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蓝齐儿格格与葛尔丹第一次见面在第30集。
第30集剧情简介:
为了节约开支,容妃提议后宫撙节用度,请慧妃主持此事,康熙恩准。在分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真知灼见打动了康熙和朝中大臣,姚启圣在众将士面前给施琅树立威信。李光地被绑进京,与胤禔相见。李光地称不愿做官,请辞回乡。在半途中,被蓝齐儿率众格格拦住,容妃也赶到,李光地只好回京。康熙下旨修《明史》和《康熙字典》。李光地晋见康熙,被封为特派史,处理禁海遗留问题。蓝齐儿暗中爱慕李光地,康熙点破蓝齐儿。葛尔丹进京,偶遇蓝齐儿,一下子被其美貌所吸引。索额图禀报康熙葛尔丹的使者格隆在京购买各种物资。
刘敬原文: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
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
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
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
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刘敬译文:
刘敬是齐人,汉高帝五年,他到陇西戍守边塞,经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这里。娄敬进城后就摘下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见齐人虞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上谈谈有关国家的大事。”虞将军要给他一件鲜洁的好衣服换上,娄敬说:“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于是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皇上。皇帝召娄敬进宫来见,并赐给他饭吃。
等了一会儿,皇帝就问娄敬要谈什么大事,娄敬便劝说皇帝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是要和周朝比试一下兴隆吗?”皇上说:“是的。”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尧封他于邰,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豳居住。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离开豳,拄着马鞭只身移居到岐山,国内的人都争相跟着他去岐山。
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诸侯之长时,他曾妥善地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贤能之士吕望、伯夷自海边回来归附于他。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不相约而自动到孟津会盟的八百诸侯,大家都说殷纣可以讨伐了,于是就灭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辅佐他,就在洛邑营造成周城,把它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诸侯来交纳贡物赋税,道路都是均等的,这样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称王统治天下,没有德行就容易因此灭亡。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样务必用德政来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险要的自然形势,让后代君主骄奢*逸来虐待百姓。
在周朝鼎盛时期,天下和睦,四方各族心向洛邑,归附周朝,仰慕周君的道义,感念他的恩德,依附而且一起奉事周天子,不驻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战,八方大国的百姓没有不归顺臣服的,都进献贡物和赋税。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分为西周和东周两小国,天下没谁再来朝拜,周室已经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势太弱了。
如今陛下从丰邑沛县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带着他们直接投入战斗便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之险,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伤病残疾的人们欲动不能,这种情况却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我私下认为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再说秦地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之众的雄兵是可备一战的。
