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上频频出现右图中的神徽它到底代表什么

良渚玉器上频频出现右图中的神徽它到底代表什么,第1张

刻在良渚玉器上的神徽代表了国家的神权和王权,是国家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

神徽是神权的象征,也是王权的象征,既有润泽以温的一面,也有壮烈甚至血腥的一面,而这两面,正是良渚神王之国的两张脸,也是良渚先民个性的两面。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这两面合生的一种气节。它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地文脉传承,其激发的伟大创造力令世人惊叹。

良渚玉器的雕刻可以看到三种不同方式的工艺。

1、直接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即把玉坯直接经“软玉法”处理,使玉坯表面软化,然后刻画纹饰。

2、全遮盖式

即雕刻前先把玉器表面用保护层遮盖起来,雕刻图案后再经“软玉法”处理,在一定时间内取出清洗,把线槽内白色软化玉清除掉,即成有软化图案的线条。

3、半遮盖式

这是一种减地法浅浮雕,在良渚后期玉器中有出现。玉器纹饰中阴线部位有笔画抖手小弯曲痕迹,一看就像画上去的,这是运用保护层遮盖“软玉法”所致,各槽沟深度基本一样深浅,纹饰下面平整得很,就好像现代机器制作出来似的。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主要展示良渚古文明时期及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核。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博物馆,让参观者有很好的视觉视野和见识。这里有一份详细的旅游指南给你。

营业时间

2000年7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今天,边肖提前探索花园,为您带来最新剧透!来看看吧!

园区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为城市遗址区、尧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谷口高坝区四个区域。其中,有限开放区是城市遗址的核心部分,面积为366平方公里。

走进遗址公园之前,可以在解说大厅观看视频,了解良渚古城遗址。大厅里还有移动5G设备。站在屏幕前做动作,你会瞬间穿上古装,变成“城里人”。

走进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绿树前是充满野趣的荷塘。红色和粉红色的荷花和绿色的树很漂亮。

沿着一片绿地往前走,就来到了南古城墙遗址。宽阔的草坪之间,三座塔楼拔地而起,呈“针”字形结构。这是良渚古城唯一的陆路大门。从远处看,它相当雄伟壮观。

穿过宽阔的门道,我们进入了内城区。到了水边,突然出现了一大片古朴的土**茅草屋,这是住宅和作坊区。在2015年下半年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发现了石器、玉器和骨器,半成品中还清理出陶器、各种坚果等生活垃圾,表明这里是工匠的生活居住区。

织古人分布在车间区域的两侧。他们有的在打磨制作玉器,有的在制作木制品。当他们走进这里,仿佛又回到了五千年前手工作坊的繁忙景象。为了真实还原,连这些雕像旁边的玉都是真的!

走进这些茅草屋,都有惊喜!纺织品、夯土、陀螺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古老的手工艺品。

再往深处走,就会来到城址中心地势最高的宫殿区。宫殿区包含三个由自然山脉人工建造的梯田,其中最大的是大磨角山。

沿着石阶爬上绿植覆盖的大磨角山,整个古城的美景将一览无余!考古发现,五千年前这里曾经有一个宫殿建筑群,可以算是遗址公园里最好的拍摄地。建在沼泽湿地上的良渚古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宛如一座水城。放眼全园,林木葱郁,纵横水系,还有大量水田。随处可见白鹭飞过田野,是一道美丽的水乡景观。

来到遗址公园,一定不能错过内城西北的反山陵,这里曾挖掘出著名的玉琮。为了保护遗址不受侵犯,公园在真墓坑上方80厘米,还原了1986年考古发掘的场景。陵墓遗址内散布着11座墓葬,占地约2公顷。

在陵墓的最北部,有一个地层剖面,在良渚文化层上形成了汉末文化层,顶部是现代地层。一面小小的墙,折射出整个历史文化的变迁,让人激动和感动。

那么如何参观呢?公园是要收费的。公园场地面积60元/人,观光20元/人。公园参观费有三种:参观券、优惠券和免费券。不过,有两个好消息!一、园区对余杭区户籍居民免费!其次,7月8日至7月31日,是否所有游客都可以免费游园?

