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东方的<罗密欧和朱莉叶>美称,国人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祝>,被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版编排,重新搬上舞台我有幸观看,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 舞台设计美仑美奂, 唱腔演技精彩绝伦让我平心静气,像台下众多观众一样,认真的看完了全剧,直到演员谢幕还不愿离去
这次总算完整了解了《梁祝》的故事情节:祝家女子祝英台,青春妙龄,豆蔻年华,赴杭城(今杭州)万松书院求学三年,三年间,女扮男装,苦心其志。似乎月老有意安排,偏偏遇上了才貌俱佳的梁山伯,祝英台情有独钟,心中产生浓浓爱意,于是难掩爱慕之情,把自己比作家中的九妹,自说自画,为梁山伯设局“做媒”,梁山伯开始信以为真,后师母捅破“窗户纸”,梁山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三年的学友竟是女儿身,真正的九妹就是与他同窗读书,朝夕相伴的英台,可是此时祝英台已打道回家,梁山伯知晓恨晚,于是,追她而去,面见求婚,谁料,祝父早已将女儿许配于有钱有势的马家公子马文才,英台不从,于是一对有情人楼台一见,倾诉衷肠,梁山伯预见英台难逃父命,殉情而去,一场楼台相会竟成了诀别 失去梁兄,英台悲怨交织,痛不欲生,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于是烈女忠贞,决然随粱兄而去,在另外一个世界他(她)们化为一对美丽的蝴蝶,结双成对,翩翩起舞,行影不离。
一部千古称诵的经典爱情故事,凄美哀惋!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祝新剧》
(情景音乐剧)主题:我们生活在21世纪,悲剧也能变喜剧
场次:共六场
第一场校园
出场人物:私塾先生、梁山伯、祝英台、伴读书童数人
场景:梁山伯、祝英台念书的私塾。
背景音乐:《梁祝》响起。
旁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款款飞。千古恩情深深颂,山伯永恋祝英台。
场景一:
背景音乐《梁祝》骤停,转为《快乐崇拜》-张韶涵。(或《hao!han》-精灵小子)
祝英台上舞。众伴读书童上舞。(1分钟左右)
场景二:另一间教室。
先生(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梁山伯(以下简称梁)(与众书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逆时针摇头,与众同学相反)。
先生:山伯,跟你说过多少遍,要顺时针摇头。
梁:了解,先生。
先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梁(与众书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先生:山伯,注意要顺时针摇头。
隔壁的《快乐崇拜》再度响起,压住了先生的念书声。
先生:山伯,去看看,到底是何人喧哗?
梁:YES,SIR。
场景又回到祝英台的教室。(音乐在响舞继续。)
梁上:STOP!!
众伴舞下。
祝英台(以下简称祝)停下(指着梁):四眼老兄,不知道有什么指教?
梁:不敢,娘娘腔老弟,怎么没有见过你?
祝:这是我的名片。(递名片)
梁:(接名片念)祝英台,英文名:ROSE,(还女名呢!)18岁,居住地不详,处女座,性格活泼开朗,崇拜偶像:张曼玉、、、
祝:Andwhatisyourname
梁:Mynameis梁山伯。祝兄的舞曲固然美妙,可是却不想惊扰了先生的讲课,还请祝兄跟我走一趟去向先生赔罪。(拉着英台向台下走)
祝:梁兄,好象方向错了、、、、、
梁:祝兄难道没有听说过地球是圆的吗?经这边走只不过绕个圆而已,正好请祝兄教我一些舞蹈知识。(继续拉着祝向台下走去)祝兄有所不知,其实我也是张曼玉的影迷,不知道她最近又出了什么新的片子啊?、、、(下场)
(灯光暗下,第一场结束)
第二场真情
出场人物:梁、祝
场景:英台宿舍。
旁白: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载,一直相安无事,但是,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打雷声响,还有闪电)
梁:今晚雨真大啊!不知祝兄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啊?
祝:梁兄,正所谓“下雨天留人天留我不留”啊、、、
梁:如此雨天,祝兄竟有如此雅兴,真是难得,难得啊。咱俩不仿效法古人,秉烛夜谈,岂不是人生一大妙事?
祝:也好,也好。
时钟滴答滴答地响,夜已经很深,俩人靠桌而眠,桌上烛光闪亮。
音乐响起《探戈舞曲》,二人相对起舞。(2分钟)
舞曲完,仍是烛光闪亮。
祝:山伯,你会永远爱我吗?
