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红薯、芋、麦、粟、高粱、木薯等杂粮。蔬菜有冬瓜、南瓜、水瓜、萝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大苋、眉豆等。有时采集野生苦斋、野蕨、木耳、香信、竹笋做菜。肉食来源主要依靠自己饲养鸡、鸭、猪、羊、牛等禽畜。瑶族男子喜欢狩猎,农闲时上山猎回黄猄、山猪,雉鸡、野兔等野味作为肉食的补充。在饮食上,除与汉族有共同的习惯外,还有自己特有的食品。
炕猪肉
亦称烤火肉,这是瑶家最常见的菜色。春节前夕杀猪宰牛,家家都制作烤火肉。其用料除猪肉外,还有牛肉、黄猄肉、山羊肉等。制作方法:把肉等切成长条形用生盐腌2—3天,用温水洗过,再用竹篾或藤串起一端,挂在烧过水做过饭的余炭烘热的灶腔内,将铁锅反盖在灶上,如此烤上7—10个晚上,烤肉变得干爽,然后包裹好,挂在火炉塘上方的烟棚熏烟,又称熏肉,肉质长年不变,肥肉爽而不腻,瘦肉则越嚼越鲜甜香可口。
猪红香肠
用猪血、粉肠、盐、葱花等。制作方法:将鲜猪血搅拌,渗入少许米浆,调以食盐,葱花及瑶山特有的香草等配料,而后灌入猪粉肠内,每隔一尺长用细绳将头尾系紧,放入锅内用文火煮即成,滑而不腻,风味独特。
香粳烤肉饭
香粳米是瑶山的特产,用以做饭,柔软、香醇。用料:香粳米,大蒜苗、盐、酱油等。制作方法:先将烤火肉切成肉丁,加些蒜苗等配料,炒至半熟,铲起待用。香粳米饭煮至水干蒸气上升时,将配料倒在饭面上,10分钟后拌匀即可。饭香四溢。
竹筒饭
瑶家人往野外耕作或伐木时的午饭。用料:大米,酸咸菜,烤肉等。制作:用刚砍来的新竹,截成一端留节作底的竹筒,用水洗净,然后把充分浸泡的大米和咸菜烤肉等,放入竹筒内,以竹叶或树叶相隔,湿泥封口,放进明火堆煨饭至熟,取出竹筒,劈开,饭软清香,还略带新竹的芬芳。
真不舍得给你啊。,。我是花钱买的。。
摘 要:乳源瑶族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瑶族习俗文化,具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瑶族是迁徙频繁的民族之一,在其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瑶族人们勤劳、淳朴、坚忍不拔、顽强生存和热爱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为了保存本民族文化的延续,乳源瑶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和社会实践发展当中除瑶族语言成为全国瑶族“四大支系”的瑶语支,并在整个瑶族中分布最广,与世界各地的许多瑶族语言相通之外,乳源瑶族在婚姻、服饰、丧葬、歌舞等方面还形成了自己民族风俗。这些民族习俗是瑶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反映,也直接反映了瑶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思维准则。
关键词:乳源、瑶族、民俗、文化
乳源瑶族历史悠久,其主要居住于广东省北部山区,即现今南岭山脉一带的崇山峻岭之间。瑶族自称"勉"(读上声),属瑶族三个主要支系中的过山瑶。瑶族的称呼,以其居住地点和服饰不同而分别称之为“东边瑶”与“西边瑶”。 “东边瑶”又有“深山瑶”与“浅山瑶”之分。瑶族本身也曾以此互称。在历史文献上,曾以原乳源瑶族妇女戴板于首,称板瑶。同时亦有以原曲江县瑶族即今乳源游溪等地的瑶族妇女髻贯竹箭,称箭瑶。
一、民风道德
瑶族在生产、生活以至婚姻家庭等方面,还残存着古代原始社会的某些“痕迹”,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纯朴的古代遗风,有不少已成为瑶族的传统美德。
瑶族历代因散居于深山大岭之中,基本上靠刀耕火种和辅以狩猎为生。这种生存处境,促使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世代保持着友爱互助精神,做到一家有事四邻相帮。猎获野兽不论男女老幼都平均分配;举办婚宴、拜王等喜庆之事,若资财不足,亦可求助于亲友。这种借贷不付利息,亦无规定还期(一般借物还物),只要其家境稍宽而略有余,必会自动偿还,若到下一代亦无力支付,则债主也不会登门索取。至于被求助者,事无大小,一经答允,不论困难多大,必定会做到。这种互助精神,在生产上表现更为突出,如繁重的铲地、除草等农事,单家独户劳动力少,要赶上季节是较难应付的,但只要寄语亲友,闻者不论相识与否,不管隆冬或炎夏,必按时抵达工地,有时竟多达百余人,且来者都自备膳食,主人既不用招待茶水粥饭,亦不要支付分文工钱。这种互助友爱的美德,瑶族世代相传。
瑶族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热情好客。无论是瑶族、还是汉族,只要到瑶山作客,主人必以席上珍品--熏肉、豆腐、烧酒等款待。即使是串寨走村的阉鸡师傅,也可随时投宿。若是汉人与瑶民结拜“同年”,只要诚挚相待,其关系则如亲属。若是在瑶山里干活或长途跋涉,因离家远回不去,只要附近有人家,不论主人在不在家或相识与否,都可入内打火做饭,如主人不在家,则食后设法转告主人,来日奉还。吃者从不食言,亦不会遭到非议责难。瑶民在山上劳动或到汉区赶集时,习惯将衣物、饭包等放在路边或树丫上,附一“草结”(用茅草打一结放于物件上)表示物有主人。另外,倘若在野外发现蜂群,但又缺乏工具或无法当即收采,同样以“结草为记”,亦不会被别人采去。
瑶族对不守信用或诈骗行为是极为鄙视的。在瑶族社会中,路不拾遗的美德随处可见。
二、姓氏与名字
瑶族的姓氏全是单姓,无复姓。主要姓氏有赵、盘、邓、李、邝、冯、王、邵、黄、庞等姓,以赵、盘、邓三姓居多。名字多是2个字,其中第1个字是辈分(女性不受此限)。
东边瑶的名字并不是从小就有,婴儿出生后,即使男孩,亦要到八九岁才有名字,甚至十多二十岁仍唤乳名为数不少。若是女孩,不仅小时无名字,长大亦无,婚后至死都是被人唤为某某“噢”(瑶语“噢”即妻)。然而,男子出生后,在举行“度身”时,还要请师爷起一个法名。此名在生时不唤,是备将来死后记入“家先单”的。
孩子出生后的呼唤法:男孩,第一个呼“拉高”,第二个呼“德乃”,第三个呼“德伦”;女孩,第一个唤“拉碑”,第二个唤“妹乃”,第三个唤“"妹伦”。
西边瑶喜欢用生年的干支来起名,即在名字中间嵌一个甲乙丙丁等字,如甲娇、辛凤、乙胜、戊秀等,其余与汉族相仿。
三、服饰
瑶族的服饰,东边瑶同西边瑶差异很大。东边瑶也因居住地区不同,其服饰亦略有不同。
