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伤仲永》应该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仍然坚强的活下来,用余生完成了《史记》,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中山优马:
《吸血鬼男孩》(中山优马+森本龙太郎)(2009)
Hey!Say!Jump:
《教师再生》(山田凉介+中岛裕翔+有冈大贵+知念侑李)(2008)
《侦探学园Q》(山田凉介)(2007)
《极道鲜师3》(高木雄也)
NewS:
《漂流教室》(山下智久)(2001)
《午餐女王》(山下智久)(2002)
《正义代书战士》(山下智久2001)
《暴风雨般的恋爱》(山下智久)(2004)
《龙樱》(山下智久)(2005)
《求婚大作战》(山下智久)(2007)
《Code Blue》(山下智久)(2008)
《Buzzer Beat》(山下智久)(2009)
《一公升的眼泪》(锦户亮)(2005)
《Last Friends》(锦户亮)(2008)
《父女七日变》(加藤成亮)(2007)
泷与翼:
《新闻女郎》(泷泽秀明)(1998)
《魔女的条件》(泷泽秀明)(1999)
《太阳不西沉》(泷泽秀明)(2000)
《西洋古董洋果子店》(泷泽秀明)(2001)
《蛋糕上的草莓》(泷泽秀明)(2001)
《太阳的季节》(泷泽秀明)(2002)
《只属于我的女神》(泷泽秀明)(2003)
《义经》(泷泽秀明)(2005)
Arashi:
《金田一少年事件薄3》(松本润+长谷川纯)(2001)
《宠物情人》(松本润)(2003)
《极道鲜师1》(松本润)(2002)
《料理新鲜人》(松本润)(2007)
《Smile》(松本润)(2009)
《危险放课后》(二宫和也+涩谷昂)(1999)
《Stand Up》(二宫和也+山下智久)(2003)
《阿南的小情人》(二宫和也)(2004)
《温柔时光》(二宫和也)(2005)
《贫穷贵公子》(二宫和也+樱井翔)(2007)
《流星之绊》(二宫和也+锦户亮)(2008)
《魔王》(大野智+生田斗真)(2008)
《音乐孩子王》(大野智)(2009)
KinKi Kids:
《金田一少年事件薄1&2》(堂本刚+原知宏)(1995&1996)
《若叶时代》(堂本刚+堂本光一)(1996)
《人间失格》(堂本刚+堂本光一+三宅建)(1994)
《Second Chance》(堂本刚)(1995)
《未满都市》(堂本光一+堂本刚+小原裕贵+松本润+相叶雅纪)(1997)
《青之时代》(堂本刚)(1998)
《重返少年时》(堂本刚)(1999)
《To Heart》(堂本刚)(1999)
《夏日雪》(堂本刚+今井翼)(2000)
《向井荒太动物日记》(堂本刚+秋山纯)(2001)
《热血教师》(堂本刚)(2001)
《梦想加州》(堂本刚)(2002)
《前男友》(堂本刚)(2003)
《Home Drama》(堂本刚)(2004)
《33分钟侦探》(堂本刚)(2008)
《被迫归来的33分钟侦探》(2009)
《无家可归的孩子2》(堂本光一)(1995)
《银狼怪骑》(堂本光一+井之原快彦)(1995)
《PS俊平,我很好》(堂本光一)(1999)
《天使消失的街道》(堂本光一)(2000)
《菜鸟刑警》(堂本光一)(2001)
《遥控刑警》(堂本光一)(2002)
《寿司王子》(堂本光一)(2007)
V6:
《木更津猫眼》(冈田准一+樱井翔)(2002)
《SP》(冈田准一)(2007)
TOKIO:
《白线流》(长濑智也)(1996)
《超能侦察员》(长濑智也+冈田准一)(1997)
《Days》(长濑智也)(1998)
《流沙恋人》(长濑智也)(1999)
《池袋西口公园》(长濑智也+山下智久)(2000)
《女婿大人》(长濑智也+相叶雅纪)(2001)
《半个医生》(长濑智也+二宫和也)(2001)
《Big Money》(长濑智也)(2002)
《虎与龙》(长濑智也+冈田准一)(2005)
《My Boss My Hero》(长濑智也+手越佑也+田中圣)(2006)
《歌姬》(长濑智也+大仓忠义)(2007)
《华丽的间谍》(长濑智也)(2009)
《夜王》(松冈昌宏)(2006)
《暴走兄妹》(松冈昌宏)(2008)
SMAP:
《爱情白皮书》(木村拓哉)(1993)
《青春无悔》(木村拓哉)(1994)
《八郎一马力争上游》(木村拓哉)(1995)
《悠长假期》(木村拓哉)(1996)
《协奏曲》(木村拓哉)(1996)
《快递高手》(木村拓哉)(1997)
《沉睡的森林》(木村拓哉)(1998)
《美丽人生》(木村拓哉)(2000)
《Hero》(木村拓哉)(2001)
《从天而降的亿万颗星星》(木村拓哉)(2002)
《Good Luck》(木村拓哉)(2003)
《Pride》(木村拓哉)(2004)
《飚风引擎》(木村拓哉)(2005)
《华丽一族》(木村拓哉)(2007)
《Change》(木村拓哉)(2008)
《Mr Brain》(木村拓哉)(2009)
《厨艺小天王1&2》(中居正广)(1995&1996)
《浪花金融道系列》(中居正广)(1996-2005)
《最后之恋》(中居正广)(1997)
《手足情深》(中居正广+今井翼)(1998)
《传说中的教师》(中居正广)(2000)
《白影》(中居正广)(2001)
《砂之器)(中居正广)(2004)
《结婚万岁》(中居正广+上田龙也)(2009)
《一个好人》(草翦刚)(1997)
《成田离婚》(草翦刚)(1997)
《我的生存之道》(草翦刚)(2003)
《我和她和她的生存之道》(草翦刚)(2004)
《我脚下的路》(草翦刚)(2005)
《我的野蛮女友》(草翦刚)(2006)
《任侠看护》(草翦刚)(2009)
《逆火青春》(稻垣吾郎)(19920
《东京大学物语》(稻垣吾郎)(1994)
《美酒贵公子》(稻垣吾郎)(1998)
《危险关系》(稻垣吾郎)(1999)
《催眠》(稻垣吾郎)(2000)
《M的悲剧》(稻垣吾郎)(2005)
《爱上恐龙妹》(稻垣吾郎)(2006)
《佐佐木夫妻之战》(稻垣吾郎)(2008)
《三角迷踪》(稻垣吾郎)(2009)
《未成年》(香取慎吾)(1995)
《透明人间》(香取慎吾)(1996)
《Love Story》(香取慎吾)(2001)
《HR》(香取慎吾)(2002)
《新选组》(香取慎吾)(2004)
《西游记》(香取慎吾)(2006)
《没有玫瑰的花店》(香取慎吾)(2008)
《乌龙派出所》(香取慎吾)(2009)
