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奥黛丽赫本的生平吗?一生的历史到最后怎么死的?

谁知道奥黛丽赫本的生平吗?一生的历史到最后怎么死的?,第1张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第凡内早餐1961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非常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今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子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在拍摄一些表示爱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时已为人称道。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炸药的***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炸药的***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起,这让赫本十分恼火。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

“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品味的穿著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如《罗马假期》、《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生平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童年

Image:1935 schooljpg

6岁大的赫本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他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童年

6岁大的赫本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他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成名

年轻时代的奥黛丽·赫本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在这里,她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的角色。经过几个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一名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的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天堂笑语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一名**演员,并在一些**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利用机会到伦敦参加威廉·惠勒的**试镜,获得**《罗马假期》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她在哦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东妮奖最佳女主角的奖项。但为了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她以工作繁忙的理由,取消了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葛雷哥莱·毕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剧情成功的刻画,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三月二十五日,赫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为《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次荣获东妮奖的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

转型

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珠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奥黛丽·赫本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泰瑞落修女接获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回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

影响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奥黛丽赫本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明星是纸醉金迷,浅薄和俗气的。但直到我偶然间知道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时,特意搜索了《罗马假日》的剧照,被安妮公主这张剧照惊艳到了,优雅而不失灵动,最绝的是她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俏皮上扬的嘴角微微勾起,在雍容华贵的礼服衬托下高贵典雅,气质清新脱俗,简直自带天使光环。

虽然是黑白照片也无法掩盖她令人艳羡的灵动的气质,一时之间竟模糊了演员与真正的安妮公主的形象,他们重叠在了一起。她往那一站就是一个真正的公主,典雅高贵,矜持有礼,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让人仰视。

奥黛丽赫本饰演安妮公主是她人生中第一部**主角,那年她是24岁的新人,这部影片帮她彻底在**圈站住了脚跟,一举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随后开启了一个奥黛丽赫本的时尚穿衣风格时代;赫本风的白衬衫,赫本风的短发发型,赫本风格的妆容,直到今天还是很多年轻女孩争相模仿的时尚元素。

我想,奥黛丽赫本的风格不只是优雅的代名词,流传到今天已然是经典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优雅的背后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苦痛,她站在那始终淡定从容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魅力。

优雅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美,还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爵位男爵,家族谱系可以追溯英王爱德华三世。

本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可以预见到的幸福,然而在她6岁那年父亲抛下她和母亲突然离家出走,了无音讯。三年后,父亲回来了,父母正式离婚,好在这样的家庭,让她得到了几年相对好的教育。

父亲的离去,是奥黛丽赫本心里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导致她成年以后非常的缺爱。

这时二战在持续,离婚后的母亲带着幼小的赫本回到了荷兰的姥姥家。

1940——1945年,纳粹占领了荷兰,有人散播谣言说,赫本母亲家族有犹太血统,至此赫本一家成了德国纳粹的眼中钉。

最疼爱她的舅舅和表哥被剥夺了生命,一个哥哥被送去劳改,一个送到了战场。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荷兰陷入了饥饿,贫困,寒冷与疾病的困境。为了活命她和母亲躲在地下室,最难时她每天只能靠喝水,用郁金香球根来缓解饥饿。

好在趁德军检查松懈时,她可以有机会去一所舞蹈学校学习热爱的芭蕾舞,才能让她在残酷的战争硝烟下坚持过来。

她还私下里用芭蕾舞表演机会去为反抗军筹款。很多年后她回忆说——“我很清楚,要被他们抓到绝对不会留下活口。”她坚强,勇敢,更有一颗爱国的心。

和她合作《罗马假日》的演员,格里高利·派克这样谈起赫本:

“她没有这一行常见的笑里藏刀,蜚短流长那种个性,我很喜欢她,其实我爱她,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

他们合作一次成为了一生的挚友,他守护了她一生,可惜的是阴差阳错下赫本嫁给别人。

赫本的丈夫是一名演员兼剧作家梅儿,比她大十几岁,他的出现正好给了她父亲般的安全感和依赖,不顾母亲的反对和这个男人结了婚。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事业上女强男弱让男方非常难以忍受,逐渐心里不平衡控制她伤害她,经历了几次流产,最后终于生下儿子,为了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婚姻,她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然而丈夫出轨了,这一年赫本再一次流产,她的这段婚姻也宣告结束了。

