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谁知道文成公主嫁给了谁?,第1张

文成公主:(625-680),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据传说,16岁的文成公主迅速做进藏的高原气候调适;同时向松赞干布发起智慧挑战。

五次比试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臣禄东赞:用丝绸带穿过一块有弯弯曲曲小孔的绿松石(九曲明珠);指出一根两端一样粗的木棍的根部与梢部;分清关在一起的100匹马驹各自是100母马的哪一匹所生。

晚上召唤入似迷宫一样的大宫看戏,戏后突发安排使臣独自回归自己的住处;最后,文成公主站到300名姑娘中,让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使臣挑选。——这是藏族文化与汉文化大交流的经典瞬间。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

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唐太宗为了考察来自各族的求婚使者,出了五道难题,看谁解决得又快又好,就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的君主。结果吐蕃使者禄东赞以其聪明的才智取胜,并在300多个宫女中挑出了文成公主。

唐太宗出的五道难题是:

第一题是要用丝线穿有九曲孔眼的玉珠。其他使者都穿不过去,禄东赞把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从孔眼钻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题是让使者们各领100只羊,100坛酒,要他们在一天之内把羊宰了,剥皮鞣(rou,鞣皮是制革的一道主要工序)好,吃完羊肉喝完酒。其他使者或醉或累,只有禄东赞让自己的100名随从排成队,从容地宰了羊,边吃边喝边鞣皮子,不到一天就完成了。

第三题是分别牵来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让使者们辨别它们各自的母子关系。别的使者都搞错了。禄东赞则将马驹关了一天不给水喝,最后把马驹放入母马群,它们很快都找到了各自的母马去吃奶。

第四题是有100根一般粗的圆木,让使者们辨认出各自的根梢。别的使者都束手无策。禄东赞将圆木推进水中,结果根生梢轻,重沉轻浮,分得一清二楚。

第五题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300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中间,令使者们指认,认出者公主即可随之而去。禄东赞因为得到了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指教,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认出了

公主,完成了迎亲使命。

松赞干布几个老婆松赞干布有几个老婆

松赞干布是中国极为有名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之一,在重新统一了吐蕃王朝之后,将四分五裂的藏族进行了重新整合,让藏族呈现出一个繁荣兴盛的景象。在政治上,他建立了严格的统治机构,制定了周密的管理制度,对吐蕃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在军事上,他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军事制度,加强戍边防卫力量;在经济上,他大力发展农业,实行了独特的均田制。除此以外松赞干布还是一个不好女色的统治者,他的婚姻大多数是为政治而进行的联姻,那么松赞干布有几个老婆,她们都是谁?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一生之中共有五个老婆,有来自尼婆罗王国的尺尊公主,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以及来自吐藩内部的贵族们,她们分别是芒妃墀嘉、象雄妃勒托曼和木雅茹妃嘉姆增。松赞干布的正妻是尼婆罗王国的尺尊公主,并非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在建立了吐藩王朝之后,对内必须继续加强政权的稳固,为此他迎娶了尺尊公主为妻,借助尼婆罗的力量巩固对吐藩的统治。而后,松赞干布想与唐朝交好,并提出了求婚的请求,被唐朝皇帝拒绝后发动了战争,虽然战败但成功求娶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这门婚事不仅对两国的贸易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极大的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感情。可以说,松赞干布一生虽有五个老婆,但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在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的文成公主入藏,不仅给唐朝换回了几十年的安定生活,同时也给吐蕃族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器具,也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并且心灵手巧的文成公主还教会了当地人民如何织布做衣服。因而,也受到了松赞干布的尊敬和喜爱。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在松赞干布三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便灭掉了周围存在叛乱的部落,将青藏高原归为统一。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松赞干布,不仅才艺出众,能文能武,同时他还擅长写诗和民歌,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他十三岁那一年,他的父亲被人毒死,很多部落也开始叛变,西藏地区出现混乱,在这种形势下,松赞干布继承了父亲的位置,通过他的聪明才智,三年后叛乱被平定,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求婚。

