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西之旅·桃花源·桃花源外八景

煌煌荆楚吟·湘西之旅·桃花源·桃花源外八景,第1张

煌煌荆楚吟·湘西之旅·桃花源·桃花源外八景

古人游览桃花源均从水路而来,由桃源县城溯沅水而上。沿途30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其佼佼者被依次归结为潼舫晚渡等桃花源外八景。这八景中,除了桃川仙隐难以索求外,其余均有迹可寻。

潼舫晚渡

潼舫,即潼舫洲,位于桃源县东烟溪口旁。洲面不大,似小舟隐现于沅江碧波之中。每当夕阳西下,阳光中的小洲金光四射,璀灿夺目,仿佛满洲都是黄澄澄的金子。此时泊舟洲旁,还可听到阵阵的欢声笑语。从现代科学看,那黄金的光彩是夕阳照在对面崖壁上的反射光和照进水里的折射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炫晕;那语声则是沅江碧波抚揉洲岸时发出的轻声。

然而,民间却谓其有一个奇异的来历。一次,黄沙村的大财主偶然得到桃花源的一颗仙桃,放在筐里从潼舫这里摆渡。时值傍晚时分,他心想吃饭,那桃子在筐里一转,便出现一桌饭菜。他想睡觉,那桃又转出一张床铺。吃饱躺够他又想要金子。桃子在船上不停地转着,且发出嘻嘻的笑声。在它的笑声中,船上金子越堆越多,最后财主连船一起沉进江里。于是这里有了一座夕阳下金碧辉煌的小洲,有了阵阵嘻声笑语。因洲形似渡船,故名潼舫洲。

漳江夜月

漳江,即潼江阁,在漳江与沅江汇合处。阁始建年月不详,清代曾几次重修,1968年因白蚁危害而拆除。据说当年这里有幅奇景:不论初一、十五,江底都有月光,且从月升到月落,不论天上的明月在何位置,江水中的那轮月亮总是紧紧地嵌在阁窗的倒影之中,似一对情人眷恋难舍。故明人罗天纯有诗云:“澄波千顷绝尘埃,唱晚渔舟收钓回。素魄莫愁天上尽,清辉还自水中来。”

民间传说是鲁班设计出的如此奇观。相传造阁之时,鲁班前来为掌墨的大师傅砍制针闩,到立屋那天便悄然失踪。待漳江阁立完最后一层,所有成形的木料均已用完,唯余一根木针闩。掌墨师傅令人阁上阁下到处寻找,终于发现临江的柱头上那榫与横枋间忘了划针闩眼。掌墨师傅便坐在悬在半空的吊筐里打针闩眼。江水滔滔,竹筐晃动,直到天黑也未打成。正欲掌灯,忽见天空飘落一星光亮,在窗上变成一盏圆圆的灯笼。掌墨师傅七天七夜没合眼,直到针闩插好,才让人放下竹筐。落地后一看,那盏灯笼还在阁窗上,却再也不敢上去取了。于是,那盏灯笼便成了江水倒映中的那轮夜月,夜夜与窗影相依偎。其实,据吴飞舸《桃花源》说,这种奇观乃是漳江阁建造者智慧的结晶,阁为六方形,三面临水,故夜月无论行至何位置,总有月影留于水中的阁窗。其方位实际不同,但因阁临水三面无异,便给人留影仿佛始终于一面的错觉。

浔阳古寺

浔阳古寺在桃源县城对岸沅水之南的浔阳坪。有人推测,“浔阳”的命名很可能与纪念陶渊明有关,陶氏为浔阳柴桑人。古寺系一建筑群,厅堂三进,厢房毗连。始建年月已无考,从宋代高士“浔阳古寺久荒凉”诗句可知,它于宋前即荒凉已久。然而,其“荒凉”却给人以一种特别的滋味。《桃源县志》云:“寺久废,每烟雨薄暮,犹闻钟声。”明阙文《浔阳闻钟》云:“鹿死灰寒鼎再迁,兴亡独卧此长年。纵横铁马金戈世,不改清音落鹤田。”宋高士在叹其倒柱颓梁卧夕阳的荒凉时,亦感“一盏佛灯犹未灭。”正因此,古寺成为桃花源外一著名景观。

乾隆年间,古寺得以复建,一度香火鼎盛,据《桃源县志》载,当时寺中有一奇:“寺中有井,井中有龙泉剑光,常夜出如星如月,上逼云霄。”寺于1974年被拆毁。现唯余一幅柱联,供人追寻昔日意韵:“灯落云霄璃色焕;钟鸣烟雨偈音长。”

