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笔画怎么画草原?(一定要图片不要视频),要大一点的,(有,马,蒙古包,牛羊,白云,草地)

用简笔画怎么画草原?(一定要图片不要视频),要大一点的,(有,马,蒙古包,牛羊,白云,草地),第1张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2%DD%D4%AD%B5%C4%BC%F2%B1%CA%BB%AD&t=3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

牧民们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 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精美观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 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 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 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 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扩展资料

很多世纪以来,蒙古包就是蒙古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神圣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生活的中心。传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氛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 

进入近代,国际上对蒙古包的研究比较活跃。中国人类学家吴文藻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锡林郭勒盟考察蒙古包并发表考察报告《蒙古包》,他在报告中写道:“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质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可以说,明白了蒙古包的一切,便是明白了一般蒙古族人的现实生活。”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蒙古包在游牧人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当代的学者,如内蒙古的嘎林达尔,蒙古国的麦达尔、达力苏荣、沙日布道尔吉等均出版了研究蒙古包的专著,其中麦达尔、达力苏荣合著的《蒙古包》一书结合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蒙古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学者郭雨桥撰写的《细说蒙古包》,为中国最详备的蒙古包专著。

-蒙古包 (民居)

  蚊帐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实用的床上用品,蚊帐在夏天能阻挡蚊子,对卧室布置等也有很好的装饰美化作用,蚊帐的款式有哪些,有些什么优缺点呢,我们了解下:

 

  蚊帐款式有哪些

 

 

  1、宫廷蚊帐:美观大方,四方型,顶部有蕾丝,采用金属支架作为支撑,四角有压脚,床压稳压脚后,支架就不会移动。宫廷蚊帐非常热卖,外观色彩好,很受消费者喜欢。

 

  2、蒙古包蚊帐:安装简单,特别是魔术蒙古包蚊帐,3秒就可以安装折叠。采用拉链闭合,360度密闭防蚊。分有底和无底,需要床上用品压稳。简单实用是蒙古包蚊帐最好的诠释。

 

  3、拉链方帐:综合了宫廷蚊帐和蒙古包蚊帐的优点,外貌和宫廷蚊帐一样,吸收了蒙古包蚊帐密闭防蚊的优点。蚊帐四方形,采用拉链闭合,为达到良好的防蚊效果,取消了压脚,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床上用品进行压实。

 

 

  4、吊挂圆顶蚊帐: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像它的样式了,这是承伞状的蚊帐。我们需要再屋顶安装一个挂钩(商家一般会提供),将蚊帐挂在挂钩上,蚊帐会像伞一样垂落下来。非常好看。

 

 

  5、钓鱼杆伸缩蚊帐:顾名思义就是和钓鱼杆一样,蚊帐可以缩紧到床头。伸缩的位置是金属支架部分,金属支架像钓鱼杆一样可以进行伸缩。它比宫廷蚊帐少两个支架,进出蚊帐会更方便一些,但稳固性没有那么好,安装会麻烦一些。

 

 

  6、导轨蚊帐:这种蚊帐兼顾了钓鱼杆蚊帐和宫廷蚊帐的优点。蚊帐可以通过支架上的导轨收拢到床头,整体外形和宫廷蚊帐无异。

 

  蚊帐款式好坏:

 

  按材质分:

 

  1、棉纱帐。优点:透气性好,耐用,价格便宜;缺点:清洗不方便,吸水太多,容易乱丝。

  2、真丝帐。优点:柔软,体积小,质地轻,携带方便;缺点:容易褶皱,透气性一般,价格偏高。

  3、化纤帐。优点:有立体感,质地柔软,透气性好,轻巧耐用,方便洗涤;缺点:易燃。

 

  按外形分:

 

  1、方顶蚊帐。分为简易折叠式蚊帐和三开门方顶蚊帐。简易折叠式蚊帐,为最老式蚊帐,优点是:折叠方便,价格便宜。缺点是:需支架固定,款式较为单一。三开门方顶蚊帐,也称宫廷蚊帐。其优点是:造型新颖,款式繁多,略显高贵豪华。缺点:不太稳定,价格偏高。

  2、伞形蚊帐。其优点:收纳方便,价格便宜。缺点是:收纳长度过长,不易运输。

  3、圆顶蚊帐。又称“蒙古包”蚊帐。蒙古包一般是两开门,优点是:安装方便,架子稳固,价格便宜。缺点是:空间小,阻挡视线,看电视不方便。

  4、四边弧形。一般吊在天花板上。优点:外型华丽高贵,美观大方。缺点:价格偏高。

  总和说来一般空间比较开阔的是使用四边弧形和方顶四方三开门的蚊帐。

 

  蚊帐、款式方面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虽然享国时间不长,但确实曾经所向披靡。蒙古族的文化与汉族有差异,他们的通知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么元朝时期各民族的婚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蒙古族婚俗

