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和盛爱颐有什么故事?

宋子文和盛爱颐有什么故事?,第1张

上海滩有两个众所周知的七**,而作为上海最大资本家盛宣怀的第七女,盛爱颐自是其中一个。不仅因其身份之位,还有因其情感之事。

这个小职员便是刚从美国回来的宋子文,当时23岁的宋子文仅是盛四公子的一小秘书。由于工作原因,常常跟随盛四公子进出盛府,因此他与盛七**两人也常常见得着面。盛七**秀丽慧中,优雅大方,这让宋子文上了心。于是借着给盛七**当英语老师的名义,宋子文时常透露着温润尔雅的气质与其博学广知的才华,两人眉来眼去,蕴含的乐趣自是别有一番意味。

宋子文和他的夫人

于是宋子文便想向盛府提亲,把盛七**娶回家。得知两人关系的盛府自是不同意,门不当户不对。于是便把宋子文调到了武汉当个小科长。但这职位没过几天,他就跑回来见盛七**,尽管家仆拦着,还是抵挡不住那躁动的心。宋子文自知哪里做不够,于是便在姐姐宋庆龄的安排下,前往支援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建立,想要干出点事业。

宋子文临行前,手握车票已经买好车票对着盛七**说,跟我一起去广州吧。从小在深院里长大的盛七**如何不想一起跟随,但世事总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决定。盛七**拿出一片金叶子赠与他说,你去吧,我等你回来。

宋子文失望但感激,握着金叶子说,这权当是您借我的。言罢,他便转身离去。

宋子文和他的夫人

29岁的宋子文抛下儿女情怀投身于革命事业,因其能力出众,后成为了中央银行的行长,其身价、宋家地位随之突升,摇身成为了豪族。而这时的盛家,并没有在盛宣怀的子孙手里被继续发扬光大,而是持续走下坡路。顿时两个家族的地位恍如互换。而宋子文在这期间,也就是在与盛七**分离后的第三年,他结识了另一个女孩,并与之结婚,这个女孩就是张乐怡。

三年后,宋子文带着夫人回来的时候,盛七**才得知此事。家庭的没落与心爱之人的离去一下子轰在她的肩上,沉重的生活使她重病。大病出愈,恍若隔世,两年后,32岁的盛七**嫁与别人。

宋子文一家

后来宋子文想见一面盛七**,便在盛家兄嫂的协助下,来到盛老五的后花园喝茶。这种活动自然也邀请了盛七**。但当得知在场有宋子文的存在,盛七一脸冷漠,不予宋子文的示好,更是不留下共进晚餐,只留下一句丈夫在家等候的话语便转身离去。

其实这段情缘,怕是从那张作废的车票开始,从那借来的金叶子开始,两个人的未来便不再同一轨道上来。自此两人两次转身,一生各自欢喜。

这只是网上流传的宋美龄临终前的话,流传的话应该是没有出处的,如果是真的,可以推测一下宋美龄对不起的三个男人是谁。

其一应该是蒋介石吧。尽管蒋介石多受后人诟病,但是他与宋美龄的爱情却让很多人羡慕,因为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所以蒋介石就在南京城种满法国梧桐,现在也成为旅游景点。因为宋美龄受过海外教育,所以蒋介石在向她求婚时,接受洗礼,成为了基督教徒,一生只爱一人,两个人的爱情很圆满,但是就是缺少爱情的结晶,这也许就是宋美龄觉得对不起蒋介石的原因吧,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后代。

其二应该是哥哥宋子文。宋子文后来和蒋介石闹掰了之后,去了美国,虽然蒋介石再三邀请他来台湾,但是宋子文都没来,到了后来,宋子文来了台湾,蒋介石利用他套取美国人想法,这让宋子文感到非常失望,宋子文最后还是回到了美国,从此不过问时事。因为宋美龄站在蒋介石这边,与宋子文的亲情也逐渐割断了,最后宋子文的葬礼一直推迟,应该是为了等宋家三姐妹齐全,但是宋美龄之后一直都没参加,所以对于亲情的缺失也是有遗憾的,所以她觉得也对不起宋子文。

