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名的应该是:太平公主 文成公主 长平公主 平阳公主 永泰公主 大义公主 解忧公主
乌孙公主 高阳公主 宁国公主
中国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公主一览:
汉高祖刘邦 - 吕雉 鲁元公主 不详 ?—前187年 张敖 女张嫣为其弟汉惠帝皇后 |
汉文帝刘恒 窦漪 馆陶公主
刘嫖 不详 陈午 女陈娇为汉武帝皇后 昌平公主 不详 不详 周胜之 周胜之为周勃之子|汉景帝刘启 王娡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曹时
2卫青 王娡 南宫公主 不详 不详 耏申 王娡 隆虑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汉武帝刘彻 鄂邑盖长公主 不详 ?—前80年 王充 意图谋反被发觉,自杀。 夷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昭平君 昭平君为武帝姊隆虑公主之子。
卫子夫 卫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栾大 又称当利公主 卫子夫 诸邑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卫子夫 阳石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汉宣帝刘询 馆陶公主 刘施 不详 -{于永}- 宣帝长女
|汉元帝刘奭 傅昭仪 平都公主 不详 不详
颍邑公主 不详 不详 杜业 无子而薨
[编辑]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王莽 黄皇室主 不详 前9年—23年 刘衎 为汉平帝皇后
[编辑]东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南顿君刘钦 樊嫺都 湖阳公主 刘黄 不详 不详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刘元 ?—22年 邓曼 生一男三女,与三女死於乱兵当中。
樊嫺都 宁平公主 刘伯姬 不详 李通
光武帝刘秀 舞阳公主 刘义王 不详 梁松
涅阳公主 刘中礼 不详 窦固
馆陶公主 刘红夫 不详 韩光
淯阳公主 刘礼刘 不详 郭璜
郦邑公主 刘绶 ?—58年 阴丰 被丈夫阴丰杀死
汉明帝刘庄 获嘉公主 刘姬 不详 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不详 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不详 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不详
沁水公主 刘致 不详 邓乾
平皐公主 刘小姬 不详 邓藩
浚仪公主 刘仲 不详 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不详 来稜
鲁阳公主 刘臣 不详
乐平公主 刘小迎 不详
成安公主 刘小民 不详
汉章帝刘炟 武德公主 刘男 不详
平邑公主 刘王 不详 冯由
阴安公主 刘吉 不详
汉和帝刘肇 修武公主 刘保 不详
共邑公主 刘成 不详
临颍公主 刘利 不详 贾建
闻喜公主 刘兴 不详
清河王刘庆 平氏公主 刘直得 不详 来定
阴城公主 刘坚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杀死
舞阴公主 刘别得 不详 邓裦
濮阳公主 刘久长 不详 耿良
涅阳公主 刘侍男 不详 岑熙
汉顺帝刘保 舞阳公主 刘生 不详
冠军公主 刘成男 不详
汝阳公主 刘广 不详
蠡吾侯刘翼 长社公主 不详 不详 耿援
益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寇荣之子
汉桓帝刘志 阳安公主 刘华 不详 伏完 女伏寿为汉献帝皇后
颍阴公主 刘坚 不详
阳翟公主 刘修 不详
汉灵帝刘宏 万年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三国
[编辑]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魏武帝曹操 清河公主 不详 不详 夏侯茂 夏侯茂为夏侯敦之子
尹夫人 金乡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晏 与何晏为同母异父兄妹
魏文帝曹丕 甄宓 东乡公主 不详 不详
魏明帝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黄合葬做为冥婚对象
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1李韬
2任恺 三国志记载李韬因罪而死,齐长公主与三子幸免;晋书记载任恺妻为魏明帝女齐长公主。
[编辑]蜀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蜀后主刘禅 公主 不详 不详 诸葛瞻 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
[编辑]东吴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吴大帝孙权 步夫人 全公主 孙鲁班
(字大虎) 不详 1周循
2全琮 周循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孙鲁育
(字小虎) 不详 1朱据
2刘纂 遭姊全公主谮杀,女朱夫人为孙休妻。
公主 不详 不详 滕引
吴景帝孙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详 不详 朱宣
[编辑]晋朝
[编辑]西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宣帝司马懿 张春华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长陆公主 不详 不详 杜预
晋文帝司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详 不详
晋武帝司马炎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济 双目失明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甄德
荥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卢谌 未婚而卒
荥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华恒
繁昌公主 不详 不详 卫宣 离婚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敦
杨艳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新丰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阳平公主 不详 不详
万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早逝,武帝命左贵嫔为之作诔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颍川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粹