梁:会的。
祝:那,你要娶我!
梁:这?
祝:怎么,你不愿意?
梁:不。不是啊
祝:如果你真的爱我的,就赶快到我家提亲啊,我老爸思想很封建,没有他的同意是不行的。
(第二场完)
第三场求婚
出场人物:祝父、祝母、马管家、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
场景:祝家大厅
(祝父气冲冲地上,祝母紧跟在后)
祝母:老公,老公啊!(拉住祝父)
祝父:看谁更有“礼”再说吧!
场外音:梁山伯梁公子求见。
祝父:马公子,你先坐会。请他进来!
梁上。
梁:拜见伯父伯母。
祝父:请问梁公子光临鄙庄有何贵干啊?
梁:小侄今日只为求婚而来,略备薄礼、、、(递上礼单)
祝母(接过礼单):对不起。年轻人,马公子比你有礼、多了。我们已经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祝上,丫鬟银心跟上。
祝:爸,我不嫁!
祝父:什么?
祝: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了,21世纪,你不能操办我的婚事。
祝母:人家马公子有“才”又有“礼”。家财万贯,你跟他不会受罪的。
祝:要嫁你们嫁,反正我不嫁!
祝父: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约已定了。不得多言!(拂袖而去)
祝:要我嫁除非我死!
祝母:我还真的希望你去死呢!(拂袖而去)
(第三场完)
第四场丫鬟献计
[备选片段:《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各在一边内起舞。]
出场人物:祝英台、丫鬟银心、梁山伯、书童、祝父、祝母
场景一:祝家里。
祝坐靠着桌子发呆。
银心:**,在想什么呢?
祝:比翼鸟都是成双对的,如果一只先去了,另一只还会苟活与世吗?
银心:**,你可千万别想不开!
祝:怎么办,银心,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银心:跟梁公子把事说清楚,请他想办法啊?
祝:现在我连门口都不能出、、、
[银心:那就给梁公子打电话啊。
祝:可我的手机又被老爸没收了啊。
银心:**你看。移动MOZE,我的地盘随我动。
祝:啊,你也用移动电话啊?
银心:是啊,信号好,话费便宜,我就用这个月的工资去办了一个。挺实惠,还能发彩信。给你。]
祝:银心,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银心:**,我倒有一计,就是不知道**敢不敢做?
祝:都到这时候了,你就快说吧!
银心凑上祝耳朵耳语。
场景二:梁家里。
音乐《梁祝》。凄凉、消极。灯光昏暗。
梁山伯躺在床上,书童上,倒了一碗药。
书童:公子,药熬好了。(山伯没动)公子,吃药了。公子?!
公子,公、、、、子!!
梁:我还没有死呢?叫什么,(伸了个懒腰)药呢?(接药碗喝)这么难吃,拿去喂旺才吧,它这两天不是闹肚子吗?为了我的英台妹我一定要好好活着!耶
电话想。
梁:喂,找哪位?、、、、、、(转对书童)是英台,是英台!!、、、好,好,好!恩,就在医学院的樱花大道上,我等你。
灯光暗下,复明,同场景一。
祝父、祝母快上,英台躺在床上。
祝母:英台,你怎么了啊?
银心:自那天马公子与梁公子来求婚后,**就一直这样,怕是要闹出病来啊。
祝父:你们是怎么侍侯**的?
银心:都是奴婢不好。请老爷降罪!
祝:(梦呓般)山伯,山伯。
祝父:英台,你怎么病成这样啊,还发高烧呢!快,快去请王大夫来。
银心:请过了,大夫说,**这叫相思成疾,闷出的病呢。
祝母:这可怎么办啊?英台,女儿啊。
银心:如果让**见上梁公子一面,兴许能快些好起来、、、、、、
祝父:不行,绝对不行,英台马上就要嫁给马家了、、、
银心:老爷夫人,不是小的多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起来,就无法跟马公子成亲了。眼看婚期将至、、、、、、马家可是名门旺族,到时候他会同意吗?
祝父:只有这一条路?
银心:只有这一条路!
祝父:没有别的选择?
银心:没有别的选择!
祝父:、、、、、、好吧!但要保密,不能让马家知道,明白吗?
