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
刘裕进关灭后秦
夏王乘乱取长安
后秦国王姚兴死了。儿子们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曾有一场规模不大的流血斗争,结果还是太子姚录得胜。但他是一位庸碌无能的君主,正好为东晋太尉刘裕的讨伐提供了机会。
公元416年秋天,刘裕全面布置,准备出兵。他请刘穆之主持后方的军政大事,保证后勤供给。派五路大军先后出发,向关中长安推进。
刘裕到达彭城坐镇,指挥各路人马。恰巧宁州(今昆明)送来一批琥珀枕。琥珀是治刀伤的良药,制成枕头,冬暖夏凉,十分名贵。刘裕一个不留,马上捣碎,分发给出征的将士。4168宁州献琥珀枕於太尉裕。琥珀出哀牢夷。得之大喜,命碎擣分赐北征将士。
他到彭城刚下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王华来当自己的主簿,主持文书工作。两件事就把军心和人心笼络住了。
原来王华是王导的曾孙。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单骑逃走,不知下落。有位僧人名叫昙永,激于义气,带着年少的王华到处逃避,叫他打着行李包。两人走到河边,哨卡怀疑王华的身份,不让他走。〔4168〕初,王廞之败也,沙门昙永匿其幼子华,使提衣襆自随,津逻疑之。
昙永不动声色,顺手给孩子一个耳光,骂道:“贱东西,还不快点跟上来!”哨兵以为他是和尚的仆人,便放行了。昙永呵华曰:“奴子何不速行!”棰之数十,由是得免
后来大赦,王华回到东吴,找不到父亲,就避开朋友往来;隐居田园,吃糙米,穿破衣,专心读书。遇赦,还吴。以其父存亡不测,布蔬食,绝交游不仕,十馀年。
刘裕听到他的名声,想请他出来。他先为王华的父亲发丧,让王华守孝尽礼,刚一结束,就交给他重要的职位。裕闻华贤,欲用之,乃发廞丧,使华制服。服阕,辟为徐州主簿。
刘裕把一切安排妥当了,密切注意前线的动静。
刺史王仲德率领水军,沿大河(今黄河)逼近滑台,这里是北魏的领土。北魏皇帝拓跋嗣和后秦姚氏关系密切,跟刘裕是对头。东晋水军一到,滑台的守将却弃城逃走了。王仲德特别高兴:“我们打算用七万匹布帛作礼物,向魏国借路的。不想他们竟主动让路,难得难得!”王仲德水军入河,将逼滑台。魏兖州刺史尉建畏懦,帅众弃城,北渡河。仲德入滑台,宣言曰:「晋本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於魏,不谓魏之守将弃城遽去。」
正在得意之际,拓跋嗣派大将叔孙建赶来,杀死逃跑的守将,尸体投入河中,质问王仲德为何入侵魏国。魏主嗣闻之,遣叔孙建、公孙表自河内向枋头,旣破刘虎,因遣建等引兵南向。济河,斩尉建於城下,投尸于河。
王仲德一再解释:“刘太尉从黄河去洛阳,是要祭扫晋室的祖墓,并不想侵犯贵国;我们只不过借你们的空城滑台,休息几天就走的,何必那样紧张”呼仲德军人,问以侵寇之状;仲德使司马竺和之对曰:「刘太尉使王征虏自河入洛,清扫山陵,非敢为寇於魏也。魏之守将自弃滑台去,王征虏借空城以息兵,行当西引,於晋、魏之好无废也,何必扬旗鸣鼓以曜威乎!」刘裕也写信道歉,总算通过河水,到达洛阳附近。
王镇恶和檀道济是东晋的一支主力部队,他们从许昌打到洛阳,俘虏后秦军队四千多人,部属主张活埋,筑一座高高的坟墓,威镇西方。道济获秦人四千馀人,议者欲尽阬之以为京观。
檀道济严厉地训斥道:“吊民伐罪,正在今天!你们这样想,是逞一时痛快,贻害百年大业,真是岂有此理!”把俘虏当时就释放了。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於是夷、夏感悦,归之者甚众。
洛阳周围,无论是汉民,还是氏、羌、鲜卑族人,都高呼“万岁”,争着迎接东晋的队伍。
这时,刘裕从彭城出发,坐着兵船,沿着魏国领土上的大河前进。北岸是拓跋嗣的监视部队,南岸是刘裕的纤夫,互相提防,经常交战,好不容易赶到洛阳,才和大军会合。
王镇恶指挥水军,从大河折入渭水西上。他的兵船设计巧妙:船身不大,水手和战士都隐蔽在船舱里,从岸上看,只见船走,不见有人。秦国的军队从来没见过这种船,以为有神灵在助推。〔4177〕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
王镇恶到得渭桥,叫军士飞速出舱,水流很急,人刚登岸,船就漂走了。镇恶至渭桥,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登者斩。众既登,渭水迅急,舰皆随流,倏忽不知所在。时泓所将尚数万人。
他向部队宣布:“我们的老家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北门,两地相隔几千里,船和粮都已漂走。今天是生死关头:一战而胜,衣锦还乡:打败了呢,尸骨不全。没有别的选择,还望诸位自勉!”说最,他手挥长矛,领头冲锋。镇恶谕士卒曰:“吾属并家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它歧矣。卿等勉之!”乃身先士卒
兵士们热血激荡,紧紧地跟上,拼死战斗。秦兵本就心里慌乱,碰到这个阵势,纷纷溃散。后秦皇帝姚泓落得单人独马,逃回宫中。众腾踊争进,大破姚丕于渭桥。泓引兵救之,为丕败卒所蹂践,不战而溃。姚谌等皆死,泓单马还宫。
第二天,姚泓准备出降。儿子姚佛念刚满十一岁,对父亲说:“刘裕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投降也是死,不如自杀算了。”姚泓面容凄惨,没作回答。姚佛念便跳下宫墙跌死了。〔4177〕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欲,虽降必不免,不如引决。”泓怃然不应,佛念登宫墙自投而死。
姚泓带着后妃和大臣,到王镇恶的军门前求降,立刻被关了起来。城里六万多户,受到晋军的安抚,局面很快平静下来了。
刘裕从容地到达灞上,王镇恶前来迎接。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迎于灞上。
