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本名韩庆,依安人,出生于希尔临门和小柳口。我一生中结过三次婚。我的妻子是于凤至,我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我的第三任妻子是赵一荻,即赵四**。人人都知道于凤至和赵四**,但对顾瑞宇却知之甚少。
张学良的妻子名叫香洲,是富商余的女儿。她出生于1897年。她从小就很聪明,文采出众,文笔细腻。在张家大院年轻一代的女性中,张学良的妻子是张最为看重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儿媳妇长得出众,更是因为他珍惜长久以来的友谊,他的父亲。
1908年,张受徐世昌之命,前往郑家屯及其弟家。他看中了他的文采和性格,决定娶她。当时张学良在奉天读书,很多女儿追求他的高官。他不喜欢出生在小镇的于凤至。于是,他受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诗《临江仙》,嘲讽,暗示俞家在巴结掌握东北三省军政大权的张氏家族。于凤至立即归还了张学良的《临江县志》,并说:
难怪这个古镇充满了恐惧。春天到处都是千枝百花。他们怎么会这么卑微拥挤?你眼里没有美。谁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家庭差异让你很难了解你的朋友,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自找麻烦,三思而后行秦晋。
张学良看完之后非常震惊,深感遗憾,差点错过了一个有才华的姑娘。他改变了主意,同意和于凤至结婚。嫁给张学良后,于凤至知道自己什么都懂,如果没有学历,在张家的富家也无法立足,所以坚持要去东北大学深造。张学良经常感叹于凤至的文学才华和学识。
于凤至不仅聪明,而且漂亮。溥杰曾称赞于凤至“美丽”。她生来就有一张非常古典的脸,清秀清秀,像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荷花。
在与于凤至结婚后的漫长岁月里,张学良越来越被她的友谊、理解和迷恋所感动。他们于1916年结婚,当时张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只有18岁。婚后,于凤至可谓是双重身份:妻子和妹妹。作为妻子,她注意到张学良对她不忠诚,和别的女人同居。面对这些,她从来没有哭过,也没有用刺耳的话语和眼神责备过他。相反,她默默地把痛苦埋在心里。为了学好英语,她看起来仍然很温柔,很有礼貌。作为姐姐,她尽一切可能照顾他,求助无门,毫无怨言。1927年,张学良遇见了赵四**,两人一见钟情。时间一片哗然。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去往日的风度,像对待姐姐一样对待她。这些都是张学良深深感动和敬佩的。因此,张学良向赵一荻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就不会有妻子的名字。对外国人来说,她被称为自己的秘书,而对中国人来说,她可以被称为女服务员。之后他们三个就一起进出,一起快乐的生活。凡是接触过张学良的人,都羡慕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说他有两个好妻子。
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午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93岁。那时候,他住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楼顶的一栋雅致豪宅里。
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人称“军嫂”。[/s2/]
顾瑞宇是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的一个大家庭。第一次冯至战争爆发于1922年4月,当时顾瑞宇只有18岁。今年7月,顾瑞宇参加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见到了张学良。顾瑞宇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英语也很好。一年后,顾瑞宇成为张学良的英文翻译,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接战争再次爆发。当时张学良指挥东北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紧急关头,顾瑞宇来到前线陪伴少帅。顾瑞宇和张学良在冯至激战的前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张学良和顾瑞宇在战场上的结合传到张耳中后,他不得不默许儿子与顾瑞宇结婚,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和顾瑞宇在天津结婚。
尽管已经结婚,张学良还是无法把顾瑞宇带回沈阳的大宝塔。由于种种原因,于凤至很难接受顾瑞宇。因此,顾瑞宇在天津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军团总司令,驻保定。被称为“军嫂”的顾瑞玉一个人住在津门,学跳舞去泡吧,经常和人打麻将到深夜。经常几天不回北京去看歌剧。几个月后,张在皇姑屯被杀。在秘密悼念期间,家住天津的顾瑞宇未经允许赶回沈阳。正是顾瑞宇的擅自行动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因此,日本报纸对“守口如瓶不戴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称“张学良之妻顾瑞玉从天津回来办事,预示张左林将死于皇姑屯。”否则,你那位与大华府没有往来的妻子,也不会在张学良不在奉天的时候,独自回关东。顾瑞宇的鲁莽行为奠定了他与政坛少帅分道扬镳的基础。
顾瑞玉的任性,让她和张学良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1928年冬,枫溪两老军阀杨雨婷和常荫槐意见相左,密谋撤换张学良。杨雨婷想尽一切办法收买顾瑞宇作为内部人员。张学良发现杨雨婷的动机可疑,警告顾瑞宇不要被杨雨婷欺骗,但顾瑞宇一意孤行。同年12月,杨雨婷以庆祝父亲生日为名,邀请顾瑞宇到杨宅与少帅共进晚餐。张学良投奔谷瑞玉后,差点被一群日本浪人反击。幸运的是,于凤至夫人已经看穿了杨雨婷的阴谋。事发后,张学良对顾瑞玉的误会更深,婚姻名存实亡。1931年1月,张学良与顾瑞玉解除婚约。张学良在天津英租界给顾瑞玉买了一栋小楼,给了她10万元生活费。