银心:是。老爷。
(第四场完)
第五场情定三生
出场人物:山伯、英台、银心
场景一:亭子内
银心:**,梁公子,你们先聊会,我给你们看着。(下)
梁:英台。(拉住祝手)
祝:山伯。带我走吧。我愿意陪你到天涯海角,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决。
背景音乐《当》
祝:当山峰没有、、、(梁接唱: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两人唱:不能和你分手、、、。
梁:英台。“Onlyyou、、、”,(银心上)
银心:你们快别“Only、、、”了,快想办法吧。
旁白1:这时候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能有什么办法呢?
旁白2:私奔哦!(一声雷响)
银心:快走吧!**。
祝:银心,再见!
银心:**。保重!
(第五场完)
第六场神话
出场人物:祝父、马公子、梁山伯、祝英台、银心
场景:祝家大厅里。银心快步跑上。祝父与马公子齐坐
祝父:银心,什么事这么慌里慌张的?
银心:老爷,大事不好了!**她,她、、、、、、
祝父:快说,**她怎么了?
银心:**她。(看见马)、、、化成蝴蝶飞走了。
祝父:胡说!天下哪里有这种神话。(马:啊!!)
银心:老爷。小的亲眼所见,句句属实!
祝父:哦?
银心: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问在场的观众嘛?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是不是化成蝴蝶了?
祝父:我的女儿啊!
马:我的英台妹妹!我的三百万啊!
灯光暗去。
银心旁白:老爷最后相信了我所说的,不管有还是没有,但老爷还是爱着他自己女儿的,他希望有一天能再看到自己的女儿。但始终没有见到,再后来,我写了一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前世今生》,书里面的**与梁公子前世只是一对无忧无虑的蝴蝶,因为有着尘世的向往才来到着世间经历劫数。
五省七地的“梁祝之乡”之争
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前不久正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称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归于平静的梁祝文化源流之争,再度沸沸扬扬。
空前热闹的“梁祝”之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全国多个省份都有民间传说和历史遗存,全国多个地方都在倾力打造这一文化品牌。因此,关于梁祝源流之争,多年来一直未平息过。尤其是近年来,浙江的宁波、杭州、绍兴;江苏的宜兴;山东济宁、河南驻马店等四省六市先后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报“梁祝”为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源流之争愈演愈烈。
2004年4月,在有关部门协调下,四省六市在宁波召开研讨会,达成“宁波共识”,四省六市联合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这一长达数十年的源流之争才告一段落。
2005年,安徽六安舒城县也提出“梁祝申遗”,四省六地变为五省七地。
河南汝南成为“中国梁祝之乡”,将稍有平息的梁祝源流之争战火再度点燃。从去年12月5日起,国内多家媒体、各大网站竞相报道各方人士的意见和观点,其中来自浙江宁波等梁祝文化遗存地的声音尤为强烈。
“一身江南学子装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怎么成了河南人?”对于梁祝的归属权问题,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本身就是鄞州人,祝英台是上虞人,两个人的祖籍都已经搞清楚了。2004年,宁波市从华东师大请来专家组进行考察,确定了宁波市为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我们有梁祝墓,有梁祝的故居,甚至当初祝英台从上虞坐船到宁波的码头渡口我们也原样保留着。”麻承照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鄞州区梁祝文化就已经成功地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得到了“梁祝发源地”的称号,“梁山伯庙婚俗信仰文化空间”国家级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也即将取得成功。
宁波市中国梁祝研究会会长周静书直截了当地说:“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此次授予汝南‘梁祝之乡’是个比较轻率的行为。”
江苏宜兴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路晓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把“梁祝之乡”的称号授予汝南,似乎不太合适。
遭到多方质问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文联副主席、梁祝研究会会长刘康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向中国民协申请‘梁祝之乡’与共同申遗不矛盾,我们从未说过汝南是发源地。”
针对各地的强烈反响,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白庚胜解释,“‘中国梁祝之乡’并非判定梁祝文化发源地,授予河南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授予的是其县域保护权。凡是有梁祝遗存的地方,只要申报,都会授予一个保护权。”