刘裕拉着他的手:“完成我的大事业,全凭将军的勇敢和智谋啊。”裕劳之曰:“成吾霸业者,卿也!”
王镇恶一拜到地:“明公的声威,将士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刘裕笑道:“你也学大树将军冯异吗”两人都爽朗地大笑起来。镇恶再拜谢曰:“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裕笑曰:“卿欲学冯异邪?”
王镇恶作战勇敢,但生性贪财。镇恶性贪,秦府库盈积,镇恶**不可胜纪;裕以其功大,不问。或谮诸裕曰:“镇恶藏姚泓伪辇,将有异志。”
秦国仓库里的珍宝,他尽情偷取。有人告状,说他把姚泓的龙车也藏起来了,用心不轨,想当皇帝。刘裕派人侦察,发现龙车丢在城墙边,车身上的珍珠和金银全被别剥干净,刘裕不觉笑了。裕使人觇之,镇恶剔取其金银,弃辇于垣侧,裕意乃安。
刘裕将秦国的一套天文仪器没收,其余财物都分给将士。把后来投降的秦国大臣全部处死;把姚泓送到建康,斩首示众,果然被小儿子说中了。4179裕收秦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建康。其馀金玉、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秦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阪降,东平公赞帅宗族百馀人诣裕降,裕皆杀之。送姚泓至建康,斩于市。
冬天,建康突然传来讣告:左仆射刘穆之死了!刘裕当时晕了过去,这是莫大的打击。刘穆之是后方的总摄,失去他就失去依靠,怎么得了41711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日。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刘穆之是不负刘裕的厚望的。他头脑清晰,处理纷繁的国事,如同行云流水;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
眼睛看文件,手里写书函,耳中听汇报,口头作应酬,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
互不相关的多种工作,同时完成,条理分明,真是天下奇才!目览辞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悉皆赡举。
他精力过人,日夜不睡,还能抽空校注古书。又喜宾客,言谈赏笑,弥日无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校定。
只有一个嗜好:每天大摆宴席,请客人吃喝。他对刘裕说:“我出身贫贱,小时候吃不饱。承蒙你的提携,当了官,也注意勤俭,只是每天的饮食,稍稍丰盛点。此外,我不多要你的一分钱。”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裕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外一毫不以负公。」
刘裕一向当他是自己的左右手。现在突然死去,怎不惊惶原来他打算迁都洛阳,经营西北,留在长安的;现在只好改变主意,撤回建康。
三秦父老得知刘裕准备东归,不安而又留恋。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西凉一带住在长安的人,指望借势恢复本土,连人员都组织好了,突然遭到挫折,简直痛不欲生。每天登门求见,泪水满腮,劝他替国家前途着想,为西北士民撑腰:“长安百姓不见晋室天子有百把年了,看到南方来的亲人,真比父母还亲。这里有汉朝十代天子的陵墓,咸阳宫殿是天子的家宅,将军一起丢开,到何处去呢”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
刘裕也不胜凄然,只好说些空话安慰:“我受朝廷之命,不能自作主张,实在遗恨。感激诸位的忠诚和爱戴,我叫次子义真和大臣一起镇守,跟大家生死与共。”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年底,他离开长安,顺着大河,挖通汴渠,转入泗水,回到徐州。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刘裕把十二岁的孩子刘义真留在关中,叫王镇恶当司马掌兵权,同时又暗中指使另一位将军沈田子提防王镇恶,怕他造反。
这也难怪,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儿,关中人士敬仰王猛,自然也信服王镇恶。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
他想闹事,是有人拥护的。沈田子这些人嫉妒王镇恶的功劳,彼此矛盾一大堆。刘裕临走时,竟煸动沈田子:“当年钟会造反不成功,就是因为有卫理。你就是我的卫瓘嘛!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身边十多人,还怕一个王镇恶吗”刘裕给关中留下了本不该有的矛盾和祸患。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长安的情况被北边的夏国国主赫连勃勃看准了:“后秦灭亡了,刘裕也跑了,关中只有一个小孩儿,统率一批彼此不服的老将,是一盘烂棋!”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
他也看透了刘裕,回去干什么想当皇帝,向司马氏开刀!他跟大臣们谈起:“老天要把关中送给我,可不得违背天意呀。”于是率军南下,直通长安。
王镇恶决心迎击,约沈田子出兵。不料军中谣传:王镇恶是王猛的后人,心向关中,要杀南方的人,把刘义真押回去,自己称王。沈田子抓住机会,趁一起商量军事,突然出手,把王镇恶杀了,还说他谋反。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以数十人送义真南还。因据关中反。”辛亥,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宗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
