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的历史

海丰县的历史,第1张

海丰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

《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战国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

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

海丰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

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 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范围。

南海国却因联合闽越与西汉 对抗,而被南越国收复,南越国更因胜战,将都城以南武侯之名号定名“南武城”,即今广州市。

海丰何时置县,史存二说。

一说汉置,一说东晋咸和六年,析博罗置。

据[唐]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皆记海丰为“汉旧县”①。

晋成帝六年析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海丰县改隶东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请求内附。

南越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设了两个县揭阳县(今潮汕梅榕一带)、中宿县(今清远一带)。

在汉代,海丰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

咸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同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今福建省云霄县)、海宁县等四县。

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海丰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郡治今惠州),海丰改属循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循州改为龙川郡,海丰属龙川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今陆丰县)。

太宗贞观元年(627),安陆县复归海丰县,隶属岭南道循州。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循州为雷乡州。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雷乡州为海丰郡(郡治在归善)。

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循州,属循州。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为南汉所辖。

大宝元年(958),改循州为祯州,属祯州。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因避太子趟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

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

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

雍正九年(1731)海丰划出石帆、吉康、坊廓3都置陆丰县。

海丰存兴贤、石塘、杨安、金锡4都。

旧志称:纵横不过270里,即东40里至白沙,东北50里至伯公凹,东南70里至大德港,皆接陆丰;西130里至鹅埠分水塘,西北80里至赤石大安峒,西南90里至小漠旺官圩,南50里至汕尾海,北40里至栅仔岭,皆抵归善(今惠阳)。

民国2年(1913)属广东潮循道;民国9年撤潮循道,改属东江绥靖委员公署;民国19年属第十区行政视察专员公署(包括6县),后改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包①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此两部书均为较早文献典籍。

明嘉靖《海丰县志》据《通典》持汉建邑说。

括海丰、惠阳、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8县)。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县区域废都约,实行乡镇建制。

1952年春,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2个建制乡,划为海丰县属。

1958年冬原惠阳县的高潭区又划为海丰县属,至1962年7月高潭区复归惠阳县(今惠东县)。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

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

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墘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

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

以上两区属市 派出机构。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 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 代管。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海丰县划出鮜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功能区。

2013年底,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梅陇农场、鲘门镇四地组合成汕尾红海湾新区。

海丰八景门票价格:免费

海丰旧八景:“莲峰叠翠”、“银瓶飞瀑”、“龙津渔唱”、“丽江月色”、“万寿晓钟”、“凤河晚渡”、“长沙夜雨”、“海门潮声”。这八景展现了海丰县山水的壮秀,风光的奇媚,古迹的神幽。但这八景得名不知何时,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约山川灵秀,自然结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

北部和西北部是层峦重叠的山岭。东莲峰叠翠海丰地形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带。中部和南部滨海地区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块状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的莲花山脉主峰海拔13373米,列峰如莲,其山势微抑而起,为莲花峰。“莲峰叠翠”一景就因峰似莲花,林木滴翠而得名。

银瓶飞瀑银瓶山是莲花山脉的向南延伸,位于莲花峰之后,四时产茶,瀑布悬练,峭峙千仞,其顶绝锐,犹如建瓶,其景颇为壮观。

龙津渔唱海丰地势由于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向南流注入海,海城东部的龙津河,发源于银瓶山,流至小金笼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汇为三江。龙津河过去水清且深,鱼多虾众,因而渔船穿梭网捕,时可闻鱼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韵更美,故曰“龙津晚唱”。龙津河上有一龙津石桥,始建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全长80米,它不仅为龙津河增色添彩,还为赏听渔歌和观览水景者添置了好去处。

丽江月色赤岸河在海城东郊5公里处,流经陶河港分为东西溪,东溪流入碣石湾,西溪则流至鹿境汇入丽江。丽江江面较宽,水清、波微,每当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波光潋滟,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诗情画意,故称之为“丽江月色”。

万寿晓钟万寿寺原址在海丰县城西部,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改建于县城北侧。明末清初,原户部郎中黄守谦不愿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产。清顺治八年(1651年),把黄府北侧改建为万寿寺。当年铸造一生铁钟,重200余公斤,上面铸有“阿弥陀佛”、“风调雨顺”、“囗囗铸造”等铭文。僧门祀佛,暮鼓晨钟,此钟每天清晨调敲响,其声响亮,遥闻十里,称颂为“万寿晓钟”。