《竹取物语》开创了“物语”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是“传奇物语”流派的代表作品,《竹取物语》同时也第一次实现了日本语言与文字的统一,对于其后的古代散文文学作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竹取物语》又名《辉夜姬物语》,是创作于十世纪初的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日本第一部以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作者不详。全书共十回,故事结构由“辉夜姬诞生”、“求婚难题”、“升天归月”三部分构成。
《竹取物语》又称《竹取翁物语》,台湾的中文翻译有竹取公主、赫映姬、辉夜姬等,是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
作者与创作年代不详,以女文字(假名)所写成的物语文学。该书在平安时代前期写成、不过实际的成立年代依旧未详。《万叶集》巻十六第三七九一歌中、有一首〈竹取翁〉咏叹天女的长歌、与本故事当有关联。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故事写了一位伐竹翁在竹心取到一小女孩,起名为“细竹辉夜姬”。“辉夜姬”经过三个月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五名贵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结果求婚者均遭失败。
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也遭到她的拒绝。最后,辉夜姬在这群茫然失措的凡夫俗子面前突然升天。而辛苦养大辉夜姬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只好目送她的离开。
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在鄂尔多斯地区,未出嫁的女子都有留一条独辫,垂于身后。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两位长者为“分发父母”,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时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上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首饰。
鄂尔多斯蒙古族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意为头带,头带零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组合而成的。 己婚妇女捆上这样贵重的饰物,显得高雅、富丽。当然,要准备一付好的头带,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庭的贫与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这样贵重的头带,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但头带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的,都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带解脱。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不带,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团此。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主要以“连垂”和“发套”两大部分组成。连垂,蒙古语称“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五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已婚妇女脸庞两侧梳留的发辫上。传说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留物。当初,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争战不息,战胜者在被俘虏的妇女们的头发上系面很长长的木棒,以防止她们逃遁,久而久之,头发上系木头便成)已婚妇女的礼俗、所不同的是长木棒逐渐变成小巧玲联约五寸长的小木棒。后来。妇女们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制作的工艺品,使其成为精美而绝妙的头饰。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物的外面,又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其上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 西。长袍袖手 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哲。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夏季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鄂尔多蒙古族认为,象乳汁一样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因此,在隆重场合很多人都穿这种颜色的长袍,以示纯洁、高雅和美好。又说**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活佛和受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穿**长袍外,其他人都不能穿。便服一般比汉服宽大,袖子也较长。便服没有穷富之分,但衣服的质料却因贫富而不同;富者多用绸、缎、绢、帛,贫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老羊皮袍。蒙古袍不但白天供穿着用,夜间还可当被子盖。腰间带子一束可长可短,骑乘、行走、带东西部很方便。