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剧情

卫子夫剧情,第1张

这部剧讲述的是卫子夫在平阳侯府遇到了汉武帝刘彻,卫子夫本来是平阳侯府中的一名歌女,刘彻见到卫子夫之后,对卫子夫有些好感,于是平阳公主为了讨弟弟的喜欢,直接将卫子夫送给了刘彻。

刘彻当时和窦太后之间的关系不好,两人不仅涉及到了权力的争夺,同时在后宫中,也因为后宫的妃嫔有权力上的争斗。

卫子夫见到刘彻后便喜欢上了对方,因为很讨刘彻的喜欢,所以卫子夫在皇宫的地位很高,只不过因为深受皇帝的宠爱,所以宫中的女人对卫子夫产生嫉妒。

特别是皇后,因为和刘彻青梅竹马,所以看到卫子夫受宠之后,皇后便开始争对卫子夫,最后计谋被识破之后,卫子夫便当上了皇后。

后来卫子夫和段宏之间的关系被揭露之后,刘彻怀疑卫子夫和段宏两人余情未了。卫子夫便直接找了平阳公主做保证,两人最终解除了误会,也识破了别人的计谋,最终破镜重圆。

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君王,身怀雄才伟略又性格刚强,他将“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转化为军事实力,在位54年其中44年对匈奴穷追猛打,树立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威信,奠定了西汉鼎盛的局面。

卫子夫,刘彻第二任皇后,卫家繁荣昌盛的关键人物,在巫蛊之祸以前深得汉武帝的宠幸。

而卫长公主作为这两个全天下最为尊贵之人的女儿,必然受尽万千宠爱,然而或许是她过于优渥的生活连上天都嫉妒了,以至于上天在她婚姻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些坎坷磨难。

卫长公主的出生

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的家中歌姬,地位卑贱,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然而命运似乎格外青睐他,公元前139年春,汉武帝刘彻祭祀结束后顺路前往平阳公主府上探望。

汉武帝小憩时,平阳公主命家中十几名歌姬为他献唱,而卫子夫也在其中。汉武帝一眼望去顿时被媚眼如丝的卫子夫勾去了魂魄,就这样了两人天雷勾地火,在车辇上完成了神圣的交合,对此《史记外戚世家》记载:

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事后,卫子夫便随着汉武帝一同回宫,临行前平阳公主拍着她的背拉拢道:“进宫后一定要好好服侍汉武帝,飞黄腾达了可不要忘记姐姐我啊!”

可凡事远没有想的那么容易。卫子夫入宫后,汉武帝像突然失忆了一样将她抛诸脑后,一次也没有宠幸她。

直到后来汉武帝遣散一些宫女出宫,卫子夫也在申请人当中,临行辞别汉武帝时卫子夫泪流满面,这勾起了汉武帝曾经的回忆,于是他又将其留下来,并且宠幸了她。对此,《史记·外戚世家》如是记载:

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卫长公主的出生时间,但是从这里我们不难推断出她很可能出生于卫子夫再次受到宠幸后,也就是公元前138年至137年前后,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汉武帝孩子夭折的记录。

卫长公主出生时,汉武帝已经二十岁了,作为第一个孩子,她自然受到汉武帝百般宠爱。要知道汉文帝刘恒在十五岁的时候便有了三个孩子,而汉武帝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一个女儿,他如何不宠爱?

其实汉武帝久久没有子嗣主要还是皇后陈阿娇的缘故。刘彻与陈阿娇生活多年,后者一直没有身孕,可即便如此她还不让刘彻宠幸其他人,对此汉武帝敢怒不敢言。

要知道汉武帝能够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离不开与刘嫖的政治交易——刘嫖助汉武帝上位,而他必须立陈阿娇而皇后,于是事成后母女俩恃恩而骄,阻断其他妃子的晋升之路。

当然仅仅是这份恩情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当时太后窦漪房还健在,汉武帝仍然无法摆脱她的掌控,只能听凭安排。当初卫子夫进宫后被冷落一年,也是因为刘嫖母女从中作梗。

后来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逐渐摆脱控制掌握大权,他终于能明目张胆地“移情别恋”,将宠幸对象从陈阿娇转移到卫子夫的身上,在这种情形下,卫长公主慢慢长大成人。

汉武帝的宠爱

汉武帝本就宠爱卫子夫,而卫长公主又是他的第一个女儿,这使得后者被刘彻宠上天。

一方面,汉武帝破格将其升为长公主。

通常来说,长公主的称号会被给予君王的姐姐或者妹妹,君王的女儿只能被称为公主,二者从辈分上来讲就不在一个纬度。

可由于汉武帝对这个女儿太过宠爱,破格将她提拔为长公主,使其成为刘彻在位时期唯一由此殊荣的帝女。

另一方面,汉武帝赏赐其富庶的封邑。

在古代盐铁是财富的象征,掌握了盐铁生意就掌握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有些君王上位后会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将盐铁生意牢牢掌握在官方手中。