入场费标准

1参观门票:80元/人(含观光票)

使用范围:适用于国内外游客。

2优惠券A:50元/人(含观光票)

使用范围:6-18岁或12m-15m儿童,有成人监护;全职underg

使用范围:70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和残疾人;浙江省离休干部;本省有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余杭区户籍居民。

4免费优惠券

使用范围:6岁以下儿童,有成人监护;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由成人监护。

电话:0571-85855300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开放坚持“预约参观、有序引导”的原则,每天预约人数不超过3000人。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入场时间为每天9:00-16:00。每个月都会有休市日(具体时间以公告为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将于7月7日上午9点上线,游客可实名预约一至七天。团体预订需提前3-5天。也就是说,最早可以在7月8日上午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为了使观众在参观遗址时能够更好地了解遗址的内涵,我们建议观众先参观良渚博物馆,再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条路线还有一条专线,每半小时和整点发车。地铁2号线良渚站到良渚博物馆再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站首班车8:30,遗址公园首班车10:00。

散落的黄泥房屋,断断续续的溪流和池塘,远山环绕的城市,高耸的宫殿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拂去历史的尘埃,拥抱中华五千年文明。

      某日,友人心血来潮提议去良渚博物院,百度简易搜索之后,勾起我心中好奇的小火苗,遂决定带上面包、葡萄、水等食物,匆匆上路,准备穿越时光的风尘,具体感悟考古的魅力,探寻良渚在千年时光流转中的光辉。

      火热奔放的心,在烈日撩拨下,愈发焦灼难耐。所幸,公路两边是大片的青草地,绿意盎然,顿感舒畅。惊喜之余,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美丽洲公园。

      一座考究的石板桥横跨于人工湖中,连接公园与良渚博物院。湖水中盛开的荷花,骄阳下争奇斗艳,绚丽无比;微风下翩翩起舞的荷叶,妩媚多姿,清新自然。醉人的美景为前来参观博物院的游客送来凉爽绿意。

      博物院,由英国设计师操刀设计,黄洞石砌成,其间穿插着三个天井式的露天庭院,似一把玉锥散落地面,粗犷、大气、厚重、简洁,呈现了良渚文化遗址的玉文化特色,落于湿地湖畔,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和。

      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常规展厅及1个临展厅,全面、立体、真实的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营造了宏伟都城,建立了早期国家,开创了辉煌的早期文明。五千年后,几代考古学家为我们重建了良渚文化的历史,各级政府为保护良渚遗址做出了积极努力,万千民众为传承良渚遗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考古带研究,以研究带保护,以保护带弘扬,以弘扬带传承,今天的良渚人开创了五位一体的良渚遗址保护模式。

      展厅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传播主题,展现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2007年确立良渚文明,到如今八十多年来,经历了从单体一直考古到遗址群考古再到都邑考古的三个发展阶段。现在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良渚古城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实物见证。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这一文化已出现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明显的阶层分化和统一的精神信仰。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外围建有大型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址。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面几人高的墙写着:神王之国,统一信仰,原始文字,早期国家、玉器文明、稻作文明、城市文明……与良渚遗址有关的词汇跃然墙面,等着你的探索发现。

      第一展厅,共分为四个单元: 人地相依、千年时空、文明基石、国之中心,讲述了一个建立在湿地上王国的崛起与发展。

      在中国长江下游,有一个古称震泽的太湖,距今五千年前后的良渚遗址位于环太湖的西南部。这里气候温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适合人居,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创造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历史舞台。

      1936年,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1939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指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个性。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顶峰,商城马家浜文化和松泽文化,下接前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方向。

      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开辟田野、种植水稻、养殖家畜,稻米成为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冶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和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已发现600多处遗址,聚落分化明显。良渚古城作为都邑,由从属性的区域中心,良渚古城与这些区域中心的关系是单方向、向外辐射的。这种单方向的政治格局,使良渚古城成为良渚文化唯一的也是最高等级的政治中心,显示早期国家的管理层级与控制秩序。

      第二展厅,分为几个单元:发现古城、 都城格局、水利文明、早期城市等,展现的是活灵活现的良渚先民劳作场景、实地截取得良渚古城墙剖面、反映莫角山营建的大型油画(油画高66米,长35米,面积达200多平方米),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复原和再现良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示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灿烂与辉煌。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度首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具有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