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又以肥袄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所说的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啊。陛下进入函谷关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与别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如果陛下进入函谷关内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击打它的后背啊。”
汉高帝撤出平城返回朝廷,韩王信逃入匈奴。这时,冒顿是匈奴的君主,军队强大,勇士有三十万,屡次侵扰北部边境。皇上对这种情况很担忧,就问刘敬对策。刘敬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的臣服汉朝了,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皇帝说:“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
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汉朝外孙就是君主。哪曾听说外孙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军队可以不出战便使匈奴逐渐臣服了。如果陛下不能派长公主去,而让皇族女子或是嫔妃假冒公主,他也会知道,就不肯尊敬亲近她,那样就没什么好处了。”
高帝听后说:“好的。”便要送大公主去匈奴。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对皇帝说:“我只有太子和一女儿,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皇帝终究不能派出大公主,便找了个宫女以大公主的名义,嫁给冒顿君主作妻子。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苏缘曰:
前二十年,余正值桃李年华,观《康熙王朝》,格格蓝齐儿,强与心爱之人分离,和亲于葛尔丹。
六载后,康熙将卒与葛尔丹交战,左为父与兄,欲攻己夫婿;右为夫婿葛尔丹,策马备战。蓝齐儿奔驰于两军之间,恳请父撤其军。
其兄告之,父亲军令已下,挡战者皆斩首。
康熙带病卧于榻前,“战”令一出,箭矢“嗖嗖”,过格格耳侧,若雨点翻飞,射向葛尔丹一族。
其母容妃,不顾康熙之命,自穹顶出奔,母女俩相拥痛哭跪于两军之间。
蓝天之下,青青之原,硝烟四起,鸟兽悲鸣,羊茅泣之。
终,蓝齐儿兄胤禔斩葛尔丹首级。蓝齐儿因而与父兄决裂。葛尔丹卒,蓝齐儿勿同母归,生死为葛尔丹,留于草原。
四方铁框前,余与蓝齐儿,同为少女心,蓝齐儿之悲痛溢屏,其泣,余辈同泣,久不平,康熙以子为棋之计不可取,弗能苟同。
而今,人到中年,视和亲之事,皆顺理成章,身为皇帝子,应以国家事为重,儿女情长事小,救国家百姓于水火,其义为大。
若余为康熙,备十二子,皆为棋,和亲至全球,箭矢熔炉,国国礼待,以地球村现之;若余为康熙子,愿为和亲之棋,以一女儿身换百姓安居,天下融和,余值矣。
叔孙通原文: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
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叔孙通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山东起兵,使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来各位博士、儒生问道:“楚地戍边的士卒攻下蕲县进入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博士以及儒生们三十多人走向前去说:“作臣子的不能聚众,聚众就是造反,这是死罪不能宽赦,希望陛下赶快发兵攻打他们。”秦二世一听就发了火,脸色顿时改了样。
这时叔孙通走向前去说:“各位儒生的话都不对。当今天下已合为一个大家,毁掉郡县城池,销熔各种兵器,向天下人昭示不再用它。何况有贤明的君主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这只是一伙盗贼行窃罢了,何足挂齿。郡官们正在搜捕他们治罪论处,不值得忧患。”
秦二世高兴地说:“好啊。”又向每个儒生问了一遍,儒生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命令监察官审查每个儒生说的话,凡说是造反的都交给官吏治罪,秦二世认为他们不该说这样的话。那些说是盗贼的都免掉职务。却赐给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服装,并授给他博士职位。叔孙通走出宫来,回到居舍,一些儒生问道:“先生说了些什么讨好话?”叔孙通说:“各位不知道啊,我几乎逃不出虎口!”于是逃离都城,到了薛县,当时薛县已经投降楚军。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再摆设酒宴大礼。
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顺便进言说:“各位弟子儒生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跟我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希望陛下授给他们官职。”高帝让他们都做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斤,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苏缘曰:
