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泉的来历
出处:大理日报A3版 作者:尹明举 编辑:
讲大理故事,说人间传奇。
在白族民间传说中,歌颂舍生取义,为民除害的英雄行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说的多数都是斩蟒除恶的故事,但英雄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身世和性情,自然,其遭遇和结局也就各不相同,有的慷慨、悲壮,有的凄婉、苍凉。如像蝴蝶泉的故事,讲起来还真让人有些怅然若失的伤感。
话说周城村背靠的苍山云弄峰下有座神摩山,古木幽深,藤蔓盘绕,还有些离奇古怪的崖洞。一天,有两个周城姑娘结伴上山找柴,转来转去来到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只见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站在那里,热情地邀她俩进洞喝茶。她俩虽有些害怕,却又十分好奇,后来还是战战兢兢地跟了进去。谁知竟成了一去无返,家里人找死找活也找不到她们的下落。
有个名叫杜朝选的年轻猎人,本是洱海东面永北地方人氏,四处周游打猎。这一天他乘船来到海西,下船时还给船家指了个能捕弓鱼的水洞,让船家衣食无忧。晚上,杜朝选寄宿在周城村里,听到有一家人哭声十分凄惨。打听缘由,得知村后的神摩山有条修练千年的恶蟒,不但经常吞食人畜,还会千变万化。有时变人形,下山引诱奸*良家妇女;有时变作老虎,常捕食上山挖药、砍柴的村民。周城人每年都必须给它献上一对童男童女才能暂时免受其害。今年刚好轮到这家人,第二天就要把他们三岁的女儿送给蟒蛇。一家人生离死别,哭得叫人心碎。杜朝选气得咬牙切齿,第二天一早便身背弓弩,手执宝剑进山寻找蟒蛇去了。
杜朝选循着神摩山箐往上爬了半天,老远便看见一条鳞光闪闪的大蟒爬到箐底喝水。他立即张弓搭箭“嗖”!地一声射去,只见蟒蛇一阵痉挛蹦起三尺多高,然后便直钻密林深处去了,杜朝选一直找到天黑也不见踪影。第二天,他又再从神摩箐一路找去,穿过许多枯藤老树,想不到,却见两个姑娘在溪水中一块大石头上洗衣裳。他心想这荒野之地怎会有人来洗衣,定是那恶蟒的化身,于是举起宝剑,励声喝道“妖孽!看你往哪里逃!”两个姑娘吓得抖作一团,连声求道:“大哥!千万莫杀我们,我们不是妖怪……”细问才知她二人正是几天前被蟒蛇变成小伙子骗进洞中的姑娘。蟒蛇逼她们当媳妇,昨天蟒蛇中了猎人一剑,正在洞内养伤,要小睡三天,叫她二人来此洗血衣。杜朝选自悔莽撞,连声道歉,并请求她俩带路前往杀蟒。来到洞中,蟒蛇果然正在熟睡。杜朝选手起刀落,蟒蛇差点断成两截,却又倏地变成一只猛虎直向他扑将过来。他挥舞宝剑左砍右杀,直把宝剑砍断,才终于把恶蟒彻底砍死。
两位姑娘感激杜大哥救命之恩,双双求他接纳她俩为妻以便终生侍奉。杜朝选谢道:“斩蟒除害是我应尽之责,哪能耽误你俩前程!”二位姑娘跪地再求,杜朝选推辞不过,抽身闪开竟自打猎去了。二位姑娘紧追不上,伤伤心心地下山来到了一个无底潭边,悲伤欲绝,投潭而殁。杜朝选虽在打猎,但心里总是惦记着两位姑娘,反过来又去寻找她们,不觉间也到了无底潭边,只见两位姑娘已经溺水身亡,却还睁着期盼的双眼,不由得他悔恨交加,更觉得无地自容,便一头扎进潭中,殉此不了之情。后来,三人都化做蝴蝶,翩飞于潭边的合欢树下。每年四月十五,各方彩蝶都来凭吊,无底潭成了有名的蝴蝶泉。
周城村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把他奉为本主。立庙塑像,中间手执断剑者即杜朝选,两位姑娘被追封为本主娘娘塑在两旁。霞移溪内那块有红色斑纹的大石头也被称为“娘娘洗衣石”永为人们纪念。这就是蝴蝶泉真正的民间传说,在世代白族人民心中,这是个永远不能被取代的故事。
离周城不到两公里,在苍山十九峰的第一峰云弄峰下,有一处蝴蝶泉,是大理白族的名胜景地。凡到大理的游人,没有不到那里一游的。
穿过一座镌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大字的大理石牌坊,就可见到在绿树丛中,有一泓用大理石围砌的泉池,池底汩汩地涌流着几股清碧的泉水。泉水清冽甘美,捧起一两把泉水品尝。为传当地有谵曰:"喝点蝶泉水,够你万年醉。"
一棵古老的"蝴蝶树",从池上横卧而过。每到春末夏初繁天满树时,各种形成状的蝴蝶飞来这里聚会。最奇异的是农历四月十五这天,一串串蝴蝶,首尾相街,从树上一直垂到泉池水面,随风飘曳,五彩缤纷,蔚为奇观。
关于蝴蝶泉的由来,民间流传着种种解释和神奇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求情,请求不要杀死小鹿。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即以小鹿相赠,并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此后,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一百只蝴蝶的"百蝶中",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霞郎。
