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坦克防护能力到底如何?

俄军坦克防护能力到底如何?,第1张

中等偏上水准

毛子坦克的防护特点就是重正面,轻周围,重正脸轻裤裆

由于追求总吨位尽量小,而且毛子的作战指导思想是正面平推

所以炮塔防护往往是最强的,两侧和背后比西方坦克弱,而且车体防护较弱(毛子坦克车体低矮,受弹面主要是炮塔)

在80年代之前,毛子的复合装甲技术的确走在西方前面,但苏联解体后就停滞不前了。现在在材料技术方面,大致是一,二梯队之间

但毛子在防护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空间小,管线多,自动灭火差

一旦被打穿,殉爆机会更大,而且反应时间更短

异界神龙军团

作者: 龙人

简介:

建组织为“火龙”建国为“火龙”。一群朝气的少年,为名扬天下踏上旅程,从此大陆的篇章由他们书写,纵横与大陆之巅。

T14战车现身战场

近日,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人们发现了俄罗斯T14阿玛塔坦克的身影。作为俄军在坦克领域的顶级杰作,创新设计的T14阿玛塔坦克摒弃了传统的俄式坦克配置,采用了更具西式风格的坦克外观,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种无人炮塔、三人乘组的设计代表了未来坦克的设计方向。今天,T14阿玛塔坦克出现在战场上。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在一系列被动之后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的重大举措,顺便在实战中检验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或许还能为以后的出口创造口碑。

无论是俄军的T72改进型,还是T80坦克,甚至是T90坦克的各种改进型,都绕不开T72坦克的基本设计。虽然这些坦克看起来体型丰满、威武先进,但由于相同的设计思路,也继承了很多缺点,包括易死、动力不足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时间。但是,T14阿玛塔坦克与以往的坦克完全不同。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世界最好坦克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解决了T72系列坦克“娘胎带来的问题”。

以T14阿玛塔坦克装备的“孔雀石”爆炸反应装甲和“阿富汗石”主动防御系统为例。现在主流的坦克炮弹对它来说根本没用。尤其是对付美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甚至对T14阿玛塔坦克已经没有威胁。主炮方面,T14阿玛塔坦克的12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12公里,可发射真空-1型尾部稳定穿甲弹穿甲弹。 T14阿玛塔坦克的正面装甲甚至达到了900mm。美欧现有主流坦克死板到几乎要排队认输。

由于军费捉襟见肘,俄军更换T14阿玛塔坦克的费用并不算多。因此,虽然这款先进坦克已经公开展示了很长时间,但是却迟迟没有量产列装。诚然,这款坦克并不完美,似乎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现在的T14阿玛塔坦克可以称得上是这款坦克的初期型号。按照不断发展升级的规律,新坦克的整体架构已经完全搭建完成,后续还会推出改良升级版。有些部分的升级会更细致,自然也更高级。

现在,俄军拿出T14“阿玛塔”坦克试水,这或许符合武器测试的步骤。和平时期,新型坦克的试验都是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长期、远距离、严酷的试验,以检验车辆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并通过靶场训练检验火力系统的性能。但是,常规实验环境与实弹测试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于是,T14阿玛塔坦克冲进了俄乌战场,直接进行了实战测试。反而能够更准确地测试这款坦克的性能,充分暴露设计中的一些不足,通过改进使其更适合实战需要。与其他对手不同,乌克兰军队击毁了5000多辆坦克。可以说,装甲的攻击能力已经很弱了。不过,乌克兰军队依然可以发起大反扑,甚至可以将俄军赶回数十公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乌克兰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人群战术,比如集中数万大军对俄军某处进行攻击。薄弱的地方等等。但是有了阿玛塔坦克,乌克兰再这样用兵,可能会吃大亏。

T14 Armata  坦克可以发射高爆破片炮弹。从这枚炮弹的字面意思就很清楚了,它可以在空中爆炸,大范围的杀死生灵。这种钢铁装甲与高强度火力的结合,让战场回到了正常的现代战争场景,即用先进的武器对付落后的人群战术。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乌克兰派出多少地面部队,都未必能打败一个T14阿玛塔坦克连,因为乌克兰“标枪”等传统反坦克导弹很难对其构成威胁。如果因此造成大量人员损失,甚至可能让乌克兰军队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部分战斗力,日后难以抵挡俄军的攻势。俄军可能会依靠阿玛塔坦克再次向乌克兰腹地挺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战场上,乌克兰无人机向俄罗斯坦克的驾驶舱内投掷炸弹。这将在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出动后成为历史。在这个新坦克上,集成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坦克炮塔侧面的四根天线,可对坦克进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实时侦察;配备的四面相控阵雷达可以提前感知是地面上的反坦克导弹还是天上的飞机。做好防守准备。