而汉武帝将赏赐给卫长公主的封邑定在东莱郡当利,此处盛产食盐富庶无比,算得上妥妥的聚宝盆。以此作为卫长公主的封邑,可见汉武帝对她有多么宠爱。

美中不足的婚姻

汉武帝对于卫长公主无比宠爱,自然也会想方设法置办好她的婚姻,可惜卫长公主福薄,经历了两段婚姻都没能得到圆满的结局。

卫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第五代平阳侯曹襄,西汉开国元勋曹参之后,平阳公主之子。

不过这一段婚姻更多算得上是报恩。

当初卫子夫能够得到汉武帝的青睐,离不开平阳公主的引荐,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卫子夫养成了温顺的性格,她一直没有忘记进宫前太平公主的话语,等待着报恩的机会。

而且平阳公主对于卫子夫的帮助远不止引荐之恩。当初卫子夫怀孕,刘嫖母女心生嫉妒,命人将她的兄长卫青囚禁,为此平阳公主多次上门劝说后者放了卫青,并且还成功祸水东引,将矛盾转移到陈阿娇的身上,可以说卫氏家族能够站稳脚跟,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于是乎在卫子夫满怀感激的撮合之下,卫长公主嫁给了平阳公主的亲儿子曹襄。

嫁入曹家后不久,卫长公主便生下一名男婴,取名曹宗。而曹襄也因在漠北之战立下军功被增加封户,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无比幸福美满,让旁人羡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长,四年后曹襄突然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卫长公主沦为寡妇,幸福生活一去不复返。

在汉朝女子改嫁并不是稀奇的事情,然而卫长公主仍然被迫做了三年的寡妇,不是她不想改嫁,而是宠女儿狂魔汉武帝刘彻的要求太高,样貌、才华、家世必须全部达标才有资格迎娶卫长公主。

直到栾大的出现,事情才有了转机。

栾大虽是平民,但长得高大俊美,并且身怀绝技,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有道高人丁义的推荐。汉武帝曾与之交谈数次,对他非常满意,不但将他提拔为五利将军,还让他成为当利侯。

而优秀的栾大也成为卫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两人完婚时,汉武帝一次性赏赐黄金万斤。除此之外,汉武帝还经常降身当利候府,询问并为栾大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可见汉武帝对他有多么器重。

本以为卫长公主时来运转遇到了好郎君,可惜命运再次捉弄了她。

当栾大与卫长公主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情时,有人向汉武帝告发当利侯栾大有欺君的嫌疑,后者根本无法沟通神仙。

起初汉武帝还不信,可之后的调查让他对栾大慢慢产生怀疑,最终栾大因事情暴露被处以腰斩之刑。

而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卫长公主,她不但名节受损,还要承受父亲的责骂与世人的嘲弄。

从那以后,卫长公主慢慢消失在世人的视线当中,即便后来发生巫蛊之祸,史书也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只剩下民间一个个扑朔迷离的传说在凸显她的存在。

执笔君言

总的来看,卫长公主的一生大致算得上美好,尤其是前半辈子受尽宠爱,哪怕是要天上的星星汉武帝也会为她摘下来。

只不过她的两段婚姻有些坎坷,第一任丈夫曹襄英年早逝,第二任丈夫栾大因欺君被腰斩,虽然一生衣食无忧却无能陪伴,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戏剧性所在吧!

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第二十四集

汉武帝刘彻通过神秘"高人"的指点,默认窦太后的"和亲"策略,看她如何收场,果然各刘姓王爷均不舍得自己的女儿送往匈奴,和亲之事一度陷入僵局。皇太后和平阳公主母女俩商议如何才能不去和亲,苦无良策。东方朔去妓院找念奴娇帮忙,遭拒绝。无奈只好找张汤让其告知汉武帝刘彻此次远嫁匈奴的是平阳公主,以便汉武帝能阻拦此事。太后得知东方朔"告密",大怒,东方朔却表明利害关系令太后无言以对。平阳公主临行前撮合卫子夫和卫青义结金兰,以姐弟相称。之后便在驸马灵牌面前欲自杀,被念奴娇所救。卫子夫顶替平阳公主在梁王的护送下远去匈奴,汉武帝得知后率灌夫、卫青等人紧追不舍。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是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卫子夫出身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歌女,后来跻身于一朝皇后之列,成为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命运,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然而,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移情别恋。虽然武帝后宫宠幸的嫔妃不少,但是因为卫后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卫后还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皇后。

