裸女,是神话中在瓦尔哈拉群集侍奉战士英灵的女武神。背后的巨幅壁画,战象云集,是亚历山大征服印度的战争场面,欧洲“优越文化”征服东方的终极楷模。元首的客人是个犹太人,西服头发眼镜的造型犹太得不能在犹太,而且元首也明说了。这一段的政治说教,直白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希特勒为了拉帮结伙对付俄国,不惜跟自己最恨的犹太套近乎(还“其实我爱犹太人”),说俄国是最大的邪恶,已经不是欧洲人(德国向来宣传俄国受中亚蒙古影响太大,已经成了半野蛮民族)。嘀咕了一阵民族优越,超人哲学之后,影片的结尾犹太人眼镜反光,渐隐于迷雾之中,很拙劣的表现“阴谋”的手法。

  

  俄国人仇恨犹太人的程度,并不下于德国人仇恨犹太人,或者俄国人仇恨德国人,或者德国人仇恨俄国人。历史上的反犹排犹,俄国的劣迹比德国深远得多,只是比不过二战德国的大爆发。甚至二战后犹太人翻身,德国人装孙子的时候,苏联还在继续排犹。**结尾在导演民族主义的高潮迷梦中,两个死敌尽弃前嫌,勾结在一起,准备再给俄罗斯挖坑。这也过于幼稚和迫害狂了一点,跟全片玩深沉的调调极不和谐。导演在一部寓言片里跳出来说教,就是给自己挖坑。

  

  这样调戏元首,也对不起元首的伟大偏执狂性格。但是片中对德国人的另一处调戏却十分精彩,反正我是看笑了。三个德国军官签完投降书吃饭,一派古典普鲁士贵族风范,对葡萄酒挑三拣四,结果人家甩过来三个冰淇淋,几个土老帽都没吃过。这也是导演对德国二战败因的总结。草莓冰淇淋,不是什么俄国货色,倒是美国物质文化的代表。德国人成天秀民族优越感,玩精神原子弹,物质上却干不过西方,生生被美国的制造业给压死了。

  

  我准备先把导演那个“露骨说教”的错误手法说完---因为实在太多,再说我都烦了。最露骨之处就是“疯圣”坦克手最后一次露面,说白虎过多少年都还会出来,老子一定要灭了他。这是俄国人对二战后德国赤裸裸的不信任,总是害怕有一天德国复仇主义,德国的战车还会卷土重来。这一段的话没啥意思,最后玩消失更没意思,但是这一段之前在柏林的街道上,放下武器的德国军人行军的镜头,却是十分NB。看过兄弟连的倒数第二集吗,美国将军看着长长的德国战俘队伍感慨说,这支军队,即使战败投降了,也是带着傲气行军。白虎中的这个长镜头就是“带着傲气行军”的最佳诠释。俄国人害怕德国人的尚武传统,真是害怕到骨子里去了,理解得多么深刻!

  

  说到“疯圣”,这是俄国神秘主义的深厚传统。俄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些民间草根,外表半疯狂状态,口出妄言的人,具有通神的性质,其实是行走于人间的圣人,是来带领俄国人民干大事业的,相当于圣经中的弥赛亚。从俄国人受到萨满教跳大神的影响开始,这种传统就流行于俄罗斯民间,小疯圣不计其数,影响巨大的大疯圣有普加乔夫,拉斯普京。甚至朱可夫这样的人物,也会在大战前抓一把土闻闻,然后跟手下说自己对战役的预测,手下敬若神明。白虎中的小强坦克手,就是典型的疯圣。导演干脆就把他上升为俄罗斯的战魂了。90%烧伤满血复活---俄国1941年被德国那样爆,揉揉屁股又是一条好汉。他满脸天真,嗓音童稚,以前干过啥混账事不记得,只记得被白虎爆过菊。名字不重要(姓俄还是姓苏不重要),老婆孩子不重要(老百姓日子过什么水平,开不开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德意志战车死掐到底。

  

  希特勒不是说,俄国已经中亚化,不算欧洲文明了吗,于是坦克三人组中干脆弄个中亚人(一张标准蒙古脸),取个标准俄国名字,老子就这样你咋地?