刘义真的参军王修,斥责沈田子擅杀大臣,随即把他处死。
王修作风正派,平时得罪不少人。这些人在刘义真面前告状,说他杀死沈田子,也是为了造反。
十二岁的孩子懂得什么眼看众口一词,深信不疑,又把王修杀了。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横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戮,斩之;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代镇恶为安西司马。41810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无节,王修每裁抑之。左右皆怨,谮修于义真曰:“王镇恶欲反,故沈田子杀之。修杀田子,是亦欲反也。”义真信之,使左右刘乞等杀修。
长安城中互相屠杀,帮了赫连勃勃的大忙。他很快攻破城池,把刘义真吓跑了。刘裕的西征大业,也到此告吹,付之东流。修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壹。义真悉召外军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于夏。赫连璝夜袭长安,不克,夏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
这不奇怪,他打长安,灭后秦,是要捞取资本,取代司马氏当皇帝。因此,刘穆之一死,就惴惴不安,怕自己地位不稳,丢下关中父老走了。
功过是非,明眼人是清楚的。
从“却月阵”看刘裕的军事才华 一、刘裕简介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刘裕的祖上是彭城人(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刘裕早年嗜赌成性,一事无成,后来当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从隆安三年(399年)第一次参战军事行动算起,到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刘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北魏军事谋略家崔浩称他:“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①宋代文豪辛弃疾也曾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这样豪迈的词句,赞扬他功绩。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击败北魏精骑,就是刘裕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本文将着重对“却月阵”的形成时间、组成情况、作战过程以及它的局限性做一些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清楚认识刘裕卓越的军事才能。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学者予以指正。 二、“却月阵”形成的时间 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端倪。 刘裕对战车的运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使骑兵装具臻于完备,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重甲骑兵(铁骑),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或步兵作正面冲击时,具有极大的威力。南方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骑兵作战,加上马匹资源缺乏,所以骑兵不占主导地位。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在如何对付南燕铁骑这一问题做了充分准备。当刘裕出征后,燕军即以9万之众抵御,其中就有“铁骑万余”③。刘裕闻讯后,即令诸军步行,以“车四千辆,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④当燕军铁骑来袭时,刘裕用此阵对抗,双方激战过午,未分胜败。随后刘裕用计,奇袭敌后方重镇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大败燕军。 在这次交战中,刘裕在战术上采用步、骑、车3个兵种协同作战,有力地遏制了燕军铁骑的强大冲击。因为刘裕的阵法以战车为主,所以它的防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顶住了燕军铁骑的冲击,但是在攻击力方面却表现的明显不足,最后也是用“批亢捣虚”之计取得的胜利,而非“面对面”的击败对手。但此次作战却为刘裕积累了对抗重甲骑兵的丰富经验,促使他着手日益完善自己的阵法,直到形成最后演变成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却月阵”。 刘裕对水军的运用水军做为南方的主要兵种,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军的特点是,不仅可以直接作战,还可以运输兵源及粮草物资,而且要比陆上运输更为便捷。