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岭南立足
南汉的真正开创者是刘隐。乾宁元年(894年),其父刘谦去世,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刘隐代替刘谦担任封州刺史。 乾宁三年(896年),清海节度使刘崇龟去世,嗣薛王李知柔前往广州,赴任清海节度使。李知柔行至湖南时,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一作覃玘)作乱,据守广州抗拒李知柔入境,由谭弘玘固守端州。李知柔因此不敢入境。谭弘玘交结刘隐,许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隐为妻。刘隐假装答应这桩婚事,以娶亲为借口,把士兵武器埋藏在船上,夜里进入端州,斩杀谭弘玘,继而乘胜袭击广州,斩杀卢琚,接着刘隐整顿军容迎接李知柔进入广州主持节度使事务。李知柔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行军司马。其后徐彦若代替李知柔担任清海节度使,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清海节度副使,将军政之事委任给刘隐。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静海节度使徐彦若去世,遗表荐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
天佑元年(904年),刘隐派遣使者用重贿交结权臣朱温,朱温于是奏请以刘隐为清海节度使。天佑二年(905年),唐廷加任刘隐为同平章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梁朝。同年五月初三日,朱温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并封爵大彭郡王 。开平二年(908年)九月,武昌节度使马殷派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率军进攻岭南,与刘隐打仗十余次,夺取岭南昭、贺、梧、蒙、龚、富六州。十月二十三日,后梁任命刘隐兼任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 。
开平三年(909年)十二月,刘隐派遣其弟刘龑攻打高州,刘昌鲁把他打得大败;刘昌鲁接着进攻容州,但没有攻克。刘昌鲁自己估计终究不是刘隐的对手,于是归附楚王马殷。乾化元年(911年),后梁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同年三月,刘隐病情紧急,上表朝廷委任其弟节度副使刘龑暂时主持留后事务。三月初三日,刘隐病逝,时年三十八岁,刘龑继任其位 。
正式建国贞明三年(917年),刘龑称帝,建立大越政权(后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追谥刘隐为襄皇帝。改元曰乾亨。追尊安仁文皇帝,谦圣武皇帝,隐襄皇帝,立三庙。置百官,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李衡礼部侍郎,倪曙工部侍郎,赵光裔兵部尚书,皆平章事。
乾亨二年(918年),刘龑在南郊祭天,大赦境内,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刘龑初欲僭号,忌惮王定保不从,于是派王定保出使荆南,王定保返回后,刘龑惧其非己,派倪曙慰劳他,告以建国。王定保说:"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犹在,四方其不取笑乎!"刘龑笑说:"吾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也。"
乾亨三年(919年),刘龑册封越国夫人马氏为皇后。马氏是楚王马殷之女。四年(920年)春天,刘龑设定选部贡举,选拔进士、明经十余人,如同唐朝旧例,岁以为常。
乾亨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汴京,刘龑畏惧,派宫苑使何词出使后唐,窥探后唐虚实,称大汉皇帝致书大唐皇帝。何词返回南汉后,说后唐必生内乱,不足为虑,刘龑大喜。刘龑性好夸大,岭北商贾到南海的,大多召见,让其进入宫殿,示以珠玉之富。自称家本咸秦,耻王蛮夷,称后唐皇帝为"洛州刺史"。同年,大长和国皇帝郑仁旻遣使献朱鬃白马向南汉求婚,使者自称皇亲母弟、清容布燮兼理、赐金锦袍虎绫纹攀金装刀,封归仁庆侯、食邑一千户,持节郑昭淳。郑昭淳好学有文辞,刘龑与游宴赋诗,刘龑及群臣皆不能逮,遂以刘隐之女增城县主嫁给郑仁旻。
