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频频被那些土豪婚礼抢了头条,你知道每个地方的婚嫁礼仪都是怎么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的家乡,欢迎阅读收藏哦!
潮汕结婚习俗有什么礼节
潮汕婚嫁习俗礼仪
1合婚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看家风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开聘、回聘 婚事初步决定后,便由女方开聘,聘单要用红纸折成十二版书写。聘礼包括现金、糖料、首饰、衣服等物。男方接聘单后,可酌情议减,但一般不减糖料。因糖料是女方准备送与亲友用的。聘金可减,叫“减聘”。现在大体写聘金随送。男方在回复的聘单中也可写明要女方什么礼物,即在聘礼后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写物品,如发包X双,福饼X双。媒人将聘单送回女方,直至双方无意见出入。聘金不用X百为整数,因方言“百债”不吉利。要在百后面加上零星数字。潮汕人尾数要双,如四、八。因四与世同音,叫世世好。客家人用九,九与久同音,叫长长久久。
4掼定文定 聘仪议定后,由男方根据男女双方日辰,择吉确定日子,行定亲礼节,叫掼定。掼定当日,男方用红糖做成一个圆锥形球体,叫糖母。因糖与传同音,意思是糖母传孙。也有不用糖母,改用白砂糖。糖上面插上石榴花意即榴开百子。外加红糖、现金、首饰等凑足四样其中现金、首饰可抵去送聘数量。女方则回以两个糖包,一般用酒饼糖。取其象征酵母,发酵昌荣。女方接糖后,分发给亲人及邻居,向他们报喜。文定之后,男方择日决定修容、开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5送聘、复聘 送聘当天,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包括聘金、锦茶含念包、首饰、三牲、鸭蛋、面条等,而且少不了要一个酒瓶。数量要一个吉数,也可加大吉等物品。女方则回以香蕉、发包、猪心、豆球、五种籽、埔虾草、春草一对、芋种,一个兜帕上面放十二料红卵,酒壶中则装进米泔水,以及念包的回礼款。男方接到礼物将猪心切成两畔,一畔送回女方,夫妻合吃一个猪心,叫肝肺同心。将春草种在花盆里,精心养护,香蕉、发包分给亲戚。送聘距离迎娶十天左右,在传送香蕉、发包时送去请帖。女方当晚还要请本族房亲。新娘的嫁妆,一般是面盆、脚桶,椅子以及房内嫁妆,如梳妆台、长衫橱等物。二十一世纪前半叶,有钱人家有一种叫全厅面的,嫁妆包括卧室、厅堂上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靠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直至厨房的抹桌布,个别地方甚至还有寿板棺材、田契等。这样聘金当然也高得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客家聘礼叫“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最低阶叫“公鸡”,男方送女方只需二斤猪肉,二壶酒和几对鸡蛋。再高一级叫食“箩格”,第三种叫食“箩”。第四种叫食“些”,最高一级叫食“左木右盛”。按等级聘金不同,当然女方嫁妆也有简繁差异。这已成历史话题,现已逐渐简化。
6出嫁、迎娶 迎娶当天,男方派人到女方迎娶,以前用花轿,继而用单车,现在用汽车。男方迎娶时,要写一个请新娘上轿的十二版帖,叫“上轿帖”,并写几个拜帖,如亲家拜亲家,女婿拜岳父等,视双方亲属具体情况,连同上轿帖凑足四个,起码也得有两个。上轿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女方认为有了请上轿之帖,往后不管婆媳、夫妻口角,可作斗气本钱,她可说:“是十二版帖请我来的。”事实上确有一些没有送上轿帖,女方不肯上车,只好回家补写。此外还要送上轿粿,肚痛肉猪肉二块,入门茶糖料包二个及兄弟分酒钱。这些物品也有在迎娶前一天先送到的。女方出嫁前要请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年婶母挽面修容。出嫁前夕邀请同寅姐妹食七样菜,其中必须有厚合。过门之后便会合人。当晚在灶前垫上稻草,上披草席,在草席上睡觉。传说古时候有个继母虐待前氏女儿,安排这种睡法,前氏女儿出家后竟发达兴旺。后人仿效这种做法而成此俗。客家人女儿出嫁前夕则与母亲同睡。女儿出嫁,由父亲牵上轿,将一碗水泼上轿,并做四句。因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复收。虽然人的观念已不是这一套,但旧例仍延续至今。女儿出嫁时还要由媒人挑两个红布袋,里面放大吉生柑、谷种、钱币、衣服一套等物。记得有一句童谣:“水鸡担布袋,田蟹来相贺”,就是说这事的。以前伴新娘同行的是“青娘婆”,青娘婆好多是专职的,一般是长相过得去的中年妇女,她必须口齿伶俐,聪慧过人。因为从食出嫁桌,男方开箱,拜司命君等,她都能说会道,出口成诗,吉语不绝于口。又有一个中年妇女伴行叫伴房。有的地方,新娘上轿,还要哭嫁,以表示长安虽乐,不如古居。出嫁当天早晨与家里人同寅姐妹共进早餐,叫食“姐妹饭”,饭后分姐妹钱。就是把铜钱撒在米筛上,然后兄弟姐妹从大到小一次摸取。男方迎娶的前一天,要在红纸上用朱砂写“麒麟到此”四个字。眠床、房门、整个院子各间,直至新娘经过的寨门,都要贴上。男方迎娶新娘上车,途中不能下车,要一直载到夫家,路上如与另一出嫁娘相遇,两人应互相交换手帕或面巾。新娘将到家门时,要先有人报讯,新娘刚进门,全家老少都要回避,待新娘进厅后才出来。以免与新娘相冲撞。新娘将进家门时,要跨越火烟。即用稻草捆成团点上火,新娘跨过,并由好命人做四句。新娘进门后要与新郎双双拜司命君有的地方是拜天地,再拜祖宗。中午宴请亲朋,编位时,母舅要坐首位。新郎父母也要入席,按每桌四个主位,四个伴位,起码要坐主位。此日新娘也要坐大位。可在新娘房专设一席,让新娘坐东一位。