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阿里P8程序员征婚”的消息引发了微博网友的热烈讨论。 简单来说,这位只33岁年薪已达170万元的程序员希望在微博上征得自己的人生伴侣,只从事业上来看,无疑这位阿里程序员的条件属于婚恋市场的顶尖水平,况且年龄上也仍有上升空间,怎么会引起热议呢?
因为他开出的条件是这样的:1 外表身材双在线;2 211学历月收入高于1万元;3 90后江浙独生女;4 顾家。
微博网友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征婚情况下将个人条件(或者说相应的经济情况)一定程度上“明码标价”是可以接受的。其中不少还觉得年薪170万是很吸引人的条件。
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满足要求的那一类女性其实根本上追求的并不是“夫唱妇随”的婚姻生活。 说得朴实一点,这个社会议题很好地呈现了辩论双方在爱情中的金钱观——一方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配偶双方维持良好的财政状况,吃穿用度不用发愁即是婚恋的终极目标;而另一方则认为金钱并非选择伴侣的至高标准,相比之下,感情中的理解、尊重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微博两派观点水火难相容的原因在于——是否赞成在感情中金钱至上,答案相左的伴侣双方很难适应长期的共同生活。 长假出游时,我的一位朋友也因为类似的原因,主动和男友结束了不到2个月的恋爱关系。这位朋友对我表示,对方最令她无法忍受的一点是,对待金钱时的斤斤计较。
她和我“控诉”了一些“毁三观”的小细节:出行一周,顿顿带她吃路边摊、吸面条儿汤;便利店里买瓶水左挑右选,生怕多花钱;最过分的是临近旅行结束算钱时,因为是出国游,对方竟按每笔开销对应当天的实时汇率进行换算,然后进行严格地AA。这一系列的行为令都她心生厌恶。
我问她,这个矛盾真的严重到不能解决,非分手不可吗?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和他在这一点上不能合拍,就更不指望在其他事情上能和谐共处了,这属于三观不合。” 亲密关系中,为钱吵架最难对外人说,但其实很常见。人品、人格、自尊心、欲望等,人性中最原始的东西都在金钱折射下被放大。
我们面向ky粉丝做了一次调查,在收回的976份有效问卷中,1516%的回答者为男性,8473%的回答者为女性。8688%为18-30岁的成年人。4856%目前正处于亲密关系中(恋爱中和已婚)。
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1920%处在亲密关系中的参与者经常因金钱问题和伴侣产生分歧,其中,5824%起因于消费理念不同,尤其在日常支出、大件购物和出游方式等方面的分歧较大。 并且TA们表示这些分歧的确对感情造成了相对大的影响。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7363%的人会选择和在金钱观上与自己分歧较小的另一半。
不过,处在亲密关系中的参与者们中,有接近70%认为,在相处过程中,伴随消费观念的相互影响,这些分歧能够被慢慢消解掉。
而那些在金钱问题上和伴侣分歧较小的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参与者认为,消费理念的匹配、生活方式的契合以及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是减小分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比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找一个消费观接近的人、然后多多和ta讨论钱的问题,可能更为重要。) 只有一半人认为,男生应该承担相对于女生更多的经济责任。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已经有一半人已经不再这样认为了!
调查还发现,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金钱观和三观的重要程度相当,且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如果伴侣和自己在金钱观上无法达成一致,会极大地影响这段关系的亲密度。
而一个相对普遍的困扰在于,有将近一半的参与者坦言,一旦涉及到和钱有关的事,总是难以启齿,担心谈钱伤感情。 带着好奇心,我找到几位对于亲密关系中的金钱观表有明确见解的朋友,以下是他们和我分享的经历。 01:
金钱观的差异可能不分对错,但它会消耗爱
友先生,23岁,分手不久
首先,我觉得男生并没有既定责任和义务要多承担亲密关系里的开销,但社会默认规则和经济发展形态似乎“赋予”了我们这一天然的使命。
和前任谈恋爱是在大四下学期,我们是在公务员培训班认识的,她大我5岁,已经工作2年。她家境不错,但本身的赚钱能力并不强,而我当时的所有可支配“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家里的生活费。
但每月我们出去约会的开销都是我主动承担的,因为在我的观念里,主动支付这个行为还是挺重要的,更何况是为我喜欢的人,就是想表达一种态度,一种心意,我自己反正心甘情愿,还挺开心的。
可不久后我就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她喜欢买名牌包,我送不起的那种,她就刷自己的信用卡,我一直也没干涉过。有次一起吃饭,她跟我抱怨说还不上信用卡,我一时语塞,没作出及时的回应,我心里其实挺虚的。
我知道和我在一起,她的生活水平相比从前下降了许多,和围绕在她身边的追求者们相比,我的经济条件逊色不止一点点。后来,有一个礼拜我察觉她都不怎么高兴,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作用,所以无奈之下问父母开口要了钱帮她把信用卡还上,她也欣然接受了。