元朝蒙古族婚俗

元代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父亲可以为儿子向女方求婚,若女方父亲同意,就饮布浑察儿(许亲酒)。又有不兀勒札儿,译称许婚筵席。不兀勒札儿这个词原意是颈喉,这里实际上指羊的颈喉,这个部位的骨头十分坚硬,许婚筵席上吃这个部位的肉,表示定婚不悔。后来没有许婚筵,就改在结婚时吃不兀勒札儿,表示好合。这个风俗延续至今。议婚要讲聘礼,一般是以马示聘。但是成吉思汗认为,婚姻而论财,殆若商贾矣!他更注重婚姻的社会条件与政治基础。因而元代时候,蒙古贵族与平民不相通婚;贵族之间彼此嫁娶,称为忽答,即姻亲;此外,安答之间也互相嫁娶,结成安答忽带,即义兄弟姻亲关系。

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蒙古社会已以男子为中心,同时还存在着浓厚的原始婚姻制度的残余,一方面是因为频繁的战争使大量男子丧生而同时又俘获了大量妇女。当时实行一夫多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蒙古人的蕃衍,因而成吉思立法,只要其种类子孙蕃衍,不许有妒忌者。至于一个男子娶多少妻子,则有赖于他供养的能力。所以,愈是显贵的人,往往妻子愈多,在蒙元时代的文献中,一个贵族有几十个妻子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按照当时的风俗,平民也可以娶有多妻。在多妻的情况下,长妻的地位最高。但是,妻以子贵,如果长妻没有生子,她的地位就可能低于她丈夫的其他生子的妻。严禁与已婚之妇私通,犯者处死。

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这种婚制,中国北方许多民族都曾实行,汉文文献中称之为蒸母报嫂。蒙古兴起时,和它邻近的女真、党项、畏兀儿等族也有这种习俗。因此,在当时蒙古人的观念中,这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宠妃木哥哈敦就被三子窝阔台娶去。而在窝阔台得到木哥哈敦以前,他的二哥察合台也派人来说:父亲遗留下的诸母和美妾之中,把这个木哥哈敦给我!

元朝时期其他民族婚俗

汉族婚俗

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汉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至元六年三月,中书省户部议准,今后但为婚姻,议定写立婚书文约,明白该写元议聘财钱物,若招召女婿,指定养老或出舍年限,其主婚、保亲、媒妁人等画字依理成亲,庶免争讼。至元八年九月,尚书省礼部呈准施行的婚姻礼制是依据汉儿旧来例并参照朱熹《家礼·婚礼》拟订的,包括议婚、纳采、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和婿见妇之父母七项。同时,金代流行一时的拜门,因为蒙古婚聘并自来典故内俱无此陈例,此系女真风俗,而遍行弟去。在汉族的婚俗中,拜门就是婿见妇之父母。女真的拜门别有含义,是男女婚前生子后男子去女子家拜见女方父母,执子婿之礼。

特殊婚俗

元廷对于一些特殊的婚姻问题,也有明确的规定。如对于驱良婚,也就是驱口与良人之间的通婚,元廷明令禁止,违者有罪。良人娶驱,判徒刑二年;良妇嫁驱,则合做驱。如宋时在江淮已成习俗的典妻,元廷认为是薄俗,予以禁止;也禁止嫁卖妻妾。又如指腹为婚,宋金两代较为多见,而元代的法律则予以禁止。

各民族婚俗的互相影响

元代各民族的婚姻礼制,虽然各从本俗,但彼此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汉族中有些人效法蒙古人多妻制,有妻更娶妻,对此,元廷以至元八年正月二十五日为界限,在此以前准已婚为定;在此以后,申明禁止,不过,有妻再娶妾仍被允准。

蒙古的收继婚制对汉族也有影响。而元廷对此的政策则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按至元七年的规定,侄儿不得收继婶母。而按至元八年十二月颁布的圣旨,小娘根底,阿嫂根底收者,也就是准许兄收弟媳,弟收兄嫂,即使是小叔收嫂,也被认为难同有妻更娶妻体例。到了至元十二年,兄收弟媳已在实际上受到禁止,犯者刑杖。《元典帝》载有至元十四年刑部所准兄收弟媳刑断离之例,以后遇有同类案件,即以此例为依据审理。至顺元年(1330)九月进一步下敕:诸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这诸人,明白指的是汉人、南人。《元史》卷一○三《刑法志》二《户婚》:诸汉人、南人、父没子收其庶母,兄没弟收其嫂者,禁之。

另一方面,蒙古人受到汉族婚姻礼俗的影响,也有不再从本俗的。例如蒙古弘吉剌氏的脱脱尼,年二十六岁时丈夫哈剌不花死了,哈剌不花前妻有二子已成年,尚未娶妻,都想收继她。脱脱尼以死自誓,二子惭惧谢罪,仍析业而居。对这样的事,元代官方未予干涉。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祝寿

  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拜年

  草原上春节最隆重的活动,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牧民们相互互拜。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草原宗教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宗教。汉佛教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其它宗教从十七世纪后先后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是属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区的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庙宇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锡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众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宗教活动,有的寺庙国家还拨给维修经费加以修缮,一些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喇嘛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很高兴认识你》节目开播以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近距离的周迅。曾经,很多时候觉得她演技很厉害,话不怎么多,似乎有些高冷。

特别是去年主演的《如懿传》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她对爱恨情仇的诠释,简直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最治愈的活法。