凤河晚渡凤河渡是惠、潮官道的必经路口,为官办渡,由官府出钱造船,雇用渡夫,宿于渡口,使过往行人早晚有渡,且免交渡费,故称“凤河义渡”。清代咸丰元年岁次辛亥(1851年)孟秋,竖一石碑于海丰县赤石镇深涌村凤河渡口,上刻“凤河义渡”四字,并附刻“贵客往来不用给钱”。此处河面宽阔,西侧山坡上葱松翠绿,沿河竹影倒悬水中,每当夕阳西下,彩霞相映,山光水色绮秀清丽,亦称“凤河晚渡”。

长沙夜雨长沙,是指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村。长沙犹如半岛突伸海中,与海丰县梅陇镇的梅尖村隔一小海峡相望。长沙三面临海,海滩尽是微沙,夜里风卷微沙,扬起的微沙继又纷纷落下于屋顶、船蓬和焦叶等,令人误认为雨声,大有“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的意境,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故称“长沙夜雨”。

海门潮声后门镇一名海门,海滨多是岩岸,岸边多礁石,故潮汐涌来,拍击岩岸与礁石,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意,其潮声雄亮伟浑,煞有气势,故有“海门潮声”之称。

1丽江的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传说

相传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是三姐妹,父母要把她们嫁往西方,大姐怒江只会发怒,二姐澜沧江只会发急,三妹金沙江姑娘娴静稳沉,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来到丽江石鼓,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姑娘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毅然转身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

父母派玉龙、哈巴两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两人跑累了,就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玉龙睡着了,轮到哈巴守候,金沙姑娘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了优美的催眠歌。她一连唱了十八支,哈巴听着听着也睡着了。金沙姑娘乘机从他们的脚掌间溜了过去。

玉龙醒来,见金沙姑娘早跑到东方去了,而哈巴还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头,随即转过背去痛哭。两兄弟从此化成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他俩之间形成了虎跳峡,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变成了虎跳峡的十八滩。

2丽江的历史文化

丽江古镇叫大堰古镇

传说似乎是这样

其实现实就是传说。身处其竟,就感觉象传说。

它的古老,神秘就是传说。

只是1996年2月3日,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

之后很快进行的重建

现在的古城其实就是新重建的。

民间到没什么特别的传说

这个是导游给游客的介绍

丽江古城又叫大堰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3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朔“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公元1382 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亦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就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纳西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丽江处在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从公元 1253年,忽必烈驻军丽江带进了外来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道教,直到20世纪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加上纳西民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等。凡此种种,都能兼收并蓄,共存发展。这些文化影响更增添了丽江古城的内涵。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一直以来,无数海内外游客被古城、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古城中流连忘返。

4丽江的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木氏土司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5关于丽江古城的历史或传说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丽江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号:200-017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丽江古城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 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6丽江虎跳峡的历史来历

传说一

传说那时候丽江统治者--木老爷富极一时,身边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个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爷算算,据说木老爷生时大富大贵,但是死后却无棺材可用。木老爷大惊,从此在他所要经过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

置一口棺材以和命运作抗争。一天,天气极好,木老爷心情极佳,是骑着自己的坐骑-头老虎,沿金沙江边走去。江水汹涌澎湃,江岸风景如画。人虎到了一个较狭窄地段,老虎纵身一跃,往江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跳去。老虎着落了,人却再也没有和虎同时着落,而是早已掉入了滚滚江水中。时间早已流逝,木老爷和他的老虎已早已不知何处去,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虎跳峡,虎跳石这些充满想象的名字。

传说二

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玉龙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又急又气,要玉龙、哈巴去追赶。玉龙带着十三把剑,哈巴挎着十二张弓,抄小路来到丽江,面对面坐着轮流守候,并约定谁放过三姐妹,就要被砍头。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金沙姑娘就来了。去路被两个哥哥挡住了,怎么办呢?聪明的金沙姑娘想起了哈巴有爱打磕睡的毛病,便边走边唱,一连唱了十八支歌。婉转动人的歌声果然使哈巴听得入了迷,渐渐睡着了。金沙姑娘瞅准这一机会,终于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冲过去,大声欢笑着飞奔而去。玉龙醒来见此情景,又气又悲,气的是金沙姑娘已经走远,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头。他不能违反约法,抽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随即转过背去痛哭,两股泪水化成了白水和黑水,哈巴的十二张弓变成了虎跳峡西岸的二十四道弯,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变成了虎跳石。