梁祝传说的两个“版本”
记者了解到,在各地关于梁祝的源流之争中,宁波与汝南之争较为突出。
从两地故事传说来看,按汝南民间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而宁波的故事传说版本是,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了“阴婚”。
从文物古迹方面来看,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尽管墓里面早已被盗空,但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在梁山伯家乡梁岗村,至今还留有梁山伯故居和二人学习的学堂。最令汝南人深信不疑的是,无论是故居、墓地、二人经过的草桥遗址以及学堂遗址,其距离与梁祝故事中所描述的完全相同,都是十八里路。
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从两地民俗风情来看,汝南县马庄乡,姓祝人家的女儿与姓马人家的儿子绝对不通婚,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因为梁山伯不能领会祝英台暗示从而酿成悲剧,梁岗村村民们把梁山伯称为梁傻子。所以,梁祝戏从来不在梁岗村演,这被村民们看作是揭梁姓人的家丑。
而宁波有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当地人已经把梁山伯视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还是利益在作怪
记者来到宁波市鄞州区的高桥镇,在梁祝文化主题公园前,一名当地村民得知“中国梁祝之乡”花落河南,很惋惜,他告诉记者:“可惜了!这么好的一块牌子,就这么拱手让给了河南。”公园门前,一商贩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他最为担心的问题是,梁祝文化主题公园周围的商业氛围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他的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梁祝之乡”之所以引起纷争,表面看是各“梁祝”遗存地保护各自文化品牌的口舌之争,而事实上一些地方成名心切,抢占商机的内在动因非常突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力度很大,但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而是啃食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名牌。
据了解,2004年4月,宁波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召集四省六市召开研讨会,达成共同申遗的“宁波共识”,而在随后不久的2004年6月,宜兴的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也召开会议,达成了“宜兴备忘录”,确定六地轮流坐桩研讨梁祝文化,但是时至今日,“共同申遗”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有知情人介绍,各地都在做各自的事,而“申遗”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目前“共同申遗”的申报报告至今尚未进入商讨阶段,而轮流召开的研讨会几乎成了各地竞相进行梁祝文化品牌商业运作的平台。“联合申遗”声势虽造出去了,但徒有其名。
杭州市、绍兴市文化局等有关人士提出,如果把具体抢救、传承、保护和弘扬工作束之高阁,一味地去争名夺利,就会显得滑稽可笑,既无颜于先人,又愧对于后人。
“梁祝”属于全人类
“梁祝花落河南只是学术派的不同意见而已。”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孟建耀告诉记者,宁波为“申遗”做了很多努力,为此,宁波市在10年间已投入了5000万元人民币。
“在自己国家里争来争去,没有什么意义!”江苏宜兴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路晓农认为,梁祝是全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遗产,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越剧《梁祝》的上演、**的拍摄再到《梁祝》小提琴曲的创作演出,梁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走向世界,上海的艺术家做出了贡献,但是上海从未争过什么“名分”。因此,各梁祝遗存地要以更高的姿态,以实际行动保护、弘扬这份遗产,而不是狭隘地争名分、争利益。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文物保护好,共同做好申遗的准备工作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是流行的最广泛的中国民间传说之一。它这样流行并不是偶然的。它十分强烈地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洁的爱情,无论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无论死亡,都不能把他们分开。
梁山伯虽然饮恨而死,祝英台却并没有被马家抬去,而是在她的祝告之后,梁山伯的坟墓忽然在大雷雨中裂开,她跳了进去。有些地区的传说还有一个尾声,那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后来变成了一双蓝色的蝴蝶,这样的结局自然都是浪漫主义的。
