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清华大学偶遇了杨振宁和老婆翁帆,97岁的杨振宁拄着拐杖神采奕奕,翁帆素颜陪同老公出行,打扮知性靓丽,两人在路上碰到一群小朋友,还亲切地与他们合影,引发网友关注。
杨振宁一身素色装扮,97岁的他拄着拐杖,佝偻着背,但是看上去身子骨非常硬朗,在老婆的搀扶下缓缓前行,43岁的翁帆身穿一件黄白色拼接连衣裙,既知性优雅又不失青春靓丽,长发披肩,非常有气质。
杨振宁的状态非常好,不管是容颜还是精神面貌都不像是个年近一百的高龄老人,而素颜出行的翁帆则略显苍老,只见在路人的镜头中她的眼袋十分明显,肌肤也是松弛的厉害,可见日常照顾杨教授也是非常辛苦的。
杨振宁和翁帆游清华,引不少学生和路人围观,杨振宁将手搭在老婆的手臂上,借力行走,全程高甜,羡煞旁人,不过据悉以往私下偶遇或者出席活动时,小两口几乎都是十指紧扣的,现在被人围观,两人也许是害羞了。
在校园内,杨振宁夫妇碰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杨振宁亲切的和他们合影,照相时杨教授不时温柔地看向孩子们,满目父爱,应该是想到自己孩子的小时候了吧!
田晓菲是名副其实的才女,2岁识字,4岁写诗,中学时就出版了五本诗集,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16岁时,在北大读大三的田晓菲为北大90年校庆写文一篇——《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被收进中学课本,当作学生学习的教材,不少学生也是通过这篇文章,知道了田晓菲,知道了北大,对未名湖、博雅塔充满了向往。
田晓菲北大毕业后,直接去了美国,先是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又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7岁时,田晓菲成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回顾田晓菲的成才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田晓菲在上大学期间曾经遇到了她崇拜的诗人海子。海子看了田晓菲的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海子认为她如果坚持写下去,将会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这给了田晓菲莫大的鼓舞。不过,后来海子自杀,对田晓菲的打击也很大,她实在不明白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怎么就突然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很长一段时间,田晓菲不曾写诗。
不过,后来,她还是沿着文学的道路走了下去。而且在读博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并且爱上了这个52岁的美国教授。要知道当时田晓菲只有27岁,这样的选择可以说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来自星星的你第19集剧情载京终于认罪伏法 敏俊救回危险颂伊
时间回转到四百年前,一位小说家来拜访敏俊,他听说敏俊会神秘法术,很是崇拜。敏俊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超能力,并拒绝了小说家提出的出世助人的建议。敏俊不希望人类把他当作异类,他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回到现代,颂伊找到英牧,她问英牧如果敏俊不会去是不是真的有性命危险,英牧确认了。英牧说敏俊一早就爱上了颂伊,只是一直不敢表白,颂伊感动落泪。辉景叫来敏俊商量,应该怎么对付载京,保证颂伊的安全。
辉景给载京听了一段大哥死前的录音,载京果然紧张的问辉景在哪里,他会过去当面解释。载京赶到辉景的公寓,亲口向他承认了所有的事,并拿出手枪逼辉景交出录音带,这时,敏俊出现了,他夺走了载京的枪,要求载京自首。敏俊将载京抓回检察局,刘检察官已经抓到了载京的手下,他供认了所有的罪行,在证据面前载京终于无从抵赖了。载京被戴上手铐,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在敏俊和辉景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载京突然露出了一抹神秘的笑容。原来载京早已安排好暗杀颂伊的计划,他以敏俊的名义约颂伊来到红酒餐厅,并送上了一杯加入毒药的红酒,颂伊的电话被拿走了,辉景怎么也联系不上她。载京逼敏俊在众人面前使用超能力,还说只有他现在消失才可能挽救颂伊,敏俊迫于无奈,只好瞬间移动去了餐厅。
载京冷笑一声,敏俊是赶不及救颂伊的。辉景走上前打了载京,他不相信自己的哥哥真的这么残忍,丧尽天良。敏俊赶到时,颂伊已经喝下了红酒,敏俊只好抱起颂伊瞬间移动,前往急诊室。大批媒体接到颂伊从餐厅神秘消失的消息,赶到了医院。颂伊喝下的红酒还不到致死量,她终于捡回了一命。颂伊醒后,面对大批追访的记者十分头疼,敏俊抱起她来到了一处静谧的度假屋,过起了两人世界。颂伊和敏俊再一次消失在大家面前,这条新闻登上了热搜榜,大家都在怀疑敏俊是不是外星人。颂伊和敏俊过着安静的日子,甚至开始讨论要生几个宝宝。颂伊拍下了好多两人的照片,留住这最美的一刻。
载京和辉景的父亲一直四处奔走,忙着就载京出狱。辉景拿了有剧毒的红酒走到父亲面前,他告诉父亲载京是魔鬼,要父亲相信自己,并承诺自己会喝下毒酒,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辉景正欲喝下红酒,被父亲一把拦住,他说载京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他的本质不坏。辉景给父亲听了载京和大哥的对话,父亲终于相信了辉景的话,他的二儿子真的是个魔鬼。
夜晚,在宁静的海岸边,颂伊和敏俊席地而坐,敏俊给颂伊唱了一首情歌,悠扬的曲调一直回荡在夜空,敏俊突然拿出一枚戒指,单膝跪地,真诚地向颂伊求婚。颂伊感动流泪,她告诉敏俊,这是她这一生体验过的最完美的幸福,但是他们还是要回到现实,她要敏俊回到他的星球去,只要知道敏俊还在某个角落存在着,她就很欣慰了,爱不一定是长相厮守,也可以是曾经拥有。
来自星星的你第20集剧情
离别时刻即将到来 颂伊敏俊终于成婚