7谁有丽江的历史知识

基本情况 (一)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省和地区 云南省丽江地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三)遗产名称 丽江古城(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

(四)地图上的准确位置和地理方位标志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至 1OO°32',北纬26。34,至27° 26,。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其地理坐标为束经100°14',北纬26°52'。 (五)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局 概述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东经99° 23'至100° 32'之间,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

这里居住著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

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

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 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雨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

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 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 , 1961年4月改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

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 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临街均设商业铺面。 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

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束、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

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征 (一)丽江大研古城 1、历史沿革 (1)古城发展大事记 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袒忽必烈。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井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 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 ;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 , 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2)城市建设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兴建“大叶场”; 明代,丽江古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明万历年间(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兴建皇帝歙赐准。

8海丰县的历史

海丰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战国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

海丰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 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范围。南海国却因联合闽越与西汉 对抗,而被南越国收复,南越国更因胜战,将都城以南武侯之名号定名“南武城”,即今广州市。

海丰何时置县,史存二说。一说汉置,一说东晋咸和六年,析博罗置。

据[唐]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皆记海丰为“汉旧县”①。晋成帝六年析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海丰县改隶东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请求内附。南越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设了两个县揭阳县(今潮汕梅榕一带)、中宿县(今清远一带)。

在汉代,海丰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

咸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同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今福建省云霄县)、海宁县等四县。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海丰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郡治今惠州),海丰改属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循州改为龙川郡,海丰属龙川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今陆丰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安陆县复归海丰县,隶属岭南道循州。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循州为雷乡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雷乡州为海丰郡(郡治在归善)。

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循州,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为南汉所辖。

大宝元年(958),改循州为祯州,属祯州。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因避太子趟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

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

雍正九年(1731)海丰划出石帆、吉康、坊廓3都置陆丰县。海丰存兴贤、石塘、杨安、金锡4都。

旧志称:纵横不过270里,即东40里至白沙,东北50里至伯公凹,东南70里至大德港,皆接陆丰;西130里至鹅埠分水塘,西北80里至赤石大安峒,西南90里至小漠旺官圩,南50里至汕尾海,北40里至栅仔岭,皆抵归善(今惠阳)。民国2年(1913)属广东潮循道;民国9年撤潮循道,改属东江绥靖委员公署;民国19年属第十区行政视察专员公署(包括6县),后改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包①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此两部书均为较早文献典籍。

明嘉靖《海丰县志》据《通典》持汉建邑说。括海丰、惠阳、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8县)。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县区域废都约,实行乡镇建制。

1952年春,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2个建制乡,划为海丰县属。1958年冬原惠阳县的高潭区又划为海丰县属,至1962年7月高潭区复归惠阳县(今惠东县)。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

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墘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

以上两区属市 派出机构。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 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 代管。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海丰县划出鮜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功能区。

2013年底,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梅陇农场、鲘门镇四地组合成汕尾红海湾新区。

汕尾保利金町湾珊瑚公寓开发商是保利集团。

保利金町湾珊瑚公寓位于城区汕尾市深汕高速长沙湾出口三公里处,目前参考均价:8000元/平米,产权年限:70年(普通住宅:70年 酒店式公寓:70年)。

保利金町湾位于汕尾市规划的金町湾旅游度假区。南临汕尾至美7公里海岸线,北靠白沙浮山体,东接主城区组团、西邻马宫组团,是滨海旅游休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整体定位是国际滨海度假综合体,将是集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居住、会议、酒店、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保利金町湾总规划4500亩,预计投资超过400亿,是粤东投资的地产项目,是保利与政府合作,推动粤东产业发展的大布局。一期占地约700亩,二期1200亩,规划有汕尾滨海度假村、度假公寓、亲海别墅群等。

详情可拨打吉屋售楼咨询电话:4006581350 转 83299

:保利金町湾珊瑚公寓历史成交价

更新1:

帮帮手

更新2:

快点答

汕尾市 汕尾,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沿海,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面积5271平方千米。居民主要为汉族。 语言 除陆河外,通用海陆丰福佬话(又称海陆丰话),属闽方言闽南次方言。其中海丰和城区口音基本一致,但与陆丰口音有所区别。 陆河大部分地区,陆河以外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属客家方言粤台片新惠小片。 由于汕尾毗邻珠江三角洲,又毗邻中国香港,加之中国香港电视节目的影响和省内人口流动,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一辈,大多具备粤语交际能力。 经济 农作物主产水稻、番薯等。 工业以造船、海产加工和渔具制作为主。 物产 特产海鱼、对虾、鱼网、鱼钩等。 名胜 离明洞﹑龟令岛﹑玄武山﹑清云山 清云山位于陆丰市河西镇西北,它包括两边的狮山和象山,形成半环抱山麓,东南面有一开阔平地,面积千顷。处于平地仰观,狮山和象山犹如雄狮、巨象把住清云山口,气势威严。这里层峦叠蟑、高山流水;狮山和象山上有紫金莲池、火山岩群、鲇公洞、石龟、天蛙等景点。 玄武山位于陆丰市碣石镇,元山寺在玄武山南麓,占地15公顷,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信仰中心。现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代表菜有盐锔鸡、黄道鸭、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参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参考: big5south/gate/big5/south/travel/guangdong/shanwei/,zh /wiki/汕尾市汕尾景点 汕尾港 汕尾港位于粤东红海湾,汕尾城区西南边。汕尾港面面积达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公里,主航道水深近十米,载重千吨的轮船可在该港自由进出。 汕尾港是对外开放口岸,是红海湾之滨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它距中国香港81海里,得天独厚,渔场辽阔,海产资源丰富;海运业蓬勃发展,海滨景色优美,有适易游泳的浅水海滩;它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避风港,台风来临时,众多船只云集在此避风,形成“千帆待发”之势,好不壮观!汕尾港是全国六大特等渔港之一,是70年前本世纪二十年代孙中山先生择建南方大港的基地。游览汕尾海滨风光,食海鲜海味,一览生产过程,颇有情趣。 汕尾港东南面是与汕尾港隔海相望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北面是一条长1850米、宽85米、高411米的“沙舌”,就象一座“海上长城”。 创汇渔业和出口原盐,是汕尾两大重要资源,历来在省内占有重要性位置。它是广东省最大盐场生产和原盐出口基地。汕尾港海产品种繁多,其中有马鲛、鲳鱼、石斑、鱿鱼、鲍鱼、龙虾、对虾、牡蛎、膏蟹等多种优质、高值海鲜以及红蓠、麒麟菜、石花菜、紫菜等多种优质藻类 。汕尾港还是一个重要海运口岸。 海丰八景 海丰旧八景:“莲峰叠翠”、“银瓶飞瀑”、“龙津渔唱”、“丽江月色”、“万寿晓钟”、“凤河晚渡”、“长沙夜雨”、“海门潮声”。这八景展现了海丰县山水的壮秀,风光的奇媚,古迹的神幽。但这八景得名不知何时,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约山川灵秀,自然结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 莲峰叠翠 海丰地形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和西北部是层峦重叠的山岭。东北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带。中部和南部滨海地区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块状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的莲花山脉主峰海拔13373米,列峰如莲,其山势微抑而起,为莲花峰。“莲峰叠翠”一景就因峰似莲花,林木滴翠而得名。 银瓶飞瀑 银瓶山是莲花山脉的向南延伸,位于莲花峰之后,四时产茶,瀑布悬练,峭峙千仞,其顶绝锐,犹如建瓶,其景颇为壮观。 龙津渔唱 海丰地势由于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向南流注入海,海城东部的龙津河,民发源于银瓶山,流至小金笼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汇为三江。龙津河过去水清且深,鱼多虾众,因而渔船穿梭网捕,时可闻鱼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韵更美,故曰“龙津晚唱”。龙津河上有一龙津石桥,始建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全长80米,它不仅为龙津河增色添彩,还为赏听渔歌和观览水景者添置了好去处。 丽江月色 赤岸河在海城东郊5公里处,流经陶河港分为东西溪,东溪流入碣石湾,西溪则流至鹿境汇入丽江。