      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利与信仰中心,规划合理、营建考究、结构完备、工程浩大。他与周围的山体、孤丘、河网、湿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山-丘-水-城的整体格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西北区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杰作。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三重向心式结构。宫殿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土建及建筑基址,内城的王陵、作坊区、纵横水路及临水而居的江南生活模式,外城众星拱月,围合的人工营建台地上居住着村民。远郊有大型村落、祭坛墓地、环壕聚落、大规模的水稻田等。

      距今五千年前后,作为人类文明起源的几个重要区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早期城市,它们是区域内的人口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和军事中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良渚时期的农业生产已有明确的组织,管理和规划。浙江余杭茅山遗址发现了最大的良渚文化稻田,由灌溉水渠和田埂分割成长条形田块,面积1000-2000平方米不等,总面积达55000平方米(折合80余亩)。

      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玉器文明。玉器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良渚时期,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

      在玉琮、玉钺、玉璧、玉牌饰、玉三叉形器、珠串、玉匕形器等大量良渚时期的精品玉器中,蕴藏着神权、军权、王权的高度一致的信仰与集权,是良渚文化的成熟文明与早期国家的实物见证,充分彰显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时期或同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这些藏品的外观可能算不上抢眼,但它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可以对良渚文化,或者玉器的礼制有个大致的了解。除了欣赏玉器上细致繁复的花纹,也能知道不同形制的玉器的意义和地位。

    博物院通过出土的大量文物、大型油画、沙盘模型、考古小知识图解、影院视频和一些互动游戏,全方位直观的让你了解这座“良渚古国”,你能更深刻的感受良渚人农业、制陶、制玉等各种细节。良渚文化的高级物质形态和制造工艺与中原地区礼制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才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里,有太多的感触和震撼。

      国家为了降低G104国道过境交通对莫角山宫殿遗址的影响,1997年投资了24亿元重新规划了新的国道,避开了遗址区,保护了良渚古城的完整性,2016年,国家更是永久性封闭原104国道。

      莫角山宫殿区南部的池中寺发现了大量谈话稻谷堆积,面积近1000平方米,推测稻谷藏量约36万余斤。这里应该是良渚古城城内的粮食仓储区。

      反山王陵12号墓,出土的玉器,达到647件(不包括玉片和玉粒),包含良渚文化中最硕大的琮王和钺王,上面微刻有神人兽面像,显示王者唯我独尊的身份,此墓应是良渚国王。

      博物院通过科技手段,复原了一具来自余杭卞家山遗址49号墓出土的真实完整的土人骨,证实是5000年前的死于疾病的25岁左右良渚先民。

        博物院用蜡像再现了当年考古工作者发现良渚的场景,可以感知到良渚文化逐渐为人所知的过程……

      除了传统观展,观众还可前往游客中心。这里有独具良渚特色的文创产品:有模仿玉琮方圆之间的榻榻米、小茶几、玉箸、神徽像图形的衣服等,游客喜欢也可以一起买回家。

      博物院建筑内三个天井式的露天庭院,以良渚文化的代表元素玉璧为造型的装饰在水中显得很有诗意,四周的美人靠可供小憩。穿梭在这个建筑空间内已然是一种享受。博物院外的美丽洲公园,绿草茵茵,常有游人搭起帐篷野餐,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到附近的良渚文化村逛逛,再到良渚美食街吃一顿美味饭菜。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和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

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

良渚遗址发现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2、良渚博物院详细资料大全3、良渚博物馆怎么预约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

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

从2005年3月破土动工,时隔3年半,我们终于得以缓缓迈入这个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浙江省唯一专题博物院。

博物院有三个展厅。

从施昕更先生试掘良渚、到苏秉琦先生感叹“古杭州”,再到良渚古城发现,古墙古城门的复原,70年的良渚文明考古历程,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块块足以乱真的仿制还原品中,得到了如实再现。

导游**告诉我们,第一个展厅就叫“发现求真”,反山王陵突破性的发现,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的发掘,莫角山宫殿大型喷画这些文字与实物的结合就足以让你的考古知识翻番增长了。

