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单概括,说说有什么感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单概括,说说有什么感受,第1张

梁山伯祝英台太好看了,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

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这星期里我学一首新曲子——《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非常优美、动听的曲子。在这个曲子里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东晋时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

同窗三年山伯不知祝英台女儿身,祝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归不便明言,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梁山伯,作爱情信物。

梁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马家来娶亲,祝英台浑身缟素,经梁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翩翩起舞。

这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如果有机会,那天我约你到我家来,我教你弹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山伯、祝英台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我认识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人物,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祝英台:16岁少女。生于浙江上虞的世族人家,聪明伶俐,自小喜爱读书,不愿受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在父母的答应下,男扮女装去读书,因而认识了梁山伯,并暗恋着他,后来却因马家的强势及威胁所逼,不得不和梁山伯分离。

  梁山伯:17岁少男。生于浙江绍兴的庶民家庭,温文儒雅,谦恭有礼,长相俊俏。在读书时认识了祝英台,后来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两人相爱却因为马家威吓而无法成为亲家,最后抑郁而终。

  马文才:18岁少男。不擅读书,身边总是跟着一群狐群狗党,仗着自己家有钱有势,到处欺负他人,所以和狐群狗党三人行都经常被老师处罚。也因为他发现祝英台是女生,所以造成后来梁祝两人相恋却无法在一起的悲剧。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而我也被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给深深地感染了,我羡慕他们能凭着自己的信念真爱到底,我会永远铭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

