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两大仪式感, 第一种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不舒服。 另一种就是拜神, 也是潮汕地区人的信仰,以下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1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
贫寒人家的一般年终拜神的祭品有二类,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糊裱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类祭品各一份。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应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糊裱祭品,光烧糊裱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也许神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误入梦境深处?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因此年终拜神的开销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买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贫寒人家拜神要花千余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几千或几万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终拜神要耗掉近几个月的收入。
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光裱类祭品就要花上一万至几万元。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潮汕年尾拜神2在南方公干适逢周末,顺便回潮阳老家拜神。
印象中在北京工作三十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时间上吻合,参与拜神。 潮汕三市拜神习俗绵廷上千年,其中潮阳、潮南、达豪更是出了名的隆重。到了年底拜神旺季,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要忙里忙外,热闹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 如此盛大的拜神文化,来龙去脉几人知?
拜神由来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最早在先秦时。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阳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年终拜神,原是先秦时北方先民的风俗,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老百姓答谢苍天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期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的冲击,先民带来的中原很多习俗也世代相传下来。
北方对拜神早已淡化,而拜神谢神恩则成为潮汕每个家庭年未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潮汕人拜神,首先是传承炎黄子孙对祖先、对根的崇拜与追思,潮汕人拜的神,其实基本都是人,有名有姓有故事,他们是在世时为炎黄子孙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心血乃至生命的民族功臣,潮汕人感念先贤之功业与高德而世代祭拜,本是华夏文粹之一,如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祈福精神寄托。
拜神须知
首先精选一个与全家人相合的黄道吉日,有的家庭还精确到上香吉时。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家里的里里外外,还有要拜神的碗盘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
女子来例假要避开;
家人要面带喜色,决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
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神明大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唐朝张巡、许远)、妈祖(宋朝林默)、五路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武财神关羽(西)范蠡(南)赵公明(北)、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村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各地不同,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分类
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拜大神更隆重。 拜神供品 提前数天,妇女们要做大体量劳动,准备二大类的供奉祭品,叫拜品。 食物类有: 三牲猪肉、鱼(一般是乌鱼或草鱼)、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加上龙虾、羊称五牲;柑桔等五果;六种以上斋菜如针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腐竹、豆腐干等;白糖塔、姜薯圆甜汤; 油炸的红薯Lua和油粿; 各式各样的米制面制粿品。
食物上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还有烟茶酒、鲜花。 纸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大元宝、红贴、香、烛、小竿钱(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元宝、金司等等。
当然,两类祭品的具体品种、数量在潮汕各地及各家各户也不尽相同。更令人惊叹的是庞大市场需求现如今已诞生了长长的规模可观的产业链,造就了大量就业岗位
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公演潮剧,请神汉打醮,演戏、打醮以“棚”计,最少也要四“棚”,多的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祭拜礼仪
拜神前家里人都要沐浴更衣,这一天会把一张至十几张八仙桌抬出来,把图案吉祥精美的八仙帐幔系在八仙桌上。吉时到,一家之长点上烛,上三支大香。然后,女主人隆重出场跪拜,手捧三支香和红帖,口中念念有词,报告当年正月初一或初九的许愿、一年来神恩普照家里的变化、今天的还愿谢恩等,没半小时估计站不起来。然后按长幼男女依次敬香、跪拜。来祝贺的亲友,也会被邀请进香。 各位神们极有耐心地聆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长达数小时。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与时俱进 小时候,祭品基本上由家庭自己准备。我父亲杀鸡鱼,大鼎清水煮鸡,我们边打下手边学,我母亲在石臼上椿米,蒸各种米粿面粿,炸油饺、红薯Lua,我们放学后齐上阵帮忙或帮倒忙,其乐融融,最高兴是用半圆型钢刀在竿钱上打印,用朱砂毛笔在竿钱上写字,称写竿钱,我的一点点毛笔功底可能与小时候每年写竿钱有关。现在大部分祭品都是外购,大人省事,90后00后则已见识、技能全无。 过去拜神一定要三牲五牲,现在许多家庭只用鲜花水果供奉,仪式也不断简省。
过去拜神时女主人会穿一件特别的围裙,称拜裙,现在简省了。 过去拜神圆满后会邀亲友共饮封神酒,现在简省了。
潮汕拜神延续至今,30~70后人群还是相当重视,在部分80后、大部分90后00后心目中越来会淡化漠视了。该算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呢,还是算陋习逐步简化简省?
