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的历史资料 电视剧《母仪天下》中的王政君形象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受宠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日还能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政君做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生而有之的一次侍宿就使王氏生下了刘骜。“母以子贵”,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万万没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篡夺她儿孙的汉位。王政君思念汉朝,最后在悲愤、忧郁之中度过她的晚年。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受宠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还给,明日还能还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相关影视作品:
母仪天下》(戏说成分较重,有点篡改历史,仅供消遣,请勿遵照本剧)
剧照本剧截取了西汉本始二年(公园前72年)、汉宣帝晚期,到绥和二年(前7年)、汉哀帝登基之间的历史,以五位家人子(汉宫低级宫女)成长史为切入点,着重刻画了王政君和傅瑶,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性格成长过程和权势引发的较量,采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以正说历史的写实手法,在严格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大胆挖掘和发挥想象力,刻画了一群在封建专制的皇权(男权)至上的社会形态下,有梦想、有追求的皇后、皇太后的形象,为牺牲在封建体制下的中国女性抒写了一首动人的挽歌。
政君心地善良、心思机敏。因祸得福的她,最先获得上天的垂青——成为太子妃,怀有身孕。傅瑶年幼即在辗转无依的环境中尝尽艰辛,炼就了争强好胜,为出人头地不惜一切手段的坚强意志,不甘人后的她,很快获得太子垂青,诞下子嗣。然,按照汉朝祖制,太子的第一个男嗣将被立为嫡太孙,傅才人看着尚在襁褓里的儿子,感叹他来得不是时候,她知道,从今往后,自己与政君之间,已经不仅仅只是争宠,还有夺嫡……
在宠爱和权势面前,爱情,亲情都是武器,丈夫和儿子都是工具。
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在未央宫驾崩。葵已,太子即位,是为孝元帝。立太
孙为太子,元帝一日同时封政君和傅瑶为婕妤。傅瑶明白王政君当初是母以子贵,只要把自己的儿子刘康推上太子之位,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而元帝就成为这场争夺战最重要的砝码,于是她加紧对于元帝的媚惑,并且时时处处在元帝面前夸赞儿子刘康的聪慧机灵,并制造机会让元帝对刘骜产生嫌隙,使元帝内心的感情天平完全倾斜向自己这边。与此同时,傅昭仪以自己为代价和萧育打赌,让他去勾引皇后王政君,她要拔除这根眼中钉。向来在风月场上所向无敌的萧育对这个赌约十分感兴趣,一场阴谋就此展开……然而,这场赌注终以萧育输掉了自己的真心悄然休止。最终,政君贵为皇后,元帝别出心裁地在婕妤之上专为傅瑶设昭仪的封号。
永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步之遥,就是终生无法企及的距离。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驾崩,刘骜有惊无险地登上帝座,是为汉成帝。成帝登基后,西汉王朝拉开新的序幕。母以子贵,政君已经贵为皇太后,居长信宫。傅昭仪恼羞成怒,丧失了理智。她不惜只身在王政君居住的长信宫和成帝住的未央宫纵火,企图以此结束掉一切……明火扑灭,暗火更凶。远离长安的傅昭仪在回定陶的路上收养了赵氏姐妹(即后来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尽心培养成为棋子。而永巷,令政君忧心不已的成帝嫔妃频繁流产,也是她精心所为。
傅昭仪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利用儿子与成帝手足之情返回长安,而先前已被送入成帝身边的赵氏姐妹早已在永巷平分天下。
儿子刘康的死对傅昭仪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对嗷嗷学语的孙儿刘欣许下诺言,将来一定要把他送上未央宫……血雨腥风仍旧从永巷开启。成帝后宫争宠以废许后,立飞燕,封合德告终。曹宫人怀孕引发了赵氏姐妹终于知道了自己不能怀孕的真相,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姐妹二人合计杀死了曹宫和婴儿。飞燕不甘命运,遍访名医,企图以良方妙药回春却不得成功。政君眼见自己的儿子已当壮年非但没有子嗣,反而如迷途羔羊般被赵氏姐妹完全控制,想方设法物色美人送到儿子身边,并获得了成帝的临幸。
成帝与许美人一席交欢,蓝田种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料,成帝已经被合德的美貌丧失心智,眼看要亲手将自己婴儿杀死时,政君赶到……
眼看已近天命之年的成帝,仍然膝下无儿女,傅昭仪意识到关键时刻已经来临。为了让孙儿刘欣获得支持,她开始不惜倾其所有,凡是朝中能向成帝说得上话的大臣和宦官,她都投其所好、大肆收买。面对曾经一度关系尴尬的赵氏姐妹,她更是柔言细语启示她们既然自身生育无望,与其帝位旁落,不如早做打算,多多抬举刘欣,为将来铺路。因为看得见的共同利益,赵氏姐妹与傅昭仪又开始相互利用和相互倚仗的关系。
当政君获知成帝已经下旨宣刘欣和冯媛的儿子刘兴两位亲王从封国回长安时,她暗下委托萧大人出宫把许美人所生、差点丧命在成帝和合德手下的孩子,也就是成帝唯一的血脉接回宫。然而,这位身体羸弱多病的少年竟然在半途得了一场怪病,不治而亡……政君筹谋忍让一生,所为不过是顺顺利利的把孙儿送上皇位,不想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成帝最终死在合德的床上,傅昭仪几度筹谋,终将孙儿刘欣送上地位,自己却不得不再度挥别长安……
主演:
袁 立 饰 王政君
黄维德 饰 萧育
吴 军 饰 汉元帝刘奭
任东霖 饰 汉成帝刘骜
郭珍霓 饰 赵合德
佟丽娅 饰 赵宜主(赵飞燕)
练束梅 饰 许娥/许皇后
田 野 饰 班婕妤
孙 茜 饰 冯媛
石小群 饰 李元儿
江 雪 饰 许谒
白庆琳 饰 王昭君 (因为未被皇帝宠幸,远嫁匈奴。)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据,生三子:进(进,生一子:汉宣帝询)。据公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汉代共13位公主与匈奴和亲下面介绍3位比较出名的。
乌孙公主: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武帝以宗室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为右夫人,匈奴于是也嫁女乌孙王为左夫人。乌孙两娶,表明已不再一面倒,匈奴嫁女,说明欲击乌孙已力不从心,而乌孙与汉朝联姻使匈奴不敢轻举妄动。《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
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汉朝每隔一年还派使者带着帷帐锦绣等前往探视。约—年后,乌孙王猎骄靡因自己年纪已老,想使细君公主嫁给孙子岑陬(军须靡),细君公主不愿意,上书汉朝。汉武帝要她为了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服从乌孙的风俗习惯。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继位乌孙王。细君公主嫁军须靡后,生有一女名少夫。她因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思念家乡等原因,心情忧郁,在乌孙生活仅三年之后就去世了,留下一首《悲愁歌》表达了这种情感: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解忧公主:
乌孙公主忧郁而死,乌孙王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之女儿解忧,仍以公主身份嫁与岑陬。解忧公主丰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气慨,若出征疆场。参与军国大事,堪称运筹帷幄,于乌孙国之政治产生深远之影响。
汉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黄发垂髫。感时伤逝,萧索苍茫,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乃上书请求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乃派人迎归。解忧公主于汉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
汉成帝刘骜是其母后王政君的唯一儿子
王政君(前70~13),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侯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受宠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害怕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电视剧《昭君出塞》王政君形象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哦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前1),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日还能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先声夺人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应该说是任人唯亲(在当时社会,作为一个女人,想管理国家只能任用娘家人,只能觉得娘家人可靠),误信王莽,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