晋惠帝司马衷 贾南风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曹统 洛阳之乱时曾被掳卖为奴
贾南风 河东公主 不详 不详 孙会
贾南风 始平公主 不详 不详
贾南风 哀献皇女 不详 不详
[编辑]东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元帝司马睿 郑阿春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禕之
晋明帝司马绍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马兴男 不详 桓温
南郡悼公主 不详 不详 羊贲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刘惔
晋成帝司马衍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羡
简文帝司马昱 徐贵人 新安公主 司马道福 不详 王献之
李陵容 鄱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嘏 孙女为宋孝武帝刘骏皇后,刘宋时被改称永成君
孝武帝司马曜 晋陵公主 不详 不详 谢混 晋安帝时被迫离婚,刘宋时被改称东乡君
恭帝司马德文 褚灵媛 海盐公主 司马茂英 393年?—439年 刘义符 为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褚灵媛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南北朝
[编辑]南朝
[编辑]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宋武帝刘裕 臧爱亲 会稽公主 刘兴弟 不详 徐达之
吴兴长公主 刘荣男 不详 王偃
张夫人 义兴恭长公主 刘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详 不详 周矫
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景深 离婚
吴郡宣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为继室
始安哀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豫章康长公主 刘欣男 ?—464年 1徐乔
2何瑀
宋文帝刘义隆 袁齐妫 东阳献公主 刘英娥 不详 王僧绰 长女
蒋美人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赵倩 第四女。与兄始兴王刘浚私通,和赵倩离婚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谢纬 第五女。其子为著名诗人谢朓
临川长公主 刘英媛 不详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狱后离婚
琅邪贞长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授
南郡献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渊 褚渊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齐称巴西主
庐江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澄 褚澄为褚湛之与吴郡公主之子
淮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江凭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刘英媚 不详 1何迈
2刘子业 第十女。先嫁何迈,后被其侄宋废帝刘子业纳为贵嫔,伪称谢氏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郗烨 梁武帝萧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齐降为松滋县君。
宋孝武帝刘骏 王宪嫄 山阴公主 刘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长女,废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死。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志 王志为王僧虔之子
临汝公主 不详 不详 江斅 江斅曾作辞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约
王宪嫄 临淮康哀公主 刘楚佩 不详 王莹
王宪嫄 皇女 刘楚琇 不详
王宪嫄 康乐公主 刘修明 不详 徐孝嗣
宋明帝刘彧 阳羡公主 不详 不详 王俭 王俭为王僧绰之子
王贞风 晋陵长公主 刘伯姒 不详
王贞风 建安长公主 刘伯媛 不详
[编辑]南朝齐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齐高帝萧道成 义兴宪公主 不详 不详 沈文和
淮南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暕
临海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彬
齐武帝萧赜 吴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观
武康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演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敬容
齐明帝萧鸾 山阴公主 不详 不详 徐况
钱唐公主 不详 不详 谢览
[编辑]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梁太祖萧顺之 张尚柔 义兴昭长公主 萧令嫕 不详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齐朝时,子王冲。
梁武帝萧衍 郗徽 永兴公主 萧玉姚 不详 殷钧
郗徽 永世公主 萧玉婉 不详 谢谟
郗徽 永康公主 萧玉嬛 不详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缵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柳偃 女柳敬言为陈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铨
安吉公主 萧玉志 不详 王实
梁简文帝萧纲 王灵宾 长山公主 萧妙挈 不详
南沙公主 不详 不详 袁宪
范淑妃 溧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溥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张希 第九女。张希为张缵之子。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交 第十一女,又称定阳公主。
梁元帝萧绎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萧含贞 不详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郑译