最关键的一点是,T14阿玛塔坦克集成了无人炮塔,人员不在炮塔内,而是全部集中在前方受到特殊保护的驾驶舱内。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坦克乘员的伤亡降到最低。在这辆坦克上使用主炮和防御装备,就像玩游戏一样,只要看着显示器实时瞄准,坦克就会自动运转,不需要你做很多手动操作像老式坦克一样完成跟踪、瞄准、射击等一系列动作。不要小看这种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能力。可以大大降低坦克操作人员走出舱室暴露的概率,尤其是对空中目标的防御,这完全是传统坦克所望尘莫及的。即使有直升机和无人机来袭,T14阿玛塔坦克不仅可以提前感知,还可以准确定位,使其能够正确命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身的威胁,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在最近屡受挫折的情况下,俄军牺牲了最先进的T14阿玛塔坦克,完全是丢脸。虽然俄军列装的先进坦克数量并不多,但如果俄军开始快速生产,想必很快就能生产出相当数量的T14“阿玛塔”坦克。当然,无需担心任何芯片问题。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武器,俄罗斯当然不可能在自己的坦克上使用那么多西方芯片,也不会坐等西方卡在自己先进坦克的脖子上。近期俄乌冲突局势风云突变,已经到了让普京非常生气的地步。俄军之所以会拉出T14“阿玛塔”坦克,是因为俄罗斯高层可能意识到需要在武器装备上压倒乌克兰军队,才能取得胜利,完成乌克兰去纳粹化的目标。普京设定的。当然,T14 Arma坦克现在才刚刚被发现,不久的将来包括俄罗斯空军的Su-57战斗机在内的先进装备也有可能出现在战场上。现在的俄军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军队和俄罗斯人民的信心了。普京已下令30万预备役部队开赴前线,先进的装备也是保证作战目标实现的关键。像T14阿玛塔坦克这样的先进装备,才是俄军获胜的最好保障!

俄罗斯T-80主战钢甲车

T-80是苏联研制的主战坦克,由T-64发展而来,自1976年开始服役,外号“飞行坦克”,这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该坦克的火控系统比T-64有所改进,主要是装有,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等先进的火控部件。

T-80主战坦克的车体,正面采用复合装甲,前上装甲板由多层组成,其中外层为钢板、中间层为玻璃纤维和钢板、内衬层为非金属材料,不计内衬层的总厚度为200毫米,与水平面成22度夹角。

车体前下装甲分三层,总厚度为80毫米的两层钢板和一层内衬层。除此之外,在前下装甲板外面还装有20毫米厚的推土铲。前下装甲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包括推土铲在内的钢装甲厚度达到100毫米。

俄罗斯以T-80为基础,研发的新一代主战坦克,曾在多个武器交易会展出,由于T-80在车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导致俄军宣布停止研发生产燃气轮机坦克,“黑鹰”主战坦克项目,因此受到牵连而下马,至此,T-80坦克也逐渐淡出了俄军主战坦克的行列。

基本参数

长度:972米

宽度:356米

高度:274米

重量:46吨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80千米

  苏联坦克部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都令人生畏,这支庞大“钢铁洪流”的发端可以追溯至一战结束后不久的岁月。那时,来自西方阵营的干涉者带来了它们的坦克,这是俄国大地上头一回出现这样的东西,很快就分别涂着红军和白军的标记,投入了十月革命后的惨烈内战之中……

法国人“送礼”

俄国人很早就对坦克发生了兴趣。当英军1916年秋于西线首度使用Mk I型坦克后,沙皇政府特别派出一个技术委员会带着定金赶往伦敦,就购买英制坦克展开谈判。不过,革命的爆发终结了上述努力。

第一种出现在俄国的坦克是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时间是1918年12月18日,地点是黑海港口敖德萨。此时俄国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已经开始,俄国大地上最早的坦克战也就此拉开帷幕。