开席时,坐首位的母舅要支援全场,致祝酒词,做四句,要掌握全场进餐情况。大家吃足了,就向大家道谢祝颂,请大家饮工夫茶,主桌未有离席,从桌不能离席。主桌离席,从桌也应离席,不能逗留。午餐过后,由新娘向亲戚及家族来宾从长辈到晚辈逐一敬茶。敬茶时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马上将新娘扶起现在只作下跪姿势。饮茶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叫“食新娘茶”。晚上左邻右舍男女老少都来看新娘,食喜糖,有的地方还分送炒熟花生果。闹洞房时,既欢乐又热闹,伴房既可增加新娘场胆,又可为新郎新娘解围。特别是以前青娘婆,如果说以前的若干四句有书可读,但在闹洞房时,有时是专取闹逗趣,采用对歌的形式,青娘婆一人对付众人,随机应变,确是奇才。现举一例,看客说:新娘目瞄瞄,担水撞著墙,煮饭三结义,炊粿着火烧,这时青娘婆随口反击:杜伯昆虫跟人来斗水、田螺跟人来跳罾,麻雀飞来叽喳叫,田赤一种飞鸟飞来闹新房。看客即时回对:杜伯个个会挖洞,田螺含水能过冬。麻雀飞来能唱歌,田赤飞来胜状元。这时又有观众唱:会作青娘上不下会做诗,会做母猪上不下会橇篱,带个布袋来装米,带个肚兜来装钱。青娘婆即时回击:饲著母猪好到奇,一肚都是好男儿,一胎生你这一只,饲大上市好卖钱。还有奇巧的四句,如客人先念:新娘生来面红红,在家最会交掺人。青娘婆以为是嫌新娘有不正当行为,正准备回击,忽然听到接唱:所掺同寅共姐妹,学文学武学工针……第二天新娘还要搅渀米泔水缸,及打井水。
潮汕传统婚礼习俗礼节的介绍
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2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3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5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6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7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 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8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地区结婚有什么礼节
1潮汕媳妇的礼法嫁娶时传授家规:女子出嫁时,除父母长辈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有个仪式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要“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
2认米缸:听翁姑介绍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饭烧粥数量等。
3采水缸:听翁姑告知到什么地方打水,水桶、桶担钩挂在什么地方以及饮水如何保持卫生等。
4搅米泔缸:用木棒搅拌,让媳妇看看里面没有生米熟饭,示意不能浪费。
5生火:教媳妇生火煮饭。习俗新娘进门要顶替翁姑或妯娌做饭。即使富户人家有女佣煮饭,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个月参加做饭。
6站着吃饭: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开始站着吃饭,且要为长辈添饭。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劝儿媳坐着吃或不必为长辈添饭时才免此礼。还有,如不可站门槛,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宾主排辈。
7洗衣服:须先洗男服后洗女服,先洗长辈衣服,后洗小辈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后洗浅色衣服等。
8送聘与回礼西县潮语区送聘礼俗,大体与潮属各地相同。送聘也叫聘传时,即在男女双方协商嫁娶日期之后,由男方托媒送去聘金礼物。送古礼者具写迎娶贴式和婚书门符,一般人家仅是送聘金礼物。聘金礼物和女方的嫁妆多少都是事先商定的。聘金是送给女言父母的;礼物如金银首饰、服装、布疋、则是送给儿媳的;锦糖、饼食、发粿是送给女方赠送亲邻的。如女方有祖父母健在者,须专敬送猪腿;父母健在者,则敬送猪肉俗称洗屎肉,表示报谢父母养育之恩。女方回礼从简,仅以糖饼回赠,让男方赠送亲邻,告知迎娶日期。男方有送贴式、婚书者,则回帖,并交换婚书。今送聘则除纸币金银首饰服装布匹外,尚有电器、缝衣车、钟表等物,皆据男方经济力量不同而定,女方回礼也同。
9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10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11定亲: 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12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 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 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13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 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 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 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 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 这是夫权的暗示。 