潮汕年尾拜神3潮汕拜神的'“仪式感”
part1
滴茶+拜神=潮汕人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爷”,春节七天假,都不够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庙一条街”
潮汕人拜的神极其杂,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贤、民族英雄,甚至连李白、鲁班、孙悟空……只要现实有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全都能造个神出来拜。
潮汕人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不论是佛教的释迦牟尼、达摩祖师,道教的玉帝王母、关公、还是传统民间信仰里的妈祖、三山国王、村头“伯公”和本家庭的“地主爷”,大家全都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潮汕人拜神的盛况
像是汕头青云岩,既有佛教大雄宝殿,也有供奉玄天上帝的玄武殿;普宁的盘龙阁是道观,旁边的佛寺就叫作盘龙阁寺;陆丰的玄武殿本来是正统共奉北帝神玄武的道观,却在玄武神前放了一尊佛祖像,名也成了“元山寺”。
对于潮汕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part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潮汕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这种上香式“问神”,潮汕人还搞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占卜问神仪式,也就是潮汕人的“掷杯”:“把两块削成新月形状的木头,外突内平、凸为阴平为阳,由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将“杯”掷出去,探测“阴阳”之数”。
如果掷到一阴一阳,是“胜杯”,表示神明认为所求事可成;两阳是“笑杯”,所求之事约有50%可能实现,而要是掷到两阴,那就是“稳杯”,所许的愿难成。
▲两阳是“笑杯”
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潮汕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不怪潮汕地区总有拍不完的《舌尖》素材,毕竟人家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像春节除夕的鼠曲粿、红桃粿,中元节的安仔粿,五谷母节的尖担粿、谷穗粿等,另外还有发粿、无米粿、菜头粿、乒乓粿等,几乎所有的节庆礼仪场合人们都会准备桃粿。
▲炸桃粿
想表现自己村拜老爷供奉的产品最厉害,各个村之间还搞起了供品美食竞赛。像“赛大猪”、“赛大鹅”和办撰席这种比赛活动,诞生了无数道经典潮汕美食。比如潮汕最有名的卤鹅,就是经历了数十年“赛大鹅”活动无数次的优化,从供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能让“老爷”们开心,潮汕人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戏曲剧种在祭神时表演,像是潮剧、铁枝木偶戏、英歌舞……一大串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
▲潮汕拜神时的演出
part3
在潮汕,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潮汕,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潮汕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潮汕女生从小就开始拜神 | 来源:微博截图
潮汕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潮汕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老爷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潮汕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潮汕女人们 | 来源:微博@偶遇董小柒
part4
为什么潮汕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潮汕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潮汕地区背五岭而面南海,和其他深处内陆的地区不同,对于潮汕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潮汕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在这种危险性和偶然性齐聚的地域,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在时年八节,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灵
别看潮汕人拜神拜得头头是道,但他们却“并不迷信”、非常讲究“实用性”:
在潮汕人的眼里,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与佛祖、耶稣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并无太大差距。简陋点的,上柱香碎碎念也可,宽裕点的,就大摆供品,都是极尽所能,不拘束于固定的仪程规式,诚心便可。
▲神像周围插满了人们敬的香
所以,对于潮汕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潮汕人生活的顺遂。
潮汕的春节风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奴——儿女
企——站
地甜——谁
地位——哪位
地块——哪里
地个——什么
我勿——不要
我爱——我要
死去——去世
你爱做尼——你想干嘛
烧护——帮忙
烧拍——打架
烧骂——吵架
烧输——打赌
脚车——单车
紫晶——三八
家困仔——等下子
四菩萨呐——胡说八道 !