  无论是在原来的世界,还是在现在这个地方,枪都可称得上百兵之王,最是难练,杨家众人看到杨子风抽出一把枪,都有些期待,虽说自己家传的杨家枪已经是枪法中的精华中的精华,但是他们还是渴望能看到更精彩的枪法。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此刻,杨府众人都在看着杨子风,不管了,杨子风在心中对自己说道,耍起原来世界的杨家枪法,尽管杨子风一直刻意压抑着自己,但是还是忍不住胸中充满杀意,因为原来的杨家枪就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如今杨家只剩下自己硕果仅存了,想及至此,不知不觉就在枪尖上带出一道道利气,看得杨家众人一阵吃惊,眼前此人的枪法竟然和自己杨家家传枪法有三分相似,但是却又厉害了许多,其实这是杨子风对原来的杨家枪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结果,再加上自己的枪法中带有这个世界上所没有的摄人的真气,当然是这个世界的杨家枪法不可同日而语。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收枪立定后许久,杨家众人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尤其是杨延茜,樱桃小嘴张成了偌大的一个圆,简直可以塞进去一个鸡蛋了,本来以为这个小白脸肚子里没货,谁知道比自己还厉害,再进一步,比父亲杨业更胜一筹,而且这枪法还很像杨家枪法,不过自己却从没想到过杨家枪竟然能练到这种地步。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业和佘赛花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吃惊,杨家枪法是杨家不传之秘,而且只有自己一家才会,何以这个外人竟然会使,而且更厉害。心下一动,对七个儿子一点头,而这七子看到杨子风使的如此精彩,见猎心喜,早已按耐不住,得到父亲的允许,立刻跳了出来,也不管什么不能以多欺少的规矩,他们都知道自己单打独斗绝对不是杨子风的对手,干脆一拥而上,而素来正直的父亲和母亲也没有阻止。杨延茜也想上去讨教一番的,不过被七个哥哥抢了先,只得闷闷不乐的拽着八姐杨延鲭的衣袖,杨延鲭拍了拍杨延茜的小手,示意她认真的观看。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看出七子他们眼中并没有恶意,只有碰到对手的欣喜,也不说什么废话,抖了一个枪法,来吧。以杨子风的眼光,早就看出了他们的不足,虽然有心指出来,不过自己的年龄实在是个问题,虽然学不分先后,但那只是说说而已,岂能当真,如果自己真的倚老卖老,说不定会引起七子的反感,反而会弄巧成拙。如此比武最好了,可以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在战场上领悟。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八人纠缠在一起,只见八套杨家枪上下翻飞,煞是精彩,看得杨也和佘赛花在心里一个劲的叫好,也有些跃跃欲试。八姐杨延鲭却皱起了眉头,她是兄妹九人中最聪明的一个,有些看出门道来了,而杨延茜,则是一脸羡慕的看着杨子风。杨家七子越战越兴奋,高手呀,高手呀,在心里不约而同的说道,杨子风则认真的与他们递招,帮助他们弥补枪法中的不足,他知道,经此一战后,杨家七子的枪法势必会再提高一个层次。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也和佘赛花越看越心惊,什么时候出来一个如此杰出的人物,怎么没听说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他们多年征战的眼光,自然也能看出七子的枪法在杨子风的指导下逐渐提高,而且配合是越来越娴熟,当然这是杨子风攻他们所必救而故意为之的,在场中还有一个八姐看出了杨子风的意思,杨子风哪里是在和七子比试,纯粹是在教导七子完善自己的杨家枪。杨延茜虽然一直都对杨子风的白脸有偏见,不过见到他能让自己的七个哥哥联手也无法取胜,这时看杨子风的目光中都是星星了。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舞到最后,七子一起长啸起来,七支枪架在一起向杨子风插来,杨也和佘赛花待要叫停,却已是来不及了,身在场中的七子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枪了,在杨子风的逼迫下,现在的枪已经有了生命,杨延鲭一脸焦急的表情,她自是看出了七枪合一的威力,足以开天辟地,即使父亲和母亲合力也抵挡不住,而杨延茜则是一阵莫名的心疼,可恶,自己怎么会担心那个小白脸,只是看着七枪绞在一起像一条恶龙要把杨子风吞噬,自己就感觉好像天塌一样。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眼见惨剧就要发生,时间根本不容人作进一步的考虑,好个杨子风,不慌不忙,用枪尖搭着七枪,搅了起来,马上把七枪合一的气势打破,匡啷啷,八把枪一起节节寸断,碎落在地。