  

  泥泞小村子里的坦克战,导演最痛心的就是最后路上那坑,俄国战神掉进去粘了泥,打爆了炮膛,让起火的白虎给跑了。苏联在二战分赃会议中,一直建议给德国最严厉的惩罚,摧毁工业基础变成农业国。结果西方列强吸取一战的教训,不以惩罚为宗旨,而是扶持德国重建。这大概就是那个坑了。其实俄国的主张,是部分实现了的,日耳曼精神的两大发源地之一东普鲁士(另一个是巴伐利亚),战后被俄波全部瓜分,东德被苏联挟持几十年,要不是冷战开始,苏联需要东德做社会主义优越性样本,说不定真给农业化了呢。

  

  现在两德统一,德国一跃为欧洲领袖,像导演这样的大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怎能不深沉,忧郁和神秘喃?

  

  解读到此结束,顺便说两句技术流军迷的视点(其实这是**的细枝末节)。片中的德国坦克,全是俄国坦克底盘改装的,白虎的底盘是JS-2。炮是真的虎式88炮。炮塔和车身装甲,估计就是简易材料新做的了,尤其是履带前护板,虎式绝对没有那个形状的。白虎那个射速是来搞笑的,看到白虎连发打小强的时候,如果你是军迷你就该明白这不是一部二战片了。片中的苏联装备,倒是货真价实,那一排Su-152,其他哪个国家也拿不出来。

  

  装备制服上的小细节,十分用心。情报军官拿的冲锋枪是德国MP-40,这是事实,二战后期苏联军方十分欣赏MP-40,把缴获的枪发给一些军官和精锐部队作为护身近战武器。情报军官穿的迷彩是美国货,这也是事实,44年开始美国就开始效仿德国大规模生产迷彩军服,并供应苏联了。

  

虽然T90主战坦克作为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拥有远超过其前身T72/80系列的生存能力、机动力与火力。但更为先进,更为神秘的,本人认为还当算“黑鹰”主战坦克。下文转自权威的《俄罗斯军事》网站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4-6515html,仅供参考。

1997年9月首次公开披露的俄罗斯“黑鹰”(Black Eagle)主战坦克,一直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随着“黑鹰”主战坦克在1999年6月第三届俄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览会上再度展出及随后最新资料的不断披露,“黑鹰”主战坦克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研制背景

有关“黑鹰”主战坦克的研制背景扑朔迷离,有相当多的版本,但主要版本有:

第一个版本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开始对刚服役不久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进行改进,试图使其在整体作战能力上胜过苏联坦克。面对挑战,苏联也推出了T-64/72/80主战坦克的改进型坦克。然而,经过军方的评估和分析后认为,上述改进型坦克在总体性能上仍构不成对西方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绝对优势。因此,苏联决定发展全新一代的主战坦克,以在与西方坦克的对抗中占据优势。1986年,苏军正式提出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战术技术要求,莫洛佐夫、下塔吉尔等坦克设计局闻风而动,倾全力投入到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中去。

在众多的设计局中,毫不起眼的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实施的“640工程”(“黑鹰”坦克)一开始根本不被人看好。人们普遍看好莫洛佐夫设计局(研制 “铁锤”主战坦克)和下塔吉尔设计局(研制T-95主战坦克)的研制工程。

1987年,“640工程”的预研工作开始展开,1988年初,“640工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苏联解体后,研制工作曾一度中断,但在下塔吉尔设计局推出T-90坦克,特别是在T-95研制工作因技术问题而停滞不前的时候,“640工程”重新启动,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展着。

1995年,在T-90坦克公开出现的第二年,有人就在库宾卡试验场看到正在进行试验的“黑鹰”坦克。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外协部件迟迟不到位,在1997年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览会上,展出的只不过是一辆在T-80UM底盘上安装了一个假炮塔的坦克。一直到1999年,一辆真正的“黑鹰”坦克在第三届鄂木斯克地面武器展览会上露面。

第二个版本

苏联波波夫设计局根据军方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提出了3个研制方案。第一个是“无炮塔坦克”方案;第二个是“全电坦克”方案;第三个是 “黑鹰”主战坦克方案。