丽江江面较宽,水清、波微,每当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波光潋滟,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诗情画意,故称之为“丽江月色”。 万寿晓钟 万寿寺原址在海丰县城西部,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改建于县城北侧。明末清初,原户部朗中黄守谦不愿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产。清顺治八年(1651年),把黄府北侧改建为万寿寺。当年铸造一生铁钟,重200余公斤,上面铸有“阿弥陀佛”、“风调雨顺”、“囗囗铸造”等铭文。僧门祀佛,暮鼓晨钟,此钟每天清晨调敲响,其声响亮,遥闻十里,称颂为“万寿晓钟”。 凤河晚渡 凤河渡是惠、潮官道的必经路口,为官办渡,由官府出钱造船,雇用渡夫,宿于渡口,使过往行人早晚有渡,且免交渡费,故称“凤河义渡”。清代咸丰元年岁次辛亥(1851年)孟秋,竖一石碑于海丰县赤石镇深涌村凤河渡口,上刻“凤河义渡”四字,并附刻“贵客往来不用给钱”。此处河面宽阔,西侧山坡上葱松翠绿,沿河竹影倒悬水中,每当夕阳西下,彩霞相映,山光水色绮秀清丽,亦称“凤河晚渡”。 长沙夜雨 长沙,是指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村。长沙犹如半岛突伸海中,与海丰县梅陇镇的梅尖村隔一小海峡相望。长沙三面临海,海滩尽是微沙,夜里风卷微沙,扬起的微沙继又纷纷落下于屋顶、船蓬和焦叶等,令人误认为雨声,大有“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的意境,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故称“长沙夜雨”。 海门潮声 后门镇一名海门,海滨多是岩岸,岸边多礁石,故潮汐涌来,拍击岩岸与礁石,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意,其潮声雄亮伟浑,煞有气势,故有“海门潮声”之称。 莲花山旅游风景区 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海丰县西北部的莲花山脉间,处于海丰八景的“莲峰叠翠”和“银瓶飞瀑”之间,距县城14公里,有海银公路通达。这个风景区方圆8万亩,其间崇山峻岭,峰峦叠秀,峰奇石异,林青水绿,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至于海拔1336米的莲花山脉主峰,更是游人登高赏景之佳处。这个风景区以鸡鸣寺为中心,在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有金鸡报晓、玉龙喷须、如来盘石、三井回音等10多处名胜古迹。再往西侧有五马归槽、浦仔温泉;再往东即有水库烟波、猕猴奇石、湾廊温泉;再往北便有红军石室、三坑汇水;再往南尚有把水神宫等。 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以鸡鸣寺为主体建筑。鸡鸣寺历史久远,明代崇帧元年(1633年),印真和尚到海丰化缘,适海丰连续发生5次地震,印真和尚意欲为海丰辟邪聚福,始在莲花山建造庵寺。相传当时半夜可闻山中鸡鸣,故名“鸡鸣寺”。又因庵庙建于半岭之上,俗称“半岭庵”。鸡鸣寺占地4800平方米,左濒“莲峰叠翠”,右邻“银瓶飞瀑”,坐西向东,面前则是一片开阔地,众叫“红花地”。这里茂林修竹,山环水绕,幽静雅秀,得之天然,诚夭竺南华之胜境也。但因连年烽火,祸及空门,鸡鸣寺遂成废墟。 今天,在全国开放政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海丰人民决定开发莲花山旅游风景区,重建鸡鸣寺,成立了海丰县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筹建委员会,并筹集了部分建设基金,着手动工兴建军。现在已营造了千亩果木、万亩松林。鸡鸣寺建设规模宏大壮观,计划建造观音阁、大雄宝殿、四大天王殿、内外山门、禅房、斋房、僧房等,总建筑面积逾2000平方米。全部采用仿古式建筑。与此同时,在寺外计划建设避暑山庄、度假村、娱乐场、天然游泳场、素菜馆、车场、商场、宾馆、桥廊圆亭、叠廊方亭、人角凉亭、人工湖亭、鸡鸣寺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金鸡出笼雕塑、彭湃烈士纪念亭、万花圃、动物园、先人功德堂等,还要整修猕猴奇石、三坑汇水等和辟建梅场、菜场。1928年彭湃牺牲后,海丰人民曾严加警戒在这里召开彭湃烈士追悼会。这是这个风景区的近期规划。赵朴初已为之书题寺名“鸡鸣寺”三字。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的中期规划准备建埔仔温泉、廊湾温泉和红花地水库游艇区;远期规划主要是修建环山公路,使游客可登莲花山、银瓶山主峰以纵观远近景致。这个风景区一经建成,即可开设莲花山一日游、三日游和七日游业务,必令游人留连忘返。 驰名中外的莲花本山茶,以此出产的为正宗。用莲花山之茶,泡莲花山之泉,风味尤佳,饮之口福不浅,馨甘久存。 陆丰二日游 游览景点:碣石玄武山、金厢滩、海马或鲍鱼养殖基地、清云山定光寺、 金峰山庄、陆城市容。 2、陆丰、汕尾二日游 游览景点:玄武山、金厢滩、清云山、红场红宫、凤山妈祖、遮浪半岛、 陆丰、汕尾市容。 3、陆丰、潮州四日游 游览景点:潮州湘子桥、开元寺、韩文公祠、北阁佛灯、泰佛殿、西湖公园、 海湾大桥、陆丰碣石玄武山、清云山、汕尾凤山妈祖、红场红宫、 遮浪海滨风光、陆丰、汕尾市容。 ((((((应该对你有帮助)))))))!!!!!!!!参考: shanwei/