在即将离开第一展厅的时候,你还可以在体验教室亲身感受一下考古的乐趣,跟着投影仪的显示,一步步的选择工具、挖掘地点、挖掘方法,放**般,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完成一次考古之旅。

第一展厅与第二展厅“良渚古国”之间用了一段复制的古城墙衔接,它提前告诉你,我们将进入的是一个雄伟的古城。

因为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个古国活灵活现。

瞧,有人纺织有人木作,有人制陶有人制玉,有人站在高地营建宫殿,有人顶着风雨在拉纤你仿似看到五千年前先人的生产与生活。

走在曲折的木桥上,你甚至可以俯下身来与他们窃窃私语。

数虎图像制作的良渚博物院中虚拟捕鱼项目

走吧,前面还有呢。

记得最早提起良渚,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玉琮、玉壁。

而今,一走进第三展厅“良渚文明”,我们的眼睛顿时不够使了,难怪都说良渚文明以玉为特征,钺璧琮精品的陈列,墓葬中等级培植陈列等美仑美涣的古良渚玉器带你走进的完全是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最后,你还可以看一场四维**——《古国惊梦》。

仅40个座位的展厅具有喷水、喷气、振动、音响等体验功能,是杭州目前唯一的三自由度立体**和特技影院相结合的新型影视产品。

你会随着主人公梦回良渚古国,亲身领略当时的风土人情,感受风暴、雷电、下雨、撞击、水雾等感官效果。

票大人20元,小孩10元

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这样的博物院,不仅成人会受益匪浅,孩子们也可以通过“骑乘飞鸟”、“火眼金睛”、“寻找者”、“拼图游戏”等趣味性互动游戏找到乐趣,你还可以自己动手搭建、拼接、制作各种良渚文化发现的仿制文物哦。

据悉,博物院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日(周一休馆维护),时间为9:00~17:00,免门票。

你可以通过莫干山路、新老104国道、绕城北线等到达。

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总投资一亿多元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终于大功告成,将在国庆前向公众免费开放。

这是一方来自远古的良渚天地,生活、文明、考古关于良渚的种种奥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这又是一个最最现代的文化场所,咖啡馆、育婴室时尚新鲜人,也不怕在这里找不到乐趣。

所以,这个国庆节,喜欢追求品位的你,可以试着返回5000年前,来体验一把良渚人的生活情致与远古文明;而热衷轧闹猛的你,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一下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

●温馨提醒

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怎么走?

公交:华浙广场乘坐K348路公交到良化站下车;和睦新村乘坐313路公交到良化站下车。

自驾:沿莫干山路北上,过104国道大转盘;经上塘高架上绕城公路,在良渚道口下,再经104国道,车程约30分钟。

新馆正在进行最后冲刺

良渚博物馆新馆距离老馆很近,沿莫干山路北上,过104国道大转盘,很快就能看到现代大气的新馆建筑。

进入开馆倒计时的这几天,新馆内外都在进行最后“冲刺”——馆外,一排排优雅的翠竹正在“各就各位”,瓷砖们只待扫去最后一层灰,就能露出光洁的面容;馆内奔忙的人就更多了,三步一个的保安把宝贝们看得严严实实,清洁工人正使劲把展柜抹得锃亮。

此时此刻,馆内神秘的“良渚世界”,显然更有魅力。

开阔幽静的回廊里,碧绿的水池映照着头顶一方蓝天。

一扇扇高如城墙的深棕色大木门,“吱呀”一声,悠然开启,就好像开启了一道通往远古的岁月之门——

步入高达10多米的“良渚古国”展厅,一个小小世界悠然走来。

蓝天、绿地、犁耕、捕鱼、纺织处处都是撩人的盎然生机。

负重的农家夫妇在田间耕作,由灯光和音响营造的“甘霖”簌簌落下,在田地里溅起点点泥浆;渔家夫妇用竹筐装起收获,孩子则和大闸蟹玩得正欢

从良渚古城考古现场直接“揭取”的古城墙嵌在仿制的城墙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黄土气息。

