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上的“睡美人”:20年来数千人经过,为何无人敢动她?

珠峰上的“睡美人”:20年来数千人经过,为何无人敢动她?,第1张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环境恶劣,空气稀薄,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线上,中国境内北坡比尼泊尔南坡环境更加恶劣,登顶难度也更大。

百年来,人类在相继征服南北极后,便一直在向珠峰发起挑战,都想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国家和个人。但直到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顶珠峰,人类登顶珠峰才变为可能。

图:珠峰登顶路线

自那以后,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登山者登顶珠峰,但并不意味着珠峰被彻底征服,平均每年还是会有3名登山者遇难,至今珠峰上遇难人数已达300多人,而近两年,随着攀登珠峰的游客越来越多,死亡人数也成倍增加,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人们要登顶珠峰的步伐。

在珠峰300多名遇难者中,有一些人后来成了著名路标,比如“绿靴子”、“睡美人”等,他们几十年来静静地躺在珠峰之上,见证越来越多的登山者。“绿靴子”咱们之前介绍过,那珠峰上的“睡美人”又有何传奇经历呢?

图:珠峰“睡美人”

“睡美人”本名叫弗兰西斯·阿森提夫(Francys Arsentiev),1958年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6岁时,弗兰西斯就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登山运动。1992年弗兰西斯与同样热爱登山运动的谢尔盖·阿森提夫(Sergei Arsentiev)结婚,婚后夫妻二人开始向各大洲高山发起挑战。

在全世界登山者眼中,其他山峰只是热身赛,最终目标都是要登顶珠峰的,弗兰西斯夫妇也不例外。1998年,两人开始向珠峰冲刺,弗兰西斯渴望成为首个不带氧气登顶珠峰的美国女人,然而她还是低估了珠峰的凶险。

图:弗兰西斯·阿森提夫

1998年5月,弗兰西斯和谢尔盖抵达珠峰大本营,5月17日,两人爬到珠峰7700米处;5月19日两人攀升至珠峰8200米处;此后2天里,两人再往上冲刺,但都遗憾失败。5月22日,在休整了2日后,弗兰西斯和谢尔盖再度向珠峰顶冲刺。

当5月23日,乌兹别克斯坦登山队员发现弗兰西斯时,她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弗兰西斯完成了她不带氧气登顶珠峰的挑战,但也因为这个挑战,弗兰西斯在下山途中逐渐体力不支。在珠峰上,一旦你停下来,再想爬起来就很困难了。

图:珠峰路标“睡美人”

弗兰西斯体力不支,谢尔盖下山求援,也一去不回。当24日清晨数名登山者再度见到弗兰西斯时,她的身体几乎已经冻得僵硬,仅有微弱气息。登山者们还试图紧急救援弗兰西斯,但是忙活了一个小时后发现,根本是徒劳无功,别说把弗兰西斯背下山,就是想把她挪出几米距离,都是极其困难的。最终,这些登山者们不得不放弃救援,任由弗兰西斯躺在冰天雪地里,直到停止呼吸。

而弗兰西斯的丈夫谢尔盖,在下山寻求救援时,也不幸坠落山谷死亡。自1998年在珠峰遇难,20年来弗兰西斯仍然保持着睡姿,静静地躺在珠峰山腰上,成为无数后来者的路标,被人们誉为珠峰上的“睡美人”。

图:弗兰西斯

很多人可能会疑问了,为啥弗兰西斯陈尸珠峰山腰20年,期间也有数千人经过看到,而且弗兰西斯作为遇难者也是有名有姓,为何没人敢动她呢?她的家属或是美国为什么不来收尸呢?其实不是不想做,而是办不到。珠峰上300多具遗体,大都没有被回收,就是因为依靠现有装备技术,还很能在如此高的海拔上把人抬下来,即使能做到,也耗资不菲,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登山者攀登珠峰,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保证自身安全就实属不易了,更不可能仅靠人力就将遗体搬运下来。所以像弗兰西斯这样的珠峰遇难者,即便有名有姓,也只能永远地留在珠峰之上。