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莫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为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
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
为纪念霞郎、雯姑,人们不但把无底潭改名蝴蝶泉,还在他俩跳潭殉情的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怀念这对坚强不屈的情人。一对对情侣恋人,还在这天到泉边聚会,唱调子,跳舞,倾诉爱意之情。四面八方的彩蝶,也在这天纷纷飞来泉边相会,遂成大理的奇状景观之一。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习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食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一般蝶类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些羽化。之后,雄蝶到处飞翔,根据雌蝶散发的性信息素觅寻羽化不久的雌蝶追逐交尾。
在交尾之前,需要经过一个求婚过程,其中雌蝶的花纹和颜色及其信息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外生殖器结构必须相配。一只栖息在叶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经交尾过的,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四翅而将腹部高高翘起,绝不起飞,那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绕飞一阵,然后飞离;反之即行交尾。
有时一只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其在空中飞翔时,可能遇到好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难解难分,一起上升到高空,此时雌蝶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此种逃遁使雄蝶如坠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
雌蝶的该种“逃婚”本能颇为有趣。还有一些蝶类如绢蝶科的大部分种类,雌蝶在交尾之后,在交尾囊开口处的基部,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交配后衍生物一枚,成为阻止再交尾的障碍物,是鉴别种的一大特征。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髯迦嗣衿鹆舜俳�饔谩4罄碛朊宓椤⒃侥稀⒙砝囱恰⒂《取⒉ㄋ沟裙�叶加忻骋淄�础4罄硗踝宕罅ν菩泻鹤逦幕��诤何幕�挠跋煜拢���藘k(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
前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政(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大理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冰河网 www136itcom
大理历史大理年表http://wwwdaligovcn/DefaultStyle/DefaultStyle_NewPageaspxPageId=21097&TagControlID=21182&LibInfoID=45950
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汉对昆明进行大规模战争,滇王降,设益州郡,后数年设叶榆县,属益州郡
公元169年(永平十二年)分益州西部设永昌郡,吐榆属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汉建新三年)诸葛亮平南中,分益州、越崔、永昌各一郡设云南郡,叶榆属云南郡
公元271年(晋秦始七年)叶榆属宁州云南郡宋(南朝) 叶榆属东阳郡
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叶榆西洱河大首领杨栋附显,东洱河大首领杨钦前往唐朝,授官秩
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南诏王细妈罗即位
公元635年(唐永微四年)南诏王遣子罗盛入朝,赐以锦袍
公元707年(唐景龙元年)唐九微在叶榆叶海地区击破吐蕃,立铜柱纪功。
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皮罗阁连年兼并各部,取太和、袭大厘,至是年尽有洱海河蛮故地。同年,皮罗阁筑太和城及龙首、龙尾二关。
公元73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皮罗阁赂唐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许之。唐封皮罗阁越国公,云南王,赐名蒙归义。皮逻阁徙治太和城