[编辑]南朝陈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陈武帝陈霸先 永世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藏
始兴王陈道谭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到郁
陈文帝陈蒨 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留贞臣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侯净藏
2柳盼
陈宣帝陈顼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凝
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肃
[编辑]北朝
[编辑]北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辽西公主 不详 不详 贺野千
[编辑]北齐
[编辑]北周
[编辑]相关连结
中国君主列表
中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编辑]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
柏杨编: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下)
[编辑]补充新叙内容
中国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公主一览:
[编辑]两汉
[编辑]西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汉高祖
刘邦 吕雉 鲁元公主 不详 ?—前187年 张敖 女张嫣为其弟汉惠帝皇后
汉文帝
刘恒 窦漪 馆陶公主 刘嫖 不详 陈午 女陈娇为汉武帝皇后
公主 不详 不详 周胜之 周胜之为周勃之子
汉景帝
刘启 王娡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曹时
2卫青
王娡 南宫公主 不详 不详 耏申
王娡 隆虑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汉武帝
刘彻 卫子夫 卫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栾大 又称当利公主
卫子夫 诸邑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卫子夫 阳石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李夫人 鄂邑盖长公主 ?—前80年 王充 意图谋反被发觉,自杀。
夷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昭平君 昭平君为武帝姊隆虑公主之子。
汉宣帝
刘询 馆陶公主 刘施 不详 -{于永}- 宣帝长女
汉元帝
刘奭 傅昭仪 平都公主 不详 不详
颍邑公主 不详 不详 杜业 无子而薨
[编辑]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王莽 黄皇室主 不详 前9年—23年 刘衎 为汉平帝皇后
[编辑]东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南顿君
刘钦 樊嫺都 湖阳公主 刘黄 不详 不详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刘元 ?—22年 邓曼 生一男三女,与三女死於乱兵当中。
樊嫺都 宁平公主 刘伯姬 不详 李通
光武帝
刘秀 舞阳公主 刘义王 不详 梁松
涅阳公主 刘中礼 不详 窦固
馆陶公主 刘红夫 不详 韩光
淯阳公主 刘礼刘 不详 郭璜
郦邑公主 刘绶 ?—58年 阴丰 被丈夫阴丰杀死
汉明帝
刘庄 获嘉公主 刘姬 不详 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不详 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不详 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不详
沁水公主 刘致 不详 邓乾
平皐公主 刘小姬 不详 邓藩
浚仪公主 刘仲 不详 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不详 来稜
鲁阳公主 刘臣 不详
乐平公主 刘小迎 不详
成安公主 刘小民 不详
汉章帝
刘炟 武德公主 刘男 不详
平邑公主 刘王 不详 冯由
阴安公主 刘吉 不详
汉和帝
刘肇 修武公主 刘保 不详
共邑公主 刘成 不详
临颍公主 刘利 不详 贾建
闻喜公主 刘兴 不详
清河王
刘庆 平氏公主 刘直得 不详 来定
阴城公主 刘坚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杀死
舞阴公主 刘别得 不详 邓裦
濮阳公主 刘久长 不详 耿良
涅阳公主 刘侍男 不详 岑熙
汉顺帝
刘保 舞阳公主 刘生 不详
冠军公主 刘成男 不详
汝阳公主 刘广 不详
蠡吾侯
刘翼 长社公主 不详 不详 耿援
益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寇荣之子
汉桓帝
刘志 阳安公主 刘华 不详 伏完 女伏寿为汉献帝皇后
颍阴公主 刘坚 不详
阳翟公主 刘修 不详
汉灵帝
刘宏 万年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三国
[编辑]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魏武帝
曹操 清河公主 不详 不详 夏侯茂 夏侯茂为夏侯敦之子
杜夫人 金乡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晏 与秦朗为同母异父兄妹
尹夫人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恽 与何晏为同母异父兄妹,荀恽为荀彧之子
不详 不详 曹宪 不详 刘协 《后汉书》称孝献曹皇后
不详 不详 曹节 不详 刘协 《后汉书》称献穆曹皇后,汉亡后封山阳公夫人
不详 不详 曹华 不详 刘协 汉时为贵人
不详 高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魏文帝
曹丕 甄后 东乡公主 不详 不详
魏明帝
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黄合葬做为冥婚对象
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1李韬
2任恺 三国志记载李韬因罪而死,齐长公主与三子幸免;晋书记载任恺妻为魏明帝女齐长公主。
[编辑]蜀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蜀后主刘禅 公主 不详 不详 诸葛瞻 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
[编辑]东吴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吴大帝
孙权 步夫人 全公主 孙鲁班
(字大虎) 不详 1周循
2全琮 周循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孙鲁育