图:弗兰西斯遗体

2007年,弗兰西斯遇难9年后,当初没能成功救援弗兰西斯的一些登山者,再次组团来到她的遗体旁,给弗兰西斯的遗体盖上了一面美国国旗和留下一只玩具泰迪,除此之外仍没有好的办法寄托哀思。或许某天人类医学、科技发展到高级阶段,这些珠峰上的“睡美人”等遗体,能重新焕发生命也未可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1

 冲着吴京去看的点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平心而论这片子不算烂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峰之恋之类的名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吴京站立于大地之上(人形高达是这样的)。但它是根据饱含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真实故事改编,这片子拍得对不起那些伟大而坚韧的原型人物们。编剧绝对跑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这样一个献礼片要加这么多基本无用甚至拖后腿的感情戏。这些感情戏非但没能丰富角色的性格,而且还给人物塑造造成了打击。

 在影片中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满脑子粉红泡泡是很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说搞不清状况。而这些角色,按理说接受了严格训练和专业培训的角色,不观察周遭就贸然行动导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难,攀登至关键地段为了和恋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离队,通知气象的变化时哪怕自己已经不适合传达了还要在可能误传的情况下和恋人通话到死。我不明白导演和编剧是出于什么考虑让人物形象和剧情设计为了感情戏做出这种牺牲的。整个叙述的重点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戏份。现实原型的留氧气瓶最后奇迹生还的事迹不够好吗不够感人吗这种情谊和意志不够动人吗

 曲秋林和方五洲两人的嫌隙也没有用心地处理,他们解散了,重聚以后就开始生分。在没有解散前应该就给他们一个因为摄像机冲突的戏份,成品的铺垫我个人觉得不够。这条线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为影片的骨子的。两个演员都演的很好,应该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个矛盾匆匆就结束了。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部分,人员的选拔导演和编剧居然提都没提。只能说他们根本搞不清重点。训练部分也是沦为了感情戏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峰,第一次的作用仿佛就是刷刷感情戏,让杨光能有个出场场合和退场理由。我无法理解那个烫伤。水在那种地方沸点是不高的。我甚至无法理解杨光这个角色的意义,他在故事里先是一副重点人物的样子上场,然后莫名其妙的下场。请问这个角色是来干嘛的因为需要把演员塞进去所以设置的角色吗听说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为了帮助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导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负了原型的角色。编剧显然缺乏这样的同情心,无法理解这种牺牲精神和动人关怀。要给人物找理由,上珠峰是为了爸爸,让睡袋是因为不小心导致队友受伤。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难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吗

 第2次登峰明明到了第二台阶,李国梁都说了继续,然后半点没交待他们怎么没有登顶成功。说起李国梁,我怀疑他和编剧有仇。他顶着这么个名字,跟老一辈说该我们接棒了。结果临门一脚突然就牺牲了,还是要方五洲来。太讽刺了。编剧写的时候没觉得哪里不对吗

 另外一个问题是画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对不上的。这使得我观影时有点出戏,因为并不是所有演员的台词处理得都很好,杨光因为老喜欢说一些偏书面的台词,又不同步,给我一种轻浮感。

 唉,一路写下来,我国是多么缺好导演和好编剧啊!这影片的演员不差了,题材也非常好,最后出来的却是这幅样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2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字叫《攀登者》。登世界屋脊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没有坚强意志,是登不上去的。

 **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经过九死一生,终于来到了珠峰峰顶。当时上去的有三人,她们把国旗塞到手电筒里埋了起来,还带回了两块化石,一块是古代的蜗牛,另一块则是三叶虫。

 当时他们的摄影机在救一名队员的时候丢失了。所以很多西方的科学家都不认可中国登上了珠峰,但是他们并不在意。他们觉得不需要所有人知道他们登上了珠峰。

 他们里有一名队员叫方五洲,他在登山队解散以后去一个锅炉房干活,有时也会去村子里代课。直到有一次,一个是同学质问他我们到底有没有登过珠峰。方五洲感到对他打击很大呀!他就一直呆在锅炉房里干活,一直不愿意出来。

 后来中国登山队又重新组对,他们三人被请了过去。一名当副指挥,一名当队长,另一名当后勤队队长。

 他们经过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每次训练都十分的辛苦。训练差不多了,他们出发了。