白龙四年(928年),南楚派水军攻打封州,封州军兵败于贺江,刘龑害怕,便用《周易》占卜,得到《大有》之卦,于是大赦境内,改元大有。并派遣将领苏章率领神弩军三千援救封州,苏章以两个铁索沉入贺江中,为巨轮于岸上,筑堤以隐藏,以轻舟迎战,佯装兵败逃走,楚军追击,苏章举巨轮挽索锁楚舟,以强弩夹江射之,尽杀楚军。
大有三年(930年),刘龑派遣将领李守墉、梁克贞攻打交趾,擒获曲承美等人。曲承美到南海后,刘龑登上义凤楼受俘,对曲承美说:"公常以我为伪廷,今反面缚,何也"曲承美顿首伏罪,于是赦免他。同年,梁克贞攻打占城,掠其珍宝财物而回。
大有四年(931年),爱州杨廷艺造反,攻打交州刺史李进,李进逃归。刘龑派遣承旨程宝攻打杨廷艺,程宝战死。大有九年(936年),刘龑派将军孙德晟攻打蒙州,但未能不克。十年(937年),交州牙将皎公羡杀死杨廷艺自立,杨廷艺原来的部将吴权攻打交州,皎公羡来向南汉求援。刘龑封其子刘洪操为交王,率军从白藤出发攻打。刘龑自己率军驻扎在海门,不久吴权杀死皎公羡,逆战海口,植铁橛海中,吴权军乘潮而进,刘洪操逐之,潮退舟还,轹橛者皆覆,刘洪操战死,刘龑收余众而还。
大有十五年(942年),刘龑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庙号高祖。其子刘玢继位,是为南汉殇帝。
暴虐无道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无度、政事废弛。使得其四弟晋王刘弘熙生政变之心,南汉光天二年(943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在刘玢观赏角力的宴会结束后,将其杀死。刘玢死后,被谥为殇皇帝 。
刘弘熙继位,改名晟,是为南汉中宗。在位期间,屡诛大臣、兄弟,数年之间,诸弟被他诛杀殆尽。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使南汉国力日益衰弱。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諡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 。
南汉后主刘鋹,原名刘继兴,是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初封卫王。乾和十六年(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刘晟去世,刘鋹继位,时年十七岁,改年号为大宝,史称南汉后主。他庸懦无能,不会治国,把政事都委任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以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宫女亦任命为参政官员,其余官员只是聊备一格而已。刘鋹认为群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属必须自宫才会被进用,以致于一度宦官高达二万人之多。而且相当宠爱一名波斯女子,与之*戏于后宫,叫她"媚猪",而自称"萧闲大夫",不理政事。后来将政事交给女巫樊胡子,连龚澄枢和卢琼仙都依附她,政事紊乱。
亡于北宋大宝十三年(宋开宝三年,970年),北宋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宋军驻扎在白霞。南汉旧将先前多因谗言而被杀,宗室亦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而已,城墙、护城河,都装饰为宫殿、水塘;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刘鋹派遣龚澄枢驻守贺州、郭崇岳驻守桂州、李托驻守韶州以防备宋军。不久,宋军接连夺取南汉的贺州、昭州、桂州和连州。刘鋹高兴说:"昭、桂、连、贺四州,本属湖南,宋军依然已经夺取就应该满足了,不会再南下攻打南汉。"其愚昧大多如此。同年十二月,宋军夺取韶州。次年(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节节进逼,刘鋹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宋太祖赦免刘鋹的罪,并以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
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后,将刘鋹改命左监门卫上将军,进封彭城郡公。宋太宗即位,再改封其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刘鋹去世,被赠授太师,追封为南越王 。