古城墙一侧延伸开来的,是一幅描摹“莫角山营建”的巨幅油画:成百上千个工匠 着上身,在旷野中劳作;不远处的炊烟袅袅中,依稀可见正在营建中的古城。

镇馆之宝即将揭开面纱

而“良渚文明”展厅则是一个宝库。

目前,良渚文化博物馆老馆已经关闭,不少展品都已经迁往新馆。

粗略地算一算,新馆目前的展品已经达到千余件,最重磅的都在这里。

来到新馆,一定不能错过良渚文化博物馆一直珍藏的镇馆之宝——“刻符玉璧”。

在国内,刻符玉璧一共只有三件,另外两件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浙江博物馆。

此前这件宝贝一直深藏库房从未现身,所以,国庆节算是它的“处女秀”。

为了保持镇馆之宝的神秘感,展厅边柜上的家伙差不多都上齐了,但刻符玉璧却迟迟不肯亮相。

“考虑到保卫等因素,刻符玉璧专门等到最后才摆上。

”保安向记者解释道。

除了镇馆之宝的首次亮相,相比老馆,新馆还增加了很多玉器、陶器、石器、漆器、木器、墓葬等藏品。

与许多博物馆的简单陈设不同,这里的展品搭配了详尽的图示、文字,藏品在哪里出土,有什么来历,全都一目了然。

比如说,反山墓地14号墓出土的玉陵展示中,就专门提到了“良渚社会玉礼制”——早在5000年前,擅长制玉的良渚人就懂得用玉制礼器来区分贵族与平民阶级。

为妈妈游客设立育婴室

作为我省目前建设最新、设施最高档的博物馆之一,在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里,可以发现很多不一般的细节。

比如说,这里指示牌和标识分别使用了中、英、韩、日四种语言,老外来到这里,也不会迷路。

而对中国观众而言,最贴心的要数一些人性化的设计。

尽管起伏转陈,但在任何展厅都找不到一个阶梯,这里的上下过渡使用的都是缓坡。

工作人员说,那是因为担心展厅灯光较暗,使用阶梯容易让观众绊倒。

新馆还专门为带着孩子来观展的年轻妈妈设立了一间育婴室。

这间育婴室约20平方米大小,里边摆放着沙发和凳子。

这是新馆力求人性化的标志——考虑到一些妈妈带着孩子来看展览,在公共场合换尿布、喂奶实在是不方便,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就舒服多了。

而因为展厅里不允许吃东西,喝饮料,新馆里特别安排了一个小小咖啡馆,逛得累了,还可以在这里喝喝咖啡、看看书。

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余杭区良渚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美丽洲”。

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个发现,让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从此声名远播。

