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歌曲原唱是吕斌,完整版歌词为:
一个拥抱驱赶不走的忧郁,我们之间有着隐藏的距离。
空气中过滤着我爱你,传到耳边只剩轻轻叹息。
我们的爱哪里出了问题,安全感应该怎样去解析。
危机一不小心就会溜进去,终究还是逃不出去。
我们上演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
我们陷入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
牵着线的人就是你,一个拥抱驱赶不走的忧郁。
我们之间有着隐藏的距离,空气中过滤着我爱你。
传到耳边只剩轻轻叹息,我们的爱哪里出了问题。
安全感应该怎样去解析,危机一不小心就会溜进去,终究还是逃不出去。
我们上演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
我们陷入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牵着线的人就是你。
寻不见踪迹,厌倦了叹息,争吵竟变成了一种工具。
脸上的情绪,身不由己,信任夹杂着缝隙。
我们上演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
我们陷入这一场木偶戏,嘻嘻哈哈看到了结局。
转身时候莫名的恐惧,原来线就在我的身体里,还不是说说而已。
木偶戏的由来: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巧。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商代,前16世纪初至前11世纪),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的一具高193厘米的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它的发现,一则体现了木偶自丧葬而娱人的过渡;再者表明,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活动裕如的境地,这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而多数人认为,中国木偶艺术“源于俑”(服侍木俑、木乐俑、可活动的木歌舞俑)。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枣人以木偶为媒介。
木偶戏在古代是特别流行的,他的由来是什么?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木偶戏,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木偶戏吧!
木偶戏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古代,木偶戏也被称为傀儡戏。在演出的过程中,它是靠木偶为中介,然后以歌舞来将整个故事表现出来的,能很好地让观众透彻地去体会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木偶戏盛行于汉朝以后。特别是到了两宋时期,木偶的种类日渐繁多,它们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
在表演的过程中,是表演者在幕后通过提线来操控这些木偶,从而进行一系列的表演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每一段表演里都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一般都是来自于历史传奇和民间故事的,都是比较经典的。在这些故事当中,都是为了要宣传一些好的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很多地方的学校也有开展这些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
翻看我们的史书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木偶戏始于汉,当时是人们为了祈福天神,驱邪避恶,于是百姓便把木偶当成戏剧,并且由人来进行操纵演出。到了明清至民国以来,木偶戏逐渐从城镇转向农村,它的影响范围也渐渐地扩大。表演者一般都有三到五个人,虽然木偶戏的台子看上去很小,但是它却能以这种小小的舞台演出大千世界的艺术形式。就单凭这一点,小编就感觉到木偶戏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那么以上就是我们对木偶戏的一个基本了解,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妨也来说一说吧!
木偶戏代表作有《金鳞记》《大闹天宫》《嫦娥奔月》《英雄小八路》《马兰花》。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木偶戏造型艺术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花样翻新。
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或旷达写意,风韵各异,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这样闻名于世的雕刻大师。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普遍的观点是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唐(618--896)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如悬线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弄得百伶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夺真,功艺如神。』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表演时以一块布为遮掩,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遮蔽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和吸引观众;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木偶戏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福州串头戏,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花样翻新。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相当高 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同步的。
木偶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戏的由来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巧。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商代,前16世纪初至前11世纪),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