政治刘龑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龑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刘龑造昭阳殿时,以金为顶,以银铺地,还耗费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装饰。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刘龑死后不久,博罗(今属广东)人张遇贤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起义军多次打败南汉官军,并自岭南向北挺进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赣州),以白云洞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人。次年,因力量悬殊及叛徒出卖,被南汉军所镇压。
外交大有十年(937年),南汉的交州发生兵变,属将矫公羡杀死了主管官员,割据一方,另一属将吴权领兵攻打矫公羡,矫公羡便求救于刘龑,刘龑封儿子刘弘操为交王,然后领兵进攻吴权,结果被吴权打败,刘弘操阵亡。吴权从此占有了交州,吴权建立的王朝即越南吴朝。
经济南汉是一个商业气息浓郁的国家,"岭北行商至国都,必召示之夸其富","每见北人,盛夸岭海之强"。马端临谓:"宋兴,而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钱多为主,钱少为奴视为一般的准则。
文化刘鋹时,日与波斯女等大宫中游宴,"无名之费,日有千万",其官制则有特殊的规定,科举被录取者,若要做官必须先净身,也就是 。在刘鋹看来,百官们有家有室,有妻儿老小,肯定不能对皇上尽忠。
军事南汉立国后,要面临同周边多个国家的不断战争。它的西边是楚国,北边则是当时诸侯国内势力仅次于中原大国的、强大的南唐。为抗衡邻国,南汉统治者煞费苦心扩充军队。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组建以战象为主要作战工具的象阵。南汉地处南方,它的南方邻国大多处于亚热带地区,盛产大象。而且南方国家向来有捕捉、训练战象作战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南汉军队因地制宜的也组建了自己的象军。为建军,南汉当局不惜重金,从安南、大理等国购进大量战象,同时雇佣当地少数民族教授南汉军队如何驾驭战象以及使用战象的战术战法。到灭亡前夕,南汉共拥有战象近千头。南汉的战象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甲战象,装备精良。战象周身披挂著厚重的铠甲。这种铠甲都是以厚牛皮为内衬。外面密集的加挂多层鱼鳞状或块装铁或钢制甲叶。除了挂甲以外,象体防御力最差的胸部和腹部被整块的厚度达2毫米的钢制板状胸、腹甲保护起来。象腿上也被带活动护膝的钢制甲胄保护起来。象头装有钢制护面,甚至连象鼻子上也包裹有锁子甲。而且作为主要武器的象牙上也被套上长达15的锐利钢制矛尖。战象背部是一座用厚木板制作、包裹有铁甲的塔楼。
塔楼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驭手。上面一层是4- 6名弓箭手或弩手,最上面是瞭望员。以战象为核心,四周各有一名持大刀、长矛、盾牌,背负弓箭或强弩的的步兵。如此一来,构成一个以战象为核心的完整的作战单位。作战时,南汉象阵一般在远程弓弩的掩护下,列阵以冲锋的方式向对方发起集团冲击。发挥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主战坦克。象阵冲击后,骑兵和步兵将在后面跟进冲锋。由于披挂重甲,具有强大的防护力和攻击力,南汉象阵在同周边邻国的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其统治者的"护国法宝"。
象骑兵不过南汉象阵有着两大致命的弱点:火与机动性。当时的大象部队根本就没有实战的经验,跟北宋大将潘美打仗是第一次实战,南汉当时无兵可用,才用的实验阶段的大象。象骑兵部队本身耗费人力物力极大,缺点也十分明显,除非在强攻战斗中,否则弊大于利。南汉当时还在对它们进行 ,火与机动性两大问题还未解决,就因为宋朝来攻提前报废了。当时宋军见象军后丢盔弃甲,宋将潘美组织火攻,反败为胜,南汉就此灭亡
帝王世系 性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陵墓 追尊太祖
文皇帝
刘安仁
未在位 --
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未在位 --