641年,唐太宗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为了排除边境后患,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并将自己远氏宗亲江夏王的十六岁女儿李雁儿封为文成公主,入嫁西藏。文成公主自幼饱读诗书,同时信奉佛教,她入藏的同时也带去了很多唐朝的物产和种植技术,对促进吐蕃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松赞干布

吐蕃赞普(617--650),吐蕃王朝缔造者。汉文史籍称作弃宗弄赞、弃苏农或器宗弄赞。7世纪初叶,继其父囊日论赞为赞普。即位后首先平定内部贵族叛乱,既而兼并青藏高原诸部族,一举完成其祖、父所开创的统一大业,建立奴隶制政权,定都逻娑, 建宫殿于布达拉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制定一系列法律、职官、军事等制度;努力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制;积极开创文化事业,创造文字,引进佛教,开始翻译佛经。除致力于王朝内部建设外,还积极寻求建立和发展与周边部族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吐蕃政权。先迎娶尼婆罗墀尊公主入蕃,继而又与唐文成公主和亲,先后修建大昭寺、小昭寺。松赞干布还十分注重吸收汉族文化和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多次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又从汉地引进医药、数术、工艺等知识。在位期间对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加强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联系,均有重大贡献。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封其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等,并携刻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唐永徽元年(650)卒于彭域(今西藏彭波),唐朝遣使臣鲜于匡济贲资书入吐蕃吊祭。因松赞干布最早引入佛教,后世藏文史书将其与墀松德赞、墀祖德赞并称为吐蕃时期“三大法王”。关于其生卒年有异说。

文成公主(--680)

唐太宗养女。唐贞观年间(627-649),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以养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途经吐谷浑境时,受到吐谷浑河源郡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热情款待。松赞干布率群臣亲自到河源附近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接文成公主一行,他以子婿之礼谒见江复王李道宗,然后与公主一道同返逻娑,并于玛布日山(今拉萨布达拉山)专建宫室安置公主,至今布达拉宫尚保存有他们成婚洞房遗址。文成公主到拉萨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长安带去的释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亦为其亲手所栽。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兼通卜之学。入蕃时,除携带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外,还携带了大量的其他物品。同时,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也都传入吐蕃;传说她还随带工匠5500人及谷物、牲畜多种。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唐蕃关系的加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后,她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年,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深受吐蕃人民的敬爱。去世以后,其事迹在藏族地区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参考:http://postbaiducom/fkz=216882779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

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

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

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

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

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

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

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

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

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

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

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穴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

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

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

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卢,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

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卢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

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卢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

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

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

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

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

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

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

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

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

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

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

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

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

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

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

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

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

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

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 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

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

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

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

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

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

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

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

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

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

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

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

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

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

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

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

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

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

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

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

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

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

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

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

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

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

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

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

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

如神明。

弃宗弄赞(617—650),名松赞干布,朗日论赞之子,朗日论赞遇害后继位。公元629—650年在位,共21年。

松赞干布少年时受到良好教育,无论骑术和箭术等武艺都非常超群,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他常常在宴会上即席赋诗,他的诗是现存,吐蕃最早的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松赞干布十三岁那年(公元629年),他的父亲朗目论赞在一次宴会上,被人用烈性毒药毒死。随后,一些坚持落后传统的旧贵族纷纷发动叛乱,原来已被征服的周围部落苏毗、羊同等残余势力也蠢蠢欲动。尤其是苏毗旧贵族大肆进行“复国”活动,起兵向吐蕃大举进攻严重威胁吐蕃的安全。年轻的松赞干布使受命于危难之时,继承父位。

