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席勒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第1张

分类: 艺术 >> 戏曲戏剧

解析:

宰相的儿子斐迪南少校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米勒预感到大祸就要来临,打算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我宁可拿着我的小提琴沿街乞讨,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我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亲自去请求宰相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

米勒正要动身,宰相的家庭秘书伍尔牧来了。伍尔牧是米勒的乡亲,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伊斯愿意,就嫁给他。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辞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

伍尔牧离开后,露伊斯向父亲说明她爱斐迪南的原因。她说她和斐迪南好决不是要高攀,而是由于对“上帝杰作的喜悦”,这是她的权力,父亲甚至上帝都不应该阻挡。她回忆起与斐迪南初次见面的情景时说:“我的灵魂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万种青春的感情从我心中涌了起来,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齐放一样。我再也看不见世界,可是我觉得,世界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美丽;我再也不知道有上帝,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过他。”父亲回答说,他永远也无法把斐迪南交给她。露伊斯忧郁地说:她明白,她和斐迪南之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在门第和出身的差别消失之后,她们才能得到爱情和自由。

正在这时,斐迪南来看望露伊斯,发现她脸色苍白,就问原因,她回答说:“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顶上!——有人要拆散我们!”斐迪南说,他的贵族纹章比不上露伊斯眼睛里的天书有力量。天书上写着:你和我注定要结合在一起。露伊斯说她怕他父亲。斐迪南说,他什么也不怕,即使那障碍像山岭,他就把它当作阶梯,攀过山头,飞奔到露伊斯的怀抱里。可是,露伊斯还是不能平静下来。

伍尔牧求婚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现在,他要借宰相的手排除情敌。宰相对伍尔牧说:“目前内阁里有一种布置,因为新的公爵夫人的到来,米尔佛特夫人需要做表面的离开,而且为了造成十足的骗局,她还得另外搭上一种关系;你知道,伍尔牧,我的地位是怎样依这位夫人的势力的——我的最坚固的根本就是公爵的恩眷。现在公爵要替米尔佛特夫人找—个配偶。别人可能去报名,做这项交易,通过这位夫人取得公爵的信任,使他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为了使公爵仍旧留在我家庭的罗网里,斐迪南就得和米尔佛特结婚。”伍尔牧听后十分高兴。

宰相叫宫廷侍卫长向全城散布新闻:米尔佛特夫人要做少校夫人,同时又命令侍卫长通知米尔佛特夫人准备接受斐迪南的访问。然后欺骗儿子说:他黑起良心,排挤掉前任宰相,都是为儿子准备幸福;现在还要使儿子脱掉军服进内阁、当枢密顾问……斐迪南斩钉截铁地说:“我对幸福的看法与你不完全相同,你的幸福差不多是害人出名的。”宰相恼羞成怒,命令儿子必须向米尔佛特求婚,米尔佛特夫人本来是英国贵族,遭到不幸后,流落到德国宫廷充当了公爵的情妇。她认为在公爵吃喝的人们中间,情妇是最倒霉的,因为她必须拿着讨饭的手杖去迎接这个大富大贵的人物。不过,尽管她把荣誉出卖给了公爵,但是她的心却保持着自由,渴望真正的爱情。当她知道宰相的阴谋后,心中暗暗觉得高兴,因为这样她真正所爱的人就会和他在一起。斐迪南遵照宰相的命令来访,明确地向米尔佛特宣布:他爱上了一个平民少女、音乐师的女儿露伊斯。同时还用犀利的语言斥责米尔佛特夫人不知羞耻,把自己的美貌和灵魂出卖给公爵,一个只懂得在她身上欣尝肉感的公爵。斐迪南的话不仅没有使她反感,反而唤起了她失去的尊严和爱国心,她向斐迪南倾吐了自己的委屈和爱慕之情。但她对斐迪南的爱情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她决定把一切法宝都使出来进行报复。

宫廷时的阴谋正在实施,米勒的家里乱成一团。斐迪南急忙赶到露伊斯身边,坚决地向露伊斯表示,他要戳穿父亲的阴谋,打碎偏见的锁链,像一个大丈夫一样自由选择,用爱情的力量去战胜那些卑下的灵魂。他知道,父亲的力量非常大,但他和露伊斯爱情的力量更强大。他猛烈地握住露伊斯的手说:“如果拆散这两只手的时间真要来到的话,那也就是我和世界一刀两断的时候!”这时,宰相带着法警和跟班来到米勒家,恶毒辱骂露伊斯女,诱骗了他儿子。米勒大怒,要将宰相赶出家门。宰相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来,把米勒夫人和露伊斯拴到耻辱柱上示众。斐迪南一手挽住露伊斯,一手拔出佩刀威胁宰相: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讲述宰相发家的历史。宰相无可奈何,只好放了露伊斯母女。

伍尔牧为了占有露伊斯,又向宰相出鬼主意:把米勒关进监狱,利用露伊斯爱父亲的狂热感情,引诱她办两件事,作为释放米勒出狱的条件。由宰相授意她给第三者写一封情书,并且宣誓,以后不泄漏写情书的原因。这样,露伊期不仅失掉了少校的爱,而且也丧失了名誉。然后伍尔牧来向米勒夫妇的女儿求婚。宰相欣然同意这个计划。米勒夫妇马上就被关进了监狱。

伍尔牧立即跑到米勒家,向露伊斯提出救她父亲出狱的条件。露伊斯在救父亲与失去恋人的恐怖中思考,在死亡和耻辱中间颠来复去地选择,最后,她向邪恶屈服了:按照伍尔牧的吩咐,给宫廷侍卫长写了一封情书。

没有参与宰相阴谋的米尔佛特夫人想收买露伊斯;只要露伊斯把斐迪南让给她,露伊斯就可以当她的侍女。露伊斯拒绝当侍女,她威胁露伊斯,她要在露伊斯和斐迪南之间制造万丈深渊,她得不到的幸福,露伊斯也得不到。露伊斯蔑视她的威胁,在不接受她恩惠的前提下自愿把斐迪南让给她,但同时警告她说:“在你们新婚亲吻中间会有一个自杀者的鬼魂冲进来。”露伊斯的话感动和教育了米尔佛特夫人,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和优裕的生活,以后自己的双手做工过日子,洗净先前受的污辱。当天她就离开了德国。

斐迪南拾到那封情书后,马上来到米勒家里,他一方面冷嘲热讽米勒父女,另一方面又怀疑情书的真实情况。他以审讯的口吻问露伊斯:“不幸的姑娘,这封信是你写的吗”露伊斯遵守诺言,勉强说:“是的。”斐迪南从露伊斯不自然的答话里反倒看出露伊斯是说谎,于是他再次强迫露伊斯对上帝发誓回答:“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经过—番痛苦的思索,她坚决地加答:“是我写的。”