(字小虎) 不详 1朱据
2刘纂 遭姊全公主谮杀,女朱夫人为孙休妻。
公主 不详 不详 滕引
吴景帝
孙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详 不详 朱宣
[编辑]晋朝
[编辑]西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宣帝
司马懿 张春华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长陆公主 不详 不详 杜预
晋文帝
司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详 不详
晋武帝司马炎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济 双目失明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甄德
荥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卢谌 未婚而卒
荥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华恒
繁昌公主 不详 不详 卫宣 离婚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敦
杨艳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新丰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阳平公主 不详 不详
万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早逝,武帝命左贵嫔为之作诔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颍川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粹
晋惠帝司马衷 贾南风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曹统 洛阳之乱时曾被掳卖为奴
贾南风 河东公主 不详 不详 孙会
贾南风 始平公主 不详 不详
贾南风 哀献皇女 不详 不详
[编辑]东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元帝司马睿 郑阿春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禕之
晋明帝司马绍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马兴男 不详 桓温
南郡悼公主 不详 不详 羊贲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刘惔
晋成帝司马衍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羡
简文帝司马昱 徐贵人 新安公主 司马道福 不详 王献之
李陵容 鄱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嘏 孙女为宋孝武帝刘骏皇后,刘宋时被改称永成君
孝武帝司马曜 晋陵公主 不详 不详 谢混 晋安帝时被迫离婚,刘宋时被改称东乡君
恭帝司马德文 褚灵媛 海盐公主 司马茂英 393年?—439年 刘义符 为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褚灵媛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南北朝
[编辑]南朝
[编辑]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宋武帝
刘裕 臧爱亲 会稽公主 刘兴弟 不详 徐达之
吴兴长公主 刘荣男 不详 王偃
张夫人 义兴恭长公主 刘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详 不详 周矫
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景深 离婚
吴郡宣公主 不详 ?—476年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为继室,生褚澄
始安哀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豫章康长公主 刘欣男 ?—464年 1徐乔
2何瑀
宋文帝
刘义隆 袁齐妫 东阳献公主 刘英娥 不详 王僧绰 长女
蒋美人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赵倩 第四女。与兄始兴王刘浚私通,和赵倩离婚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谢纬 第五女。其子为著名诗人谢朓
临川长公主 刘英媛 不详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狱后离婚
琅邪贞长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授
南郡献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渊 褚渊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齐称巴西主
庐江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澄 褚澄为褚湛之与吴郡公主之子
淮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江凭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刘英媚 不详 1何迈
2刘子业 第十女。先嫁何迈,后被其侄宋废帝刘子业纳为贵嫔,伪称谢氏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郗烨 梁武帝萧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齐降为松滋县君。
宋孝武帝
刘骏 王宪嫄 山阴公主 刘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长女,废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死。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志 王志为王僧虔之子
临汝公主 不详 不详 江斅 江斅曾作辞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约
王宪嫄 临淮康哀公主 刘楚佩 不详 王莹
王宪嫄 皇女 刘楚琇 不详
王宪嫄 康乐公主 刘修明 不详 徐孝嗣
殷淑仪 县公主 不详 ?—465年 第十二皇女,与同母兄弟刘子鸾、刘子师被前废帝杀害。
宋明帝
刘彧 阳羡公主 不详 不详 王俭 王俭为王僧绰之子
王贞风 晋陵长公主 刘伯姒 不详
王贞风 建安长公主 刘伯媛 不详
[编辑]南朝齐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齐高帝
萧道成 义兴宪公主 不详 不详 沈文和
淮南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暕