总数为20辆的FT-17被编为当地俄军第501特种炮兵团1营303连,准备和先期到达的希腊师联手作战。值得一提的是,指挥官加维特上尉是知名的埃斯丁尼将军的侄子,这位将军被认为是“法国坦克之父”。FT-17是世界上第一种炮塔可以周向旋转的坦克,其整体布局为后世大部分坦克效仿,不过好坦克加上将门之后,却无法为干涉者带来预期的胜利。

1919年2月7日,这种坦克首次投入使用,但很快就有一辆突然起火而遭放弃,成为红军拥有的第一辆坦克,在粉刷一新后被运往莫斯科,作为献给列宁的礼物。

接下来,法国坦克在3月21日又和红军交战,这回创下记录:FT-17和装甲列车的第一次交手。不过结果却很糟糕,有5辆坦克被遗弃于战场上,红军回收了其中4辆,全部送往哈尔科夫抢修。4月中旬,1辆完成修理的FT-17按照列宁的要求北上莫斯科,参加第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式,隆隆驶过红场。

英国人和美国人“送礼”

一个所谓英军“北俄坦克分遣队”于1919年8月11日抵达阿尔汉格尔,共编有4辆Mk V型重型坦克和2辆Mk B型中型坦克,一来可以支援干涉军,二来可以测试一下没来得及参加一战的Mk B型。

不过事与愿违,除了月底在沃罗格达铁路线附近配合装甲列车作战,这些坦克在密布着森林和沼泽的俄国北方很难得到施展的空间。英国人在9月27日悻悻离开,把2辆坦克留给了白军。但到了次年2月,白军就土崩瓦解,2辆英国坦克被沉到河底,不过红军又把它们打捞起来,送去莫斯科。

此前1919年8月,英军另一支“西北俄坦克分遣队”也到达爱沙尼亚,6辆Mk V型负责支援尤登尼奇将军的西北集团军。开局不错,先是在8月底东进至纳尔瓦,接着在9月初的首战中击退了红军。前沙皇海军军官斯特拉科夫站在一辆绰号“白色战士”的英国坦克上,宣称“战壕里的敌人们一看到坦克,便纷纷拔腿逃跑”。

在另外两次战斗中又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后,有3辆坦克参与了10月中旬夺取卢加河上重要据点的战斗,这些重型坦克开过木桥,冲入了雅姆堡城区,一旦成功,接下来就可以进攻苏维埃的心脏。

在这座俄国西北最重要城市的外围,战斗极为激烈,红军投入野战炮和装甲列车,尖刀营则展开近身肉搏。在这样高强度的对抗下,所有英国坦克25日全部因故障退出战斗。

很快,尤登尼奇的部队也被全线击退,英国人再次悻悻离开,坦克被扔给爱沙尼亚人。

在远东,向红军“送”坦克的是美国人――应西伯利亚白军首领高尔察克的要求,将10辆本国制造的FT-17运到了海参崴,结果成了一个黑色玩笑――坦克在1920年3月到达,高尔察克已于上月被处决。铁路工人扣押了坦克,转交给红军,这些美制坦克在当年秋天参与对远东的白军残部作战,被使用到1922年。

邓尼金的家当

和上述地区白军的“小打小闹”相比,在俄国南部的邓尼金拥有数量最多、最强的坦克部队。

最初的“资本”同样来自英国人,即1919年3月22日抵达诺沃罗西斯克的英军“南俄坦克分遣队”,包括6辆Mk V型和6辆“猎犬”式坦克。英国人还在库班地区对白军展开为期5周的坦克培训,有超过200名俄国军官参加。

邓尼金的部队还使用法国坦克,即最早到达敖德萨的FT-17。到达俄国的法国人和希腊师充满着强烈的厌战情绪,1919年4月离开敖德萨,留下了大约10辆可用的坦克给邓尼金。

而更多的坦克在源源不断到来,邓尼金开始制订坦克部队的编组方案,甚至出现了“坦克师”,不过其中只编有若干个坦克分遣队,每个分遣队装备4辆坦克、1台牵引拖拉机、1辆油罐车、4辆卡车、3辆汽车和几辆摩托车。另外,每个分遣队还配有1列铁路列车。这样的编制虽然颇为完善,但只停留于“理论”,在内战中很难真正满编。根据11月资料显示,邓尼金坦克部队包括第一“坦克师”(14辆)和第二“坦克师”(15辆)以及直辖分遣队和训练单位,总数约为71辆坦克。