有人说,叔孙通依谄媚为官,吾视之异,危及性命之时,叔孙通能自保,顺时荐儒生,乃求生之道。
朝十月之礼盛,自此,立规于从高帝武力攻天下者,所谓“无规不成其方圆”,君是君,臣是臣,如此方能治理国家。
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礼仪缺则乱。若子与父缺礼,不孝子出之;若人与人缺礼,傲慢之心重矣。
汉高帝自匹夫起事,以武力夺得天下,是以怠慢儒生。且秦朝礼仪严苛,汉高帝弃秦礼,卒毋通。以叔孙通制之礼规,“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自此,汉朝礼规立。
第一集
晨曦未露,六岁玄烨已在冰天雪地之中,赶往蒙馆读书,但仍迟误了半个时辰,帝师魏承谟鞭责陪同玄烨念书的儿子魏东亭。顺治皇帝下旨,令众皇子廷试,并视廷试情况奖罚师徒。其实,此举乃是顺治有意向佛,挑选接位之子,并请僧人行森大师相助。玄烨在廷试中顶撞顺治,被罚站立应试。顺治爱妃鄂贵妃病危,提出想要一个孩子,顺治准备将玄烨过继给她,引起玄烨生母佟妃不满,向孝庄太后哭诉,孝庄太后决定将玄烨带在自己身边。玄烨廷试表现优异,令顺治和行森惊叹不已,被奖,并可在龙椅上睡觉。少女苏麻喇姑被孝庄太后怜爱,收在自己身边,并叫她做玄烨的姐姐,陪伴玄烨。不料,玄烨突生恶疾天花,病情危急。在行森的挑唆下,加上鄂贵妃病势加重,顺治更加坚定了皈依佛门的心意。玄烨突生天花,顺治疑是曾生过天花的苏麻喇姑所染,令宫内太监将她拉出去办了。第二集
宫内太监准备将苏麻喇姑活埋,幸亏孝庄太后赶到,加以阻止,并令苏麻喇姑出宫。顺治为鄂贵妃和玄烨病情所困,向佛之心日重,久疏朝政,令大臣万分着急。在行森的建议下,顺治为鄂贵妃举行佛法道场,宫廷内弥漫氤氲佛声。全国四方急奏高积,众大臣无奈之中,闯入道场,企图劝驾。孝庄太后也是万分悲急,令大臣改朱批为蓝批,处理朝政事务。苏麻喇姑上山采集天花良药芨芨草,在宫廷外跪站一天,终被叫进宫内。玄烨服用以后,病情开始好转。孝庄太后令佟妃送同样的药给鄂贵妃。在顺治面前,佟妃却说这药原是牛服用的,于是被顺治斥退。玄烨病愈,孝庄太后欣喜之余,说救命恩人是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又被召进宫伺候玄烨。鄂贵妃终于病逝,顺治在灵堂中决定皈依佛门。大臣索尼闯宫被阻,在大堂外大喊大叫。第三集
顺治终于给索尼开了门,并说日出之前决定归宿。众大臣遂相告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令索尼寻找行森师爷玉林秀,请他收治行森,并对宫廷防备作了安排。孝庄太后和顺治母子在挂有祖宗画像的大堂内相见,孝庄太后怒斥顺治,并向顺治跪下哀求,但顺治终无意皇位,向心佛国。孝庄太后决定毒死顺治,将准备好的毒酒递给顺治。顺治正欲喝下,被躲在门外偷听的玄烨冲进夺下。孝庄太后怕毒酒一事影响玄烨一生,将此事问玄烨,玄烨机灵作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令孝庄太后非常欣慰。孝庄太后与玉林秀相见,将皇帝在行森引诱之下想当和尚之事实情相告,玉林秀愿以佛门法规收治行森。第四集
玉林秀厉责行森,说劝诱皇帝出家,必将引起宫廷震怒,殃及佛门,但行森力辩,死不改意。顺治有意禅位玄烨,问玄烨敢不敢做皇帝,玄烨态度坚决。顺治令魏承谟拟“罪己诏”,魏承谟无奈之中只好从命。玉林秀见行森顽固到底,只好搬用佛门法规火烧行森。顺治令人给他剃度,奴才均不敢应承,苏麻喇姑站了出来,替他剃了头发。索尼等众大臣在旁监督火烧行森。行森面无惧色,一意孤行。顺治赶到现场,意欲救行森,众大臣却跪下请皇帝下旨。顺治无奈之中,只好眼睁睁看着行森被烧死。魏承谟宣读由他笔录的顺治退位的《罪己书》,众大臣力主不应该将其公之于众,孝庄太后却令加上三条罪己条文,明示天下,并公告清始祖顺治皇帝龙御归天。顺治遁入空门以后,法名行痴。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第五集
康熙即位仪式,本由帝师魏承谟司仪。但鳌拜等权臣以魏承谟是汉人为由,提议应由满人吴良辅即鳌拜的干儿子执掌,孝庄皇太后为了稳定政权局势,只好妥协,改由良辅主持皇位登基,并封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等四人为侯爵,主持朝政。公元1661年,八岁康熙正式登基。鳌拜大肆圈占土地,魏承谟上奏诉清查,康熙令索尼彻底清查,索尼则提议应以苏克沙哈主持此事。鳌拜与遏必隆等开始结党,索尼则居中观斗。鳌拜派人捕走康熙侍卫,康熙大怒。康熙命魏东亭免去陪读之职,管带鳌拜派来的新的侍卫。在朝政上,鳌拜、遏必隆等权臣借口不愿意与奸党同朝,站在大殿外拒绝入内,威逼康熙,而索尼又称病不朝,魏承谟只好称疾请退出朝政,康熙无奈准请。魏承谟退出朝政之后,鳌拜方才进入大殿,称捕走侍卫乃是因为他们在后花园内舞弄刀棒拳脚有违祖规,并已斩决。康熙震怒,鳌拜又称此等人在宫廷内散布先帝未死而是去当和尚等谣言,罪当斩杀,康熙只好愤然宣布退朝。第六集
鳌拜得寸进尺,向孝庄皇太后提议改换帝师,称魏承谟告他圈地乃是诬陷,孝庄皇太后为大局计,准鳌拜所请,同意鳌拜提议的帝师人选,但同时又要鳌拜提议魏承谟出任外省巡抚。康熙将鳌拜捕杀侍卫之事记恨在心,魏东亭终于为他寻得一个报复的机会。吴良辅为了给义父鳌拜的生日送贺礼,偷窃宫廷宝物,被康熙抓住,并以监守自盗为名,棒责吴良辅。鳌拜领来新任帝师济世拜见孝庄皇太后,却被告吴良辅被棒打,火速赶往,吴良辅已死。济世跪地请命,康熙只好称师,但对他教学不满,济世却以先帝之师要挟。孝庄提醒康熙,济世并非等闲之辈,要把他当作磨刀石,磨练自己。第七集