其三应该是前恋人张学良。张学良也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情史丰富,风流倜傥,家事良好,与宋美龄相识一段时间后,两人关系也很火热,但是后来张学良离开上海,两个人关系就淡了。一开始宋美龄是因为局势嫁给蒋介石,心里还留恋着张学良,在后来张学良与蒋介石矛盾激化中,宋美龄极力劝说,保下张学良的性命,但被终身监禁,一直未能自由。所以宋美龄对于张学良感到对不起。

民国时期太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伴随着家国动荡背景,才子佳人也登上政治舞台,宋美龄就是极少一个事业上有成,丈夫爱戴的一个女子。

这位曾经叱诧风云,侥幸逃过六次暗杀的商界大佬的确因为一块小小的鸡骨头命丧黄泉,魂归西天,当时的他已经77岁,也算是个长寿老人了。

宋子文自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也搬到了美国,晚年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可能正因为如此,他乐衷于派对宴会,在觥筹交错之间享受生活。1971年4月,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去旧金山看望一个老朋友,老友聚会难免开心了些,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天说地,一时兴起多吃了几块鸡肉,被尖锐的鸡骨头卡住了气管,顿时呼吸困难,面色发紫,还没等医生上门抢救,就一名呜呼了。

宋家三姐妹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而这个宋子文就是宋家的公子,三姐妹的兄弟,从小就是学霸,学从美国归来后从事金融工作。孙中山时代就已经是中央银行行长,而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后,他更是借风凭力一路往上,作为蒋介石的“大舅子”,在前期的军事活动中,他利用和江浙地区财阀的良好关系,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经费,在外交上也颇有建树,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

正是因为他这个特殊身份,各方面势力都对他虎视眈眈,所以屡次遭到刺杀。最危险的一次是当时的暗杀大王王亚樵在刺杀蒋介石失败后把枪口对准了他。那一日上海火车站外,枪声响起,一位身着白衣手提公文包的人倒地,凶手都以为暗杀行动已成功,但也许是宋子文命不该绝,死的是秘书,宋子文安然无恙。

他躲过了一次次暗杀,火灾,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鸡骨头噎死,医生对他的死因解释是因食物呛入气导致呼吸不畅,心力衰竭猝死,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从不到30岁开始筹备并担任广州中央银行行长,到34岁出任南京政府首任中央银行总裁,宋子文是民国金融史上筚路蓝缕的银行家。不仅如此,一度想做“中国摩根”的宋子文,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公司。1935年白银风潮最烈时,就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执掌中国最具实力的银行。

从1924年出任广州央行行长,到1944年辞去中行董事长,二十年间,宋子文叱咤金融界,无人出其右,在中国银行界存有最高地位。

当央行总裁

1928年11月1日上午,上海外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南京政府党政军各界要人、外国驻沪使节、金融界名流,包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陆续来到这里。九时整,中央银行的盛大开幕式在外滩15号隆重举行。

这是南京政权成立后上海金融界最重大的事件。国民政府运转一年多,资金缺乏使中央银行迟迟没能成立,直到1928年6月二期北伐完成后,财政部长宋子文全力筹备,召集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专门讨论,主持制定条例章程,筹集开业资本,选定外滩行址。

开幕式上,蒋介石亲自向获任央行总裁的宋子文授印,并致训词。宋子文在答词中强调:中央银行执全国最高金融大权,直辖于国民政府。作为国家银行,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在统一全国币制、统一全国金库、调剂全国金融。

年纪轻轻即出任政府财长、央行总裁要职,宋子文凭借的是实力,而不只是“两朝国舅”的身份。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并在花旗银行供职过的宋子文,1917年回国后,在汉冶萍公司和上海金融界爬摸滚打近六年,1923年南下投身革命,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开始步入政坛,将其所学西方财政金融理论用于中国的实践。