(一)东边瑶 历史上,东边瑶男子蓄发留辫,像清朝的发式,用绣有花纹的蓝色或白色的布巾包头。头巾打结的方式分额前及脑后两种。若额前打结,则两端所余较短,并使之向左右上方挑起,若脑后打结,则两端所余较长,垂于两耳之后。头巾正中之花纹,必露在头顶偏后一些,戴银质三角形耳环。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刺绣的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三角高帽用白布包扎,然后在上面复盖一条青蓝色的绣花巾,此帽日夜皆不能除下。洗头一次,需时一天,故往往一二个月才梳洗一次。妇女上衣一概用青色的布,长及膝,无领大襟,纽在右边扣。下身不穿裤,内围短裙一条,胸前再挂一条长围裙,然后扎一条腰带,带之两端有彩色丝条垂下。过去妇女都在腰间悬一串铜钱,走路时发出叮叮之声。上衣背后及胸前长围裙之正中,各嵌有一方刺绣,大小与男服的图案基本一样,扎绑腿。
东边瑶因居住地域不同,服饰亦稍有差异。如必背、游溪、茶坪和上、下寨的男子包白色头巾,结在脑后,分成“八”字形,垂于两肩,扎白色绑腿,穿青蓝色上衣。而营坑、东田片的男子包蓝色头巾,结在额前,左右分开,扎蓝色绑腿,喜穿白色上衣,外套蓝色背褂。营坑妇女戴三角形高帽,有两枝竹片从脸颊向下延伸,长及颔。
学者称:“瑶人装饰,女帽之尖角,像狗之两耳,其腰间所束之白布巾,必将两端作三角形,悬于两股上侧,系狗尾之形。又男人之裹头巾,将两端悬于两耳之后,长约五六寸,亦像狗之两耳。……瑶人相传,彼之祖先乃一狗头王,故男妇之装饰,均取狗之意。”[1]
(二)西边瑶 男子头缠蓝色头巾。男女服装与汉族无大差异,惟妇女头上戴的不是三角形高帽,而是折叠成很多层的布,或用绣有花纹的蓝头巾包头。上衣的领边、袖口、衫脚等处用白蓝黑三色镶嵌。
四、婚姻家庭
瑶族的婚姻家庭,从其传统习惯看,是族内婚和族外婚混合存在,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恋爱是自由的,除兄弟姐妹等至亲者外,同姓可以结婚。未婚男女,若要结为终身伴侣,必须明媒正娶,举行一定的婚姻仪式,才被社会承认为合法夫妻。东边瑶与西边瑶的婚姻亦有不同。
(一)东边瑶的婚姻习俗
秃噢(瑶语娶妻)有订婚、过聘礼与迎娶3个阶段。订婚,男女双方若情投意合,男子即送女子手镯1只或刀鞘1个,现代亦有送钢笔、手表的。女子回送男子1条绣有花纹的头巾,即算定情。男女交换礼物约1个月之后,即由男子禀明父母,请媒人向女方求婚,若合意就订定结婚日期及女子出嫁时送亲人数。如果订婚后,女方悔约,要赔偿订婚时所费的酒菜钱,若是男方悔约则作罢。过聘礼,在订婚后,请媒人将彩礼聘金送至女家。迎娶,按订婚时双方议定的日期,由男方请师爷卜择吉日,并将此“吉日”通知女家,到时举行结婚仪式。
招郎 这种婚例在瑶族内部比较普遍。但"招郎"也有两种惯例,一是男子入赘后,要完全脱离自己父母家庭,跟入赘家姓氏,并改名字,所生子女一律随母姓;二是男子入赘后,不脱离自己父母家庭,亦不改换姓名,所生子女,第1个随母姓,第2个随父姓,其余类推,若终生只有1个孩子,则两家有份。后者对岳父母的遗产亦同样有继承权。但也有全部子女都随父姓的。
担名 这种婚例较为特殊,不须举行任何婚礼仪式。有些家庭无子,为了传宗接代,女儿长大后,选择1个留家,尚未择配,可任其与自己喜爱的男子交往,怀孕后,父母便在亲友中选择合适的未婚男子“担名”作名义丈夫。男子在“担名”期间可与女子同宿,生下子女属女方,随母姓,感情好的可长期同居,不好即散。男女双方均无财物赠送。如女方另找对象结婚,即给男方两元钱作脱名费便可。目前,这种习俗已基本革除。
马头亲(又称“半路亲”)男子娶再嫁妇女为妻。婚姻仪式一切从简,花费不多,故一般贫家的男子,娶“马头亲”较多。寡妇招郎入门称“回头亲”。
离婚 过去瑶族离婚手续很简便,只要双方同意,即请族中的年长父老作证,拆开或折断一物各执一半,离婚便告成,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但有些家庭若是女方提出离婚,必须退回身价银给男方。如果是男方提出,女方即不用退回任何聘礼。
寡妇或离婚后再嫁的妇女,不受歧视。
婚仪 迎娶之日,男方要派一名吹鼓手,沿途吹唢呐至女家接新娘,男家在门口摆1台1凳,台上设豆腐1钵,酒1壶。新娘及送亲者到时,人人都要饮一口酒和吃一点豆腐。师爷站在送亲者及新娘面前喃唱。另一人一手捉雄鸡,一手持刀站在门口。师爷唱到最后一句时,捉鸡者手起刀落,斩掉鸡头,即丢入内厅中,以卜吉凶。新娘入屋,双方父母坐于新人面前,各自告诫儿女,要孝顺父母翁姑,勤劳生产,俭朴持家,不偷不赌,告诫毕,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拜亲戚长辈,礼毕新娘即入新房。开宴前,复出向宾客敬认亲酒,新婚夫妻各由对方的一位长辈带领,另一人捧1托盘,盛酒1壶杯数只跟随,长者每教称呼一位宾客,新人即敬酒1杯。认亲完毕,全体嘉宾入席饮宴,猜拳行令,祝酒之声,通宵达旦。
新婚夫妇,无特殊服装,男子包头巾,女戴三角高帽或圆形帽。
婚仪时间共两天。第1天接待贺喜的宾客,第2天拜堂成亲。
女子出嫁,父母只给1个木箱作嫁妆,以盛订婚时双方议定的衣物,及存放私己钱(出嫁前的一天,父母及亲戚每人给2至3角私己钱)。
出嫁之日,送亲者除父母兄弟姐妹全体家人外,亲戚亦有派人参加的,故送亲人数,少则8至10人,多则24人。出门时,由一及笄而未婚的少女持伞遮盖新娘,一同步行至男家,中途遇河过桥,新娘要行半屈膝礼,并放下铜钱一枚于桥头。
全体送嫁者,在男家住一天一夜或两天两夜,婚礼结束时,女方的亲戚每人要给新郎2至3角鞭炮钱,而男方则按订婚时议定的猪肉数分赠给送亲者,每人约2至3斤。至此婚礼结束,宾客散去。
回门 婚后女子在男家住7天后,即可返回母家。居留期一般3至5天,或8至10天。而男子婚后,当年的(农历)12月30日,偕妻子第一次到丈人家作客,这称“转面”。届时,女家要派人往男家为新婚夫妇接担猪肉、鸡、酒、糍粑等物,沿途鸣放鞭炮,女方的亲戚亦在他们将至时燃放鞭炮迎接。年初一下坛,即新女婿要在村外的社坛庙燃放一串特大的鞭炮,及点燃一对大蜡烛(蜡烛越大越好),并设酒款待女家的亲戚,每人1杯,饮者回送猪肉1块。此后,由女方的亲戚各家轮流宴请新婚夫妇,新婚夫妇即给各家亲戚回赠酒2斤,猪肉1斤,盆样大的糍粑2个。居留期长达15天,归家时,女方的亲戚又燃放鞭炮送行,故此礼节花费甚大。不过若男子婚后家境贫寒,也可待妻子生孩子后或生活较好时才履行。
(二)西边瑶的婚姻习俗
西边瑶的婚姻习俗,与东边瑶差异较大的是同姓不能结婚。男女普遍于十四五岁便由父母作主订下婚约,至十六七岁即行结婚。婚礼仪式及程序与东边瑶相似,其不同之处是迎娶之日,男家在门前设的“拦门餐”,必须有大量酒菜供女方全体送嫁者饮食至饭饱酒足,还要有剩余,这是婚礼中最丰盛的一餐。路远的也有设“半路餐”的,即在半路设席饮宴。“拦门餐”宴罢,即“斩煞”入门。新娘及全体送嫁者入屋后,男家又于屋内设“入门餐”,不过,此餐酒菜较随便,不拘多少。婚礼结束,送嫁者临归前,男方要给"利市"钱,每人1元2角或2元4角,较富者每人给3元6角。若男子入赘,婚礼较简单,双方亲房齐集女家,随便吃一餐饭并饮认亲酒就算完事。