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赵一荻,与张学良一起坐月子,直到去世。
赵一荻,原名赵启霞,祖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生在一个有声望的官员家庭和香港。我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局局长。因为她在家里排行第四,所以人们叫她赵四**。她非常漂亮和聪明。她十四五岁就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陪伴张学良72年的赵一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秘的女人。在台湾省隐居期间,她发表了《好消息》、《新生活》、《真正的自由》、《伟大的使命》、《易弟证集》等作品。
1927年,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空,张学良和赵一荻就会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谈论新诗。
得知女儿和张学良在一起,他的父亲赵庆华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弟赵的帮助下,不辞而别,远赴东北投奔张学良,成为张学良的爱妻。
他的父亲赵庆华不得不气呼呼地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最近,四个被自由和平等所迷惑的女孩SJGH逃跑并失踪了。根据《家庭祠堂条例》第19条和第22条,应删除其名称。这个教堂是寺庙之一,按照家法应该向宗主报备。之后如果发生什么事,就不负责了。”赵清华当即表示羞愧,辞去公职,退休。
作为张学良的秘书定居帅府后,她非常感激的葛
Xi事变后,蒋介石食言,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后来,赵一荻和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隔离和孤独中,他们独自生活。张学良把所有的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身上,而赵四**则尽力安慰和关心张学良。看过的人说,赵四**经常穿着蓝色的衣服,脚上穿着布鞋,几乎把头带都洗掉了,整天跟张学良在一起。
张学良在台湾省服刑期间皈依基督教。如果你想真诚地相信耶稣,你必须根据基督教的规定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做出选择。此时,张学良的心情真是沉重。最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奈的决定,解除与于凤至的婚姻。
张学良在美国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于凤至给张学良写了一封回信:“你们之间的爱情纯洁无瑕,堪称知己。”尤其是一夏的姐姐,她无私地牺牲一切,努力工作,陪伴着韩庆,真是贤惠,名扬天下。其实你们两个早就应该结下丝梦了。我想祝贺你在国外结婚!"
1964年3月,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正式结婚。婚礼在台北杭州南路的美国朋友吉米埃尔多的住所举行。嘉宾包括宋美龄、张群等政要。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州病逝。一年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慕尼黑时间比北京时间慢7小时。
慕尼黑所属时区UTC/CMT+1小时(东一区),和北京时差晚7个小时。慕尼黑经度东经+11°35’,纬度北纬-48°08’。慕尼黑最佳旅游时间是夏季5-9月比较温暖舒适,适合出行。同时每年的9、10月恰逢闻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节,这时来此更能感受到城市的热情和好客。
慕尼黑介绍
慕尼黑位于德国东南部,人口130多万,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德国第三大城市,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游客来到慕尼黑都会发现这里有三多:一是博物馆多,全市有50多座博物馆和收藏馆,其中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绘画陈列馆、新绘画馆,还有皇家博物馆、巴伐利亚国家博物馆、摄影博物馆和啤酒博物馆等,如果要参观完这些博物馆,没有十天半月怕难于办到。
二是公园、喷泉多,伊萨尔河流经慕尼黑市,因此,市内公园多、水多,共有40个公园,2000多个喷泉;三是雕塑多,各种雕塑比比皆是。新市政厅位于中央车站以东1200千米处,面临市中心的马里恩广场,这座“新”的市政厅从1867年动工兴建,1908年落成,正门装饰着许多巴伐利亚王的铜像。
最吸引游客的项目是钟楼上的活动音乐木偶表演,每日的11∶00、12∶00和17∶00,钟楼上的木偶分成两段演出,上段表演威廉五世与雷塔娜结婚的场面,下段表演一个当地1715年鼠疫流行时的故事。
文/艾米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我从加兰任教练身上看到的影子,而他在助苏联篮球队夺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践行他的思想。
《绝杀慕尼黑》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得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中,苏联以一分之差险胜美国,夺得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赛冠军的故事。
虽然一句话就能概括完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夺冠过程的艰难坎坷却只有在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才能体会到。
首先是主人公加兰任,这位野心勃勃的篮球教练,一直希望苏联球队能打赢美国队,于是刚上任就在新闻发布会就立下军令状:我将令苏联球队夺冠。
但加兰任身上也背负着为儿子看病的重任,他之所以担任篮球队教练,主要是为了攒奖金,希望能治好儿子的腿。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容易,他挑选出来的球员各有各的苦衷。