康熙询问济世自己才学如何,济世说只及秀才,望在两年之内达到进士水平。康熙决定匿名参加科举考试,遂勤奋攻读。考子伍次友困饿于旅店门口,被明珠相救。苏克沙哈与班布尔善相商,共同搜集鳌拜圈地证据。苏克沙哈又隐名造访伍次友和明珠,望他们在应试中关注圈地活动,以争取下层民意。鳌拜、遏必隆与苏克沙哈同时拜访索尼,企图争取这位权臣。鳌拜等权臣提出以班布尔善为科举主考,苏克沙哈则力争自己担任,并就考试展开争论。索尼居中左右为难,干脆佯装急疾突发,退出朝议,并且在家闭门不出。为了磨练康熙独立处理朝政能力,孝庄皇太后令鳌拜、遏必隆、苏克沙哈尽心辅助康熙。孝庄走后,康熙一身轻松,魏东亭则提醒他别忘了后天即是科举考试之日。鳌拜与属下权臣相议圈地一事,表示决不退让,并决定与班布尔善一起向苏克沙哈摊牌。第八集
科举应试之日,伍次友以自拟试题“论圈地乱国”最早交卷,康熙也在另室隐名应考。进土放榜以后,康熙榜上无名,万分懊丧。苏克沙哈来报,请康熙御点进士头三名,康熙始发现自己化名的卷子高中三甲,济世愧然请辞帝师。苏克沙哈拿出伍次友的卷子请康熙定夺,康熙阅毕,说要请此人为师,苏克沙哈决定奏请弹劾鳌拜圈地,及康熙提前亲政。班布尔善向鳌拜密告伍次友的卷子,鳌拜大怒,派人搜寻伍次友的下落。两人决定在朝政之日向苏克沙哈出手。济世向康熙请辞,并说自己是鳌拜派在皇帝身边的眼线,但自己从未做过违心之事。康熙决定在明日朝政除掉鳌拜之后,提前亲政,苏麻喇姑无法劝阻,连夜赶往东陵,拜见孝庄皇太后,孝庄决定即夜回京。朝政开始,索尼也被抬着进殿。苏克沙哈上奏弹劾鳌拜,鳌拜反奏弹劾苏克沙哈,形势一触即发。苏克沙哈拿出伍次友的卷子,称请民意,提出惩办鳌拜,并请班布尔善作证。班布尔善则声称鳌拜并未圈占一亩土地,众臣纷纷附议。鳌拜等权臣反戈一击,并要求捕抓伍次友。康熙赶快小声令魏东亭让伍次友躲藏起来。第九集
朝政之上,鳌拜威逼有加,康熙无力控制局势,只好逮捕苏克沙哈。孝庄皇太后回京以后,严斥康熙。鳌拜、遏必隆、班布尔善面见孝庄皇太后,故作自责。孝庄皇太后为了安抚鳌拜等权臣,下旨斩杀苏克沙哈。康熙不解,孝庄说要用苏克沙哈的头换取天下几个月的太平,并在除掉鳌拜之后,再给苏克沙哈平反。康熙以龙儿之名造访伍次友,拜伍次友为师。苏麻喇姑对伍次友颇有好感。伍次友对康熙纵论天下大事,并说目前可以扭转局势的人只有索尼。明珠在门外翻看马鞍,辨识龙儿身份。康熙与明珠在门口相遇,康熙向他道中举之喜。孝庄皇太后造访索尼,为了拉拢索尼,作主将索尼之孙女赫舍里嫁给康熙。鳌拜等人深感不安。鳌拜决定暂且退让,向孝庄皇太后贺喜。孝庄令他主持康熙婚礼大典。康熙联姻索尼,实力大增。第十集
朝政之上,索尼主张康熙亲政,鳌拜虽反对但也不敢肆意嚣张。康熙故意三辞,最后在众臣的一片拥戴声中,开始亲政理国。赫舍里回索府,索尼告戒孙女要谨慎从事。康熙与赫舍里互诉衷肠,感情开始融洽起来。索尼病情日危,康熙前往探望,索尼告诉康熙,清廷有两大隐患,一是鳌拜、二是吴三桂,应该分而治之。索尼终于病故。鳌拜又开始称病,要求设立首辅大臣,向康熙施压。鳌拜不朝,军机陷入混乱。康熙知道索尼病故,鳌拜少了一个强硬对手,急欲乘机扩展自己的权势,但康熙仍不同意封鳌拜为首辅大臣,而是每个内阁大臣为辅政大臣。退朝之后,魏东亭提醒康熙请孝庄皇太后收服鳌拜。康熙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并向几位大臣下了密旨。鳌拜和班布尔善等几位权臣也在商议对策,班布尔善提出废君另立,鳌拜认为不妥。第十一集
六人举行手迹表决,除鳌拜写的是“隐”之外,其他五人写的均是“废”,鳌拜决定废君。康熙又向伍次友求学,苏麻喇姑对伍次友日益爱慕起来,为他缝了一双新鞋。街头发生殴斗,在伍次友寓外放哨的魏东亭介入其中,被京城九门提督、人称铁丐的吴六一抓住,幸亏康熙从寓所出来看到,叫苏麻喇姑令吴六一放人。明珠向康熙跪立称奴,康熙封他为五品后补道台。康熙启用刚才街头善斗之人,成立新的贴身侍卫,以备清除鳌拜之用。康熙故意让贴身侍卫与鳌拜过招,俱败,鳌拜更加藐视。京城内外军队俱为鳌拜所掌,惟独九门提督吴六一除外。康熙决定重用吴六一,并将其身陷囹圄的义父从狱中放出。鳌拜也去拉拢吴六一。吴六一的义父被送回吴府。吴六一却主张送义父回牢房,用自己的功劳换回。鳌拜开始调防京城嫡系部队,却借遏必隆之手批复。康熙怒斥遏必隆中立自保,将他拉回自己一边。第十二集
鳌拜密探报告康熙经常与伍次友来往,班布尔善提议将康熙杀死在伍次友寓处,然后嫁祸于伍次友,此刻,康熙来访,鳌拜佯病迎出。康熙表面上对鳌拜敬重有加,称他为大清恩人,鳌拜有所心软,但班布尔善却极力怂恿,按既定目标行事。吴六一与魏东亭密商擒鳌拜之事。康熙向孝庄皇太后表白擒鳌拜决心,并劝孝庄去奉天避避风头,但孝庄不愿,对康熙鼓励有加。康熙为侍卫们喝酒壮胆。班布尔善向吴六一传鳌拜的假圣旨,企图以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吴六一调离九门提督,由自己心腹执掌。待他走后,吴六一却拿出康熙圣旨宣读,自己还将留任。康熙约鳌拜单独晋见,鳌拜思量再三,慨然前往。班布尔善居心险恶,想在康熙与鳌拜搏斗之时,冲进宫内,杀死康熙,然后嫁祸于鳌拜,企图篡位。鳌拜单独来到康熙殿前,身后重门一扇一扇关上。康熙怒斥鳌拜,侍卫与鳌拜展开血搏。班布尔善在宫外试图冲进,用巨木撞击宫门。康熙最终擒获鳌拜,鳌拜仍劝康熙退位,可以保其平安。班布尔善撞门不休。
第十三集 危急之际,吴六一率军赶到,与班布尔善展开血刃。康熙方才走出大殿,上朝。康熙令遏必隆审理鳌拜案件,并令在魏东亭身边的卧底现身,称赞魏东亭是位忠臣。康熙在荒郊野外巧遇行痴大师,行痴请康熙查看他在北方种水稻的试验,并说秋日即可收获,对康熙谆谆教诲。分别之后,苏麻喇姑说行痴重病染身,将不久于人世。康熙欲重用伍次友,伍次友却请辞离去,苏麻喇姑追上,问他为何舍她而去,伍次友述说原委。