烈祖
襄皇帝
刘隐
未在位 --
实际统治高祖
天皇大帝
刘龑
917年―942年
乾亨、白龙、大有
康陵 宾王殇皇帝
刘玢
942年―943年
光天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帝
刘晟
943年―958年
应干、乾和
昭陵 惠帝南越王
刘鋹
958年―971年
大宝
作者: 黄建文
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讳僚),与宋朝末年逃奔广东的上海连黄氏之子黄良臣(讳海虎),二人同名同姓。明朝四十三年国清公修谱的时候,误把二个不同黄良臣,也就是海虎公与僚公合二为一,造成了谱系紊乱的局面。
由于黄佐才是僚公的六代孙,而黄庭政是海虎公的嗣子,梅州修谱的时候以为二人是同一人,因此庭政公也就变成了僚公之子庆吉公,而宋朝的黄佐才也就变成了明朝的德彝公的儿子。由于庭政公到德彝公的出生年代晚于佐才公,因此修谱的时候就把这几代人的出生年份都去除掉了。僚公的五代子孙名讳,也就被庭政公到德彝公这几代人给取代了。幸好还有许多明清时期以及元朝至治二年的抄谱以及史志可以考证。
由于黄佐才出生于公元1252年,而庭政公出生于1296年,大约相差二代人,因此在广东五华县的庭政公后代,在修谱的时候就把佐才公当做了庭政公的祖父。
同样的一个佐才公,在不同的庭政公后代所修族谱中,世系相差七代。以下是这二个黄良臣的生平和子孙世系的区别:
第一个黄良臣,也就是潮州通判方熙序文中的僚公,是佐才公的先祖,也就是向方熙公求写序文的黄淳、黄溥二个兄弟的先祖。
《梅州黄氏家谱》记载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的世系如下:
一世:
黄良臣,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进士,朝奉大夫,俸满道经梅州,见山水清奇,留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黄堂,寿八十一岁。妣周氏,诰封恭人,寿七十九岁。夫妇合葬西厢黄塘桥侧兔子冈祥云出工洞形,子山午向,离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良臣黄公之墓,明景泰三年十一月月吉日重修。生三子:庆吉、庆华、庆寿。
二世:
庆吉公,字硕贞,官朝议大夫,判尚书兵部员外郎,年八十余寿,葬兴宁,谥号忠庄。妣古氏,诰封夫人,葬义化都。生十子:秉锷、秉铎、秉鈇、秉钺、秉銧、秉锺、秉锡、秉铿、秉铠、秉鍠。
庆华公授龙川丞,多惠政,娶杨氏,移居龙川。
庆寿公荐辟广州阳山尉,娶周氏,移居兴宁。
三世:
秉锷公,庆吉公之长子,字镡晖,号颍峰。妣陈氏,生三子:澄、渲、泳。公乃博学弘词科,授校书,调四门博士,迁太常寺评事,供职教官。卒葬义化都。
四世:
澄公,字玉浪,諡忠烈。任邠州司马,死国度事,谥忠烈大夫。妣刑夫人,生一子矩。
五世:
矩公,字令式,官集贤院校理。妣欧阳夫人,生一子莹。又妣熊夫人,生一子荣。
六世:
莹公,官国子监直讲。娶李氏,生子佐才。
七世:
佐才公,生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十一月初七日亥时,卒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甲戌,享寿八十三岁。妣邹氏,谥德辉,生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十月初九辰时,卒于元顺帝元年(1333)癸酉,享寿七十五岁。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二月廿六日卯时,夫妇合葬本县大竹堡乌石头九龙井沟湖唇天财玉枕形庚山兼申,生三子:伯一、伯六、伯九。
八世:
伯一公,名点,号时斋,生于宋祥兴元年(1278)戊寅五月十日,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于梅州水南筑新居寒波映月。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丁丑,享寿六十岁。妣刘氏,诰封善人,生于宋祥兴二年(1279)己卯,五月初九日,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壬午七月初三日,享寿六十四岁。夫妇合葬梅州石坑都大塘尾甘葛窝蟠龙形戌山辰向。生三子:诚轩、震卿、延秀。后人有诗赞曰:“先公负笈寓程乡,卜宅移居五马坊。泷井蟠龙仍旧贯,寒波映月筑新庄。水南胍胍源流远,天北巍巍引望长。世泽他邦绳祖,唪唪瓜瓞侍君王。”
伯六公裔孙住白渡汶水。
伯九公之孙云祖,移居本县大立。
九世:
诚轩公(1314),字文兴,号道泰,原住梅州水南。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因梅塘畲人作乱,攻破州城,迁于本县荷田,为荷田黄氏开基之祖。卒葬荷田水背荒塘嘴船形丁山癸向。妣赖氏、古氏,生一子:闻吉。
十世:
闻吉公,字克修,号云山。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七月十一日,卒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三月十一日,享寿六十六岁,葬本县罗衣堡李坑塘安货村望江乡形,或曰走马绊鞍形。妣邱氏,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十月廿八日,卒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1436年)三月廿五日,享寿八十五岁,葬本县罗衣堡君坑。又妣曾氏,谥懿惠,葬荷田水口佛岭顶。生二子:宗贵、宗英。
十一世:
宗贵公,字德孚,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廿一日。
另一个黄良臣,生于宋朝末年,死于元朝,也就是黄海虎。
元朝王逢的《梧溪集卷六》记载了黄良臣(讳海虎)与黄良佐(讳海龙)的事迹如下: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430112214760/
以及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3104140667/
黄良佐,讳海龙,父字璟(讳景升),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辛丑岁(公元1241年),原为扬州军曹,后随军转战至广东龙川,为蓝关长乐五镇守将。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伯兄黄良臣一同被逮捕下狱,后来由于黄良臣一身承担了所有的罪责,才得以被释放。黄良佐,娶常侍詹友祥公之女为妻,生三子:有吉、能吉、华吉。原葬于吊钟岭下潭口,其后人国经、国禧同葬于此。明朝初年因龙川人混合祭祀,因此其后人原容、原坤二人将其迁葬到紫金中镇洋头井头埔。
现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梧溪村有景升公祠,它是黄良佐的父亲黄璟(讳景升)的纪念祠。
今日的黄海龙公宗祠,原先是明朝琼州乐会县教谕黄命臣的旧宅,由于黄命臣家穷困,便将此宅租赁给同乡的李姓人家,当将要签订契约的时候,同族黄氏兄弟便捐钱赎回,但是黄命臣为官清廉,黄命臣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无力赎回,并且年久失修,经过族人合议之后,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公元1779年)由族人发动募捐集资建祠。今日后人不去考究,竟然说是宋元时期所建。
黄良臣,讳海虎,行十五,妣孙氏,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岁(公元1233年),江西铜鼓谱记载为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生。自幼父母早逝,由叔父黄璟抚养成人。宋朝末年随军辗转逃奔广东,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从弟黄良佐一同被逮捕下狱。黄海虎为了报答叔父黄璟的养育之恩,一身承担起所有的罪责,使得从弟黄良佐得以被释放出狱。黄良臣最后被问斩处死,享年七十九岁。黄良臣死后葬在龙川和平均坑,元明之际黄良臣为义而死的故事脍炙人口,元朝的王逢在《梧溪集》中就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明朝为了表彰他的节义,奉旨迁葬到的龙川义化都(今天的龙川义都镇),在广东和平并且设立了黄海虎公祠,供后人吊念。黄海虎无子,由黄海龙之子庆吉过嗣。庆吉,讳庭政,生二子:日新、日升。讳庭政者,生于元贞二年丙申岁(公元1296年),天历元年(公元1329年)迁徙到平镇开基。
黄良臣,讳海虎;黄良佐,讳海龙;这二个从兄弟死后的名讳中,一个是龙,一个是虎,二者均以海为开头,乃是纪念龙虎兄弟的祖先原籍来自于上海。
黄再兴编著的《僚公宗谱考试本》载:僚公海虎墓在和平洋陂,海螺转江形,未山兼丁。海虎墓、孙妣墓和汪妣墓三墓相连。
初葬于元朝;二修于明洪武初文林郎礼公国祥等;三修于清乾隆42年(1778年)贡生云龙等;四修于民国35年(1946年)族长绍治、秋甫等;五修于1995年5月6日竣工。梅州二个黄良臣,景升公及僚公后代请关注!