“无炮塔坦克”方案

“全电坦克”一开始就遇到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没出两年就中断了。“无炮塔坦克”方案比“全电坦克”方案顺利一些,但也困难重重,多亏波波夫设计局的努力,再加上军方的统一协调,在众多科研单位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1990年造出了几辆无炮塔坦克样车。由于苏联解体,经济困难,再加上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虽然军方竭力支持,但这个方案仍没有进展。

为了生存,波波夫设计局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黑鹰”坦克的研制工作。除了受到资金方面的困扰外,可谓一帆风顺。1995年,“黑鹰”坦克样车在库宾卡试验场向俄官方演示。

第三个版本

海湾战争和第一次车臣战争后,T系列坦克的一些弱点被西方媒体进行了夸大的报道。因此,令许多有意购买T系列坦克的用户退避三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波波夫设计局从仓库里翻出了当年设计的几个改良方案,从中挑选出了一个加装尾部弹仓及先进武器系统的方案,经过再三再四的修改,成为今天的“黑鹰”主战坦克。

第四个版本

这个版本是西方最新披露出来的,相当有意思。波波夫设计局有关“黑鹰”坦克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略晚于“无炮塔”主战坦克。“黑鹰”坦克的研制工作相当顺利,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制造出了几辆样车。

苏联解体后,波波夫设计局无力它顾,几辆“黑鹰”样车居然被遗忘在鄂木斯克坦克厂。而同样身处困境的鄂木斯克坦克厂为了生存,看上了这些样车。经过一番努力,这些样车终于得以和世人相见,当然露面后的“黑鹰”坦克已改姓鄂木斯克坦克厂了,而不是原设计单位。因此,这两个单位为了“黑鹰”坦克的归属已从昔日的兄弟变成了“仇敌”,官司一直打到总统那里。

至于哪一版本最贴近事实,由于受资料所限,我们无法作出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世纪之交才露面的“黑鹰”主战坦克必有其奥秘之处。

结构特点

“黑鹰”主战坦克仍继承了T系列坦克传统的总体布置方式,车体从前至后分别为驾驶舱、战斗室和动力舱,乘员3人。车体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有1扇向右打开的滑动式舱盖。舱盖上装有3具潜望镜,需要时,中间的1具可换成微光或红外潜望镜。“黑鹰”主战坦克采用与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相似的尾舱式大倾角炮塔,车长和炮长的位置分左右布置。车长指挥塔舱门向前开启,顶部安置了3具后视潜望镜,指挥塔四周安装有5具潜望镜,正前方安装了1具热像仪。炮长舱门也向前开启,舱门正前方也有1具热像仪,右侧安装1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在炮塔的后部左右两侧各有一组4具烟幕弹发射器。

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自称“黑鹰”坦克底盘是全新研制的底盘,但西方专家认为是在T-80U/UM坦克的底盘上发展而来的,有7对挂胶负重轮和6对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履带均有履带调节装置。为支撑炮塔的重量,第三、四负重轮间距较小。

发动机室顶部采用封闭式盖板,排气口在车体尾部;进气口设在炮塔后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进气的净化程度。

“黑鹰”主战坦克上还安装了许多令西方极其感兴趣的“东西”,如可探测30千米范围内直升机的传感器及神秘的RPz-86M型防雷达探测涂层,这种涂层能有效减少“黑鹰”主战坦克被敌方发现的概率。为保证乘员能在任何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车内安装有空调系统、抗干扰数字化保密通信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独一无二的敌我识别系统等。

武器系统

海湾战争中,T-72坦克的125毫米火炮不能击穿M1A1坦克的前装甲,这使人们对T系列坦克产生了不信任感,影响了T系列坦克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为了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俄声称已研制成功新型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已装备在新型主战坦克上。

“黑鹰”坦克出现后,一开始人们坚信它安装的是135毫米或140毫米火炮。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鄂木斯克展览会上,“黑鹰”主战坦克安装的仍是125毫米滑膛炮。