离婚 若离婚时只有一个孩子,要由双方父母商议归哪方所有,如归女方,则由女方补回男方50元至100元即成。
瑶族的婚姻传统习惯,西边瑶与东边瑶历来不互相婚配,而西边瑶却允许与汉族联婚,不过仅限于“招郎入舍”,瑶女嫁到汉区就极为罕见,东边瑶与汉人则完全不通婚嫁。当前,瑶汉族可通婚,结婚、离婚均按《婚姻法》规定履行手续。
五、民间信仰
瑶族历史上有以盘王为中心的祖宗崇拜。“瑶人认其祖先为盘古,其所敬祀之盘王神,则不仅代表盘古,真是代表一切祖先的灵魂。” [2]大凡婚丧二事,年节喜庆,以及拜王度身,都要拜祭盘王。他们迷信和崇敬的鬼神分为两大类:一是他们最畏惧和憎恨的,认为能致人生病或死亡的魔鬼;二是他们认为能驱鬼怪,消灾祸的神仙。这两类鬼神,可在瑶族一些的经书(亦称“瑶书”)里找到,敬奉的如“玉皇大帝”、“元始天尊”、“道德真君”、“北极世尊”、“张道教、召二郎、召三郎”等,是能驱妖除邪治瘟的神仙。张道教,“瑶书”里称他能“行符敕水服邪精”,似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瑶族最憎恨的魔鬼有:阎罗王、日落大将、扶笔先生、点部先生,都是司生死权的催命鬼,还有溺死鬼、棺材精、流浪鬼、含药鬼(即服毒自杀)、吊颈鬼、行病大王等十多种。这些魔鬼,又都是道教中道士作法驱除的对象。“瑶人心里没有比瘟疫或疾病死亡的事情更为恐怖,所以时刻需要那些能驱杀瘟疫的人神来作他们精神上的保护者。”[3]这是瑶族在生存抗争中处于无助状态下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形式,并无较高的宗教理想。他们还信仰“万物有灵”,举凡老树古藤,山石鸟兽,桥头田边,牛栏猪舍等,都可成为膜拜的偶象,认为每一自然事物,都给予一专司之神,这是原始崇拜的遗传。
(一)拜王 拜王又称还盘王愿。这缘于当年过海遇险,向盘王许愿显灵,“十二姓板瑶过到岸边,大齐商量,得处安居,慢酬谢盘皇神恩。三个翁分开,一捻(支)下南海;一念(支)下交趾;一念(支)下广东道韶州府乐昌县安居。又开田地,耕种很好,各人立宅安居。又谢恩他(盘皇)有灵神,十二姓才抬香炉,各人分开,敬奉盘皇翁。”[4]以后,为祈求祖先与神灵的庇护,使人寿年丰,六畜兴旺,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一般以一家为主,约请亲房数户联合举办,或一家单独举行。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拜王活动,共一个香炉的亲房最快亦要3年才举行一次,不过,大的村寨每年都有人举行拜王。举行“拜王”时大都遍请亲友参加,结束时送客,主人则给每位亲友猪肉2至3块,每块约二三两重。准备举行拜王的人家,必须在年初约请好师爷2人,“歌姆”(专司唱瑶经的妇女)1人,炊事若干人(事主物色好人选,用竹壳包些食盐,前往其家置于厨房中,就算约定,不必征求本人同意,瑶民称之“盐信”),典女3至4人(未婚的青年女子,在第3晚表演结婚饮酒、拜堂成亲等节目)。男的则不预请,届时现场选拉未婚男子。举行仪式的日子,一般在冬闲期间,事前请师爷占卦,选择黄道吉日开坛,到时约请全村老幼参加,吃喝热闹3天3夜,不需斋戒。拜王一次约需费用数百元,猪肉数百斤。
此外还有拜“半路王”、“千年王”等。半路王又称半路堂,相传是瑶族十二姓兄弟在渡海迁徙时,有六姓覆船沉没海中,其余六姓起愿,求神保佑平安,船抵岸上沙滩后便要还愿,故传说为“鱼子起愿,芒鼠还愿”。拜半路王以村为单位,各家献物捐资合办,在村外找一社坛庙之类的地方设坛举行,坛前放一条整猪,大小不拘,猪身贴满糍粑,上插纸花十二朵,代表十二姓兄弟,师爷不用请,由村中的师爷自动来承担请神跳王的职责,欢宴两天两夜。
千年王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拜王,几个村寨联合集资合办。而且必定要找齐赵、盘、邓、李、黄、冯6姓才能举行,选择一适中的村子设坛,形式与拜半路王大同小异。但场面较大,人物众多,仅师爷就达七八人,还必须有一个在法力上最有权威者才能开坛。因耗财甚多,过去约30年举行一次,近代已无举行此种仪式。
(二)度身 度身又称“打幡”。“‘度身'为瑶族一种极大典礼,或称之曰‘大登科',意谓‘度身'之人,其知识本领皆因之增进,能为村人所重视,为村长者亦皆必曾‘度身'。死后,其灵魂可登天堂,亦以天堂为极乐处也。”[1]度身瑶族妇女死后称“娘”。仪式以一家或联合同祖宗的亲房数户一起举行,遍请亲戚朋友热闹7天7夜。受邀的客人需带猪肉、米、酒等食物,数量不拘。外来参观或协助者,亦可得一饱。度身仪式有一定的例规,要打醮7昼夜。度身之人须斋戒4天4夜,到第5天才准开荤。期间度身之人有“上刀山”、“开天门”的仪式,并对其传授戒律,告诫孝顺行善。
(三)挂灯 挂灯取法名,是单家独办的一种时间短、仪式简、花钱少而取得法名的仪式,因现场要设七盏油灯,故名挂灯。举办人家请2至3个师爷,在神龛前为取法名者举行“挂灯”仪式定法名。同时要请取法名者的兄辈或舅辈做证人。一般经过二三个小时仪式便结束。仪式结束后主家要请师爷、证人吃一顿饭,给师爷猪肉3斤,证人猪头1只即可。“挂灯”取法名可在拜王或度身时举行。
六、丧葬
在瑶族中,人死后停尸床上,用湿毛巾给死者拭头脸及四肢,然后整理穿戴之服饰(富者有寿衣,贫者只穿日常衣服)入殓,无其它陪葬品。治丧时请师爷2至6人做丧堂(死者生前已度身的做2天,未度身的做1天),子女儿媳头包白布,以示戴孝,并守灵1天,第2天出殡。
出殡时,棺不用木杠,由十余人将棺抬至肩上,徐徐而行,一个师爷助手撒谷棺上,一女子撑伞遮棺头,(死者无女由子代,无子则孙代,若死者绝嗣,其至亲者可代),直至墓地。
启行时,两个师爷为先导,手执木斧棍棒,且行且击。抬棺至墓地,放入墓穴后,掩土;也有不掩土,用杉树皮盖在棺面上即返。
归家后,师爷作法事,其名目有:拜四方、跳神、劝酒、接神、驱鬼、送神等。每一节目结束,均烧纸钱法牒,全部功课完毕后,所有纸灰,悉用一块白布包起。此时师爷及其助手即将米缸、瓦碗和灰包,一并担至墓穴边上,一人将盖棺的杉树皮揭去,一人以锄撬棺盖的下端,一人把灰包丢入棺中,随以土埋之。葬毕,米缸置于坟之东边,碗全数堆放缸旁,并将出殡时导路之木斧二把,木棍四条,插于坟旁。一师爷喃呢咒语,吹角,烧纸钱毕,即返。归家举行送神礼,同时将厅内所挂之榜文、白纸条等全扯下烧掉,撤去纸马神像,孝子亦把头上白布除下,丧堂仪式至此结束。
