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定情信物都有哪些

古代男女定情信物都有哪些,第1张

1、古代的定情信物像梳子,发饰,香囊,玉佩,饰品,镜子等等很多,其实古代的小物件都是可以作为定情信物,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小礼物都可以作为这样的礼物哦。 2、像是现在的一些玉佩,还有一些玉石类的礼物。都可以作为定情信物的哦 3、其实定情信物最好是是对两个人都有纪念意义还有特殊含义的。看看你们之间有什么礼物可以能代表什么信物的呢 4、现在还有那种银饰等的定制礼物,记得初恋的时候男朋友就送给自己一个。现在还留着了。很有专属性的礼物哦 5、像是竹简类的礼物,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刻在上面,不是说必须是一个小礼物才可以当做定情信物哦 6、像是一些玉梳子、一些香薰类的礼物都可以作为礼物哦 古代男女定情信物都有哪些2 相思豆:也就是红豆。听过脍炙人口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相信提及定情信物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它吧。 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缠臂金:又称“臂钏”,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苏轼《寒具》中有提“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戒指: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的未婚女子是不戴戒指的,因为戒指是定亲或者定情信物,就跟现在的钻戒一样。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如戒指圆环的形状一样,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相思无尽头。 耳环: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同‘下’)”。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更有“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之言,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香囊:想必这个东西大家也不陌生,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故意把香包扔地上想引起皇帝注意从而成功上位,宫斗剧里都有的。香包的历史约有3000年,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不就是由送荷包引发的么?手镯:手镯在古代不仅可以戴在手腕上,还可以戴在手臂上。带在手腕上的又叫“腕钏”“跳脱”。《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玉佩:“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红楼梦》里贾琏送尤二姐玉佩也是这个意思。(贾琏是君子?) 古代男女定情信物都有哪些3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古代君子如玉一般,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 《周礼·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篦梳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之意。 ▲银胎 鎏金 缧丝 嵌珊瑚 烧珐琅 手镜及角梳 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 晚唐第九窟东壁女供养人,唐代插梳之风盛行 上图可见唐代妇女头上装饰着梳子,数量多,插梳方式对插居多,插梳位置为前额和两鬓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很想念很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绝交,若送情人代表白头偕老!  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又称搔头,是古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手镯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还称作“跳脱”等。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  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清初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 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 苏轼《寒具》中写道:“夜来春水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罗裙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 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罗帕 手执罗帕,巧笑嫣然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  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同心锁 永结同心 同心锁是将一对相爱恋人名字刻在锁上,锁在众佛环绕锁链上,将两个人滴心紧紧“锁”在一起,使他们爱情将永恒不变,只要相互真诚,佛祖都会见证保佑他们永恒感情。  如意 万事如意,帝王之选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头发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 青丝,“青”与“情”,“丝”与“思”。 最早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凌乱的发丝,那是对远行的良人的思念;汉乐府《羽林郎》中“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 形容胡姬极致之美;苏轼《洞仙歌》中“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是何等的风情;司马光一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亦曾令我羡极那样淡定娴雅的美丽。

一、戒指 古代未婚姻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予女子。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二、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  三、木梳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四、玉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  五、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六、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古代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2  一、同心结 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里的“结心肠”都表现了对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 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终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那么这一怀难舍的情愫,却从何而来呢?不由得让人猜测林逋当年是否因为同心结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许也苦了两个人的一生?  二、戒指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三、簪 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四、裙 裙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创制,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鸟被捕杀殆尽,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如果说在古代,男子还有接触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对那些大多数禁锢在家的女性来说,信物几乎代表了她们的身心伴着所爱的人神游外界,让所爱之人随身携带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缠臂金 古代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3  第一种物件:香囊荷包 占据榜首的当然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所见的荷包了,古代的女子非常多才多艺,除了一些能够讨人欢心的才艺之外,她们也会一些刺绣。如果要是有了心仪的男子,她们就会秀一些香囊荷包,让自己的丫鬟送给这位男子。这样以来算是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荷包上所绣的是鸳鸯还有一些其它寓意男女爱情的图案,所以一般要是有男子收到女子托人送来的这种荷包,基本上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个正常思路的人都会明白。  第二种物件:手帕 手帕是古代女子出门都会必带的一件配饰,说是配饰其实也算是方便自己擦汗或者是方便自己外出所用的一个物品。在古代女子的手帕算是自己的私密物品,一般是不能够外露给他人的。除非是此人真的需要帮助,或者是女子对于这名男子看上眼了,才会赠送自己的手帕。像是一些大户人家的**不好意思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便会故意将自己的手帕丢掉,如果男子对这名女子也是比较有意就会将手帕捡起来还给她。这样就能够找借口约下次出来游玩了。  第三件物品:成对的物件 在古代非常喜欢成双成对这种寓意,所以她们会将一些玉佩或者是其它成对的首饰掰开。在电视剧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青梅竹马或者是心心相惜的一些有情人,男女双方就会一人佩戴一半,合起来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玉佩。所以古代的女子也会用这种一半的玉佩来表达自己对于男子的爱慕之心。  第四件物品:同心结 这个物件相信大家到现在也能够发现,同心结在古代表示两个人相互喜欢,对彼此有好感。在成亲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物品,寓意着夫妻双方能够永结同心,和和睦睦。在我们现在也会有这种习俗,经常能够在婚房还有礼堂的布置现场发现这种物件。