刘裕之所以被称为卓越的军事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在他所指挥的作战中,基本都有水军参战,并且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了水、步、骑三个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尤其在镇压以水师见长的卢循义军时,刘裕大建水师,所修皆“大舰重楼,高者十余丈”⑤,水军成为绝对主力,他最终凭借这支强大水军镇压了义军。 正因为刘裕善于指挥水军作战,而当时晋朝水军可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以东的京口沿水道而上,进入黄河,再逆河西行,经渭水直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所以当他酝酿北伐后秦的策略时,水军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棋子。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但没有水军,甚至连战船都没见过⑥,所以晋军还掌握着绝对制水权。 此外,刘裕本人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又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事统帅,精于战术,从他所指挥作战中可以看出,指挥水军和战车作战在刘裕军事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却月阵”的组成 构成“却月阵”的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条件: 河水。因为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 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兵器: 战船。用来控制水道、运送兵源和作战物资,一但战事不利,还可以接应阵中的晋军。 战车。用来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起防御作用。 盾牌。保护战车。 杖、弩、锤、槊等。用来杀伤敌军。 兵种: 步兵。包括车兵、弩兵等,是作战的主力。 水军。见战船 骑兵⑦。用来追击逃敌,数量不会太多。 兵力配置: 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共计700人;布阵后,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四、却月阵的作战过程 起因 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发兵五路攻打后秦。十三年正月,刘裕留子彭城公刘义隆镇守彭城,亲率水军自彭城北上。三月,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于是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北魏因此前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丢失,明元帝拓跋嗣恐刘裕此次以借道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绝了谋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⑦的策略。遣司徒长孙嵩为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晋军。 刘裕借路没有成功,但仍按计划行军。初八,刘裕率水军进入黄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治东阳,今山东省青州市)刺史,镇守碻磝(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自率大军入黄河西上。北岸魏军见此情景,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晋军南岸拉纤的兵士有被激流冲至北岸的,都被魏军杀伤。刘裕派军上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当晋军退后,魏军复来。魏军的行为引起了晋军将士的不满,促使刘裕使用“却月阵”。 经过 四月,刘裕选择好战场后,便派白直队主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布下弧形的阵,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仗士卒。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毦(相当于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晋军。而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冒然采取行动。此时的刘裕早已派宁朔将军朱超石严加戒备,准备出战,这时见魏军迟疑,便抓住这一机会,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携带大弩百张,上岸接应丁旿,每辆战车又上增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这才恍然大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长孙嵩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魏军以重大杀伤。