这时派克给了她电话,给了关心和问候,这个远在美国的男人让赫本感受到了温暖。

赫本在电话里,向他诉说自己为了这段婚姻很努力了,可还是这样了,她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她向派克表达了自己想要拥有完美的婚姻的愿望,然而派克不能给。

此时派克再婚不久,俩人再一次失之交臂。

这一年冬天,赫本邂逅了一名意大利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在多蒂的热情追求下,七个星期后他们火速闪婚,不久后拥有了他们的孩子。

鉴于上一段婚姻的失败,她选择息影在家做好贤妻良母这个角色。然而多蒂并没有珍惜,而是在此期间多次出轨,赫本一直都选择忍让。

不久后,赫本收到了多蒂的离婚文件,赫本颤抖地在这份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于是,第二段婚姻也宣告结束。

或许缺爱的孩子,越想得到爱,越得不到吧!谁也不会想到,温柔美好的赫本,情路却如此坎坷。

她童年被父亲抛弃,经历战争亲见最亲的人死亡,贫穷,挨饿,婚姻的种种不幸,这些经历单拎出来每一件在我们自己身上都足够不幸,而她依然坚定勇敢。她说:

或许是上天眷恋她,在她51岁时遇见了陪伴她走完生命终点的伴侣罗伯特,他们一起致力于慈善事业。晚年息影的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拖着病弱的身体,赴拉丁美洲和非洲救助那些贫困挨饿的孩子们。

她曾经坐货运飞机的米袋子上面,不顾危险飞到战火纷飞的索马里。还多次向全世界呼吁关爱儿童,和联合国的同事们一起为落后地区的儿童争取到6000万美元的国会拨款。

在她晚年的一些照片里,再也没有年轻时光彩照人,但是在她的笑容里还是能窥见到这个女人一生精致的痕迹。她站在那永远背直挺的,一如少年时那般利落,自信从容。

看到很多人,一有不如意就报复社会,嫉妒伤害人,我想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幸,但这样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

“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她一直是这样想的,也做到了,她是唯一一个人如**里角色一样美好的女演员。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真正真善美,美丽坚强,优雅且勇敢。

她活出了,所有女人梦想的样子,人生虽然经历坎坷,但很完美!

她不是真正的公主,却被全世界的人们奉为永远的“安妮公主。”

1《罗马假日》1953年。威廉·惠勒执导。

一位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好莱坞黑白**的经典之作。奥黛丽·赫本也因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2《龙凤配》1954年。比利·怀尔德执导。

一位贫穷的少女,从巴黎学习回来后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并赢得富家子弟的爱情的故事。

3《战争与和平》1956年。金·维多执导。

安德来不顾怀孕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坚持到军队服役。战役失败,他颓丧回家,恰逢妻子难产而死,彼埃尔则在父亲临终前被立为财产继承人,并承袭了其父的伯爵称号,和贵族库拉金的女儿艾伦结婚。婚后不久,因两人性格不合而分居。彼埃尔与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猎的路上,把沉浸在丧妻之痛的安德来也拉去打猎,伯爵的女儿娜塔莎·罗斯托娃对安德来产生了好感。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来的求婚,订立了婚约。过了一段时间,安德来重返军队。艾伦的弟弟阿那托尔骗得娜塔莎的爱,唆使其与他私奔。俄法战争开始,担任总司令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伤的安德来,安德来谅解了娜塔莎,但他却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战争胜利结束后,彼埃尔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运永远的与彼埃尔结合在了一起……

4《甜姐儿》1957年。斯坦利·多南执导。

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

5《黄昏之恋》1957年。比利·怀尔德执导。

改编自苏联作家Claude Anet一部非常流行的小说,讲述了美国单身富豪法兰肯和私家侦探之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6《修女传》1959年。弗雷德·金尼曼执导。

嘉比儿的修女生涯及其后期对宗教信仰质疑的故事。

7《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布莱克·爱德华兹执导。

改编自卡波特195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农家少女霍莉·戈莱特一心想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经历了种种变故,最终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故事。