  据记载,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后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四个儿子都不成器,卫后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武帝就说:“吾自知之,不令皇后忧也。”终于有一天,卫青的少子因为罪恶极大,依照当时的法律被杀,武帝一并削夺其了他几子的封爵。之后,出于对卫子夫的尊敬,武帝对一位刘姓的大臣说,夫人肯定非常伤心,你马上到她那里去,安慰她,并代表我向夫人道歉。那位大臣回来说,夫人非常痛苦,也很感激皇上。

  太子就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比较宽厚,对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平反冤狱,虽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欢太子。所以“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卫后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经常把儿子叫来劝诫:“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父亲的心思,理解父亲的意图,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狱。这本是你父亲制造的冤狱,你却给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亲吗!”然而,武帝听说后,虽然不喜欢太子的“仁政”,但是认为太子的做法正确,卫后不对。这事就把卫后谦虚谨慎的态度显示出来。

  卫后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每次去见卫后,总会多待些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汉武帝身旁有个宦官叫苏文,喜欢挑拨是非,他知道汉武帝不喜欢太子,竟然挑拨起汉武帝、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他把这事向武帝打了小报告,说:“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后宫里,与宫里的女人们鬼混!”武帝不听这些话,反而增加太子东宫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这是苏文胡说,心里对其不满。苏文还不肯善罢甘休,又与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经常伺机寻找太子的过失,一旦寻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报告,甚至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卫后对此也是非常痛恨,让太子禀报武帝杀了这些人。太子心地善良,说:“我没有过失,不怕苏文他们!皇上明察秋毫,不会听信谗言恶语,不必担忧。”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回报说:“太子得知武帝生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挂在心上,而是脸上有喜色。”武帝听了,心中暗暗不乐。太子即刻来见,武帝看到太子的脸上带着泪痕,但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又强装笑脸,强打精神。武帝就问常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从中作梗,就把常融杀了。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29岁才有儿子,一开始非常喜欢刘据,但是等到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嫌他性格太仁厚软弱,能力也一般,所以逐渐冷淡了他。在武帝晚年,卫后、太子因为武帝的宠幸渐渐少了,他们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忧。汉武帝知道后,为了不让卫后和太子担心,就叫卫青传话,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卫后知道后,感激得热泪盈眶,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表现得非常谦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卫子夫在失宠的日子里,经常想到她坐上皇后的宝座好像太顺利了,因此害怕来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其实,卫子夫加冕后冠的道路并非就没有曲折。在卫子夫进宫之前,汉武帝已经有一个皇后了,那就是汉武帝亲姑姑的女儿陈阿娇,那是她的最大劲敌。很多人可能知道汉武帝和陈阿娇还有一个“金屋藏娇”的故事。

  陈阿娇的母亲刘嫖即馆陶公主,是汉景帝胞姐。因为与汉景帝同父同母所生,又是汉景帝惟一的亲姐姐,两人姐弟情深,所以馆陶公主刘嫖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常尊贵。汉武帝名叫刘彻,当他4岁的时候,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他。一次,馆陶公主问刘彻说:“你想娶妻吗?”刘彻答:“当然想娶妻了。”馆陶公主用手指着当时站在左右的一百多个侍女问刘彻,你喜欢哪个,刘彻说都不喜欢。馆陶公主又指着她的女儿阿娇问刘彻说:“阿娇好吗?”结果刘彻满意地回答:“太喜欢了!如果能够娶阿娇为妻,我就筑金屋让阿娇住。”馆陶公主听了小刘彻的话,自然欢喜,于是把女儿许给了刘彻。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馆陶公主有她的打算,一旦刘彻能够当上太子,最后当上皇帝,自己的女儿也就能成为皇后。所以馆陶长公主就希望刘彻能够继位为太子,于是多次在弟弟汉景帝前面中伤当时的太子刘荣,赞美刘彻。后来,汉景帝果然改立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继位后,就立陈阿娇为皇后。

  卫子夫坐上皇后宝座的道路虽然也有曲折,但是与其他的皇后比较起来,还是比较顺利

  的。这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陈皇后因为十余年无子,汉武帝对她的宠幸日衰。陈皇后曾经为了得到儿子,求医看病花钱达9000万之多,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陈皇后被废,一是因为她确实没有生子,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武帝喜新厌旧,再加上陈皇后不懂得自保之策,恃贵而骄,所以武帝废掉陈皇后是迟早的事。