松赞干布即位后,首先稳住内部。他依靠叔父论科耳和亲信尚囊,团结笼络了一批中小贵族,取得了般自由氏的帮助,使兵源充足起来。然后先发制人,以迅猛的手段逮捕和处置了毒害父亲的旧贵族。这样,就把政治中心地区穷结和译当一带稳定住了。第二步是对付各地的叛乱者。松赞干布对他们采取了有打有拉松赞干布简介,剿抚兼行的政策,争取那些可以团结的力量。因为他富有计谋,办事周密,人们把他称为“松赞干布”,松赞是名字,“干布”既是尊号,又是“深沉莫测”的意思。公元632年,松赞干布开始出兵讨伐叛乱的地方贵族。由于将士用命,而敌方非常孤立,所以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为了吐蕃国力的发展和政治上的改革,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正如《州府元黾》云:赞府(即赞普松赞干布)年始弱冠,骁武绝人,性慷慨,有霸田蠓之志党项、白兰诸部及吐谷浑西域诸国咸畏惧之。”

这时候,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崇尚盛唐的文明,要与唐轻建立友好关系。从公元634年起,几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公元640年,他又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赴长安求婚。禄东赞是吐蕃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文家,他凭机智聪明,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设下的五道智力难题。唐太宗非常高兴,认为有这样富有才干的使臣,他的君王一定英明,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着唐太宗为她准备的丰厚嫁妆,在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陪同下松赞干布简介,从长安出发,往今天的西宁南下入藏,松赞干布带着强大的禁卫军在柏海(扎陵湖)亲自迎接,见到李道宗十分尊敬,施以子婿礼。为了表示汉藏亲如一家,他穿上唐朝赠送的汉服,对文成公主进行迎亲,随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接着,亲自护送文成公主赴逻些。一路上,吐蕃人民热情洋溢地欢迎文成公主。途径青海玉树(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时文成公主教当地人民垦田种植,发展生产,至今玉树南面的巴唐还遗存有文成公主的塑像。当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的赞唐(王后)。松干布激动地布能迎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把这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逻些为公主修建了城廓和华丽的宫室。直到今天,布达拉宫内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时的洞房遗址和他俩的塑像。

文成公主帮助吐蕃人民推行历法,教百姓利用水磨,教妇女纺织。唐朝先进的文化大大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政治上经济上也更多地受到唐轻光进制度的影响。他仿照唐轻的府兵制。推行新的军事制度,按部落大小划分三十一个千户府和四千下千户府。千户府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士兵也都有特殊的名册,记载着名字、年龄、籍贯等。这使王朝和赞普能直接有效地控制各地方的军队。

松赞干布还摹仿唐朝的制度,改革中央官制,多设宰相人数以分大相之权,宰相之下又有“宰相寮属”,相当于唐朝的各部尚书。这新的官制,产际上完全扫除旧的落后的氏制度。吐蕃虽然还处于奴隶社会。但松赞干布在自由民中施行模仿于唐朝均田制的授田制把王田和部分国家财物平分给贪穷的自由民。他还围“绿册”登记平民户口和耕地面积的方式,把土地和赋税固定下来。这是吐蕃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萌芽。

松赞干布与唐朝的关系越来越和睦密切。公元648年,唐朝使臣王玄策出使中天竺(今印度),各国使者又带着贡物随王玄策赴长安回访,途中他们遭到抢劫,避入吐蕃。松赞干布派精兵1200人、骑兵7000余人交王玄策指挥,击败了抢劫者,才得以重新登程。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高宗继位。松赞干布得知后,即刻写信给唐朝宰相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如果臣下有不忠者,我就带兵前来讨除他。”同时赠送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陈列在唐太宗灵座前。高宗见他如此诚意,加封他马宾王。

松赞干布不但对加强汉藏关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还是藏文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在松赞干布之前,吐蕃没有文字,“刻木结绳为约”。松赞干布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派十六名贵族子弟到印度求学,他们在克什米尔学习文字学。回国后,学习克什米尔。最优秀的吞米·桑布札根据对印度梵文和西域各国文字的比较研究,创立了藏文。这种文字很快得到推广,大大推动了藏文化的发展,松赞干布自己是藏文字的大力提倡者,他专心学习了四年,还号召他的大臣学习,对青年贵族更采取了强硬措施命令他们熟习。这样一来,许多吐蕃贵族都学会了用这种新文书写民间中头文学并自己创作诗歌。