8《窈窕淑女》1964年。乔治·库克执导。

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剧作《卖花女》(Pygmalion),讲述下层阶级的卖花女被中产阶层语言学教授改造成优雅贵妇的故事。

该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奥斯卡8项大奖以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9《偷龙转凤》1966年。威廉·惠勒执导。

一个漂亮的骗子和一个优雅的小偷之间的故事。

10《盲女惊魂记》1967年。特伦斯·杨执导。

盲女苏茜和丈夫下飞机时,代一位旅客保管一个绒毛玩具。那旅客一去不返。第二天,两名贩毒团伙成员追踪到苏茜家,他们利用她眼盲,一边冒充她丈夫的朋友跟她东拉西扯,一边到处寻找那个装满毒品的娃娃……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国著名影星和舞台剧女演员,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黄金时期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贫穷地区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深受各国人民尊敬的伟大的艺术家和人道主义大使,被誉为上帝在人间的“天使”。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9年,她被美国**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

1、成长故事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注奥黛丽·赫本同时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即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在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前大公雷尼尔三世(娶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是远房亲戚。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发生后,由于约瑟夫偶然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赫本-鲁斯顿”。因此,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童年

 奥黛丽·赫本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来看她。二次大战继续,赫本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姥姥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写法上很相似,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少年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青年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及由豌豆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营养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渐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赫本曾为荷兰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贡献。1944年安恒战役,青年坦克军官特伦斯·杨参加了战斗,正是这场战役奥黛丽·赫本一家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23年后,成为导演的特伦斯·杨执导了赫本主演的悬疑惊悚片《盲女惊魂记》。

 青年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宣传片中饰演一位空姐。经过数月训练,赫本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 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演员是在英国**《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演出期间却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认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回八个月演出后被迫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她的成功演绎,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那个性感金发女郎受欢迎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著名的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地赢得到多数人的赞赏,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影迷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迪娜》(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又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后来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梅尔·费勒(Mel Ferrer)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属意原出演舞台剧的主角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公司起冲突,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影片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导演让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尔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Always)(1989)。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号召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2、演艺经历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宣传片中饰演一位空姐。经过数月训练,赫本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 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演员是在英国**《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演出期间却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认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奥黛丽·赫本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回八个月演出后被迫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她的成功演绎,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那个性感金发女郎受欢迎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著名的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地赢得到多数人的赞赏,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影迷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迪娜》(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又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后来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梅尔·费勒(Mel Ferrer)的

 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属意原出演舞台剧的主角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公司起冲突,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影片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导演让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尔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Always)(1989)。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号召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3、坎坷情路

 赫本的初恋发生在她事业起步初期,对方是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斯。尽管母亲一再劝告赫本事业和爱情难以两全,但赫本始终抱着鱼与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随着《罗马假日》在全球范围的成功,赫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思前想后,赫本痛苦的放弃了青涩的初恋。

 在《罗马假日》的伦敦首映式上,赫本与美国影人梅尔·费勒(Mel Ferrer,[4]与赫本婚姻存续:1954 - 1968)结识。费勒比赫本大十四岁,他的成熟气质俘获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美人鱼》并举行了婚礼。公主有了称心如意的归宿,二人还诞下一子西恩。但之后赫本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日中天,而费勒却始终在二流作品中挣扎。生活在赫本光芒掩盖之下的费勒压力越来越大,婚姻裂痕渐渐显现。尽管赫本试图挽回 ,但这段婚姻还是在1967年走到尽头。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有某种程度的紧张。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和影坛巨星的丈夫,费勒不愿做她事业的陪衬和保护人,更不安于个人事业的暗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然而,尽管“她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关系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尽管曾许下宏愿,要为影视界众眷属树立榜样,与法瑞尔白头偕老,但是,使人无法抗拒的是,在结婚10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费勒对她的控制多于爱;费勒对她不忠的行为时有发生。赫本终于明白,她的白头偕老梦完全只是一厢情愿。1968年秋天,这对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间,赫本又经历了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像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们的婚姻,至此,赫本与费勒的婚姻关系完全结束了。赫本对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对格里高利·派克说:“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烈、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腊旅行期间邂逅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与赫本婚姻存续:1969 - 1982)。多蒂是意大利人,从少年时开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时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顾年龄的差距举行了闪电式的婚礼,并诞下一子卢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彻底息影。虽然,意大利、罗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谢这个地方,但是,赫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的是:在意大利人的观点里,一个男子不认为他一结婚就该终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结婚之后有一个甚至几个情妇都是很合适的。多蒂婚后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艳的美女搞在一起。当时,一份刊物《国家调查》刊登了这一事件:“多蒂是个 的儿子,而奥黛丽却是个圣人。多蒂时常带女人上夜总会。当奥黛丽在罗马时,他就装得像个天使。当多蒂和女演员、模特儿在一起被人拍照时,多蒂非常狼狈,恨不得把这些女人藏进汽车里。”