唔知——不知道
唔晓——不懂
唔北——不认识
唔惊——不怕
唔熟——没熟透
小李死——不好意思
过吾闲——很忙
白仁——白痴
雅死——漂亮极
过雅——很美
过如——很好玩
过凶——很猛
过怪——很奇怪
过家——很多
过衰——倒霉
浪险——厉害
浪裂——非常
泻衰人——丢架
目涩死——困了
无影无迹——毫无根据
无有无斩——意想不到
四搭无兄——乱来
担唔了——说不完
输过勿——不如不要
拍电话——打电话
激心——烦恼
我父——天啊
惨死——可怜
惊了着死——吓死人了
熊去——晕了
纳塞——不干净
照生——这样
孬看——不好看
孬物——不好弄
孬食——不好吃
孬人——坏人
孬仔弟——小流氓
个人畏死——觉得好累
矮着——对了
萨做是——自以为是
住是哇——就是
龟昏——吸烟
青夜—— 盲人
生家个——多余的
肚困——肚子饿
神经——精神病
厚划——不舒服
当来内——回家
散哭父——乱说话
散来——乱来
散物——乱动
散担——乱说
散抽风——瞎说
爱做尼——想干吗
好做泥——有啥用
督鸡——嫖
刺仔——小丫头
奴仔弟——小男孩
死绝仔——臭小子
肿肚——吃饭
重过棺材——十分沉重
卤死你——讨厌你
东司——-厕所
食饭——吃饭
食酒——喝酒
渣亩——妇女
拍字——打字
初死——好腥
到硬——够厉害
臭像——耍赖
帝政——该死的
驶车——开车
踏脚车——踩自行车
怪浪——稀奇
孤浪——讲究
柴浪——木讷
浪面——没面子
食父仔——败家子
吐血仔——坏小子
病症仔——孬种
讨债仔——浪荡儿
除人——玩皮
抽游——乱叫
煮食——做饭
人客——客人
做人客——走亲戚
胶那——橄榄
胶己——自己
胶罗——差得远
缚人——别人
眠床——床
床——桌子
怕脚——靠不住
小到堆——疯子成群
拍铁所——派出所
翁科——泡妞
我领父——我是你爸
庄头公——大母指
庄尾仔——小指头
堂裤——长裤
厂——内裤(揭阳)
身底裤——内裤
讨赚——赚钱
鸡母皮——鸡皮疙瘩
紫船——此刻
日暗——天黑
日光——天亮
欢有——还有
痴哥——好色
出日——出太阳
落雨——下雨
卤死——讨厌死
惜你——疼你
担耍笑——开玩笑
蛋眉——笨蛋
目镜——眼镜
的哒——死去
试流——流氓
倒账——倒闭
老马——多事
小——毛病
过衰——好倒霉
在你——随便你
知预——小心
茶米——茶叶
滚水——开水
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以下为大家分享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1在潮汕有一个很重要的民俗,就是“答谢神恩”,这在潮汕各地都是比较隆重的。一年的“答谢神恩”,主要意思就是感谢神、答谢神恩这一年来对民间的体恤照顾,使得天下得以风调雨顺,当然现在的“答谢神恩”,在新社会里有着更多的是民俗活动的心态,也不断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民间文化集会,祭祀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年尾一到潮汕人又要开始答谢神恩,又是“谢神拜神,拜天公”的旺季。一到夜晚,潮汕地区都会充满鞭炮声与鞭炮味道。在每年年底的到来,“拜神,拜天公”都是潮汕人每家每户都要拜的。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潮汕人年尾拜神“答谢神恩”,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在潮汕地区,拜神“答谢神恩”不仅是单纯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入到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潮汕人拜神“老爷保号”,一句“老爷保贺”,所有潮汕人都懂,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也希望来年都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保佑阖家平安。
拜神“答谢神恩”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答谢神恩”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潮汕人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潮汕人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 “答谢神恩”(俗称“十二月拜老爷”)和“拜大神”二类。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钱纸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钱纸类祭品各一份。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
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钱纸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
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钱纸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钱纸祭品,光烧钱纸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潮汕人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一句老爷保贺,每个潮汕人都懂,在各家各户和各村落,都会有各种形式的“答谢神恩”民俗,当然也少了不供品啦。大家都争着在头个时辰取个好意头。
潮汕年尾答谢神2拜神的渊源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面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敬天尊祖乃我国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道统,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贯彻于风俗习惯中,形成了中华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为人伦要件、治国根本、岁时节令,或婚丧喜庆,皆需祀神,亦必祭祖。