松赞干布还善于从中原的唐朝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以丰富吐蕃的文化。他选派一批贵族子弟到唐朝攻读诗书,通过这些人在吐蕃传播和介绍汉族传统文化。松赞干布自己也对汉文进行研究,他专门任用精通汉文的大臣掌管和唐朝通信往来之事,还让这些书信的撰写者一起斟酌词句,比较和分析汉藏文字的不同结构。

松赞干布对汉族的绘画和建筑技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唐朝招请了不少工匠,依照唐朝的样式建造寺院,至今还在藏族流行的金顶和斗拱等建筑样式,以及色彩夺目的琉璃瓦、高檐鸱吻等雕饰便是从汉族传去的建筑样式。此外,汉族的医学、历法、史学等在松赞干布时期也受到特殊的重视。

松赞干布统治期间,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极快。吐蕃境内、广开田亩,兴修水利、沟渠纵横”、“牛羊蕃息,蹊径皆满”。与此同时,手工业、商业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文化方面,从松赞干布开始,吐蕃便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自己的历史学、书面文字和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学和寺院建筑。松赞干布对吐蕃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50年5月,松赞干布病死于逻些,终年34岁。葬于亚隆凉保陵(今地不可考)。

得到松赞干布病逝的消息,唐朝立刻派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带着盖有皇帝的玉玺的诏书,前往逻些参加吊祭仪式。

松赞干布死后,其孙弃芒论芒赞继位。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

而在这个时候,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 向唐皇求亲。

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

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

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 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扩展资料

和亲政策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和亲效果

一、经济

在经济方面,和亲过程中,缴纳聘礼、贡物、回赐及与之相关的互市等活动非常频繁,必然会促进官方贸易和双方经济的发展,

出嫁公主在和亲过程中带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匠以及农作物稻种、农业器具等,又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补充了他们单一脆弱的牧猎经济,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定居经济的转化,缩短了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间在生产生活上的差距。

而北方少数民族的畜牧经济,如养马技术和养马业等,又丰富和充实了中原地区的经济。

二、文化

在文化方面,和亲的影响是双向的,和亲公主带去的不仅是丰厚的财物,还有中原的文化影响。从个体来讲,和亲公主本人就是一个集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与一体的典型,和亲公主虽然受传统的汉文化教育,但出嫁后生活方式仍要"从胡俗"。

从中原王朝文化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看,在汉代的石刻艺术上,可以发现许多受到匈奴游牧生活题材和风格的影响的石刻,今陕西兴平县汉茂陵附近的霍去病墓前就有有关匈奴的巨型石刻,可见呼韩邪单于附汉和昭君出塞之后促进了汉匈人民之间文化上的交流和联系。

从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来看,在唐代交河公主曾向安西都护杜进宣教,说明宗教方面受到了和亲公主的影响。

三、血缘

从血缘关系、民族融合方面看,和亲公主与少数民族君王的后代,既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融合了汉族的血统,提高了人口素质;

就大方面来看,和亲过程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必然会造成平民与平民之间的联姻,因而也会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血缘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汉族同北方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四、和亲对公主本人的影响

当然,和亲本身也必会给和亲公主本人(即个体)带来的一些影响,有些和亲公主担负起民族友好使者的形象,如自愿和亲的王昭君,不但能够"从胡俗",将自己毕生致力于匈奴与汉朝的安定团结,被尊为"宁胡阏氏",而且还教导其子女也要为汉匈团结关系的稳定作出贡献。

历史作用

由和亲的历史作用来看,虽然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一、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就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二、事实上,"和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目的而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亲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就积极意义来看,这种行为不但会带来和亲双方的友好相处,也在很多时候维护了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

三、此外,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据《阙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记载,突厥伯克就曾弃去本民族称号,采用唐朝称号,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为天可汗,实行唐的法度。