第7天为迎七丧礼,在晚上举行,师爷坐在桌旁喃呢多时,之后诵读“家先单”一遍,丧葬仪式全部结束。
孝子在一个月内不得理发,当年不得在家门口贴红纸及对联。
三四年后,即行捡骨入缸迁葬,至多不得超过5年。
孕妇难产及因烈性传染病而死亡的,其尸体抬至野外,用12捆柴架起棺材火化。若是被杀害或死因不明的,在案情尚未查清之前,则停尸不葬。
目前,不良的丧葬陋习已被摈弃。
七、节日
(一)东边瑶的传统节日有:
1、春节 此节的活动时间较长,从旧岁的12月24日小年夜各村打铜锣起,一直到初四日的下半夜才停止。从小年夜到年三十晚各家每晚要祀祖先,同房同宗的可以联合举行,焚香烧纸钱,祀毕全家才进晚餐。年初二、三、四这3天,东田、大寮下、洋碰、乌石下、散坑等各村的成年人,尤其是未婚青年,都穿着新衣,赶赴各乡习惯的集中地玩乐,不管路程有多远,都依时抵达目的地。有三五成群的,有一双一对的,有谈天说笑或游玩嬉戏的,有对唱山歌或倾诉心事的,总之是尽情地欢乐。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即可以男跟女回家或就近于亲戚处住宿。
送懒日。年初五为送懒日。是日天刚朦朦亮,家主即在屋里洒扫清洁,并要念咒语。扫毕,垃圾盛于粪箕,然后以一支筷子串猪肉、糍粑各一块,插于其上,送出屋外,随手关闭屋门,将垃圾倒于路旁焚化,还燃香放鞭炮。
2、送神节 正月初六至初十日为“送神节”。以猪肉、豆腐、酒等陈列于众厅里,焚香点烛烧纸钱,请师爷将“回家过年的祖宗家先送回阴间”,年节即告结束。年初七不出门探亲,外出探亲者初八日不能回家,是谓“七不去,八不回”。
3、禾必节 二月初一为禾必(麻雀)节,又叫封鸟嘴。是日要以糍粑粘白纸条于小棍上,遍插田基,以驱赶飞鸟,使农作物免受其害,不用祭神。
4、清明节 修坟头扫墓,以糯米糍粑、猪肉及活鸡,摆在坟前,焚香点烛烧纸钱祭祖。若扫公共祖坟,则请师爷作法事,占卦以辨吉凶,祭毕返家会餐。
5、鬼节 七月十五日为“鬼节”。用白纸剪成衣裳状,摆在三叉路口,杀鸡取血淋之,随之火化,以祭四方的“无主孤魂”。但东坪及必背的瑶民无此祭法,只做竹叶糍粑,在家里或众厅内祀祖宗“家先”。
6、尝新节 十月初一是尝新节,俗称十月朝。祭家先庆丰收,是日用糍粑喂牛,并粘牛角、牛腰、牛尾等处。十五日以后,为“放野牛”,不用人看管,任其自出自归,若到晚不归,便上山寻找。牛吃了庄稼,牛主不须负责。但瑶山霜期早,一般此时已冬收完毕。
东坪这边的瑶民,因接近汉区,亦有庆端午节和中秋节的。
(二)西边瑶的节日
与汉族的节日大致相同,正月年初一,十五元宵,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十一月冬至,均为大的节。
八、艺术
(一)刺绣 瑶族的刺绣多用于服饰上,如衣服、头巾,妇女的腰带、围裙,小孩的帽子,都绣有各式各样的鲜艳夺目的图案。瑶族的传统习惯,头巾是年轻女子婚姻恋爱时送给情人的一件宝贵礼物,所以瑶族姑娘多数在十一二岁开始学刺绣,中、青年妇女随身带针线包上山劳动,一有空即取出针线包精心刺绣,这种习惯代代相传。配有刺绣图案的服饰:
1、包头巾 有白色和京青色布料两种。长2米,宽305厘米的正方形,两端绣宽3厘米的花纹。正方形的每一排有兽形纹,四角上有字纹或花蕊纹,两端是菊花纹、栀子花纹、兽形纹、人形纹配合成一条带状图案。
2、腰带 布料、花纹与头巾相同,不同的是腰带多有有绣正中部位的花纹。男女所用腰带相同。
3、上衣 刺绣正方形图案。男装绣胸前一块,边长约10厘米正方形,后背一块,边长20—25厘米的正方形。女人上衣只绣后背幅,花纹大小和男人完全相同。上衣刺绣的图案由兽形纹、花蕊纹、人形纹、方块纹、栀子花纹构成,男女上衣花纹有多少不同,布局完全一样。
4、女子帽子 披在帽子顶的一块布绣,长约30厘米,宽约50—60厘米。是用上述花纹和三角形花纹绣在长形的布上。小孩的帽子只绣帽边、帽顶。
5、围裙 绣在围裙中心,长约10厘米,宽约3—4厘米的变形寿字纹、人形纹及带状纹组成的图案。
(二)刺绣的类型
1、自然形态的模拟。有四脚兽类(瑶民解释为鹿)和人两种。
2、几何形态的演变。有横直线和对角形演变的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齿状形、城堞形等几种。
3、由外族传人的有植物的菊花、栀子花纹以及寿字纹。
刺绣的方法:配合刺绣,用红、绿、黄、白、黑五种色线配绣,并以红、黄两种为主体色,配色有严格的规定,兽形纹、人形纹限定是用黑色或白色刺绣,其他色线概不入选。选用的布料有两种:一种是白棉布,一种是深蓝色的京青布,根据布料的底色选用不同颜色的色线刺绣,故各式图案的花纹明朗夺目、美观,别具一格。
九、音乐、舞蹈
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具有独特形式、内容和风格的民间音乐和舞蹈。瑶族通过这些音乐、舞蹈及用方案歌颂历史,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欢乐、疾苦、愿望等。
(一)音乐
1、乐器 瑶族乐器种类较少,一般为吹奏、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有唢呐、牛角和海螺。打击乐器有长鼓、铜锣、铙钹等。唢呐。瑶语叫“番席”,其结构与汉族的相似,但体部有直和弯的两种类型。
2、牛角 瑶语叫“嗯姜”或“嗯果”,吹时发出呜呜声音,一般用作发信号。
3、海螺 瑶语叫“火落”,在天然海螺的顶尖开孔制成,一般作伴奏和发信号使用。
4、长鼓 又称小番鼓,瑶语叫“打浊”,用圆木制成,长约78—80厘米,两头粗中间细,制作时在两头挖出一浅洞,外蒙牛皮,歌舞时,随着节拍,一端击一下,交错进行。
5、铜锣 瑶语叫“冬落”,直径约30—40厘米,锣的边缘有两个孔,用绳吊起,用木槌敲打。
6、铙钹 瑶语叫“落别”,铙钹形状与现汉族的相同,大的直径约30厘米,只用来演奏,小的直径为10—20厘米,跳舞进使用,边击边舞。
(二)舞蹈
瑶族的舞蹈具有古朴、简单、节奏感强等特点,动作变化少,随着音乐节奏一蹲一起,每一个动作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分,如此反复多次。这种传统舞蹈主要有:
1铜鼓舞(又称拜王舞或跳王舞)由8个男子或男女各半组成,其中两人右手执铜铃,左手执铙王鞭,中间一人身穿舞服,手执铜铃,其余的四人手执铙钹,围圈蹲跳耕山、种土动作,庆祝粮食丰收,表示生活越过越好。
2、草席舞(又称打火堂)每当山寨举办大事时,主寨客厅内挂满祖先的画像,挂起12盏油灯,由3个手执草席的男子边跳边唱草席歌。
3、打马兵舞 由3男3女组成,先由一男子手执铜铃站中央,其他人围绕着他欢快起舞,接着男女手拉手围成圈,时而上下跳跃,时而来回旋转并高声吹叫,气氛热烈,表示对祖先恩赐的感激之情,每年收获之后,“十月朝”各村瑶民都聚集在一起,纵情歌舞,庆祝丰收,感谢祖先。