菉萝晴画

菉萝晴画为沅江畔菉萝峰的一大奇观,黑色陡峭的峰壁上,有一幅白色线条组成的桃花源全景图,亭台楼阁,桃竹古洞,一应俱有。图全由白色线条组成,既无雕琢的印痕,也无勾画的墨迹。更奇的是,在细雨迷蒙的日子,这里却似有晴色,画面如在阳光沐浴之中,更添无限生气。故而人称菉萝晴画。

《桃源县志》云:此景观成因为菉萝山“峭岩削立,具画理,雨时常有晴色”。民间却传说,在古代菉萝峰下有个菉萝村,村里有位善良的樵夫常受妻子虐待,一位和尚有心将他引出苦海,一日令他在板壁上作桃花源图。洞门刚画好,石门即大开。和尚、樵夫纵身进洞,樵夫之妻因打点家里的钱、米延误了时间,被关在了门外。她气得扯下身上的罗裙拼命擦板上的画。不料白光一闪,画儿却都印到罗裙上了。她更恼怒了,提着罗裙就去河里洗。一江水都洗绿了,画儿还是洗不掉,气得她索性把罗裙往河边菉萝峰的岩壁上扔去。又见白光一闪,罗裙一沾峰壁,那画儿就清楚地印在峰壁上了。

楚山春晓

楚山紧临桃花源。每当冬末春初万山尚未苏醒之际,这里却已春意盎然了。于是人们谓之“楚山春晓”。

万木萧条,何以楚山花木先发呢这里有故事一段:每年立春时节,都是美丽的春姑前来桃花村报告春天的信息。她一来,冰雪融化,山花烂漫。可是这一年春姑因不答应冰龙太子的求婚而被锁在遥远的山洞里,立春好久,桃花村还是冰封的世界。村里有位楚哥,立志把春姑接回。他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冰龙太子的山洞,用酒灌醉太子,救出春姑。他背着春姑一路飞红点翠,可是刚到桃花村,他便累死了。人们沉痛地给他垒起高高的土坟,名之为楚山。自此以后,春姑每年总是最先到这里看望楚哥,哭上好些天,于是这里便最早萌发了春意。

梅溪烟雨

梅溪于楚山南2公里,水流潺缓,通向沅水。每当烟雨迷蒙之时,这里的一切都仿佛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非雾非烟,飘飘缈缈,其间还似乎盛开着一朵朵雪白的梅花,香气四溢……

云雾里怎么有梅花当地也有一段传说:桃花源附近有位彭七郎,打猎时救了一只怀孕的梅花鹿。梅花鹿生下一个血球,化成一株梅树,赠给彭七郎。彭七郎将梅树栽于屋前,特地挖溪从沅江引水前来浇灌。梅树很快繁花似锦。奇怪的是,望一望这株树,人们就能抖落一天的疲劳;闻一闻梅花的香气,病痛便不治而愈。桃源县太爷闻知此事,便带领衙役前来索树。这天,烟雨蒙蒙,树被挖出后却飘然而起,一直融进上空的雨云里。此后每逢下雨,小溪上空便有梅花隐现,冷香飘落。人们为纪念彭七郎,把那条小溪叫作梅溪,将这一景观称为“梅溪烟雨”。

白马雪涛

白马雪涛这一景观在桃花源对面沅江边的白马渡。这里水流湍急,浪涛飞卷,白花花的雪涛里仿佛有一匹鬃毛扬起的白色骏马在奋蹄飞奔……

民间传说,这匹骏马是后唐武陵太守梁嵩的坐骑。《桃源县志》载:“梁嵩,广西浔州南平县人,后唐状元,武陵太守。奏减郡税。母病,归养,郡人追之,及渡,留所乘白马,因以名渡,志思也。”传说梁嵩爱民如父母,故他得知母病辞官回家时,人们挥泪相送。他心急如焚,至桥头不见渡船,却见送别的百姓蜂涌而至。他泪流满面,向人们挥手致谢,然后策马踏波而去。及至对岸,听这面百姓哭喊之声,仍不绝于耳,便将白马留赠。白马转身回走,重渡沅江时因来时跑得过猛,损了力,而沉入江底。从此,这里便出现了白马雪涛的奇观。人们于是在江边麻枯石上雕凿“拨马削涛”四字,并将梁嵩站立流泪之桥叫做思乡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18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