第十四集 苏麻喇姑开门之后,却不从,孝庄皇太后也无奈,下旨给她新建一座尼姑庵,让她永久居住,带发修行。朝政之上,康熙让念朱国治上奏弹劾吴三桂之折,群臣沉默谨慎。后又让念吴三桂上奏弹劾朱国治之折,诬陷朱国治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在京郊小店,朱国治与周培公相遇,相谈甚畅,后周培公见朱国治将要披枷进京,询问原委。
第十五集 康熙来到狱中,欲杀朱国治,但说杀他并非因他诬陷吴三桂,而是为给国家争取两年稳定,以后定当给他昭雪,子孙受封,朱国治慨然赴死,康熙却下令释枷,说杀忠臣自己岂非昏君,并下旨命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以牵制和监视吴三桂。朱国治提出想启用周培公。周培公流落街头,卖字为生,并用自己老师伍次友写给康熙的推荐信的背面,给一位冤女写了诉状。吴应熊行贿索额图,请他疏通皇太后,吴应熊向孝庄表忠。孝庄皇太后提醒康熙平“三藩”不要操之过急。
第十六集 三藩正商议撤藩之事时,假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来访,鼓励“反清复明”,被吴三桂抓下,后又被吴三桂故意放走,以便利用杨起隆对付朝廷。黄敬密报杨起隆,康熙要出京。吴三桂向朝廷修书一封请辞,背后又大动军事。康熙南巡,驻扎户部尚书陈廷敬老家山西阳城皇城村。为体察民情,康熙分三路进行,在皇城村汇集。康熙召集当地文武百官训话,纵谈天下大事。魏东亭一路探得知府周云龙私通吴三桂,剥夺百姓,却被封为廉吏。康熙不知底细,也称赞周云龙为三晋楷模,并封他的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康熙询问百官,如果有人谋反,你们将会如何?康熙恩威有加,声明誓死维护疆土统一。
第十七集 康熙将错就错,令魏东亭查实情况,处死周云龙,然后再给他哀荣。王辅臣晋见康熙,康熙对他晓之以礼,并封他为山峡大将军,统领军队,他的儿子留京陪侍。康熙下旨给明珠,索额图准备庭议撤藩之事。康熙在朝廷上痛斥“三藩”之弊,“三藩”开支已占国库支出一半,“三藩”之力足可敌国,群臣纷议。赫舍里怀上龙胎,孝庄皇太后满心欢喜,吴应熊又来表忠。众臣各怀心事。索额图说应安抚吴三桂,不应撤藩,明珠、陈廷敬则力主削藩。康熙痛下决心,朝廷只准议论如何撤藩。吴应熊向孝庄皇太后陈述今天朝政就是商议如何撤藩之事,孝庄大惊,怒斥康熙。康熙痛斥南巡所见,表明“三藩”已成清朝大患。
第十八集 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内部仍有歧议。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宣读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尊旨,并处斩拒不同意撤藩之下属,还向朱国治家中送礼。周培公露宿寺庙,来到冤女卖豆腐处巧遇康熙。康熙看了冤女诉状,见背面却是伍次友对周培公的推荐信,便邀周培公到茶馆一叙。周培公向康熙跪地叩拜,表明知道康熙身份。康熙令北京府衙护送被错抓的冤女回乡申冤。明珠来报,称云南巡抚朱国治奏折已到。
第十九集 朱国治向吴三桂传达朝廷同意撤藩所用钱粮额度奏折,吴三桂交出平西大印,并称履约撤藩日期。吴三桂去信吴应熊,叫他离京回滇。吴应熊决定暂不离京,以麻痹康熙,并与杨起隆相见,捐钱资助杨起隆起事。云南奏折到京,称撤藩日期已定,康熙大悦,向孝庄皇太后报喜。黄敬向康熙吹说烟花之处明月楼如何香艳,康熙微服前往,魏东亭在近处侍卫。鸨母叫来头牌名妓紫云给康熙翩翩起舞,颇吸引康熙。周培公宫廷内遍寻康熙不着,万分着急,率兵来到街上,碰到太监小毛子,得知康熙在明月楼。康熙对紫云颇有好感。吴应熊向杨起隆点明应谋杀康熙,杨起隆称在康熙身边安插了许多密探太监,并说可以利用自己的妹妹紫云谋杀康熙。
第二十集 康熙怀疑宫内有杨起隆乱党卧底,因此故意鞭责太监小毛子,让他混入乱党卧底。吴三桂兵力对准朱国治,封锁关隘,准备起事。朱国治请钦差大臣速赴京城向康熙报告吴三桂起兵一事,自己拒绝逃逸离滇。钦差大臣装成跑马帮的,潜出云南。朱国治在家中与夫人商谈后事,表明为国慨然赴死决心。朱国治夫人自缢殉节,朱国治又杀死一对儿女,直闯吴三桂兵营,怒斥吴三桂,被血刃祭旗。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杨起隆在北方遥相策应。康熙又与被另外安置的紫云相会。在杨起隆处卧底成功的太监小毛子火速回报,说紫云要毒害康熙。
第二十一集 魏东亭紧急来到明月楼,紫云已在康熙怀里死了。小毛子报吴三桂已经反叛,康熙不信,并令其拿着他的信物去告诉杨起隆,说康熙已被毒死。赴滇钦差大臣来报,吴三桂已反,康熙大惊失色。周培公提议京城紧急戒严,以防杨起隆攻打朝廷。康熙给王辅臣下旨,令他领兵反叛,王辅臣却按兵不动,静待时局变化。周培公给康熙具体分析三藩详情,并认为王辅臣违旨,乃是观望战局发展,若吴三桂胜,则攻打朝廷,反之则挥戈南击吴三桂。朝廷将士目前战势不顺,屡被吴三桂击败。康熙自觉削藩操之过急。索额图前来进献平叛之策,说要用明珠、周培公的人头去安抚吴三桂,康熙怒斥。赫舍里难产,生下了一个龙子,康熙立他为太子,赫舍里含笑而死。
第二十二集 小毛子从牢狱逃脱。孝庄皇太后厉责康熙,要他振作起来,杨起隆乱党闯入宫内,宫内太监造反,与朝廷将士激战,威胁康熙与孝庄皇太后的安全。索额图请求康熙与孝庄皇太后暂避,孝庄皇太后临危不乱,声称平三藩是她的旨意,康熙只是遵旨行事,只要君臣同心,清廷必将永远不败。朝廷官兵与杨起隆乱党展开激战,乱党不敌,杨起隆欲自尽,被下属劝阻逃走。吴应熊被押到孝庄皇太后处,孝庄说他有罪但没有错。索额图收留一孤女,给她取名红玉,藏匿家中。