属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水月禅寺

清云山定光寺

玄武山三元宫

清云山定光寺

玄武山元山寺

陆丰市区玉照公园陆丰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纬22°45′-23°09′,东经115°25′-116°13′。北和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总面积1681平方千米。

市人民政府驻陆丰市区(东海),邮编:516500。代码:441581。区号:0660。拼音:Lufeng Shi。

80年代的陆丰县城基本概况陆丰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位于东经115°25′-116°13′,北纬22°45′-23°09′。北与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陆地总面积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陆地面积的3189%。海岸线长1165km,海域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沿海有乌坎、甲子、碣石、湖东、金厢5个港口,17个岛屿,230个海礁。1995年1月陆丰撤县设市,实行市辖镇(场、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驻东海镇。现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铜锣湖农场、大安农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1554万人。

陆丰水文条件优越,全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海洋性季风明显等特点。境内地势平坦,最高山脉不上千米。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海台地)3个地貌类型区。其中北部以山地为主,间有小盆地,中部与南部沿海多为丘陵、台地、平原与低洼地。境内有河流X条,总长458km,径流总量2358亿立方米。螺河、乌坎两大水系从北向南注入南海。主要河流有螺河、乌坎河、鳌江、龙潭河。其中,螺河河长102km,发源于陆河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三神凸山,为陆丰第一大河、母亲河,集雨面积达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主要水库有龙潭、巷口、五里牌、秣投围、三溪水、牛角隆水库等。其中,龙潭水库为国家大型蓄水工程之—,集雨面积15603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量10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9万公顷。

陆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矿产有6大类15种,其中尤以高岭土、石英砂、锆英矿、钛铁、硫铁矿、花岗岩石、锡等蕴藏量最为丰富。高岭土蕴藏量1亿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万、博美、城东、金厢等镇;石英砂总蕴藏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东海、金厢、碣石、湖东等地。生物资源总类繁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芋头、红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种,常见的有乔木、灌木。水产类有海产渔类110多科140多种,淡水鱼类20多科30多种,海、淡水养殖品种有的鱼、甲鱼、海马、马鲛、鲳鱼、对虾、蟹、牡蛎、扇贝、贻贝、海参、角螺、海胆、鳗鱼等。

陆丰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文物荟萃,有蜚声海内外的宗教旅游胜地碣石玄武山、“神海沙石”四者兼备的金厢观音岭海滨旅游区、佛教古刹清云山定光寺、岬角风光甲东麒麟山,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仅碣石玄武山每年接待中外旅客超过150万人次。全市有以港口为依托、具有优越条件的东海、碣石、甲子三大中心城镇,有东海、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等投资载体,有建筑面积39万多平方米的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全市有50多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及一批在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地创业图强的乡资,他们是热爱、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重要力量。陆丰市区地图

经济概况

陆丰市努力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充分依托各种有利条件,着力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据了解,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68亿元,比增103%;全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7451亿元,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明显增长。

前三季度,陆丰市坚持一手抓抗灾保生产,一手抓结构调整增效益。使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效益取得新突破。

陆丰市在巩固提高现有各类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培植上马新的项目。全市共洽谈引进工业项目18个,其中湖东玻璃硅基地、东海生辉珠宝城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良好,河西轧钢厂、佳汇工艺、碣石颈椎牵引枕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或试产,有力地推进了该市工业生产的稳步发展。1—9月该市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886亿元,增长185%。