评价

总之,和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此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客观的评价它。无论统治者实行和亲时的主观愿望如何,多数中原王朝同北方民族之间的和亲结果都导致了中央政权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汉族和北方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的关系。

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凡主动要求和亲者,通常都是对中原王朝的一种向往和钦慕,是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趋同,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体现,

当然对历史上的一些屈辱的、妥协的和亲,以牺牲人民生命财产为代价或引狼入室的和亲我们是应当给予反对的。

参考资料

央视网-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短剧的编演,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

3、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表演中应尽量再现历史。

2、编、导、演等活动,均应由小组合作完成。

3、可在的背景知识与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部分情节作符合历史的发挥,力求演出流畅和生动。

三、活动内容

1、教师简介“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开展形式及剧情介绍。

2、学生活动演出

(1)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2)吐蕃使者求婚。

(3)文成公主西行。

(4)文成公主在吐蕃。

3、教师总结。

4、拓展训练:(1)从五十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开始,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援助西藏的工作。“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成为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成为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强音。那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佛山市乃至于广东省有哪些援藏事迹?西藏今日的发展如何呢?

(2)目前有些分裂分子子制造种种事端,妄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大家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四、活动点评

由学生代表及听课老师组成活动评委,对汇报演出进行点评,然后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角色奖、积极参与奖。

文成公主入藏(剧本)

(老师)文成公主入藏的介绍

七世纪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唐朝,在唐太宗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了第一个盛世时期——贞观之治。同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交往频繁,和睦共处。其中青藏高原的吐蕃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友好关系,从公元634年开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唐朝,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年,唐太宗终于同意了和亲的请求,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于是文成公主在吐蕃使者和众侍从的陪同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吐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向吐蕃人民传授了耕作、纺织、建筑、医药等技术,播撒了大唐先进文化的种子,她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与吐蕃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吐蕃和大唐联姻的情景。当时文成公主的少女生活如何呢?对后来她嫁入吐蕃有何影响呢?下面请看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地点:江夏王府中的书房。人物:李雪雁(文成的闺名),李道宗(文成的父亲)

(旁白)从634年开始,吐蕃就派遣使者访问唐朝,两族开始交往。636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娶公主,被唐太宗婉拒。退朝后,江夏王李道宗来到女儿的书房,只见她在认真的研读诗书。

李道宗:雪雁,你的诗书读得如何?

雪雁:女儿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四书五经早就读烂,佛典医药也都背熟了。

李:好啊,那你就背几则来听听。

雪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泓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李:很好,有抱负,以后要继续努力。

雪雁:唉,虽然父亲有心栽培女儿,女儿也是心比天高,但朝廷不会让女流论才做官啊,那我如何能一展抱负呢?

李:雪雁,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你应该学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吧,你觉得昭君是位怎样的女子。

雪雁:王昭君?她呀,是一位深明大义、勇气非凡的奇女子,为了汉朝与匈奴的长期友好,强忍思乡之苦,远嫁到荒凉的草原之上,她还把中原文化也带到匈奴,促进了匈奴的发展,确实令人佩服。父亲,为什么会提到她?

李:今日上朝,吐蕃使者向皇上请婚。你看朝廷会如何处置?

雪雁(想了想):常听父亲教诲,当今皇上视周边各部族为一家,吐蕃求赐公主,皇上为了我大唐和吐蕃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边境安定,应该会赐婚吧。

李(点头笑道):皇上虽然这次没有答应,但这只不过是为了考察吐蕃的诚意,相信吐蕃再多来几次求婚,就能成事了。唐蕃和亲,于国于民都有利,可是,吐蕃与长安相距千山万水,气候险恶,风俗又不同,皇室之中又有谁敢去呢?