然而这正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它使得这个爱情的悲剧不但符合古代的现实,而且又带着坚强的希望,乐观的精神。其实整个梁山伯祝英台故事都有一种传奇的色彩。梁山伯的性格是那样朴质、单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却并不知道她是女扮男装,而一旦发现了她的真正性别但又断绝了结合的希望以后,他就以死殉情。
祝英台的性格是那样机智、大胆,她既善于在乎时掩盖她的改装,又敢于在和梁山伯分别的时候表达她的爱情。在梁山伯死后,虽然她的父亲极力阻止,她却不顾习俗地去吊孝,并且完全违背了她父亲提出的不穿孝、不大哭、速去速来这样三个条件。
这是一个悲剧,反映出我国古代婚姻封建的思想严重,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顾各自的儿女情长。女子的地位一般都很卑微的,西厢记,还有孔雀东南飞讲的都是,男女主人公敢于反抗的进步思想,和对爱情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现实社会的残酷,并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凄美的爱情故事说明更多的有情人不能够终成眷属,表达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赞美了有情人的美好思想。
一直以来手里的是雨果版的梁祝(孔朝晖小提琴),断断续续听了几个版本,我很喜欢梁祝协奏曲,可能因为是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那个爱情故事吧!,一直以来梁祝那种东方式的爱情故事总更容易打动国人,也包括自己,含蓄而坚强。。
好奇之下查了资料,作为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写于1958年,翌年在上海首演。乐曲取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吸收了浙江越剧唱腔作素材,按戏剧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细腻地描绘梁、祝相爱、抗婚、化碟的情感与意境。 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不可否认作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故事梗概:故事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和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分别时两人十八里长亭相送,难舍难离,英台在离别时,以妹(实际上是她自己)相许,要梁早日求婚。一年后,梁上门求婚,方知事情原委,但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马家。两人楼台相会,肝肠寸断。梁回家后忧郁成疾,悲愤而死。噩耗传来,英台到梁的坟前哭祭,突然天昏地暗,一声巨响,梁的坟丘裂成两半,祝投身入坟······梁祝死后化为一双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乐曲为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何占豪 (1933-) 浙江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
陈钢 (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作蝴蝶。
早年间,男的念书,女的不念书。祝英台要去念书,爹爹说:“念什么书?咱丢不起这份名誉。”嫂子也不叫去。
祝英台装了个算命的打板先生,英台爹爹把算命先生请到家去算命,算完命,爹爹夸算命先生算得准,赏了一些银子。英台把帽一摘,把衣裳一脱,说道::“口口声声叫先生,你连女儿还认不清。”爹爹见算命先生是英台装的,连说:“罢了!罢了!”就答应叫英台去念书。
英台嫂子说:“一个闺女家出去念书,不抱着外甥回来才怪呢。”英台说:“我把这件红绫袄埋在窗外月季花下,如果这件红绫袄烂了,就是我在外边学坏了,这件袄不烂,祝英台就不能学坏。”
祝英台女扮男装,领着个丫环扮的书童去念书。嫂子在家使坏,烧开水浇红绫袄,又弄些烧灰培在月季花下,好叫红绫袄烂了,可是,烧开水浇花,越浇越茂盛,培烧灰烧红绫,越烧越鲜明。
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一块念书,俩人在一铺炕上睡觉,英台不脱衣裳,梁山伯问她睡觉怎么不脱衣裳,英台说:“俺娘生得拙,钉扣钉一百,解扣解到亮,系扣系到黑,俺就爽心不稀脱。”
英台到了月头身上不利索,梁山伯就问她怎么腚上有血,她说:“俺腚上生了个追腚,月月来送血。”祝英台尿尿蹲着尿,梁山伯又问她怎么蹲着尿尿,英台说:“站着尿尿学狗尿,蹲着尿尿讲礼道。”
祝英台看好梁山伯了,念完书住家走,就把绣花鞋给了师娘一只,叫师娘给他俩做媒人。
他俩走了不远,祝英台把梁山伯手心上写了一个反“女”字,叫他回去问问老师是个什么字。老师一看,就知祝英台是个女的,他把梁山伯的真魂压在了砚台底下。梁山伯就没有真魂了,两个人就下山了。
走到一个疃旁,祝英台想告诉梁山伯自已是个女的,又不好直说,就转着弯说道:“走一疃,又一疃,
遇上个大嫂在压辗,
我问大嫂怎么压,
吱嘎嘎,吱嘎嘎,
条帚扫,簸箕扇,
一瓢一瓢往上添,
压出小米好做饭。”
梁山伯说:“说这些做什么?赶快走吧。”两个人又走。走啊,走啊,祝英台又说:“走一里,又一里,
遇上个大嫂纳鞋底,
我问大嫂怎么纳,
大针纳来小针拔。”
梁山伯说:“说这些做什么?赶快走吧。”两个人又走。走到一条河边,祝英台又说:“走一河,又一河,
河里一对大白鹅,
头里走的是公鹅,
后边母鹅叫哥哥。
叫声大哥背过河。”
梁山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又说:“脱下袜子鞋过呗。”祝英台又说:
“湿了裹脚清水摆,
湿了花鞋难也难死我。”
梁山伯还是说:“你净说这些做什么?咱赶快走吧。”两个人又走。走啊,走啊,遇上个井,祝英台说:
“走一井,又一井,
子说万说你不醒,
你看井里有个什么景?”