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 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坎肩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欢穿用的服装。姑娘出嫁,以穿坎肩为做妇人的标志;鄂尔多斯坎肩分长短两种,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质料,上面镶嵌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式样十分美观;不能不说地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服装设计上的杰作。据说,早些时候,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要在长袍外边还要穿上一种前后四开襟的长坎肩,蒙古族称之为“乌吉”。乌吉当时是已婚妇女的礼服,现在这种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时常见到。长坎肩庄重富贵,小坎肩则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妇女至今喜欢穿用。穿坎肩也有说法,已婚妇女若不穿坎肩,会被认为是对客人和长辈不尊,对自己放纵。男子坎肩较肥大,一般不镶嵌花边,黑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潇洒。
鄂尔多斯妇女都喜欢罩头巾。头巾颜色多种多样,以年龄段不同各取所好。头巾大约丈余长,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很喜欢将头巾在头上缠一圈,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头巾不封顶。已婚妇女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头巾穗头。传说,这种习惯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强大的精神常在,这在(马可波罗纪行)一书中也有记载。男子一般戴礼帽,也有扎头巾的。冬天,牧民们一般戴鹰式皮帽,其形若苍鹰,用羔羊皮做成,里边加一层布。据历史记载,这种帽子是皇后为方便元世祖打猎而特制的,后来传到草原上,成为牧民喜欢的一种帽子。
鄂尔多斯男女都喜爱穿靴子。靴子分布料和牛皮两种。用布料做成的靴子。蒙古语称为“马海”,汉意为马上穿用的靴子。牛皮做成的蒙古语中称为“古图勒”。布、皮靴子各有所长,布靴子轻便,皮靴子可防水、防寒。一般每个人都备有两种靴子。靴身宽大,上面还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靴子内可套棉袜、毡袜;穿靴子除与蒙古袍协调外,还有骑马踩踏马蹬便当,能护踝骨,夏季在草地上行走能防蛇咬、防露水,冬天有踏雪、防寒等好处。所以,牧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靴子。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整套的独特的民族服装,它以实用、质朴、精美、庄重的风格立于五彩统纷的世界民族服装之林。
礼俗特点
公元1696 年冬和翌年春,清康熙皇帝在亲征 葛丹时,曾两次渡河进入鄂尔多斯巡视,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清史稿》中的藩部篇记下了他的见闻和感想:“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各旗和睦一体,无盗贼,驼马牛羊不必防守,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鱼很多,所献马极驯,取马不用套杆;水土食物、皆甚相宜。”热情好客,讲究礼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大美德,蒙古谚语云:“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取笑。”
蒙古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如有人在外地犯了罪,要由家乡负责处罚,其家人和乡邻都认为是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本人也从此很难抬头。若用烟袋或手指指点了人家的脑袋,就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莫大侮辱。蒙古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充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无论何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喝酒,一定以长辈为先。遇到长辈要先请安,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25岁以内的青少年不能喝酒吸烟,否则会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敬。晚辈对长辈的不尊不孝,村中有名望的长者有权训戒处理。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至今仍在保持。