1923年4月,宋子文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银行筹备员。随后,宋子文拟定央行条例、章程和组织规程,第二年8月,广州中央银行开业,宋子文任行长,孙中山亲自出席并致训词。国民革命军北伐推进到长江流域后,1927年1月,汉口中央银行开业,宋子文兼任行长。

广州、汉口中央银行所辖范围有限,并非全国性的中央银行。1928年,在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拒绝把中行改组为央行后,宋子文负责成立了南京政府新的中央银行。

此前,央行职能部分由在华外资银行行使——发行货币,经理外债、保管税款,控制汇兑和金融市场。晚清设立的户部银行和大清银行、北洋政府时期行使央行职能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均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于一身,商业银行业务扩张、中央银行职能不彰。

宋子文就任央行总裁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固央行作为国家银行的地位:将中行、交行改组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和发展实业的专业银行,迈开了政府绝对控制中、交两行的步伐;从外资银行手中收回关税、盐税税款保管权;设法扩大央行的货币发行额;加强对一般商业银行的监督和控制……

以研究宋子文著称的历史学家吴景平说:“宋子文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国民党政权对全国金融业实行统制的开端,并且成为以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的重要前提,同时也真正确立了宋子文本人在中国银行界的最高地位。”

做“中国摩根”

1933年4月,主张严格预算制度和发行垫款政策的宋子文,与东征西讨大肆扩张军费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宋主动请辞央行总裁。10月底,因内政外交问题与蒋介石分歧加大,宋子文辞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之职,均由孔祥熙继任。

政坛失意,宋子文决计弃官就商,以另一种方式崛起。他开始积极发起成立投资银行——中国建设银公司。当时全球最著名的投资银行,是美国的JP摩根公司,宋子文表示自己有做“中国摩根”的志趣。还在行政院副院长兼财长任上时,宋子文就曾打算由中外合资(日本除外)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内、外资各占一半,筹措1亿元资本额,但遭到日本强烈反对及干预。此时,宋子文将方案改为由国内资本组成,公司成立后再设法让外资投资具体项目。

中国建设银公司对外声称是“私营商业公司”,但它的筹建既有蒋介石的点头,也有孔祥熙的支持。1934年4月中旬,当公司正在筹建时,行政院副院长兼财长孔祥熙向媒体表示:宋子文及他本人加上央行、中行等,将以1000万元的资本合组银公司,公司为专以沟通中外间投资与建设事业的金融机构。5月31日,宋子文在上海召集公司发起人会议,发起人名单囊括了当时国内最著名的金融巨子。公司的股东和董、监事,不是政府财经高官,就是商业银行巨擘。大股东包括中行在内的13家大型中资银行,中行认股五分之一即200万元;小股东则有宋子文、孔祥熙等政界要人和金融界名流,宋子文本人认股25万元。

据张家璈透露,宋子文原拟自己担任董事长,弟弟子安任总经理,后来蒋介石指派孔祥熙为董事长,宋子文之弟子良任总经理。不过,孔大事不问,决策者依然为执行董事宋子文。因此,这家官商合办的公司被视为宋氏家族的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前,银公司打入国内证券市场,经办印花税、承募公司债券;引进和创新外资投资沪杭甬铁路等多条铁路建设;参与企业投资,各项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北洋时期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称为“中国摩根”的梁士诒,在1920年前后曾联合北京十余家银行合组投资公司——中华银公司,代募国家债票和公司债款。然而,当时中资银行资力有限,中华银公司成立后少有实质性的投资活动。宋子文凭借其自身的才干、政府支持及广泛人脉,将中国建设银公司办成了他自己所称的“吾国第一个真正投资公司”。

任中行董事长

对宋子文而言,执掌中国银行,是其在金融界的再次强势崛起。

1935年4月,宋子文出任中行董事长,他所经营的金融王朝又开辟出一块新天地。随后,宋子文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这个中国最大的银行身上。

早在1928年,宋子文就曾打算将实力强大的中行改组为中央银行,但遭到张嘉璈婉拒。几年来,在张家璈经营下,中行继续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发展。