但事后,我觉得有一颗不好的种子在我心里、在我们之间发了芽,我开始强烈地感觉到在这段关系中,我们很难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依赖的亲密感了,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小情境里,我很难不对和钱有关的事不敏感,我越来越抗拒这种尴尬。
所以我向她坦白了自己的感受,结果得到的回应是她也表示自己无法接受和我在一起时候巨大的消费落差,而最悲哀的莫过于,即便是假设我当时已经实现经济独立,在物质需求方面,我们俩恐怕也跨越不了消费观之间的鸿沟。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两个金钱观念差异太大的人我觉得很难走到一起,它可能没有对错之分,但它很容易消耗爱。 02:
能坦然面对钱的问题,才能坦然“混”在一起
布朗尼熊,27岁,订婚
我和男朋友计划明年结婚,前段时间因为订婚彩礼的事情,经常吵架。他觉得我家礼节多,我觉得他小气心疼钱,想白娶老婆。但吵架归吵架,我们彼此都知道我们还是会结婚,还是会按时举行婚礼。
因为我们一直奉行,谈钱不伤感情。
我没钱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告诉他,我最近穷;他钱紧张的时候,我也会主动给他钱用。当然,前提是我们都知道对方有独立挣钱的能力。
再比如最近我刚买了车,但由于我不是本地户口,车就得写在他名下,当时我就当面表示自己很不开心,舍不得把财产给他,他听后并不会生气,说这样很好,很真实,表达真实的感受,彼此心里才不会有芥蒂。
而越临近婚期,他也越关注我钱花哪儿了,经常提醒我某样东西好像不太必要,或者我最近已经买了好一些,建议我可以想一想再入。这时候我会首先跟他解释为什么要买,并坦率表达自己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或过度扭曲他的用意。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一件事,就是算来算去,大家花的钱其实都是平均的,未来,不是他或者我一个人过日子,是我们一起过日子。
情侣在一起能走下去,过得和睦与否很难和物质金钱脱离关系,我认为两个人的金钱观差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三观的差异。但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三观的完美匹配一样,金钱观的一致性也需要磨合期,能首先坦然地面对这种磨合,才能坦然“混”在一起。 03:
金钱观矛盾的存在是必要的,恰恰体现着对彼此独立人格的尊重
大耳朵涂涂,30岁,恋爱中
按照职业习惯(律师),我可能会把金钱观按收入和开销比例进行一个等级上的划分。但在亲密关系中,我并不提倡这种做法。
我男朋友是名普通的工程师,薪资水平和我差不多,生活中柴米油盐类的开销,都是他主动支付,但我有一个习惯是,他如果付了1000块,那下一个1000块甚至2000块我会找机会补上,一来一回,我们都习惯于寻求一个心理上平衡的状态。实践证明,这种平衡状态的维持可以代替掉建立一致金钱观的必要性。
事实上,我跟男朋友之间的消费观完全不同,我属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自己最喜欢东西的人,哪怕十分昂贵。他就不一样,一直很稳,注重实用性和量力而行。这两种观念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调和的,他通常会觉得我买得东西太贵,我也经常diss他小气,但我们绝不会过度干涉彼此,或因此而争执不下。
到后来,我们反而发现,我的消费观能间接提高他的生活水平,他的消费行为也让我在不稳定的生活中感到安心。甚至于,我们觉得这种矛盾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这恰恰是我们尊重彼此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有时候还能从中补充自己观念上的短板。
这样看来,金钱观还是原则性问题吗?我觉得并不是。 04:
我们一致坚信,财富和爱一样意味着给予
天天爸爸,37岁,家庭主夫
今年是我做家庭主夫的第三年,也是宝贝儿子出生的第三年,三年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带孩子。家庭所有的经济收入都来自我太太。周围很多亲朋好友会好奇,我们是怎么接受这种分工的,也难免质疑我们在这种和社会主流相反的婚姻关系中的满意度。
我想谈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一致把家庭的利益排在各自利益的前面,这是个优先级取舍的问题。家庭的利益包含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后,在一段相对特殊的时期里,它要求夫妻中至少有一方需要作出更多的个人利益上的牺牲,从工作中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家里。那以我为例,我是主动要求承担这个责任的,因为我的赚钱能力没有我太太强,但在持家能力上我觉得自己的潜力却很大。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认为,赚钱能力是考量亲密关系中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证明。过去三年,我劝太太去国外深造,她因此实现了年薪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的跨越;她应酬多经常喝酒,我会去接她安全回家;平日里洗衣服做饭也大部分是我做。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我在经济上的话语权,相反,她很尊重我的意见,她曾经在自己公司的年会上公开发表感言,感谢我对于她事业无条件的支持和对家庭的付出。