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烟”。 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 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 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 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 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 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14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 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 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 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 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15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 是“闹洞房”。 潮汕也如此。 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 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 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较盛行姑舅表婚习俗。解放前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十七八岁即结婚。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要结婚也必须通过明媒正娶的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利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水族是生活在我国的云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总人口约三十四万。操水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侗水语支,多数水族老人说来自江西省(说是江西吉水等地),有的说来自中原睢水一带,也有的说与古代“骆越”有渊源关系,但是其文化是水书,根源上只能来自中原地带。另有说法是,水族原为隋朝皇族后裔,618年隋朝灭亡其中没落皇族率众南迁,历经辗转由江西到达贵州三洞地区于当地苗布依族族共处,历经借鉴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在南迁过程中为了不忘祖先,自称“隋”人,因发音一致也称“睢”人,至今仍有“睢”人自称贵族。
水族婚俗简介 :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较盛行姑舅表婚习俗。解放前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十七八岁即结婚。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要结婚也必须通过明媒正娶的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利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 ,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水族婚姻形式演变 :
在水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婚俗,经历过人类所共有的血缘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婚姻形式。由于水族地区原始社会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反映在婚姻习俗上,仍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男子出嫁、姑舅姨表婚、一夫多妻等原始社会的残迹。
男子出嫁
即所谓入赘,女子招郎上门的婚俗。一般是女方父母无子,为了传宗接代和生活有所依靠而招郎上门。另外,有的女家父母虽有子,但因父母年迈体衰,而子又年幼,缺乏劳动力,故招郎上门。前者入赘的时间较长,一直到女家父母去世“养老送终”。老人去世后,赘婚继承其全部财产。后者入赘的时间则较短,一般待妻弟长大懂事后,能独立生活和待奉父母时,女方父母便分给女儿女婿部分财产,另立门户。赘婿无财产继承权,凡入赘生的子女也都没有财产继承权。
水族的“入赘”之风,“招郎”之俗,过去在一些边远地区是普遍流行的。解放初期,外出去参军(当地方兵)过几年回乡的青年,打从小路经过边远山区,就有被招上门去做女婿的事例。这种婚俗的渊源,初期很可能是在一个民族内禁止血缘亲属结婚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禁止血缘亲属结婚的禁忌,可能渊源于母系氏族时期禁止血缘亲属之间结婚的规定。在当时,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婚姻禁例,才为从群婚制过度到对偶婚创造了条件,也才有可能使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一起过偶居生活。水族的这种男子出嫁,女子招郎上门的婚俗,是水族从群婚制发展到对偶家庭时产生的。因为只有男女青年成了亲密的伙伴,至认为对偶,男女才有可能到女方家为赘婿。