斐迪南绝望了!他要来柠檬水,准备下毒。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如果毒死露伊斯,米勒就会失去独生女,“一朵鲜花——凋谢了——枯死了——踏碎了”,这等于抢去了乞丐最后一个救命钱。但他又认为,爱情是最神圣的感情,露伊斯却把这种感情当作玩物,这样的姑娘不可能使她父亲得到幸福,应该“趁那条蝮蛇没有把父亲也咬一口之前踩死它”。于是他打发米勒去给宰相送信,随即将毒药投入柠檬水里。他一边咬牙切齿地痛骂露伊斯“太卑鄙”,是“魔鬼”,一边将有毒的柠檬水叫露伊斯喝下去。他自己喝了毒药后扔掉佩刀、绶带,准备就死。露伊斯早就作好了死的准备,生离死别之际,她想最后一次拥抱她的恋人,遭到斐迪南的拒绝。露伊斯的药性发作,死亡勾销了她对宰相的誓言,她对斐迪南说出了情书的真相:“信的字句是你的父亲口授的”。听了这话,斐迪南如遭五雷轰顶一样倒在地上,随即又惊心动魄地跳起来,拔出佩刀,要趁毒药的力量还没有发作的时机,去杀死那个谋杀儿子的凶手宰相。露伊斯停止了呼吸,斐迪南心如刀绞。

宰相和伍尔牧等人赶来,斐迪南临死前揭露和控诉他父亲:“这套阴谋是巧妙的,令人佩服的,我承认,通过嫉妒来扯断我们心的结合。——这番计算是专家定出来的,可惜的是,愤激的爱情并不像你的木偶那样听从牵线人的摆布。”宰相要把罪行推在伍尔牧身上,伍尔牧扬言自己完蛋时要揭发宰相的阴谋诡计,叫听的人全要起鸡皮疙瘩。

药性发作了,斐迪南痛苦地死在了露伊斯身边。

歌德,这个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世界四大文豪的德国大师,一生虽只有一位妻子,却和无数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的129部作品多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背景,且有亲笔所写的15卷日记可供索引。爱情之绚烂,与作品之浩淼,相映成趣。周国平就曾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

全世界研究歌德的学者不计其数,对于他背后的女人,却至多评说一句:“歌德一生不停地爱上新的女人,可又在每次情欲汹涌时逃开了。”

如今,一位笔名“虎头”的中国教授,把歌德身后的女人示于人前。发表在《当代》上的一篇文化随笔《她们的歌德》,讲述了大师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情史:他为初恋写过生平第一部诗集,以情人之一夏绿蒂为原型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最后一位情人合写过《西东合集》。“每个女人的来到和离开都会给歌德带来灵感,结出文学的硕果。”

“虎头”本名冯晓虎,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教授。这个一年有三个月呆在德国的“文学老青年”认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而自己的文字,是把大师“拉回人间,观察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于是,从歌德到席勒,从黑塞到尼采,从爱因斯坦到巴赫,这些平日里让人敬仰的圣贤,在冯晓虎笔下却成了痴汉、狂人、情种、浪子。

才子多风流

歌德让冯晓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爱情中总上演不辞而别的戏码”。而失恋,刚好也是催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意大利游记》这些名篇的主因。

1772年,歌德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十九岁的夏绿蒂。夏绿蒂是个一顾倾城的惊世美人。歌德明知她已是别人的未婚妻,仍不可救药地爱上她。而夏绿蒂叹服的仅仅是歌德的才华。年少的歌德深受打击。每到晚上,他都拿着一把短剑在胸膛上比比划划,体会剑锋投进胸腔,一了百了的痛快淋漓。

当然,歌德并没有把剑刺进去。他只是选择了逃离,且不辞而别。他托人捎给夏绿蒂一封信:“我爱绿蒂。我是幸福的。您知道我的爱情是不会变的。”之后,歌德还以自己跟夏绿蒂五个月的交往为素材,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一炮而红,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然而,少年成名的歌德并没履行“永不变心”的誓言。没过多久,他在《新爱情和新生活》一诗中写道:“爱情,爱情你放开我!”而这个爱情的对象早不是夏绿蒂,而换作另一位美丽姑娘薛丽莉。

薛丽莉是法兰克福银行家的女儿,也是世上唯一与歌德订过婚的女人。歌德十分依恋这位美女,但正是这种依恋使他恐惧,他深怕自己就此沉溺在薛丽莉的浓情蜜意中。于是,他借由当时创作的剧本《斯台拉》表露心事:“这种环境会窒息我所有的力量,夺走我灵魂的全部勇气。我必须离开。”于是,订婚不过半年,歌德就提出与薛丽莉解除婚约。宣布时,他未敢露面。而是逃离了法兰克福,再一次不辞而别。之后,他写下了《丽莉之歌》和《丽莉的公园》。

在歌德的众多逃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期两年、隐姓埋名的意大利之行。歌德研究史称之为“歌德潜逃意大利”。国内很多研究歌德的文章都会提及“潜逃”的结果——写就经典散文《意大利游记》,却对“潜逃”缘由含糊其辞。

在阅读德文资料时,冯晓虎发现,潜逃意大利的歌德除了厌倦“鄙俗的德意志”,厌倦“懦弱的资产阶级”,他还想逃开一个女人夏露笛。夏露笛比歌德年长七岁,是典型的宫廷贵妇。她精通法语,喜好钢琴、绘画和诗歌,然而她的丈夫,一位整日侍弄宫廷马匹的掌马大臣却对她的才华毫不在意。

就在这时,夏露笛遭遇了歌德的狂热追求。两人虽日日见面,可仍热烈通信。在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歌德给夏露笛写了一千八百封信,不乏华彩之章。歌德研究者们认为,在结识夏露笛后,歌德的文学风格开始向平和澄净发展。代表作有《汉斯萨克斯的使命》、《哈尔茨山东游记》、《渔夫》、《魔王》等。

老年时,歌德虽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夏露笛对他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诗歌”,但他还是在与之相识后的第六年,秘而不宣地逃到了意大利。原因是,这个像妈妈一样的情人,开始让他喘不过气了。之后,歌德把他在意大利写给夏露笛的信一同编入了《意大利游记》中。

歌德虽对大多女人无情,对妻子伍碧丝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伍碧丝出身低微,歌德则身处魏玛上流社会,两人的爱情一直受到贵族圈的非议。面对歧视,面对歌德时不时的感情出轨,伍碧丝始终忍耐,她让歌德明白:身边的情人随时在变,但真正能使之惦念的,只有妻子一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伍碧丝终于和歌德有了夫妻之名。

二人的结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德法战争中,法军一度打进魏玛,士兵们闯入歌德家中,险些将这位大师打翻在地。此时伍碧丝站出来高呼:“你们不能打他!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据说,就是这一刻感动了歌德,使他下定决心,迎娶伍碧丝。当时参加婚礼的,还有他们年满十七岁的儿子。

作为歌德的挚友,席勒虽不像歌德那样滥情,却因为同时爱上冷莎露两姐妹而出名。而他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一封信中向姐妹俩求婚:“我的佳琳和露卿能彻底满足我的所有欲求。”

之后,虽然席勒只娶了妹妹冷莎露,姐姐冷佳琳却在多次恋爱结婚后,最终回到席勒身边,以一个已婚贵妇的身份,与席勒夫妇生活在一起。而席勒当初所构筑的“三人世界”也没有落空。他去世时,冷家姐妹双双守在床前。

虽没能披上婚纱伴随席勒走上红毯,冷佳琳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对席勒的忠诚。席勒过世后五年,冷佳琳出版了第一部席勒传记。为保持这位才子的完美形象,她在书中闭口不言席勒的风流韵事,为此不惜篡改三人的通信。也正是冷家姐妹,为席勒和歌德牵线搭桥,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同盟”。

