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富美的吕雉年轻时追求者无数,为什么会嫁给刘邦?

作为白富美的吕雉年轻时追求者无数,为什么会嫁给刘邦?,第1张

吕公为什么要把白富美的宝贝女儿,嫁给一把年纪的大叔刘邦呢?有一种说法是,吕公会相面,他看出刘邦面相不凡,身上有龙气。还有一种说法是,吕公是想和刘邦一起,搞一番大事业。事成之后,吕刘两家平分天下。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吕公嫁女,其实是为了寻找一样东西。什么东西呢?

(吕公嫁女)战国末年秦朝初年,天下很不太平。富家翁吕公由于家财万贯。更是被贼人惦记,时时都有强人算计他家的钱财。万般无奈之下,吕公想到有个老朋友在沛县做县令,于是想不如迁居沛县。好歹老朋友是一县之长,有他撑腰,应该得平安。就这样,吕公带着一家老小迁居到了沛县。吕公一家到了沛县,果然得到了县令的关照,很快就在当地安下了家。乔迁是个大事,县令首先来祝贺他。一些小干部得知吕公是县令的贵客,为了巴结县令,也纷纷随礼,祝贺他乔迁之喜。由于人多,而吕公多不认识,便委托身为主吏的萧何负责安排座次。萧何是个很负责任的人,他将随礼不到一千的人安排在堂下,而出手阔绰的人则安排在堂内,和吕公及县令在一起。县令适时地替儿子向吕公求婚,表示想迎娶他待字闺中的吕雉为妻。吕公却笑而不语。就在这时,刘邦大摇大摆地来了。

(泗水亭长刘邦)他一向行事放浪形骸,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再说,他出去吃饭就没有带钱的习惯。既然来了,饭当然要吃,不光要吃,还要吃好。所以他就嚷了一嗓子:“贺钱一万。”这一嗓子惊得吕公都亲自出来迎接了。萧何了解刘邦,知道他是个满嘴跑火车的。他悄悄拉着吕公提醒,此人一向会吹牛,还是不要理他为好。吕公是个情商很高的人,既然来了,都是客,怎么可能把人赶出去呢?再说刘邦一看就满脸痞气,要是再为一顿饭结下梁子,岂不是又得搬家。所以,吕公依然亲热地拉着刘邦坐到了堂内。刘邦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到了主宾位,大大咧咧地喝酒吃肉。还不忘贱嗖嗖地埋汰在座的贵客们,颇有些天下唯我是好汉的味道。县令也很了解刘邦,知道他就这德性,索性不和他一般见识。

(萧何剧照)吕公却在暗中观察。被贼人惦记怕了的吕公,实在是太想找个靠山了。现在刘邦这么厉害,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就对刘邦说:“你晚一步走,我有事跟你说。”待客人走后,吕公便对刘邦说:“我有个女儿,以前算命的说她日后必会大富大贵。今天我看到你后,觉得你相貌不凡,正是她可以依托的人。所以我打算把女儿嫁给你。”刘邦乐坏了,要知道他就是由于品行不端,家里太穷,没有人愿意把姑娘嫁给他,所以迈入中年了,还没能成功脱单。现在居然有人主动要把女儿嫁给他,还是个富家翁,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他能不乐吗?刘邦走后,吕公的妻子发起了脾气:“你一向说要给吕雉找个好人家。县令来提亲,你却不允,偏要嫁给一个又穷又丑的半老头子,你这不是缺心眼吗?”吕公捻须微笑,只说:“你个妇道人家,哪里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就这样,年轻貌美的吕雉在吕公的安排下,嫁给了刘邦。吕公为什么不把女儿嫁给县令儿子,却嫁给刘邦呢?