  二是陈皇后既得不到武帝的宠幸,又对武帝宠幸其他后宫嫔妃非常生气。当其听说卫子夫得到武帝宠幸时,非常恼怒,几次在汉武帝面前要死要活,汉武帝因此对陈皇后更添反感。后来,陈皇后在宫中让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利用巫术来实现自己的企图,希望重新获得武帝的宠爱。此事为汉武帝所知后,认为皇后为巫术迷惑,不配再当皇后。所以在此案发生后,陈皇后被废。不久,新受宠的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一人得志,全家升天”。卫子夫当了皇后以后,卫氏家族亦受到汉武帝的宠幸,特别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既有真实本领,又因为“外戚”的缘故而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通过流血奋战,成为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武帝封卫青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就都被封为列侯。卫后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也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冠军侯,做到大司马骠骑将军。卫氏满门将相侯,“卫氏支属侯者五人”。当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新寡,卫青又娶了平阳公主。这样,武帝娶卫青的姐姐,卫青娶武帝的姐姐,真是亲上加亲。

  上面说到“外戚”这个词,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他们利用掖庭之亲,于朝廷之内总揽朝纲大权,于军事上居享兵戎之重,构成封建政治史上的怪胎:外戚政治,外戚政治的极端形式就是“外戚专权”了。汉代是外戚政治极其突出的时期,早在西汉建朝之初,就有吕氏的外戚之乱;西汉鼎盛时期,汉武帝则利用窦氏、田氏、卫氏等外戚政治来加强皇权,玩弄外戚与列侯于股掌之中;而于西汉中晚期,外戚政治继续发展,但是这个时期的皇帝已不具有当年武帝的魄力,于是皇权每况愈下,最终旁落。

  常言说得好:树大招风。正是因为卫氏家族的富贵,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征和二年(前91年)六月至八月之间,武帝非常信任的一个名叫江充的酷吏,以“巫蛊”之罪,陷害卫后和太子刘据等人,致使卫氏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

  汉朝人很相信巫术,汉武帝期间发生多次“巫蛊”事件,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巫蛊”就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将象征真人的木制偶人埋到地下,通过巫师祈求神鬼,帮助施行巫蛊者加害所要憎恶诅咒的人。汉朝皇宫内最忌讳“巫蛊”,武帝一朝因为巫蛊事件而多次构成大狱,许多人受牵连而死。前面说的陈皇后就是因为“巫蛊”事件引火烧身,还使得卫子夫因祸得福。然而,这次是江充把“巫蛊”的罪名强加在卫子夫身上,使卫子夫家破人亡,惨遭灭顶之灾。

  太子刘据为人忠厚,平时遇有冤狱,往往代为平反,颇得民心。而江充等武帝时代的酷吏,处事方式与太子不同,对太子早就心怀不轨。有一次,江充随从武帝去甘泉宫,太子家的人乘车马行驶在驰道中,违反了汉代的法律规定,被江充令人没收了。太子知道后,派人向江充致歉说:“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惟江君宽之!”恳请江充法外施恩,但是江充并不接受太子的致歉,还把这事告诉了武帝,武帝高兴地说:“人臣当如是矣。”于是,太子与江充就有明显的嫌隙了。江充害怕武帝年老死去,太子继位,会对自己不利。你让鱼死,我就先让网破,于是想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免贻后患。

  武帝当时在甘泉宫患病,江充就向武帝说,武帝的疾病是因为“巫蛊”的原因。武帝就派江充审理,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宦官苏文等协助江充。江充先惩治后宫嫔妃,然后开始对皇后和太子下手。江充故意在太子宫中掘地三尺,太子、卫后的宫殿被挖得连放张床的地方都没有,最后江充把早就准备好的桐木人,一本正经地从太子、卫后的宫殿挖出来,就要向汉武帝禀报情况。当时汉武帝在甘泉宫避暑,宫中只有卫后、太子在。太子知道是江充陷害自己,就按照自己的老师石德的意见,发兵抓了江充,并亲手杀了他。宦官苏文逃到甘泉宫,向武帝报告说太子造反。武帝一开始不相信,派人去召太子。但是派出的使者不敢去,就回报武帝说,太子真的造反了。武帝大怒,派丞相刘屈发兵讨伐太子,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太子、卫后自杀身亡。

  卫子夫从一个歌女升为一代皇后,万万没有想到,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卫子夫其实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唱歌的奴婢。平阳公主喜欢歌舞,家里蓄养了十几个长相漂亮的歌女,卫子夫就是其中一位。卫子夫当时已结婚,有夫君。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上巳,汉武帝去灞上祓祭,回宫路上路过平阳公主家,喜欢上年轻漂亮的卫子夫。平阳公主就向武帝禀奏进献,于是卫子夫入宫服侍武帝。

  武帝对卫子夫又怜又爱,不久卫子夫就有了身孕。当时武帝没有子嗣,所以此后卫子夫

  的尊宠日隆。卫子夫先后生三女,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了一个男孩,起名刘据,是为汉武帝的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然而,这一切,都成了永久的过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06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