拜神有什么讲究
关于拜神烧香的人
1、女性月事来了不能进殿拜神烧香。
2、未满周岁的小孩也不要进殿拜神烧香。
关于拜神烧香的方法
1、拜神烧香前需要洗手,干净的手才能够拿香。
2、点燃的香火如还没有灭就不要直接吹灭,口有浊气会被视为不敬。
3、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4、在寺庙里拿的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5、香头平对菩萨圣像,注意香头不能朝向地面。
6、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不要抓着一大把燃着到处拜。
7、心中的期望都可向佛菩萨倾诉,注意不要念出声来。
8、拜神上香的正确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神仙菩萨显现在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神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一般烧三支清香即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潮汕年尾答谢神3拜神日子有什么讲究
首先,每逢初一十五就去上香祭拜,源自于佛教,在佛教中规定信徒,要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吃斋、诵经、敬佛,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礼拜的形式。在佛教的一些经典论述当中,也明确表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属于十斋日。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对于拜神礼佛的日子,就比较统一的定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了。
同时在道教当中也认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被称为朔望,月亮的阴暗一面对着地球,因此被称为朔。而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对着地球就要望,因此一般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都会出现一半阴一半阳的情况。而道教的阴阳之气变化,也大都从月相中观测得来,所以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也是道教有朔望之日需要清斋烧香的要求。
第二,那么拜神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初一、十五这些日子呢,其他的时间拜神可以吗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来看,每一个月份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神明可以祈福祭拜。比如正月,正月初一是天腊之辰,太上老君、东方七宿星君等都会下凡;正月初二天曹神君下凡;正月初三孙真人诞辰,太白北斗星下凡;正月初五赵公元帅巡查迎接财神,清静孙元君诞辰;正月初七真武下凡,四斗帝君下凡;正月初八南斗星下凡;正月初九太素三元君朝真;正月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凡;正月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凡;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诞辰;正月十四三官神下凡;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西斗帝君下凡等等。
由此可见,并不是只要初一、十五这些时间可以祭拜,其他时间也是可以祭拜的。
第三,祭拜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一般而言在祭拜的时间选择上,上午要好于下午。祭拜神明最好选择上午到正午之间,阳气旺盛的时候,下午尤其是太阳落山之后,是不能祭拜的。
同时祭拜神明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在祭拜之前就开始吃素,不能从事杀生的事情。在祭拜之前也要焚香沐浴,以最好的状态,最虔诚的心态来祭拜神明,向神佛祈福。
祭拜神佛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国家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入庙拜神,入屋叫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比如上香的时候要左手持香点燃,右手拂袖。在烧香的时候遇到了明火,不能用嘴去直接吹灭,而是应该用扇子上下煽动或者用右手扇灭。
潮汕地区的春节风俗文化比较浓重,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广东潮汕地区过春节的风俗禁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东潮汕地区过春节的风俗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春节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所以这几天即使有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骂,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春节其间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广东潮汕地区人们过的春节的习俗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春节贴春联和门神习俗的来历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古人认为,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