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牧民对于来客,不论是否相识,总是一面热情问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礼,请客人先行进入家中。稍稍坐定,便端上奶茶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必备酒肉款待。遇有特别尊贵的客人。则要摆“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是蒙语,汉语叫摆羊背子。其礼节十分隆重,大体程序是:(一)献奶。前边说过,蒙古族认为奶食是最为纯洁、吉祥的食品,因此,向客人献上洁白的鲜奶或酸奶,是主人敬客的最高礼节。献奶要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职务大小,主人双手端起盛有奶子的银碗,依次敬献到客人面前。客人应双手接过,作为回礼,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奶子向空弹三下,以表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二)上“乌查”。主人用托盘把全羊各件按羊体结构顺序摆好,在每一件上割一点肉放到羊头上,头朝客人,举向客位,意即现在把全羊献给您了。客人依次从羊头上取一小点肉以尝,表明对主人敬意的全部接受。这时,有专人把羊背子肉割开。以供大家各取所需。按照古老的风俗,全羊之中,唯独羊尾和左小腿不能吃,应回敬给主人。在此之前,主人还要在各件之上取肉放在盘或酒盅里,然后出门喊一声“迪吉乌力古贵(把全羊献给您啦)、以示对祖宗的敬意。(三)献酒。给主宾席上的长者或者职位高者敬一杯酒,接过干杯,然后再回敬一杯。至此,大家就可以随意动手品尝全羊之美味了。牧民认为,吃了大腿和胛子肉能够成为最有福气的人,所以乌查宴席上,至今仍有分食“福肉”之习惯。
蒙古族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牧民放牧,常随身携带酒壶,有客至,也是无酒不成席。给客人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敬酒一般一次敬三杯,客人至少要喝两杯,客人不喝,便可以歌相劝,有时还赤诚地单膝跪倒请你喝下。客人喝醉,主人非常高兴,认为你是看重了他。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请安等类型。
哈达是藏语音译,是绸或帛织品,颜色多为浅天蓝色,长短一般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间,两端有拔丝, 约长半寸许。献哈达常用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的场合下,以表示敬意和祝贺。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叠成双层,开口一方朝外,身体向前微躬,双手捧献给接受人;接受人也是同样的姿态。献哈达的礼节至今仍很流行
递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老的风俗,也是最普通的相见礼。民间传说,早先,蒙古族人民见面都要互赠宝物,以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真诚;后因贫富不同、赠物不能等价,便以鼻烟壶取而代之。
鄂尔多斯传统习惯是不分男女,都可备一个鼻烟壶(女用壶要比男的小些),不过,现在鼻烟壶里大多不装烟,交换鼻烟壶只是作为见面礼节。
送鼻烟壶也有一定规矩。同辈相见,要双手持壶,右手递接,双手两次交换,最后物归原主。晚辈见了长辈,则要先磕头,后换壶请安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同辈相见,请安要互相问好,遇有长辈,男子单曲右膝,女子则曲双膝。
在鄂尔多斯民族风俗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和忌讳。骑马或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时,不能从人家的门口或马尼宏杆子中间穿过去,也不能跨越套马杆。接近主人房舍时,要轻走慢行,早点下马下车,一为尊敬主人,二不惊动畜群。马绊子要大头朝上挂在马鞍上,马鞭子不能带进屋里去。
蒙古族牧民喜双不喜单,所以,若给主人赠送礼品,每类物品最好是成双成对的。到牧民家,请先向主人问好,然后再问天气和牲畜情况,即使当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说吉利的话。不要一进门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谦让,当然也不必过分客气。不过入座一定要双腿盘起,尽管这种坐式对你来说很不舒服。切记不可坐锅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炉或灶火上暖脚。主人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不要用左手给主人递东西。酒宴上,不论接酒还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
年 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成陵祭奠
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在草原上一代一代地进行着。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三十多次,而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每逢祭奠,被称之为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达尔扈特人把灵包请到高大的楠木灵车上,由传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后代——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银白色马拉到祭奠之处,摆上供品,并由祝颂人以高亢顿挫的声调,颂扬成吉思汗的功绩。祭奠习惯和方式基本上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祭天方式,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祭奠,征得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力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且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初三共进行4次。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 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炼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鲜美的牛羊奶,乳黄的酥油,芳醇的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 祭奠由达尔扈待人主持进行。