用这句话来形容剧中的周迅,真的是再合适不过。

她的爱的真诚很热烈,当她的男人爱上另外一个女人,还当着她的面表达爱慕之意时,她终于忍无可忍,转身离去。她要守住的是爱情最起码的尊严。

面对伤害,治愈不了别人,最好的做法就是治愈自己 治愈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周迅的面孔在各种角色中千变万化,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共同点,活出自我的真诚和爽快。

周迅在《如懿传》中贵为皇后,很多时候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她想要一生一个人,但她一个人没有办法跟强大的现实抗争。

可她从来也没有妥协,而是选择了灵魂自由。

当她的少年郎移情别恋的时候,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无声的反击,老死不相往来。

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倔强。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直爽如周迅,差点让人看不懂这是什么戏码。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换句话说,这简直就是本宫的后宫啊。

周迅的直爽跟声音一样纯粹,不娇柔不做作,给人的感觉灵动又落落大方。也就是如此真实的性情让她整个人都特别有辨识度

话说,不知道霍建华有没有后悔在剧中饰演乾隆,回到现代还有被扎心。

如此性情中人,开撕不到一秒,即可化敌为友,也真是没谁了。

不得不说,真性情的人,不需要太多修饰,我的生活我做主。

了解周迅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外号,人称周公子。很多人好奇,她为什么叫周公子。

所以就有了公子这个称号。

这个问题周迅在采访中谈到过,说周公子这个人物,跟他本人真的很像,做事情又正又直,果断勇敢,敢爱敢恨。

周迅身上似乎就有一种男子汉与生俱来的英气,再加上这种果敢的性格,所以她扮演的周公子,才入木三分,让人分不清谁是谁。

到底公子是周迅,还是周迅是公子。

回到眼前,节目组随机的一个片段,我们都能看到周公子的有礼有爱。

周迅跟阿雅、李沁一起直播的时候,几个人要并排而坐,无疑中间就是C位啊。她特意把C位让出来,让李沁坐过去。虽然李沁也谦让了一番,还是让她给让回去了。

这一刻的李沁像个羞羞的小公主,而旁边的周迅似乎就是周公子化身,彬彬有礼,潇洒如故。

看过太多C位之争的八卦,不由得让人佩服公子就是公子。

公子这个词语有很多美好的象征,很容易让人想到彬彬有礼,温润如玉。

周迅在给老人们拍照的时候,席地而坐,不停调整各种角度,趴着或者仰着,一举一动都那么有爱。

没有嫌弃地面脏,也没有什么偶像包袱,来到村子里时,似乎自己就是一个晚辈,一个朋友。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这样的周迅,可以高雅,也可以接地气,可以潇洒,也可以随性,不愧是传说中的公子。

以前没有看过周迅跳舞,看过之后,很多人都大呼是个憨憨无疑了。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是有理由的。

周迅跳舞有两个场景特别有意思,一个是在云南的草地上,一个是在北方的蒙古包中。

节目前期,有一个场景,周迅跟阿雅几个人在云南的草地上。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她们要现场跳舞。

阿雅本来擅长跳舞,她在前面做示范如行云流水。周迅简直就是现学现卖,我当时就纳闷,这能行么,会不会跟不上。

结果,她一点不谦虚,还真就跟上了,俩人一前一后,跳得正欢,周迅在后面突然停住,然后喊我的麦,我的麦掉了。

然后就看她对着镜头演示自己的麦,竟然从裤腿里面掉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真人秀,简直是真优秀,麦从哪里出来,从哪里放上去都要给大家演示下。

本来还在纠结这个画面到底是不是直播的我,瞬间确认,直播无疑。

还有一次是在蒙古包,人家求婚成功之后,一群人在蒙古包跳舞。大家又蹦又跳,一眼就能看到周迅跳得太欢。

别人跳的多少都有点蒙古风,可她就是转着圈蹦啊,跳啊,似乎有点看不懂她在跳啥。可是这似乎一点都没影响她的心情,演出继续。

哪怕隔着屏幕你也能感受到,她是真开心,真的很开心,满屏的乱舞的快乐似乎要给你溢出来。

周迅这么可爱的一面,属实难得一见。有点让人怀疑,她身上是不是有某一个开关,随时根据场景迸发出不同的身份。

整个一期看下来,可以确定就是个憨憨无疑了,没有什么比单纯的快乐更真实。如此快乐的人生,本身就很治愈啊。

总结一下:

一个人做一件事儿,让人感觉到很真诚,很和谐,这就是传说中的真实。

周迅这种真实的感觉是由内而外,所以即便是她话不多,只要她开口,只要她去做,就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恍恍惚惚间,她可能是如懿,可能是周公子,再一回头又看到那个傻笑的憨憨。

陈可辛导演这样评价周迅:我觉得周迅是少有的,没有界限的演员,古装现代都很好,她是所有导演的梦想,落入凡间的百变精灵。

这个落入凡间的百变精灵,尽管变化万千,依然是最真实的周迅,真诚而直爽。

随时随地活出自我,不局限于于环境,不拘泥于人设,这样的人生本来就很治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03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