 这对赫本的打击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梦又破灭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结束。赫本别无选择,她已为离婚做好了准备。多蒂对此很恐慌。他俩决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实证明这也是徒劳。但此时她已为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费了一个演员的黄金时代。

 1980年,赫本与罗伯特·沃特斯相遇,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当时正遭受丧妻之痛,两颗受伤的心灵同病相怜,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此后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为罗伯特,赫本度过了平静和美好的晚年。

4、社会活动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纪梵希曾经说过他和赫本还有另一段婚姻他从未结婚,但他有一个同性伴侣赫本认为,纪梵希不仅是一位时装设计师,也是个性的创造者。

赫本的正式婚姻有两次,上一次他没有结婚,而是长期住在一起另外,她有无数的情人然而,没有人能取代纪梵希在赫本心中和生活中的地位。每次赫本决定和一个男人住在一起,他都会打电话给纪梵希说:“请不要对我生气或失望。”他曾多次陪同赫本出席**首映式,一起旅行,一起走在街上他说这就像他们生活中的罗马假日1953年,奥黛丽·赫本在拍摄《萨布丽娜》时,几年前被一位好朋友介绍给纪梵希,希望纪梵希能为自己设计表演服装纪梵希道歉说,他正忙于即将到来的时装秀,无法挤出时间。

他建议她看一下样品,看看有没有适合她在影片中扮演角色的服装赫本开始寻找自己的对手,最终的效果也是让人满意。她在样板间里把衣服和裙子搭配好,外套已经是帽子、手套和其他所有的配饰,然后把它们给纪梵希看看了之后,纪梵希很惊讶他没想到这个漂亮天真的小女孩会有很强的时尚感,让自己的衣服熠熠生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赫本随身带了一整箱衣服于是赫本和纪梵希开始了长达40年的纯友谊,一直持续到1993年赫本死于直肠癌,并被迫停止了友谊从那以后,赫本所有演出和**角色的服装都被分配给了纪梵希不仅如此,她还免费为纪梵希做了广告,纪梵希还将一款新的赫本介绍给高层,然后进行宣传就连赫本也第一次把她的化身交给了纪梵希。有时,他们觉得自己像一对生活在天堂里的夫妇他们用自己的优势来诠释彼此的最佳状态。

世俗的爱常常束缚着占有因为我爱你,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想拥有你,有什么错吗没错,但就像那句话:我见过银河,但只爱你一颗星星两个人没有结婚,但他们的感情已经跨越世俗,高于婚姻,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吧。

现在我一般认为,派克跟赫本之间是个以讹传讹的美丽误会。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当初他们相爱了(当然拍戏动真情的事时有发生,外人如何得知?),关于各杂志转载的蝴蝶胸针那篇原型文章基本是杜撰的,并不存在那信物(否则以如今八卦的水平早就挖出图来了),再者说目前看到的赫本的葬礼上也并没有见到派克的身影(抬棺人中无派克)。

我个人并不知道派克说过赫本是他一生最爱这样的话,生前视频显示他原话大概是“事实上,我爱奥黛丽”,而这句话可作多向理解。此外就是据说派克跟他后面的妻子感情很好。

当然,就我看到的相关图文,两(家)人感情很好是真的。男女之间的感情不一定就是爱情不是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06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