公元750年(诏玄宗天宝九年)阁逻凤起兵攻姚州,杀太守张虔陀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 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促通率军计伐南诏,战于西河河地区,唐军死六万。阁逻凤北附吐蕃,吐蕃封阁逻凤“赞普钟”,赐金印。
公元754年(唐率宗天宝十三年) 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征南诏,全军覆没,元帅沉江。阁逻凤收唐军尸骸,筑“京观”,刻石称“天宝占亡士座之墓。(即万人冢)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 阁逻凤筑羊苴咩城。南诏立“德化碑”于太和城
公元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南诏、吐蕃攻西川、唐遣神策都将李晟等破之。引师还。南诏王阁逻凤卒,子凤迦异先死,孙异牟寻嗣,以郑回为清平官。
公元787年(唐代宗贞元二年) 异牟寻正田制、订租税。
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 异牟寻迁居羊苴咩城。
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 异牟寻遣使三路至成都,表示愿“世为唐臣”,韦皋遣崔佐进入南诏。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崔佐时与异牟寻盟于点苍山神祠。十月,唐派袁滋为“册南诏史”,赐印。袁滋归著《云南记》。南诏与韦皋破吐蕃,南诏陷剑川、攻神川、袭破铁桥等十六城,俘其五王,向唐献捷。并献吐蕃所赐金印及南诏地图、方物。
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异牟寻遣子弟入朝,就学于成都。
公元800年(诏德宗贞元十六年) 南诏进奉圣乐舞。德宗于麟德殿观舞。
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南诏筑三阳城。
公元808年(宪宗元和三年) 异牟寻卒,子寻阁劝嗣,改赐元和章印
公元809年 9宪宗元和四年) 寻阁劝卒,子劝龙盛嗣
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 劝利卒,北丰佑立,唐遣韦审规前往册立,同行者韦齐休归著《云南行记》。
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 筑喜洲土城。
公元829年(唐文宗大和五年) 李德佑为西川节度使,向南诏索俘虏,归还五千三百余人。
公元835年-842年(唐文宗和九年至武宗会昌二年) 南诏修建崇圣寺并主塔。
公元841年(武宗会昌元年) 丰佑遣军将晟君修水利,“筑横渠道,自磨用江至鹤拓,灌东皋及城阳田,与龙去江合流入于河、谓之锦浪江,又渚点苍山玉局峰顶之南为池,谓之高河,又名冯河。更导山泉共汇流为川,灌田数万顷”。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 南诏设学校,“益州人张永襄,本国人赵永,立为教官”。
公元842年(唐宣宗大中十年) 丰佑建善阐五华楼,以会西南十六国君长
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丰佑卒,子世隆嗣。唐王朝以名近庙讳,不册封,南诏与唐断绝。
公元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 唐攻安南,南诏大将段酋迁战死,南诏攻安南,经略使蔡袭死,其属僚樊绰浮水逃脱,归著《蛮书》。
公元872年(唐懿宗咸通十三年) 南诏世隆立铁柱于弥渡,称“天尊柱”。
公元877年(唐禧过乾符四年 ) 世隆卒,子隆舜嗣,请与唐和亲。
公元879年(唐清宗乾符六年) 唐遣云虔使南诏,至善阐见隆舜,归著《云南录》。
公元886年(唐蓓宗光启二年) 地震,5.5级。
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 郑买嗣灭蒙氏、号“大长和国”。南诏亡。
公元924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郑文求婚南汉,妻以增城公主。
公元928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隆旦,立赵善政,号“大天兴”。
公元929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号“大义宁”。
公元936年(后普天福元年)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讨杨干贞,干贞走死。
公元937年(后晋天福二年) 段思平即位,号大理国,都羊直咋城。
公元971年(宋太祖太平兴国七年) 宋在大渡河造大船,“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
公元994年(宋太祖淳化五年) 宋封大理段氏“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归忠顺王”