敏俊深情地望着颂伊,许下了对她的承诺。敏俊说他不会扔下颂伊一个人,一定有挽救的办法,他会努力去找。敏俊神秘消失的画面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家都在猜测敏俊的真实身份,检察官们也很想知道敏俊现在身在何方。颂伊和敏俊讨论起死亡,敏俊说他见识了许多人,明知固有一死,却仍然努力的活着,重要的不是死亡的结果,而是活着的过程。辉景很难接受最近发生的事,只知道在床上昏睡。世美一直陪在他的床边,辉景醒来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世美。世美向辉景坦诚,自己很希望颂伊跌落谷底,每当颂伊失去一些东西,她就开心,但最后失去最多的反而是她自己。世美说她决定彻底放手,做回辉景的朋友,只有这样辉景才会放心对她倾诉,她知道辉景心里有多难过。
载京向自己的律师提出要取保候审,但律师在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后,神态有些紧张。颂伊和敏俊来到小区楼下,这里已经围着大批记者。颂伊先下车打算引开媒体,可敏俊下来时却还是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甚至都不再有人搭理颂伊了。警方也找上门来,要对敏俊展开调查。颂伊和敏俊一起来到警局,负责调查的警官循例问了敏俊几个问题。这时刘检察官的助手突然赶到,帮敏俊澄清了事情,并带他和颂伊离开了警局。颂伊回到家被妈妈讯问了一番,她问颂伊是不是和敏俊在一起了,那个敏俊看起来神神秘秘,不知道是不是坏蛋。颂伊很严肃地告诉妈妈,这个男人是她深爱的人,也是这个世上唯一让她动心的人,颂伊妈妈没再说什么。晚饭时,颂伊妈妈难得地留下了爸爸和敏俊一起吃饭,他们一家人又坐在了一张桌子旁,又找回了久违的家的感觉。
颂伊前经纪公司的安代表找到颂伊妈妈,提出了数额巨大的经纪合同,准备再次签下颂伊。本来颂伊妈妈很高兴,但安代表的下一个条件居然是一起签下敏俊,颂伊妈妈立刻不高兴了,敏俊又不是艺人,价钱居然和自己女儿一样,她严厉拒绝了安代表。敏俊要送颂伊去片场,颂伊说敏俊出现会带来骚动,要他待在家里。颂伊出门时辉景来了,还开车送她去片场。颂伊告诉辉景,关于载京哥的事她很难过,她能体会辉景的心情。在片场颂伊遇到了世美,两人还是火药味十足。趁颂伊不在家,颂伊妈妈和敏俊聊起了天,敏俊向她坦诚自己是外星人,颂伊妈妈觉得很兴奋。敏俊在洗脸时突然流起了鼻血,同时一阵头晕倒在了床上。颂伊在敏俊家门外按了很久门铃也没人回应,颂伊按了密码进屋,发现了晕倒的敏俊,她吓得大哭起来,使劲摇晃敏俊,敏俊终于清醒了过来。颂伊还是作出了决定,她要敏俊离开地球,因为失去敏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着敏俊在自己身边死去。
在离开地球前的最后一周,敏俊和颂伊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敏俊在家练习瞬间移动,却不小心穿到了公园里,一身家居服的他快要冻死了,只好叫英牧给自己送了衣服过来。英牧知道敏俊就要离开了,很不舍,他握着敏俊的手哭了。敏俊告诉英牧,曾经有人告诉过他道别要早早做好,因为真到道别的时候就没办法好好道别了。敏俊很感伤,他也流下了眼泪。敏俊回到家里,四处都是玫瑰和蜡烛,颂伊告诉他今天他们要结婚。颂伊拿出一个U盘交给敏俊,告诉他在另一个地方想自己的话就拿出来看,一次又一次地看。颂伊望着敏俊,真诚而郑重地说出了那句我爱你。敏俊告诉颂伊,他曾经无数次冻结时间,只为了向颂伊说出那句我爱你,那句她从未听到过的我爱你,那句一直在他心底的我爱你。
U盘内其实是颂伊拿着花球跳的一段舞蹈,在视屏里她留着泪向敏俊“求婚”,问他愿不愿意娶自己,敏俊看视频时感动落泪……
来自星星的你第21集剧情
载京坐牢精神崩溃 颂伊敏俊终在一起
颂伊告诉敏俊,不管在她知道的时间,还是不知道的时间,她都爱着敏俊。敏俊回想起自己四百年来的一条准则,因为始终要离开,所以他坚持不付出也不得到,避免动真感情。敏俊离开的日子如期而至,这天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星雨,人们都来到户外观看。颂伊和敏俊站在阳台上,颂伊向敏俊撒娇,要他和自己一起许愿。颂伊闭眼许愿,敏俊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他在做最后道别。他嘱咐颂伊好好照顾自己,不许拍吻戏,不许和别的男人亲密接触,最后他说自己会一直一直寻找留在颂伊身边的方法,要颂伊不要担心,要开心的生活下去,万一他真的回不来,就让颂伊彻底忘记自己。颂伊说自己做不到,两个人背对着,流下了伤感的眼泪。等颂伊回过身来,敏俊已经离开了,颂伊难受得蹲在地上,只是一个劲的哭泣。
安代表亲自上门和颂伊谈合约,但颂伊现在毫无心思工作,从敏俊走后她就过得魂不守舍的。载京即将受审,他要自己的父亲出手帮他,但父亲拒绝了,他终于明白这个儿子已经废了,完全丧失了人性。辉景去颂伊家探望她,她告诉辉景自己不会忘记敏俊,因为她相信敏俊在另一个地方,和她共享着同一份思念。颂伊发现敏俊家的植物又生机盎然了起来,她很欣慰,她知道敏俊的身体也会好起来,他现在一定过得很好。允才和辉景无微不至的照顾颂伊,其实敏俊离开前就已经到处托付人帮自己照顾颂伊。
颂伊无心开工,导演拜托世美去她家将拍摄进度表带给她。世美见到了一脸愁容的颂伊,她想不到敏俊的离开居然对她有这么大的伤害。世美告诉颂伊,感情的事偶尔也可以放下,时间会抚平一切。颂伊问她什么时候才不会心疼,世美说自己花了十五年,终于走了出来,颂伊很惊讶。颂伊一个人去了她和敏俊去过的所以地方,她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敏俊一直在她身边,从未远离。
三年过去了,颂伊和世美的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最令人惊讶的是允才,酷爱天文学的他居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引得大批媒体追访。载京最终放弃上诉,他总是见到自己杀死的人出现在眼前,检察官怀疑他已经出现了精神问题。颂伊在片场休息,人群中她突然看见了敏俊,立刻朝那个方向奔去,但最后还是没有人。颂伊失控地大哭起来,一旁的辉景上前将她抱住,轻声安慰她。
颂伊和世美一起出席**节活动,颂伊的惊艳亮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突然四周都静止了,颂伊见到敏俊朝自己缓缓走来。他脱下自己的外套给颂伊披上,告诉他自己不许她穿这样暴露的衣服。颂伊不敢相信,她伸手抚摸敏俊的脸,眼泪瞬间决堤而出。敏俊拥抱颂伊,向她道歉,说他回来得太晚了。此时时空恢复,颂伊和敏俊在众人前甜蜜亲吻,大家都十分惊讶。可是敏俊突然间就又消失不见了。原来敏俊每次可以出现的时间很短,他还没有找到永远留在地球的方法,不过他一直努力着,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夜晚,颂伊和敏俊躺在按摩椅上,敏俊安静地看书,颂伊在一旁温柔地微笑,世间最完美的幸福,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美国女孩詹妮弗凯塞尔在生日当天被男友迪恩史密斯求婚。其实整个2014年,迪恩每天都在偷偷向她求婚!每天在没有女朋友通知的情况下,写求婚宣言,穿不同的衣服,出现在不同的场景。唯一不变的是那句“詹妮弗,你愿意嫁给我吗?”