可能是写了太多“八卦事”,有人不免怀疑冯晓虎文字中“戏说”的成分。同为德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上海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宋健飞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冯晓虎的文章称作学术著作,理由恰好是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量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用独有的角度切入,并以个人化的语言呈现大师的浪漫与才情,个性与尊严。”

天才难免被误解

冯晓虎对于德国文化名人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在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时,他发现世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太过神化了。

爱因斯坦教书时是个“蹩脚教授”。当时留下的资料记载,他授课时思维跳跃的程度,类似于从东山琉璃直接扯到西山猴子,且经常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离题万里。几十年后,杨振宁有幸听了一堂爱因斯坦的课。他直言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的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可是,作为一个“蹩脚教授”,他的科普演说被世人彻底误读了。

1、谬误越大,真理取得的胜利就越大。

2、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3、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

4、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5、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6、真理绝不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

7、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

8、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任何天才不能在孤独的状态中发展。

10、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 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11、有愿望才会幸福。

12、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13、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14、法律永远不会产生伟大的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

15、如果真理得到信任是这么难,那谎话就一定是这里的通行证了。

16、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17、话可以收回,但人生不可能这样。

18、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人不能奢望同时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重要的是要勤勉,因为只有勤勉,才不仅会给人提供生活的手段,而且能给人提供生活上的惟一价值。

19、真正的友谊是诚挚的和大胆的。

20、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21、人生中,有两条道路是畅通的,一条通向理想,一条通向死亡。

22、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23、你要认识你自己,就去看别人的举动。 要了解别人,就窥看你自己的心。

24、魅力是女人的力量,正如力量是男人的魅力。

25、无所畏惧者与具有威慑力量的人同样刚强。

26、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

27、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8、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

29、在所有古老的习惯里,都有一种深刻的含义。

30、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

31、你在跳一个深坑之前,要知道它有多深才行。当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快乐可寻的时候,万不可走绝路,否则不久你也许会觉醒,那时后悔就太迟了。

32、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 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33、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34、如果真理得到信任是这么难,那谎话就一定是这里的通行证了。

35、无所畏惧者与具有威慑力量的人同样刚强。

36、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37、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38、只有绝望的赌鬼才肯把全部所有作孤注的一掷。一个商人如果把他的全部财产装在一只船上,人家就管他叫冒失鬼。

39、欢乐就是坚强的发条,使永恒的自然循环不息。在世界的大钟里面,欢乐是推动齿轮的动力。

40、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

41、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42、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

43、产生天才的土壤比天才还要难找。

44、过分谨慎使人未老先衰。

45、幸福的婴儿!摇篮还是你无限的空间。 长大了,无限的世界就变成狭隘。

46、独处的人还算机灵,而在群体中他简直就是个傻瓜。

47、天才之生命的火花,比平凡的人之生命的火花,燃烧得迅速。

48、受压抑的心,只要说出实话就会轻松。

49、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50、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死也是一刹那的事。

51、伟大或渺小取决于人的意志。

52、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

53、你要忠于青春的梦啊!

54、我感到我的拳头上有一支大军。

55、你在我宁静的年轻心房中扔了一把火,它永远永远不会熄灭。

56、我不需要有优良的品质,因为大家都认为我没有什么优良的品质。

57、我们的心灵一当受到过度惊吓,眼睛便会在任何一个墙旮旯看见魔鬼。

58、世上的大人物都不了解悲惨是什么,而且也不屑了解……

59、老人有智慧,青年有的是双手。

60、莫把飞逝者当作朋友,莫把静止者当作对手。

61、世界喜欢使辉煌黯然失色,把崇高拖入泥潭。

6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3、一个从未有过交际的人,会把出于一般形式的礼貌而作的允诺当作殷勤的标志加以接受,当他感到失望时,他又会抱怨那是虚伪。

64、一个缠着女方父亲帮忙的求婚者——我不相信会有任何出息。否则,他就会羞于走这种老路,而径直去向自己的心上人表白了。

65、任谁都不怕的人,强过被所有的人害怕的人。

67、平民靠劳动糊口,贵人以地位为命。

68、真理不会由于有人不承认它而蒙受丝毫的损害。

69、爱情比心肠狠毒更狡猾和大胆。啊,他们是够奸刁的,在他们仅仅对付头脑的时候;可一当他们要对付人心,这些恶棍就愚蠢起来了!

70、自然将我们置于自由不拘的世界里。

71、我最后的唯一出路,就是学会不要有自尊心,因为我没有权力再保持它,受到侮辱时,要是我还骄傲和有虚荣心,那我只好自杀了。

72、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73、从尘世纷纭之中逃去,遁入自己心中寂静的圣所。

74、理性显然要求统一,可是自然却要求多样性,而人就被这两个立法机构同时要求着。理性的法则通过不受诱惑的意识而铭记在人心中,自然的法则通过不可泯灭的情感而铭记在人心中。

75、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76、所有存在于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幺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

人物资料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阴谋与爱情》

Love and Intrigue

JCF席勒的代表作。5幕悲剧。1784年首演。穷乐师米勒的独生女露易丝与宰相之子斐迪南热恋。宰相为攀附公爵,欲让儿子与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结婚。本性纯洁的米尔佛特夫人不忍拆散这对年轻恋人,远去他乡。但公爵的决定已公告全国。斐迪南激烈抗议无济于事,宰相胁迫露易丝给卫队长写假情书,又将情书故意传入斐迪南手中。斐迪南悲愤不已,找露易丝对质,不料露易丝竟承认确有其事。她爱斐迪南,但无力逃出罪恶的陷阱。斐迪南在绝望中往柠檬水中放了毒药让露易丝喝下去。露易丝临死前说出了宰相的阴谋。恰在此时,宰相赶到。斐迪南指责他逼自己的儿子杀死恋人,还将夺去儿子的生命。说罢将杯中剩余的毒液一饮而尽,这对纯洁的恋人双双死去。

剧中,露易丝的纯洁、米勒的自尊、米尔佛特夫人的善良、斐迪南的热情、正直与轻信、宰相的卑鄙无耻与残忍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结构完整,戏剧冲突曲折而尖锐,情节线索复杂而清晰,尤以在矛盾纠葛中展示人物性格见长。

唐璜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是一个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贵族;他诱拐了一个少女,跟着又把那个少女的父亲谋杀了。

那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物本来是不会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却启发了后代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艺术创作灵感。例如,英国大诗人拜伦写了一首题名为唐璜的长诗;奥国音乐家莫扎特以唐璜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剧;英国的戏剧家萧伯纳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写了一部讽刺式的舞台戏剧。

随着光阴的流转,历史的唐璜演变成传奇的唐璜。传奇的唐璜是一个见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诱上床的男人;传说他每天晚上跟一个不同的女人发生性关系。

现代唐璜的定义是一个好色徒,他要占有最大多数的女人的肉体来满足他的男性虚荣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没有爱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体;他跟女人发生性关系向来不把感情放进去;他也从来不用金钱去买性;他要本着他的男性魅力来引诱女人跟他上床。当他得到了一个女人的肉体,他便立刻转移目标,寻找新的征服对象;因为他要不断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虚荣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满状态。