随着1934年以来白银风潮愈演愈烈,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实体经济更是日子难熬,纷纷抱怨银行不愿放款。1935年3月,蒋介石、孔祥熙和宋子文在汉口密商,认为要扭转金融恐慌与财政困难,就得加强控制实力雄厚的中行,使之绝对听命于中央政府。

蒋介石在3月22日发给孔祥熙的密电声称:国家社会皆濒破产,症结乃金融币制与发行不能统一,关键在中、交两行固执其历来吸吮国脉民膏的政策。若不断然矫正,则革命绝望。

利用实业界要求政府“救市”之机,南京政府迅速对中、交两行增持官股,收归国营。同时,将张嘉璈撵走,由宋子文前往执掌中行大权。

宋子文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行今后的营业方针不变,“完全商业化,铲除一切官僚之习惯,而努力于国际汇兑,注重进出口之贸易业务”。

宋子文只身来到中行,主持拟定推进业务方案,制订考绩标准,加强对行员业务考核,力图使中行业务有更大发展。同时,作为中行董事长的宋子文,积极参与国民政府进行的影响深远的1935年币制改革,发挥了核心作用。

随着中行业务不断发展,宋子文也愈加利用中行的资金对民族金融业和工商业进行渗透与控制。白银风潮过后,宋子文入股广东银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一批陷入危机的优质民营企业,其家族成员为实际控制人。经济危机、战火不断,使政府干预经济的统制政策成为时代主旋律。由政府干预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思潮,同样主导了宋子文的金融措施。中行投资经营的企业如此广泛,遍及金融保险、工业矿山、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领域,地域遍及全国各地。

1944年2月,身为外交部长的宋子文辞去中行董事长一职,结束在金融机构担任实职的历史。

受过西方经济学系统训练的宋子文,为中国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同时,以中行及中国建设银公司为支点,宋子文大大膨胀了国家垄断资本及自身的腰包。

(作者为记者、历史学者)

被誉为“民国最为绅士的男人”宋子文一生可谓是精彩至极,不仅身为四大家族中的宋家***,而且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也着实让人羡慕,1928年,这一年,对宋子文而言,尤为特殊。

在这年,宋子文与心爱的人张乐怡喜结良缘,而且这年他也成为国民政府的要员,担任财政部部长一职,在与张乐怡结婚后的数十年里,他对张乐怡始终如一,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个让他至死都惦记的女人,那个人叫做盛爱颐,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因此又称“盛七”

盛爱颐出生在近代以来第一大家族,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盛宣怀,作为盛宣怀的七女儿,母亲又是盛家掌门人庄夫人,盛七自出生以后,就生活的非常的安稳,两人相遇时,宋子文只是一个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尚且没有前途的“海龟”而盛家自然是让人高攀不起。

宋子文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大姐宋霭龄的介绍下,当上了盛家四公子的英文秘术,因为盛老四是一个非常邋遢的人,因而在盛家,宋子文就这样与盛七结识了,当时她才16岁,宋子文博学多才,又说得一口流利英语,面对着这个尚未出过家门的小女孩,他用一切溢美之辞来向她表达自己在异域他乡的所见所识,很快,盛爱颐就被宋子文给完全吸引住了。

两人的感情引起了盛爱颐母亲庄夫人的注意,为了拆散这两人,她将宋子文安排到武汉工作,到了武汉以后,受不了相思之苦的宋子文没过几天就跑了回来,继续与盛七如胶似漆,平定陈炯明的叛乱以后,孙中山在广州重新建立政权,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在二姐宋庆龄的建议下,宋子文要前往广州任职,可是他舍不得盛爱颐,几次要求盛爱颐和自己一起走,不过都没有成功 ,宋子文临走前,盛爱颐送了他几片金叶子作路费。