史密斯为女友录制了365段求婚视频。视频切换到365天前,史密斯决定制作一个求婚视频。
据英国《每日邮报》年3月8日报道,美国女子JenniferKessel最近收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生日礼物——她的男友DeanSmith向她求婚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的365天里,史密斯每天都在偷偷向她求婚。
史密斯为凯泽制作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他在过去365天里每天向凯泽的秘密求婚。这段视频是史密斯等人去阿鲁巴岛度假时才公开的。在视频中,史密斯说,“你不知道的是,我已经为这个惊喜计划了一年。”随即,视频切换到一年前凯塞尔生日那天,然后他在各种场合每天以不同的姿势向凯塞尔求婚,包括洗澡、刷牙、在沙滩上散步、洗衣服、玩猫狗、穿西装等
史密斯在视频中说,他想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向凯塞尔求婚,并表达他有多爱她。白板上一直写着“詹妮弗,你愿意嫁给我吗?”的内容。史密斯说:“我只想通过这段视频告诉你,今天我决定和你共度余生。”
这段视频结束于史密斯正式向凯泽求婚的前一天。当时,史密斯正拿着白板等在沙滩上,准备最后一次向女友求婚。凯泽非常感动。史密斯单膝跪下求婚。凯撒答应娶她。
Alan的爱人是不婚主义者,双方都很满意爱情的状态,注意,双方都满意!
他们从19岁第一次遇见对方就再没有分开,整整五十年。凡是公开场合Alan身边的女伴几乎都是rima,从没有传过其他绯闻。rima是Alan一生唯一的恋人,到这个程度的爱情还需要结婚证来证明什么吗。
但沈腾的爱人本人和父母都表现出强烈地想要结婚的愿望,这是两对的最大区别吧。(并没有不满沈腾的意思,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而且我也很喜欢他)。
12年没结婚并不是关键,娱乐圈里爱情长跑的人多了,普通人也不是没有,不然当初刚求婚的时候为什么都是祝福和感动,可后来因为某人的话(我认为是剧本)风向就开始变了,一些人八卦的心理被挑动了,人云亦云,我在网上和这类人聊过,经过一番理论和交流,他们最后也发现似乎没什么值得批判的。
也还有些人本身就与他的婚姻观不一样,被别人一提,觉得自己的观念得到了肯定,就有底气去指责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仿佛这种事也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婚姻观念的不同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理解别人观念的时候就以最恶意的方式去揣测,继而去指责。
事件的升级是营销号、媒体几篇断章取义加上情绪煽动的文章,而被这些文章煽动到的很大一部分人,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特别的偏执,自动屏蔽那些文章的漏洞与逻辑不通,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到这个编造的故事里不能自拔,或怒骂或叹息。
可是我看到的不过是他们自身的弱点,几句话就从他们的关注点看出他们自己的痛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都是在传达自己心里的怨言不满和恐惧,沈腾不过是那个假想敌。
谁能介绍一下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故事?
杨振宁和妻子翁帆秀甜蜜恩爱照
作为现当代科学界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近日,由学者江才健撰写、更为全面讲述杨振宁人生的书《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面世,在和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引发的喧嚣之后,杨振宁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昨日,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书店,杨振宁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所谓浪漫电话求婚算不算
2004年11月,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决定,直接引发了一场“地震”。
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华商报:杨老,不知道你对“浪漫”这个词是怎么界定的?
杨振宁:啊?呵呵,这个……我想,徐志摩就是一个浪漫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的一生是悲剧,而悲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浪漫了。可是,大家都被他的悲剧感动得厉害。不知道,我这个界定,准不准确?
华商报:在《规范与对称之美——— 杨振宁传》的后记中,你说,将来大家会知道,你和翁帆会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可以和我们说说你们之间浪漫的事吗?
杨振宁:我们可无法像徐志摩那样惊天动地。怎样算浪漫呢?我们出入都拉着手,电话求婚算吗?其实,我和翁帆的生活,除了在外旅行,基本上都是居家生活,和所有相爱的人在一起一样,一时也想不起还有什么浪漫的事。不过,我想,30年之后,随着社会进步,应该会有很多人回想起我和翁帆的事,会觉得很浪漫的。
华商报:听说,你们家有个沙发,叫“爱之椅”。光听名字就很温馨。
杨振宁:是呀,是呀(收拾了一下头发,笑了),那个沙发刚好容得下我们两个一起坐下,我们经常坐在里头看电视。以前,翁帆没来的时候,家里只有一把一个人的椅子。
华商报:你在美国生活多年。西方人求婚,似乎都很浪漫。那你当时向翁帆求婚时,下跪送玫瑰花了吗?