公元995年(宋至道元年) 辛恰显使云南,著《至道云南录》。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 杨佐到大理买马,归著《云南买马记》。
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 廉义被臣杨义贞所杀,杨义贞篡位四个月, 段氏臣高智升讨之。立廉义从子寿辉。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正明避位为增,善闽侯高升泰篡位,号“大中”。
公元1096年(宋哲宗绍圣三年) 高升泰卒,其子高泰明遵父遗言还政段氏,立正明弟正淳,至此,大理或称“后理国”。
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 三十七部起义,高氏镇压。
公元1111年 (宋徽宗政和元年) 地震5.5级。
公元1150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三十七部再次起义。
公元1172年 (宋孝宗乾道八年) 正兴避位为僧,于智兴嗣。
公元1202年 (宋宁宗嘉泰二年) 大理使人入宋求大藏经,得一千四百六十五部,置五华楼。
公元1244年 (宋理宗淳柏四年) 蒙古军初攻大理,段氏臣高禾战死于九河。
公元1252年 (宋理宗十二年) 忽必烈率军经甘肃、四川以革囊渡金沙江向大理进军。
公元1253年 (元宪宗三年) 蒙古军攻入大理,段兴智东逃善阐,高太样被斩。
公元1255年 (元宪宗五年) 蒙古军平定云南全境,赦段兴智,封“摩河罗峻”。仍管原八府。
公元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年) 舍利威为首各族人民大起义。段实率兵参与镇压,大破起义军于安宁。
公元1280年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张立道为大理等地巡行劝农使,修水利、教民茶桑。
公元1282年 (元世祖十九年) 段实卒,弟段忠授大理等处宣慰使兼管军民万户府。
公元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 段忠卒、子段庆嗣,元授庆都元帅,赐虎符三道,后封为宣武将军,妻以公主。
公元1321年 (元宪宗治至元年)“洱河东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植之多毙……,”
公元1322年 (元宪宗治至二年) “洱河东雨铁,庐舍岩石皆打穿”。
公元1329年 (明宗天历元年) 段隆以老退居,子段俊嗣,授云南平章,段平章之名始此。
公元1363年 (明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红巾军明玉珍部攻克昆明,梁王奔楚雄。大理总管段功镇压红巾军。梁王以阿盖公主妻之。
公元1366年 (明顺帝至正二十六年) 统治集团内讧,梁王杀段功,子段宝嗣。
公元1368年 (明洪武元年) 梁王七次攻大理,不克,奏段宝为云南左丞。段宝道其叔段真上表明王朝求归附。
公元1382年 (明洪武十五年) 段氏拒绝明王朝招抚,明军攻克大理,俘段世段明及其二子送京,云南悉平。 明置云南布政司,大理府、太和县,设流官。段氏统治终结。
公元1492年 (明宏治五年) 点苍山五月大水,“绿玉溪水高数十丈,至一塔寺分两股入西门,没房舍,死者二百余人”。
公元1501年 (明宏治十四年) “六月朔,大雷雨,点苍山白石溪水涨,漂没居民570人,溺死300余人”。
公元1514年 (明武宗正德九年) 6.5级地震,“崇圣寺大塔裂二尺许,旬日复合”
“大理府城中室庐倾仆无算”。
公元1515年 (明武宗正德十年) 地震、6级。
公元1578年 (明神宗万历六年) 大旱、禾尽槁。
公元1674年 (清世祖顺治四年) 李自成起义军余部“大西军”攻克昆明,在云南建立政权,大理拥附。清军攻大理,人民反抗激烈,清占大理后田赋倍于邻属。
公元1693年 (清康煦三十二年) 五月,苍山大雨雪。
公元1749年 (清乾隆十四年)六月甘八日大雨、苍山水发、冲塌城壕、涌入城内。
公元1824年(清道光四年) 八月廿一日大雨如注,纸房等23村灾民740 户,淹倒民房154间,死男4人。
公元1856年 (清咸丰五年) 以杜文秀为首的、以回族为主的滇西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攻占大理,建立起义军政权,杜文秀被推拜为“总统兵马大元帅”。
公元1866年 (清同治五年) 起义军统一滇西。
公元1867年-公元1869年(清同治六年至八年) 起义军东征昆明; 起义军东征失败,主力损失惨重。
公元1873年 (清同治十二年) 清军攻克大理,杜文秀遇害,滇西反清人民大起义被镇压。
公元1890年 (清光绪十六年) “七月太和县雨水过多,上乡沿海一带良田 被淹一万四千余亩,秋收无望,房屋半在水中”
公元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 “入秋以后,雨水过多,山水陡发,洱海溢, 淹没沿海各村田禾,久未消退”。
公元1911年 (清宣统三年) 辛亥革命。9月9回云南起义成功,成立军政府,电令云南各地。大理于9月11日在滇西率先响应,拥护革命。