水族的入赘之风,以及禁止同宗男女之间的婚配,是水族婚姻家庭史上的巨大转变和进步。
姑舅姨表婚
过去,有些水族地区还残存着姑舅表婚和姨表婚的习俗,即舅家有娶外甥女的优先权,姑母生的女儿要优先许配给舅父的儿子,特别是生得美丽的姑娘,更是不允许外人“捷足先登”。否则,要闹出人命案来。还有姨表婚的习俗,也是如此,大姨妈和二、三姨妈之间的儿女,也优先许配,凡长得秀俊的姑娘,更不许外人抢去。非许配给姨妈的儿子不可。长相不美的女子,那倒不在乎。
水族的这种婚俗似乎不够文明、大方,近于自私一点,不管男女年龄是否相当,更不问当事人双方是否情投意合,只要舅家、姨妈家提出,即强行成婚。如果姑妈家的女儿不愿嫁给舅父家的儿子,而硬要嫁到别人家去,那男方就要备足一份彩礼,送给女方家的舅家,称为“赔娘钱”。姨妈家的女儿,若要另嫁,也同样赔送彩礼。但这种婚俗在水族各地区并不完全一致,如三都九阡地区的水族,则不竟然。解放以后近十几年来,这种姑、舅、姨表婚的习俗,已逐步自觉改变。男、子自由恋爱,自愿结合,感情融洽,直到结婚,已向进步方向转变了。但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父母包办婚姻的现象。因此,结婚后,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便闹离婚,这是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宣传婚姻法,应多从这方面善加开导,移风易俗。
一夫多妻
旧社会,水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为主,但也有一夫多妻的。考察其历史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
1、有权势的男子,仗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力量,多娶妻纳妾。水族大地主一人有四、五个小老婆。如三都九阡区水董村的大地主原国民党联保主任潘炳兰,解放前就有12个小老婆。
2、夫妇婚后,多年不育,男子为了要孩子传宗接代,并为自己养老送终和继承财产,所以另娶妻纳妾。
3、旧社会,人们重男轻女,水族也不例外。如四十岁以上的已婚男女,尽管婚后已生了几个女儿,但没有生男孩,便受到社会上的舆论和讥讽,特别是女人受讥讽,更感难堪,因此男人争取大老婆的同意再娶妾想生子,以延续后代。
水族地区一夫多妻的家庭,有的分家,有的不一定分家。如因丈夫极为宠爱小妾,也有带其妾另居的。
异族通婚
过去水族通婚的惯例,一般多为本民族内部男女互相发生婚姻关系,但并无严格禁止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禁例,有的父母虽然不同意子女与其他民族的男女通婚,但一般父母并不硬性阻止,族内和社会舆论也不干涉。水族地区自从封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以后(约自清代康熙以后),反映在婚姻习俗上,青年男女自由婚姻,逐渐转变为父母包办婚姻,青年男女就无婚姻自由了,因不满婚姻而又不能离婚,于是往往发生各种悲剧。解放后,水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而且异族通婚之风,越来越盛,水族男女,可以自由与汉族、布依族结婚,组织的家庭也很幸福。这也是水族婚姻史上的一大进步。
自由恋爱
1、几个青年男子共邀几个青年女子,晚上在寨脚、田坝“玩月”对歌。互相有好感后,男方就主动托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多数婚事即告吹,但也有姑娘本人同意并渴望成亲的,便先逃婚,逃到男方亲友家躲避数日,以观察动静看父母的态度有无转变。也有当事人男女双方生米做成熟饭,造成既成事实迫使父母同意而达到结婚的目的。
2、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互相结识。当男青年进寨访亲会友时,本寨的姑娘闻讯后,便主动相邀前来探望。夜晚即在该亲友家对歌欢唱。对歌时,男女各自选择对象,就算初次结识,以后再找机会相约见面,或在赶场天再图会面。然后男方便托媒人上女方家求亲。此后,双方经常往来接触。逐渐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3、当男的在某种公共场合,如赶场等,对某姑娘钟情后,就主动托熟识女家的人,先去摸底,试探女方父母的态度。如博得女方父母的好感,男方则乘机经常携带些酒、肉、粑粑、红糖和叶烟等礼物,主动登门拜访。若女方家乐意接收礼物,就意味着情况将会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这样,男方就更加积极主动,拜访也就更加频繁。使其他男子都知道这两家已结成姻亲之好后,也就不会再有人上门说亲了。经过多次往返,女方也就正式允诺这门婚事了。解放后,水族地区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也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自由恋爱、媒人说合及最后由老人决定。接着,还要履行订婚和结婚仪式。
水族 婚姻程序:
说亲
解放前,水族办婚事,聘礼高昂,男女双方的家庭负担沉重,铺张浪费很大。一般婚嫁要经过说亲、订婚和结婚三个步骤。基本上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