萨沙患上罕见心脏病,加兰任倾出所有为其治病;扎尔400多度近视,加兰任知道后不仅没有指责,还为他买了一副隐形眼镜;遭遇恐怖袭击后,格里沙提议退赛,加兰任坚决反对,对他说的一番话令格里沙愧疚,最后决定继续参赛。
加兰任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思想:既然大家都说不可能,那我就让它成为可能,至于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来一个击破一个,最终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萨沙,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原本准备与女朋友结婚的他,却在领证前夕得知自己患上一种罕见的心脏病,最多活一年,为了不让女朋友结婚后成为寡妇,毅然离开了她。萨沙和斯维什尼科娃的爱情故事为整场充满激烈斗争与冲击的篮球赛 带来一丝柔情,好似一方丝绸,幽怨绵长地穿梭于整个故事之中。
谢尔盖,堪称“场上霸王”,加兰任教授对队员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遇到麻烦,传给谢尔盖,他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但夺分能手也会常常因为膝盖有伤而遗憾下场,幸运的是,在一场苏联美国的比拼赛中,谢尔盖向对手借了止痛药,才得以在最后一刻为苏联国队效力。
谢尔盖是所有球员中我最喜欢的一位, 不仅带队打球能力强,对于兄弟情、恩情也不含糊。 知道队友即将叛变后,对他说了一番话,说自己决不会抛弃兄弟,这间接促使队友归来,继续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而在比赛胜利后,奖金拿到手时,却组织大家把奖金留给教练,让教练有资金为儿子治病。
除此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组委会宣布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继续进行,但各个国家有权为了自身安全不比赛,是谢尔盖集中队员,告诉队员如果那些政府官员让我们退赛是为了明哲保身,那我们呢?我们又怎么给自己一个交代?
谢尔盖冲动而不失理智,自傲而不自满,刻苦上进而不耍小聪明,即使知道自己比队里任何人都强,却从不自负,所有队员训练结束后,他还坚持负重上篮等训练。
《绝杀慕尼黑》虽然只是一部**,却能把每一位主人公刻画得非常细腻,政客的作风、场上的观众、教练的心酸与感动这些,即便是细枝末节的地方也能够展现出他们特有的性格。 整部**里,不管是加兰任还是谢尔盖,其实都在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或许,这也是苏联之所以能胜利夺冠的原因吧。
这部豆瓣评分83的**很值得一看,尤其是从小对于篮球有着不一般的喜好的我来说,每一个扣杀,挡拆,都让我拍案叫绝!
例如,来自穆舍的无敌扣杀。
还有谢尔盖的胯下扣篮。
都
帅
炸
了
!
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 Planck,1858~1947)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少年时代在慕尼黑度过。在中学时他热爱劳动。责任心强,聪慧勤奋,成绩单上的评语是“尽管在班里年龄最小,但头脑非常清醒而又逻辑性强”。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是他的作风。1874年人慕尼黑大学,1878年毕业,次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880~1885年在慕尼黑大学任教。1885~1888年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由于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人能量量子,荣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早年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以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聚集态的变化、气体和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可是不久,他了解到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早已做过这方面工作。于是,便把注意力转向黑体辐射问题。1893~1896年维恩发表了他的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辐射密度P的分布公式,即维恩公式。这结果为当时实验所证实,但只有波长较短、温度较低时才适合,而且立论的根据是通过与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几率分布律类比而得的,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研究热辐射的能量分布问题。
普朗克想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理想黑体的光谱竟像万有引力一样与物质成份的化学性质无关?这里是否隐藏着更普遍的规律?他说:“这个所谓的正常能量分布代表着某种绝对的东西,既然在我看来,对绝对的东西所作的探求是研究的最高形式,因此我就劲头十足地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了。”他独创性地将熵这个基本概念引入振子、电磁波能量分布等问题中,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是最稳定即熵值最大的分布。1900年6月,瑞利根据黑体空腔内形成驻波及能量均分原理导出另一黑体辐射公式,其中的系数经金斯修正,在长波部分与实验很符合,即瑞利-金斯公式。普朗克由此受到启发,利用内插法得出他的新公式,并于1900年10月19日在柏林德国物理学会提出报告《维恩辐射定律的改进》,第二天一早鲁本斯(HRulens,1865~1922)就告诉他,这一公式与自己已作的实验数据十分相符。普朗克没有满足于“侥幸揣测出来的内插公式”,而是“致力于找出这个等式的真正的物理意义”。最后他终于接受了玻耳兹曼关于熵的统计诠释,找到了S=klnW这一重要的普适公式,它代表了宏观态与微观态的结合,即所有微观态的总组合是分立的集合,即必须假定物质辐射的能量E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份出现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e的整数倍。这样就可以解释他推导出来的绝对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而且他首先推出,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并首先给出h和k的数值。s只比近代值约高35%。他认为h、光速C和万有引力常量G是三个重要的普适常量,作为定义质量、长度、时间的自然单位制的基本量。1900年12月14日,他在德国物理学会宣读了《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总结了上述理论。这一天成了量子论的诞生日。