良渚博物院详细资料大全

良渚博物院,其前身是1994年由 题写馆名并开馆的良渚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新展览馆在2005年3月动工建设,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的建筑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良渚博物院类别 :历史类,文化类地点 :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竣工时间 :2008年9月29日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简介,建筑布局,前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尾厅,馆藏文物,瑶山玉牌饰,瑶山玉匙,瑶山珠串,瑶山玉匕形器,考古科研,所获荣誉,参观信息,简介博物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功能区块。良渚博物馆建筑,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犹如玉质般浑然一体。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运用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点缀美人靠等建筑小品。 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设计理念是:雍容华贵、高雅亲和。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院成为一座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在三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发现求真”、“良渚古国”和“良渚文明”三大内容,另外在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中分隔出前厅和尾厅,作为导引和结束。建筑布局前厅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将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三千年,因此,前厅的立意:站在杭州看良渚,采取立体接平面的展览形式,突显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等重要遗址和“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现代杭州的时空关系。前厅第一展厅该展厅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地圣”为传播主题。展现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到2007年确立良渚文明约七十年间,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创新和研究创新的历程。目的是引领大家切身感受考古学家认识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确立良渚文明的考古历程。发现求真这里是惊世王陵发掘场景,采用大型墓葬背景画、视频解读、考古发掘现场复原、考古资料和工具的实物展示组合而成的方式,全方位解读反山墓地的王陵气势和至尊地位。 良渚文化的前身是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它们一脉相承,分布在太湖周围,成为长江下游最著名的考古文化区域。第二展厅活灵活现的良渚先民劳作场景、实地揭取得良渚古城墙剖面、反映莫角山建设的大型油画,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复原和再现良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示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灿烂与辉煌。良渚古国良渚时期的农业生产率比崧泽、马家浜时期有很大提高 ,使用犁耕,也暗示良渚时期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除了水稻,良渚人还以家畜饲养为主,渔猎活动为辅获取肉食资源。 农业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制陶业、玉石业、木作业为代表的各种专门手工业者。劳动分工的复杂化,分化出脑力劳动阶层与体力劳动阶层,成为良渚文明形成的重要前提。 莫角山宫殿建设工程的大型油画。油画高66米,长35米,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着力展现良渚先民建设莫角山工程的宏伟场景。第三展厅本展厅的陈列设计以器物和重要遗迹为核心,实际上是良渚博物院收藏的遗存精华所在,重点是以琮、璧、钺等大量良渚时期的精品玉器为核心,充分彰显以玉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时期或同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良渚文明尾厅五千年前的良渚繁华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一方古国与一代都城却都长埋于地下。考古学家们求索七十寒暑,带领我们穿越时间隧道,欣赏了祖先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感叹之际,我们仍有太多的谜团需要破解;游览之余,我们的保护行动依旧任重而道远。 这里是“骑乘飞鸟,遨游良渚遗址”互动项目,我们可以驾坐在飞鸟上,从良渚庙前遗址的村落一路飞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领略5000年前良渚古国的人情风貌。馆藏文物瑶山M7:34玉琮:高44、射径75、孔径64厘米 。 有大块的红褐色瑕斑。中空矮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边方形。4个角的凸块以转角为中轴,琢刻神兽纹。每个凸面仅刻一组纹饰。顶端饰2组弦纹带,象征羽冠,眼眶凸起呈椭圆形,两眼间有扇面形的额,鼻扁宽并前突。图纹左右下角均刻弧线,意为脸庞。玉琮瑶山玉牌饰瑶山M7:55玉牌饰:宽7、高39、厚042厘米。牌饰器形平面略呈三角形,底端尖弧。整器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为神兽纹。两角各对钻1个圆孔为眼,眼两侧以线切割法锼扩成弧边三角形的镂孔,组成眼眶及眼睑,边周再用阴刻线勾勒。两眼之间的额头有不规则的长条形镂孔,鼻孔为阴刻的卷云纹。鼻下端弧边十字镂孔,似是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颇似蛙爪,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更似蛙的后腿,整器又如变形的伏蛙。 瑶山三叉形器 瑶山M7:26玉三叉形器:高48、宽85、厚08厘米 。三叉形器有**瑕斑。左右两叉平齐,中叉较低,且有竖向直孔一个。一面刻纹,另一面面光素。左右两叉均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神人头戴羽冠,方形脸庞,单圈眼,嘴内阴线刻上下两排整齐的牙齿。中叉上端饰五组直向羽状纹,表示羽冠,以此象征正面神人像;下端阴线刻兽面纹,有象征性的圆眼、狮鼻和獠牙。是神人和兽面的另一种组合形式。瑶山玉匙瑶山玉匙:宽184-352、厚047厘米。玉匙白玉,仅残存柄部和勺部边缘。器扁平,侧视微凹弧。柄端略呈梯形,上有椭圆形穿孔,凹面阴刻神兽纹。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围绕穿孔阴刻卷云纹。上部图纹残损,可见1个椭圆形眼,另一眼残。其间为卷云纹组成的鼻,鼻梁竖直,鼻翼阔。横扁嘴,嘴内伸出4枚獠牙,其中内侧2枚朝上,外侧2枚冲下,内侧2枚之间还有1枚冲下的尖牙。瑶山珠串瑶山M7:136珠串:由170件单件珠组成。有灰、褐色瑕斑。腰鼓形,大小不一。珠串瑶山玉匕形器瑶山玉匕形器:器宽255-315、厚05-063厘米。匕形器白玉,断成三截,一端残,部分边缘有破损。整体为扁宽条形,侧视呈弯弧状,柄端有一扁圆形穿孔。柄端内凹面琢刻方框,内刻卷云纹。凸面近器端钻扁圆形孔。器端一侧琢刻凹缺,形似冠形器顶端凹缺之一半。考古科研1936年 西湖博物馆施昕更(1912~1939,良渚遗址最主要发现者之一)在良渚镇发现黑陶遗址,在良渚棋盘坟、荀山周围、长命桥以及钟家村等地进行三次试掘,发现良渚横圩里、金家弄、茅庵前、朱村兜等十余处遗址,出土大量黑陶与石器。良渚博物院1937年 西湖博物馆何天行出版《杭县良渚镇之石器玉黑陶》,认为良渚出土黑陶器皿上的刻纹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1938年 施昕更编著《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出版,是有关良渚文化的第一份考古报告。 1939年 梁思永在《第六届太平洋学术会志》第四辑发表〈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一文,认为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区、豫北区和杭州湾区,指出杭州湾区的良渚遗址「显示出不可忽视的确定的地域差异异于其它两区」。 1955年 良渚镇朱村兜村民在长坟挖水塘时发现大量黑陶,浙江省文管会闻讯会同浙江省博进行小规模抢救性发掘,获得大量黑陶等遗物。 1957年 浙江吴兴邱城遗址500平方米中,发现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吴越文化遗存四迭压层。 1959年 夏鼐在长江流域规画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1961年 浙江省将良渚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 对安溪苏家村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堆积。