下面举两个实例来作示范。两个实例里面的男人都是典型的大唐璜。

马丁是一个丹麦的工业发明家,他的发明品并没有成为举世闻名的畅销品,但他扮演唐璜倒是成绩辉煌。

他的相貌和身材都长得异常的英俊,风度翩翩,绅士礼貌十足,衣着讲究。他一生结婚三次:头一个太太是芭蕾舞星;第二个太太是**明星;第三个太太是时装模特儿。三次婚姻都以离婚终结,就是因为他结了婚也不能压制他那见到新的女人便非要追到手不可的唐璜心理。

马丁自己坦白承认,扮演大情人给予他人生最大的乐趣。现在,让我们看看马丁扮演大情人的手段。

马丁进入任何餐馆,坐下来后,他的眼睛便像探射灯那样,向餐厅的四周搜索。当他看到只有女客在座的桌子,他的眼睛便亮起来。只要女人的样子长得不错,气质还算不坏,年纪不太老,便是他那天晚上的征服对象。他立刻吩咐侍者把一瓶葡萄酒送过去;那位女士当然好奇地问,酒是谁送过来的。此时,马丁便用多情的眼光向那位女士打招呼。

当那位女士把正餐用完了,马丁便走过去,很有礼貌地作自我介绍,请问女士准不准许他坐下来,陪她一起喝咖啡。马丁一坐下来,便鼓其如簧之舌,向女士大灌迷汤,称赞她何等美丽!何等迷人!当然,他说话的时候,脸上摆出诚恳万分的表情。

“在我的一生里,”马丁对他的每一个猎物都这样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位像你这样具有独特风味的女人!”这句话是从马丁的口里机械性地喷出来,但每次都射中女人的心,得到致命伤的效果。

女士把马丁灌给她饮的一大碗迷汤一滴不剩地喝光了,被迷得魂飞魄散,相信眼前这位英俊的绅士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她当天晚上便愿意跟马丁上床风流。

马丁很小心,永远不带任何女子回到他自己的家;他不是跟女士回家,而是另找中立的地方。一夜风流之后,马丁便不愿意再见到那个女子。他顶多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而该电话号码是属于他朋友办公室的。如果那位女士打电话到那里去找他,她只会得到一句留言:马丁到外国去了,或者是他不在那里工作了。

就是这样,马丁一生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大情人,百战百胜,出猎必有所获。当他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两腿无力走路,躺在老人院的床上,没办法再出去狩猎女人。他认为他的人生失去了乐趣,不值得再活下去。在一个晚上,他多吃点安眠药,一睡不醒。

一代大唐璜,因为再不能征服女人,人生无趣,便与世长辞。

二、诗

《唐璜》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

作者介绍

长诗《唐璜》的作者拜伦(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以辛辣的社会讽刺和批评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阴谋与爱情》,是18世纪德国杰出剧作家席勒的一部著名剧作。这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的故事,然而,在等级社会和阴谋法庭的阴谋下,爱情最终以他们的死亡悲剧告终。

该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它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宫廷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罪恶,反映了18世纪德国社会贵族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尖锐冲突。

故事情节和爱情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于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为许多封建小国。各小国的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扩展资料;

埃贡·席勒,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席勒是德国伟大的戏剧爱和诗人,他的剧作、许多抒情诗和叙事诗,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席勒反映政治的暴君,也再现教会的专横,席勒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

他的作品在中国也受到读者的喜爱,戏剧《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为许多读者熟知,席勒1785年所作的《欢乐颂》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友谊与团结友爱,由于贝多芬选用本诗的一部分诗节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歌词,此首名诗名扬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阴谋与爱情

——埃贡·席勒

  叔本华——论女人

  席勒曾写过一首诗,名叫《女人的尊严》,是赞美女性的。作者在写此诗时,

  精心选词、推敲,有独到的比喻之处,颇动人心弦。可是我却认为,要论对女人确

  切而又恰当的赞美,当论焦易的这几句:若无女人,我们的降世将不堪设想、中年

  将失去欢乐、暮年将没有慰藉。拜伦在他的名为《萨那培拉斯》的剧作里,有几句

  表白亦感人肺腑:

  人类的生命

  在女人胸腔里孕育,

  从她的柔唇上你吚呀学语,

  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

  当生命摆脱羁绊,

  当弥留尘世之际,

  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

  ——第一场·第二幕

  以上对女人的这些评价都是公正的。

  只要稍许观察一下女性的构成,你就会看到,女人并不是命中注定要负担沉重

  的劳动,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她也并不一定要以这种劳动来偿还生命的

  债务,而是以她所遭受的艰辛、生儿育女的痛楚及抚育他们的辛劳、对丈夫的屈从

  ,对于丈夫,她是应该忍让,应是她丈夫的令人欢乐的伴侣。那种痛不欲生的悲怆

  、欣喜若狂的欢乐并不属她个人所有,因此她不必处处显示自己的种种力量。女人

  应比男人更加温和、沉静并平凡,亦即既不能比男人欢乐,也不能比男人更痛苦。

  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很幼稚、轻佻漂

  浮、目光短浅,一句话,她们的毕生实际就是一个大儿童——是儿童与严格意义上

  的成人的中间体。看吧,一个姑娘整天与儿童为伍,跟他们一起跳舞、唱歌,回过

  来想想,一个男人即使想诚心诚意这样去做,但他处于那个姑娘的位置,他怎能忍

  受呢。

  自然之神对于少女似乎具有这种眼光,以为必定要使她们成为戏剧中所谓的"