公元1912年 (民国二年) 以杨春魁为首的大理步兵团下级军官,响应孙中山号召,发动滇西讨伐袁世凯的武装起义,后被镇压。
公元1925年 (民国十四年) 3月16日7级地震。死4952人、伤7812人、 房屋倒塌94930间。
公元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 3月31日地震,5.5级。
公元1949年 (民国三十八年) 一月中共大理地下县工委建立,四月转为县委。
公元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 领导机关暨三十五团、三十二团一部进入大理,大理宣布解放。
大理各县卷中风物传说都特别多,这与大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关。如《望夫云》、《蝴蝶泉》、《蛇骨塔》、《辘角庄》、《石宝山》、《巍宝山》、《鸟吊山》、《火把节》、《三月街》、《绕三灵》等,都十分迷人。 \r\n 其次是龙的故事。大理地区,尤其是洱海周围地区,龙的故事特别多。这一点在各县卷中都有充分反映。如《九隆神话》、《雕龙记》、《掷珠记》、《浪穹龙王》、《小黄龙与大黑龙》、《玉白菜》等。 \r\n 再次是本主故事。本主是白族敬奉的神。本主故事是大理民间故事中数量最多,也是特色最浓的故事。大理大多数县卷中都收入了本主故事。如《大黑天神》、《白崖王子》、《红沙石大王》、《石宝大王》、《沙漠大王》、《段赤城》、《杜朝选》、《柏洁夫人》、《段宗_》、《段思平》、《孝子本主》、《将军洞》等。\r\n 建议买《大理民间故事精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卷》、《白族民间故事选》 等书来看。\r\n \r\n如:忘夫云的故事\r\n层峦叠翠的大理苍山,有十九峰,十八溪,其中有一峰叫玉局峰。每到冬天,玉局峰上便会出现一缕洁白的云彩,袅袅婷婷,宛如一个美丽的女子,伫立在玉局峰顶,向洱海眺望,那景色十分迷人。这朵云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望夫云”。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女儿,年方十九,聪明、美丽。在绕三灵盛会上,公主结识了玉局峰的年轻猎人,二人一见钟情,心心相印。不料,南诏王已将公主许配给了大将军,并择定日子要成亲。公主跟猎人逃到玉局峰,他们在岩洞里成了亲,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南诏王找不到公主,便请来海东罗荃寺的法师。为人奸诈的罗荃法师用神灯照见公主和猎人住在玉局峰,就派乌鸦去通报公主,要她快快回宫,不然就用大雪封锁苍山,把她和猎人活活冻死。公主说生死都要和猎人在一起。于是,罗荃法师让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整个苍山都被雪覆盖了。为了给公主御寒,猎人冒着暴风雪,飞到罗荃寺盗出冬暖夏凉的八宝袈裟。在猎人飞回洱海上空时,罗荃法师追上来,口念咒语,用蒲团把猎人打入海底,变成一只石骡子。 公主每天都站在山头张望,等着猎人回家,终因失望,跳崖而死,化为白云。这朵云在玉局峰顶忽起忽落,好像在向洱海深处探望。每逢望夫云出现,洱海就会飓风大作,吹开海水,现出海里的石骡。\r\n \r\n大理蝴蝶泉的传说\r\n \r\n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求情,请求不要杀死小鹿。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即以小鹿相赠,并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此后,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一百只蝴蝶的"百蝶中",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霞郎。 \r\n 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莫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为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 \r\n 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 \r\n 为纪念霞郎、雯姑,人们不但把无底潭改名蝴蝶泉,还在他俩跳潭殉情的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怀念这对坚强不屈的情人。一对对情侣恋人,还在这天到泉边聚会,唱调子,跳舞,倾诉爱意之情。四面八方的彩蝶,也在这天纷纷飞来泉边相会,遂成大理的奇状景观之一。\r\n \r\n还有小黄龙与大黑龙的故事\r\n \r\n传说洱海里有一条凶恶的大黑龙,丢失了一件珍贵的宝袍,到处找不到,一怒之下,把洱海的海尾(西洱河)堵了起来,在洱海里到处寻找。洱海里的水不能流到外面去,一天天涨了起来。冲坏不少坝田,淹死了很多百姓,连黑龙桥也被大水漫了。\r\n \r\n 这下可急坏了当地的官员,没办法,只得张榜求闲。