雪雁(拍着胸口):女儿敢,我就想成为像王昭君那样有志向,为国效力的人,等我长大后,如果有和亲的机会,女儿肯定不会推辞。

李:好,难得你有如此抱负,那样你就要先把书读好,长大后才能有机会为国效力。

(旁白)从此,雪雁心中立下远大的志向,更刻苦地学习了,雪雁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老师)大唐与吐蕃今后的关系发展如何?吐蕃有否再次向唐朝提出赐婚的请求呢?唐蕃和亲能否实现呢?请看第二幕——吐蕃使者求婚

第二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旁白)公元640年,在吐蕃赞普大帐,松赞干布与他的大臣讨论着到大唐求婚的事

松赞干布(坐在宝座上,面露仰慕之情):现在我吐蕃是日渐强大,在邻近诸邦中也算数一数二了。不过与大唐相比,可就差得很远。大唐乃文明礼仪之大国,在科技、文化、生产诸方面都要比我们先进得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真是浩如烟海啊!

众臣齐声说:赞普说得有道理!

松赞干布(心事重重):我曾派使臣去长安向大唐请求通婚,心想这既可加强和大唐的友好交往,又能学习到中原内地先进的科技文化。可大唐皇帝拒绝了我们吐蕃的请婚要求,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

大相禄东赞(出列):依臣之见,赞普大可再派使者前往长安,以示诚意,坚持请婚。

松赞干布(点头):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这次应该派谁去,才会有成功的把握呢?

大臣甲(大声地):去大唐请婚的使者,臣以为大相禄东赞是最好不过了。

大臣乙(点头表赞同):对,大相可算得上是吐蕃最有智慧的人了。

松赞干布:好!大相,去大唐请婚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禄东赞(朝赞普拜了一拜,胸有成竹)臣当尽力而为,为赞普、为吐蕃迎得一位出色的大唐公主。

(旁白):于是禄东赞带着吐蕃赞普的拳拳诚意和大量的黄金珍宝,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参见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太宗。

(旁白)在唐朝皇宫

禄东赞(以吐蕃礼节拜见了皇帝,恭恭敬敬):臣吐蕃大相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唐太宗(春光满面,扬手示意):平身。

禄东赞(左退几步显出身后的礼物):吐蕃希望能与大唐修长久之好,这是赞普献给皇上的礼物,望皇上收下。臣此行,还带来了赞普最最真诚的请求。

唐太宗:哦?说来听听。

禄东赞:是。大唐之繁盛可谓世上少有,我们赞普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一心想效法大唐,同时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现在派臣来恳请皇上赐位公主到吐蕃与之联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唐太宗(面露难色):这个嘛……

(这时,一个侍从来到皇帝身边,与皇帝耳语了一阵)

侍从(大喊):宣各国使臣进殿。 (使臣们进殿拜见唐太宗)

使臣甲:我国可汗想迎娶大唐公主,不知皇上是否答应?

使臣乙:我国单于也想迎娶贵国公主,恳请皇上恩准。

唐太宗:朕与以往的中原帝王不同,向来不鄙视外族,对汉族和外族,朕向来是一视同仁,希望大唐和周边各部族都能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现在有五国使臣来求婚,但朕不可能一一答应。所以,朕要出五题来考考你们的智慧,再作决定。

(众使臣议论对望,侍从呈上明珠和丝线)

唐太宗(持珠):听好,第一题: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根丝线,谁能把丝线从明珠中间的小孔穿过?这明珠的小孔可是弯弯曲曲的喔!

(其他使臣都在苦思,禄东赞胸有成竹)

禄东赞:皇上,臣有办法。

唐太宗(惊奇):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禄东赞:可以捉一只蚂蚁绑上丝线,放到明珠的小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这样蚂蚁就会拖着丝线从另一端的孔里钻出来了。