 他们在第一次冲顶的时候,首先经过一个有许许多多冰柱组成的地方。很像我的世界里的冰刺平原。全国这里到了一个很窄很窄的山脊。上面常年刮着大风,有的时候能把人刮出十几米远。

 他们到达2号台阶的时候已经天已经很夜晚了,正准备扎营休息的时候,这时刮来了十级以上的大风,他们的帐篷都被吹飞了。队长方五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上第二节梯的梯子拿了出来,拼在一起,然后绑了一块儿石头。便爬到了梯子上,准备借此休息一会。没想到大风还是刮不停,他们人都快被吹飞了。坐在上面一上一下的,简直比过山车还颠簸。随着风吹,他们一上一下的,绳子就在石头上摩擦,不久就被上面的棱角磨断了,他们飞了出去。要不是他们的队长及时跳到另一块岩石上绑住了梯子,那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在这一晚上,有一个人把自己的下半部分的睡袋割给了别人,所以她的腿被冻伤。最后右腿没有保住。

 经过和风雪奋斗,但第一次他们登山还是失败了。他们只好等到第二个窗口期。但是第一次失败撤退的时候方五洲队长受伤了。所以第二次登山的时候不是方五洲带队的,是另一位队长带队,他还是一名摄影师。当他们登到第二台阶的时候,刮来了一阵大风,一个队员的氧气瓶被刮掉了,正好砸到了队长的脸上,队长一下就被打了下去了,掉到岩石下。三个人去救他,但他们都往下的滑。终于在队长快掉下悬崖的时候队友抓住了他。这时悬崖上的岩壁快裂了,他就把摄影机交给了其他队员,割断绳子,自己掉下悬崖。队长牺牲了,保住了其他队员生命。但第二次登山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们回去积极准备,第三次登山的时候,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牺牲一名队员的情况下终于登顶了。

 三次登山,牺牲了两个人,伤了好多好多人。充分说明登上珠峰很艰难的,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那些登山勇士们没被这些困难吓到,一次又一次向上攀登,最终他们成功了!

 我想,我们学习远没有登珠峰艰难,只要具有他们一点点品质,把学习学好,不是太简单了吗!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3

 《攀登者》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一部**。1960年,3名中国登山者首次从最艰难、最危险的北坡登上了世界的珠穆朗玛峰。然而,由于某些客观因素,这个“首次”攀登的记录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可。15年后,1975年,9名中国登山者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中国人的行动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做到了西方人认定做不到的事情!

 **《攀登者》中有一段描写1960年中国登山者在北坡8000米以上的某个路段,靠搭人梯登上悬崖的过程。因为搭人梯不能穿布满钉子的登山靴,所有攀登者就只能光脚踩在同伴的肩背。最终导致攀登者因冻伤失去了十个脚趾和半个脚掌。这是一个真实的细节,这位攀登者名叫屈银华。在观影过程中,我发现他无论身处何处都得拄着根拐杖,经常站不稳。这样一位为了攀登梦而毫不退缩,鼎力前行的追梦人,可想也是激励了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句让我印象颇深的,一位攀登队队长说的话:“攀登对于那些无知的人来说,是地狱,但对于我们这帮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它同时也在证明梵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过路的人只看到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追梦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见,甚至是冷嘲热讽。

 影片中,攀登队在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的时候,也遭受了许许多多灾难性的困难:暴风雪,雪崩,冰裂……每一个都足以致命,前前后后将近牺牲或严重受伤十余人,攀登队前队长甚至为了保存完整的录像证明,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摄像机的存在,尽管如此,中国登山队仍然继续完成祖国任务,在物资短缺,窗口期为时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不断地创造奇迹,不但成功登顶,还准确测量出了珠峰高度,也是中国高度!这告诉我们:远大的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命运不公!