临海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彬
齐武帝
萧赜 吴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观
武康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演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敬容
齐明帝
萧鸾 山阴公主 不详 不详 徐况
钱唐公主 不详 不详 谢览
[编辑]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梁太祖萧顺之 张尚柔 义兴昭长公主 萧令嫕 不详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齐朝时,子王冲。
梁武帝
萧衍 郗徽 永兴公主 萧玉姚 不详 殷钧
郗徽 永世公主 萧玉婉 不详 谢谟
郗徽 永康公主 萧玉嬛 不详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缵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柳偃 女柳敬言为陈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铨
安吉公主 萧玉志 不详 王实
梁简文帝
萧纲 王灵宾 长山公主 萧妙挈 不详
南沙公主 不详 不详 袁宪
范淑妃 溧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溥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张希 第九女。张希为张缵之子。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交 第十一女,又称定阳公主。
梁元帝
萧绎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萧含贞 不详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郑译
[编辑]南朝陈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陈武帝
陈霸先 永世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藏
始兴王
陈道谭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到郁
陈文帝
陈蒨 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留贞臣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侯净藏
2柳盼
陈宣帝
陈顼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凝
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肃
[编辑]北朝
[编辑]北魏
[编辑]父亲可考者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辽西公主 不详 不详 贺野千
[编辑]父亲无考者
[编辑]北齐
[编辑]北周
[编辑]隋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隋武元帝
杨忠 安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窦荣定 隋文帝杨坚之姊
隋文帝
杨坚 独孤伽罗 乐平公主 杨丽华 561年—609年 宇文贇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
独孤伽罗 兰陵公主 杨阿五 573年—604年 1王奉孝
2柳述 第五女
广平公主 不详 不详 宇文静礼
襄国公主 不详 不详 李长稚
隋炀帝
杨广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宇文士及
[编辑]唐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唐世祖李昞 独孤夫人 同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裕 高祖妹,享年八十六岁。
唐高祖李渊 不详 长沙公主 不详 不详 冯少师
不详 襄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窦诞
窦皇后 平阳昭公主 不详 ?—623年 柴绍
不详 高密公主 不详 ?—655年 1长孙孝政
2段纶
不详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1赵慈景
2杨师道
不详 万春公主 不详 不详 豆卢怀让
不详 房陵公主 不详 不详 1窦奉节
2贺兰僧伽
不详 九江公主 不详 不详 执失思力
不详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乔师望
不详 南昌公主 不详 不详 苏勗
不详 安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思敬
不详 淮南公主 不详 不详 封道言
不详 真定公主 不详 不详 崔恭礼
不详 衡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阿史那社尔
不详 丹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薛万彻
不详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裴师律
不详 馆陶公主 不详 不详 崔宣庆
不详 千金公主 不详 不详 1温挺
2郑敬玄 以姑母身份,自请做武则天的女儿,并引冯小宝进宫。
不详 常乐公主 不详 ?—688年 赵瑰 高祖第七女。女为李显第一任妻子。公主与夫同遭武则天杀害,改姓「虺」。
唐太宗李世民 不详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汝南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南平公主 不详 ?—623年
不详 遂安公主 不详 ?—655年
长孙皇后 长乐公主 李丽质 不详
不详 豫章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比景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普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东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韦贵妃 临川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清河公主 李敬 不详
不详 兰陵公主 李淑 不详
不详 晋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安康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新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城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合浦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金山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晋阳公主 李明达 633年—644年 小名兕子