到了广州以后,宋子文曾追去过张静江的三女儿张芸英,后来无疾而终,之后又与上海滩名媛唐瑛有过一段恋情,不过很可惜也是没有结果。

1927年,宋子文偶然结识了比他小14岁的张乐怡,经过他的一番追求,最终张乐怡答应了他的求婚,1928年,两人正式结婚,成为了夫妻,当宋子文再次回到上海时,才发现,盛爱颐一直没有结婚,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等他,而当盛爱颐得知宋子文已经结婚后,她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母亲的侄子庄铸九匆匆结了婚。

宋子文对盛爱颐愧疚颇深,之后数次请求相见盛爱颐,可依旧未能得偿心愿,一次,盛老四的儿子被关进了监狱,在盛家姐妹的请求下,盛爱颐不得已给宋子文打了电话,第二天,盛老四的儿子就被放了出来,当时盛爱颐就明白,其实宋子文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两人注定错过。

宋子文与张乐怡一共有3个女儿,分别叫做宋琼颐,宋曼颐和宋瑞颐,从她们的名字我们似乎也能得知,宋子文与张乐怡结婚后,对盛爱颐那真的是惦记了一生,盛爱颐晚年病重时,宋庆龄曾派人前往探视,我们似乎也可以猜测,宋子文曾嘱咐过自己的二姐。

俗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但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有很多家庭看不上穷小子,尽管男方很优秀,但家世不好,一样让女方的家庭觉得他没前途,给不了女儿幸福。多年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好,比如说这对情侣,他们被家人拆散,多年后他功成名就,女方却悔不当初。

1894年,宋子文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传教士,母亲是个才女,两人都极为开明,尤其重视子女的教育,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教导他们,将他们全部送出了国。宋子文是著名的民国三姐妹的弟弟,也就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可想而知,他也是非常优秀的。

宋子文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历,1917年,学成归国后,因为宋霭龄的推荐,他成为了盛宣怀的秘书。像这样高学历又一表人才的青年才俊,有不少姑娘倾心于他,然而他当时只想着事业,无心其他。

由于工作上的事情,他经常出入盛府,由此邂逅了盛家七**盛爱颐,盛爱颐对他颇有好感,觉得此人谈吐不凡,有绅士风度。而宋子文也被沈爱英的美貌所吸引,双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时,宋子文又担任了盛爱颐的英语老师,两人相处机会增多。

就在两人感情逐渐加深时,被七**的母亲庄夫人发现了,庄夫人见宋子文留学归来,家世应该还不错,因此非常满意,可是她调查之后才得知,他的父亲是传教士,在教堂里拉琴,庄夫人心想,这要是传出去,不是颜面扫地了,因此多次阻扰两人的感情。

盛爱颐是个孝顺的孩子,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因此一直在这两者之间犹豫,庄夫人为了断掉两人的念想,便将宋子文解雇,将他调去了武汉。宋子文去了几天后就回来了,心里还是放心不下盛爱颐。

1923年,宋子文在姐姐宋庆龄的推荐下,得到了孙中山的重用,派他去广州筹办中央银行,这可是个好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在出发前,他买了两张船票,对盛爱颐许下了山盟海誓,希望她能跟自己一起走,但盛爱颐最终还是拒绝了他,并给了他一片金叶子当盘缠。

这段感情让宋子文异常苦闷,但很快他就遇到了张乐怡,张乐怡性格活泼,长相可人,对宋子文更是满脸崇拜,与盛爱颐相比,她的感情更为真挚,更不嫌弃他的家世,所以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1927年6月14日,宋子文和张乐怡喜结连理。

张家在当地也算是名门大户,有了他们的扶持后,宋子文的事业蒸蒸日上,7年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身边还带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盛爱颐得知后心灰意冷,虽然当年拒绝了他,但是这么多年没嫁,心里一直都在想着他,他怎能如此绝情。

庄夫人更是悔不当初,如果自己能同意两人的婚事,现在恐怕连孩子都有了。为了巴结宋子文,庄夫人再一次用了盛爱颐的名字,但两人都心高气傲,不肯见面。感情要选最适合自己的,显然最适合宋子文的是张乐怡,所以宋子文和盛爱颐即使在一起了,也未必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20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