当时普朗克对能量子e=hy的作用还重视不够,他后来谈到“企图使基本作用量子与经典理论调和起来的这种徒劳无功的打算,我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15年)”。普朗克关于辐射系统与辐射场间不连续的量子交换概念,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掀起了本世纪物理学革命的风暴,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在相对论方面,普朗克也作出了贡献,他是最先理解和支持相对论的物理学家之一。1906年,他导出了相对论动力学方程,得出电子能量和动量的表达式,从而完成了经典力学的相对论化。1906年他引入了“相对论”这个术语。1907年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内推广了热力学
1887年他还给出气体和稀薄溶液中化学平衡定律的普遍推导。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与当时国际上的知名物理学家都有着密切联系。1894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912~1938年任常任秘书。191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30~1935年任威廉皇帝科学促进协会会长。为了表示对普朗克的崇敬,1945年以后,协会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
普朗克一生著述甚多,有《普通热化学概论》(1893)、《热力学讲义》(1897)、《能量守恒原理》(第二版1908)、《热辐射理论》(1914)、《理论物理学导论》(共5卷1916~1930)、《热学理论》(1932)、《物理学论文与讲演集》(共3卷,1958)、《物理学的哲学》(1959)等。
普朗克一生除物理学外还喜好音乐和爬山运动。80岁和84岁高龄时还登上3000多米的高山大威尼迭格峰。二次大战期间他为受迫害的犹太籍科学家提供过尽可能的支持与帮助。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新天鹅堡是德国路易二世的梦的世界,一个专属美的世界。他一生孤寂,不是面对政治密谋就是人身攻击。在那个君主权力当道的年代,他不满于自己徒有名衔的身份,试图改变而又不得其所,因而常与内阁中的长老意见相悖。他与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交往因过度挥霍,以及公私不分而遭内阁人士与人民的强烈反对。瓦格纳的最终被迫离开慕尼黑,使路易二世愈加厌恶慕尼黑,而倾心于巴伐利亚山区——一个让他感到快乐与自在的世界。
他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22岁那年,他在举行婚礼的两天前突然宣布解除与巴伐利亚公主苏菲的婚事,此后一生未娶。他自己得不到世人的了解,便躲在自己的世界中,轻易不抛头露面,远行时甚至选择夜行。因为对现实不满,他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
1869年,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天鹅堡遗址上,他勾勒出自己的梦的世界——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是路易二世一个未完成的梦。1886年6月13日,在医药委员会宣布路易二世患有精神病的5天后,路易与古登医生被人发现死在湖边。当时他只有41岁。路易的死给他的家人留下了1400万马克的债务,也给世人留下了未完的梦(路易二世死后工程随之停止)。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还是将建造新天鹅堡斥为愚蠢行为。
世事沧桑,如今德国人把路易二世的梦变成了现实,耗费巨资建成的新天鹅堡成为德国旅游业赚_钱的大户,德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远眺新天鹅堡令人有一种梦境般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塔尖在风动的树林中时掩时现,仿佛有人声在浮动。新天鹅堡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矗立在石山高原上,背一面清澈透明的湖水,鸟瞰四周缓缓起伏的树林,幽静的自然景色与新天鹅堡梦境般的外貌相互辉映。
城堡充满了路易二世策划与设计的思想:铺张与绚丽。单是他那张后歌德式的木雕床,14名木匠就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城堡内不乏以天鹅为主题的装饰。对路易二世而言,天鹅象征着纯洁,于是,从壁画、门的把手到浴盆都可以看到天鹅美丽的身影。
目前,供参观的室内只有6处,游客无缘目睹那些尚未完工或未动工的部分,而且一处接一处地参观不容缓步,想着偌大的城堡和路易的一生就压缩在这有限的参观时间内,之后就被送出城堡,不觉有些滑稽与遗憾。更何况没有看到旅游册上所拍摄的城堡的画面,心实有不甘(后得知,那个画面只有直升机才拍得到)。也好,梦本该朦胧,留一点缝隙,让梦在里面继续美丽。
有些东西一旦脱离了梦的世界就无法生存,所以,距离总是美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座自己的城堡,让时间在城堡里不再拥有任何意义;让梦在城堡里自由飞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