 很多人都一直有个疑惑,登山对于那时的中国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说,跟祖国的声誉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声誉都背负在中国登山队身上了,为什么呢?珠峰不仅仅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系到领土归属、国家的国际形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攀登精神的体现。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发生了一次争夺战,对象是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直不承认珠峰是两国的国界,找了很多的借口,其中一条就是既然珠峰北侧是中国的领土,那你中国人怎么不登上去留下证据,而尼泊尔人已经冲刺了南坡登上了珠峰,因此登上珠峰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任务,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登山运动,而是为了宣示国家的主权,保卫领土重要事件。为了能够登上珠峰,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登山队。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险阻终于把国旗插在了地球的点,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更加维护了整个国家的威严!这向我们传递的,是要捍卫祖国,捍卫领土的斗志与信念,为了这片领土,我们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攀登者》恰逢祖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它不仅回顾了祖国这70年来走过的一些心路历程,更是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在一步一步向中国在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影片观后感作文4

 爱情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能是朝夕相对的甜蜜,也可能是生离死别的不舍,但究其根本,都是彼此认同、相互期盼回应。70后成长到及笄与弱冠之龄时,大多处在中国跨越了艰难时代而欣欣向荣的时刻,遑论在繁荣富强中成长的80后与90后。所以,我们很多人对“奉献”的感受,始于“养儿方知父母恩”,对爱情的认知,来自“陌上少年足风流”。

 但是经历过创业以及创业过程中共同承担责任、经历磨难的团队,对于为了追寻共同的理想而奉献自我,一定感同身受——只因都是过来人。不同于军警队伍的纪律、服从,这种源于爱情的奉献精神是无需教导而自发产生,并且支持自身克服各种艰难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徐缨对于方五洲的感情,正是这样:方五洲对于攀登的情结,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对于徐缨的感情,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方五洲没有诉诸于口,但是借着登山笔记,含蓄地表达了心意。这是那个年代爱情的样子,也是最符合以攀登为毕生追求的方五洲的表白。

 徐缨是另类的“不爱红妆爱武装“,在那个年代,她不仅接受了方五洲带回的珠峰化石,也足够勇敢地在临去苏联进修时要求方五洲的表白。徐缨对着逃之夭夭的砸窗键盘侠大喊的时候,发泄着最后的不甘,说出了她不忍对方五洲施加压力却满腹委屈的话语。这一点小小情绪化是一个女孩子的人性,但未掩盖徐缨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操——试问有几个人,能够为了支持所爱的人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继续追寻前途未卜的梦想,放弃朝夕相对而选择远渡重洋到未知的环境与期限中锤炼自己的技能,学成归来不改初心,毅然决然奔赴他身边去共同奋战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的矢志不渝,在任何时代的洪流中,始终闪耀着知己的光辉——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原来是基于彼此理解与信任支持!

 红颜知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小说中的明月心之于公子羽,历史上的武曌之于李治,可遇而不可求。在《攀登者》中,方五洲何其有幸,与气象学家徐缨相识相知。为了这样一位以青春与学识相报的红颜知己,难道他可以无动于衷吗虽然在爱情与理想需要选择的时刻,方五洲是毫不犹豫的,所以面临必须的抉择时,他放弃了迎接鸿雁传书多年后终于归国的徐缨,因为在那一天他要去重组的登山队报到;但是在徐缨需要帮助的时刻,他孤身一人在雪域中救助她,这诚然是一个血肉之躯的情感选择。虽然这浪漫主义情怀引导了一出雪岭相逢的奇迹,不过鉴于稀有的气象专家组全团失联,经验丰富的登山专家方五洲的采取行动并不违背人性与规律。

 虽然徐缨再也无法与她心系十五年的方五洲长相厮守,但她知道方五洲在她的帮助下这次必然登顶,没有枉费她多年在气象学的深耕,那么在临终时必然是感到幸福的。方五洲拿着天线时的求婚,在那一刻已经只是形式——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共同奋战在一线的两个人,当然是心意相通的,哪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那块埋在珠峰顶上的化石,是方徐二人的定情信物。方五洲在登顶时带着它,也说明了他对徐缨的认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田部井淳子。

田部井淳子(1940~20161020),女,日本登山运动员。她的足迹遍及日本各山峰,并攀登过西欧的阿尔卑斯山的一些险峰。1970年她作为第 1支日本喜马拉雅女子登山队的成员登上了海拔 7577米的安纳布尔纳Ⅳ峰。1975年 5月16日,她从东南山脊路线登上了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登山运动史上第1个踏上地球之巅的女性。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20日上午10点,日本登山家田部井淳子因腹膜癌在埼玉县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7岁。