杨振宁:玫瑰当然是送了,只是我的求婚是在电话里完成的。大家都知道,早在1995年,我就认识翁帆了。当时,我和致礼(杨振宁的前妻,2003年10月去世)到汕头参加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是我们的接待人员。
2004年,我们才正式交朋友。在当年11月之前,我们已经互相了解了很多,包括各自性格、家庭情况等。在我给她打电话求婚时,其实双方都已经考虑很成熟了,所以一点波折都没有,我就求婚成功了。(“打电话求婚,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一旁,《规范与对称之美——— 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笑着说道。杨振宁也笑了。)
当然,我决定和翁帆结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原因。媒体很注意我,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了他们的眼睛。由于那时,致礼已经去世,而我一直和一个年轻女孩在一起,我怕他们会乱写,反正我和翁帆的关系也确定了,那就干脆明朗化吧!哈,所以我们结婚了。
华商报:中国讲究辈分。那么,结婚后,你是怎么称呼翁帆的父母的?
杨振宁:他们称呼我为杨教授,我称呼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
不存在“七年之痒”代沟带来正面收获
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引来争议无数,包括2006年传出的翁帆怀孕生子一事。不少看热闹的人,甚至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等著看老夫少妻可能带来的笑话。
可杨振宁让那些人失望了。在杨振宁看来,所谓七年之痒不会到来,“代沟”更是扩大了他和翁帆的视野。所谓“代沟”,其实是一种知识互补。
华商报:在你决定跟翁帆结婚时,你们讨论过未来吗?尤其是孩子的问题?
杨振宁:嗯……(长时间的考虑)。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问题是任何一个婚姻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哪怕像我们这样相差了54岁的。可是,其中的原因实在太复杂,我也无法详细说。翁帆应该和我一样,都长时间考虑过,但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展开讨论,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我这样说,大家应该也可以理解吧。我想我们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
华商报:对于你和翁帆的结合,当时也小有非议。在你之前的新书 《曙光集》中,你甚至还将一篇回应批评的短文收录其中。看来,你对此还是非常在乎的?很多人都说,只看你的人生阅历,你应该看得很开才对。
杨振宁:我和翁帆交朋友的时候,我们就预想过,社会反应会很激烈。可是我和翁帆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可以不去管它。可是社会反应还是让我们惊讶了。
批评我们的人,有很多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自觉批评,这种讨论没有意义。可是还有一些,是毫无道理的,拿自己的问题来影射我们,那就莫名其妙了。就比如我们回应的那个物件,香港那名女作家,自己想发点牢骚,却把我和翁帆来当例子,我们当然就要回击了。这和人生阅历没关系。批评我不要紧,但不能不尊重我。(2006年,专栏作家路平文章影射杨振宁翁帆 “老少配”,杨振宁翁帆夫妇首次联名撰文高调反驳 “我们没有孤独只有快乐”。)
华商报:在和翁帆结婚后,你曾在公开场合说过,如果没有和翁帆结婚,你也可能和别的女士结婚。为什么?另外,为什么是翁帆,而不是其他女士呢?
杨振宁:在太太去世后,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哈密顿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日子,甚至在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我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呵呵,我这个人是很老实的。我自己有自知之明,一个老年人的孤独,我很怕的。所以人家一问我,我就很老实的回答,如果我没遇到翁帆,还是会再婚的。
至于为什么是翁帆?我想,她是一个心地善良、没有心机而且很自然的人,还和我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在生活上照顾的我很好。
华商报:从2004年和翁帆结婚至今,马上就7年了。中国人讲“七年之痒”。这7年,你和翁帆之间出现过矛盾吗?普通人都会认为,54岁的年纪差距,应该也是有不少代沟存在的。
杨振宁:所谓代沟的内涵,就是容易产生冲突。我和翁帆的经历完全不一样,年龄差那么多,当然有代沟,而且不是一两层。可是,代沟对于我和翁帆却形成了正面的影响,没有冲突。代沟使得我们彼此对于不同时代、文化传统,一切一切多了一些认识,增加了两个人的视野。
我们在外旅行时,如果参观博物馆或者美术馆,会玩一个小游戏,就是在里头参观时不讨论,出来后交换意见,看各自喜欢哪一幅。此时代沟根本就不是贬义词了。
和李政道的矛盾没有化解的可能
李政道,是杨振宁这辈子绕不开的“坎”。从亲逾兄弟到反目成仇、形同陌路,中间发生了什么,至今依然是个谜。
杨振宁和李政道各执一词,真相似乎只有等待时间才能揭晓。只是,杨振宁始终认为,悲剧之所以发生,和他无关,是因为李政道的人品问题。
华商报:你的一生,除了杜致礼和翁帆,还有一个人,注定在提及你时,总会被提到。他就是李政道。你曾说过,和李政道的决裂,是你人生一个重要的悲剧。是什么让你如此难过?
杨振宁:所谓悲剧,指的是本来可以是非常完美的事,但最终没有变成完美,反而转变成负面的东西。在1946年到1951年期间,我是他的长兄、他的师长;1951年到1957年,我引导他进入统计力学与对称原理的研究,这段时间,我们亲密无间,亲逾兄弟;可从1962年开始,我们发生了不能化解的冲突,就此决裂。所以说,我和李政道是个悲剧。
华商报:此前,在接受我采访时,何祚庥院士曾说,周总理都曾调解过你和李政道的矛盾,但也没成功。是吗?
杨振宁:周总理过问过这事,但没有调解。说实话,我和李政道之间的矛盾,不是谁调解就有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是。
华商报:去年,李政道助手季承在他所撰写的《李政道传》中隐晦地提到,在获得诺贝尔奖前后,你曾对李政道做过不道德的事,引来很多争议。我觉得这样下结论对你很不公平。你怎么看?