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其中犹以杨延茜为最,夸张的用小手拍着刚刚隆起的胸脯,看得众男人一阵目瞪口呆,素有假小子之称的九妹杨延茜何曾有过这样小儿女的姿态,熟悉杨延茜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打了一个寒战,啊,天变了。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七子看着地上破碎的枪支,呆了一阵,他们从来没想过杨家枪竟然可以联阵使用,而且威力如此惊人,本来有些瓶颈的杨家枪终于有所突破,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杨业和佘赛花一直都把他们的七个儿子当作将才来培养,当然了,帅才有他们吗,所以七子的大局观意识也都局限在一个限度内,不但在战场上受限制,就是在自身的武艺上也受制约。如今,在杨子风的刻意挑逗下,七人不但在武学上有了重大突破,同时在领兵作战的思想上也有了突破,不过现在他们体会还不是很深,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提升的限度已经拓展开来。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虽然七子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也知道其中最大的功臣是杨子风,不过糟糕的是现在才想起还不知道杨子风叫什么名字,就和人家干了一架,不过他们都是豪爽之士,也不在乎这些虚礼什么的,只是和杨子风一个劲的互拍着肩膀,八人立刻熟悉了。杨业和佘赛花相视一眼,陷入了沉思,因为杨家素来鲜有敌手,所以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杨业和佘赛花也一直在寻思怎么提升,如今在杨子风的侧面点播下,终于明白了,原来七个儿子都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们也都明白了杨子风的用意,不过却不明白他的来意,无论从哪方面看,杨子风都远远超出七子,如果举荐给朝廷,当是能和统领一方兵马的自己相提并论,为什么却来杨府作一个私兵呢。而且自己知道七子心高气傲,少有服人,杨子风年纪轻轻,却知道利用比武来教导七子而不招致七子的反感,这份心计也是令人叹服的,不过要说杨子风到杨府有所图的话,不知道他到底图的什么。杨业不经意的看到杨延鲭在不知不觉的点头,心中一动,难道是自己的两个女儿。杨业虽然是大男子主义,但是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时杨延茜跑到杨子风身边叫道,拉着杨子风的手摇着说道:“教我教我,你一定得教我。”杨业心中暗道,难道真是她们,不过似乎也不错,杨子风到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恶意。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心里一阵发抖,在原来的世界,杨延茜可是他的姑奶奶,如今却是一副邻家小妹的姿态,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好像过去的木婉儿,杨子风差点一口气上不来。杨延鲭微笑的看着杨子风,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较,相信父亲和母亲也看了出来,她觉得杨子风好像是上天派来专门帮他们的,经过杨子风这一关,相信杨家的实力提高不止一倍,如果杨子风能加入天波杨府,那敢情更好,不过看杨子风有如此实力,当不会窝在杨府,如果举荐给朝廷,相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杨延鲭虽然聪明,但是经历毕竟不多,没有父亲杨业他们考虑的周全。而杨家七子则希望杨子风能留在杨府,其实杨子风本就打算留在杨府的,只不过表现的实力实在是太突出,以至让杨家众人有些患得患失。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果然,杨子风没有让他们失望,义无返顾的留下来了,把七子高兴的,一个劲的呵呵笑,说起来他们年龄相当,在一块也有共同语言,只是杨子风的心里总是感觉到挺别扭的,在原来的世界,这些人都是他的祖爷爷辈的,现在却和自己称兄道弟,尽管杨子风知道自己和他们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可心里就是怪怪的,更恐怖的是这个九妹杨延茜,简直要挂在自己的身上了,非要自己把枪法传授给她,因为杨延茜体内没有真气,自然不能练就杨子风那至钢至强的枪法了,杨子风也不敢把自己的天心地意人情决拿来害人,毕竟自己在这上面吃尽了苦头,到最后还弄得背井离乡。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理所当然的被招进了杨府,其实以他的身手,做个大将军也不为过,所以一进来就做了一队的队长,跟他自己在原来世界第一次从军一样。杨家私兵也要登记造册,在朝廷备存的,总共有五百人,分为五队,每月都有新鲜的血液和退役的老兵,而这些退役的老兵都加入了军队,所以,杨家在军队中的势力也比较大。因为当时各民族的战乱和融合,户籍制度并不严格,杨子风本身是汉人,跟当时其他民族区别很明显,而且惊龙帮也为杨子风准备了详尽的背景资料,再加上杨家有意放水,所以政审很容易过关了。