如某家男子的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女儿,认为该女可做其儿媳,或某男喜欢某女,即告知父母,若父母也以为合适,首先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说亲时须通过“吃媒酒”,议定婚约。一般是男方请媒人二人携带礼物上门讨喝媒酒(事先通知女方)。若女方表示不反对,第二次媒人便带礼金再去。礼金除现款外,还要备有姑娘的银项圈,其它银饰和衣物。如女方同意并收下礼物,就备酒席设宴款待媒人,女方亲戚中除每家出席一人作陪外,也有两名媒人入席,媒人一般多为女方的亲戚。席间互相交杯喝媒酒。这样才算说亲(谈婚)成功。接着,女方的所有家族,不论几家或数十家,也都轮流宴请男方媒人,男方媒人必须各家都要走到,不能怠慢无礼,否则,婚事又会出现波折。
订婚
水族对履行订婚手续和举行订婚仪式,历来都普遍重视。订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男女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样婚姻也就变成了买卖性的交易,女子就成了事实上的商品。订婚就是预订产品,把女子的所有权在未到结婚年龄时,就先为确定,使别人不能染指。在水族谈婚成功婚约议定后,女方又须索取高额彩礼。结婚前男方必须将彩礼全部付清。到将近结婚时,男家择定了吉日,把聘金及其它礼物送到女家。彩礼除现金三、四百元外(也有高达八、九百元的)还要送银饰二十到五十两不等。当时每两价值现金约五元,及酒、肉、红糖、粑粑和烟叶等。
女家设宴招待,男女两家的媒人四人都在场,桌上放四碗酒,四人对席入座后,各将面前满碗的酒一口喝尽。若女方认为男方送来的彩礼过少,即事前告知女方的媒人暂不喝酒以示要挟。于是男家媒人就得当场加码若干(男方媒人即要离席外出找本寨或附近寨子熟识的亲友暂借现金若干来应付场面),到了女方满意后,再双方同饮。饮毕,女家家长即撒席。女方家也回赠给男方二十几尺布及糯米饭、粑粑等,数量必须成双。订婚那天,女方要把男方送的彩礼包括现金及银饰等物当场公开摆在女家的堂屋供亲友观赏,以示男方的家境及姑娘和身价。这样订婚仪序才算完结。
结婚
水族的结婚礼节极为隆重。结婚前,男方先要女方的“八字”,女方将“八字”写好,用红纸包好后,送给男方,男方请巫师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择吉日决定结婚日期。
结婚那天,新娘打新布伞,穿盛装,佩项圈等银饰,由本寨亲友中四至六位姑娘陪送步行(近几年来多坐车)去男家。女家陪嫁除被、帐等床上用品和一两口木箱外,还有大衣柜(解放后送缝纫机)等各种嫁妆。有的还根据经济情况陪嫁马一匹及糯谷若干挑。新娘出嫁前,其母、姐、妹及嫂等都要互相哭泣送别,表示舍不得姑娘离家。新娘出家门时,双脚不能着地,必须由同胞兄弟或血缘较亲的兄弟背出去,并且打伞遮着姑娘出家门。途中如需过桥或涉水,也要由亲哥弟背行,男方派亲朋到半路去迎亲,还送去糯米饭和菜,使女方送亲来的亲戚们半路吃晌午。女方的嫁妆等当即交给男方的迎亲者。
新娘出娘家门和进夫家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巫师规定的时辰,即使进了寨子,未到预定的“良辰”也不能踏进夫家的门。新娘进门时,仍由其兄或弟背进去。当新娘将进夫家的村寨时,寨上的姑娘们守候在村寨入口处,故意不让新娘进寨,大家都争抢新娘的鞋,“抢鞋”据说是看新娘的针线活做的好不好,手脚是否灵巧。有些地方还有新娘只穿一只鞋进夫家的门的习俗。新娘在等“良辰”时,也有拿新娘的鞋抛耍,或故意抢女方送亲人的雨伞等东西的,当然,这些嬉戏的场面是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
在新娘进男方的家时,夫家的全部女眷,即丈夫的母亲、姐、妹及嫂嫂,必须离家暂时回避(姑娘在离娘家时,母亲也要回避),不能目睹新娘进家。待新娘进屋坐定后,才能陆续返家和新娘见面。意思是在家里见面,将亲如手足,会永远和睦相处,全家人会更加团结。结婚头三天,新婚夫妇不同居,也不许任何男客进入新房。新媳妇于第四天,即由男方姐妹带些糯米钣等礼物陪送回家。住一夜后,男方派女眷去接,新媳妇即返夫家,于是新媳妇才正式和丈夫同居。有的水族地区,则比较守旧些,就是新媳妇回娘家后,暂时不去夫家,要在农忙或节日,男方专派女眷去迎接,新媳妇才返夫家,但也只是短住数日。这样经几次往返,历时半年后,新媳妇才能长住夫家,并和丈夫同居,新婚才基本稳定。
水族婚嫁习俗 :
洞房对歌
水家人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编唱。场面严肃而热烈。唱到深更半夜,男家就摆酒席请歌手们吃夜宵,双方就在酒席边相对而坐,继续对唱,欢歌达旦。
哥弟送亲
水族姑娘出阁,必须有亲哥弟或堂哥弟陪同往返。按习俗新娘出大门两脚不能着地,就由弟弟打伞,哥哥背出家门。然后与陪娘一道步行。若在途中遇到重踩别人脚印的时候,哥弟又需背新娘走过交叉路口。进入男方家门时,仍由哥弟两人,一个打伞,一个背新娘进门。这种习俗,体现兄弟姊妹互相关心的手足深情,亦为水家人独有。
新娘拜井,挑水认亲
新娘到男家的头一两天,要去拜井,这是水家的例规。抽空邀约几个亲姑娘一道悄悄地去拜井,一则了解水井的位置和远近,二则为几天后挑水认亲作好思想准备。有的地区新娘去拜井时,必须随身带去两个鸡蛋放在水井里,若两个蛋是相依相靠,就说明夫妇白头到老,姻缘美满。待新娘回门归来,就履行挑水认亲义务。由新郎妹妹陪同,挑着水桶给家族伯叔兄弟每家每户送一挑水,表示认亲。这种习俗至今仍然保持不变。
水族婚姻禁例 :
水族具有传统的优良道德风尚,反映在婚姻习俗上,形成了一套有关婚姻习俗方面的禁例习惯法。在水族历史上,这种习惯法曾对民族内部的团结、对水族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等起了巨大作用。对男女的不轨行为,不仅会受到族人社会舆论的普遍强烈谴责,而且惩罚也极严。因此,很好地调查研究、总结水族婚姻习俗的习惯法,加以推广,对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凡已婚的男子与有夫之妇通奸,男子必须赔给奸妇的丈夫金钱和衣物,同时还要罚奸夫备酒肉,请奸妇丈夫全寨的人大吃一天。否则,奸妇男方家族的男子就结伙到奸夫家,将其妻的全部衣物和银饰掳掠一空,并把家具全部捣毁。最轻也要牵牛杀猪并饱餐一天。