那么我的踏实感则来自于,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不具备赚钱能力,而是相比从赚钱能力上获得自尊和自我认同,我们共同努力经营美满的家庭,这件事更让我满足。
而我和太太一致坚信,财富和爱一样都意味着给予。 05:
我希望我们赚钱不卑、花钱不亢
爱吃榴莲的花生,26岁,结婚2年
我们恋爱没住一起的时候,按他大男子主义+直男癌的情结,出去都是他花钱,坚决不花我的钱。同居后他主动把工资卡交给我,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我管钱。
在消费观念上,我们都比较认同:同等的经济能力匹配同等的消费观,所以很少出现俩人中有一方花钱特别多的情况。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总是对我很舍得,对自己却特别抠,从不轻易给自己花钱,婚前婚后一直如此。
但婚后半年,有一天他回家告诉我想换工作,理由是觉得目前的工作薪资有些低,我当时挺费解的,我说平时我们开销也不大,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这份工作明明是你喜欢的,做得很开心,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他告诉我说,要想在这份喜欢的工作领域取得高薪,还需要很长的学习过程,如果他任性去学了,这段时间我们就会过得比较辛苦。之前是舍不得我吃苦,以后可能还得加个孩子。
我听了以后挺心疼的。其实一直以来,我都知道他赚钱压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首先不是我们的婚姻带给他的,从小他爸爸赌博,妈妈一个人赚钱养家,这段经历让他过早地承担了金钱的压力。所以后来他还是坚持去了一份高薪很辛苦的岗位。
不过从那以后,我坚持不要他把工资交给我了,因为我不希望他在这个年纪畏手畏脚地生活,并且难以从挣钱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我想尝试改变他,从起码的经济自由开始。我希望他有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去做一点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买一双喜欢的篮球鞋。
因为,金钱观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格局,而在亲密关系中,我想我们都会更爱彼此不卑不亢的样子。 其实做这期微访谈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亲密关系和金钱观放在一讨论,我们究竟希望从或和谐或矛盾的案例中探讨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后来从大家的故事中我渐渐明白,金钱观之于亲密关系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于:相比其他社会关系,每个人人性最算计的一面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被暴露出来,进而给感情带去或多或少的伤害。
在彼此相爱、想要更进一步的大前提下,我们就会迫切想要寻求一种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的统一的金钱观。
但这件事,太难了。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金钱观是在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深深地植入在我们的成长经历里,浓缩着自我道德感、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那么,面对亲密关系中因人而异、难以调和的金钱观差异,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些什么呢?结束访谈时,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不断强化符合亲密关系下“共同利益”的信念,是最值得被提倡的一种。
谈钱是否伤感情其实没那么要紧,更要紧的是,我们是否对自己提出过要求,即在谈钱的时候依然还能把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放在心头上。
也正如访谈者提到的,金钱和爱一样,意味着给予。
以上。
布朗熊-比较面瘫、稳重、特别爱可妮兔。
可妮兔-活泼、好动、爱美、特别爱布朗熊。
故事中,在朋友的介绍下布朗熊认识了可妮兔,布朗带可妮去看**, 去吃好吃的,陪可妮逛街,做着天下男朋友会做的事。于是乎呐,可妮就觉得布朗不错,稳重踏实,爱学习,虽然不苟言笑,不过心地善良,有责任感,便开始了甜蜜的约会, 布朗也觉得可妮简单善良,可以过一辈子某一天,布朗决定向可妮求婚,要永远在一起。后来布朗经常带可妮出去旅行, 陪可妮看喜剧, 打牌,不允许可妮喝酒, 偶尔给可妮做便当,满足可妮偶尔的小虚荣, 周末一起买菜做饭, 在可妮生病,受伤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在可妮受委屈的时候,温柔地安慰她, 在可妮遇到危险的时候勇敢地保护她,累了就背着她,可妮生气的时候,布朗会及时认错, 可妮很想为布朗织条围巾,可是她不会,就帮布朗掏耳朵,在家中等待布朗出差回来, 拍照的时候怕脸大,永远躲在布朗身后, 简单的生活也需要偶尔制造一些浪漫, 布朗和可妮的快乐永远都很简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