  能叫座者"。因此在有限的岁月里,自然之神赋予她们貌美的财富,毫不吝惜地赐

  于她们魅力却又不惜牺牲她们生活中的其余部分,其结果就是,在这短短数年中,

  妙龄少女总是要想男子想入非非甚至发狂,以致对她们关怀备至、照顾周到,千方

  百计博取女子的好感,终生为她们所倾倒——如果一个男子的理智尚能支配其思想

  的话,就没有充分的理由要走到这一步。所以,自然之神还以其他武器及工具来装

  备她们,一旦她们不需要的时候也可解除其装备,就像对其他生物一样,自然之神

  所赋予女人的也是有限的。举例说:母蚁在受孕之后就失去了双翅,因为孕育期双

  翅毫无用处,弄不好还会危害其生育,同样道理,女人在生了一、二胎之后就失去

  了少女时的美丽。

  因此,我们发现年轻女子并不把家务事当作是一件正经的事,或至少认为不是

  首要的。唯一能使她们倾心注视的就是爱慕,是获得爱情和与此相联的一切其他事

  ——服饰、舞会等等之类。

  越是杰出美好的事,就越成熟得缓慢。一个男子的推断力和智力,很少能在

  28岁前就达到成熟的地步的,而一个女子在18岁时就已显成熟了。再有,对于女人

  ,勉强可称作理智的东西几乎没有。这就是女人为什么在其一生中始终保留着孩子

  般稚气的原因,她们所注意的只是她们眼前的事情,留恋的也是这些,并把表面现

  象当作事物的本质看待,津津乐道于些微小事而重大事情却可不管不问。只是因为

  有男子的推断力才使得他们不像动物那样只顾及眼前,他们会观察周围的世界,考

  虑它的过去和将来,这些便是男人深谋远虑的根源,是谨慎和焦虑的根源,这种谨

  慎与焦虑在许多人身上都有表现,包含着有利和不利因素。但这些对女人的影响甚

  微,这就在于女人缺乏强大的判断力。实际上,女人可以被描述为理智上的目光短

  浅者,尽管女人也可以凭直觉去理解眼前的事物,但毕竟视野狭窄而顾及不到远处

  。所以,那些表面上不存在的,逝去和将来的事情对女人的影响,远比对男人的影

  响要小,这就解释了女人为什么更能接受奢侈的生活,而她们的嗜好有时会达到疯

  狂地步的缘由。在女人心中,男人就是挣钱、干事的,消费才是女人自己的事——

  如果可能,丈夫在世时,为了维持家用,把薪俸交给妻子,至少在丈夫死后就是这

  样的,所以才更使她们坚定了自己上述想法。

  虽然女人的目光短浅有诸多不利的方面,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女人比

  男人更注意眼前,而且只要眼前生活还可以的话,她们就会尽情地享乐,这就是女

  人所特有的欢乐的源泉,也使她们能在男人休息娱乐时给他们以欢乐,只要需要,

  当男人被烦恼压垮时,她们同样会给他们以安慰。

  跟女人商议棘手的事并非是坏事。古代德国人就是这样做的,这是由于女人看

  待事物的方法与男人截然不同,因为女人为了达到目的,总是寻找捷径,把眼光盯

  在目前的事情上;男人相反,一般常把目光投向远处,看不到或者也想不到事情可

  能就在我们眼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男人需要被带回到正确的立场上来以重新获

  得近在咫尺的简单的观点。

  再有,女人判断事物显然比我们还冷静,所以他们看到的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

  ;男人则不然,只要感情冲动了,就会夸大其事,或是陷入不切实际的冥想之中。

  为什么女人比男人会对不幸者寄予更多的同情心,会更格外的关心他们,是由

  于他们判断力的微弱。但也正说明了她们为什么不如男人更能主持正义,不如男人

  光明正大,不如男人那样认真负责。还由于她们判断的微弱才被眼前的事物限制了

  自己的视野,眼前的具体事物才可能对她们施展威力,其结果是抽象的思想原则、

  固定的行为准则、坚定的信念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展望都无法抵挡这些威

  力。所以,女人具有形成美德的首要因素却缺乏形成美德的必要手段,尽管这不重

  要。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在女人的秉性中所缺乏的就是毫无正义感。根本原因就在

  于我们上面所述的女人缺乏判断力和思考力,当然也在于她们所处的地位,自然之

  神则令她们性别的孱弱。女人不依赖力量,而是依赖诡计,亦即依赖她们狡黠的本

  能和虚伪的本性,就像雄狮有尖爪利齿、象与野猪有獠牙、牛有角、乌贼有黑烟样

  墨汁那样,自然之神赋予女人防卫的武器就是掩饰的诡术。而自然之神赋予男人的

  则是强壮的体魄和理智。掩饰是女人的本能,无论是聪明的女人还是愚蠢的女人均

  如此。女人随时随地都在运用这种本领,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就好像是受到袭击的

  动物一定用自卫的方式一样,她们觉得这样做就是她们的权力。因为,不要企图会

  有忠心耿耿的女人,但也不会有不善掩饰的女人,也正因为是这样,女人才能迅速

  地识破别人的掩饰,想对女人施展这样的诡计毫不明智。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缺陷

  ,才会引起虚假不忠、变节、负恩等问题。在法庭上,犯有伪证罪的人中,女人显

  然多于男人,能否让女人出庭作证都是令人怀疑的事。人们还能经常发现,有些丰

  衣足食的贵妇人竟然会在无人注视的情况下拿走柜台上的商品悄然逃去。

  自然之神把人类繁衍的任务交给了身强力壮、漂亮的年轻男子,以避免人的退

  化。这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坚定意志和目的,充分体现在女人的情欲中。这也是最

  古老、最有力的法规,男人的权力与利益若跟这种法规相抵触的话,就要受难。无

  论男人有什么样的言行,都将被初次的邂逅无情地打碎,这也是支配女人行动的天

  规在起作用。虽然它神秘、含混不清且在冥冥中奏效,我们还是可以将它描述出来

  :那些同蔑视个人,即蔑视女人并且自以为可以有权凌驾于全人类之上的人,我们

  就有正当理由去欺骗他们。人类的体魄直到人类的欢乐、健康都是掌握在我们手里

  的,是我们的责任,进一步说,是我们控制着下一代,他们的生命是从我们这儿得

  以继续,让我们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吧!但是,女人却没有一点有关这种主要天规的

  抽象知识,她们仅仅是在具体事实中意识到这种道理,她们也绝对没有其他办法将

  这种天规付之言辞,只好等待机遇的到来再去遵守这种天规;再者,她们也不像我

  们所想像的那样会受到良心的骚扰,因为在她们漆黑一团的内心深处,尽管也感受

  到损害了个人的义务,而对于伟大的人类,她们也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

  由于女人的生存,基本上就是为了人类的繁衍,所以她们一般是为人类而生,

  并不是为个体而生,在她们的心目中,对全人类事务的重视远胜过对个人的事务。

  仅此给她们整个生活和生命以某种轻浮,一般说来,女人的性格爱好与男的根本不

  同。正因为如此,才会引起婚后生活的不合,这种事常发生,差不多就是常家便饭

  了。

  男人间的自然情感顶多表现为相互冷漠,而女人间则就充满了敌意。原因在于

  同类间的嫉妒心。对于男人来说,其嫉妒心绝不会超过自己的职业范围;女人就不

  同了,其嫉妒之心无所不包,因为她们就只有这件事可做。即使女人们在街上相遇

  ,也会像归尔甫党派与吉伯林党派一样相互凝视。显然,两个女人初次相识时所表

  现出来的拘谨与虚伪,绝不是男人在相同场合下所表现的,即使是两个女人的互致

  问候也会比男人间的更为可笑。另外,一般情况下,男人在和别人交谈时总是彬彬

  有礼、温文而雅,即使是对地位较自己低下的人亦如此。那么我们看到一个贵妇人

  在对下层人——我指的还不是她家中的女佣人,——说话时,表现出来的却是倨傲

  不可一世的神情,这简直让人难以容忍。究其原因在于,对女人而言,地位的不同

  关系重大;男人就不这样想,他们的想法有千千万。女人有一虑,就是想寻找一个

  宠爱她的男人。还有就是女人间的相互关系比起男人来要密切得多,因为她们的职

  业具有片面性,也进一步让她们看重社会地位的不同之重要性。

  只有当性冲动时,男人才会失去理智地认为矮小、窄肩、肥臀与短腿的人是美

  好的性,女人的美都与性冲动紧密相关。与其说女人是美丽的,还不如把她们描述

  为没有一点美感的性。纵使她们真有理智、具敏感性,也不可能在音乐、诗歌、美

  术之中表现出来。她们真要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假冒风雅的话,也只能是简单模仿而