男子跟未婚女子通奸,一般不作任何处理。如女子怀孕,男方要向女方家赔礼道歉,必须成婚。如男方不愿成婚,一旦女子嫁不出去,则要男子抚养一辈子。与未婚女子通奸生的孩子,由男家抚养。未婚女子怀孕后,不能在寨内生产,必须在寨子外边搭棚子分娩,分娩满月后,才能回寨子。但私生子不能和外公及父母居住在一起。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之中的大事,中国的人口众多,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婚礼的过程和细节也都有一些大同小异,不过对于婚姻的祝福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借用喜庆的婚礼来改善婚姻风水。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不知的结婚习俗大全,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现代的结婚习俗第一、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第二、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第三、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第四、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第五、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第六、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第七、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第八、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第九、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第十、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中国现代结婚习俗1、送礼: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2、入席:参加婚礼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如果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悉的亲友坐在一起,但应注意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间取菜、吃食要讲究礼貌
3、敬酒: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同时,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
4、撒纸屑: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风俗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5、食汤圆: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6、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7、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8、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9、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10、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11、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12、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13、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4、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5、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6、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7、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8、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9、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您可能也喜欢:新人结婚不得不知的婚纱禁忌许少锋:婚房贴喜字的讲究详解:桃花斩什么人都能用吗?详解:桃花斩符有什么作用?