英国坦克作战理论先驱富勒将军于1919年9月与邓尼金会晤,专门考察了白军阵营的坦克。富勒满意地发现,英国最初提供的12辆坦克状态良好。

乐极生悲

最能体现邓尼金所拥有坦克价值的战斗,发生在1919年6月的察里津。从1918年10月到1919年1月,哥萨克三次攻打该地,均遭挫败。察里津从此以“红色凡尔登”的响亮名头而成为南线红军的精神支柱。

而到了6月,至少有16辆白军坦克加入攻打察里津,成了白军的“士气催化剂”,而红军只能用加装了火炮的装甲车勉强对抗。

白军在6月29日发起主攻,6辆坦克冲锋在前,2辆因故障停下,另外4辆拉断了铁丝网,冲破了红军的防线,白军的步兵和骑兵接着蜂拥进城。邓尼金宣称俘敌4万,缴获300挺机枪和2列装甲列车。在这座坚城之下吃足苦头的哥萨克人对坦克的感激真是无以复加,跪在履带旁亲吻坦克的钢板!

红军对于坦克重要性绝非一无所知,但他们苦于得不到足够的装备。在6月反制邓尼金的战斗中,红军仅有能用的坦克就是本文开始提到的缴获于敖德萨附近的那几辆FT-17。这些坦克组成一个分遣队参加战斗,但经过和结局却完全是悲剧。白军击退了红军的侧翼部队,将坦克包围起来并缴获3辆。这个红军坦克分遣队于1919年9月在莫斯科解散,此后便在正史中“消失”,另一个1920年夏天和波兰军队交战的分遣队被苏联官方称作“第一个投入实战的苏联坦克部队”。

邓尼金视察察里津之后,于7月3日下令全军进攻莫斯科,结果犯了战线过长的兵家大忌。许多坦克都亟需修补,但白军既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也没有零件储备。于是,当白军在10月开始进攻奥廖尔时,大部分坦克的机械故障都很严重,而其他部队也已是强弩之末。

结果,邓尼金的部队全线崩盘。在年底到次年初的冬季溃败中,那些还能用的坦克藏身草垛中充当掩护,但往往被红军的骑兵包抄。到1920年4月,红军不仅彻底击败了邓尼金,而且将其50余辆坦克据为己有。

红色发端

在最终击败邓尼金之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已经开始致力于构建坦克部队。对红军来说幸运的是,他们手里掌握着彼得格勒、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哈尔科夫和基辅等地的大型工厂,军事工业委员会很快决定:1919年8月责成下诺夫哥罗德的工厂仿制雷诺坦克。

整整一年之后,第一辆成品出厂,被命名为“自由斗士列宁同志”。到1921年夏天,又有14辆坦克完成,名字同样有着革命年代特色:卡尔・马克思、红军战士、红星、利昂・托洛茨基……

红色发端预示着未来,而在内战最艰苦的阶段,为红军冲锋陷阵的坦克则来自于敌方阵营。据官方记载,红军从1919年到1921年共缴获或修复了59辆Mk V型坦克、17辆Mk A型和1辆Mk B型,大部分来自邓尼金所部。

邓尼金不光为红军“输送”坦克,红军还在8名前白军坦克教官的帮助下,创建总课时136小时的训练课程,培养了最初的坦克手和军官。

1920年4月25日,波兰人进攻乌克兰西北部,红军第1坦克分遣队的1辆Mk A型坦克在6月4日首次参战,成功掩护了本方撤退,不过后来却被敌军炮火击伤。

紧接着,第2分遣队的3辆Mk V型于7月4日加入战场。这些坦克同装甲列车“解放者”号以及若干辆装甲车有效支援了第15集团军步兵。战斗中,有1辆坦克陷入了湿地,另外2辆毁于波军炮火,但其余坦克成功突破敌军阵地。

红军此时的坦克分遣队编制为:每队辖2个排,每排2辆坦克。当7月这场战斗证明各兵种间可以实现有效的协同后,红军很快于9月6日发布战术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坦克的任务是“支援步兵实施突破”,同时“由炮兵提供掩护”。

追击南部残敌

与波兰的战争在1920年10月12日宣告停火,这样一来,红军得以南下对付盘踞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弗兰格尔部。