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敢揭榜,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把黄榜给揭了。这个毛头孩子可不是一般人。他母亲有一次在山沟里洗菜,吃了一颗从山上冲下来龙珠所化的绿桃子,就怀孕了。他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凤凰落在房顶。\r\n \r\n 他揭下黄榜后,司榜官见一个毛头孩子竟敢扯掉黄榜,举手就要揍他,看热闹的人连忙在一旁劝解说:“先不要打,让他去见县太爷,看他到底怎样拿大黑龙。”\r\n 县太爷打量了一下他,见这孩子长得精灵能干,说不定能够治服大黑龙,况且也没有别人敢去斗大黑龙,便说:“小孩子,你这样小的年纪,咋能治服大黑龙?”\r\n “能,只要我咋说,你咋依,就能治服大黑龙。”\r\n “好,你说吧。”\r\n 孩子说:“你给我打个铜龙头,两对铁爪子,六把尖刀,铁包子三百个,面包子三百个,三只大草龙,我准能捉拿大黑龙。”\r\n 县官依了他的话,把东西都预备齐全了。\r\n 孩子戴上铜龙头,套上铁爪子,嘴里衔着一把尖刀,背上缚着三把尖刀,两只手里还各拿着一把尖刀。临下水前,他对众人说:“把三只草龙丢进洱海里去。让大黑龙先跟草龙斗一阵,把大黑龙斗疲乏了再说。还有,我下去后,海面上翻黄水的时候,就丢面包子,翻黑水的时候,就丢铁包子。”孩子一跳下洱海,就变成了一条小黄龙,在洱海里和大黑龙斗起来,水花溅起几十丈高。大理的老百姓,划着很多木船,跟在水花后面助战。\r\n 小黄龙打饿了,在海面上翻起了黄水花,从水里伸出头来,张开嘴寻找食物,大伙就往小黄龙嘴里丢面包子。大黑龙一打乏了,海面上翻起黑水花,它张开火盆大嘴,四下里寻找食物,大伙就往它嘴里扔铁包子。小黄龙吃了面包子,越打越有劲。大黑龙吃了铁包子,肚子又饿又疼。\r\n 就这样斗了三天三夜后,大黑龙支持不住了,小黄龙身子灵便,像条小蛇,趁大黑龙打得又饿又累,张嘴到处找东西吃的时候,钻进大黑龙的肚子里去了。小黄龙身上带着六把尖刀,在大黑龙的肚子里滚来滚去。大黑龙痛得在洱海里直翻腾,海面上冒起了海水。跟在浪花后面乘着木船助战的群众,不断地朝翻上来的黑水扔铁包子,大黑龙里外被夹攻,实在受不住了,向小黄龙苦苦哀求说:\r\n “小黄龙啊!你快出来吧,我实在疼不住了,你出来,我走,让你在这里,我永远不回来了。”\r\n “你让我从哪儿出来呀?”\r\n “从我的肛门里出来吧!”\r\n “不能,人家会说是你解手把我解出来的。这样是污辱我!”\r\n “那么,你就从我的鼻孔里出来吧!”\r\n “不能,人家会说是你擤鼻屎把我擤出来的。这样也是污辱我!”\r\n “那么,你就从我的耳朵里出来吧!”\r\n “不能,人家会说是你挖耳屎把我挖出来的,不行不行!”\r\n “小黄龙啊,你快出来吧,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你从我的眼睛里出来吧!”\r\n 小黄龙就挖掉大黑龙的一只眼睛钻了出来。从此,大黑龙变成了独眼龙,从江风寺下面的大石崖上钻了个洞就逃走了。一直逃到怒江去了。漫到大理坝子的水,也从这洞里泄了出去,跟着大黑龙流走了。\r\n 由于小黄龙的母亲本是绿桃村人,在他降伏大黑龙之前,和老百姓还有一个约定,他说: \r\n “我要是治服了大黑龙,你们就往水里丢上垛草皮,草皮漂到哪儿,就在哪儿给我盖庙子。”\r\n 小黄龙治服大黑龙以后,再没变成人回到岸上,他妈妈在海岸上一声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小黄龙藏在水里对妈妈说:\r\n “妈妈,你回去吧,我不能再跟你回家了。”\r\n 他妈妈伤心地淌着眼泪说:\r\n “你不能回来也罢,可是你也应该露出头来,叫妈妈再看你一眼啊!”\r\n 小黄龙刚把头伸出水面,妈妈一看不是儿子的模样,是一龙头,立刻被吓死了。\r\n 大伙看见龙母被她儿子吓死了,都很伤心,就把龙母埋葬了。葬完龙母后,他们往洱海里丢下一垛草皮。小黄龙变成了一条小蛇,浮在草皮上,随着海水漂流。漂到丰乐亭,停下了。大伙就在那里给小黄龙盖了一座龙王庙,还在大理三塔寺旁边的绿桃村(小黄龙出生地),修了一座龙母祠,并且把小黄龙奉为本主。
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一个 旅游 圣地,有很多的 传说 故事 在民间流传。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大理 民间故事 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大理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大理在 历史 上曾有“泽国”之称,海河湖溪甚多,古代水患极为频繁,给白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灾祸。“深山大泽必有龙蛇”这是在古代人民头脑中笃信的观念。因此与龙有关的传说极为丰富多采,如《白龙掌印》 中说: 从前苍山十八溪中住着十八条龙,为首的是龙溪的大黑龙。它有一颗金铸的掌龙印,只要把这颗金印拿出来,吼一声,十八条 龙就大发洪水,冲毁庄稼和房屋。后来,莫残溪的小白龙想法偷了掌龙印,打败了大黑龙,自己当上了十八溪的总龙王,从此风调雨顺,庄稼年年丰收,白族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此外还有人与善龙交往、人与恶龙争斗、人与龙王结友、人与龙子恋爱、人与龙女婚配等各种各样的故事,都各具特色,情节生动,妙趣横生。 这类神话传说显示了白族对龙的爱憎分明的态度,也反映人与 自然 的斗争, 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大理民间故事传说篇二