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在杨府安顿下来,就不得轻闲了,杨家七子天天来讨教,因为他们发现,每次与杨子风一战后,他们的实力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杨家七子爱武如命,怎么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当然这也是杨子风故意为之的感觉,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渐磨合他们那尚显不足的杨家枪。本来杨子风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还有些扭扭捏捏,不过在朴卜雪的一番开导后,也放下了心事,朴卜雪说:“你不是说在原来的世界你有种神仙的感觉吗,如今到了这里,相对于过去,你可以把这里的人都当成神仙,也就是把这个世界想象成原来世界中所说的凌霄宝典,这里的真宗当作玉皇大帝,杨业当作拖塔李天王,这不就成了。”杨子风想一想,这样确实可以,于是就安定下来。杨业和佘赛花微笑的看着自己的七个儿子和杨子风纠缠不清,当然还有九妹杨延茜,杨子风也仿佛回到了那个世界的天波杨府,一下子多出了七个兄弟和两个姐妹,那份欣喜是不能与人说得。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转眼半月过去了,而此时七子的杨家枪也可以告一段落,八姐杨延鲭苦思熟虑,终于拿出一套合击之术,就是把七子的杨家枪合一,试验了一下,威力果然无穷。杨子风考虑了许久,还是提醒了他们,练成了九人合击之术,威力更上一筹,在这里,杨子风是有私心的,九九归元阵是当时奶奶穆桂英所创,用意就是保护军中主帅,如今自己把它拿了出来,也是为了让杨家众人在战场上多一分生机。见识到九九归元阵巧妙的布局配合和无与伦比的杀伤力,杨家七子两女看杨子风的目光中尽是钦佩。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家私兵每月都有休息的一天,也称放风,其实现在以杨子风在杨府的地位,随时可以申请出来,杨家七子已经无形中把杨子风当成了他们的老大。今天是三月三日,是踏青的日子,杨家众人也得以放假了,其中大部分是杨子风的面子。虽然杨子风是外来之人,但是在杨府也能说上一些话了,当然是有七子的支持了。杨业和佘赛花年纪大了,也没有那个心情和精力了,而杨家子女却是正值青春年少,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日子了,于是拥上杨子风冲上了大街。杨家七子血气方刚,却因为一直过着军旅生活,至今仍是处男,所以一到街上就开始眉来眼去的瞟着青春少女,而他们出自名门,在东京开封也算是名人了,再加上本身长得高大英俊,而杨家两女正是青春少艾,是以这一行人吸引了不少的眼球。杨子风却一个人安静的看着周围的建筑和人文生活,依稀有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影像,杨子风越发有些迷惑了,现在的情形既有过去世界的影子,却也有过去世界所没有的历史,让人实在是分不清楚。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正在思考着现在究竟是何时的问题,迎面过来一群年轻人,年纪与人数都与他们相当,不过这群人的态度甚是嚣张,经过杨大郎的介绍,原来他们是太师潘美的子女。潘杨两家不知从何时就有了矛盾,不过因为两家的大人都极力克制,所以他们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不过是在朝堂上互相攻诘罢了,还没有撕破脸皮过,今天一群年轻人碰上了面,注定要出一场事,才对得起老天。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潘家的老大潘龙,老二潘虎,老三潘豹,老四潘狼,五妹潘蕾蕾,六妹潘青青,杨大郎向杨子风介绍潘蕾蕾时,差点没把杨子风吓趴下。靠靠靠,全乱了,潘蕾蕾怎么可以现在出现呢,她可是差一点成为自己的二娘的。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兄,潘兄,也出来玩呀,正好,大家同去,同去。”两伙人正站在街道上互不相让,忽然一个声音叫道,杨子风循声望去,对面过来一个人,九妹悄悄的对杨子风说道:“这是呼延家的呼延丕显,这家伙一直都对八姐不怀好意。”看来九妹对呼延丕显不感冒。听到呼延丕显只是兄弟一个人时,杨子风在心里说道,这才对吗,原来的世界,呼延家就是呼延丕显兄弟一个。看来潘杨两家的矛盾是众人皆知了,两伙人一直僵在这里也不好办,正好呼延丕显给个台阶下,于是顺杆爬了下来。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家九人加上杨子风和呼延丕显,再加上潘家六人,一行十七人,浩浩荡荡的向东京野外开去,沿途之人也纷纷跟上,在东京生活之人都知道潘杨两家矛盾,看到两家年轻的一辈人走在一起,都知道有好戏看。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杨子风看到呼延丕显过来后就不时的偷看八姐,而九妹则故意的挡着他的目光,心中好笑,而潘龙则在偷看着九妹,潘虎不时的瞄上八姐一眼,潘青青看了杨六郎一眼,脸马上红了,杨三郎和杨七郎则走在潘蕾蕾的旁边,杨子风拍了拍脑袋,关系好复杂呀。