此时的克里米亚半岛号称白色阵营的“最后堡垒”,弗兰格尔手下集纳了邓尼金部的大部分残军,1920年7月时有25000名步兵、500名骑兵、13辆坦克,还有数量不少的军舰。到了10月,更扩充为41000名步兵和17000名骑兵。白军的坦克包括第1分遣队(6辆Mk V型)、第2分遣队(4辆“猎犬”)、第3分遣队(6辆Mk V型)、第4分遣队(4辆“猎犬”)、直属队(2辆雷诺FT-17)。

趁着波军入侵,弗兰格尔在夏天一度展开攻势,坦克、飞机、军舰联合突击的场面颇为壮观。在攻向第聂伯河沿岸阵地的战斗中,白军的第一和第四坦克分遣队突破较深,但也在红军的炮火打击和步兵的手榴弹近战中被击毁了3辆。

进入10月,从西线战场上抽出手来的红军抢渡第聂伯河,并在卡霍夫卡地区建立桥头堡,在10月的剩余时间里,此地就成为双方争夺的核心。

弗兰格尔全力扑向卡霍夫卡,而白军坦克的最后一次“师”级作战也在此地展开。10月14日清晨,共有12辆坦克保持着乘员彼此目力可及的间距,以直线队形向前推进。它们撞上了铁板――红军的桥头堡有三道防线,密布着战壕、铁丝网、反坦克壕、地雷场、火炮、机枪阵地。仅两天,白军损失了9辆坦克,失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22日,红军的4个坦克分遣队开到战场,共计14辆MK V型和1辆MK A型。在转进途中,有的坦克没有由铁路运输,而是进行了长距离的履带行军,结果都得大修。顺利抵达的坦克中,有几辆在11月1日突然发生散热箱冻裂。调查后才明白,原来乘员们把坦克上用作防冻剂的酒精给全部喝掉了。

当然这些只是插曲,红军坦克和更多有生力量的到来,宣告内战进入了尾声。弗兰格尔所部丢盔弃甲,克里米亚半岛被红军解放。

而值此内战的收官阶段,又有多辆坦克成了红军的战利品,这些坦克此前已经在双方阵营间经历了多次易手,其经历恰好映证了托尔斯泰描写俄国内战的《苦难三部曲》里的名句:“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

奠基

综观整个俄国内战的进程,红军在装甲列车和装甲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而坦克力量处于绝对劣势。新生苏维埃的第一批自制坦克是以FT-17为蓝本,称作M型(“小型”之意)或者KS型。

数年之后,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对这种坦克加以改进,导致了T-18轻型坦克的出现,这成为上世纪20年代产量最高的坦克。有意思的是,正如FT-17在法军中参与了1940年西线战役,数百辆T-18M成为了卫国战争爆发的亲历者。

至于那些缴获自白军的坦克,直到1931年才全部转入二线,供坦克学校、地方哨卫或者博物馆收藏。不过,苏联红军在1940年从爱沙尼亚又缴获了4辆Mk V型坦克,它们当年曾参与进攻彼得格勒,后来则被红军用于防守塔林,一直使用到1941年8月。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这用来评价俄国内战时期的坦克极为恰当。

当时的坦克技术缺陷很多:火力较弱,防护不足,机动性能无法令人满意,一旦在战场上发生机械故障就几乎不能修理。坦克手也不是令人羡慕的兵种,不得不忍受发动机的难闻气味、火炮发射后的浓烟以及高得吓人的车内温度。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论在哪个战场上,坦克的数量总是太少。

尽管如此,坦克在俄国内战中的亮相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日后强大的苏军坦克部队,正是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埋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是阿玛塔坦克,俄罗斯阿玛塔坦克性能数据折如下:

  1、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X-12系列A-85-3A引擎,4气缸,水平对置引擎,双涡轮增压,中冷,四冲程,多燃料,柴油。净重1550公斤, 额定输出1500马力(2000转/分钟时), 推比重量10kg/马力,油耗217克/千瓦时。 缸径150毫米,行程160km,339升排量。该引擎在构造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频到1200马力,或者增压到2200马力。

  2、“阿玛塔”主战坦克配备一个遥控无人炮塔,炮塔配备全新的125毫米2A82-1M式滑膛炮。其炮口动能大于世界上被认为最好的火炮——德国“豹”2主战坦克配备的120毫米滑膛炮。2A82-1M式滑膛炮射击精度提高了15%~20%,射击密集度提高了17倍。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阿玛塔”主战坦克也可能配备一款专门开发的152毫米火炮,这将是主战坦克史上安装的最强大的火炮。