但魏军由于兵源充足,反而愈战愈多,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晋军弓弩逐渐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魏军逐渐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⑨,晋军阵斩阿薄干。魏军退还畔城⑩,朱超石与胡籓、刘荣祖等率骑兵发起追击,虽为魏军包围,但激战竟日,终于大破魏军,斩获千计。刘裕见晋军取胜,又遣振武将军徐猗之率5000人渡河,攻越骑城,途中又遭到魏军的包围,徐猗之用长戟结阵抵抗。不久,朱超石赶来增援,魏军遂闻风而逃。 意义 此战的胜利,给魏军以极大震慑,魏明帝吸取教训,听从谋臣崔浩的建议,不再与晋军为敌。刘裕取胜后,率水军沿黄河顺利西进,于四月下旬到达洛阳,参加攻打长安的作战。水军的及时到达,对战争的了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刘裕正是在陆军进展不利的情况下,令水军沿渭水而上,一举攻占长安,灭亡后秦的。 五、“却月阵”的局限性 刘裕凭“却月阵”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显示了强大的威力。现在的很多军事爱好者一谈及以步制骑的问题时,必言“却月阵”之妙。但让人不解的是,“却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史书中记载详细,但此役过后,再无人使用此阵,让人疑惑丛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由“却月阵”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却月阵”使用时,对战场的要求非常高,在兵力配置和武器使用上都要求细致入微,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但这些与另外两个重要条件相比,还是次要的,这就是“河水”与“制水权”。 首先,“却月阵”离不开河水,而且必须是大江大河。前文说过,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和侧翼的安全,如果是普通的河水,一则敌军可涉水渡河,对“却月阵”进行合围;二则不利于大型战船的行进,也不可能掌握制水权。所以河水是构成“却月阵”最根本的条件,没有河水,就无法保证“却月阵”的安全,也无法对阵中的将士进行增援、支援和救援 其次,“却月阵”在作战时,必须要掌握制水权。有了河水,并不表示就能成功地使用“却月阵”,如果敌人也有水军,那么晋水军将不能全力支援阵中的士兵,而且一旦在水战中败于对方,制水权易手,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所以制水权是“却月阵”能否成功使用的重要保障。 此外,“却月阵”不具备机动性,虽然作战时杀伤力大,但始终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即使取胜,也无法变化阵形,在追击时一旦与强敌遭遇,就会有被歼灭的危险。朱超石、徐猗之在追击时的遭遇都证明了这一危险的存在。 通过上述分析,就会清楚,为什么中国战争史上虽有无数次作战,但“却月阵”却只使用了一次,就因为这些作战都缺少河水和制水权这两个重要条件,因而无法使用“却月阵”。 还有,“却月阵”是以水为主(虽然没有直接交战),所以说“却月阵”是“以步制骑”的战术不够准确,称“以水制骑”更为贴切些。 六、刘裕的军水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即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裕在此战中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在:在战术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阵法的不足,大胆地将水军用于阵中,利用水军的优势来克制骑兵,开创了战术史上的新篇章。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将几个兵种结合起来,协同作战,以水军为后援、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11);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于破落的低级士族。东晋初年,举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幼年家境贫寒,不得读书,只好以耕地为生,有时也兼做樵夫、渔夫及贩卖鞋子的小贩。这种经历,使得刘裕既懂得劳动民众的疾苦,又具有冒险求利的性格。
京口是从北方各地流亡来的士族和民众聚居的地方,号称“北府”,与历阳同为扬州重镇。京口的居民风俗强悍,敢于从军,当谢安辅政,推举谢玄为大将,谢玄在京口招募士兵时,就征得勇士刘牢之等人。刘牢之常常率领精锐前锋,冲锋陷阵,战无不胜,号称“北府兵”。淝水大战,苻坚军崩溃,晋军前锋5000人,全是刘牢之统帅的北府兵。后来,北府兵又在京口招募军队,见前来应募的刘裕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就把他留在北府兵当了一个小军官。399年,刘牢之攻打农民起义军孙恩,刘裕勇敢善战,屡立大功。刘牢之的部下,大多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利害。只有刘裕严格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消灭孙恩、卢循起义军,主要是刘裕的功绩。