梁山伯往井里一看,他俩的影子照在井里,就说:“有两个小人呗。”他俩又往前走。走啊,走啊,遇上个松林,松林里边有一丘坟,祝英台生气了,说:
“走松林,又松林,
松林里边有丘坟,
丘坟里边有死人,
你比死人还差几分。”
梁山伯还是不明白,说:“说这些做什么?赶快走吧。”两个人还是走,眼看要分手了,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就对梁山伯说,她家有个小妹,把小妹许配给梁山伯,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两个人就只好分手了到了家。
老师把梁山伯的真魂放了回来,他想起了祝英台道上说的话,就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马上去英台家求婚。到了英台家,英台爹爹已把她许配了马家。马家富,梁山伯家穷,英台的爹爹嫌贫爱富,不许英台嫁给梁山伯。
梁山伯回家后,天天想祝英台,得了病死了。临死前,他告诉妈妈,把他埋在马家大道旁。祝英台去梁山伯家吊孝,见梁山伯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她说:“你一眼睁,一眼闭,你闭上眼睛有贤妻。”梁山伯的眼就闭上了。梁山伯家就把他埋在了马家大道旁。
英台结婚那天,里边穿喜服,外边穿孝衣。花轿走到梁山伯的坟时,一股旋风上拄天,下拄地,刮得抬花轿的走也走不动,英台要下轿看看梁山伯的坟,落下轿,祝英台扑到梁山伯的坟上就哭,哭啊,哭啊,坟“呼嘎”一声裂开了,祝英台一头扎进坟里去了,坟里飞出了一对白蝴蝶。
扩展资料:
梁祝的真实性
关于梁祝传说,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
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里明确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该记载无疑是元氏产生“梁祝传说”最有利的史料证明。
初建于宋初的封龙书院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相传梁祝二人一起读书的读书洞,同时,在宋代石桥“吴桥”旁边有一处古墓,被誉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吴桥古冢”,相传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
在考察了位于元氏封龙山上的封龙书院以及查看相关史料后,梁祝传说基本能够和本地名胜古迹联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来源和民间资料。
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创作的15部元杂剧中就有一部名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白朴曾师从元好问,因著有多种杂剧而成为戏剧家。元好问长期活动在封龙山一带。白朴的这篇杂剧很可能是取材于当地传说,遗憾的是该剧本已失传。
中国***新闻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主要内容: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后来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扩展资料: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人物介绍:
1、白素贞
白素贞,出生于四川成都青城山,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精。[1]传说为黎山老母弟子,为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主人公。白素贞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修炼得道,法术高强。
她美貌绝世,明眸皓齿,倾国倾城赛天仙,集世间美丽优雅而高贵于一身。天性善良菩萨心肠,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无量。
白素贞和许仙邂逅于西湖,而后一见钟情,喜结连理。金山寺僧法海蛊惑许仙,离间其夫妇,许仙听信谗言,弃家出走金山。白素贞至金山索夫,与法海发生争斗致使水漫金山。
法海用强力拆散他们,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后白蛇儿子许仕林中状元孝感动天,白蛇终得出塔,归位仙班。
2、许仙
传说许仙为杭州一家药铺的学徒,性格善良敦厚,与修炼千年幻化成人形的白蛇(名白素贞,人称“白娘子”)和青蛇(人称小青,青儿),在雨中邂逅,并同船共渡。
由此许仙和白娘子相识相知,并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很快结为夫妻。婚后许白夫妇开了家药铺保和堂,生活幸福美满。为助许仙,白娘子命小青盗库银。
端午节由于白娘子饮下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被吓死。而后服下白娘子冒险由昆仑山盗得的灵芝仙草,得以使起死回生。
后来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一心要收服白娘子。先使用计谋掳走许仙将其禁在金山寺,引诱白娘子连同青蛇来索夫。白娘子索夫不成,一怒之下水漫金山。
引来钱塘江大水导致钱塘县水患,造成死伤无数。由此犯下天条大罪,法海乘机找到理由,几经周折最终将白娘子收于其钵中,镇于西湖边雷锋塔下。
后代民间传说,又有许仙之子许仕林(出自《新白娘子传奇》,其更早出自川剧。有相关越剧等戏曲剧本称为许梦蛟)长大后考取状元,回乡祭塔救母等情节。
3、法海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宰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出身名宦之门,世代奉佛。裴休宰相于当时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
他在唐代长庆年间(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852),裴休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
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文书俱佳。其身后《新唐书》、《旧唐书》都曾为他立传。据《金山寺志》记载,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
并由时任潭州(长沙一带)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
人称法海禅师。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时间。有时实在辛苦,也会略动念头。
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这一语之下,每一餐大众吃完饭都肚子不舒服,饮食不能消化。师父灵佑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以后。
于法海禅师每日来身边小参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从此,大众腹中隔阂即完全解除。法海禅师深感惭愧,即收摄身心,苦行服务大众僧。
-白蛇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