4、铙钹舞 又称串逗舞,由4个男子手执铙钹,围绕方桌对歌边舞,时而面朝桌子,时而而朝外,每逢节日,为纪念祖先,人们会打起铙钹,跳起舞来。
荔波有哪些旅游景点
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境内有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荔波有哪些旅游景点你不知道吧,一起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荔波的主要景区有: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漂流
小七孔
小七孔的特点是景色优美,婉约细致,是荔波的主打景区。景区内各种景点也较多,主要看点是具有魔幻色彩的蓝色潭水、小七孔古桥、水上森林等。游程一般为半天或大半天,一般旅行社会把大、小七孔安排为一天,时间就相对紧张;景点内不准自驾车辆进入,任何游客必须要坐景区内电瓶车游览,20元/人。2009年4月1日小七孔的门票由原来的55元调升为110元,加之必买的电瓶车费和5元的保险,共130元/人。
优点:碧水深潭,景色优美;缺点:人工痕迹较明显、票价稍贵;
大七孔
大七孔的特点是大气雄伟,气势磅礴,主要看点是喀斯特峡谷和天生桥。游程为小半天到半天,很少有游客能待上一天的。2009年4月1日大七孔的门票由原来的30元调升为55元,加之必买的5元的保险,共60元/人。(个人战斗力强悍的也有不买保险的可能,小七孔同样。)
注意:大小七孔门票打包购买(包括电瓶车票)会有一定程度优惠。
优点:景点雄伟,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缺点:景区相对较小,景点稍显单调;
(大七孔天生桥)
茂兰
茂兰的保护区范围相对大小七孔要大得多,其特点是原生态纯自然,景点、游线众多,还有民族歌舞表演(尧古)和农家食宿可以体验。主要看点是喀斯特峰从、瀑布、水景、洞穴和漏斗森林,以及少数民族家访体验。游程可长可短,有的旅行团只安排半天时间游茂兰,只观看最主要的景点(百里峰海、青龙潭),也有驴友在里面住上十天半个月的。票价为50元/人,保险费5元(非强制),如要去尧古体验布依族风情,暂时的价格好像是15元/人。
优点:原生态纯自然,神秘,山水景美、游线丰富,可选择余地大,性价比超高;(相对大小七孔的观光游,这里应是观光加生态体验游)
缺点:景区大,非自驾的散客进入景区不太方便,需要包车或坐班车进入景区。
(茂兰峰从)
水春河峡谷
水春河峡谷和漂流个人还未体验过,不好评说,但通过网上资料和其他人口述能够想象出其惊险和刺激。水春河漂流票价170元/人。
优点:惊险刺激;缺点:只能夏天去体验;
以上为荔波最主要的几个景点,如果时间充足(最少两个整天),建议全部玩遍,毕竟来一趟不容易,且各景点各有特色。如果只能玩三个景点,建议抛弃大七孔;如果只能玩两个景点,建议再抛弃水春河,毕竟能漂流的地方到处都是;如果只能玩一个景点,建议去小七孔或茂兰。一般来说,小七孔更受大众游客亲睐,也是荔波的代表性景区。不过茂兰更符合自驾游人、资深驴友、背包客和户外人士的口味。
1、贵州荔波旅游交通攻略
从各地进入荔波县城有飞机、火车、汽车和自驾这四种主要的方式:
飞机:荔波机场曾经与深圳通航过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某种神奇的原因停飞了,目前一直在停飞状态中,不知何时会恢复通航。
火车:荔波县没有火车站,最近的火车站是麻尾站,其次是独山站,从麻尾和独山可乘坐中巴到达荔波县城,车程均为2小时左右。
汽车:
贵阳至荔波:每天直达往返4车次,贵阳发车时间分别是8:30/13:00/14:30/16:30,荔波发车时间分别是7:40/9:40/11:20/15:50;乘坐地点在贵阳客车站,票价90元/人。
都匀至荔波:直达往返,每隔30-50分钟发车
独山至荔波:直达往返,每隔不超过30分钟发车
南宁至荔波:每天直达往返一车次,南宁发车时间11:00,荔波发车时间是9:00
柳州至荔波:每天直达往返两车次,柳州发车时间8:30/14:00,荔波发车时间是7:10/15:00
麻尾至荔波:直达往返,每隔不超过50-90分钟发车
另:荔波县城内无公交车,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或出租车,出租车3元荔波县城内任行。
2、贵州荔波旅游住宿攻略
荔波县城有大大小小宾馆旅社45家3000多个床位,星级宾馆20多家,平时价格很便宜,但黄金周期间会涨好几倍,并且经常会出现黄金周因为宾馆爆满游客在漳江河边搭帐篷的情况,建议大家旺季出游前提早安排好行程预订宾馆。比较出名的宾馆有三力酒店(四星)、吉妮丽吉大酒店(三星)、茂兰宾馆、大鹏酒店、顺庆宾馆、阳光酒店、荔波人民银行宾馆等;其中茂兰宾馆前台是与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如要去茂兰入住茂兰宾馆是最佳选择,订房电话0854-3618881。
除了县城里面的宾馆,荔波还有农家住宿可以体验,既节省开支,又能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过,个人建议对农家住宿的要求不可过分苛求,因为毕竟是农家。荔波提供住宿的农家主要集中在大小七孔附近的王蒙镇和茂兰保护区内部各村寨,一般开价为30元/床位。如需在茂兰景区游玩较长一段时间,农家住宿是不二选择。茂兰保护区的农家住宿有相当详细的名录和电话。
3、贵州荔波餐饮攻略
荔波人的饮食习惯同大部分贵州人相同,以酸辣为主,比较有特色的食物有臭酸、酸肉、牛骨酸、笋果酸等酸食,让没有体验过的人精神高度紧张。过各种节日的时候,这里的人还会把糯米饭染成黄、黑各种颜色煮熟当主食或者零食吃,我曾亲眼见到一位小朋友非常认真地啃着一块比他脑袋还要大的`**糯饭,非常执着。
对于游客来说,荔波早餐最多的就是各式米粉,随处可见;此外豆浆泡油条也很多,集中在漳江大桥的转盘附近;荔波还有一种早点是糯米饭,加些辣椒粉用塑料袋或塑料碗装着,在漳江大桥上边走边吃,相当拉风;荔波最著名的早点可能要算榕树脚的彭氏豆花面了,每天早上都要排队。
荔波县的大餐馆不多,多是些小餐馆,集中在榕树脚和北街一带,这里提供各种小炒,也有火锅和别的,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往小七孔的方向靠近加油站附近有很多鱼庄,比较有名的是野生鲇鱼,值得一试。除了臭酸等特色菜,这里的水蕨菜、大野韭菜、折耳根还有各种野菜也是很多地方都吃不到的。
