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第一年去娘家过还是在婆婆家呢

结婚第一年去娘家过还是在婆婆家呢,第1张

按照传统风俗,第一年必须在婆家的,因为第一年在婆家,亲戚还是喊你新娘,有的请新娘的风俗

结婚第一年正月初二拜年也是风俗,其实各地不一样,比如我这边是初三,建议你完全可以初三初四再回娘家

因为毕竟这是客观条件限制,你家人肯定会理解的

但是除夕晚上,是肯定必须在婆家过的,否则太对不起人家,人家是娶媳妇,还是倒插门呢?对吧,我们要尊重事实

过新年少不了走访亲友,互相道句新年好,当一个人单身,和父母住在一起时,走亲戚大都一起走,至于礼品啥的,也当一家出,若是结了婚,这可就不一样啦,哪怕仍和父母住在一起,也算是两个家庭了,走亲戚送礼品啥的可能就按着两家来算啦,若是刚刚结婚不太明白这其中的讲究,该咋弄呢,走亲戚是送礼呢还是直接给红包呢,结婚第一年走亲戚有红包吗,要是有,该给多少呢,要是没,送些啥呢,带来了结婚头一年走亲戚红包给多少以及走亲戚的规矩还有送礼送些啥,希望给予刚新婚一年的“愣头青”年轻夫妇一些帮助啊。

一、结婚头一年走亲戚红包给多少

结婚头一年走亲戚红包给多少,这个是没有限制的,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就多给点儿,家里不富裕的就少给点。一般都是给2百左右吧。

二、结婚第一年走亲戚规矩

1、第一年过年夫妻两个人要先在除夕这一天去男方的爸爸妈妈家里面,男孩要给家里面贴对联和福字,女孩要给家里面的人做一顿大餐,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中国最传统的一个风俗讲究了。

2、除夕的夜晚,妻子会得到公公婆婆的大红包,这是对新媳妇的一种祝福,当然新媳妇要在这一天给家里面做一些家务,表示自己加入这个大家庭的诚心,一家人快快乐乐过除夕。

3、初一这一天夫妻两人要开始给男方家的亲戚拜年,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认亲仪式,叔叔伯伯家新人都要去看望,同时要准备一些礼品,长辈则需要给这对新人一个大红包,算是认亲成功。

4、初二这一天新人要回到妻子的家里面,给妻子的爸爸妈妈拜年,男方要那足礼物,比如水果、点心、酒等,见到老丈人和丈母娘要鞠躬行礼,表示对两个老人的尊重,女婿这一天要陪伴他们过年。

5、初三开始是这对新人开始给不同的女方长辈拜年,当然男方依旧要准备好礼品,到女方的长辈家之后,男方要跟着女孩的称呼,将全家人问候一遍,这是男方跟女方认亲,所以称呼随女方走。

6、初四的时候夫妻两人要走访家里面的同辈亲人,比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男方的弟弟妹妹要跟着男方的称呼对待女方,而女方的亲属是跟着女方称呼男方,这些规矩叫落到亲,大家一定要遵守。

7、初五这一天,新人不能出门要在自己的家里面待一天时间,因为初五是破五,所以女方不能在自己家里面,但是男方可以和妻子在爸爸妈妈这里过年,这一天两人不能出门见朋友,这叫做闭门亲。

三、结婚第一年走亲戚送什么

1、酒

走亲戚送酒的中国的一种习俗了,因为一般走亲戚送酒是最不挑错的礼,但是送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送酒时候一般都是两瓶,代表了好事成双吉利的寓意。

2、水果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送水果,因为水果这些都是每个家庭需要吃的,比较平常的东西,在价格上也不会有多贵,也不会多破费,既随礼了又不会让自己大出血。

3、牛奶

一般对于看长辈都是带上一件牛奶,或者是买一些保健品,豆奶芝麻糊这样的方便的一些吃食,或者是营养品都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年长的人来说这些还是非常实用的礼品。

4、红包

当然当下最常见的就是红包了,因为买东西不知道对方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特别亲近的人来说,这种最好就是给红包,不会出错,当然如果是因为钱数少觉得拿不出手也是可以直接换成礼物送的。

出嫁的女儿,除夕为什么必须在婆家过?初一为什么必须呆在婆家?为什么只有初二才能回娘家?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咱们还得说到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生草根,自幼无拘无束。但是他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却制定了许多制度,用以约束后人。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公主只能择选民间百姓家中的男子为驸马。如果是已经考中功名的,也不能去朝堂当官。

(朱元璋画像)