  已,必然不会对任何事情表现出完全客观的兴趣。依我看来,原因就在于男人试图

  直接地控制事物,要是采取了解事物的方法,就是迫使自己适应他们的意志了;女

  人确是不得不间接地控制事物,所谓间接,亦即通过男人来控制。女人即使有直接

  控制事物的能力,也不过是相对某个男人而言。所以,女人总把一切都看作是控制

  、征服男人的手段。如果说女人还对别的感兴趣的话,那也不过是一种伪装而已—

  —是以其媚态来达到其目的又要装腔作势就是了。所以,连卢梭都这么说:一般来

  说,女人绝不会热爱艺术;她们根本不具有任何专业知识,也没有任何天才。

  但凡能透过事物表面来观察事物本质的人就都能注意到这一点。可是你只需要

  观察一下女人对音乐会、歌剧、戏剧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例如在演到一部名作的

  最优美的章节时,她们仍会在那儿喋喋不休地闲聊,显得是那样的幼稚又单纯。要

  是古希腊人真的禁止女人进入剧场的话,我相信,这种做法完全是正确的,只有这

  样,人们才可能听清楚台上的对白。今天,除了说教堂要肃穆,所以女人得静默外

  ,还应在剧院里的帷幕上用赫然醒目的大字写着:女人务请安静!

  女人最卓越的全部才智,也是难以在极伟大的、真实的、有独特优雅性的艺术

  中创造出杰出的成就来;难以在任何领域内向世界贡献出极具永恒价值的著作来。

  你想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期望女人能有什么作为了。尤其在美术中,表现得更为突

  出。女人所掌握的技巧,可以说跟男人不相上下,而且她们自己也在努力地培养这

  种才能,但是,她们仍然没有一件值得自傲的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女人的头脑

  中缺乏客观性。可这就是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东西。女人绝对受主观观点的限制,

  所以,一般的女人对艺术毫无真正的敏感性,自然是按照严格的顺序变化的,决不

  能被冒然僭越。休俄特在他的《对于科学的头脑试验》的著作中——这本书享誉

  300年——否认女人具有任何高级的才能并无一例外。总的来说,女人是平庸的、

  不可救药的腓力斯人。因此,出于这种荒谬的安排,就让女人去享受丈夫的地位和

  爵位,使她们成为男人的野心勃勃的刺激物。更进一步说,正因为女人的平庸,才

  致使现代社会处在如此的困境之中,她们在这个社会中起着表率和决定社会风气的

  作用。我们应该采用拿破仑的名言:女人决无地位,来决定她们社会地位的正确立

  场。至于女人的其他能力,尚弗特说得中肯:女人注定只是与我们的弱点和愚蠢交

  换,而不是我们的理智。女人与男人间的交感是表面的,不触及到思想、感情以及

  性格。女人是次等性别,在一切方面都逊于头等性别:我们应该体贴地对待女人的

  弱点。男人要是对女人表现出无比的崇敬,那真是荒唐之事,也让女人贬低了男人

  。自然之神在划分两性时,男女人数并非平衡。确实,两性的区分就只在男女性别

  的不同,这不仅是质的不同,也是量的不同。

  这就是古人看待女人的观点,现在的东方人仍持这种观点,他们对女人应处地

  位的判断远比我们正确。我们则还保留着古老的法兰西式的作风:向女人献殷勤,

  对女人怀有令人可笑的敬仰之情,这是日耳曼式的基督教愚蠢的最高产物。向女人

  献殷勤,助长了女人的傲气,这让人偶然想到贝那拉斯的猿猴,当它们意识到自己

  的尊严和神圣的地位时,就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了。

  相反在西方,女人,尤其是那些贵妇人,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不相适宜的地位,

  这些被古代人正确地称为次等性别的女人并不是我们所尊敬、钦佩的对象,也不能

  比男人高出一头或者至少跟男人并驾齐驱。这样的不相适宜的地位所产生的结果也

  是显然的。要是这种二等人类在欧洲也降回到它应有的自然位置上的话,就不存在

  令人生厌的贵妇人了,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贵妇人不仅在亚洲成为笑柄,在古希

  腊与古罗马也受到同样的嘲笑。这样的变化,将会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内政安排及

  政治制度上产生不可估量的良好效果。到那时,《赛利科法律》就要失去其作用了

  ,就必然成为累赘而最终消失。在欧洲,本不应该有什么贵妇人的存在,她们就应

  该是家庭主妇,或是想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她们不应该养成什么傲慢的性情,而

  是应该节俭的,是柔顺的。在欧洲,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贵妇人的存在,才使下层社

  会的女人,即大多数女人比东方女人更为不幸。甚至连拜伦勋爵都说:古希腊女人

  的地位,在当时是适宜的,但是,作为骑士制度及封建时代不文明的残余来说,现

  在女人的地位却是人为的、非自然的。由于男人已使她们不愁吃穿,所以她们应该

  在家操持家务而不是参加社会活动;她们应该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但不用阅读诗歌

  、政治书籍,她们应该读的只是宗教敬神的书和有关烹调的书;当然,她们也可以

  适时的听听音乐,绘绘图画,跳跳舞,种种花草等。我就曾见过女人们在爱比勒斯

  修路还取得了成功,所以她们就为什么不能翻晒干草,挤挤牛奶呢?

  在欧洲各国盛行的婚姻法认为男女平等——这意味着此种婚姻法一开始就是错

  误的,而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地方,结婚则意味着男、女分享同一种权力,承担双

  重义务。既然法律给男人和女人都赋予了相等的权力,那么女人也应有与男人相同

  的智慧。可在事实上,由于法律所给女人的名誉及权力超越了自然的恩赐,所以,

  真正能享受这种名誉和权力的女人相对来说就减少了,其他本应享受的人却被剥夺

  了这种权力,而那些僭越这些权力的人却过多地享受他们应得的部分。正因为把女

  人放到了与男人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所以一夫一妻制的建立和体现这种制度的婚姻

  法给了女人非自然的权力,但事实并不这样。正因为如此,那些聪明过人的男人常

  常会踌躇不前,不愿为此作出巨大牺牲,只好默许这种极不合理的安排。

  在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民族里,任何一个女人都能得到赡养;而实行一夫一妻制

  的民族里,结婚妇女的人数有限,使得多数女人得不到归宿,缺乏生计。上层社会

  的这种女人变为郁郁寡欢的老处女,她们的生活寂寞乏味。下层社会的这种女人则

  在做着极艰辛的工作,并且会因不胜任而避之,有的则沦为烟花女子,其生活何谈

  欢乐,且很不光彩。

  可是,就是因为这种情况,才不能缺少妓女。人们公认,这些女人的地位足以

  抵御另一些幸运女人的诱惑,这些幸运者或已婚配或正等待婚配。光是伦敦就有8

  万妓女。那么生活在一夫一妻制下的女人的命运除了悲惨外还能有什么呢?这是一

  种可怕的命运:她们是一夫一妻制的祭坛上的牺牲品。这些不幸的女人,被如此描

  述着,必然会成为傲慢而虚伪的欧洲贵妇人的反衬。推广来说,一夫多妻制反倒让

  女人获得益处。另外,要是妻子患了慢性疾病,或不能生育,或日渐衰老,丈夫就

  有理由纳妾,没有任何理由可反对他这样做。看起来,导致众多的人昄依摩门教的

  动机与反对非自然的一夫一妻制的动机是一致的。

  再有,在赐于女人非自然权力的同时也给她们强加了非自然的职责,而渎职则

  导致了她们的不幸。让我来解释一下吧,一个男人也许会时常想,他要是结了婚,

  他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则会下降,除非其联姻很英明。为此,当他选择女人时,并不