荔波的小吃街晚上才营业,以漳江河烤鱼和酸梅汤为招牌,是荔波游客的必到之地。
关于农家餐饮:由于大小七孔里面的农家早就搬迁出来了,所以荔波真正的农家餐饮只有茂兰保护区各村寨才有,特色菜是炖土鸡和各种现摘野菜,再加上当地人自酿的酸梅酒和少数民族祝酒歌,是最完美的农家体验。
4、贵州荔波气候
荔波地处贵州最南部,紧邻广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83摄氏度,无霜期283天,是一个天然大温室。需要注意的一是荔波早晚温差有些大,出来旅游衣服要备齐全,特比别是春秋两季;二是夏季荔波比较热,紫外线比较强,要做好防晒工作。
5、贵州荔波购物攻略
荔波县城有大小各种超市,但各景区内可购物的地方不多,进去景区前请备好零食和各种必须物品。
6、贵州荔波土特产
当地的少数民族织布、染布、刺绣(马尾绣、扎染、蜡染、叠染、土布等)是比较有特色的,这在一般的商店是很难买到的,只有在赶集的集市上或者农民自己家里才能淘到正宗的纯手工正品。
当地农民自酿的酸梅酒也可以买回来尝尝或送人,在农民家购买更正宗,需要注意的是酒的酿造质量因人而异,茂兰必左李大哥的家酿被我们一小撮人公认为最好的酸梅酒。
荔波近些年也新近开发了一些旅游纪念品,比如漳江河鱼、瑶山鸭、猕猴桃干等产品,在漳江部落和各商店均有售。
荔波旅游景区介绍
荔波景区——实为荔波境内的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的简称,由八大自然景区与五大红色景点组成。以下是我整理的荔波旅游景区介绍,欢迎阅读!
小七孔位于荔波县南部,距县城28公里,至麻尾火车站36公里,1990年开始对外开放,是樟江景区开发最早的景区,景区在长15公里,宽15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古朴幽静,令人耳目一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现已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铜鼓桥、小七孔古桥、涵碧潭、龟背山、石上森林、水上森林、天钟洞、鸳鸯湖、卧龙潭,卧龙河生态长廊漂流等景点。
大七孔景区距县城25公里,距小七孔景区仅3公里,距瑶山民族村寨5公里,与小七孔景区,瑶山民族村寨形成三角旅游区。大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27年(公元1847年),道光30年(公元1877)竣工,原名“万善桥”。古时为广西、贵州商旅要道。景区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景观。主要景点有大七孔古桥、恐怖峡、天生桥、妖凤洞、二层河、地峨宫等景点。景观神奇、气势磅礴是大七孔景区的显著个性。尤其是妖风洞、恐怖峡、地峨宫等景点,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如果说小七孔是个天生丽质的少女,那大七孔就是个伟岸阳光的男儿。
水春河漂流简介:水春河是樟江上游一幅长达20余公里的丹青画卷。以世居上游码头的水春布依村寨而得名。两岸丛峦叠起,紧逼河谷,悬崖险峰相对高差200米——300米左右,而水面只有十几米甚至几米宽,“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虽不是名山大川,却有大江大峡的风度。他长达十多公里,是风景区最长的一条峡谷,奇峰绝壁夹江锁岸,河水在这里由于受到两岸崩落巨石的阻碍,一改宁静优雅的面孔,急如奔马、声如雷鸣,像一头狂怒的猛兽,在喀斯特的高山峡谷中横冲直撞,构成了“十三道浪,七重滩”奇险景观,成为漂流历险的胜地。
茂兰生态旅游区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境内,与广西环江接壤。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漏斗和峰丛洼地地貌。海拔430米——1078米。保护区成立于1984年,1996年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7年正式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组成部分,于2005年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包含山水旅游、生态科考、民俗体验。景区开放的景点有尧古布依村寨、凉水井科学游览区、翁昂江风布衣寨、拉桥水寨、尧所古桥、黄杨沟、五眼桥、青龙潭、青龙瀑布、洞筛水碧、九洞天、金狮洞、旺牌山漏斗森林、拉滩瀑布、螃蟹沟、水中林、甲乙田园风光、白鹅湖等景点。
瑶山古寨简介:瑶山古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地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菇类村境内,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自然村寨保存完好。瑶族的《猴鼓舞》、《旦戈沙》舞蹈以及《白裤瑶服饰》已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是人们体验和感受瑶族文化的理想之地。
《水韵樟江》节目简介:
《水韵樟江》大型实景演艺是荔波旅游集团公司倾力打造的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艺,以2平方公里的全景绿色生态的樟江为舞台,配置国内目前最顶尖的灯光音响,会同满天的星斗,为您展现全景式实景演出的宏大画面,还原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这四大民族的真实生活,她用水景舞台表演的形式浓缩了四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同时展示了这四大民族的服饰、民间舞蹈、音乐、刺绣、绘画等诸多文化元素,讲述了他们的发展史。它分“序《樟江谣》”、“布依风韵”、“水族密语”、“苗风阿娜”、“瑶山豪意”五个部分四个篇章,融民风、民歌、民俗、民艺为一体。每晚8:30准时上演。各位千万不要错过哦,否则您就领略不到这四大民族原生原态,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贵州荔波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那儿有什么好玩儿的吗?