扩展资料

1939年,在日本福岛县的田村郡三春町,田部井淳子作为家中的第五个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淳子从小体弱多病,但是十岁那年参加的一次登山活动,却永远改变了这个小女孩的命运。陡峭的山路、温泉的蒸汽、和即使在夏天也充满寒意的山顶,都让她感到惊奇。她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从未遇见的事物,而亲身去体验这些未知是如此的有趣,她决定要探索这个世界。

登山成为了这个羸弱女孩的热爱,无关竞争,无关输赢,就是满腔热情和喜爱。高中毕业后,田部井淳子进入东京的昭和女子大学攻读英语文学专业。

在当时的福岛, 进入高中的女生都不多,更不用说大学了,然而田部井淳子却是一个例外。来自小城镇的她,也曾因自己的福岛口音在繁华的东京感到深深的自卑和孤独。幸运的是,她在校园里结交了一位可以一起爬山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远足。

1969年,田部井淳子成立了“女士登山俱乐部”。在七十年代,日本任何想去喜马拉雅的俱乐部都必须是日本登山协会(JMA)的注册会员,并获得协会的推荐。怀抱着攀登喜马拉雅梦想的淳子很快就向协会提交了申请。

但事与愿违,“女士登山俱乐部”第一次申请就遭到了驳回,女人的俱乐部想要攀登喜马拉雅,这是开玩笑么?不少人对田部井淳子的“女士登山俱乐部”投以嘲讽和怀疑。但是,淳子没有放弃,1970年,俱乐部的探险申请终于获得批准。

——田部井淳子

对于这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登顶,而且在珠穆朗玛峰展示了我国的五星红旗,再加上这些队员成功在珠穆朗玛峰上建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此举意味着在我们国内已完成最后一次气象站的建立,而这次登顶成功对地球的自然天气研究有着重大意义。这件事情报道以来就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激动不已的事情,而这次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安全登顶,就足以见得这些队员们的决心和执行力是非常强大的。

对于珠穆朗玛峰这座高山来说,这座山可以说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而这次科考队员实现了覆盖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登山活动,而这次登山活动不仅仅是以登山为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自动气象站,因为这种站台可以根据海拔高度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从而对各种天气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我们国内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得到很好的预判,因为这个气象站能够把实时数据传输给当地的自然灾害局。

而对于这次队员们成功到达峰顶,他们经历了非常大的自然条件困难,因为珠穆朗玛峰海拔超过8800米,光是步行对登山人员的身体就有很大的影响,更别说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安装气象站,而这次气象站的成功建立也就能完全实现对珠穆朗玛峰的气象全天候检查,这样才面对自然灾害能够提前预警。 总的来说这次科考队员成功登顶,还拿出了我们的中国国旗,这象征着我们科考登山队员的这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一次飞的跨越,他们绝不是为了登顶而登顶,他们为了科研工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里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吴京《攀登者》上映了,讲述的是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中国首次登顶珠峰是1960年5月25日,而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峰发生在1953年5月29日,不过是从相对较容易的尼泊尔南坡登顶成功的。

图: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

当年同时完成这一登顶壮举的有2人: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然而登顶之后,两人却在珠峰秘密起誓。他们为何要起誓?起誓的内容又是什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声,直到48年后才真相大白!

埃德蒙·希拉里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养蜂世家,16岁首次接触登山运动,便深深沉迷于此。二战爆发后,埃德蒙加入空军,入伍受训前,他决定再来一次南阿尔卑斯山(新西兰境内)之旅。这次行程彻底改变了他,埃德蒙遇到2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他们刚登顶南阿尔卑斯山库克峰归来,埃德蒙很羡慕他们活得如此潇洒,这也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登山爱好。

图: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从空军退役后,埃德蒙·希拉里便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新西兰阿尔卑斯俱乐部,开始他的登山运动。1953年埃德蒙加入英国珠峰探险队,向世界第一高峰发起挑战。

丹增·诺尔盖则生在珠峰脚下,相比埃德蒙·希拉里,他并没有那么高的理想,只是为了工作而已。夏尔巴人自古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由于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此他们的身体比平原人更能适应珠峰的恶劣条件,所以很多夏尔巴人成为珠峰探险队向导,以此养家糊口。