同时还调查发现黄泥口、扁担山等遗址。 1972年 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第一次发掘,共550平方米,发现马家浜早晚期、崧泽早晚期、良渚早晚期和几何印纹陶遗存四大阶段七个石器的地层迭压关系和丰富遗物,是太湖流域古文化序列中一处最典型的遗址。 1973年 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第二次发掘,在良渚文化晚期文化层中发现198号墓,出土大量玉器、陶器,是科学发掘发现的第一座良渚文化玉敛葬大墓。 1979年 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第一次发掘,出土大量玉器,是一处良渚文化显贵墓地。 1980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持续在良渚地区进行大量考古工作。 1981年 吴家埠遗址发掘,发掘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崧泽与良渚文化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共清理马家浜文化墓葬八座,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墓葬20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是良渚遗址群内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且证明遗址群范围内除了良渚文化遗址,还有更早的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遗址存在。 1982年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在溧阳发现透闪石软玉矿床,经鉴定确认天目山余脉宜溧山地系良渚文化玉料产地。 1983年 上海青浦福泉山第二次发掘,发现六座随葬成组玉器、精细陶器的良渚文化大墓,埋葬在人工堆筑的土山上。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各时期文化迭压遗存,含有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与战国时代遗存,被誉为「上海的发祥地」。 1984年 对良渚镇的河口埭、水口头、莫家里、唐家头四处地点进行试掘,均发现良渚文化堆积。朱村斗的西北部和荀山东部都发现新的遗址。 1985年 太湖流域六市博物馆举办「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展」,并召集学术讨论会。 1986年 浙江省考古所对位于良渚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进行了有计画的发掘,在主墩西侧抢救性发掘66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大型墓葬11座,出土玉、石、陶、象牙、涂朱嵌玉、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一千二百余件(组)。出土占随葬品多数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良,雕琢大量神 面纹。是浙江首次发掘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大墓,且首次发现良渚文化完整的神徽图案。反山墓地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良渚文化显贵者墓地。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发起的「纪念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 1987年 在瑶山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祭坛遗迹,并清理良渚文化高等级大墓11座,出土玉器数千件。反山和瑶山的发掘被评为中国「七五」期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对莫角山遗址东南部进行发掘,发现大量块状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废弃堆积,以及一座打破堆积的良渚文化小墓,确认为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大型建筑遗址,学界认为此处疑为良渚文化中心所在。 1988年 分别发掘浙江省海宁坟桥遗址、郜家岭遗址、荷叶地遗址,上海金山亭林遗址和宁波慈湖遗址。荷叶地遗址9号墓出土石犁为良渚文化墓葬中首次发现。并首次发现圆丘形祭坛形式,此墓地的发掘提出了良渚文化中等级墓地的概念。 1989年 分别发掘江苏吴江龙南遗址、新沂花厅遗址,浙江余杭庙前遗址、嘉兴大坟遗址,上海松江姚家圈遗址等。姚家圈遗址对研究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上海博物馆举办「良渚文化展」,文物出版社出版《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1991年 对瓶窑汇观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葬四座及良渚文化的祭坛一座,墓葬出土陶、玉和石器等文物173件(组)。证明了祭坛应是多重的分级式立体结构。被评为当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2年 良渚文化博物馆破土动工。发掘江苏昆山赵陵山遗址,发现一批以青少年为「杀殉」牺牲及人殉现象的良渚文化墓葬。其中77号墓主,随葬玉器125件,另有大量陶器、石器,作工极为精巧。此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 1993年分别发掘浙江余杭横山村、安溪梅园里遗址,浙江海宁大坟墩遗址。 1994年 1994年发掘瓶窑花园里遗址,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石构建筑基址。 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荐为「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良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1995年 1995年发掘江苏阜宁陆庄遗址、昆山赵陵山遗址。 1996年 中国国务院批准良渚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汇观山、莫角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9年 以汇观山为试点对良渚开始实施遗址保护和展示方案。同时,对汇观山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从而对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的建设过程和规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000——2001年 对浙江余杭瓶窑文家山遗址、杜山遗址及仲家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总计约1,300平方米。在文家山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大中型墓葬18座;在仲家山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墓葬四座,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 2003——2005年 对浙江余杭区家山遗址进行三次发掘,总计揭露面积2,6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66座、大型灰沟二条、木构埠头及码头遗迹一处、灰坑三个、房址一处,出土玉、石、陶、木、骨等各类遗物一千多件,尤其以觚为特色的漆木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保存良好。其中椭圆形筒形漆器等为首次发现。 2004年 对浙江余杭横圩里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6座、房址二处、大型灰沟二条,出土各类遗物四百多件,其中墓地上部已遭严重破坏。 2006——2007年 以浙江余杭葡萄畈的考古发掘为契机,发现良渚古城墙。试掘和大面积钻探的结果初步显示,良渚古城墙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周长6,000~7,000米。良渚古城墙的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其上再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而成,底部宽度约40~60米。城墙保存较好的地段其高度约4米。如此规模和经营考究的遗址,在整个良渚文化范围内十分罕见,证明此处应是良渚文化某个时期或某个区域的中心都城所在。 2008年 良渚古城考古发现获评2007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10月1日,良渚博物院建成开放。所获荣誉1996年 浙江省文明博物院。 1998年 余杭区青年文明号、杭州市青年文明号。 2000年 余杭区巾帼文明示范岗、浙江省青年文明号。 2005年 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示创意奖、浙江省杰出青年文明号、杭州市文物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 全国青年文明号。 2007年 杭州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余杭十佳风景旅游景点、余杭区关心支持少先队员工作先进集体。参观信息乘372路、389路至良渚博物院站;乘b支8路至良渚博物院正门站下车即是。