不详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新城公主 不详 634年—662年 1长孙诠
2韦正矩
唐高宗李治 萧淑妃 义阳公主 李下玉 不详 不详
萧淑妃 高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武则天 安定思公主 不详 654年—654年
武则天 太平公主 李令月 约665年—713年 1薛绍
2武攸暨 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唐中宗李显 不详 新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宜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定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韦皇后 长宁公主 不详 1杨慎交
2苏彦伯 不详
不详 永寿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永泰公主 李仙蕙 685年—701年 武延基
韦皇后 安乐公主 李裹儿 664年—710年 1武崇训
2武延秀
不详 成安公主 李季姜 不详 不详
唐睿宗李旦 不详 寿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諡号昭怀
不详 荆山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淮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代国公主 李华 不详 名华字华婉
不详 凉国公主 李华庄 不详 字华庄
不详 薛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鄎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金仙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玉真公主 李持盈 不详 字持盈
不详 霍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唐玄宗李隆基 不详 永穆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常芬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孝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唐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灵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武惠妃 上仙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怀思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晋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人物简介
关羽(160-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三国演义》对其评价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人物事迹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关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161-223年)闻曹操(155-220年)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182-252年)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172-217年)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传》)。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次年正月,与其子关平在建业一起为孙权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吾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祖(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羽皆是如此。
但关羽更有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能够名垂千古。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参考资料:
○厍狄士文厍狄士文是代州人。祖父厍狄干,担任过齐朝的左丞相。父亲厍狄敬,任过武卫将军、肆州刺史之职。士文生性孤傲耿直,即使是邻里至亲也没人同他很亲近的。年轻时喜欢读书。在齐朝时,他世袭为章武郡王,官职到了领军将军。周武帝平定齐朝后,太行山以东有身份的人大多出迎周朝的军队,只有士文闭门不出。周武帝认为他不同凡响,就授他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高祖称帝后,士文被授官上开府,封为湖陂县子爵,不久拜官贝州刺史。他本性清苦,不接纳公物,故家中无剩余的财物。他的儿子曾经吃了官厨中的饼子,士文知道后用枷锁套上送到狱中多日,还打了一百杖,又徒步把他送回京城。士文的仆从不敢随便出门,就是买食盐小菜也一定要到外地去买。只要出门,就贴上封条。亲戚朋友也不跟他来往,贺喜吊丧之事也不互相通问。士文执法严肃,官吏们闻知而两腿打战。于是当时路不拾遗。如果别人有小的过失,他一定会夸大事实滥用法律而加以陷害。士文入朝时,正碰上皇上大摆宴席,皇上赏赐大臣到偏房藏物之所任意拿东西。别的大臣都拿了很重的财物,只有士文口含一匹绢,两手各拿一匹。皇上问他拿得少的原因,士文说:“我口手都拿满了,再无处可拿了。”皇上认为他很特别,就另加赏物,慰劳他,让他回去。
士文回到州以后,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长吏有一尺布一升粟的隐藏,士文也严惩不贷。他一共举发一千多人,皇上就把他们发配去防守岭南。亲戚都来送别,哭泣之声传遍州境。到了岭南,遇上瘴气而死的人十个就有八九个。于是这些死者的亲属都哭骂士文。士文听了派人去捕捉,用马鞭在门前打他们,但是他们哭骂得更厉害了。有京兆人韦火昆担任贝州司马,河东人赵达担任清河县令,二人都很苛刻,只有长吏实行仁政。当时有人作歌说:“刺史像罗刹一样施暴政,司马像蝮蛇一样发怒,长吏是含笑的判官,清河县令活活地吃人。”皇上听了这事后感叹说:“士文实行暴政比猛兽还厉害。”最后因这事士文被免职。不久,士文又出任雍州长史,他对人说:“我一向执法很严,对当政者不能察颜观色,对权贵不巴结,一定会死在这个官位上。”他一到任,执法严正,不回避贵戚,宾客都不敢进他的家门,人们大都怨恨他。士文的堂妹曾是北齐的嫔妃,有姿色,齐朝被灭以后,就把她赐给了薛国公长孙览作妾。长孙览的妻子郑氏生性嫉妒,在文献皇后面前暗中说她的坏话,皇后就命令长孙览休了她。士文把这件事当作一种耻辱,不跟她相见。后来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丧期间,将士文的堂妹聘以为妻。因此,士文、唐君明都被御史所弹劾。