“黑鹰”主战坦克安装1门2A46M-4型125毫米滑膛炮。俄方称该炮和T-80UM1使用的2A46M-4型滑膛炮是同一型号,在总体性能上比T-80U/UM使用的 2A46M-1型火炮提高约37%。火炮装有热护套、抽烟装置和炮口测速装置,炮膛内有一镀铬层,因而大大提高了其射击精度及寿命。该炮的寿命约为800~850发穿甲弹或1000发破甲弹。在野战条件下,火炮身管可在15小时内更换完毕。

“黑鹰”主战坦克采用的新型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由弹仓、输弹机和推弹机构组成。弹仓呈长方形,储存待发弹30~35发。补弹时,不同弹种的炮弹可以任意码放,计算机会自动记忆下它们的位置。当需要某种炮弹时,计算机会自动选取离炮尾最近的这种类型的炮弹。由于采用定装式炮弹,因此,火炮最大射速超过10发/分。

2A46M-4火炮由电液驱动装置驱动,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5~+14度,最大俯仰速度5度/秒。炮塔由电驱动装置驱动,最大旋转速度20度/秒。在紧急情况下亦可手动操控。

车载的常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需要指出的是,以前因为俄制第三代坦克炮塔内部狭窄,所用炮弹长度都被限定在730毫米,使得俄制坦克炮的威力大打折扣。这一现象在“黑鹰”主战坦克上已不存在,因为其炮塔尾舱长达 1313毫米,高864毫米。这意味着“黑鹰”坦克炮可发射威力更大的炮弹。

“黑鹰”主战坦克采用新型贫铀穿甲弹和钨合金穿甲弹,初速1900米/秒,弹丸重8千克。穿甲弹在3000米距离上可穿透850毫米厚的8层间隔装甲;在2500米距离上可击穿倾角60度的45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板。1999年研制成功的新型带贫铀药型罩的三级串联破甲弹,初速980米/秒,对均质装甲的破甲厚度约850毫米左右;带铜药型罩的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也接近800毫米。

据报道,“黑鹰”坦克炮可以发射俄KBP设计局新研制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该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半自动瞄准线指令制导系统,为防止干扰,激光束编有编码。与老式的炮射导弹相比,新一代炮射导弹的抗干扰性能更好,穿甲能力更强,外形尺寸更小。新型炮射导弹的破甲厚度超过1000毫米,最大射程和最佳攻击距离提高到6000米和5000米,最大射程和最佳攻击距离上的命中率则继续保持在80%与80%~90%左右。

2002年10月有消息称,俄KBP设计局又研制成功了一种全新的、可顶部攻击的炮射导弹,如果消息属实,那俄国战车的攻击能力无疑会大大增强

“黑鹰”坦克火炮左侧安装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1250发;炮长舱门上安装1挺新型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00发。

防护力

“黑鹰”坦克的车体高度不到2米,一改T系列的圆形炮塔,而是采用类似西方带尾舱的大倾角炮塔,炮塔前装甲倾斜71度,大大提高了跳弹概率。

为防止二次效应,运用了西方的防护思想,采用隔舱化布置,隔板用耐燃烧、抗拉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制成。尾舱顶部设置有泄压板。假如弹舱中弹起火,爆炸冲击波就会冲开泄压板向外排出,这样就不会伤及乘员和车辆本身。

车体前装甲与炮塔正面装甲为模块化装甲,可根据威胁随时随地更换。设计单位称,更换时只需打开装甲间的焊接点即可。俄一些防务杂志报道,该坦克主装甲为俄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在性能上可与美国的贫铀装甲相媲美,防穿甲弹与破甲弹的能力分别相当于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不管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其炮塔前装甲与车首装甲的厚度要比以前任何一种T系列主战坦克的厚。

车上安装的并不是 “接触”-5型反应装甲,而是俄新研制的新型反应装甲。新型反应装甲不但能防破甲弹和穿甲弹的攻击,而且还可以防御带串联弹头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黑鹰”首上装甲板上并排安装有2排新型反应装甲块(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块。炮塔正面两侧各有7块。为增强对攻顶式武器的防御,反应装甲块从火炮防盾上方向后一直延伸到炮塔顶部后部边缘,覆盖了整个炮塔顶部。安装有新型反应装甲的“黑鹰”主战坦克,估计可以防住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现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