传统的祭奠仪式是:祭奠者先到墙外正南百步远的“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处绕柱三圈,每日必得99人方止;又到距柱8l弓处向外首洒奶。绕柱后,再绕旁系的大白马及马驹;亦用小木勺舀奶酒扬。绕马后,再由守陵人员把奶盛在银碗中扣于马背,马受惊腾跃,碗落方止,碗落地后如仍扣着,则要重来。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人跪于殿外。由陵户从献酒人壶中将酒倒入二酒盅里,献酒人用长方盘捧入陵殿、由陵户接过酒盘置于羊肉上,献酒人行礼后退出跪于原处。殿外另—陵户取酒盘,只听进殿时口中喊:“哦!哦!哦!”将酒取出。倒入一在盅中,再换新酒送给献酒人捧入。献酒时,殿外有两个老陵户念词,这些词无文字记载,也没有人能够“破译”,因而被称之为“天语”。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毡上,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献时长跪。献毕,每人投一块羊尾肉入案前火盆中,投时仍念祝词,有的甚至投二次肉。接着就是烧哈达碎片,用大银杯轮流跪饮烧酒,并跪食羊肉一小块。整个祭奠过程共用两小时之多。
那达慕
每年的八月,鄂尔多斯草原阳光艳丽,金风送爽,这是牧人们喜庆丰收的最好季节。这时,他们准备各种美味奶食品,酿制马奶酒,宰杀牛羊,缝制新衣服,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游艺会),进行鄂尔多斯蒙古族喜好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的体育比赛,使挡个草原沉浸在一片欢乐样和的气氛之中。
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蒙古族喜爱的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并称这三项体育比赛为“好汉三艺”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尔蒙文,公元1225年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 》称:“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这次比赛中,成吉思汗的侄子叶松吉在三百三十五庹(庹为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约五尺左右)射中了目标。”公元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较详尽地记述了蒙古族进行射箭比赛的生动场面。关于在那达慕大会上赛马和摔跤,也有很多记载,十三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纪行>中,蒙古族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和其它许多民间史诗中,都对上述两项比赛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到元、明期间,在那达慕上进行蒙古族“好汉三艺”赛已经比较普遍了,并将“好汉三艺”的比赛规范为那达慕的固定内容,以鼓乐助威,颂词激励。当时的颂词中有这样一段:“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好汉三艺比赛,接连 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另一段祝词中又说:“你擎起万钧弓 啊,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颂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力 士。”从上述记载和其它民间故事及史诗中对那达慕的描写,可以 看出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好汉三艺”是 他们生活和生产的产物,没有过硬的本领,就难以定南闯北,建 功立业。为精通好汉三艺,小孩子从幼年就开始勤学苦练,以求出入 头地,每年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好成绩的优胜者,常常为公众所拥戴。
到了清代,那达慕已成为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众游艺活动,而且除了体育、文艺活动外,还增加了集市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规模大小不一,大则一个旗举办,小则一个牧户承办,因而在比赛中的获胜合所得到的奖赏也轻重不一。小型那达慕上获胜的摔跤冠军,一般奖1只羊或几块砖茶,较大型的则奖一匹全鞍的马,特大型的那达慕冠军获得者,要奖给鼻带银环、背驮珠宝绸缎九九八十一件赏物的银白色骆驼。但是当时的那达慕,往往起不到游艺的作用,而是变成了王公贵族、协理台吉、章盖梅林斗奇争雄、寻欢作乐的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达慕才真正变成草原上蒙古族人民自己的游艺场所。每当举行那达慕,整个草原热闹非凡,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服装,骑着马驼,坐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那达慕大会一般进行5—7天。牧民们在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炊烟升腾缭绕,人欢马叫,别有一番情趣。在那达慕期间、牧民们除采购物资外,还观看乌兰牧骑的精彩文艺演出,现在又增加了参观各种展览,交流信息,学习科技知识等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定亲 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