士文生性刚烈,在狱中几天,愤闷地死去。他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有三个儿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亲友中也没有人接纳他们。 ○崔弘度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魏国司空。父亲崔说,北周敷州刺史。弘度膂力过人,仪貌魁伟,脸上长满胡须。他生性严酷。十七岁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之为亲信,继而授他为都督,累次提拔至大都督。当时,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为蒲州刺史,让崔弘度跟着他。崔弘度曾和宇文训登楼,到了顶层,离地四五丈。俯视下面,宇文训说:“可怕。”崔弘度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一下子跳下去,到地上,一点伤都没有。宇文训因他勇武敏捷,大感惊奇。弘度后因有战功,授为仪同。随北周武帝消灭北齐,升任上开府、邺县公,赐缣纟采三千段,粮食三千石,奴婢百口,各种牲畜数以千计。随后,随汝南公宇文神举在范阳打败卢昌期。北周宣帝继位后,弘度随郧国公韦孝宽经略淮南。弘度和化政公宇文忻、司水贺娄子干到了肥口,陈国将领潘琛率兵几千来战,隔水布阵。宇文忻派崔弘度晓谕祸福,潘琛到晚上就逃走了。进攻寿阳,俘虏陈国守将吴文立,崔弘度的功劳最大。因他前后的功劳,升任上大将军,袭父爵为安平县公。尉迟迥造反,朝廷以崔弘度为行军总管,随韦孝宽讨伐他。
弘度招募长安的骁勇几百人,别为一队,所向无敌。崔弘度的妹妹此前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妻,到破邺城时,尉迟迥窘迫中跑到楼上去,弘度一直追上龙尾。尉迟迥将弯弓射他,弘度脱下兜鍪对尉迟迥说:“认得吗?今天各为国事,不得顾私情。但因我们的亲戚之情,我约束乱兵,不让侵辱你的家人。事已如此,早点为你打算吧,你还等什么呢?”尉迟迥把弓箭丢到地上,大骂大丞相杨坚,然后自杀。弘度对他弟弟弘升说:“你可取尉迟迥人头。”弘升就砍下他的人头。弘度升任上柱国。当时,凡是行军总管,照例都要封为国公。弘度没有及时杀掉尉迟迥,以至让他大骂丞相,因此弘度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开皇初,突厥进犯,弘度以行军总管身份出原州道拒敌。突厥退兵后,弘度进而屯兵灵武。一个多月后回京,授为华州刺史。他妹妹嫁给秦孝王为王妃。不久弘度升为襄州总管。弘度一向显贵,待下属很严急,动不动就打罚,官吏们连气都不敢出。听到他的声音,没有不吓得发抖的。他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盗贼绝迹。梁王萧琮来朝,皇上以崔弘度为江陵总管,镇守荆州。弘度未到,而萧琮的叔父萧岩拥众反叛,弘度追之不及。陈国人怕弘度,也不敢窥探荆州。平定陈国时,以弘度为行军总管,随秦孝王出襄阳道。
平陈后,赐他缣纟采五千段。高智慧等人造反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出泉门道,归杨素指挥。崔弘度与杨素,官阶相同,年纪又大一些,杨素每每在弘度之下。一旦归杨素指挥,弘度心里很不服气,杨素的话他大多不听。杨素也宽待、容忍他。回朝后,弘度检校原州事,仍兼任行军总管,以防备胡人。无敌而回京,皇上很礼遇他。又把他弟弟弘升的女儿嫁给河南王为王妃。仁寿中(601~604),弘度检校太府卿。他自以为一家之中有两个王妃,从未屈居人下。他每每告诫部下们说:“人要忠诚老实,不能骗人。”部下都说:“是!”后来曾经吃鳖,侍奉他的有八、九个人。弘度一一问他们说:“鳖的味道鲜美吗?”他们都怕他,都说:“鳖的味道很鲜美。”弘度大骂说:“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它味道鲜美?”每人都打八十杖。僚属、百工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的,不敢隐瞒欺骗他。当时有个叫屈突盖的,任武侯骠骑,也很苛酷。长安人有民谣说:“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宁茹三升艾,不逢屈突盖。”但是,崔弘度治家就如为官一样,子弟们老得头发都白了,他仍然动不动就毒打。他家门规矩,倒是被当时人称赞。不久,秦孝王王妃因罪被杀,河南王王妃又被废掉。崔弘度忧愤,推说有病,呆在家里。诸弟又与他分居,他更不得志。炀帝即位后,河南王被立为太子。炀帝将再立崔氏王妃,派使者到崔家府第宣读圣旨。使者到弘升家去,弘度不知道这事。使者回宫,炀帝说:“弘度有什么话?”使者说:“弘度说有病,没起床。”炀帝默然不语,这事就完了。弘度忧愤,不久死去。
○酷吏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 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教化远而刑罚近,可以 助化而不可以专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又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然则令之烦苛,吏之严酷,不能致理,百代可知。 考览前载,有时而用之矣。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汉革其风,矫枉过正。禁网疏 阔,遂漏吞舟,大奸巨猾,犯义侵礼。故刚克之吏,摧拉凶邪,一切禁奸,以救时 弊,虽垂教义,或有所取焉。高祖膺期,平一江左,四海九州,服教从义。至于威 行郡国,力折公侯,乘传赋人,探丸斫吏者,所在蔑闻焉。无曩时之弊,亦已明矣。 士文等功不足纪,才行无闻,遭遇时来,叨窃非据,肆其褊性,多行无礼,君子小 人,咸罹其毒。凡厥所莅,莫不懔然。居其下者,视之如蛇虺,过其境者,逃之如 寇仇。与人之恩,心非好善,加人之罪,事非疾恶。其所笞辱,多在无辜,察其所 为,豺狼之不若也。无禁奸除猾之志,肆残虐幼贱之心,君子恶之,故编为《酷吏 传》也。
○厍狄士文
厍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 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 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 其子常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 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 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 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 “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奸隐, 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 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 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 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 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未几,以 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 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 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 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 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 内之者。