七夕情人节,古代的人也会送礼物给恋人,一般会送梳子,发簪,手镯,手绢(汗巾),香囊,首饰等。

七夕情人节,古代的人虽然不像我们现代过得这么隆重,又是送玫瑰花,又是出去旅游,又是发红包。但是在古代,七夕情人节一般男子都会给恋人送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的

古代七夕节最常见的情人节礼物就是香囊了。我们都知道,古代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会佩戴香囊,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香囊都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做的,需要手工刺绣出来,然后再装上香料之类的填充物。因为香囊价格不高,而且又是自己亲手做的,所以说意义比较特殊,一般是七夕情人节送礼物的首选。

第二种选择就是首饰之类的,比如说好看的发簪,好看的手镯等。古代人的头发都比较长,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头发都比较长,都需要用发簪把它装饰起来,那么发簪就变成了一样非常实用的礼物。

在古代手镯是男女双方定情的信物。一般的手镯是不能随便赠送的,普通朋友之间是不能赠送手镯的,只有是男女双方定情的时候才需要送手镯

第三种礼物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梳子了。因为在古代梳子是一种最常用的东西,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每天都需要用梳子梳头发。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出嫁之前都要由家人来给自己梳头发。所以说梳子也是情人节必选礼物之一。

第四种礼物就是手绢或者是汗巾。在古代女性会在手绢上绣上自己的闺蜜,或者是绣上一些美好的寓意,然后把绣好的手绢送给自己心爱的人。那么男性也会选择自己贴身使用的汉巾来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子。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儒白头偕老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的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的思念、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彼此之间的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的意思;

结婚是喜庆的事,亲朋好友会向新婚夫妇送上衷心的祝福。此外,参加婚礼的客人还会为新人准备结婚礼物。古代送什么当结婚礼物?古代结婚送什么礼物?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古代的结婚礼物送了什么?

梳理

在古代,客人会给新婚夫妇送梳子。因为梳子的含义非常丰富,首先是“结头发”的意思,表示夫妻双方会白头偕老。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已婚夫妇”,意思是祝新婚夫妇一生一世,白头偕老。

2镜子

镜含有圆满之意,也是古代结婚礼物中常见的物品。而且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镜子,对于新人来说非常实用。一对夫妇可以通过镜子看他们的脸,这在古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茶具

古代很多人都不是大家族,大多是普通平民。因此,在选择结婚礼物时,一般来说,实用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结婚送茶具不俗气,也不太贵。而且古代人喜欢喝茶,送茶具很实用。

古代结婚得到什么礼物?

1尺子

在古代,朋友结婚,可能会送一把尺子作为结婚礼物。因为尺子是衡量标准的重要道具,所以有衡量婚姻的寓意。而且尺子还含有幸福的意思,非常适合作为结婚礼物。

剪刀

剪刀是古代非常常见的工具,用来剪衣服。因为可以剪衣服,剪刀被人们寓意着富贵荣华的意思。送剪刀给朋友意味着祝愿对方婚姻幸福美满。

3珠宝

关系特别好的**妹结婚的话,一般都会送一些首饰,比如发夹、手链、发夹等。女人的天性就是爱美。无论是古代女性,还是现代女性,一直都对珠宝非常喜爱。

1香囊——何以至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别名香袋、花囊,用线丝缠成,多种多样香气浓郁中草药材粉末装到袋里。秦代时,年青人见爸爸妈妈老人要配戴编制香囊以表尊敬;又由于香囊是随身携带的东西,情侣中间也经常把它作为礼品互相赠予。《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了香囊,一针一线都凝固着她的情丝。有一回写麝月误解贾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怄气把已经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则是贾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出去?当韶华不会再、红雨落尽的情况下,见香囊犹见佳人,却恐怕贾宝玉已经是不忍心再看过。