贵州荔波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那儿的樟江风景名胜区、水春河景区、茂兰自然保护区都非常值得游玩。
作为地球同纬度上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荔波不仅有“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的绝美风景,而且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布依族古朴的山寨,水族奇特的民族文化,瑶族奇异的风俗,苗族精美的民族服饰都荔波,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请注意这个州名,和它紧紧相邻的一个州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两个州只相差一个西字。
荔波县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境内生态良好,气候宜人,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黄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瑶山古寨等景区景点。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位于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是贵州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小七孔风景区
小七孔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山、水、洞、湖、瀑、林为一体的原始奇景。
小七孔风景区名字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一座七孔古桥,古桥横跨在美丽的响水河上,是古代黔南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
鸳鸯湖是小七孔的一道奇景。其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湖中并排长着两棵参天大树,这两颗大树为一雌一雄,半截没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错着,不分你我。雄树雄壮挺拔,需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雌树则纤巧秀丽,婀娜无比。
大七孔景区
大七孔景区与小七孔相隔不远,因在打狗河上架设有一座较大的七孔桥而得名。大七孔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
景区内的景观观气势磅礴、神奇险峻,尤以其风神洞、恐怖峡、地峨宫等景点为奇。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窗,极富奇特性、神秘性、惊险性。
山神峡、天生桥、地峨峡、地峨宫、笑天河、哈蟆塘等景点都会让游人叹为观止。
水春河景区
水春河景区是樟江上游一条长达十三公里的峡谷,峡谷内奇峰绝壁夹江锁岸,两岸悬崖险峰相对而立,河面时而宽晨而窄,构成了“十三道浪,七重滩”的奇险景观,是漂流历险的胜地。主要景点有梅滩、苦竹滩、白龙浪、白石滩、姊妹峰、姊妹滩、逍遥浪、龙王洞、夕照归图等。
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
茂兰,延绵百里山水画卷,厚积千年民族风情,是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的梦幻天堂。景区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为一体,蔚为壮观。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和世界喀斯特地区绝无仅有的生态奇观。
茂兰景区是荔波四大旅游景区之一,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茂兰更是自驾游的天堂,境内百余公里的蜿蜒公路被称为的“绿色洗肺线路”,2010年茂兰被评为中国西部最佳自驾游经典线路之一。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
因为本人是深圳的婚礼策划师,所以这次主要推荐的是深圳的小预算求婚场地
外地的朋友也可以借鉴寻找当地类似的场地完成浪漫的求婚哈
1杂咖(新城市广场店)
消费:低消满3000可免场地费(求完婚直接吃饭消费满3000就可以了)
人数:户外甲板最多可容纳40位
特点:有钢琴!(方便多才多艺的你求婚)有音箱有话筒有投影仪(别的不说了,这个起码省下5000元)
缺点:不包场的话可能其他消费的客户会看到
来自:诗与远方文化传播(诗与远方婚礼定制)策划的求婚
2V-club
消费:平日低消2000,周五周六低消2680
人数:包房最多最多容纳12个人,有个不是很好看的露天的半包厢可以容纳20人
特点:包房隐私性好,自带星星灯,比较浪漫,不过布置的话沙发移开服务员要额外收人工费(200元)
缺点:没有投影仪、菜很难吃、服务比较一般(也不会很差)
来自:诗与远方文化传播(诗与远方婚礼定制)策划的求婚
3J-garden
消费:单包玻璃房的话是8000(10小时)全包12800(10小时)以前都是看着报,现在没得砍价了
人数:玻璃房20人,包场50人
特点:网红打卡点,约女朋友借口都帮你想好了,去拍照打卡
缺点:略微有点贵,价格现在也已经固定了。以前推广期就只是看着报。
:朋友圈截图
4货车
消费:包车费用(2000-3000)看货车档期和时间
人数:20人以内
特点:全深圳你想在哪儿求就在哪儿求
缺点:需要有停车的地方,而且要确定停车的地方不会被交警、城管那些赶走
来自:诗与远方文化传播(诗与远方婚礼定制)策划的求婚
5FAIRY礼服馆
消费:0(免场地费,免试纱费)
人数:20人内
特点:不需要太多的费用,借口也好找,带她去试婚纱
缺点:在深圳的宝安松岗,市区的过去的话会比较远
来自:朋友圈截图
6**院
消费:挑不是很火的**院,包场大概在2000-5000之间
人数:50人内
特点:音乐和视频播放效果杠杠的,不需要什么布置
缺点:光线比较暗,得请专业的摄影师摄像师才拍得出来效果
来自:诗与远方文化传播(诗与远方婚礼定制)策划的求婚
7海贝湾沙滩
消费:场地费2000-3000,如果在那边吃饭的话场地费可以优惠到2000
人数:100人以内
特点:夕阳下的求婚,金灿灿的阳光下,你们的身上都有光。沙滩只有住店客户可以去,私密
缺点:万一下雨就凉凉,而且海边会比较远离市区
来自:朋友圈截图
8自家天台
消费:0元
人数:看你们天台的大小
特点:自己是业主,和管理处好沟通。借口也好找,帮忙一起去收被子
缺点:下雨会比较麻烦(改期),接电也需要和顶楼的住户协商能不能借接
来自:诗与远方文化传播(诗与远方婚礼定制)策划的求婚
这座千年瑶寨位于广东清远,始建于宋代,已有千年 历史 ,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也是世界经典名曲《瑶族舞曲》的故乡,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瑶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而上,山路崎岖坎坷,四围山势险要,群峰迭嶂,现存明清古建筑398幢,留存房间999间。
也许你会很奇怪,为什么除了清远之外,云南、贵州等地也有瑶族?其实瑶族人口约3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甚至越南、美国、法国等国家。因语言、服饰和居住环境的不同,瑶族分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平地瑶共四大支系,再细分为几十个小分支,而清远南岗排瑶属于盘瑶中的一个分支。
千年瑶寨建于海拔808米高的陡坡上,瑶族人习惯聚族而居,房屋排排相叠依山而建,因此称为“排瑶”。八排瑶是对聚居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排瑶的专称,分别指油岭排、南岗排、横坑排、军寮排等八个瑶寨,其中南岗排瑶是首领排,坐落在易守难攻、风光秀美的风水宝地上。
瑶寨景点打卡
第一次来到南岗的千年瑶寨,石板路陡峭崎岖,一想到要抬行李箱和婴儿车到民宿,顿时觉得生无可恋。如果你们来这里玩,一定要轻装上阵,否则抬重物上山会累趴的。
我们上山的过程中,不时有马儿拖着重物上山,这时你要及时让路才行。山路两边有民居、餐厅和卖山货的瑶族老人,不赶时间走走停停买特产,加上山风凉爽怡人,没有车来车往嘈杂声,真有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感。
为了解瑶寨的千年 历史 ,我们请了瑶族导游,跟着她走遍寨子的景点,了解瑶寨的千年 历史 文化。
瑶寨导游身穿盛装,还撑着瑶族黑伞,她身上的服装红黑相间,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头上还插着羽毛,非常漂亮~!
