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第1张

总体划分,道教的经文主要分两种方式传授。

一、天真降授。由上界天真下降人间,传授修真之士。如东汉张道陵天师于鹤鸣山感太上老君下降,传授《五斗真经》及二十四品法箓。汉末葛玄祖师于天台山精思学道,感郁罗翘、光妙音、真定光(太上玄一三真人)降临,传授灵宝真经等。

二、洞天福地藏匿。道教传经,不能妄授人,恐遭冥罚,故祖师成道之后,未遇其人传授,则将经籍藏之于名山大泽、洞天福地,遇有缘之人,自然得而修之。如东汉于吉在曲阳泉水中得古仙所藏之《太平青领书》。唐朝李荃于嵩山得晋朝寇谦之天师所藏之《黄帝阴符经》等。

我是个道士

佛教经文有很多,“南无阿弥陀佛”是佛的尊号

道教经文,《中华道藏》就比较全

平常都念《早晚功课经》

祖师圣诞诵经就多了。《道德经》《三官北斗经》、《朝天忏》、《三元忏》、《度人经》等,不同的时候,用的不一样

你问的这个不是经文的意思吧,道教一般说“福生无量天尊”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大体格式如下

还愿文疏

惠鉴

维年月日;省市县(区)镇村;

敬备束帛时果之仪,净手焚香虔诚叩拜,因(什么事)经仙人指点许下还愿,今日吉期特备三牲醇酒,金银钱帛,并购得仙童一名,文书为凭,奉于驾前使用百年;文书到时叩请莅临赴宴,收受钱币及仙童,保佑(什么人)平安康泰,家业兴旺,福寿百年当永感天恩,年年晋香供奉 决不食言 谨具此疏

尚飨

具疏人

年月日

财运:平睡衣禄俭中求 独自营谋事不休 离祖出门宜早计 晚年禄庶无忧

平安:为人作事少浮躁 节食填言忍为高 酒常知节独言少 心神能清在蓄道

前程:耿耿忠心诚出群 奔波劳碌事微成 待等云开雾散日 此时相助有贵人

婚姻:名利推来竟若何 前番辛苦即奔波 为事一身须谨慎 儿女一辈福禄多

很多人遇到不如意事或很难决定的事都会喜欢去求签问神佛。我就是典型的一个。只是这么多年来对神佛的忠诚,最后对发现对神佛有点失望。原因是什么呢?经验如下:

1、神佛有灵验吗?

答案:肯定有。

2、求签真会准吗?

答案:不能说不准。而只能会不是100%。

3、什么时候会不准?

经验感受:我发现每当第一次到光顾时,都会特准,就是路边的摊子也会很准。以是会每每的光顾这里。次数多了,慢慢的会发现不准了。经常反签了。

4、太过相信求神明会让人失望。

经验感受:太过相信神佛总是让我失望。某件事是没有去做时,求签说很好很好,多处求的都这样说,可以去做。但真的做后,发现不好,坚持了还是不好。这时候再去求签,到之前的神佛去求签,签上说不好了,不要再做下去了。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我是特别的强烈。感觉神佛会一步步的安慰人,结果却让人落下失望的下场。

5、没结婚时我时常求婚事,25岁开始就求问过,每次都会说成,结果求到了31岁才成。

6、发现如果神签说不好的事,哇!挺准!可说好的事,却经常不准。

7、解签的人根据签断时间,一年中无非就是这么几个月份:如果是冬至后求的,会说“过了年,正二月”。当到了正二月没发现时,再去求,会跟你说“清明到端告前后”,又不成了,再去求,会说在“八九月了”,不成再去,转到了“十月到冬至”了。如此周而复始的

8、神佛在什么事情上最准100%不出错?

答案:问;a\每年的平安与财运 b、疾病时是否可保命。我相信一句话:“医生能治病但不能治命”

9、当你对签上所给答案持怀疑态度不太相信时,过后你却发现很灵验。当你十足的相信时,却发现一点也不准。

楼主,请你不要为此事抽签为好,签不能告诉你与他或她结婚各方面好不好。如果你以抽签来决定与谁结婚好,等你结婚后一些时间后,再去抽抽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到时你后悔莫及。不信,你试试看。

我很想彻底改掉我这种求签的坏毛病(经验告诉我这真是坏毛病),我还曾为些发过誓要改掉。可遇到不顺心事时就又去求签了。佛教在这一点上说得很好,我亲身的经验证实了佛教所说。“求签”的闽南话叫“小准”,很有意思啦!就是小小程度上准而已。只要有求签经历的人,都有对神佛失望的体会。闽南话有个说法:“对神佛过份相信了就会想去信基督”,我有时真的有这想法。

道教戒规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7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