2玉饰——缘何结情谊?良玉缀罗缨

“玉之美,如同谦谦君子之德。”古时候君子如玉一般,注重恭敬平和,温和悠长之爱。《周礼·玉藻》云:“谦谦君子无端,玉没去身。”《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情谊之结。”“罗缨”是古时候女子嫁人时系于腰部的五颜六色彩带,以表人会有隶属。使“结缡”变成古时候结婚的别称。

3篦梳——结发同舟,以梳为礼

在我国古代,送梳子有私订终生,白头到老之意。古时候女子嫁人前有亲人为其梳头发风俗习惯,所说“一梳梳究竟,二梳白头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既包括了亲人美好祝愿,也是有情意传送。

4簪——缘何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又被称为搔头,是古用于固定不动发冠或连冠于发的一种短针,之后特指女性插髻的饰品。《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5钗——缘何慰分离?耳背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黄金白银合做成花瓣或别的外观的发钿,连缀着固定不动发冠的多股或多股长针,应用时安插在满鬓。古时候情侣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其他风俗习惯:女子将头顶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送给另一方,一半自有,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薛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描述这类愁思。纳兰性德词中“薛宝钗拢各两走神,定为何事湿兰襟”也蕴含与自身挚爱分离出来的痛苦。

6镯子——何以至契阔?绕腕双摆脱

隋朝至宋代,女性用手镯装饰设计胳膊已很广泛,称作臂钏。初唐艺术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楚地勾勒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品牌形象。镯子古时候有很多的称呼,还称之为“摆脱”等。陶弘景在《真浩》中记叙了小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有玉摆脱。

7耳饰——何以至小小?耳里双耀眼明珠

在我国女士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用各种各样耳环耳坠打扮自己了。最开始的纪录常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唐朝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耀眼明珠”代指的便是耳饰。是不是也由于这首诗令人感觉以耳饰为证物透着悲凉?元末张惠莲哀悼前夫的《竹枝词》想来也是触景生情所作:“忆把耀眼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发朗画眉。郎今哪里妾独在,怕见奶花双蝶飞”。明末清初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环耳坠里精巧简约耳饰称之为“丁香”,将繁杂华丽耳坠称之为“络索”,他说道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8戒指——缘何道殷情?约指一双银

古时候单身女子均不带戒指,由于钻戒是订婚或定情信物,因此这一很小的证物在女子心里的份量则是最重要的。《太平广记》里说秀才李章武与华州程氏子妇相恋,临走时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戒指想思,见环重相忆。愿卿永持玩,循环系统无最终”。之后李章武再去华州,程氏子妇已优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程氏宅中。

9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被称为缠臂金,这也是一种在我国古代女人盘绕于臂装饰设计,是用黄金白银带条缠绕成螺旋式圈状。所盘圈数是多少不一,少则三圈,更多就是五圈八圈,并有草、素之分:镂刻有纹路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闻都为数道圆形,犹如配戴着好多个镯子。苏轼《寒具》中写到:“夜半秋水浓于酒,压褊美人缠臂金”。

10小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心悦君兮知不知。流传,古时候有一位男人征战,他的老婆不争朝夕倚于大山上树底下祁望。因想念塞外恋人,哭于树底下。眼泪流尽后,流出去是点点鲜红色血迹,血滴化作小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出树木,结着了一树小红豆,大家称作相思豆。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树木果子,伴着女孩心里想念,渐渐地变成了地球上美丽的鲜红色心形种籽——相思豆。

11罗帕——手持罗帕,巧笑嫣然

古时候罗帕多用以寄情,带上说不出来道不绝缠绵悱恻之意多有如此情景,一女子应对意中人,娇羞敛眉,面飞霞光,两手不知所终,便送帕于手。一些无奈,一些娇怯,几分心喜,令人疼爱之意油然而生。古书籍有星“有女子,手持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矗立于万花丛中,趁着帕角飘忽不定,眉来眼去。既掩来到漏齿难堪,又可增添一些娇美,更可在转过身之时,轻叹向那失了神男人扔下一句“呆子”,千般风韵俱之中,激起别人心里之情意,就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者绝响。

12秀发——愁丝一缕随身携带寄,妾身如泪永随

愁丝,“青”与“情”,“丝”与“思”。最开始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杂乱的头发,那就是对出远门的佳人的想念;汉乐府《羽林郎》中“两鬟何曼妙,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一定余”描述胡姬完美之美;苏轼《洞仙歌》中“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是何其的风韵;司马光一句“宝髻松松垮垮挽就,铅华淡淡的妆成”,亦曾令我羡极那般淡定从容娴静的漂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7714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