第二十三集 周培公与副将图海率军势如破竹,很快灭了察哈尔王叛军。解除朝廷危机后,又挥师西南直逼吴三桂叛军。羁留京中的王辅臣儿子王吉贞,带着康熙亲笔御信,火速面见王辅臣。康熙在信中恩威并施,并表明必胜吴三桂的信心,但王辅臣仍持观望态度。原先以为王吉贞被朝廷大炮轰死的王辅臣,见儿子平安归来,终于投向朝廷阵营。康熙见王辅臣归顺大喜,但明珠提出应节制周培公。周培公率军南下,吴三桂屡遭重创。吴三桂登基称皇,企图鼓舞士气。京城来旨,调周培公回京,把最后取胜吴三桂的机遇让给图海。经过五年奋战,康熙终于平定“三藩”。
第二十四集 康熙接到福建军情危急汇报,心中十分忧虑。康熙与病危的周培公相见。康熙向周培公坦言把他贬到盛京缘由,并说这次出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安抚蒙古各族首领,同时,想重用周培公攻打台湾。周培公称病重,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康熙御览周培公积十年之功绘就的中华全图,十分激动。周培公向康熙陈述葛尔丹之隐患,不久离开人世,康熙为周培公亡灵守夜。朝政之上,康熙要求商议台湾问题,群臣意见分歧,索额图陈述姚启圣官越做越小的原因。康熙派太监寻找姚启圣。姚启圣与太监发生争执受辱,而又依理鞭打太监。
第二十五集
康熙为了打击姚启圣的狂气,将他投进大牢,令大阿哥胤礻是前往福建前线,担任副将。姚启圣在牢内,康熙不准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得要命。康熙召集蒙古各族首领,进行安抚,群首领进言康熙剿灭葛尔丹。喀尔喀大汗力战不敌葛尔丹,临终前叮嘱女儿宝日龙梅向康熙请兵光复部族。宝日龙梅血刃冲出重围,千里迢迢奔向京城。康熙对私通葛尔丹的科尔沁部落首领恩威并用,叫他把收下的葛尔丹钱财运往京城,算是借用,又封丰腴之地与他,进行分化拉拢。胤礻是来到福建前线,急于建立军功,率军出征,起初把施琅打败。康熙收到捷报,大喜封赏,并准备把姚启圣逐出牢房回去养马。第二十六集
康熙叫姚启圣坐到自己车上。姚启圣嗜书如命,偷了康熙一本书勤读。康熙斥责姚启圣张狂,轻视满清,并表示愿意与他讨论汉族文化。姚启圣自责,称康熙是圣君,学问可比一代宗师。康熙回到京城,把书赐给姚启圣,姚启圣感动不已。姚启圣被重用以后,详列收复台湾策略,并推荐了他的学生、台湾水师主将施琅,可以进行策反重用。康熙当着姚启圣的面,将顺治皇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圣旨烧毁,并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主平台之事。台湾首领郑经与从将商议战事,施琅主张议和,而郑经却主张力在战,并对施琅掠夺东南五省税粮数目问题产生疑心。第二十七集
很悲惨。兰齐耳16岁时,康熙皇帝出于政治考虑,将兰齐耳嫁给了要求和平的敌人格尔丹。此时,初恋的兰齐尔是著名的部长李光迪。在这种情况下,兰琦儿不得不忍受痛苦和亲吻,但在适应了与格尔丹的生活后,他看着格尔丹被他的兄弟尹杀死,是父亲康熙强迫他结婚。此时,由于康熙皇帝的政治野心,兰齐尔成为了政治牺牲品。兰齐尔最终与父亲康熙决裂的原因是,他的母亲荣飞因为失宠而被康熙罚为他人刷厕所。
兰齐尔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她慈爱的父亲成了她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从被迫分居并与情人结婚,到丈夫被父亲下令杀害,最后看着母亲过着悲惨的生活,一切都由康熙来完成。虽然她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她的经历和经历,也让人感叹。康熙末年,兰切尔想到了父母的善良。他乘坐皇帝父亲留下的龙车从准噶尔返回北京,看望康熙和荣毅仁的母亲。爱女儿的老康熙送给她一个八音箱。这时,容闳公主被康熙冷落了,康熙坚持罢免太子,因为她供养着银仁二哥。兰琪儿问母亲,康熙命令荣飞穿上衣服去见她。当母女俩再次见面时,荣飞没有提及任何伤心的事情。
兰琦儿回到了北京的荣飞宫。看到宫殿破旧不堪,他注意到有一个问题。在太监李德全的暗示下,他找到了荣公主服侍的地方,惊讶地看到她的母亲在刷厕所。悲伤和愤怒,她想帮助她的母亲,但被阻止了,所以她从那时起就和她的父亲疏远了。回到皇宫后,兰琦儿在父亲面前砸碎了音乐盒。
兰切尔十几岁时,就和母亲的荣妃一起到福建老家探亲。他遇到了年轻的李广迪,李广迪要求为孤儿们下订单。从那时起,他恋爱了。回到北京后,兰切尔被命名为和硕公主,李光迪受到她的启发,决定留在朝廷。后来,李光迪在收复台湾的战争中建功立业,被提拔为省长。康熙打算在李光迪成名后嫁给兰齐儿,并给了兰齐儿一只玉兔作为暗示。到北京朝圣的卡丹一见钟情于兰切尔,向康熙求婚!康熙同意这桩婚事是为了稳定卡丹,准备积聚力量进攻和摧毁准噶尔汗国。
经康熙同意,明珠大摆60岁寿辰宴,李光地特意为他送来了两份大礼,先是康熙御赐的“亮辅良弼”四字牌匾,再是李光地弹劾明珠“贪贿坏法,结党营私”的10条罪状,一喜一悲,成为明珠最难忘的生日,也成为明珠仕途末路的开始。
当夜,倾盆大雨,深知自身难保的明珠跪在雨中向康熙请罪,康熙不忍还是召见了并给了他一碗热姜茶驱寒,随即再无话就让明珠回家了。
对于明珠来说,他知道: 对于有些事,康熙越是骂你,你就越没事;康熙越是对你关爱有加,甚至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你就越危险。
随后,张廷玉奉旨查抄了明珠家,明珠也获罪下了狱,而当因勾结朱三太子、怂恿太子造反等罪名获罪入狱的索额图在路过明珠牢房门前时,明珠揶揄地说“索相,您里面请,里面宽敞,虱子多”,说完这句话,明珠兀自苦笑和心酸地蹲下了身,一代明相,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终生被囚监狱,再无出头之日。