  仅仅以单纯的婚姻为条件,会同时附带一些别的条件,以保证妻、子的地位。不管

  这些条件有多公平、合理且很适宜,女人一旦自动放弃因结婚而带来的不适当的权

  力,那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最终是丧失了自己的名誉。结婚是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

  部分,她会因此过着不幸的生活,且人类的本性中就有这样的特点,即注重别人的

  议论,也许这种议论的本身就没有任何价值。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女人拒绝了求婚

  ,她的一生就可能会有这种风险,要不就嫁给一个她所不喜欢的男人,要不就如老

  处女般不受人注视,因为一个女人选择终身的时间是相当短促的。从一夫一妻制上

  来看,托马西斯一篇立意深刻的学术论文《论纳妾》很值得一读。书中指出,在路

  德教改革运动前,无论什么民族,无论在什么时代,男人纳妾一直是合理合法的,

  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的保护,绝无耻辱可言。就是路德教的改革运动才使得纳妾

  声名狼藉,由此更进一步证明,听从牧师的婚配是正当的,天主教从此也再不会怠争论一夫多妻制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事实俯拾皆是,唯一的问题则在

  于如何控制。哪儿才有真正的一夫一妻式的婚配呢?我们,至少是暂时的,而大多

  数则是常常的过着一夫多妻式的生活。既然一个男子需要许多女人,那最公平的事

  莫过于让他们妻妾成群,甚至将此看作是义不容辞的事。这样做,能使女人处于真

  正而又自然的地位,即做男人的附属品。这样一来,欧洲文明和日耳曼基督教里愚

  蠢的怪物:贵妇人就会销声匿迹,剩下的就是女人而不是不幸的女人。在现在的欧

  洲,到处都有这种不幸的女人。

  印度的女人是不自由的,按照《摩奴法典》的规定,她少小从父,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孀妇殉夫而自焚固然可憎,可妻子却和情夫共享亡夫的财物更使人难以

  容忍,因为钱财是她丈夫操劳一生得来的,饱含着他的自我安慰就是,可以用这些

  钱来抚养其子女。只有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初的母爱完全是出于本能,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人类均如此。一旦孩子能自

  食其力时,这种爱就不复存在,而最初的爱则为习性和理性这种基础的爱所代替,

  并且,这种爱往往难以表现出来,尤其是当母亲已不爱父亲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父

  爱则相反是经久不衰的,它的基础是,父亲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找到了内在的自我,

  因此说,父爱在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

  不论是远古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甚至连霍屯督族在内的几乎所有民族里,遗产

  都要由男性后代来继承,只有在欧洲出现了有悖于常理的现象,当然,达官贵人家

  应另当别论。那些凝结着男人一生辛劳和心血、经历了重重困难而获得的财产,后

  来竟然落到一个缺乏理智的女人之中且很快被挥霍一空,固然令人愤慨可又屡见不

  鲜。所以,应该从限制女人的继承权来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依我看,最好的方法

  莫过于让女人,不管她是遗孀还是弃女,都不能够接受超出终生享有抵押财产到利

  息的任何东西,唯一的能得到全部遗产的情况就是,找不出一个男性继承人来。挣

  钱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所以,女人本来就没有正当理由绝对占有财产,也不是保

  管财产的适当人选。所谓财产,是指款项、房屋、田地等,一旦作为财产为她们所

  有,也不应允许她们有随意处置的权力,为此,应指定一个监护人,而且,只要可

  以避免,女人也不许随意支配其子女。女人的虚荣心,尽管可以证明不像男人那样

  强,但危害仍然很大,虚荣心把她们导向完全的物质享受上。她们以自身的美丽为

  资本,尔后又以华贵的服饰大出风头,还以富丽堂皇而自豪,这也就是她们之所以

  能在社交界处处得心应手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她们沉迷于奢侈挥霍。她们

  的判断力越是低下,就越容易表现出上述的种种来。由此我们还发现一位古代的作

  家将一般的女人描绘为具有奢侈的本性。但男人的虚荣心所追求的,通常是诸如才

  智、学识、胆略一类的非物质利益。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讲得很清楚,由于斯巴达人给了女人以世

  袭权和继承权,还有过多的自由,对女人唯唯诺诺,才日渐增长出众多不利因素,

  而这种不利因素正是斯巴达衰亡的原因之一。法国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从路易十三

  起,妇女的影响日趋增长,最终导致宫廷和政府的腐败而引起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

  命,还结下了连续不断的骚扰的苦果,这难道不是女人要负的责任吗?也许就是建

  立了贵妇人制度,才更证明女人占据了错误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现行社会结构的一种

  根本的缺陷,它源于社会结构本身,却在四处传播其恶劣的影响。

  虽然每一个女人都处于完全独立的非自然的地位,但一结了婚,就要依附于某

  个男人,受他的支配,为他所统治。从这个角度看,女人的天性就是服从。女人就

  是要求被主宰:年轻时,主宰是情人,年老时,主宰就是牧师了

  慢这种事了。

奥地利绘画巨子埃贡·席勒只活了28年,但他留下了约300幅油画,超过2000张素描与水彩画,是相当“高产”的艺术家。席勒是缪斯女神的宠儿,他来到人间的那一刻,就已经拿到了“天才”的人生设定。

对于席勒来说,天分与努力固然重要,但来源于女性的灵感是让他在艺术史拥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只要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就能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也许命运就是公平的,缪斯垂青的等价交换是天妒英才。席勒的一生如暗夜花火,虽然短暂,但是已经足够绚烂。传记**《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一景成一画,以倒叙的形式,从妹妹葛尔蒂照顾染上流感的席勒开场,穿插了1910至1918年的回忆片段,将天才画家埃贡·席勒挑战世俗陈规,从女性身上寻求灵感的一生缓缓道来。

如果缪斯真实存在,那么席勒的画大概就是她们在他生命中驻足过的痕迹。

艺术与自由

席勒对女性裸体异常痴迷,所以他被认定为“情欲画家”。在传统观念下,席勒的极端作品被判定是下流的色情画。不被人理解是大多数艺术家经历的孤独。

席勒坚持捍卫艺术的自由,他认为艺术的色情如果够艺术,就非不道德。只有观者以不道德的看法看时,艺术才会变得不道德。

对于席勒来说,道德与艺术的边界有时暧昧不清,只能由自己心里的那把尺去衡量,所以,固有的道德准则并不能圈住他。

席勒的第一位缪斯是他当时还未成年的妹妹,葛尔蒂。少女曼妙的身材给席勒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他早期作品都是以妹妹为人体模特创作的,但是不管是二十世纪初还是现在,这都是骇人听闻的事。

尽管以妹妹的裸体作画,但是席勒仅仅将她当作临摹对象,没有发生不伦之事。妹妹对于哥哥的感情也没有超出伦理,只是之后偶尔会“吃醋”哥哥找到别的女人,不再把她当作模特作画。