古寨门:
古时候,为了抵抗官兵和土匪的入侵,瑶族祖修建了一道围墙和3个寨门,每个寨门都有卫兵把守,未经许可外人进不了寨子。
我们是下午三点半上山,经过古寨门正赶上瑶族迎宾敬酒,这是瑶族人迎接贵宾的最高礼节,沙腰妹端着酒唱着山歌欢迎我们的到来。她们把竹筒连起来,倒入自家酿的米酒,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喝了米酒才能入寨。
喝酒之前,要往地上倒点米酒,敬一下瑶族人的祖先盘古王,再一口气喝完酒。
我们刚喝完米酒,旁边平台的瑶族人唱着瑶歌跳长鼓舞,你可以跟他们一起跳舞助兴,把所有烦恼忧愁都忘却。
经过古寨门,听到嘹亮的瑶歌响起,大树下撑着黑伞的瑶族妇女正在唱着瑶歌,导游说这是欢迎我们到来的歌曲,可惜我们听不懂……
盘王庙:
瑶族地区都修有盘王庙,南岗瑶寨的盘王庙在山顶上,当地人建房子不能高于这座古庙。沿着石板古道直接通往盘王庙,共有365个台阶,瑶族人走到山顶20多分钟,我们速度慢走了40多分钟。
盘王庙就在龙头位置之上,从中门到歌堂坪最后到古庙,是全寨的龙脉走向。盘王庙供奉瑶族祖先盘古王和盘古王婆,保佑瑶族人平安 健康 ,生活风调雨顺。瑶族人把盘王和盘王婆视为普度众生、惠泽世人的“天神”,每逢初一十五或节假日都会烧香拜祭。
歌堂坪:
半山腰的歌堂坪是瑶寨的中心点,这里视野开阔景观很美,可以眺望远处的盘王峰。这里还有得金石、古碉楼、瑶家豆腐坊和腐竹工厂等景点。
歌堂坪是当地瑶族人的活动中心,瑶寨所有盛大活动都在此举行,比如聚集开会、节庆日、跳舞唱歌等,他们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场面热闹歌声不断。
得金石:
据说摸到得金石可以带来好运气,这块石头有两个传说,其中一个是采药师救了瞎眼的老人,无意中听到老人家中的鹅说,屋后大石板下的水沟里有四块金砖,刚巧他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就到屋把石头搬开,果然找到了四块金砖。
古碉楼:
古碉楼在得金石旁边,是全寨最佳观察点,用于防范盗匪袭扰而建。古碉楼唯一的三层建筑,楼体构造简单、防卫功能强、整座楼不留窗只留枪眼。当年卫兵守卫时,通过最高的窗口观察每个路口,如发现入侵者就会吹牛角鸣锣,通知门卫守住寨门。
龙文化观景台:
在龙文化观景台上,既可以看到瑶寨房屋走势,又能看到远处的盘王峰和群山。
南岗排瑶依山势纵划分为三条龙,从寨子的正面来看,左边的龙住着唐姓,其中唐姓是最大的姓氏,中间的龙住着邓姓,右边的龙住着房姓和盘姓。以前每条龙都有龙头(首领),即相当于族长,负责管理龙内部的事务。
古石棺遗址:
过去当地瑶族人是用木棺安葬的,石棺葬是权力的象征,自明代以来只有瑶王才能用石棺安葬。
我们来到古石棺遗址,并没有想象中的阴森,而是在开阔的平台上,摆在这里的是末代瑶王的石棺,他死后并没有用此棺。长方型的石棺不长,因为瑶族人身材矮小,旁边圆圈的石头建筑是瑶王墓,石棺是要埋到墓底下的。
洪秀全传教屋: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农民运动的领袖,想了解他在这里开展传教活动的 历史 ,就要来洪秀全传教屋走走,屋内陈列了洪秀全的铜像,还有图画和用具。在洪秀全在金田起义之前,曾来到南岗排居住在此,并发动瑶民反清活动。
瑶老议事厅:
这里瑶老们议事的地方,当地瑶族人实行“瑶老制”,“瑶老”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一般三年一换,从四大姓中推选而产生,由天长公、头目公、先生公、掌庙公、烧香公、看水公等组成。但凡瑶族村寨内各种大小事务皆由瑶老主持,如遇重大事件他们会召集全寨大会裁决。
我们从瑶老议事厅出来时,正好遇到寨子里一位瑶老,跟他打完招呼之后,还跟他合照留念,好开心!!
瑶王屋:
瑶王是南岗排的最高首领,负责山寨内外的事务,如有敌人入侵就是军事首领,而瑶王屋则是末代瑶王的居所。
瑶王屋是全寨风水最好的位置,屋顶的琉璃瓦很透光,把屋里照得很亮堂,旁边的屋子在熏着腊肉,馋得人口水直流。
屋外有瑶族女子在卖银器,你可以挑喜欢的银饰品带回家,平台右侧有巨大的长鼓,宝宝拍了几下说好玩。
不老泉:
无意中发现的不老泉,听当地人说用泉水洗脸会变美,我赶紧撸起袖子洗脸,希望第二天美美哒!不老泉有个传说,古时瑶寨有个阿贵哥,不忍心见到父母老去,有天盘王托梦告知,瑶寨有处泉眼凿开后饮用能延年益寿。于是阿贵哥真的掘出了泉眼,加上泉水常年不断,因而被称为“不老泉”。
盘王峰:
百里瑶山中有几千座石山,皆以盘王峰马首是瞻,颇有八百罗汉朝拜盘古王的仪式感。
盘王峰和瑶寨遥相呼应,都在龙头的位置,相传有位大力神用铁链从别处拉过来的,经过瑶寨时大力神停下来休息,等他醒来后发现山已经扎根了,再也拉不动了。今年年初,盘王峰上起火,把山上的树林烧没了,在瑶寨望过去的时候,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白,特别醒目。
瑶族舞曲广场:
连南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瑶族舞曲广场也由此得名,这里每天都有长鼓舞、瑶族婚俗等表演,每逢周末会有篝火晚会。
我们来瑶寨这几天,都在这里吃饭看表演,清远千年瑶寨的歌舞都是非遗项目,很值得一看!表演白天和晚上差不多,只不过晚上有篝火晚会。
瑶族民俗文化
瑶族人能歌善舞,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比如长鼓舞、盘王节、耍歌堂等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而瑶族婚俗、排瑶民歌、瑶族刺绣等被列入广东非遗项目。
耍歌堂: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盛会,集纪念祖先、庆祝丰收活动等为一体,包括游神大典、讴歌跳舞、过州过府、追打三怪、枪杀法真、酬神还愿等活动。不仅如此,耍歌堂还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排瑶民歌:
排瑶民歌是连南瑶族 历史 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是古代瑶族 历史 文化传承的关键。瑶族没有文字,是通过民歌传承瑶族文化,也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 历史 悠久,已有800多年 历史 ,在瑶族传统节日,瑶族男女身穿节日盛装, 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舞步轻盈有节奏感,视觉冲击力也强。
瑶族婚俗:
南岗排瑶是通过对山歌定情,瑶族婚礼要举行三天三夜,分求婚、订婚、认亲、择日、回门,举行婚礼又分炒黄豆、送嫁、迎亲、婚宴、识亲等过程。全寨的人都来喝喜酒庆祝,等新娘回娘家之后,新郎再请娘家亲人吃饭,才算真正的夫妻。
民俗活动:
瑶寨平时很安静,唯有开唱节、开耕节、盘王节热闹非常,瑶族人穿盛装戴头饰、打长鼓、唱瑶歌、过九州、耍歌堂,连续七天七夜尽情狂欢。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七夕火把节,看着阿贵哥莎腰妹举着火把下山,跳舞长鼓舞和民歌,连宝宝都开心得只鼓掌。
瑶族刺绣:
千百年来,瑶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成为瑶族文化变迁的活化石,连南瑶族服饰刺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授予“广东瑶绣之乡”称号。在古寨门可以见到瑶族老人在刺绣,你有空可以去学几招。
瑶族服饰:
跟其他瑶族服饰相比,南岗排瑶服装有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特点,还分平装和盛装,平装以黑色为主,蓝靛色为辅,男子头饰是裹红头巾插鸡毛,已婚女子头裹绣头帕,未婚姑娘不罩头帕。
瑶族 美食
瑶族长桌宴:
长桌宴是瑶族婚庆节庆的传统宴席,是瑶族人接待贵宾最隆重的礼仪。我们在瑶族舞曲广场吃长桌宴,两位瑶族妹子抬着簸箕上桌。
十多道连南瑶族 美食 有鸡有鸭有猪肉,还有咸香耐嚼的牛肉干,味道很有特色,份量也实在。如果你来瑶寨玩,一定要试试长桌宴,记得提前预定哦!
瑶家豆腐花:
爬到半山腰的歌堂坪时,我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就到瑶家豆腐坊休息,还能体验磨豆浆的乐趣。
他家的豆腐花是用山泉水和本地黄豆做成的,没有想象中的细滑,味道很特别,我们有点吃不惯。
瑶族手工腐竹:
一开始我们被晾晒的腐竹吸引,腐竹厂很小,可以看到制作腐竹的过程,工序看似简单,其实耗时耗力。
腐竹用来凉拌、焖煮或煮汤都很美味,看着师傅干得辛苦,我们买了腐竹带回家。
瑶寨民宿
清远千年瑶寨的民宿都在山上,我们在半山腰找了家民宿,这里视野开阔风景很美,可以看到盘王峰。
瑶寨民宿都是瑶族人经营,山上住宿环境简陋,价格也不贵,夜晚感受瑶寨的生活气息,早上起来吃早餐,可以到瑶寨走走,寻找最佳取景点拍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