杨振宁:对于“不道德”的猜忌,在《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最后,附有一封我在1989年写给吴大猷的信,看了信,读者应该就知道我的观点了。
我从来没有对李政道做过不道德的事。只是,我和李政道之间的关系发展得很复杂,不是一时能讲清楚的。可是我可以保证,在1946年到1962年之间,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李政道的事情,1962年至今,也是如此。
如果说我做错了什么事,就是1956年,我写了宇称(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发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的文章之后,把作者签为YangandLee,否则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了。
华商报:中国有一句古话:一笑泯恩仇。你和李政道现在都已经是耄耋之年,还有什么事看不开呢?难道真的无法摈弃前嫌?如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教授说的,一起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并肩散步,多好啊。
杨振宁:有一年,我们参加一个会议(记者随后查了相关资料,杨指的应该是1980年举行的物理学的从化会议),主办方预先安排我一下车,就得和李政道握手。以为我们拍个照片、握个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可是事情并未如此。
所有事情和年纪、阅历无关。是的,我和他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和解了。因为问题和科学研究无关,而是和一个人的做人、人品有关。他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蒙混别人,四处散布谣言。
华商报:那如果现在遇到李政道,你会和他打招呼吗?他会向你打招呼吗?你们会不会觉得尴尬?
杨振宁:不会(毫不犹豫的)
杨振宁和翁帆的感情好吗未知
不知道为啥有那么多人黑 杨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回不回来都一样的,中立态度
但貌似大家对杨的评价不好啊!
大家对杨的评价无非以下几条:
1不忠:杨振宁在中美战争和对抗年代,毅然选择为美国服务,后来更是加入美国国籍,这是对国家不忠。要知道他上学可是花的国家经费,国立西南联大。
2不孝: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此不能接受,发表宣告与之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3不义: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与合作者李政道反目为仇。
4 :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结婚,违背公理良俗,涉嫌 ,根本就是个 之徒。
以上只供参考,如果真实,那么真的很恶心。
用英语简要的介绍一下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说明一下age gap in marriagePeople are so surprised at their marveling marrige as the hu and nearly 80 years old while the brid is only in her thirtiesNowadays ,age is not the key point when e to marryingIf they really love each other ,it seems that age is absolutely not a barrier
杨振宁和翁帆的故事 是说什么的?爱情来了无处可逃
2003年底,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研究生的翁帆来到香港游玩。自1998年从汕头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她先后在汕头和深圳的贸易公司工作过,在经历与一名香港职员为期两年的失败婚姻后,于2002年重返校园读研究生。在香港期间,翁帆想起杨振宁曾经告诉她:他和太太一般在香港中大度暑假。于是,她动了联络杨振宁的念头。
原来,早在1995年暑假,汕头大学召开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清纯可爱的她当时深得科学家夫妇的喜爱。此后多年,她和杨振宁夫妇偶有书信往来。2003年秋杜致礼在美国去世,远在广州的翁帆并不知道。
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杨振宁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到中文大学见面。见面前,翁帆还真有些激动与紧张:分别多年了,见到已经82岁的杨振宁教授,我是否应该上前搀扶他呢?
让翁帆吃惊的是,面前的杨振宁教授精神矍铄,说话、思维和行动都很快,跟八九年前几乎没什么区别。翁帆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这次见面,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翁帆没有像理科学生对学术泰斗那样拘谨,所以谈话显得轻松随意。
这次见面以后,杨振宁对翁帆难以忘怀,他孤独的心被这个率真的姑娘温暖了。接下来的日子,一有空闲,杨振宁就会忍不住拨打翁帆的电话。翁帆渐渐习惯了在课余时间接听杨振宁的电话,这成了她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不能如期接到杨振宁的电话,她会有一种失落感。有一天,翁帆正在广州和好友逛街,杨振宁的电话又打来了,翁帆就对着电话说:“我正和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朋友逛街呢。”被晾在一边的好友看出了苗头,打趣翁帆说:“杨教授是不是喜欢上你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是喜欢上你,不会这么频繁地给你打电话。”翁帆羞得满脸通红。
凤凰花开的香港5月,杨振宁邀请翁帆一起去石澳游玩。那天下著雨,石澳村通向海边有一段很陡的路。为安全着想,两人很自然地拉起手,走完那段路之后又马上松开。那时翁帆才发现,原来自己很喜欢杨振宁拉她的手。
2004年7月,翁帆和好友在网上找了两名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到内蒙古旅行。在茫茫的草原,翁帆接到已到北京的杨振宁的电话。杨振宁进一步邀请她去清华大学他的“归根居”做客。每年,他有部分时间呆在清华,部分时间呆在香港。
几天后,翁帆打车来到清华园,杨振宁已经吩咐保姆为翁帆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翁帆发现,多年的旅美生活,没有让杨振宁的生活方式西化,他十分传统。喜欢吃淮扬菜、喝红茶。两人交流多了,感觉彼此非常默契。
在北京短暂停留后,翁帆又去了山西旅行。那段时间,她常常心神不宁,面前老出现杨振宁的笑容。她意识到自己真的陷入爱情之中了,心里忽然很慌乱:这怎么可能呢?可静下心来想想,她认为杨振宁除了年纪大一点外,具备男人所有的魅力。她无路可逃,唯有向爱情投降。但她的内心仍旧很担心,毕竟两人相差54岁。
回到广州,翁帆整颗心都已留在杨振宁那里。心里装着甜美的爱情。她常常有写英文诗的冲动,写完后就把诗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杨振宁。杨振宁总是把诗歌修改了又传回来。后来,翁帆把几首自己喜欢的诗贴在网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位翻译系博士看后评价说:翁帆在英文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方面,的确很有天赋。
在相思中受煎熬的两个人,好不容易等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杨振宁和翁帆商议好,一起去距离广州不太远、人又不太多的北海旅行。杨振宁知道翁帆喜欢拍照,特地送给她一台松下数码相机。蓝天白云大海间,留下这对忘年情侣的足迹。翁帆穿着最喜欢的Mickey休闲装,与杨振宁一起骑双人脚踏车,在椰林小道中快乐地穿行。
勇敢结婚轰动全球
从北海回到北京几天后,杨振宁就通过电话向翁帆求婚。翁帆在广州接到求婚电话。撒娇说:“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杨振宁连忙笑着许诺:“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
2004年11月,翁帆特地回了趟潮州老家。翁帆的家境很好,翁帆的父亲翁云光向来最宠爱翁帆,那天,翁帆轻轻地向父母讲了自己与杨振宁的事情。翁云光夫妇着实大吃一惊。翁帆只得慢慢地解释、说服。开明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父母一点头,翁帆立即把好讯息告诉杨振宁。第二天,杨振宁就向人打听应该在哪里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才得知像他这样的美籍华人,必须到女方的户口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他赶紧打电话给翁帆,让她准备准备。晚上,他们商定好分别给朋友写邮件分享他们的喜事。
接到他们邮件的朋友都很激动,第二天一早,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神秘地议论著老朋友杨振宁的新鲜事,整个上午都没法工作。可就在这些教授一心要为杨振宁保密时,新加坡媒体却报出了杨翁订婚的讯息。媒体一下子紧紧“咬”住翁帆,弄得她连手机都不敢接。
12月22日,杨振宁和翁帆飞抵汕头。翁帆的父母早已等候在宾馆。杨振宁称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而翁帆的父母则称呼杨振宁为“杨教授”。24日上午,杨振宁和翁帆由弟弟杨振汉夫妇陪同前去领取结婚证。杨振宁和翁帆保持着两米多的距离,一前一后走进民政局的大门。
春节期间,杨振宁陪翁帆回到广州,特地宴请翁帆在广州的朋友,并把朋友们带到他们下塌的白天鹅宾馆,看他们自己拍摄的DV。杨振宁特别喜欢拍摄DV。翁帆取笑他“有做导演的欲望”。两人出去玩的时候,杨振宁常常“指挥”路人替他们拍摄,还像导演一样喊“开始”、“停”。
杨振宁对翁帆的朋友特别细心、友善,和这群年轻人打成一片。他很小心地询问年轻人对他们二人的结婚有何看法,听到祝福的话语后,又风趣地问:“那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男朋友的年龄限制是不是放宽了许多?”