明珠,从与伍次友同时段赶考的一介书生,到逐步成长为权倾一时的重臣与权臣,再到被抄家打入大牢的囚犯,是他的官海沉浮史,而有这样一段上可极人臣,下可堕监狱的极尽悬殊结局的人,也注定了明珠的不一般,而他,是姚启圣、索额图,甚至是康熙,乃至整个朝堂都公认的“万花筒”。
为什么明珠是“万花筒”?重温《康熙王朝》,才懂明珠身上隐藏着三种“能力”,的确配得上“万花筒”之名,而这些能力其实也暗藏了明珠比索额图结局要好的真相。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仅仅在于他说了什么话,更在于他懂得怎么去说,而一个“懂”字,就有你想不到的深意,明珠,深“懂”。
他的懂,在于三点。
一是态度。
明珠赶考时,在客栈门口遇见了同样赶考而饿晕的伍次友,他让客栈小二熬一锅粥并将伍次友抬了进去,在得知伍次友写了汉服九问和兰草八章时,他说:“学兄真是如雷贯耳,明珠一直以为那两部大作出自前朝老儒,没想到学兄尽如此年轻,佩服佩服,今日相见,明珠三生有幸啊”,又在伍次友告诉他鳌拜圈地名不聊生住不起客栈时,他说:“伍兄,抢占你田地的是满人,可他们都是满人的败类,在下也是满人,却想拜伍兄为良师益友,伍兄,若是不嫌弃在下的身份,请受一拜”,并将伍次友住客栈的花销划在了自己账上。
在遇见落魄的伍次友这件事上,暗藏明珠的三种情绪: 怜悯、佩服和愧疚 ,救了伍次友一命,还以有愧的心理让伍次友欣然接受了住客栈的人情,一切如此顺其自然,又如此精准巧妙。
后来,明珠位极人臣,奉康熙之命收复台湾,他联合郑经伯父郑泰起兵谋反反被郑经所抓,在黑蛟崖,明珠“我生为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拒不背叛大清。
为罚被抓之过,康熙降了他两级、罚了他一年俸禄、夺了他双眼花翎;为奖表忠心之功,康熙擢升他两级,赏三眼花翎,而明珠,被康熙责罚时,他“罪该万死”,一副卑微和小心翼翼之态,被康熙奖功时,他“皇上奖功罚过,恩威分明,奴才当竭尽绵薄以报皇恩”,一副恭维和感恩戴德之态,退下站起身来,他又立刻挺直了腰板,背着手,又是一代权臣,后60岁大寿当面请示康熙是否可以摆寿时,他亦是康熙面前卑躬屈膝,转过身又是一副背手姿态。
不管明珠身居何位,也不管对方身居何位,他都懂得于人面前都要放低姿态,以放低自己暗中抬高对方,既让自己达到目的,又让对方心甘情愿、心旷神怡,懂得先放低自己,才是说话的第一步。
二是立场。
在康熙平三潘和收复台湾的问题上,朝中就如何做进行了讨论,主要分为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方阵营。
针对三藩。 索额图建议招抚,准允吴三桂偏安一隅,但明珠却谏言撤藩:
针对台湾。 索额图以蛮荒、弹丸之地建议放弃台湾,但明珠却谏言不可弃:
不管明珠的建议是否行之有效,也不管他是否与索额图本就相对立的立场,但就一个臣民而言,为臣,他抓住了康熙平三番、收台湾和决心和一国之君的立场;为民,他做到了作为大清国一员该有的民族大义,而正确的立场,才是一个人说话的底气和根基。
三是语言。
明珠第一次去招抚台湾就被抓,后康熙与郑经就台湾问题坐上谈判席,郑经坚决反对派明珠,而康熙为扬大清国威不顾固执地派了明珠与郑经的使者冯锡范谈判。
冯锡范登岸后,明珠“ 这迁界禁海害得咱们台湾缺吃少喝,可在这儿呢有酒有肉有饷银,还有父母老婆,照这样下去,两年以后台湾水师就扎在这里算了……明珠对你充满同情呀,我们不光兵勇,连带队的都是台湾海将军霹雳施琅 ”;冯锡范一再讨价还价,最后冯锡范提出可剃发,但三年之后登岸,并且登岸后将沿海五府十三县拨给台湾做粮饷之地,明珠怒道“ 贪小必然失大,玩火必然自焚,在这么讨东讨西的,已经到手的东西也会全部丧失的” ;康熙下达最后旨意,明珠让冯锡范跪着听旨“恩旨到,你应该臣服了吧”,在念完康熙准备明年8月30日之前武力收回台湾时,明珠告诉冯锡范“ 皇上连你们的末日都告诉你们了,这可真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呀,阁下您呢还是赶快回去备战吧,顺便告诉郑经,把脖子洗干净,候着 ”。
从谈判之初的心里暗示,到中间的拒不退让,再到最后霸气的回怼,明珠彰显了一个谈判之臣该有的原则和强硬,每一句话都说到要点和底线之上,不得不服。
一个人会说话,以放低自己的姿态为始,守住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为本,表达得出自己的所想为终,明珠,真的懂。
所谓看得透,就是透过外在的显现,看到内里关键的能力。
明珠看得透人。
明珠看透了索额图,所以在索额图获罪入狱拒不认罪时,是明珠给了索额图最致命的一击,让索额图认了28条罪,而为官30年,明珠更看得透跟了一辈子的主子康熙。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朝政议事上,大多数持与索额图招抚、放弃的建议,只有明珠带头坚持平三潘、收台湾;周培公与图海带着3000家奴灭了察哈尔王,又劝降了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旧部王辅臣,在对阵吴三桂必胜的情况下,是明珠提醒康熙提防周培公手握30万重兵的周培公,一旨召回了周培公;康熙第一次北征葛尔丹,大阿哥急功近利进了葛尔丹埋伏被捕,后因蓝齐儿私自放跑才救回一命,是明珠让大阿哥在康熙面前撒谎以迷路来掩盖被俘的耻辱。
平三潘、收台湾,是康熙乃一国之君要做的事,明珠支持;周培公是汉臣,图海是满臣,功劳要算准,明珠提醒;被敌俘虏,本身就是耻辱,何况是大清皇子,明珠掩盖。明珠,他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站在康熙的角度,道出了康熙心底真实的所想、所愿,他太懂康熙了。