(刘邦娶妻)要知道,吕公可是躲避贼人来的。要想让一个人告别他居住很久的地方,那肯定是实在没有办法住下去了。一般人也不愿意搬家,毕竟举家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还要找生机,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由此可见,吕公实在是被贼人骚扰得太惨了,才举家搬迁到沛县的。吕公之所以会到沛县,而不是别处,则是因为这里的县令是他的老朋友,他认为来了后,可以得到县令撑腰。但是来后,他发现这个县令谨小慎微,柔弱没人亲附,所以,在乱世中,也不是一个可靠的依靠。县令提亲,他也没有同意。不过在吃饭的时候,他看见刘邦根本没把县令及一众小干部放在眼里时,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才是可靠的。所以,吕公下定决心,把吕雉嫁给他。(参考史料:《史记》)

汉王刘邦与霸王项羽订立鸿沟之盟,暂时了结束了楚汉之间的战争状态。而项羽也依照约定,将刘邦的妻子吕雉以及父亲刘太公从大牢中放了出来(彭城之战后,吕雉和刘太公被楚军俘虏)。当吕雉欢天喜地的回到丈夫身边后,却发现刘邦并没有对她笑脸相迎。

正所谓“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如今陪伴在刘邦身边的,已经换成了能歌善舞、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而刘邦最爱的儿子,也从嫡长子刘盈,换成了戚夫人的小儿——刘如意。一股强烈的危机感瞬间爬到了吕雉的心田。

虽然刘邦对的吕雉已经没有男女之情,但对于她的才能,刘邦还是相当认可的。汉朝统一天下后,刘邦便立吕雉为皇后,封刘盈为皇太子。然而,刘邦并不准备让吕后一直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下去,毕竟在他心目中,戚夫人才是皇后最好的人选。

一方面,吕后年老色衰,而且经常留守于长安,很少与坐镇洛阳的刘邦会面。因此,夫妻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刘邦对“仁弱”的刘盈非常不满。毕竟刘邦英武过人,怎么会容忍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儿子。相比之下,刘邦更喜欢幼小可爱的刘如意。刘邦从刘如意的眉宇间,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经常说他“类己”。而刘盈,自然就“不类己”了。

刘盈对于吕后来说,不仅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扩张权势,永保富贵的希望。相比于刘邦,吕后年纪要小很多,刘盈当了皇帝,她便是皇太后。对于吕后来说,刘盈的“仁柔”反而是好事,这样她可以随意弄权,为所欲为。

如果刘盈被废,不仅富贵不保,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丢掉。后宫斗争,自古以来就残酷无比。废掉的太子,大多都死于非命。对此,老谋深算的吕后又怎会不知?

为了讨好刘邦,吕后两次出手,先杀韩信,再诛彭越,为刘邦去除了两个心头大患。吕后满以为这么做,可以博得刘邦的认可。然而可惜的是,吕后的阴鸷和凶残,反而激发了刘邦的危机:

“如果让吕雉当了皇太后,戚夫人和刘如意还有命在吗?”

因此吕后诛杀韩、彭,坚定了刘邦废掉刘盈,保护戚夫人的决心。

高祖九年(公元前198)春正月,刘邦向群臣们提出,太子刘盈太过仁弱,不适合作为天下之主,因此希望将他废掉。对此,群臣们均对此提案表现出极大的反感。

其中患有口吃的御史大夫周昌反对最为激烈,他激动地说:

“臣期期不敢奉诏!”

刘邦见群臣们如此不配合,也只好作罢。当时,吕后在屏风后旁听了这次易储会议,吓出了一身冷汗。会议结束后,吕后甚至亲自向周昌下跪,用以感谢他的仗义执言。然而刘邦对于废太子,早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群臣们的反对并不会让他放弃。

知父莫如妻,吕后自然了解自己丈夫的无赖本性。刘邦这人用言语很难说服,只能用势将其压服。因此,吕后决定增强自己的势力,找来一个强力的外援——张良。

众所周知,汉初有三大功臣——萧何、韩信和张良。当时韩信已死。而萧何屡次被刘邦猜忌和敲打,自身难保,恐怕很难帮助自己。因此吕后认为,只要能够请动张良为自己说话,大事必然可成。