婚后温馨浪漫
两人结婚后,翁帆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换成《论许渊冲的诗学翻译思想》。许渊冲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是杨振宁当年的清华同学。做论文的过程中,翁帆读了许教授的大量作品,并有机会向许教授亲自求教。尽管翁帆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点仓促,但她还是很认真地完成了,也得到了导师的好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研究生论文实行匿名评审,请校内校外各一名专家对每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审,两位专家对翁帆的论文都给予较高评价,论文成绩良好。
以前,翁帆的生活方式倾向西式:她喜欢喝咖啡,深夜还和朋友在网上聊天,早上起得很晚。婚后,她渐渐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得和先生一样,早睡早起,很有规律,白净的面板日渐红润、有光泽。
一般来说,他们每天早上8点准时起床,香港的家里没有请保姆,翁帆就自己动手准备两人的早餐:两杯牛奶、几片烤面包、两个煎蛋,简单而有营养。吃过早餐,杨振宁去学校上班。这几年,他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引进学术顶级人才、筹款发展高等学术研究工作。近一年时间,他已为清华筹到1000万美元,还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当今计算机方面的全球权威姚期智聘到清华大学。
先生上班去后,翁帆就在家里看书、修改论文。中午12点,夫妻俩吃一点简单的午餐,然后午休。下午两点多,夫妻二人各自工作。晚餐一般安排在6点半左右。在北京,家里有保姆帮着做。在香港,翁帆有时自己做,多数时间到外面吃。杨振宁很喜欢香港酒楼里的餐后甜品,翁帆则不敢多吃。傍晚两个人在校园散步,他们总是亲密地手拉手,而且十指相扣,杨振宁给翁帆讲一些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他从前和家人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故事,翁帆温顺地听着,感觉温馨而满足。
晚上,两人坐在沙发上听音乐、看碟。他们租了《人间四月天》的VCD来看。两人还喜欢看历史剧。翁帆看过《孝庄秘史》,觉得不错,便推荐给扬振宁看。前些日子,他们听着古典乐曲,坐在小沙发上阅读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一起讨论里面的惊险情节。
杨振宁一直喜欢穿淡黄、浅粉等明快色调的T恤,还喜欢扎上皮带,显得很年轻、有精神。翁帆逐渐放弃原来喜欢的休闲打扮,转向更淑女、更稳重的装扮。
因为公寓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山那边,出门都要自己开车。他们开的还是1980年杨振宁买的那辆日产车,有点像**《亨利传奇》里的那种老爷车,用了近20年,有时开到闹市里,回头率很高,因为香港几乎无人开这么旧的车。杨振宁总是自己亲自开车,他反应很快,泊车技术也很好。
香港石澳旁有个小岛,空闲的时候,杨振宁和翁帆会开车去玩。扬振宁开车时,翁帆总是坐在旁边的副驾驶位置上温柔地注视著先生。杨振宁很喜欢翁帆的目光,感觉像一束柔和的灯光打在自己的身上,安全而温暖。翁帆的一个多年好友也说:“翁帆看杨振宁的目光绝对前所未有的温柔。”
对今后的打算,翁帆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先生,整理先生的学术资料和讲稿。有朋友问翁帆:“是否准备生孩子做妈妈?”翁帆说:“顺其自然吧。”
2005年4月,杨振宁和弟弟杨振汉、杨振平一起带着妻子爬黄山。杨振宁虽然快83岁了,可爬山时一点儿都不吃力,翁帆几乎是被他拉着走的。杨振宁开玩笑说:“帆帆,虽然我腿脚都很灵便,但我还是喜欢牵着你的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拉着你的手感觉很踏实!”一路上,翁帆声音轻柔甜美,语速很慢,普通话中夹着英文。杨振宁不时取笑她带有淡淡潮州口音的普通话。
翁帆告诉朋友们,黄山之行,让她最感叹的一点是:身体好对人太重要了。她说杨振宁一家人的身体特别好,虽然都年过古稀,但全都很轻松地登上了黄山。翁帆和杨振宁的家人相处得很融洽,每当杨振宁的孩子从美国打电话过来,翁帆会接过话筒和他们聊上几句。
2005年6月初,翁帆的硕士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了。回到北京后,她报名参加了法语班,她希望把这门学了几年同时又非常感兴趣的语言学得更好。她还准备买一台钢琴,希望未来能闻著院子里的花香,弹著钢琴,甜美地与先生过平静的日子。(据《家庭》)
杨振宁和翁帆是真爱吗?你好
个人认为是真爱,都这么久相处了。时间真的证明是真爱。
杨振宁和翁帆怎么会相爱?