为了加强“黑鹰”两侧的防护能力,在其前5个负重轮(注意T-80U/UM/UM1是前3个负重轮)的上半部侧裙板上安装了反应装甲块,不过与车体上的反应装甲块不同,其外板仍为钢板,而内板则采用三层橡胶压成的橡胶板,为的是防止反应装甲爆炸时内板伤及履带。为了防地雷,“黑鹰”坦克车体前部下方也安装了用橡胶纤维制成的挠性板,用于提前扫除带触杆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另外,“黑鹰”坦克上还安装有“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以进一步增强其防护能力。俄坦克专家评估后认为:安装有“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的坦克,比不装“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的坦克防护能力至少高出3倍以上。如果再加上其本身先进的复合多层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那么拥有“三道”防护系统的“黑鹰”坦克,其总防护能力将跻身于当今世界的最前列。

此外,“黑鹰”坦克还配备了先进的“图曼”快速探测/灭火抑爆系统、三防系统和902Б“图恰”热烟幕施放系统等。

火控系统

俄对外宣称,“黑鹰”坦克采用一种新型的数字式稳像式火控系统,在性能上至少与美国M1A1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相当,它具备全自动目标跟踪、识别和排序功能。这不要说是T系列坦克,就是许多西方新型坦克也没有这种能力。此外,“黑鹰”坦克还安装有C3系统,这将对俄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为改进俄制坦克“怕”夜战的弱点,“黑鹰”坦克的车长和炮长都拥有各自的全景稳定式热像仪。此种热像仪具有搜索、发现和指示目标的能力;在夜间,最大有效视距可达3700米,而早期的T-80型号连1500米都不到。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代替了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与穿透距离更远。

由于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所以“黑鹰”主战坦克在45千米/小时行驶时,火炮和并列机枪都能对运动/静止目标实施有效攻击,命中率高达85%,车长具有超越控制能力,可超越炮长操纵火炮进行瞄准和射击。

机动性能

动力传动系统由1台1500马力的GTD-1250G HP型多种燃料燃气轮机和静液机械传动装置组成。发动机由3个支座(2个固定,1个活动)固定在动力舱中,这就使乘员在野战条件下用起重机更换发动机只需1个小时。与T-80U/UM的GTD-1250G 型燃气轮机相比,HP型燃气轮机能够使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使用寿命延长27%、油耗减少9%。目前,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正在试验安装有一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黑鹰”坦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为了节约燃料,“黑鹰”仍沿用T-80U/UM/UM1使用的功率为18千瓦的GTA-18型辅助发动机。这种辅助发动机的主要用途是,在主发动机不工作时,向全车供电,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燃料,还能大大减少坦克的红外辐射,提高生存力。

“黑鹰”的行动装置为传统结构形式,有2条短销挂胶履带、14个带胶铝制负重轮、12个托带轮、2个全金属诱导轮、2个主动轮和2个履带调节器。 悬挂仍然是扭杆弹簧独立悬挂,在第1、第2、第6和第7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另外,车辆用方向盘操控,因此,操作非常简便,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从而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处理战场、地形等其他情况。

“黑鹰”有1个主油箱和5个外组油箱,主油箱位于车体内,外组油箱位于履带上方。当长途行军时,车体尾部可加装2个容量分别为300升的鼓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组油箱时,最大行程为400千米。使用副油箱时,最大行程可达到500千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个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满所有油箱的时间仅需15分钟。

“黑鹰”坦克有着很强的涉水能力。因进气口在炮塔后面距地面很高,所以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黑鹰”涉水深可达18米,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潜水深可达5米,并且潜渡的距离不受限制。

目前,俄国公司可以按照“黑鹰”坦克的标准改装T-64/72/80坦克,改装1辆坦克的费用只有 “黑鹰”坦克售价的几分之一,这对于拥有众多T系列坦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对于囊中羞涩且极需战力提升的俄军装甲部队来说也极具诱惑力。

编后语:俄罗斯的保密工作一向做得非常到位,而“黑鹰”主战坦克对俄罗斯来说更是密中之密。由于局限于资料,所以本文对“黑鹰”主战坦克的报道尚不全面、准确,仅供读者参考,欢迎斧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294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