位置: 首页 > 黄氏研究
[发布: 2016714 作者: 黄建文 阅读: 6326]
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讳僚),与宋朝末年逃奔广东的上海连黄氏之子黄良臣(讳海虎),二人同名同姓。明朝四十三年国清公修谱的时候,误把二个不同黄良臣,也就是海虎公与僚公合二为一,造成了谱系紊乱的局面。
由于黄佐才是僚公的六代孙,而黄庭政是海虎公的嗣子,梅州修谱的时候以为二人是同一人,因此庭政公也就变成了僚公之子庆吉公,而宋朝的黄佐才也就变成了明朝的德彝公的儿子。由于庭政公到德彝公的出生年代晚于佐才公,因此修谱的时候就把这几代人的出生年份都去除掉了。僚公的五代子孙名讳,也就被庭政公到德彝公这几代人给取代了。幸好还有许多明清时期以及元朝至治二年的抄谱以及史志可以考证。
由于黄佐才出生于公元1252年,而庭政公出生于1296年,大约相差二代人,因此在广东五华县的庭政公后代,在修谱的时候就把佐才公当做了庭政公的祖父。
同样的一个佐才公,在不同的庭政公后代所修族谱中,世系相差七代。以下是这二个黄良臣的生平和子孙世系的区别:
第一个黄良臣,也就是潮州通判方熙序文中的僚公,是佐才公的先祖,也就是向方熙公求写序文的黄淳、黄溥二个兄弟的先祖。
《梅州黄氏家谱》记载宋朝重和元年(1118年)福建龙溪进士黄良臣的世系如下:
一世:
黄良臣,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进士,朝奉大夫,俸满道经梅州,见山水清奇,留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黄堂,寿八十一岁。妣周氏,诰封恭人,寿七十九岁。夫妇合葬西厢黄塘桥侧兔子冈祥云出工洞形,子山午向,离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良臣黄公之墓,明景泰三年十一月月吉日重修。生三子:庆吉、庆华、庆寿。
二世:
庆吉公,字硕贞,官朝议大夫,判尚书兵部员外郎,年八十余寿,葬兴宁,谥号忠庄。妣古氏,诰封夫人,葬义化都。生十子:秉锷、秉铎、秉鈇、秉钺、秉銧、秉锺、秉锡、秉铿、秉铠、秉鍠。
庆华公授龙川丞,多惠政,娶杨氏,移居龙川。
庆寿公荐辟广州阳山尉,娶周氏,移居兴宁。
三世:
秉锷公,庆吉公之长子,字镡晖,号颍峰。妣陈氏,生三子:澄、渲、泳。公乃博学弘词科,授校书,调四门博士,迁太常寺评事,供职教官。卒葬义化都。
四世:
澄公,字玉浪,諡忠烈。任邠州司马,死国度事,谥忠烈大夫。妣刑夫人,生一子矩。
五世:
矩公,字令式,官集贤院校理。妣欧阳夫人,生一子莹。又妣熊夫人,生一子荣。
六世:
莹公,官国子监直讲。娶李氏,生子佐才。
七世:
佐才公,生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十一月初七日亥时,卒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甲戌,享寿八十三岁。妣邹氏,谥德辉,生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十月初九辰时,卒于元顺帝元年(1333)癸酉,享寿七十五岁。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二月廿六日卯时,夫妇合葬本县大竹堡乌石头九龙井沟湖唇天财玉枕形庚山兼申,生三子:伯一、伯六、伯九。
八世:
伯一公,名点,号时斋,生于宋祥兴元年(1278)戊寅五月十日,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于梅州水南筑新居寒波映月。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丁丑,享寿六十岁。妣刘氏,诰封善人,生于宋祥兴二年(1279)己卯,五月初九日,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壬午七月初三日,享寿六十四岁。夫妇合葬梅州石坑都大塘尾甘葛窝蟠龙形戌山辰向。生三子:诚轩、震卿、延秀。后人有诗赞曰:“先公负笈寓程乡,卜宅移居五马坊。泷井蟠龙仍旧贯,寒波映月筑新庄。水南胍胍源流远,天北巍巍引望长。世泽他邦绳祖,唪唪瓜瓞侍君王。”
伯六公裔孙住白渡汶水。
伯九公之孙云祖,移居本县大立。
九世:
诚轩公(1314),字文兴,号道泰,原住梅州水南。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因梅塘畲人作乱,攻破州城,迁于本县荷田,为荷田黄氏开基之祖。卒葬荷田水背荒塘嘴船形丁山癸向。妣赖氏、古氏,生一子:闻吉。
十世:
闻吉公,字克修,号云山。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七月十一日,卒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三月十一日,享寿六十六岁,葬本县罗衣堡李坑塘安货村望江乡形,或曰走马绊鞍形。妣邱氏,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十月廿八日,卒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丙辰(1436年)三月廿五日,享寿八十五岁,葬本县罗衣堡君坑。又妣曾氏,谥懿惠,葬荷田水口佛岭顶。生二子:宗贵、宗英。
十一世:
宗贵公,字德孚,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廿一日。
另一个黄良臣,生于宋朝末年,死于元朝,也就是黄海虎。
元朝王逢的《梧溪集卷六》记载了黄良臣(讳海虎)与黄良佐(讳海龙)的事迹如下: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430112214760/
以及
http://magagraceblog163com/blog/static/24562801720153104140667/
黄良佐,讳海龙,父字璟(讳景升),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辛丑岁(公元1241年),原为扬州军曹,后随军转战至广东龙川,为蓝关长乐五镇守将。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伯兄黄良臣一同被逮捕下狱,后来由于黄良臣一身承担了所有的罪责,才得以被释放。黄良佐,娶常侍詹友祥公之女为妻,生三子:有吉、能吉、华吉。原葬于吊钟岭下潭口,其后人国经、国禧同葬于此。明朝初年因龙川人混合祭祀,因此其后人原容、原坤二人将其迁葬到紫金中镇洋头井头埔。
现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梧溪村有景升公祠,它是黄良佐的父亲黄璟(讳景升)的纪念祠。
今日的黄海龙公宗祠,原先是明朝琼州乐会县教谕黄命臣的旧宅,由于黄命臣家穷困,便将此宅租赁给同乡的李姓人家,当将要签订契约的时候,同族黄氏兄弟便捐钱赎回,但是黄命臣为官清廉,黄命臣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无力赎回,并且年久失修,经过族人合议之后,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公元1779年)由族人发动募捐集资建祠。今日后人不去考究,竟然说是宋元时期所建。
黄良臣,讳海虎,行十五,妣孙氏,上海黄氏之后。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岁(公元1233年),江西铜鼓谱记载为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甲子)生。自幼父母早逝,由叔父黄璟抚养成人。宋朝末年随军辗转逃奔广东,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公元1311年)春天,因涉及仓储事件,与从弟黄良佐一同被逮捕下狱。黄海虎为了报答叔父黄璟的养育之恩,一身承担起所有的罪责,使得从弟黄良佐得以被释放出狱。黄良臣最后被问斩处死,享年七十九岁。黄良臣死后葬在龙川和平均坑,元明之际黄良臣为义而死的故事脍炙人口,元朝的王逢在《梧溪集》中就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明朝为了表彰他的节义,奉旨迁葬到的龙川义化都(今天的龙川义都镇),在广东和平并且设立了黄海虎公祠,供后人吊念。黄海虎无子,由黄海龙之子庆吉过嗣。庆吉,讳庭政,生二子:日新、日升。讳庭政者,生于元贞二年丙申岁(公元1296年),天历元年(公元1329年)迁徙到平镇开基。
黄良臣,讳海虎;黄良佐,讳海龙;这二个从兄弟死后的名讳中,一个是龙,一个是虎,二者均以海为开头,乃是纪念龙虎兄弟的祖先原籍来自于上海。
黄再兴编著的《僚公宗谱考试本》载:僚公海虎墓在和平洋陂,海螺转江形,未山兼丁。海虎墓、孙妣墓和汪妣墓三墓相连。
初葬于元朝;二修于明洪武初文林郎礼公国祥等;三修于清乾隆42年(1778年)贡生云龙等;四修于民国35年(1946年)族长绍治、秋甫等;五修于1995年5月6日竣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