唐太宗:好!不过这题太简单,再来一题。请各位随朕去御马苑吧。

(旁白)唐太宗与使臣来到御马苑,太宗命人放出100匹小马。

唐太宗(略带微笑,挥挥手):有劳各位替这些小马找回自己的妈妈。

使臣甲、乙(惊呆):这……

禄东赞:(思考片刻)这很容易,可以把小马圈在一起饿上一天。第二天,再将小马放出来,小马自然会跑到自己的妈妈身边吃奶。

唐太宗(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禄东赞大相果然聪明。

(旁白)禄东赞凭借着聪明才智又解决了余下三题,唐太宗最终决定赐婚给吐蕃。被选定前往吐蕃和亲的就是大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即李雪雁)。文成得知自己将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的消息,她定下心来,为入藏做好了细致的准备。

(老师):吐蕃使者的机智、勇敢、真诚打动了唐太宗,唐太宗终于答应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那么,文成公主在入藏的路上又会有什么传奇故事呢?松赞干布又将如何迎接大唐公主呢?请看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641年,长安城外,唐太宗为文成公主把盏饯行。

唐太宗:文成,这次和亲,除了有侍女、工匠随行外,朕替你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中,除了日常生活物品外,还有文史哲以及各种生产技术书籍和各类谷物蔬菜的种子。你这一去,大唐、吐蕃就是一家人了。希望你为我大唐与吐蕃永结友好,创立功绩,能青史垂名,万古流芳!

文成公主(雍容华贵地回礼):使两个民族世代和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儿臣谨遵父命。

侍从呈上两面黄铜宝镜——日月镜。

唐太宗(手指着镜子):好,朕再赐你日月镜,想念大唐时,可拿出来照一照,它可照见到长安城。

文成公主(接过镜子):谢父皇。

(旁白)在送行乐中,文成公主依依不舍地拜别亲人,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一路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后来,到达了唐蕃边境。

(旁白)文成公主抬头向西望去,草原空旷,杳无人迹,多么冷清。拿出日月宝镜,向东照一照,眼前呈现了长安繁华热闹的景象。

文成公主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大局,她忍痛扔掉了日月宝镜。

(旁白)随着两面宝镜落地,变成了两座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称这两座山为日月山。

文成公主:“天下河水尽向东,唯我一人向西行”。

侍女:公主,你看,河水忽然向西流去了。

(旁白)这就是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

侍女问文成公主:公主,你把日月宝镜扔了,难道你不想家吗?

文成公主:能不想家吗?可是一想到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大局,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旁白)就这样,文成公主一行进入了吐蕃境内;在吐蕃柏海,有一群平民闲谈……

甲:咦,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啊?

乙:你不知道吗?今天是我国赞普迎娶大唐公主的大好日子。

丙:噢,对了,赞普为了我们能够和大唐友好相处,曾几次向大唐求婚,今天终于达成所愿了。

甲:听说赞普娶的是文成公主。

乙:不要说了,他们走过来了。

(旁白):禄东赞领着文成公主、江夏王等人来到松赞干布面前。

禄东赞:臣见过赞普。公主、江夏王,这就是我国的赞普。

松赞干布(点点头):各位一路辛苦了。

江夏王:劳驾附马前来迎接。

松赞干布:(感激地说)不要紧,我得多谢江夏王将公主护送到此。

江夏王:既然附马到此,臣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臣这就回去复命了。

松赞干布:请代我向大唐陛下问好。

公主:赞普,你看这里草原空旷,白云朵朵,景色真美啊!

松赞干布:公主,这里哪比得上大唐长安的繁荣,这里有的只是高原、雪山、草地,公主来这里可以说是屈尊了。

公主:(眺望远方)赞普,高原、雪山、草地正是这里的独特风景,我千千迢迢来这里是为了促进大唐与吐蕃的友好相处。让我们为唐蕃的友好相处和吐蕃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一起努力吧!

松赞干布:公主,我在这里代表吐蕃人们谢谢你。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旁白):即布达拉宫的前身。

公主:(高兴地说)多谢赞普的厚爱。

(旁白)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柏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全吐蕃的人们都沉浸在赞普和公主成亲的快乐之中,大婚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继续西行,又经过漫长的旅行,他们安抵拉萨,拉萨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公主的到来。

(老师):文成公主在西行的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远万里来到了吐蕃,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有哪些方面呢?下面请看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旁白)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帐篷里对话

文成公主:赞普,你看吐蕃人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狂风暴雨,那该多难受!你们为什么不建造房屋来住呢?