真正的爱情里是没有
时间,距离的隔阂的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这样的事见有太多了
事实证明了,爱情没有代沟的存在,
前提是他们是都是真心的
并不是想要得到对方的什么
而是真的的去付出!
翁帆的爷爷和杨振宁的孙女只要他们同意,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只能祝福他们。但是,我想这种婚姻的存在毕竟是极少数,我们大可不必为了这个“极少数”而改变我们对婚姻的看法和判断。我想他们的婚姻早已不是单纯的婚姻了,里面夹杂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只要他们的存在不至于对整个社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我们也就不要去打扰人家的生活了!杨毕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为了这个骄傲,我们也只有深深的祝福了!
杨振宁老婆翁帆的国籍翁帆国籍:
美国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 但翁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
杨振宁前妻和翁帆的照片度娘有
不知道为啥有那么多人黑, 杨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回不回来都一样的,中立态度
但貌似大家对杨的评价不好啊!
大家对杨的评价无非以下几条:
1不忠:杨振宁在中美战争和对抗年代,毅然选择为美国服务,后来更是加入美国国籍,这是对国家不忠。要知道他上学可是花的国家经费,国立西南联大。
2不孝: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此不能接受,发表宣告与之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3不义: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与合作者李政道反目为仇。
4 :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结婚,违背公理良俗,涉嫌 ,根本就是个 之徒。
以上只供参考,如果真实,那么真的很恶心。
杨振宁和翁帆定居在那在清华大学照澜院居住。就是在胜因院东边。那边有个白色的别墅,楼高两层。就是里面了。当然他是美国人,也有时间回美国住一下。
林肯奋斗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 亚伯拉罕.林肯 的小婴儿,他就是末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著我,他成功的关键在於奋发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同向困难挑战,创造出佳绩
林肯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
着脚镣手烤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
来。象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
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
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
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
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
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
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
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
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
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
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
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
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时期,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从事政
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
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
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
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因为这个党主张
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他
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
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
1858年,林肯在参加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竞选时,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
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了
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的演说语
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
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
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
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
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
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
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
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
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
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
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
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
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
除农奴制、解放黑奴。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宝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
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
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
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草
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
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
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
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
1863年7月1日到3日,双方在华盛顿以北的葛提斯堡展开了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战斗。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北军重创南军,使南军损失了3.6万人,从此北军开始
进入反攻,而南军只有防守了。
这年的7月4日,北军又在维克斯堡大获全胜。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是一个高
出水面200英尺的悬崖,据守悬崖的叛军居高临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胁河上来往的船
只。如果从下面攻打这个要塞非常困难。早在1862年末,格兰特就率军在海军的协助下
几次攻打这个要塞,但都没成功。1863年4月,格兰特实行了新的进攻计划,先摧毁了
要塞周围的各个据点,然后包围了维克斯堡。海军也来助战,从陆地和水上同时进攻,猛烈
炮击要塞,震耳欲聋的炮声一直响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叛军弹尽粮绝,被
迫投降,北军这一次俘虏叛军2.9万人。
紧接着,北方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追击叛军,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军
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小村向格
兰特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第二次革命。林肯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
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
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
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
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
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霍金-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是《想像与变革---下一个千年的科学》。它的演讲者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这个极度残疾和极度聪明的科学家成了这次不同寻常演讲的理想人选。
外号叫"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谈论宇宙学渐成一种时髦,宇宙大爆炸理论虽不是新的理论,但在公众心中却非常新颖。特别是谈到霍金,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称他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
霍金是英国人。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马勒、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后,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回报社会的恩惠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黑洞是一种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天体,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很大。这种天体是一种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的天体。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黑洞的问题。他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住自身发出的光线,而使我们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团"。然而,这种科幻般的预言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一位德国科学家借助广义相对论重新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他发现,质量等于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径只有2.95千米;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黑洞,直径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恒星演化时,再次研究黑洞问题。他认为,在恒星燃尽时,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会无休止地坍缩下去,最终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举世瞩目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最后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他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然而,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发明家的故事
毕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一个孤独的英雄为了能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惊天动地”。密谋策划寻找传闻中欧洲通往亚洲香料群岛的海峡。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赏识他的祖国而投奔西班牙,一往无前地进入一个万劫不复之地。仅仅依据一个错误的传闻和一张错误百出的航海地图,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国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向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海峡驶去,开始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航行。即使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灭,麦哲伦仍然坚持前行,结果,他不仅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还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旅行,并以此证明地球是圆形球体的猜想。
为了实现理想,麦哲伦牺牲性命和名誉,其过程中充分体现他过人的胆色,毅力和魄力。如果你有兴趣对麦哲伦有更深的了解,可以买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阅读。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
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
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
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
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
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葛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
、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
诫子书》、《与群下教》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
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
“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
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
“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
人。清初著名遗民。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
、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
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祯,以字行,诸城城里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他嗜书画,好金石,精于古琴和琵琶
,为邑中名士。他琴艺高超,与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东并称“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以字行。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诸城相州镇相州村人,曾化名为王恂如,笔名有剑先、鉴
发、容庐、卢生、恂子、鸿蒙、TC等。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作家,工诗善文,一生笔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译作品近百种。他是一位为新文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士。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
。
王尽美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右国***
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钝,姓徐,名宝梯,字步云,生于1901年10月29日,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线后,陶钝撰写了50万字的回忆录,题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山东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字励吾,又名公韬,诸城城里人。
孟超能诗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艺运动培养起来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诗集《侯》,杂
文集《长夜集》、《未偃草》,长篇小说《潭子湾的故事》,戏剧《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半个多世纪
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
说,诗论和文艺随笔。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
作近60部。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诸城市昌城镇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崔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平原作战》、《风雨历程》
等几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出访过苏联、日本、缅甸等
,为中外交流作出了贡献。
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名人小故事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的照料他,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定溜走.可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学点头时,萧伯纳昏了过去.