图:埃德蒙和丹增

1935年,丹增·诺尔盖首次担任英国珠峰探险队向导,不过在此期间,探险队均未能登顶珠峰,直到1953年遇到埃德蒙·希拉里,两人一拍即合,丹增·诺尔盖给埃德蒙做向导,两人再度向珠峰冲刺。

1953年5月26日,两人从海拔7315米的洛子峰半山腰第七营地出发;5月28日,两人爬到珠峰8504米处;5月29日6点30分,饱餐一顿后两人发起最后冲刺;5月29日上午11点30分,是载入史册的时间,丹增和埃德蒙携手登顶,人类首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

图:登顶珠峰

被巨大胜利和喜悦包裹的两人,随即拿出照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一刻。不过留下照片的只有丹增·诺尔盖一人,由于丹增不会使用照相机,埃德蒙非常遗憾没能留下登顶珠峰的影像记录。在珠峰待了15分钟后,两人返回大本营。

全世界为之轰动,4天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随即向埃德蒙·希拉里授予第一个爵位,相比于向导丹增·诺尔盖,埃德蒙·希拉里获得的荣誉和影响显然更高,他更成为新西兰国宝级登山家,名利双收。

图:埃德蒙和丹增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质疑,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是丹增·诺尔盖,埃德蒙有欺世盗名之嫌,虽然埃德蒙确实可能登顶了,但却是第二个,第一和第二个登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人们纷纷要求埃德蒙回应,他和丹增到底是谁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但埃德蒙始终拒绝说明,他说他和丹增曾在珠峰起誓,绝不向任何人透露,他俩是作为一个团队登顶的。

图:埃德蒙·希拉里

埃德蒙模棱两可的回应,更加让人怀疑他是第二个登顶珠峰的,因为考虑到名利,所以才和丹增起誓永远不许向外人说出真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可笑的是,埃德蒙曾信誓旦旦保证,他和丹增是个团队,不存在登顶的先后顺序,但1988年丹增去世,1999年埃德蒙出书《险峰岁月》,在书中他写道:“接下来,我攀上一块平坦的雪地,从那里放眼望去,只有天空。丹增快步跟上来,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当我们意识到登上了世界之巅后,我们被巨大的满足感包裹。”

图:珠峰登顶线路

46年后终于真相大白,埃德蒙·希拉里在书中默认了自己是第一个登顶的,丹增·诺尔盖紧随其后。但这种说法更让人生疑,因为埃德蒙曾信誓旦旦保证不会说出来,但丹增死后,他就说是自己先登顶,如此一来死无对证。不过也有很多人支持埃德蒙,认为他之所以在丹增生前不回应,是因为想让丹增生前也能享受到这一世界级荣誉。

图:埃德蒙·希拉里

对此,大家怎么看?我认为真没必要较真,可以确定两人都登顶了,至于谁前谁后,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们是一个团队。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有很多适合情侣的旅行目的地。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选择:

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众多浪漫的景点,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情侣可以在这里一同探索历史文化,品尝当地美食,以及享受浪漫的夜景。

2 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上海有着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繁华的购物街和浪漫的滨江风光。情侣可以在外滩观赏黄浦江夜景,游览豫园,以及探索各种精彩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3 丽江:位于云南省的丽江是一个迷人的古城,有着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情侣可以漫步在古城的小巷中,欣赏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还可以前往附近的玉龙雪山、虎跳峡等地探险。

4 桂林:桂林以其壮丽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拥有独特的山水景观。情侣可以乘船漫游漓江,欣赏奇峰、怪石和清澈的水域,还可以参观阳朔的乡村风光。

5 西塘:西塘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位于浙江省。这里有着古老的街道、石桥和运河,给人一种宁静和浪漫的感觉。情侣可以一起散步,欣赏古建筑,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

6 张家界:张家界是湖南省的一个自然风景区,以其独特的石柱、峡谷和森林而闻名。情侣可以乘坐玻璃栈道和电梯,欣赏壮观的风景,还可以前往天门山、黄龙洞等地探险。

这只是中国众多适合情侣的旅行目的地中的一小部分,中国还有很多其他浪漫的地方等待你的探索。无论你选择哪个目的地,都能为你和你的伴侣提供美好的旅行

回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10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