  3、坦克的炮塔也将配备一个30毫米次口径火炮打击各种目标,包括低空飞行目标,如攻击机和直升机。炮塔配备的127毫米重型机枪据称能够打击来袭的炮弹,如反坦克导弹,也能打击速度接近3000米/秒的炮弹破片。

  4、坦克乘员位于安全封闭的多层装甲舱中,与弹药舱隔开。该车完全计算机化,只需要两名操作人员。每人还可以部署坦克的武器系统。据报道,坦克的瞄准是通过一个有源相控阵天线和大量的多种传感器完成。

  5、“阿玛塔”主战坦克据称配备了最大功率达882千瓦的柴油机和一款机电变速箱。在“阿玛塔”的规划内,“阿玛塔”装甲车辆有可能改进成自主作战车辆。初步估计,俄罗斯陆军需要2300辆“阿玛塔”主战坦克。

  阿玛塔技术特点如下:

  阿玛塔坦克炮塔后部的尾舱尺寸很小,应该是为平衡主炮重量阿玛塔主战坦克而设计的。它的自动装填机可能与T-72类似,是装在炮塔下方的盘型。值得注意的是,该坦克的车长周视镜和遥控机枪塔合二为一,看起来比较庞大,实际上车长周视镜的尺寸并不大。相比之下,阿玛塔坦克的前身,195工程坦克的无人炮塔上安装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光电转塔。阿玛塔坦克,在炮塔顶端两侧安装了可以360度旋转的烟幕弹发射器,同时还安装了专门向上发射的烟幕弹。坦克乘员的布置方式,是三人都在车体前部的驾驶室内,其中右侧为车长,左侧前方为驾驶员,驾驶员身后是炮长。

乌1天炮击顿涅斯克47次

乌军在一天内炮击顿涅斯克高达47次,结果彻底惹怒了普京,随后俄“日灸”喷火系统入场,反手就灭了敌方2个据点。这次登场的,就是俄罗斯TOS-1喷火坦克,它成功对马里因卡地区的乌军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进一步展示俄方火力优势。

TOS-1喷火坦克是苏联时期研发的一款多管火箭炮系统,它采用了T72坦克底盘,安装有一部220毫米30管火箭发射器,改进型采用了24管火箭发射器,搭配使用燃烧弹或者温压弹,火力十分强大。早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时期,这款喷火坦克就已经被投入使用,不过,苏联与俄罗斯方面长期对这款武器保密,一直到1999年,TOS-1喷火坦克才在鄂木斯克公开亮相。

那么这款坦克究竟有多厉害呢?既然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它当然是为了配合苏联时期,大规模装甲集群的突击作战任务。采用T72作为底盘系统,就是让这款坦克具备良好的机动性与防护能力,可以跟随坦克部队一起行进。其30管火箭发射器所发射的弹药,足以覆盖一个村庄的面积,被这款火箭炮打击的区域,可以说是寸草不生。面对大规模集群目标,而且对方又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喷火坦克能够在75秒内发射完全部弹药,并且使打击区域内的目标遭遇毁灭性打击。

虽然普通火箭炮也能够达成这样的打击效果,而且一些火箭炮的射程还更远,但喷火坦克真正厉害的,还要属它使用的弹药。这款坦克在使用燃烧弹时,火箭炮弹逼近目标区域后会播撒高能燃料,而这些燃料与空气接触后会自动燃烧,从而形成一片火海,相较于一般的燃烧,喷火坦克的炮弹燃烧效果更加剧烈,甚至连战车都能被烧毁,更别提敌方士兵了。

即使敌人躲藏在工事内,燃烧弹烧不到,也不意味着喷火坦克就对付不了他们。因为它还能够发射温压弹,由于温压弹中混合了镁铝等轻金属粉末,可以产生瞬间爆炸,能够制造出强大的冲击波。敌人如果躲在建筑物内,或者是地下工事当中,反而会放大冲击波的作用,加强杀伤力,即使敌方士兵侥幸逃脱冲击波,也会死于后期的缺氧窒息。

因此,俄罗斯将这款喷火坦克运用于对乌作战,说明俄方下决心要取得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在告诉乌克兰方面,反攻不会有任何好下场。乌军投入前线的士兵都是一些新兵,当他们看见被喷火坦克打击的阵地,以及友军士兵的尸体时,内心也会受到极大震撼,逃兵,以及对俄军投降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喷火坦克还能够起到明显的心理战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20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