陆丰市通过一方面全面开展税源财源调查,规范管理秩序,推动依法治税、治财,认真组织各类财税收入。另一方面,强化财税管理,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支出集中审批制度,确保了财税金融稳步运行。

陆丰市坚持“内外并举,两源同化”,高度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作用,着力规范市场管理和服务,广开渠道拓展商贸业务,促进市场贸易购销畅旺。04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亿元,增长12%,城乡集市成交额完成149亿元,增长75%。旅游业形势喜人,实现总收入403亿元,比增3029%。对外经贸部网站工作出现新局面,1—9月全市共与外商签订协议7宗,合同利用外资22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40万美元,增长52%;完成外贸出口总值2670万美元,增长244%;加工贸易1860万美元,增长348%。

自然地理

土地资源:陆地总面积1681km2,其中耕地35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宜林地79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74%;草地167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10%;水域(不含海域)36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6%。其中鱼塘8223公顷,此外还有山塘水库3000多公顷,滩涂1000公顷。土地资源的特点:一是类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有利全面发展农业经济。二是潜力大,原土地生产力较低,潜力未充分发挥;土壤适应性广,发展旱地作物条件好;复种指数为215%左右,扩大冬种生产有潜力。三是台地广布,宜发展水果生产。

矿产资源:陆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6大类15种,以高岭土、石英砂、锡、锆、钛铁、硫铁矿等蕴藏量最为丰富。高岭土蕴藏量1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万、博美、城东、金厢等镇,其中大安镇分布面积达59km2,蕴藏量4000多万t。石英砂总蕴藏量为1亿m3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东海、金厢、碣石、湖东等地,其中星都经济试验区的白沙埔,面积400多公顷,地面至地下25m深处纯属石英砂,蕴藏量达1000多万m3。高岭土和石英砂品位均高,很有开采利用价值。

生物资源:总类繁多,有农作物、林木、牧草、畜禽和水产等6大类。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番薯、花生、甘蔗等。林木种类很多,常见的乔木、灌木有16科教35种。牧草覆盖面广、适口性好、采食率高,主要有鸭嘴草、鹧鸪草、芒草、蜈蚣草等。青饲料有水浮莲、假水仙、藻、水竹菜等。近年还从澳大利亚引进格拉姆、有勾超长草、黑麦草、象草,从国内引进糖蜜草等优良牧草。畜禽以牛、鸡、鸭、鹅为主,还有免子、鸽子等。水产类有海产渔类110多科140多种,淡水鱼类20多科30多种,海、淡水养殖品种有鲍鱼、甲鱼、海马、鲳鱼、对虾仁、蟹、牡蛎、扇贝、贻贝壳、海参、角螺、海胆、鳗鱼等。均属珍稀高值产品。

海港和旅游资源:沿海有乌坎、甲子、碣石、湖东、金厢5个港口,平均233km海岸线有1个港口,其密度比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平均25km海岸线有1个海港)还要密。乌坎港位于碣石湾顶部,历史悠久。该港距市中心城区东海镇仅9km,历史上曾是个运输良港。清朝初期为粤海关下设的七大总口之一。目前建有千t级码头2座,还有可建3000-5000t级码头泊位100多处,已于1997年3月3日正式对外通航;甲子港是一个泻湖港,航道水深3-4m,是对外开放口岸装卸点和广东省10大渔港之一;碣石港海域面积达5500km2,海洋渔类资源丰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就设有卫建城,为国家级渔港,有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多处。现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5000t级碣石港成品油专用码头已经投入使用。

陆丰海岸多沙滩,奇岩怪石,岬角与海湾错落分布,阳光、海水、沙滩、福庙颇具特色,有“东方的夏威夷”、“粤东明珠”、“粤东旅游的黄金海岸”之称。全市旅游资源以宗教资源为主,伴以景色旖旎的风光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以工艺产品为主的购物旅游资源,五者优势互补,得天独厚。主要旅游景点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备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厢滩滨海旅游区、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园”田尾山、千年古刹河西清云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楼、甲东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陆丰玄武山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陆丰市位列第167名。

2019年3月,陆丰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海陆丰片区)。

2017年2月21日,陆丰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7日,陆丰市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5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