松赞干布:(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造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笑)哦!没关系,我带来了一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

(侍女将书呈上,公主接过书交给松赞干布)另外,我还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干布:(高兴地翻开几页看了看,交与侍从)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们就能住进房屋,不怕狂风暴雨了,多谢公主!

(大臣急冲冲进入)

大臣:(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唉!

松赞干布:(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干布:(沉思一会)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点头)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们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并开通沟渠,这样就能防止田地被淹,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松赞干布:(想了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

(对大臣)说: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见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派人带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如何?

松赞干布: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皇帝是开明君主,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一定会十分高兴的!

松赞干布: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

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干布: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成功求亲的也是禄大相

(松赞对侍从说)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甲:遵旨!(退下)

侍从甲:宣禄大相进见。

禄东赞:赞普,臣有礼了!

松赞干布: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你带一些贵族子弟到大唐去学习,你可愿往?

禄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退下)

公主:赞普,希望这些贵族子弟学有所成,回来后能为国出力。

松赞干布:希望如此!希望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旁白)有一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一起聊天,公主忽然想到了。。。。。。。。。文成公主:对了,今天,我还和几位妇女约好了,说教她们织丝绸。

松赞干布:好的,那去吧!

(旁白)文成公主带着侍女来到农家,和妇女们坐在一起。

文成公主(教人民织丝绸的样子):我们汉族的丝绸轻薄而细腻,穿起来十分舒服。大家学会了织丝绸,以后便是大热天,也不用穿如此又大又厚又重的衣服了。

吐蕃妇女(喜悦)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穿起来舒服,而且行动也方便,公主真是我们藏民的恩人啊!

公主(谦虚):这些都是我们汉族祖先创造的,我只是把他们带到这里而已,再说现在吐蕃和大唐和同为一家,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阿!

(旁白)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以后,帮助吐蕃人们学会了酿酒、纺织、建筑房屋等手工技术;也学会了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等。总之,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民很大的贡献。

这是我们上课时的课件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公主为了国家的安危做出了很大牺牲,文成公主就是个典型的人。在贞观15年,唐太宗为了守护唐朝与边疆地区的和平战役,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在很多人的心里,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后期,松赞干布为她建设了布达拉宫,两人过上了神仙眷恋一般的生活,这是人们所认为的生活。

文成公主不仅为当时两国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给西藏带来了很多东西。文成公主和亲的时候带了很多的种子,工匠、书籍等,为西藏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真实的历史除了我们课本上知道之外,还有很多课本上没有说的,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令人落泪。

公元634年,17岁的松赞干布向大唐派出使臣,非要娶一个唐朝的公主做老婆,唐太宗李世民不同意。松赞干布知道后很生气,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扬言唐朝不和亲的话,就派大军大举进攻唐朝。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首先,文成公主的晚年生活并不凄惨。文成公主早在松赞干布去世前,便与当地君臣、子民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因此就算王宫内的人待她不好,吐蕃的上下臣民也不会答应。

松赞干布害怕了,就直接撤兵,退回了吐蕃,赶快派使者携带黄金,向唐太宗李世民谢罪,并再次求婚。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边境的和平,这才勉强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刚到西藏的时候,尺尊公主可以说对文成公主并不好。因为在尺尊公主看来,这个女人就是来抢走自己的丈夫,来争宠的,所以尺尊公主想尽一切办法来为难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去世。这时候的文成公主可以说相对好过一点了。

不过第二年,松赞干布也去世了。意思就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8年的时间。还一直受到尺尊公主的排斥,意思就是说日子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这么幸福。不过仔细回想的话文成公主的名字,算的上深深地烙在了百姓同胞的心中,也印在了无数汉族同胞的脑子里,实际上,不管时间流逝的如何,文成公主都是汉藏两族人民永远的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79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