苍山,又名点苍山,古称“玷苍山”,乃白头之山的意思。它是横断山脉中段的一座名山,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为24公里。它自北向南并列着19座耸入云端的山峰。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
苍山胜景,向以雪、云、泉著称。苍山之云,或淡如轻烟,或浓若泼墨,变幻无穷,多姿多彩。其中尤以“玉带云”最为奇妙。每当夏秋之交,苍山群峰的山腰常有一条飘带似的白云,它时而像柔纱轻拖,时而似细浪拍岸;清晨,山腰横亘的乳白色的云带,在旭日的辉映下,变得五光十色……玉带云不但美妙迷人,据说还是丰收之兆,当地有这样的 谚语 :“苍山系白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的巅顶,积雪皑皑,奇伟壮丽。特别是在阳春三月,每当旭日东升时,阳光照射在晶莹的雪峰上,光芒万丈,璀璨夺目。而月白风清之夜,沐浴在溶溶月色之中的苍山群峰,冰清玉洁,使人想起神话中的水晶世界。
面对皑皑雪峰,白族人民赋予它许多美好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是,很久以前,一个瘟神侵入大理坝子,播病弄灾,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时,有一户人家的兄妹俩为使乡亲免遭瘟疫,便到观音菩萨那里去学法术。他俩回到家乡后,立刻施行法术,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去,让 大雪 把瘟神冻僵了。为了叫瘟神永不复生,妹妹就在十九峰之一的雪人峰上,变成了雪神,以永远镇慑住瘟神。从此,苍山的峰巅便有了晶莹耀眼的积雪了。
盛夏,苍山的积雪渐渐消融 (马龙峰、雪人峰、玉局峰、中和峰等,即使在夏日也是白雪皑皑的)。这时,悬流飞泻,别有一番奇景。沿着18条山溪奔流而下的雪山融水与山涧泉流交汇一起,灌溉着苍山洱海之间的万顷田畴。
大理民间故事传说篇三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公主长得很美丽,又很善良,她的眼睛像洱海水一样明亮,她的心地像清碧溪水那样纯洁。公主已经十九岁了,可是南诏王还没有招上驸马。王孙公子争相向公主求婚,但公主都觉得不称心,一个也没有答应。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公主在绕三灵盛会上认识了一个年轻的猎人,这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独自居住在玉局峰的岩洞里。公主很同情他的遭遇,又见他长得英俊、魁伟,就看中了他,猎人见公主长得俊俏,对人又很和气,也很喜欢她。
公主看中猎人以后,时刻都思念他,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有一天,南诏王突然告诉公主,已把她许给大军将了,择定吉日就要成亲了。听到这意外的消息,公主焦急得整整哭了一夜,两只眼睛都哭肿了。第二天清晨,晨雾刚刚散去,公主在窗前呆望着青翠的苍山,心如乱庥。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喜鹊,落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地叫个不停,叫得公主心更烦了,说:“小喜鹊,小喜鹊,你知道我心中的忧愁吗”
不料,小喜鹊轻轻地点了两下头。
公主连忙说:“那就请你带个口信给玉局峰的猎人,叫他快来救我。”
小喜鹊又点了点头,飞走了。
小喜鹊一直飞到了玉局峰。这时猎人刚从云弄峰打猎回来,正要进洞。小喜鹊停在洞口的桂花树上,朝着猎人喳喳地叫。
猎人奇怪的问:“小喜鹊,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小喜鹊说:“南诏王要把公主嫁给大军将了,公主要你赶快去救她。”
猎人认识公主后,也天天思念着她,现在听说公主就要嫁人了,心里急得像烧着一盆火,他背起弓箭就往山下奔去。走到半路,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只背箩,一瘸一拐地在前面走着。
猎人问他:“老爷爷,你要去什么地方,你的腿怎么啦”
老人回答说:“我去山上采药,不小心摔坏了腿。唉,怕到天黑都回不到家啦!”
“老爷爷,我背你走吧!”
老人也不推迟,猎人背上他就急急忙忙往前赶路。走了一会,老人问猎人说:“小伙子,你走得这么急,有什么事吗”
猎人见这位老人挺和善,就把要去救公主的事告诉他。
“宫墙那么高,王宫的禁卫军又那样森严,你这样去怎么能把公主救出来呢”
“老爷爷,那我怎么去救公主呢”
老人想了一下,就对他说:“凤眼洞陡峭的崖壁上长着一棵桃树,你只要吃了这棵桃树上的桃子,就有救出公主的本领了。可是摘取那桃子可不容易。还没有一个人摘到过呢!”