而此时,张良可不是那么容易能请动的。张良深谙韬晦之术,天下一统后,他便躲在家里修道辟谷,低调做人。毕竟“飞鸟尽,良弓藏”,刘邦不好惹。

于是,吕后派自己的兄弟吕释之在上朝的路上截住张良,“强要”他帮助太子说话。而张良则回答:“改易太子是天子的家事,哪是我用口舌就能说服的呢?”但在吕释之的软磨硬泡之下,张良最终还是心软了。毕竟废长立幼,可是有违国本的,张良认为自己还是应当挺身而出。

因此,张良向吕后献上一计,即请来传说中的隐士——商山四皓,让他们作为太子的宾客。所谓四皓, 乃是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等四位隐士。

他们于秦末乱世而隐居山林, 既不帮项羽 , 也不顺刘邦 。而在刘邦称帝 、世局趋于安定的情况下 ,他们似乎耐不得寂寞 了, 有了人世取禄之意 。 当吕后与太子厚礼召客之 际 ,便顺水推舟来到京城 , 住在吕释之家,依附于吕氏和太子门下 。

然而商山四皓是太子集团的底牌,不能一开始就打出。因此,商山四皓依附太子之事,一直秘而不宣。汉十一年夏,淮南王英布作乱,关东一边大乱。而此时,刘邦却自称有病,要从不掌兵事的刘盈带兵讨叛。

对此,商山四皓认为,这其实是刘邦废黜太子的诡计。太子从不掌军,和久经战阵的英布作战,必然是以卵击石。太子一战败,刘邦便有废掉他的借口。因此,太子决不可出征。于是吕后哭哭啼啼地哀求刘邦,希望他收回成命。而从当时局势来看,英布连战连捷,对于汉家天下确实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刘邦勉强收回了他的诡计,还是决定御驾亲征。

实际上,刘邦想得还是他的天下,绝非是哀怜太子。大军开拔前,一向深居简出的张良罕见地为刘邦送行,他说:

“臣宜从 , 病甚 。楚 人彪疾 , 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这句话,不过是张良说得场面话。紧接着张良又建议:

“令太子为将军 , 监关中兵。”

这句话,实际就大中要害了。刘邦出征,确实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来执掌关中兵权。毕竟总让萧何当大总管,实在不放心。于是,刘邦欣然同意了张良的建议,并让他“行太傅事”,帮助太子料理关中政事。

由此时起,太子不仅得到了商山四皓的相助,而且还握有关中禁兵的实权,羽翼进一步丰满。吕后的“势”已经大大超乎了刘邦的想象。

汉十二年初 , 刘邦征英布胜利而归长安。此战中,张良一语成谶,刘邦不幸中箭,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因此刘邦想在自己死前,赶紧把太子换掉。

就当刘邦图穷匕见之时,吕后和张良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底牌。在讨平英布的庆功宴上,刘邦发现太子身边站着四个须发皆白、气质卓然的老头。刘邦一问,正是自己屡招不至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的现身,给了刘邦巨大的打击。刘邦自然不会害怕区区四个老头,他真正害怕的,是吕后一党深不见底的实力;他真正畏惧的,是张良已经站在了吕后一边。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刘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废黜太子之事上,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他流泪眼泪,对戚夫人慨然而叹:

“我欲易之, 彼四人辅之 , 羽翼已成 , 难动矣 。 吕后真尔主矣 。”

至此,刘邦彻底向刘邦投降,他的潜台词非常明显:“戚夫人,我保护不了你了!你必然会死在吕后手中”。

听到这里,戚夫人痛哭流涕。刘邦说:“我唱一首楚歌,你为我跳一段楚舞吧!”说着,刘邦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作为唯我独尊的帝王,却保不住自己最爱的女人,对于刘邦来说,这恐怕也是种悲哀啊!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上以留侯策即止”

其意思很明显,就是张良的计谋,让刘邦失去了废易太子的决心。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称帝。而张良也受到了吕后的礼遇,不再需要通过辟谷修仙来避祸。根据史料记载,吕后强行要求张良吃饭,而张良也听从了。