良渚博物馆怎么预约

良渚博物馆预约流程如下良渚博物馆

第一步:微信搜索并打开“良渚古城”小程序;

第二步:点击“预约购票”;

第三步:选择“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馆,点击“票务预约”;

第四步:选择日期以及需要预定良渚博物馆的门票数量;

第五步:添加预约参观游客良渚博物馆的信息;

第六步:填写完相应信息后点击“去下单”即可。

简介: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良渚博物馆的考古遗址博物馆。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8年10月对外开放。2017年8月,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于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

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博物院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天目山系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下游平原的良渚遗址形成直接威胁。而良渚古城水利工程通过高、低两级水坝,将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解除了洪水威胁。

分析显示,遗址中的高坝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米的连续降水,即可抵御本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坝内则是一个倒三角形的低洼地,根据现存的10米坝高推测,可形成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库区。

发掘还显示,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部分坝体关键位置,通过“草裹泥包”堆垒加固,即用茅草包裹泥土形成长圆形的泥包,再将泥包横竖堆砌而成。“草裹泥包”的作用与现代堤坝使用的草袋装土类似,可大幅增加坝体强度,是后世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工艺。

考古和水利专家均表示,在年代如此久远的古遗址中发现这样现代的工艺技术,极其令人吃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于冰还特别指出,良渚水利工程年代早、分布广、规模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技术先进,体现了良渚社会高超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能力。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发现,开启了史前水利考古研究的新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37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