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潮汕地区的人对于新人结婚的风俗有很多的讲究,也许您对潮汕地区的结婚习俗还不够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潮汕地区结婚风俗礼节都有哪些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潮汕地区结婚风俗礼节1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的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2、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3、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5、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6、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7、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8、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特殊婚俗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地区结婚风俗礼节2潮汕人结婚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亲。经女家同意后,再由媒人到女家问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定亲”又称“订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女方必有回礼。定亲时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个甜蛋,只能吃两个;若是两个,只能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箸一分为二)。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甜面汤(现多数是送面条和白糖),报告亲事已定。
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大多数地方还要送猪肉,俗称“洗屎肉”,以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现在多数是纳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之后,具帖复聘,并回复一定的礼物,主要有: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雌雄鸡各一只(象征鸳鸯比翼)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妈(祖母)在堂,须加送“老妈糕”;祖父在堂,应加送“老公饼”。女家在送猪心给男家之前,须切出一片,配糖、葱煮熟后,与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来的猪心猪肝后,也要配糖、葱煮熟后与家人及亲友同吃,取义“男女同心”。
“请期”也称“择日”、“送日”、“提日”。行聘过后,男方即择定结婚吉日,包括裁剪结婚礼服、“挽面”和沐浴、确定迎娶的时间及时辰,并通知女方。此时,男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送女方的贺礼称为“送花粉”。女方除准备好嫁妆外,还要准备出嫁时携带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轿鞋”5双,春夏秋冬各一双,另加水鞋一双,表示夫妻风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二是乌丝和白丝缚箸,喻婚后早得贵子,夫妻白头偕老;三是桔饼、龙眼干各一碗(俗称“公婆碗”),用于新婚时拜“花公妈”,并以此象征生活甜蜜,“桂子兰孙满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丝线。女方出嫁前,要用丝线“挽面”,意谓“去开额”(开窍、会持家),出嫁满月和四个月,也要“挽面”,俗称“挽脱产”。“挽面”用过的丝线要挂在石榴花上;五是红壳、酒饼、绿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种子,寓意“五子登科”,财丁兴旺;六是“鸳鸯肚兜”(也称“荷包”、“腰袋”)一个,用于装五色种子和新剪的“鸳鸯草”(双株的厚香草)草头及一对“如意”,喻结发夫妻,成双成对,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红糖,新娘出阁伊始要把包着红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后,在盖井之前,要将红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内合外合厝边”,“过门合人惜”;八是“花头”、扇子(谐音“送子”)等。富有人家旧时嫁女,除办嫁妆和上述特殊物品外,还陪嫁田地,甚至寿板(棺材);现在则陪嫁电器、摩托车或汽车等。
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门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门口等亲,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后都要分别“食五碗头”,出门前还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轻洒向花轿,有的则提一小桶清水,用红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喷洒花轿和花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