○田式
田式,字显标,冯翊下邦人也。祖安兴,父长乐,仕魏,俱为本郡太守。式性 刚果,多武艺,拳勇绝人。周明帝时,年十八,授都督,领乡兵。后数载,拜渭南 太守,政尚严猛,吏人重足而立,无敢违法者。迁本郡太守,亲故屏迹,请托不行。 武帝闻而善之,进位仪同三司,赐爵信都县公,擢拜延州刺史。从帝平齐,以功加 上开府,徙为建州刺史,改封梁泉县公。高祖总百揆,尉迥作乱邺城,从韦孝宽击 之。以功拜大将军,进爵武山郡公。及受禅,拜襄州总管,专以立威为务。每视事 于外,必盛气以待其下,官属股栗,无敢仰视。有犯禁者,虽至亲昵,无所容贷。 其女婿京兆杜宁,自长安省之,式诫宁无出入。宁久之不得还,窃上北楼贺娄子干简介,以畅羁 思。式知之,笞宁五十。其所爱奴,尝诣式白事,有虫上其衣衿,挥袖拂去之。式 以为慢己,立棒杀之。或僚吏奸赃,部内劫盗者,无问轻重,悉禁地牢中,寝处粪 秽,令其苦毒,自非身死,终不得出。每赦书到州,式未暇读,先召狱卒,杀重囚, 然后宣示百姓。其刻暴如此。由是为上所谴,除名为百姓。式惭恚不食,妻子至其 所,辄怒,唯侍僮二人给使左右。从家中索椒,欲以自杀,家人不与。阴遣所侍僮 诣市买毒药,妻子又夺而弃之。式恚卧。其子信时为仪同,至式前流涕曰:“大人 既是朝廷旧臣,又无大过。比见公卿放辱者多矣,旋复升用,大人何能久乎?乃至 于此!”式欻然而起,抽刀斫信,信遽走避之,刃中于阈。上知之,以式为罪己之 深,复其官爵。寻拜广州总管,卒官。
○燕荣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 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 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 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 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 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 作诗以饯之。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 破丹阳贺娄子干简介,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 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 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 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 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 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 榜棰如旧。荣每巡省管内,闻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辄舍其室而*之。贪暴放纵 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 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飏 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 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 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 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有子询。
○赵仲卿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父刚,周大将军。仲卿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 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又击齐将段孝 先于姚襄城,苦战连日,破之。以功授大都督,寻典宿卫。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 同,兼赵郡太守。入为畿伯中大夫。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勣发 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 县公,邑千户。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 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 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忄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 皆称其能。迁兖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 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仲 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 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 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 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虏千余口,杂畜万计。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 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 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 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 隆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