“只要能救出公主,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
猎人刚把话讲完,突然觉得背上轻飘飘的,回头一看,背上的老人早已无影无踪了。他想,这一定是苍山神来帮助他了,朝山顶一拜,就直奔凤眼洞。
猎人到了凤眼洞,站在仙人床上往下望,只见笔直的峭壁直插进下面的万丈深渊。在陡峭的崖壁上真的长着一棵桃树,树上的桃子在绿叶中闪着红光。沿这着峭壁往下爬,一失手就会粉身碎骨。可是为了救公主,猎人毫不犹豫地下去了。他终于爬到了桃树边,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就吃起来。桃子刚一下肚,浑身的疲劳立刻消失了。他轻轻抬起脚来,竟飘悠悠地飞上了天空。就在这天晚上,猎人乘着月光飞进王宫,把公主带到玉局峰去了。
公主同猎人在玉局峰的岩洞中结成了夫妻。他们白天一起去打猎,一起开荒种地,晚上一起 唱歌 ,一起跳舞。他们的洞口长满了会笑的龙女花、会跳舞的素馨花,还有杜鹃花,山茶花。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公主失踪后,南诏王天天派人去寻找,但一直没有找到公主的下落。南诏王心里很焦急,便请罗荃法师来商议。罗荃法师是海东罗荃寺的高僧,为人奸诈,会施各种法术,他一进宫就告诉南诏王,他已在天镜阁用神灯照见往在玉局峰上的公主和猎人。
南诏王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他想,南诏王的公主私自嫁给一个打猎的,我这南诏王的脸往哪放呀他又想,自己的女儿还管不住,今后怎么去管理百姓呢他越想越气,就要大军将率领人马到苍山去捉拿公主和猎人。
罗荃法师对南诏王说:“猎人有非凡的本领,兴师动众,不但拿不到他们,事情传开还要被百姓耻笑,还是让我用法术制服他们吧!”
于是罗荃法师就派了一只乌鸦去苍山传话。
一天猎人同公主正在洞门前唱歌。突然飞来了一只乌鸦,抖抖翅膀就对他们说起话来,它自称是罗荃法师派来叫公主回宫的。它说:要是公主不回去,法师就要用大雪封锁苍山,让她和猎人活活冻死在苍山上。
公主对乌鸦说:“我已同猎人结为夫妻,生死都要跟他在一起。”
乌鸦飞走后,晴朗的天空霎时阴暗起来,北风呼呼直叫,接着,就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雪越落越大,整个大理坝子都成了白茫茫的,整个苍山都被大雪覆盖了。他们的岩洞口堆起了三尺雪,刺骨的寒风直往洞里灌。兽皮挂在洞口,都被大风刮走,木头挡在洞口,都被大雪压垮。暴风刮得柴火都烧不着了,公主在宫中生活惯了,怎么能耐得住这样的严寒呢,她冻得浑身直打哆嗦。
猎人心里很难过,他对公主说:“罗荃法师有件八宝袈裟,穿着它冬暖夏凉,我去给你拿来,就抵得住这暴风雪了。”
公主忧虑的说:“罗荃法师就是为了害死我们,才用大雪封锁苍山,你去罗荃寺拿袈裟,岂不是自投罗网,还是不要去吧!”
猎人安慰公主说:“多少豺狼虎豹都死在我手下,那法师算得了什么!你不用担心,我很快就回来。”
猎人走到洞口,伸开双臂,猛地腾空而起,迎着暴风雪,一直向海东飞去。他飞到了罗荃寺,从罗荃法师禅坐后面拿起八宝袈裟,拴在腰上就往玉局峰飞回来。当他飞到洱海上空时,罗荃法师突然从寺里追赶出来,一边念着咒语,一边把蒲团直朝猎人打去。蒲团正打在猎人背上,猎人就像中箭的大雁一样,从空中坠落下来,一落到海底,就变成一只石骡子。
公主迎着风雪,在岩洞中等待丈夫归来。她从清晨盼到黑夜,从黑夜盼到天明,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她正万分焦急的时候,罗荃派来的乌鸦告诉她:猎人已被罗荃打死身坠洱海,变成石骡子永远埋在海底了。公主非常痛苦,几天之后,就忧愤地死在洞里。她死后,精气一直冲向玉局峰的顶端,化为白云,忽起忽落,好像在向洱海深处探望。这时,洱海上面也有白云飘浮,和峰顶白云遥相呼应,顿时狂风大作,掀起巨大的波浪,直到把海水刮开,现出石骡,风浪才停止。
从此以后,每年十冬腊月,人们就把玉局峰上出现的这朵白云,叫做望夫云。
猜你感 兴趣 :
1 大理神话传说
2 大理下关神话传说
3 大理三塔神话传说
4 大理的神话传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