  转载自:http://wwwcxacn中国小说联盟

  “寇大人,你也来了,”杨子风正为一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而感叹时,杨大郎突然停下脚步,“啊,是延庭兄呀,”杨子风抬头望去,一个白面书生出现在眼前,寇大人,难道是寇准,杨子风心中思量,照原来的历史推算,寇准此刻应该是一个御使,后来得皇帝赏识,继而出相,虽说在原来的世界寇准当称得上一代中兴之相,但是杨子风却有些不齿他的为人,主要是寇准的德操并不是高洁,这个人贪慕虚荣,好大喜功,爱讲排长,铺张浪费,想及此,杨子风的眼里流露出些许轻蔑之色。果然,此人正是寇准,寇准一直暗恋着八姐的,平时在朝廷上也总帮着杨家说话,所以和杨家众人比较熟悉,看到八姐旁边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心里对杨子风有了戒意,眼中也射出一丝警戒之色,杨子风看到这一幕,对此人的评价又掉了一格,不过不好的是八姐似乎对寇准甚有好感。有德有才是人材,有德无才是良材,无德有才是劈材,无德无才是废材,杨子风打定主意不让寇准得逞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余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快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1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但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样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但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但是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貌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明白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齐,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向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但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必须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感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感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但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祝英台原先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齐。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悲哀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但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样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必须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2

  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3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飘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祝庄,庄上祝员外家有一女儿叫祝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祝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祝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祝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祝九弟象女人一样”。祝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祝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祝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祝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祝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祝庄的,祝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祝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祝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4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5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年复一年,长到了十六岁。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祝英台心里很羡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

  祝员外一听这话,十分生气:“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你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好好听着:你在家里做针线,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出门读书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站在窗前观望,花园里花红柳绿,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飞着飞着,飞到围墙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

  当天夜晚,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装,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趁花匠睡熟,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带着银心,偷偷出了祝家庄,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祝英台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鸟鸟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桥亭,天下起大雨,祝英台招呼银心说:“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赶路。”

  亭子里有位书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书生身旁有个书僮,他见到银心,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这位小哥,我挑担子,你也挑担子,一路辛苦了,过来我身边坐!”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连忙后退,转头唤祝英台:“**——”

  眼见就要露馅,祝英台急中生智:“**好端端在家里,你唤她做什么?”

  没等银心回答,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这位兄台见笑了,我家中有个九妹,见我出门读书,也要到杭州城求学,无耐爹爹顽固,死活不让她出来,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书生说:“世间不许女子读书,这实在不公平。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让女儿读书明理,也是天经地义。”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想,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难得他为女子抱不平,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我叫祝英台,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不知贤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哈哈,梁公子,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遇上同一场雨,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这不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正是,正是!我母亲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今日与祝公子有缘,不如插柳为香,结拜为兄弟。”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万棵松树,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冬天松树常青,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祝英台伤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亲自煲药,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光阴。

  有一日,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英台,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鸟语花香也不欢喜。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台速归,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

  祝英台离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她找到师母,告诉师母说:“师母,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

  没想到,师母笑起来:“这个,我早就看出来了。”

  “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这三年来,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感情深厚,希望师母成全,为我们做媒。”

  说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门,两人依依难舍,走呀走,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凤凰山,祝英台说:“凤凰山上凤求凰,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

  “贤弟,夫妻才能配凤凰,我们俩是好兄弟,你这个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片垂杨柳,前面有个清水塘,祝英台说:“水里鸳鸯成双对,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

  “贤弟,夫妻才能配鸳鸯,我们俩是好兄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座独木桥,祝英台说:“我俩走到木桥上,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贤弟,牛郎织女是夫妻,我是兄来你是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头鹅!”走到分别的长亭,祝英台停下脚步,叹息说,“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没有钟情的女子?”

  “因为家境贫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头说道,“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

  “这样正好。梁兄,我来给你作个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穷,祝家富,我怕贫富悬殊,难成婚配。”

  “梁兄不要担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七夕到祝家庄求亲。约了相见的日期,两个人依依惜别,祝英台回家去,梁山伯回到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参考资料来源:-梁山伯与祝英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995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