有人笑便有人哭。吕后当权后,立即向戚夫人母子开刀。吕后先是毒死了赵王刘如意,随后又将戚夫人残忍制作为人彘,疯狂地发泄自己的仇恨。而刘盈看到戚夫人的惨状后,竟被活活吓死。汉初保易太子之事,从此以鲜血作为结末,任何人都没有成为胜利者。

秦汉时期中间短短的十几年,竟然同时出现了五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刘邦、吕雉、项羽、冒顿单于。其余能威震一方、摇动天下的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之间的交锋精彩纷呈,让人津津乐道。

刘邦抛弃社稷后,女强人吕雉垂帘听政,她撑起了大汉江山,担负着黎明百姓的福祸。而她要面对的对手都是很强大的,其中最强大的一个,就是匈奴历史上最贤明的冒顿单于。

吕后形象

书信侮辱

惠帝三年,大汉从皇室之中挑选出了一位美貌的公主,嫁去匈奴和亲。得到美人与大批嫁妆的冒顿单于,不仅没有表现出该有的诚意,自恃国富兵强,以为大汉向他示弱,而愈发傲慢无礼。

他竟然派使者送了一封言语极其轻薄的信给吕后,史书记载此信“辞极亵嫚”。

短短四个字,就隐晦地表达了此信的内容。据一些说法,冒顿单于这封信的内容是:我没有正妻,而你又失去了丈夫,不如你嫁给我吧!

这封信不仅侮辱了吕雉,还侮辱了整个大汉。吕后作为大汉的堂堂皇太后,岂会下嫁给你这个蛮夷酋长?况且吕后是何人,她怎忍受得了这种侮辱。她立即召集汉廷大臣,让宦官将信的内容宣读出来,一时间,愤怒的声音就充斥着朝堂。

吕后的意思很明确:冒顿单于竟敢如此大逆不道,怎么回应,你们看着办吧!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文武大臣没有比他更愤怒的了,他当场扬言道:“臣请兵十万,愿亲自率军攻打匈奴,横行匈奴草原,给冒顿一点颜色瞧瞧!”

将领们都阿吕后之意,都表示:樊哙的意见好极了!

中郎将季布站了出来,当场怼了樊哙一通:“樊哙犯了欺君之罪!当初高帝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匈奴,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樊哙当时是上将军,却没有办法解围。此事还没过去多久,当时受伤的战士都还没有痊愈。现在他居然还好意思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这是当面欺骗您!而且匈奴人不懂礼仪,被他们夸赞不值得庆幸,被他们侮辱也不值得发怒。如今当务之急是抚平战乱带来的创伤,何必又动摇天下,与匈奴构祸!”

朝堂之中瞬间被一股紧张的气息充斥着,大臣们惶恐不安都不敢说话,吕后也很是尴尬,只好退朝。

过了不久,吕后派使者送信给冒顿单于,很谦逊地回应了他送来的信,还送去了两辆精美的马车,与八匹上好的宝马。自己无礼地对待别人,别人却彬彬有礼地回应,冒顿单于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也派一位使者回信给吕后:“从前我不懂中国礼仪,言辞多有冒犯,感谢陛下宽恕我!”还送来了一匹千里马作回礼。

为何能忍

季布的话说出了原因,吕后想攻打匈奴,只是被一时的怒气冲昏了头脑。樊哙带兵的能力当然比不过刘邦,十万大军当让没三十二万大军厉害,刘邦与冒顿单于交锋都遭到了失败,更何况是樊哙。

吕后形象

而且当时的情况,也不适合与匈奴构祸。秦朝繁徭重役,早已让天下疲敝不堪。再加上反秦起义时的三年战乱,和楚汉相距的五年战乱,还有刘邦讨伐各地叛乱的多年战乱,早已让汉朝遍地创伤。到了吕后的时期,天下终于获得了安定,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只想拿起锄头致富。百业待兴,不是与匈奴彻底撕破脸的好时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51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