*一位女士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这位名作家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测验你是否真正爱上他,你愿意不愿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女小说家阿加撒.克里斯蒂的丈夫是个考古学家,有一次,在一个集会上有个朋友问他:像你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女人,嫁给一个玩古物的人,你感觉如何?这位侦探小说家说: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你想,愈是老的东西,他愈是喜欢.
*伏尔泰于一七二七年访问英国,他发现英国人非常仇视法国人,一群英国人向他怒吼:杀了他,把这个法国人吊死!伏尔泰说:英国人!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我.难到因为我不是英国人而受的惩罚还不够吗?英国人听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卓别麟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坏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林肯有一次梦见自己参加集会.他走路时,众人就让出一条路来,让林肯走过.这时在一大群人中,有一个悄悄地说:他只不过是一个面貌平凡的人.林肯听了,就说:朋友,上帝喜欢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许多面貌平凡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谈自己的成功秘诀:我以为我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鼓起人家的热忱.要叫人家能够尽心竭力,最好的办法是赏识他,赞美他,上司的指摘,是最容易消灭部署的信心的.我还没看见一个人,在被吹毛求癖时,能比在被赞赏时把事情办的更好.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爱略华说:我觉得哈佛现在的确可以称为知识宝库.不过我在想,哈佛之能成为知识宝库,是由于大一新生带来了知识来,而大四毕业生却只带了一点点知识离校.
*德国名医寇杜斯有一次宴客,站在主人立场,他得把桌上的烤猪切开,分给宾客.他用刀先在烤猪胸部直剖一刀,接着又交叉地剖上一刀,然后把切碎了塞入猪肚中的香菇和其它填料,用快又卓越的手法拉出来.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只皮套,从皮套里抽出手术用针线,把割开的胸部缝起来.缝好后他就拍拍烤猪胸部,笑着对宾客说:只要小心调查,好好照顾他,不久就可以下地走路.
*美国哈佛大学名教授凯屈莱奇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有一次他在讲坛上教授莎士比亚课程不小心一脚踏空,跌到讲坛下面.他站起身来,气势巍峨对那些学生说:教了四十年书,这是我第一次跌落到听众一样的水平!
*有一次,某处举行模仿卓别麟演技比赛,参加的人有三四十人之多,卓别麟自己也隐名参加,结果他得的竟是第三名,卓别麟觉得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笑话!
*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有个女学生,有一次因赴男朋友约会而迟归宿舍,只得爬窗户进去.可是窗户太重,她的力气抬不起来.忽然窗内有人来帮她忙,还轻声对她说:不要让旁人看到.爬进一看,正是笑容满面的威尔逊校长.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一个巴黎的酒保说:一个顾客喝过两杯双倍的马丁尼酒以后,我就可以说出他的国籍.法国人谈恋爱,西班牙人跳舞,德国人夸口,意大利人唱歌,爱尔兰人打架,美国人要站起来演说.
*乔伊勃朗在太平洋战争中到东方旅行,碰到麦克阿瑟将军,两人在一起照了个相.阔嘴名星连说:能与阁下照相,三生有幸!可是麦克阿瑟将军却说: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他常盼望他的父亲能和名人在一起照相.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马克土温年轻时在一家报社工作,六个月以后,总编辑叫他明天不用再来了.马克土温就问为什么?总编辑说:因为你太懒.马克土温听着笑着回答:你要经过六个月的时间才发现我懒,可是我却在进报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后汉时曹操近臣杨修,九岁时就非常聪明.一天他的父执孔平坦来访由他接见,他准备杨梅招待,孔平坦见了就戏问:这是你们家的果实?杨修马上回答:我从来没听过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宋代苏轼当杭州县令时,有一县民做扇子谋生,可是天凉,扇子卖不出去,于是欠税.东坡就叫他拿扇子来在上面画上枯木竹石,画了二十余把扇子,那县民才走出县府大门,就有人来争购.因而把欠的税,全部还清.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菲尔画了一幅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的画像,在她的右下方是个老人,左下方是个使女.可是正下方有一大片空白,正在想该补些什么.这时他从画室窗口看到附近面包店窗口有两个孩子,大的一个四五岁左右托腮,仰望云天,对他弟弟说话,小的一个头靠在两臂上,也望着天空,在听他哥哥说话.拉菲尔觉得很美,就把他们画在画的下方,再加上翅膀,就成了两个天使.
*有人问拉菲尔怎么能画出那么美丽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做了许多梦,然后围绕着我的梦去作画.幻想能使人得见不可见之物,意志则能使不可见者成为可见之实体.
*爱因斯坦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他对人生成功的看法.他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假设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则我可以写成下列的公式A=X+Y+Z,X代表工作,Y代表游戏.记者问:那Z代表什么?爱因斯坦笑着回答:Z是把你的嘴巴闭起来.
*芬兰指挥家鲍理司.塞博夫妇到美国来表演.他们住的房子,据说常常闹鬼.有一天果然被鬼的声音吵醒了.塞博太太要她先生去看看,可是这名指挥家却说:不,亲爱的,还是你去好了.因为你的英文说得比我好些.
*莫扎特六岁时,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皇宫举行第一次演奏会.因为宫中地板光滑,所以他一进宫门,就滑了一跤.这时有一个小公主,走过来把他扶起来,还吻了吻他的手.莫扎特非常感激,不知如何答谢.就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取你做新娘.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一九四八年美国大选,杜鲁门总统从白宫赶往其家乡投票,有一批记者先生,追到总统家中,竟没有见到总统.后来碰到总统时,一位记者就问他一路发生了什么事,杜鲁门总统回答:有一辆警车要我们停下来,看样子彷佛今天有一位要人要经过这小城.
*有一次,有个新闻记者问肯尼迪:你怎样成为二次大战时的英雄的?肯尼迪回答:他们把我的巡洋艇弄沉了,我就成名了.我们知道肯尼迪当时搭DT-O八号小艇,被敌方击沉,他也因此负伤.
*苏格拉底的太太非常凶悍,有一次,她大发脾气,把苏格拉底大骂一顿后,还有余怒未息,就提了一大桶水,浇在她先生头上.苏格拉底搔了搔淋湿的头发,笑到:雷声以后必有大雨,这是自然法则,也证明这是真理.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7 生物学家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8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