400年左右,桓玄篡晋。这为刘裕灭晋、创建南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桓玄,东晋大将桓温的少子,从小便承袭爵位为南郡公,长大后,相貌俊朗,并且多才多艺、尤擅作文。但是,他总以为自己的才学和门第举世无双,待人十分傲慢,因而引起众人的不满,朝廷也疑而不用。直到23岁,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来转任义兴太守,总是郁郁不得志。于是,忿然拂袖弃官,返回荆州南郡(今湖北江陵)的封地。
400年3月,桓玄占领荆、雍二州,上表要求统领荆、江二州,朝廷授与他管辖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的军事,兼荆州刺史,令桓修为江州刺史。桓玄不从,再上书,朝廷迫不得已只得让他管辖八州。他还让他兄长桓伟作雍州刺史,让他侄子桓振作淮南太守,朝廷都不敢不答应。桓玄在控制了中、上游后,以为已经握有东晋天下的三分之二,具备了左右局势的实力。年末,决定起兵讨伐桓玄。401年初,司马元显派北府都督刘牢之为前锋,但在桓玄策动下,刘牢之再度倒戈。桓玄势如破竹,得以顺利地攻进建康,捕杀了司马元显等人。从此,桓玄安排自己的心腹和亲信,占据了各个重要的城镇要塞,一步步向最高权力逼近。桓玄任命自己为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等,集许多大权于一身;又将一些重要职权任命给桓氏家族中的桓伟、桓谦、桓修、桓石生等人。接着,将刘牢之改任为会稽内史,把他的北府兵权收归已有。这时,刘牢之才觉得上了当,便与同人商量占领江北,与桓玄对抗,有人指出:“你一个人既反王兖州,又反司马郎君,还反桓公,到底想要怎么样?”刘牢之无言以对,众人一哄而散。刘牢之无奈,派人到京口去接家人,却又久久不见回来,以为出了事,便带着手下向北逃,到了新州,发现大势已去,就上吊自杀了。对桓玄篡晋的行为,刘裕全部看在眼里。当时,跟着刘牢之的时候,他心里就在盘算着如何复兴晋室了。他背地里联合地府兵的中下级军官,密谋推翻桓玄。当一切准备停当以后,他从京口起兵,向建康进军。桓玄赶紧派兵阻击,却被刘裕打得大败,被迫撤出建康并带走晋安帝。刘裕乘胜追击,桓玄在江陵聚集了大批人马,再次反扑。峥嵘洲(今湖北鄂城)一战,桓玄惨败。桓玄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被杀。刘裕大败桓玄以后,把晋安帝接回建康,使之重登皇帝宝座。此时,刘裕已经成为了重建东晋皇朝的大功臣。晋安帝令他都督军事,坐镇京口和徐、青二州。过后,又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并兼代理尚书,出兵讨伐北方的南燕和后秦。南燕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统治范围在今山东一带。它的首领慕容超常常派兵骚扰东晋北部边境,掠走人民去当奴婢,甚至拿掳去的人当礼物,送给后秦等国的统治者。东晋北部的人民,早就盼望着讨伐南燕。刘裕亲自带兵从建康出发,渡过淮河、泗水,很快就拿下了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慕容超派人向后秦求救。后秦皇帝姚兴派使臣到刘裕那里进行威吓说:“我们已经派出10万铁骑,马上就要到达洛阳;你们如果不退兵,我们将直捣你们的建康!”刘裕回答说:“我本想在消灭南燕之后,休息3年,再来平定你们占据的关、洛之地(今陕西、河南部分地区);而今你们自己送上门来,那就快点来吧!”姚兴原想吓唬一下刘裕,想不到刘裕口气很硬,反倒被吓住了,不敢来救南燕。刘裕很快就攻下了南燕的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生擒慕容超,灭了南燕。
6年之后,刘裕乘姚兴刚死,太子姚泓即位不久的大好时机,亲自统帅五路晋军,讨伐后秦,晋军要经过北魏管辖的地区。北魏在黄河北岸集结了10万大军,又派出几千骑兵渡过黄河,骚扰西进的晋军。刘裕派水军上北岸去打魏军,魏兵就逃,等晋军回到船上,他们又在北岸骚扰,弄得晋军来回奔跑,没法顺利进兵。
刘裕从容对阵,他派了一个将军带了七百兵士、一百辆兵车登上北岸,沿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紧紧靠着河岸,中间鼓出,当中的一辆兵车上竖了一根白羽毛。因为这种布阵形象像个月钩,所以名叫“却月阵”。魏兵远远观察着晋军的布阵,不懂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敢动。一会儿,只见晋军中间车上有人举起白羽毛,两侧就涌出了二千名兵士,带着一百张大弓,奔向兵车。魏兵看看这个阵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集中三万骑兵向河岸猛攻晋阵。晋阵上一百辆兵车上的弓箭齐发,仍旧挡不住魏兵。
没料到晋军在却月阵后面,另外布置好一千多支长矛,装在大弓上。这种长矛约有三四尺长,矛头特别锋利。魏兵正向晋军猛攻的时候,晋军兵士们就用大铁锤敲动大弓,那长矛往魏军飞去,每支长矛就能射杀魏兵三四个,三万名魏兵一下子就被射死了好几千。其他魏兵不知道晋军阵后还有多少这种武器,吓得抱头乱窜,全线崩溃。晋军又乘胜追击,杀死了大批魏兵。刘裕打退魏军,打通了沿黄河西进的道路,顺利西进。那时候,王镇恶和檀道济带领的步兵,已经攻下洛阳,在潼关和刘裕水军会师。接着刘裕派王镇恶攻下长安,灭了后秦。刘裕在长安住了两个月,他怕自己离开朝廷太久,大权旁落,决定立即回师建康。在他离开长安那天,关中的父老流着眼泪挽留他,希望他继续留在北方抗击鲜卑、羌等族的骚扰。
刘裕回到建康,东晋朝廷拜他做相国,尊他为宋公。他看到夺取帝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在420年,把晋朝的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废掉,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中国南方地区进入南朝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