明珠看得透事。
康熙摆驾盛京的路上,明珠看出了康熙有心事,在大阿哥那里打听到皇上出发前跟皇子们吃了饭,还收到了魏东亭转奏的福建大捷,明珠以福建缺兵少将不可能奏捷,进而就想到是台湾郑经的水师骚扰内地;明珠和郑泰联合造郑经的反反被抓,得知造反消息的施琅驱船来驰援郑经,明珠急中生智说施琅是来剿灭郑经的;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时,粮草被烧,当李光地将一个窝头送到明珠手上时,明珠就告诉李光地军营有内奸。
得知福建被台湾水师骚扰,他告诉大阿哥在皇上问起前做好应答准备;被郑经所抓,在康熙责罚他时,他说只要海霹雳施琅不被郑经所用就是大清的福气,最后施琅归降大清;粮草被烧,证据指向索额图,康熙明以为是党争,暗地里却还是将获罪关在囚车的明珠请到了暖帐。
正因为看得透,所以明珠看透所有事后,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来为自己争取当下最大的利益和以后最好的退路。
看得康熙这个人,让明珠知道什么不该做;看得透事,让明珠知道什么该做, 比起索额图凡事对着康熙的心思干,怂恿太子造反、联合朱三太子造反等不该做的做尽,明珠比索额图清醒得多。
明珠,是一个内心有情的人。
他对国,忠诚。 被郑经所抓,在黑胶崖,郑经“明珠你若投降,我免你一死”,而明珠回以“恶贼,你休想,我明珠生为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你砍吧”,也或许是郑经看到了他的忠心,并没有取他性命,后来因罪入狱后,他就着微弱的光和记忆,整理手中工部、上书房、吏部的差使,并告诉张廷玉“30年了,我天天都是万事缠身的人……我不是献媚,是闷得慌,当了一辈子的奴才,突然不当了,谁受得了呀”。
生命受到威胁时,依然不忘记作为大清子民该有的忠诚;身陷困境时,依然不忘记作为大清之臣该有的责任,而这种绝境和困境,才是对一个人心性考验最好的试金石,而我想说: 明珠虽“坏”,但对大清国,忠诚。
明珠对家人,有情。 惠妃是明珠的妹妹,在惠妃因康熙翻了她的牌却还是跑去容妃那里,儿子大阿哥受了使国的大礼因不是太子而被当众索要了回去的羞辱后,逐渐升起了本来就有的争储之心,而明珠告诉她不要在康熙面前提,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其他的事由他来做,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手中有权时,康熙派大阿哥去福建收复收复台湾,因立功心切导致整个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是明珠给当时的一把手福建总督萨木尔送了一把如意,让萨木尔担了所有的责任;大阿哥是唯一陪康熙前往盛京的阿哥,是明珠教诲让大阿哥在康熙面前要好好表现;第一次北征葛尔丹,大阿哥求功心切落入了葛尔丹的埋伏被俘,是明珠教大阿哥以迷了路在康熙面前搪塞… 在其位,尽心尽力做好大阿哥最强的后盾和老师。
手中无权落魄时,明珠深感失宠和失势的危机摆了60岁寿辰宴,大阿哥来为他祝寿,他斥责大阿哥不该来;明珠雨中向康熙下跪谢罪,在得知康熙确实要收拾他,出来时他劝大阿哥与自己划清界限;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为怕索额图暗害,康熙带上了明珠,大阿哥于心不忍给明珠送鹿肉时,明珠告诉大阿哥“凡事对你不利的事,都往舅舅身上推,舅舅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不在其位,主动担下所有罪责,只为保大阿哥。
尤其是明珠雨中向康熙请罪时,天空下着大雨,明珠一直跪在雨中等康熙召见,不一会大阿哥来了,大阿哥就陪着明珠一起跪等,而后惠妃也来了,她伤心又心疼地为明珠和大阿哥撑着伞,这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一家人。
反看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之女红玉,并让红玉主动引诱太子胤礽;在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时,他放纵胤礽与红玉厮混不理朝政而不劝阻;康熙两次亲征葛尔丹,一次因康熙感染风寒,一次因粮草紧缺,索额图两次怂恿胤礽造反,作为太子胤礽外公的索额图,比不上大阿哥胤褆的舅舅明珠。
索额图是没有底线的为己私利;明珠是还有些底线的为谋私利,根源在于索额图心中无情,明珠尚有情,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人或许并不一样的结局。
看完《康熙王朝》,我深以为: 索额图不如父亲索尼,甚至比起同样是“坏人”和对手的明珠,也不及。
明珠,虽说他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打击汉臣、好大喜功等等,但在他身上,却隐藏着极会说话、看得透和重感情的能力和特质,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对康熙的忠心和对大清国的忠诚,这些,成就了明珠的万花筒之名,也暗自让10条罪状的明珠比28条罪责的索额图,结局要更有转圜的余地。
但明珠,终究还是没有过了自己这一关,败于己手。
在获罪入狱时,明珠对张廷玉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珠有错,但明珠无罪。
或许,如此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