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是指一戒偷杀生,二戒偷盗、三戒*、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食也。
在原著中,自投为猪胎之后,生的猪头人身,体型肥胖硕大,皮肤黑灰,獠牙长出嘴外,外形丑陋吓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精通三十六般变化,所持的兵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为一藏之数。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十万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在福陵山云栈洞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
孙悟空收伏他之后,成为唐僧的徒弟之一,唐僧给他取名“八戒”,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扩展资料: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苦行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卖行李、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
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
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八戒”是佛教用语,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
扩展资料: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因为身材的肥胖,没少被人取笑。他常年身穿宽松的僧袍,但是却包不住他那向外突出的大肚腩,连带着也没能挡住胸部,形成一副袒胸露乳的形象。肥头大耳加上突出的大肚腩成了猪八戒的标志。上面这幅猪八戒就将猪八戒的这些特点都展示了出来。
猪八戒本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并没有具体的形象,人们根据小说的描述,将其还原,创造出属于猪八戒的形象。最先出现在影视剧中的猪八戒,便是1986年版的《西游记》,上面的这张猪八戒便是以1986年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绘制而成的,非常逼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