这条制度没定多久,他的四女儿安庆公主就到了出嫁的年纪。

这个安庆公主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嫡生的女儿,很得朱元璋和马皇后疼爱。

但是疼爱是疼爱,刚定的规矩不能改。选驸马的范围,只能限定在民间。

安庆公主见朱元璋不肯放宽政策,于是就说,选民间的也可以,但得我自己来选。

朱元璋和马皇后虽然觉得不太恰当,但毕竟没有破坏规矩。于是也就同意了。

这一年是洪武十四年(1380年),家庭贫困的欧阳伦因其天资聪颖,得到乡绅的资助,寒窗十年苦读,终于高中进士。

本来应该分到翰林院上班的他,却被安庆公主一眼相中,被封为驸马都尉。

说起来,欧阳伦无论才华还是外貌,都无可挑剔的。再加上他贫寒人家出生,样样都符合朱元璋的要求。因此,这个女婿就这么定了。

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

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一般来说,新妇回娘家住的时间不宜太长,住的时间太长,一是误婆家的事,二是误娘家的事,已出嫁的闺女是客人了,下面是关于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

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1

首选第一年回家礼物

所以礼物都是双份的,四件或者六件,礼物比较常见的就是烟酒、茶叶、点心,回去的时候也都是要双份的留或者双份带回。

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很多哦,是娘家的主宾,娘家那边的亲戚都会为他专门设宴。

回娘家禁忌

1、回娘家忌摸锅、勺、扫把——据说摸锅、勺对夫家不好,扫地会娘家财运(也要看你们家哥嫂介不介,有的不介意的没事,我看过因为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回家扫地后给哥嫂弟媳痛骂的~~~所以大伙还是悠着点)

2、祭灶日不宜回娘家

一般来说,新妇回娘家住的时间不宜太长,住的时间太长,一是误婆家的事,二是误娘家的事,已出嫁的闺女是客人了,不免认真对待,很多旧的习俗在当今也渐渐被人遗忘,因此一些旧时第一年回娘家的习俗了解一下便可。

3、正月初一回娘家

大年初一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按照传统风俗,很多地方是禁止嫁出去的女儿在大年初一回娘家的,因为在这些地区人的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大年初一需和夫家人团聚在一起,如果在大年初一这天回娘家,会造成夫家不能团圆的局面。(小建议:可以大年三十回娘家吃团圆饭哦,反正我是这么做的每年都是哈哈哈~~)

4、婚后第一次回娘家的日子有的地方是有规定什么时候回的,这个新人记得回家前,问问长辈哦。

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2

新婚夫妇第一年过年回谁家

除夕回男方家,初二回女方家

如果双方长辈家离得不太远,可以除夕在男方家过年,初二回女方娘家,这是最传统的回家方式,双方固守传统,不会起争执。

一年回一家

如果双方父母不在一个城市,可以商量,今年回你家,明年回我家,一年一家,公平合理,这种方法也没有矛盾,只是双方父母两年才见一次儿女,但为了小家庭和睦,也能理解。

各回各家

如果双方父母都要儿女回自己家,各不相让,只好自己回自己父母家,虽然少了儿媳或姑爷,但父母身边有自己孩子陪伴,也能开心起来,自家人说起话来,更方便了。

猜拳决定回谁家

如果双方父母和儿女都不相让,都坚持回自己家,那只好猜拳定胜负,谁赢了就去谁家,要提前商量好,如果谁连着几年输了,不许后悔,这种方式虽不是好的办法,但总比离婚强。

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讲究3

大年三十不能回去,也就说除夕夜是不能回去的,正月初二才能回娘家,并且晚饭前必须赶回婆家,这个说法真的是非常奇葩,不能让人理解。

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不让大年三十回娘家,因为民间的说法很迷信,并且很封建,觉得女儿一旦出嫁,身份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自家人,而成了丈夫家的人了。

很多人都觉得,出嫁的女儿,如果在大年初一回娘家,祖先们就会不高兴。所以,嫁出去的女儿必须在初二而不是初一回娘家,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只要出了嫁,就不让女儿大年初一回来,因为大年初一有很多禁忌,比如很多地方大年初一讲究不串门,而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也就是说已经是人家的人了,所以不能回去,另外大年初一媳妇必须在婆家伺候婆家的老人,所以才有了“大年初二回娘家”。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民间认为在娘家过大年三十会倒霉,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虚假的。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古时候人们重男轻女,所以认为女儿出嫁后便算不得是娘家人,在大年三十除夕夜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自然不能让女儿这种“外人”参与了。

他们为了不让女儿回家过年,于是便虚构出女儿回娘家过年会倒霉的这种说法,不过如今看来这种思想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女儿也可以在娘家过大年三十,这并不会对双方造成什么消极的影响。

就算是现在,也是如此,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觉得会影响自己儿子的财运,其实这就是糟粕,是不可以相信的。

当然了,回娘家也不是随便回的,也是有要求的,回娘家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还有就是,就算是回娘家也不可以在家里住下,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74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