在艺术面前,画家席勒是超脱于道德之外的单纯,而常人只能以道德尺度去丑化艺术追求。这也是席勒的情欲作品富有争议的原因。反过来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无条件地接受一切,不存在反对与批判,那么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贬值。

席勒自由不羁的性格在少年时期就有所显露。16岁的席勒经老师推荐,成为了当时维也纳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学生,但他觉得那里的老师都太古板,不能为他想要画的作品提供建议,所以他和周围热爱艺术的朋友离开了学院,成立了新艺术组织。

他需要随心创作的空间与能提供灵感的缪斯。

这时,席勒结识了莫阿。她是部落酋长的女儿,在维也纳以舞台表演谋生。她答应席勒做他的裸体模特,为他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试图借席勒的肖像画成名。

席勒、妹妹、莫阿以及新艺术组织里其他男孩来到捷克开始了艺术创作之旅。

他们会让莫阿穿上自己用窗帘做的衣服,站在河里拍照;他们会骑自行车穿过小巷;他们会在晚上伴着舞曲跳舞……因为年轻,所以有大把时间挥霍与做梦。

但是,生活总会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原先席勒的家庭生活富裕,他的父亲曾是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的铁路站长。但是在他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带来了家庭变故,所持股票和资产证明被烧毁,这也是席勒一生的阴影。随后舅舅成为了席勒和妹妹的监护人,资助他的艺术创作。

但是妹妹葛尔蒂看到一向只宠爱自己的哥哥和新模特莫阿非常亲密,感到了被冷落,便偷偷给舅舅写信。

这让舅舅认为自己没有义务给不认识的模特支付生活费,一气之下不再当席勒兄妹的监护人。席勒知道妹妹“告状”后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旅行结束之后,莫阿消失了,影片也没有点明她去了哪里。这也说明缪斯向来是来去不留痕迹。

由于失去了舅舅的资助,席勒变成了穷艺术家,只能靠卖画挣钱。但是,席勒的作品并不被主流认同,没有市场,还好他曾经的老师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欣赏他的作品。在这里,席勒遇见了另外一位缪斯,威利。

爱情与怅惘

席勒的风格不固定,会随他遇见的女人而变化。他与威利的故事是整部**的重头戏,与席勒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不仅是他的模特,还会作为中间人联络出售席勒的画作。

威利的天真质朴和席勒的自由浪漫是相似的,所以席勒在她身上倾注了太多情感,无法做到只限于艺术的理智。

第一次和席勒合作时,威利谈到了家乡的云雀,而席勒觉得她就像云雀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在谈到婚姻时,威利会洒脱地说她不爱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席勒让她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本子上;在**散场后,威利会因为下雪而开心得像孩子,和席勒打起雪仗。

威利集距离与热情为一体的独特吸引着席勒,最重要的是,她不是因为席勒画别的女人而嫉妒。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艺术包裹着,尊重与理解是席勒一生都在追逐的东西,威利能够给他,但是其他人很难领悟到这是艺术的共鸣。

1912年席勒猥亵少女案,让他一度陷入舆论的漩涡。席勒以裸体画出名,而他又不顾伦理道德的约束,将未成年少女塔蒂雅娜冯莫席格邀请至工作室画画,身正不怕影子斜,在场的威利也可以证明席勒没有作出任何出格的事。席勒在监狱里被关了21天。

虽然法院查出这次案件为诬告,但还是没收并销毁了席勒的画,而且法官明确说明席勒的画就是低俗的情色作品,邀请未成年人做模特画画一事违反了“善良风俗”。

烧毁画作对于艺术家席勒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尊重他,但是他仍有责任辩护情欲艺术。席勒没有一蹶不振,他和威利回到了维也纳的小镇,租了一间工作室。

他们工作室的对面住着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有一对姐妹。她们经常透过窗户看画画的席勒,并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他的模特。面对两姐妹的主动,席勒本人没有萌发爱情的念头,他的目光还是只为缪斯威利停留。

战争来临,席勒作为艺术家也拥有社会责任感,便应召入伍了。虽然他知道不画画就等于自杀,军队里也没有模特供他画画。可是,爱情与灵感都要面对现实,“知己”威利没有钱,席勒入伍之后不画画就没有了生活来源,没办法养活两个人,更没有资本支持自己继续创作。

在威利与艺术之间,席勒决定狠心地抛下威利,娶有钱的两姐妹中的妹妹爱迪斯为妻,只为能继续画画,并让保守的爱迪斯愿意当他的人体模特。

和威利摊牌那一天,席勒为她做了一条非常美的裙子,和《男人与少女》中少女穿的那一件一样。在分别深夜,即将服兵役的席勒和威利依依不舍。威利恨自己没钱,败给了现实,她曾说过自己对爱情不会认真,可还是输了。席勒却不会自责,因为女人皆为浮华,艺术才是陪伴自己到最后的慰藉。

他们相拥着,这就是《男人与少女》的原型,也是威利留给席勒最后的灵感,她和他的身影永恒地定格在了画上。

悔恨与孤独

席勒和爱迪斯因战争结婚了,但是他大概不爱她。对于席勒来说,可能女人就是缪斯,她们就和“工具人”一样,他不会赌上太多爱。一天训练完成后回到旅馆,席勒只关心笔和纸,不在意爱迪斯对自己的爱。

他回应爱迪斯只是为了能让她心甘情愿地做模特,让自己画裸体。可是爱迪斯是有自尊的,她不想让丈夫再画自己了。战时环境局限,席勒没办法聘用别的模特了,所以就算不说,只要画卖出去,大家肯定会知道画上裸露的女人是自己。

爱迪斯答应席勒的求婚的确是出于爱,她也没有想过席勒是为了钱和自己结婚。但是冷漠的婚姻生活以及席勒变态的艺术追求让她心灰意冷,爱情的炙热也在随风而逝。

席勒的生命里不会再出现像威利那样懂他的女人了,他悔恨,但无力扭转痛苦。

席勒上战场后,威利成为了卫生兵。她这么做只希望自己离席勒近一点,但是到她染上猩红热去世的那一天也没有和席勒重逢,留给他的只有一张纸条,那是她还在挂念他的证明。

战后的展览上,《男人与少女》大获成功,席勒也收到了威利的纸条。众人围着画狂欢,感叹天才是怎样炼成的,而只有席勒一人坐在隔壁的屋子里,他为了记住威利,将展览册子上的《男人与少女》改成了《死神与少女》。

席勒对威利用情极深,但抵不过岁月情长的考验。真正带走威利生命的不是死神,是席勒本人。时间会给这份感情一份答案。

**结尾处,怀孕的爱迪斯和席勒回到了维也纳的工作室,他们染上了流感。

席勒的妹妹葛尔蒂来到工作室时,发现爱迪斯已经去世,席勒也奄奄一息。黑市上用钻石换来的奎宁也没有挽救席勒的生命,天才陨落,留下的只有他的画和与女性纠缠的一生。

了解埃贡·席勒的情欲史后,很多人说席勒滥情不专一,但是席勒这一生以女性与欲望为幌子,爱的只有艺术,或者说他只是沉迷于女人带给他的灵感,而不是美色本身。

缪斯只存在于神话中,富有浪漫想象的人会相信她们真实存在,席勒的画就是她们曾化身于凡人施展魔法的证据。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 无物永驻 ,多平台同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576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